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疫情期間照護上常見問題與應變策略建議】
▀ 在COVID-19和糖尿病方面:
❓問:糖尿病患者是否更容易感染COVID-19?
✅答:否。目前沒有足夠的證據顯示糖尿病患者比一般人更容易感染COVID-19。糖尿病患者面臨的問題是:一旦感染COVID-19出現較嚴重併發症的風險可能較高。此外,患者本身的疾病越多(如:糖尿病伴隨心臟病等),感染COVID-19後產生嚴重併發症的風險越高;年老的糖尿病患者感染COVID-19也將面臨較高的併發症風險。
❓問:糖尿病患者感染COVID-19後出現嚴重併發症的機率是否更高?
✅答:是。糖尿病患者感染COVID-19後,出現嚴重的併發症的機率更高。一般來說,糖尿病患者感染任何病毒都更有可能出現較嚴重的症狀和併發症。
若您的糖尿病有妥善控制,一旦感染COVID-19演變成重症的風險可能會下降。然而,除了糖尿病之外,若同時患有心臟病或其他慢性疾病的患者,可能會因感染COVID-19進展成重症的風險增加,因為多重疾病問題會使您的身體更難對抗病毒。
病毒感染亦會增加糖尿病患者發炎或腹脹的機率。這可能是因血糖過高引起,也可能因身體發炎所導致的嚴重併發症。
❓問:身體發出的緊急訊號有哪些?
✅答:在糖尿病患者身上出現的身體警訊包括:
• 呼吸困難或呼吸急促
• 持續性的胸痛或胸前壓迫感
• 新發生的意識混亂
• 無法醒來或保持清醒
• 嘴唇發紫或臉色發青
▀ 工作方面:
❓問:我患有糖尿病。在疫情期間上班安全嗎?
✅答:安全與否取決於您的健康狀況和工作型態等諸多因素。包含:從事的工作類型、是否能夠藉由佩戴個人防護裝備、在有機玻璃防護隔板後面工作、可在戶外工作或可以居家辦公等方式來降低暴露風險。美國糖尿病協會 (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 建議您諮詢您糖尿病的醫療照護團隊以作出決定。
❓問:居家辦公無法完成我的工作。我還有其他選擇嗎?
✅答:即使居家辦公不適用於您的工作,您的雇主於疫情期間應針對您的工作性質內容做適度的調整,建議您詢問您的雇主是否工作方面,可做彈性調整的可能。
▀ 疫情期間照護須知和準備:
• 收集您的醫生、醫療照護團隊、藥局與保險員的電話號碼。
• 條列一份常規藥物和使用劑量清單(包括維生素和補充品)。
• 準備簡單的含糖食物,如:蘇打水、蜂蜜、果醬、果凍、糖果或冰棒等,以幫助您在低血糖及嚴重到無法進食的情況下維持血糖。
• 如果宣布進入疫情警戒狀態,請額外補充您的處方藥品。若您無法前往領取,請了解是否有其他人可以協助配送藥品。
• 準備至少足夠使用14天的胰島素,以防您生病或無法取得的情形發生。
• 準備額外的衛生用品,例如:消毒酒精和肥皂來清潔雙手。
• 儲存足夠的家用品和雜貨,以便當您需要隔離時能夠待在家裡至少14天。
▀ 醫療照護方面:
疫情期間請與您的醫生及醫療照護團隊準備好以下事項:
• 何時該聯絡您的醫生,例如:酮體(ketones)濃度過高、食物攝入量變化、藥物調整等?
• 到醫療院所檢驗血糖的頻率?
• 何時需要自行測量和監控酮體濃度?
• 是否需要準備額外的藥品,以因應感冒或其他感染的情況?
• 生病時,是否需要調整目前使用的糖尿病藥物?
📖 資料來源:
• 美國糖尿病協會 (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
https://www.diabetes.org/coronavirus-covid-19
• 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CDC):https://www.cdc.gov/coronavirus/2019-ncov/need-extra-precautions/people-with-medical-conditions.html
( 林口長庚紀念醫院PGY何佳樺醫師、林口長庚紀念醫院兒童內科部姚宗杰教授、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群體健康科學研究所蔡慧如研究員摘要整理)
📖 更多 Covid-19 照護指引 相關文章,詳: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https://forum.nhri.edu.tw/covid19/category/guideline/
衛生福利部
國民健康署
疾病管制署 - 1922防疫達人
林口長庚紀念醫院
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單車環島,停不了」介紹 訪問作者:一青妙 內容簡介: 一生中至少要挑戰過一次! 跟著一青妙一起瘋「環島」! 某日,作家一青妙收到一封信,邀請她到台灣騎自行車環島, 她原本打算婉拒,誰知卻誤打誤撞踏上這一趟特別的旅程, 途中發生了哪些事?看到哪些不一樣...
呼吸型態有哪些 在 Goddess Yoga TW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最近接受 康健雜誌 邀請訪問幾個重要的問題簡單跟大家分享,也歡迎大家留言和我討論你們的想法喔:
1.)居家運動,瑜珈有沒有哪些動作容易造成運動傷害?該如何避免?
