2021年金穗獎真的帶來了一個新的氣象,就各個角度來看都是如此。
.
首先是策展面向,有別於過去執行單位的便宜行事,今年改由金馬執委會執行之後,在各層次都上了不止一層樓。在宣傳行銷上下了更多工夫是一件事(以往在粉專都常常找不到手冊連結、活動花絮也沒有確實更新),或許更重要的是,讓入圍者覺得自己今年真的受到尊重與榮耀,不止映後座談的主持專業度提升,還開設了DCP製作課程幫助新銳導演。
.
在影展規劃上更回到短片與新銳的基礎,過去選了太多電視電影,往往令人產生喧賓奪主之感;新增了影評人推薦獎,讓影評觀點也得以導入金穗獎(對影評人來說也是個一個刺激,因為不是很多影評人對短片有關注);為了讓產業與新銳接軌不只是一個口號,也另外邀請業界人士得以先行觀賞。
.
今年因為疫情導致金穗獎延期,對於金馬工作人員來說可能是一場災難(與金馬影展距離太近),但因此搭配線上平台的展映的做法,使得今年金穗獎觸及到的觀眾更多,社群討論度激增。或許來年即便沒有疫情攪局,線上並行的模式也很值得延續下去。
.
一直到今日出席典禮,綜觀整場典禮的規模,甚至細到嘉賓致詞等環節,整體都達到了「小金馬獎」的水準。我永遠難忘有一年我出席金穗獎,黃裕翔在台上彈奏《海角七號》主題曲時,旁邊大銀幕搭配播放的是一支畫質480p的壓字預告片。當你把典禮搞廉價了,參賽者自然也不會尊重,說這個獎項「含金量」有多高也沒人信。但今年金穗獎完全脫離了這些負面形象,可說是完全重生。
.
許多人會想,金穗獎不過就是頒個短片,有這麼重要嗎?別忘了,這是許多新銳導演的第一站,如果能在這個階段被看見,獲得自信,進而得到栽培的機會,未來就有機會創作更多作品,包括獲得長片的製作機會。可以說,金穗獎就是台灣電影的基石,就連李安導演生涯起步也是從金穗獎開始,不過也誠如導演今天在預錄影片所言,之後會怎麼樣,「就看個人造化了」。
.
至於就選片面向,也是令人耳目一新。有朋友私訊問我說,往年的金穗獎短片都這麼強嗎?就我觀察幾年下來,我的確覺得今年整體品質躍升不少。不過會後一位評審跟我說,他倒無法武斷地說是今年特別好,但可以確定的是,「今年有很多跟過去很不一樣的嘗試」。
.
《啊朋友,再見》就是今年典型的奇作,人物對白聽來極其生硬、文謅謅,沒想到看久之後,像是受到催眠一樣,像是掉進旋轉溜滑梯一樣滑入了導演構築的、古怪而迷人的世界,過去似乎只有阿基.郭利斯馬基(Aki Kaurismäki)電影能給我這般奇異感受。原本認定這種作品可能得到兩極評價,得獎機會不高,但今年評審團卻願意予以評審團特別獎肯定,也像是一個展現出個性的宣告。
.
導演范文翰是來台灣讀書的陸生,過去的作品在對岸也曾獲得褒獎,只是風格與現在基調完全不同。也是在頒獎日這一天才得知原來這部片是獻給他已故的好友胡波,即《大象席地而坐》導演。據他所說,這是一個「虛構的告別式」。
.
不只是范文翰拍出了你我不曾見到的台灣人情,拍攝實驗、錄像出身的蘇匯宇導演也在《未來的衝擊》當中讓我們看見了完全不同與以往的台灣風貌(或許是根本沒有在用台灣電影的框架進行創作才對)。評審在得獎詞將之與彼得.格林納威(Peter Greenaway)並論,讓我有種恍然大悟之感。並非拍攝電影出身的蘇匯宇,對影像與語言的思考都完全不在一個典型電影語言的脈絡底下,初看的確令人有衝擊之感。評審團特別獎與攝影獎的肯定都是實至名歸。
.
榮獲最佳學生劇情片的《入世》以一個旁觀者的外籍看護莎莉的角度看待台灣鄉村青壯年人口外流的問題,只是電影卻不只是丟出議題讓觀眾消化。不再只是將所謂的移工當作是客,而是將她視為主體,看得見莎莉逐漸融入異地的過程,從陌生、到理解、到讓步、到自信。具有相當高的成熟度。
.
