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
2018-10-17影音檔
作者粉絲頁: 臺北地方異聞工作室
出版社粉絲頁: 晨星自然、 晨星圖解台灣、 晨星出版
本集主題:「尋妖誌:島嶼妖怪文化之旅」新書介紹
專訪作者:林祉均、清翔
內容簡介:
透過台灣民俗與生活記憶中有關妖怪傳說的記憶,採取行旅與踏查的方式尋找台灣妖怪的足跡,其中規劃十一條走訪妖怪的路線,將口傳或文獻所載的妖怪一一揭露其神祕面相,提供可實際按圖索驥的便利性,並搭配行程中的小旅行,但最後呼籲,島嶼千年靈氣,妖怪法力高強,懇請膽小者勿試!
十一條探索島嶼妖怪路線──
I:魔神仔(台北市、新北市山區)——瀟湘神◎手稿
II:鄭成功之斬妖除魔(北台灣三峽、鶯歌地區)——瀟湘神◎手稿
III:石爺信仰(新竹地區)——林祉均、謝蓓宜(小拉)◎手稿
IV:噶哈巫族的番婆鬼(南投埔里)——林祉均、清翔◎手稿
V:日月潭傳說(南投日月潭周邊)——高珮芸(Pey)◎手稿
VI:大莆林水鬼(嘉義大林)——林祉均◎手稿
VII:清代的女鬼傳說(台南地區)——阮宗憲(NL)◎手稿
VIII:蛇神傳說(高雄美濃)——高珮芸(Pey)◎手稿
IX:貓將軍(宜蘭頭城)——許雅婷(青悠)◎手稿
X:鄭成功事件簿:千年老龜 (宜蘭龜山島)——瀟湘神◎手稿
XI:巨人阿里嘎該(花蓮市美崙山)——楊海彥(小波)◎手稿
本書特色:
1.近年日本的妖怪普遍為人所知,也出現以妖怪為主題的民俗村或夜市,但臺灣傳說中的有關本地的妖怪們,究竟都去哪裡了?本企劃即藉台灣各地妖怪傳說的踏查之旅重新認識在地民俗文化。
2.在日本,妖怪學是民俗學系統之下的特殊學科。日本民俗學的快速開展,某部分是反映對明治、大正時期快速西化與現代化的焦慮,民俗學家為了找回屬於日本的根基文化,重回鄉野,採集過往的民俗傳說。也因此以民俗學研究「常民文化」,紀錄常民的信仰、年中記事、生活習慣等,以此了解一個民族獨特的人生觀和世界觀,而許多妖怪傳說具地域性,往往蘊含最獨特的地方文化與記憶,本企畫即在民俗學的系統下,採取行旅與踏查的方式尋找台灣妖怪的足跡,其中規劃十條走訪妖怪的路線,將口傳或文獻所載的妖怪
3.臺灣有不少的妖怪紀錄。在日治時期出刊的《民俗臺灣》中,記錄過一種叫做「金魅」的妖怪。金魅原是被虐死的查某嫺,後來轉化為會替人工作的妖怪,文獻裡提到文山郡有人養金魅,只要供奉金魅的牌位,就會代人工作,但代價是要吃人。日本領臺前,據說到處都有祭拜金魅的人家。然而,現在的年輕人卻幾乎都沒聽過金魅的傳說了。本企劃即調查興盛一時、今人卻失去記憶的民俗文化,重新賦予台灣民俗文化的特色,尤其結合在地文史調查,實地走訪妖怪曾經流傳的地點,讓妖怪軼聞、生活慣習與文化記憶產生連結,建構出地方特殊的文化面貌。
4.透過本書可實際按圖索驥有關台灣民俗與生活記憶中的不同面向:
聯繫「妖怪」與「地方」:
回顧妖怪故事的相關文獻,尋找具地域特性的「妖怪」與「地方」。透過訪查之過程,比對傳說與地景,於實際場域中尋找傳說的痕跡,強調出妖怪與地方之間的緊密關聯。
連結「妖怪」與「人」:
拜訪傳說發生地之民眾,實際了解居民與妖怪傳說的互動,透過整理並記錄妖怪傳說對當地居民的影響,喚起大眾對妖怪傳說的重視。
牽繫「人」與「土地」:
以妖怪傳說的生活面向為引子,建構「妖怪」、「人」、「土地」之間密切相互影響的常民文化樣貌,帶領大眾跳脫一般思維,以嶄新的眼光看待地方,促使人們對地方產生興趣,重新認識所生所長的土地。
作者簡介:臺北地方異聞工作室
「臺北地方異聞工作室」於2014年成立,主要進行傳說故事考察、文獻整理、小說寫作、實境遊戲設計等,以「城市還魂」為核心價值,期望將故事當作載體,揉合歷史、民俗、文化等元素,使大眾對土地的情感重新復甦,讓城市成為充滿意義的地方。
