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真有奇蹟嗎?------一位當小學教師的朋友說:「教小孩確是很愉快的,當然也有勞氣的時候,但小學生還是很天真可愛嘛,只是他們太小了,付出一番心血去教導他們,孩子長大後都不會記得我們,有時候想來也挺傷感的。」
但我至今仍清楚記得我的幼稚園老師啊,K1、K2、K3班主任的名字我到今天仍說得出來,她們的容貌也深深印在我的腦海裏。幼稚園老師對一個人的影響遠遠超乎我們所想像,因為那是孩子對「老師」和母親以外的「女人」的第一個印象嘛。不只我,就連Eric也清楚記得幼稚園老師的模樣:「穿旗袍,襟上掛一條手帕,好sexy 呀……」So you see?男人三歲到三十歲也還是一樣吧。
最近看了電影《五個小孩的校長》。作為香港人,我對這類電影「餓」了很久,難得有這麼一部真摯樸實的作品。未看的話,我鼓勵大家抽空去看。電影改編自全港最低薪「四千五百元校長」呂麗紅的真實故事,她在國際學校任教多年,後來得知元朗錦田元岡幼稚園快將倒閉,只剩五個窮學生,甘願以低薪接任校長,還得兼任打掃洗廁所和保姆車司機。她逐一幫助這些孩子和她們的家庭,最後扭轉這間幼稚園被殺校的命運。
我在香港出生成長,從未見過香港像現在這麼討厭。我明白人是自私的,但如今社會裏卻有些人自私到一個令人作嘔的地步,這些人把自己的利益看成天那麼大,要他為別人設想蝕底些少,慘過要了他條命。呂麗紅校長說她這樣做的原因很簡單,就是「回饋社會」,她並非出身富裕家庭,卻感激在成長過程中社區曾給予她的。現在很少在香港看見有人這樣無私地回饋,很多人只有take,不會give。就算已經擁有很多,不夠,永遠不夠。
曾在報章看見關於呂校長的一篇訪問。「在她眼中,有關元岡幼稚園的一切都是美好的。惟獨一件事,使這個樂觀的校長哭了一遍。曾有書商答應她會送書給她,結果書商最後嫌幼稚園生意太少而撤回教師用書的贊助,當她打去查詢時,對方竟說:『再講連中文都無!』這事件令她更感受到弱勢社群的生存困難,亦更明白學生及弱勢家庭的難處。」這「書商」就是我在上一段說的:「要他為別人設想蝕底些少,慘過要了他條命。」
呂麗紅把國際學校推崇的「蒙特梭利教學法」搬到元岡幼稚園,著重啟迪孩子的五官發展。讀這間學校真是抵到爛,零學費就能享有國際學校的質素,校舍又接近大自然,讓孩子挖泥種菜,有空間跑跑跳跳,難怪連大學講師也把兒子送來上學,現在學生人數已增至六十四人了。
有人問我信不信這世界有奇蹟,當然信。但奇蹟不是阿拉丁神燈無中生有變出來的,而是先有一個人默默堅持,再感染身邊的人一起堅持,就這樣改變了世界。(作者:王迪詩/本文摘自王迪詩《信報》專欄 https://instagram.com/daisywong_author )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