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式甜點裡的台灣》寫作過程比《#法式甜點學》還要艱困許多。或許如同誠實面對自我總是不容易,近距離寫自己的家鄉,遠比能夠保持客觀距離地觀察、分析他者來得困難。
今年五月交稿之後,我一直無法完成序和前言,直到最後被編輯催促時,仍然腦中一片空白,實在不知道該從何說起。最後依著編輯建議,從去年臨時在巴黎家中找到一片口罩開始回憶起,然後才發現,過去這一年波瀾起伏、今晚睡下不知明日身在何處的經歷,確實留下了深刻的印記。決定要寫作本書的心念下得很快,雖然寫得無比痛苦,但終於對過去十數年間困惑的與思索有所回應,最後還是要感謝那個堅持下來的自己。
以下和大家分享收錄在本書中的序(長文預警),如果這本書裡的職人故事、作品解析和相關思考與論述,能在茫茫人海中觸碰到幾個人,為未來的花開繁景種下種子,那所有的辛苦也算值得了。
*****
我們既是獨一無二的,也是彼此相連的——在法式甜點中尋找台灣,回答「我是誰」
2020年出版《法式甜點學》的前夕,我在巴黎家中翻箱倒櫃找出一個口罩,當下便上網訂了四天後的機票回台灣。當時只想著新書宣傳完便要回到巴黎,卻沒想到世界轉眼間變了樣。我離境三天後,巴黎便宣布封城,此後一年,巴黎的朋友們在反覆的煎熬中適應新生活;我則仿若被邀請進入了一個平行宇宙,無視全球的疫亂橫行,在這個我出生、成長,熟悉卻認識不深的島嶼進行探索之旅。
#因疫情而起的奇異旅程
由於甜點啟蒙地在巴黎,自己過去十年間在台灣的日子也少,除了本就認識的開業朋友外,我對本地的甜點業者、職人的認識大多來自網路與業界的口耳相傳。滯留台灣的這段期間中,我終於有機會拜訪那些一直列在名單上的店家、希望認識的朋友,也受邀參加了不少餐會。台灣職人們的熱情和靈活令人感動,餐飲界的活力與無框架更使人訝異。如果說在巴黎看到的作品,像是在一個已經構築華美的世界裡持續深入、為一個滿腹經綸的學者持續產出更精闢的見解而拜服,在台灣的所見,則像是造訪一片生機盎然的新天地,處處皆是怒放的奇花異草卻鮮為世界所知。
由於過去數年中,自己扮演的都是將法國的甜點、甜點師推廣給台灣市場的角色,但並未有機會深入了解本地市場,更不用提將台灣的(法式)甜點、甜點師介紹給台灣讀者,甚至國際讀者,我於是很快決定要將自己的經驗發展成系列採訪計畫。雖然明明還在《法式甜點學》新書宣傳期,卻幾乎沒有太多猶豫,立刻將自己在2019年許下「出完書一定要放一個大假,最好能去夏威夷發呆曬太陽」的願望拋在腦後。採訪計畫大致訂定後,我便決定要將其成書,不僅為自己的見聞留下紀錄,也藉著深入梳理台灣代表性職人們的養成及相關作品,在力所能及之處,深入思考身為「台灣甜點人」的意義。
接下來的日子,雖然隨時都像處在壓力鍋中一般,最後甚至幾乎將自己完全耗盡,收穫卻超乎想像地豐富。我每日一面留意法國的疫情消息,做好馬上要上飛機返法的準備,一面依照計畫聯繫受訪者,還透過他們熱心的引介,去了屏東、彰化、埔里探訪可可、芭樂、香草、茶葉等產地,雖然皆是來去匆匆,但已像是打開了神奇寶盒。僅是驚鴻一瞥,便為其中所藏之富而感嘆,每一顆寶石都是一個浩瀚的宇宙、一個涵納百川的汪洋。