最初,「臺北地方異聞工作室」以日治時期的妖怪神異世界觀,進行小說及遊戲的創作,近來則投入臺灣各地的民俗故事收集以及神怪考察,並將之轉化為富有文化內涵的作品。作為故事與遊戲的創造者,工作室歷次產出的遊戲與小說,皆積極運用歷史、民俗、文化等要素,並以時代氣氛與在地特色見長,有一定的支持群眾。閱聽人在閱讀及遊戲的過程中,能夠親自體驗看似生硬冰冷的歷史背景,走在城市的紋理之中,讓單純的「知識」產生「溫度」,連帶引發探究文化與歷史的動機。
自2014年開始,「臺北地方異聞工作室」在臺灣歷史文獻與口傳故事之中,找尋神靈、妖怪與鬼魅等傳說,進行文獻整理、利用妖怪故事再創作,其成果已於今年(2016),集結出版為《唯妖論:臺灣神怪本事》一書。「臺北地方異聞工作室」其他重要作品有《臺北城裡妖魔跋扈》(奇異果文創)、《帝國大學赤雨騷亂》(奇異果文創);獨立出版小說《法務主偵探社事件簿 壹:妖怪偵探登場》、《法務主偵探社事件簿 貳:雙面委託人》、《中元劫鬼記》;實境遊戲《金魅殺人魔術》、《西門町的四月笨蛋》、「給新溫羅汀一道不一樣的光-公共藝術計畫」紙上奇幻博覽會《城市邊陲的遁逃者》、臺北眷村文化節《歸鄉:惡魔潛伏之村》等。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尋妖誌:島嶼妖怪文化之旅」新書介紹 專訪作者:林祉均、清翔 內容簡介: 透過台灣民俗與生活記憶中有關妖怪傳說的記憶,採取行旅與踏查的方式尋找台灣妖怪的足跡,其中規劃十一條走訪妖怪的路線,將口傳或文獻所載的妖怪一一揭露其神祕面相,提供可實際按圖索驥的便利性,並搭配行程中的小...
「噶哈巫族番婆鬼」的推薦目錄:
- 關於噶哈巫族番婆鬼 在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噶哈巫族番婆鬼 在 倒立先生Mr. Candle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噶哈巫族番婆鬼 在 Nofi與上箭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噶哈巫族番婆鬼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噶哈巫族番婆鬼 在 噶哈巫族番婆鬼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小文青生活-2022年3月 的評價
- 關於噶哈巫族番婆鬼 在 噶哈巫族番婆鬼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小文青生活-2022年3月 的評價
- 關於噶哈巫族番婆鬼 在 手持番刀與戰槍擊退敵人,保護噶哈巫族人里地區的平埔族群 的評價
- 關於噶哈巫族番婆鬼 在 巴宰族語、道卡斯族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的評價
- 關於噶哈巫族番婆鬼 在 巴宰族語、道卡斯族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的評價
噶哈巫族番婆鬼 在 倒立先生Mr. Candle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11/11 噶哈巫文教協會X台大原民中心 「在地發聲-我是噶哈巫」特展 @ 台大圖書館】
埔里的東北隅住著一群人,這群人在百餘年前翻山越嶺搬到這片新天地居住,抓魚打獵,農耕織布。有人叫他們「四庄番」、「平埔仔」、「姓潘的人」、「散毛仔番」,他們自稱「大湳仔人」、「牛睏山人」、「守城份人」、「蜈蚣崙人」,也有學者認為他們是「巴宰族」,但是很少人知道,這群人有個很美麗的名字叫做「噶哈巫」。
一直以來,文字都是述說一個族群文化的權威工具,對於沒有文字,僅使用口述傳達歷史的原住民族群,往往不敵他人下筆時的一念之間,而無法決定自己在文獻上是怎麼被記載。儘管噶哈巫族在經歷長久社會文化變遷後,於日本時代多數老人家仍可流利的說著族語,使用噶哈巫的傳統名字,也在屬於自己的節日中祭祀祖先,是極少數族語及文化保留完整度較高的平埔族群,但我們翻閱文獻,卻很難直接找到噶哈巫的相關紀錄,因為在歷史文獻中,噶哈巫往往被歸列為巴宰族的一個支族。噶哈巫耆老潘德興apu(對祖父母輩的稱呼)常說:「我們真真正正是噶哈巫,我們的名字都被巴宰給蓋過去了!」