其它沒有成功獲獎,但也特別具有生命力的新鮮嘗試,還包括張荷澤的《永恆之火》,描述白色恐怖底下的一處叛亂分子的生命狀態,混合類型的呈現有巧思,視覺的展現令人驚嘆;高中校園題材,由詹承廷執導的《青春劇烈物語》跳脫出青春電影套路,不灑狗血不灑淚,回顧到對人際問題本質的探討,人物設計極度豐富;田倧源的紀錄片《登玉山途中》邀請伍榮富與林長安兩人重回現場(重構的玉山),帶出一個跨越現實與虛構、過去與現在的對話,觸及威權崇拜之題,深具創意。
.
有些作品則在演員的整體演出上令人難忘。許傑輝的《88海水浴場》(附圖)以父子情為題,看似簡單輕巧,但對人物刻畫、演員調度近乎完美,春風與兒童演員姜仁展現的默契實在驚人;香港導演陳淦熙的《三步》之中,飾演母子的陳雪甄與胡智強之間的對戲,不見學生製作的稚嫩,直逼金獎水準;郭玄奇的《迷藏》不僅在同志類型議題上有所開拓,更懂得將兩位小演員林宥綸與吳至璿的表演調整到位,使得作品看來一氣呵成,整體感極好。
.
幾個大獎得主在事前都不算有懸念,同獲三項大獎的李宜珊的《手事業》與曹仕翰的《貓與蒼蠅》都直接表徵了短片領域能夠做到的最高水準。同時為兩位獲獎的演員楊麗音和潘之敏感到開心,雖然詮釋角色類型迥異,但兩位演員都同樣完成了自己的突破。(雖然我原本更期待看見《手事業》拿的是整體演出獎,潘麗麗與游安順也都太精采。)
.
我個人參與評選的影評人推薦獎這次卻是以新銳切入,將獎項頒給嚴京威的《季候風》。討論過程堪稱激烈,也是從十幾部慢慢縮小下來,作品各有擁護者,但嚴京威在影像上精確而沉穩的調度,是唯一讓所有人心服口服的選擇,以一台車的座位變換來暗喻家庭權利關係的移轉,太有想法。《季候風》也是我在前年個人十大選出的年度最佳華語片之一,很榮幸有機會真的給導演一座獎。
.
最後金穗大獎頒給紀錄片《度日》。
.
說來我跟導演林佑恩也曾有一段有趣的淵源,之前去採訪柯貞年導演時,他是合作媒體派來的平面攝影師。猶記當時拍攝地點的公司職員都驚嘆地說,過去有過這麼多媒體的攝影師來取景,就只有他找到跟別人完全不一樣的角度。後來才知道他也是導演,拍攝了《度日》。
.
也是今天典禮後才知,林佑恩其實不是電影相關科系出身,學習養分或許來自他拍攝新聞紀實的豐富經驗。這不過是他的首部紀錄片作品。但他對高風險家庭貼身的細膩觀察,不至於讓作品淪於傳統式的煽情關懷,更據實地讓觀眾看見這群青少年的躁動、對生命的遲疑。
.
特別的是,觀者可能時不時會對被攝者的身分產生疑惑,因為你很難確定你究竟是在看一群孩子,還是一群大人。出身家庭的境況,迫使他們失去了自己該有的樣子,承擔超乎自己所能承受的重擔。即便題材看來悲愴,但林佑恩依然穩住立場,避免過度的個人詮釋。光影投射下來,甚至帶出了一種詩意性。
.
最後,2021年金穗獎最大獎得主不是傳統電影人出身。無論評審有沒有意識到,但這個結果帶來的訊息其實很重要。
.
電影的樣貌應該是不斷地流動的,過去經常有此一說,是「金穗獎的片型」,看似走穩某個套路就能取得評審青睞,但在今年,我們看到一些非傳統敘事、選材的作品甚至非電影界影人都能獲得矚目,證明金穗獎真的試圖在「推動」一些改變,讓新的創作見解、新的說故事手法能夠有機會融入進來,帶來一些新的刺激。
.
在金穗獎擦亮招牌的這一年,各個評審給了一份不落俗套、意義深長的得獎名單。更重要的是,眾多創作者們,也都拍出了令人回味再三的好作品。借著導演們的眼睛,彷彿能對自己對所處世界更增添了新的認識。
#金穗獎 金穗獎/優良電影劇本
同時也有4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71萬的網紅風傳媒 The Storm Media,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生命的無常難以預料,面對家人朋友的離開往往是一個痛苦的過程,這時生命事業的工作人員們,接下處理逝者身後事的重要任務,成為逝者家屬的助力。 但因工作中時常接觸到大體,讓許多人對這個行業避之唯恐不及。網紅林進親自揭露曾在殯葬業打工的經歷,也分享了許多人生體悟,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影片授權:關韶文 關...