#法式甜點中的台灣身分識別
在開始大部分的採訪前,我曾與一位自己極為敬重的出版界前輩有過一次深入且有趣的談話。當時我解釋自己希望寫的,不只是訪談集、人物誌,而是透過這些訪談,反映出台灣甜點師們的自我追尋,在面向世界、選擇究竟要製作何種風貌的甜點時,照見自己腳下稱為「台灣」的這塊土地,及身為「台灣甜點師」的看法。前輩的觀點畢竟實際,認為一般而言,台灣甜點師要在台灣製作法式甜點(或來自西方的果醬、巧克力等),自然會使用本地合適的食材,形成台灣風格的法式甜點更在情理之中。而我試圖在法式甜點中尋找台灣身分識別的角度過於刁鑽,也不會是本討好的作品。
真話總是不那麼美妙,對當時雄心勃勃的我來說,這番話確實有些苦澀,卻也難以反駁。2021年5月,台灣疫情出現破口,很快直升三級警戒,開啟了連續2個月以上的「自主性封城」,所有我在業界的朋友皆受到沉重的打擊,和法國在封城期間,甜點麵包業一枝獨秀,擁有穩定生意、甚至逆勢開店的案例完全不同。原因就是因為甜點、尤其是法式甜點,在台灣不僅是小眾,還是小眾中的小眾。既然不是必需品,生活不便時自然是第一個捨棄的對象;而法式甜點過於嬌貴,以致於外送、宅配風險皆高,即使死忠的顧客也難以一再承擔碰撞毀壞的失望。如果在華麗的外表和巨幅媒體聲量下,它其實是個如此邊緣的商品,我怎麼能不質疑,自己一直以來在做的事是否真有意義?
不過,縱使心中懷著巨大的問號,我並未因此更改太多原來的訪談大綱,決定持續依照計畫進行訪問,待寫作時再一邊思考呈現方式。前輩認為,《法式甜點學》是在帶領讀者看懂、吃懂法式甜點,因此本書的任務,應該是帶領讀者看懂、吃懂「台灣甜點師做的法式甜點」。但對我而言,能夠懂得這一點,必得先回答如「#誰是台灣甜點師?」、「#為什麼要做法式甜點?」、 「#他們做的甜點真的是法式嗎?」等問題。而為了理解甜點師的作品,回答「為什麼他們選擇這麼做」,就需要碰觸到每一位職人獨特的創作哲學、生長記憶及自我定位。更進一步,在國際交流如此頻繁,品牌進軍國際也不新奇的今日,這些職人們也得回答:「#為什麼我和別人不一樣?」、「#為什麼台灣的法式甜點和其他國家的不一樣?」、「#為什麼台灣的甜點師和其他國家的甜點師不一樣?」、「#不一樣的地方在哪?」而這些問題都指向一個終極的質問,即「#我是誰?」
#我是誰_與_我的甜點是什麼樣的甜點
由於不確定自己什麼時候得回法國、什麼時候能再有機會與受訪者們深入聊聊,每一次訪問我都抱著「錯過這次沒有下次」的心情,也因此,光是訪談大綱便動輒超過2,000字 。在訪綱中,我將希望探討的問題分成五個面向:養成經歷、創作哲學與品牌精神、台灣味與台灣身分識別、對本地市場的觀察、對未來產業樣貌及品牌發展的看法,其下再切出5至6個子題。雖然每一次約訪時,我都試圖先打預防針:「我只是習慣把問題寫得很細。」以減低受訪者們看到訪綱的衝擊,但沒有一次訪談不超過三小時,有幾次甚至分成兩、三次才結束,還不包括事後各種細節確認。令我感動的是,每一位受訪者都毫無二話、非常慷慨地把他們寶貴的時間留給我,和我侃侃而談自己養成經歷中那些難忘的故事,那些他人看來或許微不足道的細節,以及自己對「做甜點」、「成為甜點師」、「經營品牌」的信念。
