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時今日,我們對美的想像已不再限於性別、國族等傳統框架; 但我們對美的追求和定義,又可有變得更開闊,更自由呢?
上月香港藝術館 @hkmoa 重開,看藝術,終於可以從線上回歸實體。自藝術館翻新以來,四大館藏如中國文物、中國書畫、外銷藝術、現代及香港藝術,策展時均用上更生活化視角,從頭講到腳,#ootd (outfit of the day)、今期至潮都成為了展覽廳分類,小孩看展也能找到趣味,難怪最新展覽需命名為「不是時裝店」。
回顧古今中外穿衣之道,可見審美標準隨年代、社會風俗改變,愛美的主張也遍及不同層面。隋唐時期衣服以長為美,婦女為了增加裙子長度,將裙腰上提,從彩繪陶女俑以及吳冠中的《仕女圖》可見一斑,只是如今這標準只放諸雙腿;清代咸豐以後則以大為美,說的是滿族婦女頭髻,髮髻如牌樓式,「兩把頭」或「大拉翅」的「雙角」不斷擴大,甚至物料也代表身份地位,櫥窗上《中國婦女髮飾圖》的模特兒,正好從不同生活情境中展示頭飾的變化萬千。
愛美是人類天性。鑒古知今,古代防疫可用香囊,裝入雄黃、熏草、艾葉能驅蟲避邪,功能之上又發展形形式式的物料款式,其實與刻下演變無窮的口罩有異曲同工之妙。而這種對美的追求亦能放諸流行文化層面,走近當代,不妨到訪石家豪筆下的《周潤發試身室》,從躍然紙上的電影角色,思索社會氣候、流行文化的一路蛻變。
不是時裝店
日期:即日起至2022年1月5日
地點:香港藝術館地下一樓
票價:免費
#香港藝術館 #不是時裝店 #藝術展覽 #本地藝術 #吳冠中 #石家豪 #周培春畫室 #杜成禮
同時也有7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6萬的網紅錄低香港 DocHK,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思浩大談中國大學博物館展出多件文物,開第一日就被踢爆全部都係假!(大家真風騷) 中國重慶大學日前開放新建成的校內博物館,不料,卻被專家發現館內多件文物皆為贗品,其中「唐三彩女俑」身上的顏料是清代中晚期才有,連陶俑的鬥雞眼也遭批是突破唐代審美下限,立刻引起當地文物局關注,更被網友酸是「贗品博物館...
唐 代 女俑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早幾個月曾經寫過四大美人楊貴妃在日本有各種傳說,山口縣就有楊貴妃的墳墓;至於山口百惠是楊貴妃後人,卻是都市傳說。不相信?你試試用日本語去搜尋一下。只有華文媒體內容農場會不停翻炒「山口百惠是楊貴妃後人」。(*相關文章連結在底部位置)
曾經聽過一種有趣的講法,仰慕楊貴妃的日本古人對「春寒賜浴華清池,溫泉水滑洗凝脂」有無盡遐想,古代長安本來就有地熱水,因此相信泡溫泉會變成四大美人一樣美。
若要在日本找尋1300年前唐土的流金歲月,首推奈良正倉院還保存了李隆基跟楊玉環送給聖武天皇的螺鈿紫檀五弦琵琶。這可是當今世界上僅存的唐朝五弦完整實物。這裏妥善保存起來的唐朝文物,除了樂器還有其他生活用品,自然也包括服裝,詳盡展現唐朝宮廷與民間的點滴。
研究唐代歷史也好、看電視劇也好,大概都有印象看過唐代的化妝。唐代人相信額上貼花鈿、唇角點笑靨,為女性增添嬌媚效果。但是《長恨歌》出現的句子「花鈿委地無人收,翠翹金雀玉搔頭」,講的卻不單是額上彩妝,也包括其他華美飾物,形容當時兵荒馬亂,貴妃倉惶落難。
如果要數中國最早出現花鈿,我看過最早的講法是長沙戰國楚墓的彩繪女俑;接着有壽陽公主和上官婉兒,帶起梅花妝的熱潮—花鈿的起源現在難以定論。
話說,剛剛開始學日本語的時候,很喜歡濱崎步的MV『Voyage』。濱崎步的古代造型化妝用上了花鈿,而且超級巨型(笑)。『Voyage』是一首令初學者的我有耐性逐一查字典的歌曲,相當有意義。
今次的漢服體驗使用的是唐制印花齊胸衫裙,配大袖衫和披帛。「齊胸」指的是裙頭束在胸前、「齊腰」指的是裙頭束在腰間。大袖衫多見於敦煌壁畫,長短各有不同。披帛原是遮擋風沙之用,後來成為唐代女性服飾常用配搭。
唐代印染技術發達,服飾多用團花圖案,以草本印染爲主。由於傳統團花衣裙比較厚重,不適合夏天,所以這次準備的是現代數碼打印的印花布料製作的衣裙—文明的利器可以減少拍攝期間中暑風險!