在這場展覽中,族人擺脫學術的枷鎖,以「在地發聲-我是噶哈巫」做為展覽的主軸,以族人觀點及部落主體為此次展覽的論述定位,在介紹噶哈巫族的文化內涵之餘,也挑戰學界將噶哈巫視為巴宰亞族的既定印象。學者經常以一層層的「客觀」檢驗標準去看兩族群間相似的部分,卻忘了好好去挖掘這些大同中隱藏的小異,更忽略了在變動的歷史中,族群也與土地產生新的連結與自我認同。這場在台大的展覽,希望學術界能聽見部落觀點,拉近對話距離,不再只從文獻找答案,同時也讓外界認識和理解噶哈巫,並思考認同的多變及主觀性質。
展期:2017/11/11(六)至12/15(五),每天10:00-17:00
開幕時間:2017年11月11日(六)10:00
開幕地點:台大圖書館一樓日然廳
特展活動:
(1) 11/11 (六) 13:00-15:30 開幕活動
「噶哈巫的族語還在嗎?—《pakaluluzuax》紀錄片放映暨座談」
講者/與談人:吳心蘋(導演,南藝大音像紀錄與影像維護研究所畢業)、潘正浩(噶哈巫文教協會常務監事)
地點:國立臺灣大學圖書館一樓日然廳
(2) 11/15 (三) 14:00-16:30
「噶哈巫的多元信仰:番祖、基督、番婆鬼」
講者:潘應玉(巴心•郡乃)(牛眠基督長老教會長老)、潘寶鳳(噶哈巫文教協會總幹事)
地點:臺灣原住民族圖書資訊中心
(3) 11/18 (六) 14:00-16:30
「走過震災之後的噶哈巫」
講者:黃美英(噶哈巫文教協會企劃組組長,暨南大學歷史學系講師)
地點:臺灣原住民族圖書資訊中心
(4) 11/25 (六) 14:00-16:30
「噶哈巫織品復振之路」
講者:潘正浩(噶哈巫文教協會常務監事)
地點:臺灣原住民族圖書資訊中心
(5) 11/11 (六) – 12/15 (五)
「yaku ka Kaxabu a saw─噶哈巫的復振之路」主題書展
地點:臺灣原住民族圖書資訊中心
噶哈巫族番婆鬼 在 Nofi與上箭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無常鬼冷知識》午安~今天跟大家簡單介紹一下第十二話登場的番婆鬼,番婆鬼是台灣原住民-噶哈巫族的黑女巫,眼睛像貓眼,能用芭蕉扇在天空飛,嗜吃嬰兒...據說噶哈巫族流傳許多巫術足以抵禦其他族群的入侵,其中番婆鬼更是其中最令人聞風桑膽的黑女巫..然後...因為我也不是專業的研究人員,所以就偷懶地直接分享研究文章給大家看吧XD
【#尋妖誌:番婆鬼|考據篇II──過往被畏懼之名:各族群口中的番婆鬼】 by 清翔
要成為番婆鬼必須要發下毒誓,在孤、貧、夭之中選擇一個。「孤」就是一生孤苦無依;「貧」就是不能有積蓄,衣服也要剪破過再縫補才能穿,不可以穿完好的衣服;「夭」則是會無子無孫。發完這樣的毒誓之後,才會被傳授番婆鬼所會的巫術。
【番婆鬼|考據篇II】過往被畏懼之名:各族群口中的番婆鬼
https://sosreader.com/samoa-searching2/
--
《尋妖誌:一趟貼近島嶼記憶之旅》
https://sosreader.com/project/memories_of_the_island/
#臺北地方異聞工作室
噶哈巫族番婆鬼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本集主題:「尋妖誌:島嶼妖怪文化之旅」新書介紹
專訪作者:林祉均、清翔
內容簡介:
透過台灣民俗與生活記憶中有關妖怪傳說的記憶,採取行旅與踏查的方式尋找台灣妖怪的足跡,其中規劃十一條走訪妖怪的路線,將口傳或文獻所載的妖怪一一揭露其神祕面相,提供可實際按圖索驥的便利性,並搭配行程中的小旅行,但最後呼籲,島嶼千年靈氣,妖怪法力高強,懇請膽小者勿試!