整理訪談內容及寫作的過程異常痛苦,但對我來說意義重大。那不只是一個「台灣再發現」的旅程,更是「自我再發現」的旅程。藉此機會,我回顧了過去十數年中,每次對外國朋友介紹自己家鄉的種種思量、不知道該選哪一道菜代表台灣參加派對的苦惱,以及在每一個日常生活場景中猝不及防的尷尬片段。受訪者們用他們的生命經驗和作品告訴我,我們既是獨一無二的、也是彼此相連的,而我們應該要為能夠說出「我們」感到驕傲。或許整個亞洲都喜歡蜜紅豆或紅豆沙,但我們曾經一起在暖和的冬至揮汗排隊吃一碗紅豆湯圓;就算日本有抹茶、中國有百年名欉,但我們皆曾和父母一同招待來訪的客人喝茶聊天談生意,也曾用兩根手指拎著半空的軟塑膠杯、嘴裡嚼著珍珠和椰果,走過那腦筋暈眩發脹、彷彿不會結束的夏日午後。
因為有這些生長記憶與生活經驗,所以我們的盤式甜點中能出現冬瓜茶、鳳李冰、麵茶;甜點中能有鹹蛋黃、肉鬆及芋泥。對生根萬華社區的主廚來說,將法式甜點做成「紅龜粿」的形象自然無比,而曾經留法的主廚以「黑森林」(Forêt-Noire)為基底,結合杏仁茶與櫻桃,創作出「白森林」也是信手捻來。在台灣餐廳工作的新加坡籍主廚端得出椪餅與清粥小菜,在新加坡餐廳工作的台灣主廚也能將台星兩地皆能欣賞的摩摩喳喳和綠豆蒜糖球上桌。我於是明白,重要的並非向別人解釋自己是A、不是B,而是接受自己既有A、又有B,但是和兩者都不一樣,所以能堂堂正正地當一個既不是A也不是B的「自己」。
#唯有知道自己是誰_才能更堅定地成為誰
所以,究竟為什麼非得在「法式甜點」(或至少是「舶來的甜點」)中找自己、識別台灣身分?除了延續《法式甜點學中》提出「法式甜點是甜點界的官方語言」,也是「想站到世界舞台上的甜點師都要能流利使用,以訴說自己故事及思想哲學的語言」之論述,或許還因為,縱使「法式甜點」的內涵與定義還未在台灣有廣泛的認知,但以其為基礎的「西點」早已是台灣日常的一部份,也已碰撞出許多火花。想想傳統麵包西點店內的泡芙、焦糖布丁,它確確實實存在於常民生活中。
日本東京大學教授、歐洲中世紀研究專家池上俊一在其著作《甜點裡的法國》中,以一整本書的篇幅論述法式甜點如何作為法國文化的精髓,成為影響世界的「文化霸權」重要武器;在台灣,從「中菜西吃」的風潮到「在fine-dining(精緻餐飲)中尋找台灣味」的討論,乃至餐飲界大量投入、直至獲得《米其林指南》的肯定,更逾數十年。飲食成為文化,以「軟實力」輸出早就不是新聞;飲食便是政治的一環,以飲食區分人我、定義身分實屬稀鬆平常。
「風土」(terroir)概念從法國葡萄酒區分產區發展至今,已超出氣候、土壤等自然環境因素,當地人文與特殊技術皆含括在內。倘以近年來受到國際矚目的「台灣可可」為例,作為世界上少數有能力生產「bean to bar」、甚至「tree to bar」巧克力,並以此製作甜點的國家之一,「台灣的風土」將是我們和世界溝通的利器。再想想那些在國際賽事上拚搏的台灣職人們,若我們將目光更多聚焦在當下或未來,不僅需要向法式甜點及投身其中的甜點師們給予更多關注,也須了解身世來歷、梳理來龍去脈與各方觀點,才有機會迎向無限可能。唯有知道自己是誰,才能更堅定地成為誰。