告別式 工作人員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有關一些殯葬工作人員的事情,在廣播節目上,要沒錄音才能說!
某天去參加廣播,在結束後,主持人偷偷問我一個問題。
「話說,大師兄,有件事情我真的很想問,聽說你們做這個都還不錯,那個⋯⋯大概做幾年可以破百呀?」
我左看看,右看看,問了一句。
「現在還有錄音嗎?」
主持人
「沒有!」
我鬆了一口氣,說:
「我第一年就破百了啦!」
主持人一驚
「真的假的啦!」
我
「我來到殯葬所第一年做夜班,那時候日夜顛倒,工作也很辛苦,上班不能偷偷睡覺,因為只有一個人。
有一次我不小心睡著了,睜開眼後才發現一堆家屬在看著我,我以為我在做夢,然後閉上眼睛繼續睡,不到幾秒我反應過來,立刻跳了起來!問葬儀社老闆為什麼不叫我,他說我睡的比車上那個還安詳,不好意思叫。
夜班真的很看運氣,有時候一晚都沒事,連早上都不用幫早場開禮廳,有時候大夜快到忙不過來,三、四台車等排隊要送往生者進來,後面八間禮廳等開門。沒什麼人想做啦!不破百說得過去嗎?」
主持人
「那你書中的外面葬儀社呢?老司機呢?」
我
「外面我認識大概都三、四年後破百,他們也很辛苦啦,動不動都要on call,日夜顛倒。
有時候接體接到半夜三點,早上還要起來做告別式,然後當天晚上還要顧七,我從他們第一年進來大概七十多,而大概做了三、四年,再親眼看到他們破百!其實這樣把身體搞壞,破百也是應該的啦!」
主持人
「那女性呢?」
我
「女性我從來不說,也不敢問!」
主持人
「怎麼說?她們薪水比較不好嗎?」
我
「蛤?你是問薪水不是問體重唷?」
主持人
「蛤?」
我
「哈!」
我從來不在廣播講悲傷的故事,尤其是薪水的部分!
告別式 工作人員 在 報導者 The Reporter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孤獨的確診亡者與唯一的送行者——疫情下,未盡的告別與感控】
「你要他想怎麼辦告別式,他們想的卻是下一餐在哪?」COVID-19每日死亡數從無到十位數增加,至今已累積400多位亡者。因屬嚴重特殊傳染疾病,確診者死亡後必須儘速火化,加上家屬或確診或隔離中,殯葬業者成為唯一的送行者,他們看盡確診家庭生離死別的痛與經濟壓力的難,更努力站在家屬立場,幫忙拍下儀容與收殮過程,盡力圓滿亡者與生者無法告別的遺憾。
暴增的死亡病例,不只是造成許多家庭的遺憾,殯葬業者也直面更多染疫風險:
👉多數業者表示「根本不知道」政府有發布遺體處理程序的指引,也沒人指導如何確實清潔、消毒,業者只能靠互相切磋,或看影片自學;
👉有醫院因人力緊缺,死者未按流程移置太平間,而是由殯葬業者推著棺木進病房搬運死者,恐成感控下被忽略的一環;
👉死亡後才確診的案例不斷傳出,更讓業者擔憂,「萬一等到檢驗後才發現是確診,那我們處理遺體的工作人員怎麼辦?」
18年前SARS流行期間,就曾發生殯葬業者因處理確診者遺體而染疫身亡,這一次防疫最後端、遺體處理的感控風險,還有哪些漏洞待補?面對來不及的告別與傷痛,現在與未來,我們能做些什麼?https://www.twreporter.org/a/covid-19-funeral-directors
#專題報導【台灣COVID-19第二役|病毒的逆襲──斷鏈防線下的社區焦土戰】https://bit.ly/34H0SBA
#防疫 #疫情 #covid19 #確診 #遺體 #火化 #殯葬業 #殯儀館 #喪禮 #告別式 #報導者
告別式 工作人員 在 風傳媒 The Storm Media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生命的無常難以預料,面對家人朋友的離開往往是一個痛苦的過程,這時生命事業的工作人員們,接下處理逝者身後事的重要任務,成為逝者家屬的助力。
但因工作中時常接觸到大體,讓許多人對這個行業避之唯恐不及。網紅林進親自揭露曾在殯葬業打工的經歷,也分享了許多人生體悟,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影片授權:關韶文 關關(https://www.youtube.com/watch?v=Sov_fryatCA)
✓ 點我加入《風傳媒》Line 好友(ID:@dyp8323m) http://bit.ly/2hETgWE
✓ 點我訂閱《風傳媒》YouTube 頻道 http://bit.ly/2grkAJ6
✓ 點我追蹤《下班經濟學》IG頻道(ID:@worked_money) https://bit.ly/2WZ1Dnb
✓ 點我加入《下班經濟學》telegram頻道 https://t.me/storm_money
【Facebook粉絲團】
風傳媒►► https://www.facebook.com/stormmedia
風生活►► https://www.facebook.com/SMediaLife
下班經濟學►►https://www.facebook.com/workedmoney
告別式 工作人員 在 單程旅行社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社長!幫我們主持告別式的是禮儀師嗎?」
「禮生的工作在做什麼?」
殯葬職業百百種,
舉辦一場告別式,
到底會有哪些工作人員參與其中呢?
