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分享|#認識中國歷史人物的故事】
香港教育大學「看動畫 · 學歷史」項目,以生動活潑的動漫呈現十位中國歷史人物生平事跡,包括:孔丘、屈原、張騫、張衡、杜甫、文天祥、李時珍、康熙、孫中山和蔡元培,從而啟發學生學習中國歷史、文化和品德情意。
動漫系列共有十輯,每輯動漫均配以粵語、普通話及英語旁白,並附參考教案、工作紙,便利教師施教,並增進學生對中國歷史文化的認識及興趣。
► 課程連結: https://beginneros.com/courseDetail.php?course_id=323
► 導師:香港教育大學
品德情意 在 對倒香港隨筆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隨影][香港]
最近愛上港台某介紹中國古畫的節目,很喜歡研究員的分享,寥寥幾句但深入淺出。
要看懂中國畫,似乎很難又似是不難。或者這樣說,相比西洋畫,中國畫是早熟的,總是跟哲學思想或品德情意掛勾,追求神似甚於形似。例如嶙峋山水畫,表面遊歷天下,但背後是尋親故事,或是追求歸隱等等,兜了一圈,最後歌頌的,是畫家本身人格甚於藝術成就。例如王鐸,書畫藝術技術高超,但偏偏人格不夠清高,就被貶得一文不值。所以在傳統文學成就很高的作品,背後都高舉高尚情操,作品優劣反而次要。
記得有朋友提及,典型中文人,都是重名利但又崇尚節氣的人。現在想想,也不無道理。古人追求為誠,言行合一,但很多藝術作品,如非直抒高尚胸臆,就得是表裡不一的內心掙扎,方為上品。例如我們以為蘇軾很豁達嗎?苦表效忠但不為重視的鬱結,這種強行自我開脫,是種帶有自虐但又高尚的浪漫主義。
說這些大文豪是偽君子,似乎又欠公允。其實中國傳統文人最可憐之處,就是由識字開始,思想就給硬生生閹割得只餘下忠君愛國,沒有半點全新的創造力。過早精緻和成熟的文化,就如給緊紮的閨中小腳,叫創造力枯萎,留下的,大多是不慍不忟的不吃人間煙火。
如果可以,真希望中國文化倒流至先秦時代,有血有肉,刀來劍往,百花爭艷,而不是只是唯唯諾諾的蒼白。噫吁戲,可惜呀,可惜現在身處的,是泱泱大秦天下呀。
攝於香港。
Photo in Hong Kong.
品德情意 在 Beginneros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課堂分享|認識中國歷史人物的故事()】
香港教育大學「看動畫 · 學歷史」項目,以生動活潑的動漫呈現十位中國歷史人物生平事跡,包括:孔丘、屈原、張騫、張衡、杜甫、文天祥、李時珍、康熙、孫中山和蔡元培,從而啟發學生學習中國歷史、文化和品德情意。
動漫系列共有十輯,每輯動漫均配以粵語、普通話及英語旁白,並附參考教案、工作紙,便利教師施教,並增進學生對中國歷史文化的認識及興趣。
這次會先介紹孔丘、屈原、張騫、張衡、杜甫。
► 課程連結: https://beginneros.com/courseDetail.php?course_id=78
► 導師:The Education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
<想每日閱讀冷知識?將專頁設為搶先看吧!>
◆ 網站:https://www.beginneros.com/
◆ Youtube:https://goo.gl/OEJrGt
◆ Instagram:@beginner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