我懷著這樣的信念完成本書,雖然有許多遺珠和力有未逮之處,但衷心感謝所有受訪者及以各種形式提供援助的朋友們。希望本書不僅回覆了前輩的擔憂,也回答了我旅歐十年間的困惑;不只回應了台灣數十年來的焦慮,也為我輩及後進的職人們提供了前進的線索。
*****
《法式甜點裡的台灣:味道、風格、神髓,台灣甜點師們的自我追尋》
📌 實體書購書連結:
台灣 -
博客來 獨家限量簽名版:
https://tinyurl.com/296328zk
博客來:
https://tinyurl.com/9sbuawew
TAAZE讀冊生活:
https://tinyurl.com/rjnvukzp
誠品書店 eslite bookstore:
https://tinyurl.com/7vps9bn6
金石堂KingStone:
https://tinyurl.com/388vkmxj
momo購物網:
https://tinyurl.com/87tnmaca
香港 -
誠品香港 eslite@HK 已上架,可下載誠品人HK app 後搜尋:https://tinyurl.com/6scj9hc,或致電 +852-3419-6789 訂購
新馬 -
Citè Book Garden 城邦閱讀花園:
https://tinyurl.com/at644w5p
Popular Book Co (M) Sdn Bhd 大眾書局 也可代訂
📌 電子書購書連結:
9/13-9/26 博客來獨家:
https://tinyurl.com/u7fmwhxs
其他通路將在 9/26 後陸續上架
#yingspastryguide #yingc #台味甜蜜蜜
同時也有3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7,680的網紅陳翰基老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上遺贈稅時,陳翰基老師所講的爸爸送兒子房子的案例,同學們是否很有印象? 本題很容易搞混或誤解的細節、很可能弄巧成拙的地方,老師都特別一一指點。 其他各題完整解答,請學員見歷屆試題詳解課程。 *如何選購陳老師課程:https://lihi1.com/xwnVX *陳翰基老師為地政國考,不動產估價師,不...
品牌文化案例 在 百工裡的人類學家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翻譯能夠為不同文化與語言帶來溝通與相互理解的可能性,不過隨著全球化在資訊流通的速度加快,有許多本來比較不容易在其他文化中看到的異文化飲食也逐漸變得常見。因此,有些菜餚的命名是帶有原生文化以及語言脈絡的邏輯,就會對翻譯成其他語言形成挑戰。一般來說,翻譯可以用白話的方式去描述這道菜餚的內容來協助消費者理解,不過,單獨描述食材或大概的處理方式,有時候沒有辦法表達出這道菜餚的精神或特殊脈絡。若是直接以這道菜餚的特色來進行翻譯,也有可能反而讓消費者摸不著頭緒。除此之外,對於自己文化中菜餚在其他文化的翻譯名稱,除了能夠標準化自身文化透過飲食的文化交流之外,或許也會涉及文化背後的國際政治角力?