今天社長來簡單介紹,
平常在告別式中,常見的四種工作人員,
什麼!!居然還偷偷預告新企劃?!!
好期待哇!!!!!
到底是什麼樣的企劃呢?一起看下去吧!!
我們與白癡公主合作的影片,
也在痴痴的頻道上片囉!!
內容除了介紹禮生的工作內容,
也歡迎大家到下面連結看看痴痴擔任禮生的過程~~
白癡公主頻道
►https://youtu.be/bZUutKTkIdQ
白癡公主粉絲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BaiChiGongZhu
謝謝痴痴與我們合作拍攝影片❤️ ❤️
#殯葬業 #送行者們 #工作內容 #告別式 #禮生 #司儀 #樂隊老師 #禮儀師 #小冬瓜 #單程旅行社 #冬瓜行旅
—
💻 冬瓜行旅官方網站:
https://owt.com.tw
冬瓜行旅部落格:
https://dkfuneral.blogspot.com
📱 臉書粉絲專頁:
冬瓜行旅_小冬瓜
https://www.facebook.com/dk0926555558
單程旅行社
https://www.facebook.com/owt2016
📹 YouTube 頻道:
冬瓜行旅_小冬瓜
https://pros.is/melonlifetravel
告別式 工作人員 在 一件襯衫:你揮灑的城市日常風景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如何去思念一個人?思念是一種病,是在曾經的場景,想起離去的那人,是在每個夜深人靜時輾轉難眠,想打通電話給他,卻開不了口。
思念一個人,有很多種方式。但有一種思念,是那個人離開人世了,卻把她告別式上的人形立牌放在客廳,彷彿她還在這裡。
俐蓉媽媽在女兒19歲那年失去了俐蓉,這個貼心的女兒。就像許多人一樣,俐蓉過著平凡的日子,有著平凡的夢想、平凡的煩惱。對世界來說,孩子只是渺小的一個人;但對爸媽來說,孩子卻是他們的全世界。
意外發生的前半年,外地念書的俐蓉常常回家,帶著兩杯咖啡,陪媽媽下班一起回家。她常問媽媽有沒有哪些想去的地方還沒去,但因為工作與小孩的課業,俐蓉媽總認為以後再去就好。
人最怕的,就是等到再也沒有以後了,
才用一輩子去想,如果當初有做就好了。
死亡,是留給活著的人去面對的。
那些生離死別的時刻,不會只發生在那個當下;每一個一起度過的節日,獨自走過那些一起攜手走過的場景,都在經歷著生離死別,留下活著的人練習面對、練習放手、練習捨得。
曾寶儀在爺爺離開後,才理解到,生離死別不一定只有著眼淚與不捨,爺爺留下來的愛,與這些有血緣的家人,是最珍貴的禮物;俐蓉媽媽替女兒完成器官捐贈的遺願,即使不捨,但俐蓉的愛會透過器官捐贈,繼續留在這個世界上,將溫暖傳遞給更多的人。
「捨得」是人生很大的智慧,死亡無法逆轉,
但我們可以讓愛,繼續流傳下去。
-
一件襯衫 ×財團法人 器官捐贈移植登錄中心
因為有你,愛有無限可能:https://www.torsc.org.tw/
-
出 品 方 一件襯衫
出 品 人 黃山料
企劃監製 宋家耘
企劃執行 劉玉孝
社群企劃 宋家耘
文案撰寫 劉玉孝
動態攝影 林奇諭
助 理 林立軒
後期製作 林奇諭
工作人員 林子榆、朱婉寧、周凱隆
-
by 一件襯衫:你揮灑的城市日常風景
每週給你一則,能溫暖你的人物故事。
IG : the.shirts.t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