過度的拉筋、過度的肩伸展/髖伸展、或是風險教高且疫情前還不熟悉的倒立練習,可能會造成肩、髖、膝蓋、腰椎下背等處不適或傷害,而居家時,也可能因為暖身不足、沒有人適時提醒、無收操、或跟風流行也可能導致傷害,要記得,每個人適合的運動與瑜珈練習不一樣:年齡、生活型態、運動習慣、舊傷、慢性疼痛、特殊疾病等待個體差異都要考量進來。
在練習時提高自我覺察、穩定呼吸、留心體感、勇於發問(即時或課後),剛開始先稍微降階練習等適應線上模式再循序漸進增加強度與頻率、並保持規律的練習頻率、諮詢熟悉且信任的老師、教練、指導師、物理治療師、醫師等等方式都會幫助降低受傷風險喔!😎
2.)如何挑選適合自己的教學影片?
市面上常見的有這幾種練習時間長度的影片:3-5min (單一動作講解或拆解)、10-20min (重點短序列) 、40-60min 完整練習。
大家可以由老師的口令、語種、語速、鏡頭氛圍與清晰程度、甚至是自己本來熟悉的實體課老師、網路口碑 (觀看數、互動留言、各大運動社群推薦)、或是專業指導師推薦來選擇,不過自己喜歡當然還是最重要的!
再者,把健康放第一優先來安排行程,制定短程健康目標或是練習目標。並自己的練習需求、目前身心狀態、行程安排時間許可、課程內容掌握程度、以及短程目標相交會之處來挑選課程。如果覺得太複雜 太麻煩,沒關係,秉持安全第一的原則,先求有再求精準、最後才是練習的強度與複雜性!
雖然嘮叨可還是想提醒大家,瑜伽不等於折身體,把呼吸、身體、心智結合在練習的當下,就是最完美的瑜伽練習。🙏
3.)如果完全沒有經驗想在家裡運動,該怎麼入門?
大家覺得在家運動值得付費向專人學習,還是網路資源那麼多看免費的就好的呢? 免費的資源多但不見得適合你,也沒有人為你篩選與整合資訊,如果完全沒有經驗,真的還是在初期投入可接受的預算會比較適切與安全。
至於即時線上課比較好(一對一、一對多),還是要選擇非即時影片課呢?那還是得回到你的需求與目標是什麼? 可以思考的是下手前,課程試閱的可能性? 課前與老師溝通的可能性?或是尋找可信任的網路運動社群,看看別人的方式作為參考。
課前諮詢、課中發問、課後確認,制定規律的練習計畫,建立友好的同好支持圈,追蹤並獎勵自己的進展,更重要的、與指導師保持聯繫⋯⋯這些都能夠大大幫助你有效率的達到你的練習目標喔!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Vicky 老師的面對面線上課:
https://forms.gle/RS44iWMmHtWYozaY8 ❤️
VIcky 老師的 YOTTA友讀線上課程:
👉 大人的守護脊椎功能瑜伽 🤸
https://www.yottau.com.tw/course/intro/899#intro
👉 女性必修骨盆照護瑜伽 🧘♀️
https://www.yottau.com.tw/course/intro/1068#intro
康健雜誌延伸閱讀:「居家運動傷害多,肌肉痠痛、膝蓋受傷⋯專家提供4項建議」https://bit.ly/3wo7VuT
#beyourowngoddess #betheinspiration 🦋
#bethechangeyouwant #livethelifeyouwant #soul
#Ibecomethelove #bemindful #befullyyou #soulspeak
呼吸型態有哪些 在 我們不只是老師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育兒筆記】176:重整生活排序,一急天下皆難事 (芳瑜)
今天是居家防疫第30天。
疫情突襲,迫使大家改變原有的生活型態,同時也給了我們難得的機會,去審視自己的生活步調,練習如何放慢那早已習慣的匆忙腳步。
這兩年的育嬰假對我而言,最大的好處就是「時間夠用」。
從前的我,頗重視計畫和效率。雖然不到魔人等級,但生活及工作上,只要讓我覺得「浪費時間」的事,我一定會想辦法改善或乾脆捨棄它。
然而你也知道,育兒這檔事,絕對無法追求百分百的完美計畫、超高效率。因為孩子是人,不是機器人。每當覺得時間被浪費的時候,我不一定能找到立即的改善方法,但是也不能就此捨棄他。
於是,我在這兩年之間,開始學習如何「浪費時間」。
不會吃飯、穿鞋,我陪你練習一步步獨立;動作拖拖拉拉,我陪你尋找內在動力;情緒失控爆炸,我陪你覺察、接納、安定。
因為時間夠用,所以我試著改變自己的慣性,將「計畫與效率」的排序往後挪動,重新思考有哪些是比它更重要的事。
比如上述所提的「 #獨立」、「 #內在動力」、「 #情緒教育」,都是我在育嬰假學會值得浪費時間的事情。
─────
大約一週前的某個早晨,暘斌趕著吃完早餐要上第一節課,卻正好遇到Aaron對他鬧脾氣。其實只是小事,不會太難處理,但「一急天下皆難事」。
暘斌少見的對Aaron口氣很差,臉色也很難看,情勢便一發不可收拾。