——————————————
今年7月底,韓國文化體育觀光部宣布將Kimchi(舊譯韓國泡菜)的正式華文譯名訂為「辛奇」,雖然表面看來是終結了從去年11月起,因中國四川泡菜獲得國際標準化組職(ISO)認證,並聲稱韓國「泡菜宗主國」地位名存實亡而開始的「泡菜宗主國」之爭,但新聞一出,卻引發了另一波議論。
不只中國網友批評「管太多」,同樣使用華文的台灣,也出現不少表示不以為然的評論,就連韓國本土都出現反對聲浪,甚至在青瓦台公佈欄上發起請願,要求撤回這項措施。然而,隨著韓劇、防彈少年團(BTS)等韓流持續席捲全球,「Made in Korea」也逐漸成為一個品牌,比起單純的民族主義,這次的「辛奇」正名除了維護文化自主性,或許也將再次為全球化下的文化推廣,提供新的參考案例。
愚蠢的亡國政策」?韓食正名早有先例
「『김치』(Kimchi)是使用了上百年,讓我們引以為傲的固有名詞」、「中國人要怎麼翻譯我們的固有語是他們的問題!」
包含擔心Kimchi的韓文字「김치」就此消失、批評政府不應干涉他國翻譯、擔憂宣傳效果下降,以及造成其他外國人混亂等,請願文中洋洋灑灑列出六大項反對「辛奇」的理由,不只稱政府這樣的做法,是拋棄韓國人的自尊心,甚至還痛批這是「愚蠢的亡國政策」。直到9月1日請願結束,也累積獲得1萬2千多人響應。
追溯Kimchi被稱為「韓國泡菜」的起源,是因為華文中並沒有相應的名詞,因此借用概念類似的泡菜代稱,並加上「韓國/韓式」加以區別。
但姑且先不論「辛奇」的出現是否會反而導致「김치」的韓文用法消失,雖然在面對未知事物時,習慣上確實會先以當地有的名詞稱呼,不過事實上早在2014年,韓國就已經有為食物「正名」的先例。
「想要提升『韓式料理』的品牌價值?就必須統一名稱標示方法!」2011年正當韓流開始席捲東南亞,韓國文化廣播公司(MBC)就曾遠赴泰國曼谷採訪,點出當地韓式料理店翻譯不一的問題。以最基本的飯(밥)為例,有的店家是直接使用韓文發音寫成「Bab」,有的則會取意思寫成「Rice」。同時報導中也以當地日本餐廳作為對比,明明數量就是韓式餐廳的好幾倍,料理的翻譯名稱卻能夠完美地一致。兩年後,就在首爾外國觀光客人數超越巴黎,即將突破每年千萬人次之際,同樣的問題也再度被提出,只是主角換成了韓國國內的韓式料理店。
石鍋定食(돌솥 정식)被翻譯成「hot stone pot full」(很熱的石頭裝滿鍋子)、牛頭骨湯(곰탕)則變成「bear thong」(熊湯),看似在開玩笑的字詞,卻是當時外國觀光客在餐桌上最大的噩夢。
不只英文翻譯出包,日文翻譯也好不到哪去,除了醬油蟹變成「蟹の醤油ピックル」(螃蟹的醬油酸黃瓜),各種翻譯錯置的情況也屢屢出現,讓點餐彷彿成為一場「大冒險」。當記者詢問店家,卻發現對方只是直接委託招牌業者製作,10多年來都不知道上面的翻譯是錯的,而進一步追問招牌業者使用的翻譯方式,竟然是依賴最陽春的網路翻譯。
也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促成韓國國語院與文化體育觀光部,及農林畜產食品部(簡稱農食品部)合作,並在2014年發布了《主要韓食名稱羅馬字標記與翻譯標準事案》,針對200種著名的韓式料理,規定了標準的日文、華文與英文名稱。在這波名單中,被「正名」的不只有如今台灣人常見的拌飯(英文翻譯由Bibimbab、mixrice等統一為 Bibimbab)、冷麵、烤五花肉(過去也有人稱三枚肉)等,「紫菜飯卷」更是在此時與日本的「壽司」分道揚鑣。
有趣的是,這次引發議論的「辛奇」,因為製作過程與原本的翻譯「泡菜」不同,也曾經出現在2014年的正名名單中,但農食品部最後還是因為「無法在中國內產生影響力」而作罷。連帶的,像是「김치 볶음밥」、「김치전」等料理的華文翻譯,也定調為泡菜炒飯與泡菜煎餅。
然而,比起維護文化自主性,這次的「正名」實際上更接近於促進資訊流通的「書同文」政策,不只牽涉的語言較廣,對象也主要是韓國自家人。相較之下,2005年韓國首都由「漢城」正名為「首爾」,不論在對象或意義上都更接近這次的辛奇正名。
(以上引用網頁原文)
https://global.udn.com/global_vision/story/8664/5714937
品牌文化案例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日本人也過中秋節?/那些令人驚喜的日本中秋賞月商品】
就快到了中秋節了,最近日本天氣慢慢變涼,能感受到秋天的氣息。日本雖然不過中秋節,但仍可以看到不少跟中秋相關的商品跟行銷活動,一起來看看有什麼有趣的產品吧!