十一條探索島嶼妖怪路線──
I:魔神仔(台北市、新北市山區)——瀟湘神◎手稿
II:鄭成功之斬妖除魔(北台灣三峽、鶯歌地區)——瀟湘神◎手稿
III:石爺信仰(新竹地區)——林祉均、謝蓓宜(小拉)◎手稿
IV:噶哈巫族的番婆鬼(南投埔里)——林祉均、清翔◎手稿
V:日月潭傳說(南投日月潭周邊)——高珮芸(Pey)◎手稿
VI:大莆林水鬼(嘉義大林)——林祉均◎手稿
VII:清代的女鬼傳說(台南地區)——阮宗憲(NL)◎手稿
VIII:蛇神傳說(高雄美濃)——高珮芸(Pey)◎手稿
IX:貓將軍(宜蘭頭城)——許雅婷(青悠)◎手稿
X:鄭成功事件簿:千年老龜 (宜蘭龜山島)——瀟湘神◎手稿
XI:巨人阿里嘎該(花蓮市美崙山)——楊海彥(小波)◎手稿
本書特色:
1.近年日本的妖怪普遍為人所知,也出現以妖怪為主題的民俗村或夜市,但臺灣傳說中的有關本地的妖怪們,究竟都去哪裡了?本企劃即藉台灣各地妖怪傳說的踏查之旅重新認識在地民俗文化。
2.在日本,妖怪學是民俗學系統之下的特殊學科。日本民俗學的快速開展,某部分是反映對明治、大正時期快速西化與現代化的焦慮,民俗學家為了找回屬於日本的根基文化,重回鄉野,採集過往的民俗傳說。也因此以民俗學研究「常民文化」,紀錄常民的信仰、年中記事、生活習慣等,以此了解一個民族獨特的人生觀和世界觀,而許多妖怪傳說具地域性,往往蘊含最獨特的地方文化與記憶,本企畫即在民俗學的系統下,採取行旅與踏查的方式尋找台灣妖怪的足跡,其中規劃十條走訪妖怪的路線,將口傳或文獻所載的妖怪
3.臺灣有不少的妖怪紀錄。在日治時期出刊的《民俗臺灣》中,記錄過一種叫做「金魅」的妖怪。金魅原是被虐死的查某嫺,後來轉化為會替人工作的妖怪,文獻裡提到文山郡有人養金魅,只要供奉金魅的牌位,就會代人工作,但代價是要吃人。日本領臺前,據說到處都有祭拜金魅的人家。然而,現在的年輕人卻幾乎都沒聽過金魅的傳說了。本企劃即調查興盛一時、今人卻失去記憶的民俗文化,重新賦予台灣民俗文化的特色,尤其結合在地文史調查,實地走訪妖怪曾經流傳的地點,讓妖怪軼聞、生活慣習與文化記憶產生連結,建構出地方特殊的文化面貌。
4.透過本書可實際按圖索驥有關台灣民俗與生活記憶中的不同面向:
聯繫「妖怪」與「地方」:
回顧妖怪故事的相關文獻,尋找具地域特性的「妖怪」與「地方」。透過訪查之過程,比對傳說與地景,於實際場域中尋找傳說的痕跡,強調出妖怪與地方之間的緊密關聯。
連結「妖怪」與「人」:
拜訪傳說發生地之民眾,實際了解居民與妖怪傳說的互動,透過整理並記錄妖怪傳說對當地居民的影響,喚起大眾對妖怪傳說的重視。
牽繫「人」與「土地」:
以妖怪傳說的生活面向為引子,建構「妖怪」、「人」、「土地」之間密切相互影響的常民文化樣貌,帶領大眾跳脫一般思維,以嶄新的眼光看待地方,促使人們對地方產生興趣,重新認識所生所長的土地。