我暗想他還沒覺察到自己的情緒來源是因為「心急」,而不是兒子的小事。於是,我緩緩的在一旁提醒他:「或許,你可以選擇下課再吃早餐。」
暘斌看了我一眼。本以為他想要遷怒,覺得我囉嗦,那我就不多說,等忙完後再算帳(誤)
沒想到久經練習的他,尤其剛把《溫和且堅定的正向教養》讀完,竟然立刻把自己的早餐收好,然後溫和堅定地抱起還在哭吼的兒子去遠處,化解了這個衝突。
此刻的他,將原來排序第一的「計畫與效率」往後挪動,而孩子的「情緒教育」置前。
早餐晚一些吃,沒關係(甚至他後來選擇讓自己早一點吃),但孩子在失控時無法練習如何覺察、接納、安定自己的情緒,卻是影響至深的事。
—————
我也想起自己類似的經驗。
防疫前某個傍晚,我一邊煮飯,孩子們一邊在廚房門口玩。但那天Aaron也是因為一件小事而不斷暴走,讓我無暇好好下廚。
雖然心裡明白他正在「過度尋求關注」,但適時關注之後並無好轉,所以我開始有點生氣、煩躁。沒多久後,我轉念一想:「煮飯」這件事,真的很重要嗎?值得我放任孩子的情緒失控,讓他感覺求助無門嗎?
於是,我決定將「煮飯」的排序往後挪動,告訴自己:即使今天煮不出來,大不了就吃白飯。一餐隨便吃,沒有關係。
然後我就帶著他到房間,試著穩定彼此的情緒。我躺在床上深呼吸,而他在床邊用盡全力哭吼、尖叫、跳。大概過了五分鐘,讓問題跑一會兒,情緒風暴後的我們才能重新展開對話。
而最後,他完全穩定了下來,我也把飯煮好了。沒想到,當我調整了心中的排序之後,結果竟然是兩全其美。
─────
如果你也像從前的我,重視「計畫與效率」,在疫情期間總覺得事事不如己意,不妨試著擺脫時間的限制,重新思考看看,有哪些是比它更重要的事?
人生中的各項排序,說到底都是一種選擇;而選擇的關鍵,其實都在於自己。
#2y10m
#舊照
─────
🔸延伸閱讀🔸
📌 世界越快,心則慢 (芳瑜)
https://www.facebook.com/111489460393337/posts/209149253960690/?d=n
📌「聽核心」──最實用的對話工具 (芳瑜)
https://www.facebook.com/111489460393337/posts/272765334265748/
📌「積極暫停區」讓我們避免彼此傷害 (芳瑜)
https://www.facebook.com/111489460393337/posts/286538602888421/
呼吸型態有哪些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本集主題:「單車環島,停不了」介紹
訪問作者:一青妙
內容簡介:
一生中至少要挑戰過一次!
跟著一青妙一起瘋「環島」!
某日,作家一青妙收到一封信,邀請她到台灣騎自行車環島,
她原本打算婉拒,誰知卻誤打誤撞踏上這一趟特別的旅程,
途中發生了哪些事?看到哪些不一樣的風景?
竟讓她從此愛上「環島」這種旅行型態,從此停不了!
認識一個島嶼最好的方法,就是用自己的雙腳踩動踏板前進,
親自去呼吸,去看,去聽,去吃,去感受。──一青妙
台灣│明明是造訪過無數次的台灣,新的發現和感動卻俯拾即是。
屋久島│因單車環島的契機來到此地,發現了很多跟台灣的共通點。
四國│親眼見識太平洋的藍與瀨戶內海的藍,真的不是同一種藍。
佐渡│拜訪日本著名的產金礦區,遙想起父親家族的九份礦山。
能登半島│在母親姓氏的發源地,享受大自然與藝術的洗禮。
琵琶湖│和環台的老戰友們,一起挑戰環日本第一大湖。
奄美大島│沒想到在此經歷了人生中第一次的中途棄賽。
作者介紹:一青妙 Tae Hitoto
作家、牙醫、女演員。
父親是台灣五大家族之一「基隆顏家」長男顏惠民,母親是日本人。童年時期在台灣成長,直到十一歲遷居日本。
著有《什麼時候去台南?:一青妙的小城物語》、《我的箱子》、《溫暖的記憶,從這裡出發:一青妙的台灣東海岸》……等書。由其原作改編的台日合作電影《媽媽,晚餐吃什麼?》,二〇一七年在台灣和日本上映;舞台劇《時光の手箱:我的阿爸和卡桑》,二〇一九年在台灣首演。
致力於台日間的文化交流活動,促進雙方友好關係,擔任台南市親善大使、日本石川縣中能登町觀光大使。
請大家支持,我全部七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的亂亂分享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happy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天亮就出發」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sgo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