・麥當勞月見漢堡
🔗網頁:https://www.mcdonalds.co.jp/campaign/tsukimi/
・吉野家月見丼
🔗網頁:https://www.yoshinoya.com/menu/gyutoji/tsukimi-gyutoji-don/
・全家月見布丁
🔗網頁:https://www.family.co.jp/goods/dessert/1945058.html
・匠の誠品 月亮燈飾
🔗網頁:https://takumi-seihin.com/
・新日本月曆 月亮文具
🔗網頁:http://www.543life.com/moonseries/summary.html
・青山花店 月見花束
🔗網頁:https://www.fashion-press.net/news/77509
・月桂冠 tsuki 期間限定網站
🔗網頁:https://www.gekkeikan.co.jp/tsukimizake2021/
留言跟我分享你對哪個月亮產品最有興趣吧!
你中秋連假打算怎麼過呢?先預祝大家中秋節快樂喔🌛
ーAriel行銷女子在日本ー
ariel.marketing
住在日本多年的自由工作者&行銷人Ariel經營的知識型帳號。
持續分享以下內容:
・個人品牌經營的知識
・IG經營的技巧
・日本行銷案例介紹
ー如果喜歡我的內容,請追蹤並分享給朋友吧!ー
#中秋節快樂 #賞月 #月見 #中秋 #中秋節 #日本流行 #日本文化 #日本時事 #行銷 #品牌 #艾瑞兒談行銷 #艾瑞兒談日本 #品牌經營 #個人品牌 #日本產品 #創意 #靈感 #文具 #中秋の名月
品牌文化案例 在 陳翰基老師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上遺贈稅時,陳翰基老師所講的爸爸送兒子房子的案例,同學們是否很有印象?
本題很容易搞混或誤解的細節、很可能弄巧成拙的地方,老師都特別一一指點。
其他各題完整解答,請學員見歷屆試題詳解課程。
*如何選購陳老師課程:https://lihi1.com/xwnVX
*陳翰基老師為地政國考,不動產估價師,不動產經紀人,地政士考照知名大師!
*首宇數位文化為陳翰基老師自創品牌
*首宇數位文化粉絲團 https://goo.gl/RWppGt
*免付費專線 080-909-5999
*客服信箱 showing4e@gmail.com
*首宇LINE ID請搜尋:@showing
品牌文化案例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本集主題:「源順芝麻觀光油廠」介紹
訪問:郭美足 理事長、歐俊聰 理事
雲林縣觀光工廠協會:
雲林縣政府輔導與觀光工廠業者們積極配合,終於110年4月13日成立「雲林縣觀光工廠協會」。
未來雲林縣政府會持續輔導雲林縣觀光工廠發展及永續經營,持續輔導協會各方面的合作,相互扶持,觀摩交流成長,支持協會,共同推廣行銷雲林縣觀光工廠之優良服務品質、體驗產業文化教育、顧客高滿意度等,將具有整合產業、文化、教育、銷售、觀光、製造工廠之特徵,以不同面向推廣觀光工廠品牌知名度,進而帶動雲林縣觀光工廠振興產業、產能及經濟效益。
雅聞峇里海岸觀光工廠:
源順製油永遠堅持「以製造有益人體健康之產品為目標」的信念,即便在盈虧時期,也不受利潤誘惑,有所改變。產品品質曾多次受國家檢驗肯定。 消費者文教基金會有鑑於許多生病案例是因食用不良油品引起造成疾病傷害事件,層出不窮(多氯聯苯事件就是其中之一)。於1982年,抽驗市售花生油並公佈抽驗報告,源順是唯一符合國家標準,通過檢驗廠商。 1984年,消費者文教基金會再檢驗市售胡麻油,源順胡麻油再度符合國家標準,源順製油品質再次受到肯定。
粉絲頁:雲林縣觀光工廠協會
粉絲頁:源順官方粉絲專頁(主惠實業)
粉絲頁: 朝露魚舖觀光工廠
01. 丸莊醬油觀光工廠: https://www.wuanchuang.com/
02. 福祿壽觀光酒廠:http://museum.fortunebrewery.com.tw/