如果如果各位有興趣中國古代傳統化妝服飾,可以閱讀沈從文的書;希望穿上各朝代的漢服,就可以透過Instagram聯絡這次合作的造型師以及攝影師報價:@riyuebinggan @akilokyicheng62
*部份攝影套餐價格及服務請參閱留言位置
延伸閱讀:從『安史之亂』楊貴妃之謎到日本三大美人的山口縣貴妃墓
https://www.kiri-san.com/post/33747
唐 代 女俑 在 Misc Lin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
奇幻短劇集《故事宮寓》
✦✦✦主視覺-月曆設計
───
演員:徐若瑄 Vivian Hsu、張鈞甯Ning Chang、張榕容 Sandrine Pinna、李國毅Lego Lee、莊凱勛 Kaiser - Chuang、劉冠廷、吳念軒、連俞涵 、林鶴軒(大鶴)、Rima 瑞瑪席丹
導演:@robin.yunchan 李芸嬋 |編劇:蔡柏璋
監製:吳密察
製作人:許家豪、張盟
美術:王誌成
造型:王逸飛
攝影:馮信華
燈光:董崇安
視覺效果:陳振國
剪接:程楠
音樂:楊琬茜
聲音:高偉晏
劇照:陳又維
主視覺 標準字:林佳齡Misc Lin
設計:石妍心Allen Shih @Misc studio
───
本劇文物取材:
主視覺與宮寓背景:傳唐 楊昇〈畫山水〉
第一集:東晉 王羲之《快雪時晴帖》
第二集:北宋汝窯青瓷無紋水仙盆
第三集:北宋 范寬〈谿山行旅圖〉
第四集:唐 灰陶加彩仕女俑
第五集:清 翠玉白菜
第六集:清 霽青描金游魚轉心瓶
第七集:明 沈周 〈廬山高〉
第八集:商 龍冠鳳紋玉飾
第九集:商 蟠龍紋盤
第十集:清代奏摺
───
故宮工作小組:徐孝德、謝俊科、吳紹群、吳昕珏
出品:國立故宮博物院 National Palace Museum
製作:影動亞洲有限公司、天祥樂有限公司
平台:myVideo 影音隨看 、 GTV 八大電視 、 公視粉絲團、LINE & LINE TV
#故事宮寓
#miscstudiotw
唐 代 女俑 在 錄低香港 DocHK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思浩大談中國大學博物館展出多件文物,開第一日就被踢爆全部都係假!(大家真風騷)
中國重慶大學日前開放新建成的校內博物館,不料,卻被專家發現館內多件文物皆為贗品,其中「唐三彩女俑」身上的顏料是清代中晚期才有,連陶俑的鬥雞眼也遭批是突破唐代審美下限,立刻引起當地文物局關注,更被網友酸是「贗品博物館」。
相關香港新聞:
#博物館 #第一日 #為贗品 #思浩 #鬥雞眼
唐 代 女俑 在 National Palace Museum國立故宮博物院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文物3D再現行動劇場使用完全獨立的系統串聯整體劇場的投影機、染色燈、煙霧機和風扇等設備,達到高度多感體驗氣氛。並以新銳科技處理環形螢幕曲度空間的影像調整及融接,讓壁面及地面的影像化為流暢的三維立體效果。
本裝置的動畫故事設定成是以故宮展示牆開啟神秘的銀河系,並透過時空領航員的導覽方式,帶領觀眾進入浩瀚的知識宇宙,遊歷於故宮具代表性的九件文物之中,包含清 乾隆〈霽青描金游魚轉心瓶〉、明 成化〈鬥彩雞缸杯〉、北宋 范寬〈谿山行旅〉、南宋 馬遠〈山徑春行〉、金 武元直〈赤壁圖〉、清 陳祖章〈雕橄欖核舟〉、唐〈三彩馬球仕女俑〉、清〈雕紫檀多寶格方匣〉、清〈珊瑚魁星點斗盆景〉。
藉由豐富細緻的影像與輕快活潑的表現手法,突破文化的藩籬,讓各國觀眾能夠淺顯易懂地了解故宮文物蘊藏的歷史意義,並同時掌握欣賞故宮文物之美的訣竅。
NPM 3D Action Theater features a completely independent system that connects all equipment within the theater, including projector, wash lights, fog machines and fans, to achieve an optimal experience for the senses. Cutting-edge technology is utilized to adjust and fuse images across the curved screen and to seamlessly blend the images projected upon the wall and the floor, achieving a stunning three-dimensional effect.
The theater depicts a story that begins on the exhibit wall of the National Palace Museum, opening our eyes to the wonders of a mysterious galaxy. The audience is guided into the vast universe of knowledge by a navigator of time and space, and embarks on a fascinating journey to see the nine iconic cultural relics of the museum.
Through rich and detailed images and lively presentation, we overcome cultural barriers and enable audiences from all over the world to easily understand the historical significance of the museum’s artifacts by providing tips on how to best appreciate their beauty.
唐 代 女俑 在 National Palace Museum國立故宮博物院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陶瓷是中國對世界最偉大的貢獻之一。台北故宮典藏主要承襲自清宮收藏歷代中國陶瓷,包羅萬象。此五段影片分別介紹陶器與瓷器的分別,以及唐三彩馬球仕女俑、五代越窯秘色青瓷洗、北宋定窯劃花水塘雙鳧碗、北宋汝窯青瓷無紋水仙盆四件作品。讓觀眾一窺中國古代陶瓷製作的精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