作者簡介:臺北地方異聞工作室
「臺北地方異聞工作室」於2014年成立,主要進行傳說故事考察、文獻整理、小說寫作、實境遊戲設計等,以「城市還魂」為核心價值,期望將故事當作載體,揉合歷史、民俗、文化等元素,使大眾對土地的情感重新復甦,讓城市成為充滿意義的地方。
最初,「臺北地方異聞工作室」以日治時期的妖怪神異世界觀,進行小說及遊戲的創作,近來則投入臺灣各地的民俗故事收集以及神怪考察,並將之轉化為富有文化內涵的作品。作為故事與遊戲的創造者,工作室歷次產出的遊戲與小說,皆積極運用歷史、民俗、文化等要素,並以時代氣氛與在地特色見長,有一定的支持群眾。閱聽人在閱讀及遊戲的過程中,能夠親自體驗看似生硬冰冷的歷史背景,走在城市的紋理之中,讓單純的「知識」產生「溫度」,連帶引發探究文化與歷史的動機。
自2014年開始,「臺北地方異聞工作室」在臺灣歷史文獻與口傳故事之中,找尋神靈、妖怪與鬼魅等傳說,進行文獻整理、利用妖怪故事再創作,其成果已於今年(2016),集結出版為《唯妖論:臺灣神怪本事》一書。「臺北地方異聞工作室」其他重要作品有《臺北城裡妖魔跋扈》(奇異果文創)、《帝國大學赤雨騷亂》(奇異果文創);獨立出版小說《法務主偵探社事件簿 壹:妖怪偵探登場》、《法務主偵探社事件簿 貳:雙面委託人》、《中元劫鬼記》;實境遊戲《金魅殺人魔術》、《西門町的四月笨蛋》、「給新溫羅汀一道不一樣的光-公共藝術計畫」紙上奇幻博覽會《城市邊陲的遁逃者》、臺北眷村文化節《歸鄉:惡魔潛伏之村》等。
噶哈巫族番婆鬼 在 噶哈巫族番婆鬼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小文青生活-2022年3月 的推薦與評價
噶哈巫 的多元信仰:番祖、基督、番婆鬼」噶哈巫的多元信仰- 臺灣原住民族圖書資訊中心開山撫番政策之後,平埔族群展開第二次大遷徙,噶哈巫族則駐守埔里,在埔里東北角的牛 ... ... <看更多>
噶哈巫族番婆鬼 在 手持番刀與戰槍擊退敵人,保護噶哈巫族人里地區的平埔族群 的推薦與評價
Aug 9, 2017 - 紀念一位為葛哈霧平埔運動努力的老朋友——蕭愛蓮女士。 她跟我講了一些葛哈霧蕃婆鬼騎香蕉巫術的故事。 南島觀史-福爾摩沙Formosa 荷西時期與平埔年代| ... ... <看更多>
噶哈巫族番婆鬼 在 噶哈巫族番婆鬼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小文青生活-2022年3月 的推薦與評價
噶哈巫 的多元信仰:番祖、基督、番婆鬼」噶哈巫的多元信仰- 臺灣原住民族圖書資訊中心開山撫番政策之後,平埔族群展開第二次大遷徙,噶哈巫族則駐守埔里,在埔里東北角的牛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