03. 興隆毛巾觀光工廠: https://www.sltowel.com.tw/
04. 大同醬油黑金釀造館: https://www.tatungcan.com.tw/
05. 朝露魚舖觀光工廠: https://www.chaolou.com.tw/
06. 源順芝麻觀光油廠:https://www.god-bene.com.tw/
07. 台灣鯛生態創意園區: https://kf-fish.qdm.tw/
08. 良作工場農業文創館: https://www.nextland.com.tw/
09. 塔吉特千層蛋糕大使館:https://www.touched.com.tw/
10. 雅聞峇里海岸觀光工廠: https://www.arwin.com/store-detail/130
#李基銘 #fb新鮮事 #生活有意思 #快樂玩童軍
#漢聲廣播電台
YouTube頻道,可以收看
https://goo.gl/IQXvzd
podcast平台,可以收聽
SoundOn https://bit.ly/3oXSlmF
Spotify https://spoti.fi/2TXxH7V
Apple https://apple.co/2I7NYVc
Google https://bit.ly/2GykvmH
KKBOX https://bit.ly/2JlI3wC
Firstory https://bit.ly/3lCHDPi
請支持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Fb新鮮事新聞報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fbnews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品牌文化案例 在 志祺七七 X 圖文不符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本集廣告與「圖文不符上課囉」合作播出
版塊 Block Studio 首度開課,和你分享 #動態特效網站 的設計秘訣!
▹▹▹ http://bit.ly/webdesign77
課程以版塊團隊的核心設計流程 #動態回推設計 及 #大量實際案例,帶你:
☑️ 掌握版塊的網站佈局思維,培養對動態特效的敏銳度
☑️ 擴展思考面向,想到別人想不到的厲害創意
☑️ 學會配置動態特效,提升網站吸睛度
☑️ 雕琢網站設計細節,帶給使用者更驚喜的體驗
課程募資優惠中,6/25 前只要 2400 元 #現省800
6/16 前購買再享早鳥好禮 #設計工程協作檢核表
立即加入課程,跟著版塊一起用動態特效,點滿網站視覺創意吧!
▹▹▹ http://bit.ly/webdesign77
本集節目內容由志祺七七頻道製作,不代表「圖文不符上課囉/版塊 Block Studio 」立場。
✔︎ 成為七七會員(幫助我們繼續日更,並享有會員專屬福利):http://bit.ly/shasha77_member
✔︎ 體驗志祺七七文章版:https://blog.simpleinfo.cc/shasha77
✔︎ 購買黃臭泥周邊商品: https://reurl.cc/Ezkbma 💛
✔︎ 訂閱志祺七七頻道: http://bit.ly/shasha77_subscribe
✔︎ 追蹤志祺IG :https://www.instagram.com/shasha77.daily
✔︎ 來看志祺七七粉專 :http://bit.ly/shasha77_fb
✔︎ 如果不便加入會員,也可從這裡贊助我們:https://bit.ly/support-shasha77
(請記得在贊助頁面留下您的email,以便我們寄送發票。若遇到金流問題,麻煩請聯繫:service@simpleinfo.cc)
各節重點:
00:00 前導
01:05「動態特效網站課程募資 」廣告段落
02:06 炸雞是怎麼出現的?
03:17「美國南方炸雞」的做法
04:23 炸雞如何走向世界?
