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依達的救援行動》:一場難辭其咎的政治、官僚、種族紛爭,歷史不一定能書寫真相,但遲早能還原正義。
斯雷布尼查(Srebrenica)或譯為雪布尼查,在1995年所發生的近乎種族屠殺行為,從這部片讓觀眾理解當年的聯合國口口聲聲要保護5萬多名波士尼亞克族(波士尼亞回族)難民抵達聯合國指定的「安全區」。
最後短短兩天內,3萬名波士尼亞克族婦女與兒童被強制驅離,中間發生很多可怕的不人道悲劇。想理解歷史的朋友可以在下方留言區看一些貼文。
周一奧斯卡頒獎,在最佳國際電影部份,相對於先前的大人氣影片《醉好的時光》所帶來的中年失魂解放與重新梳洗,《阿依達的救援行動》透過當年在戰火中生存下來的女導演傑斯米拉扎巴尼奇(JasmilaŽbanić)改編之下,給足觀眾扣人心弦的102分鐘。
巴爾幹半島的民族衝突,歷史課本真是無法寫清楚說明白,前南斯拉夫的領土最後一共分裂出北馬其頓、塞爾維亞、波士尼亞與赫塞哥維納(又稱波黑/波赫共和國)、克羅埃西亞、斯洛維尼亞、蒙特內哥羅等六個受聯合國承認的國家,還有部分國家承認的科索沃。
這段歷史難解難理,感謝各位看到這裡,衝突越高的民族議題往往帶來更複雜而矛盾的人性故事,透過藝術作品將不堪歷史永遠停駐觀眾記憶,而不是流於新聞版面、教科書上的幾頁冷淡文字。
回族文字 在 在新疆的路上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閱讀新疆文學|帕蒂古麗:從新疆到江南——被語言爭奪的舌頭
「在一個多民族聚集區,一個孩子在成長中難免被各種不明的潛流裹挾。維吾爾族的父親,回族的母親、哈薩克族鄰居、漢族老師灌輸給我不同的語言、不同的文字,不同的習慣。在家裡,父母親念《古蘭經》的不同發音,都會演變為沒完沒了的家庭爭端。外婆教我念天水張家川口音回民調子的《古蘭經》,父親一次又一次試圖用他標準的阿拉伯語發音和語調來修正,外婆的口音卻成為不可更改的模板,被牢牢擱置在我的記憶裡。
我不知道這是不是文化,作為孩子也不知道該聽從誰的。常常是大人各執一詞,我照著先講的一個的做,照著後講的一個的改。不同的語言對我的名字不斷地修改,不同時期不同的民族用不同的叫法稱呼我的名字,從回族的法圖麥,到哈薩克族的芭迪瑪,再到漢族的李英蘭,一直到維吾爾族的帕提古麗,給穿梭在各種族群間搖擺不定的我打上了一個個不同的結。我的認知過程裡,到處是塗改液和橡皮擦的痕跡。那種渴望包容的訴求,在童年時也許只是一個期望,這樣的期望被迫擱置,深深陷入迷茫中不容逃脫的我,唯有盲從。到頭來我發現,在模糊的比較中本能地接受下來的,都是些天生基因裡就有親切和認同感的東西。」
▪往期回顧
🔗https://bit.ly/2WdPqZD
▪新疆旅遊注意事項
🔗https://bit.ly/3a0Fwms
▪新疆自駕遊資料彙整
🔗https://bit.ly/3oCfYQG
🖋🖋🖋🖋🖋🖋🖋🖋🖋🖋🖋🖋🖋🖋🖋
LINE社群《走在新疆的路上:旅行也生活》
👉https://bit.ly/3gCRumN
Telgram頻道👉https://t.me/zulhayatinxj
我的廢文Telgram頻道
《婭媞的絮語呢喃》👉https://t.me/zulhayat
▪推薦行程▪
((由於疫情因素,今年暫不推薦行程,以下為2019行程參考,若有需要仍可諮詢))
2019 ‧ 去伊犁|伊犁之春 ‧花開伊犁體驗式旅行✈
https://goo.gl/MNDrxj
2019 ‧ 去阿勒泰|神的後花園 ‧ 黃金喀納斯體驗式旅行✈
https://goo.gl/p7H9dd
2019 ‧ 去南疆|環塔克拉瑪干‧見磅礡沙漠‧走絲綢軌跡‧尋西域三十六國✈https://goo.gl/bDxXGn
回族文字 在 螞蟻幫的美食旅行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看過天龍八部小說的人,對這神秘國家應該有印象。
最遠征戰到歐洲黑海的鐵木真,最痛恨的就是這個國家,久攻多次屢屢未果,挑戰本可汗的鐵騎部隊,死也要搞死你們!
1804年清代文史學家張澍在涼州清應寺內一碑亭之中,發現被封閉的石碑,從以前就謠傳打開石碑必有災難發生,寺內僧人連稱不可,張澍承諾出了問題自己承擔,才揭開了前所未見以西夏文字雕刻的石碑重見天日。
https://ants.tw/xixia-muse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