04:54 美式炸雞的變形 台式鹹酥雞
05:56 美式炸雞的變形 韓式炸雞
07:32. 吃炸雞的小禁忌?
08:58 我們的觀點
10:05 提問
10:19 結尾
【 製作團隊 】
|企劃:羊羊
|腳本:羊羊
|編輯:土龍
|剪輯後製:絲繡
|剪輯助理:歆雅/珊珊
|演出:志祺
——
【 本集參考資料 】
→Fried chicken:https://bit.ly/2UyPLJb
→唐揚:https://bit.ly/3j3yCkK
→炸子雞:https://bit.ly/3vMOESR
→orean fried chicken:https://bit.ly/3xIQqG3
→關於「炸雞」的起源,可以從美國「黑奴食物」開始說起:https://bit.ly/3d4WTDq
→走進黑人的靈魂深處:黑人吃炸雞,錯了嗎?:https://bit.ly/3wPF6Yx
→《東亞漫遊》吃炸雞配啤酒-韓國現代 「雞啤」文化的成形:https://bit.ly/3xHAWSI
→亞洲炸雞百科|世界上沒有一塊炸雞不能解決的煩惱,如果有,那就吃兩塊 :https://bit.ly/35JSAcm
→《姊妹》中的療癒炸雞,背後暗藏了一段種族歧視黑歷史:https://bit.ly/3d5jPCB
→在人們發現雞排很好吃之前,雞其實是一種神聖的動物:美式炸雞的演化史Appetite:https://bit.ly/3qkhh8L
→炸雞之兵法全攻略(上):美國南方炸雞的故事:https://bit.ly/3vQPQVa
→今晚吃雞!香得你嫑嫑的美式炸雞,是怎麼來的?:https://bit.ly/3zRRc5m
→自己做炸雞都比不上速食店好吃?業者不說的「炸雞秘辛」大公開!原來麥脆雞是蒸熟的…:https://bit.ly/3j5NxuY
→【Green Book】黑人、炸雞與種族歧視--Dr. Shirley為何不吃炸雞?:https://bit.ly/2UjQEF5
→【日本美食】炸雞塊「唐揚」本來是素食?!國民美食起源與吃法看這篇就懂!:https://bit.ly/3gVnIeb
→唐揚≠炸雞?!日本炸雞到底是從哪裡來的?-《百年飯桌》:https://bit.ly/3zS1l2b
→為什麼不能吃炸的?關於炸物的愛與恨│營養師愛撥Aibo│益家煮 Cook4Fam #1:https://bit.ly/3d5FV7H
→氣炸鍋科學解析!做什麼食材最好吃?科學原理是什麼?【Dr. Achi 阿淇】:https://bit.ly/3gN2xfy
\每週7天,每天7點,每次7分鐘,和我們一起了解更多有趣的生活議題吧!/
🥁七七仔們如果想寄東西關懷七七團隊與志祺,傳送門如下:
106台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二段111號8樓
🟢如有引用本頻道影片與相關品牌識別素材,請遵循此規範:http://bit.ly/shasha77_authorization
🟡如有業務需求,請洽:hi77@simpleinfo.cc
🔴如果影片內容有誤,歡迎來信勘誤:hey77@simpleinfo.cc
品牌文化案例 在 創業小聚Meet Startup 的帖子 的推薦與評價
品牌 行銷成功案例:Lululemon! Lululemon將企業文化定位在#自我成長,因此除了賣瑜珈褲,更舉辦線下免費課程、座談會、社群分享會,讓消費者認為它們不只是單單販售 ... ... <看更多>
品牌文化案例 在 品牌行銷系列Ep. 6|品牌故事怎麼寫?案例分享告訴你 的推薦與評價
你也剛開始想要做 品牌 嗎?想做 品牌 卻不知道如何下手嗎?接下來 品牌 行銷系列會利用10集5分鐘影片,告訴你如何從0到1建立屬於自己的 品牌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