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無風雨也無晴
蘇東坡是一個人見人愛,花見花開的大才子!
他的長相是修髯朗眉,聽說背後有痣,排例像星斗。
他19歲娶妻王弗,洞房花燭!20歲和弟弟蘇轍同一年考中進士,金榜題名。
正是春風得意馬蹄急,要大展身手時,不幸經歷了喪母(守喪三年)喪妻,喪父(再三年)到33歲時再娶元配的堂妹王閏之(據說是岳父捨不得這麼好的女婿被搶走,把王家的另一個女兒嫁給他當繼室。)
王閏之最辛苦,陪他度過幾乎要抄家問斬的「烏台詩案」(文字獄)。王安石和太后為他求情,才免一死。
蘇軾的一生都在新舊黨爭當中兩邊不討好,得罪王安石又得罪司馬光。仕途坎坷,困厄如斯,未能大用,豈非命乎!
45歲左右被貶官外放到黃州,沒有薪水,一開始住廟裏,後來才在東邊的山坡築草堂居住,此後自稱「東坡居士」。
此時繼室王閏之要負責耕種,安置一家老小。文人通常是生活白痴,幫不上忙!
還記得陶淵明嗎?「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文人農作技術是不是很爛?才會野草長得比豆苗還多!
在黃州時,對手派人監視他,沒想到他竟把苦日子活出甜味來!不僅去遊赤壁,還去兩次,寫下《前後赤壁賦》!
每天吃東坡肉配竹筍,他說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
於是對手再出招,貶惠州(廣東),古時貶官,離皇帝越遠,就表示懲罰越重!
到了廣東,蘇東坡寫信給京城的朋友,說他一天吃300顆荔枝,日子過得可好呢!
真是一個無可救藥的樂天派!那就再貶,這一次把蘇東坡貶到海南島。這時候他已經60歲了,他的繼室和小妾朝雲都過世了,只帶著大兒子蘇邁陪他(怕死在海南,無人收屍)。
要過海時,弟弟蘇轍在碼頭送別,兩人抱頭痛哭,恐怕哥哥此去,一別成永訣!
到了海南島他愛上了當地的芋頭,而且他還開書院,授課講學。有一句話說「蘇軾不幸海南幸」!在宋朝,海南島總共考上12位進士。都是他的功勞。到今天海南島人還感念他的功績!
65歲那年遇到皇帝大赦,終於可以北返,66歲到常卅時生病,他集合全家,臨死前說了一句話:「這一生,我眼中沒有遇過一個壞人」!(眼前見天下無一個不好人)
蘇東坡的寬容,瀟灑,開闊的人生態度,是宋朝最滋補的心靈雞湯。
而且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無盡寶藏。人生所有的困境,都可以在他的詩文中找到安慰。找到力量!
各位!請套上草鞋,拿起竹杖,讓我們跟隨他的腳步一起穿過人生的風雨。
[定風波]蘇軾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
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
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人生態度 在 方以文 睇電視喇喂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RTHK31][定風波] 思想。影視隨筆對於《獅子山下2018 - 定風波》的剖析、觀後感,亦有記試影會中林榮基的感想,以及導演陳上城訪問。
#RTHK31 #港台電視31 #香港電台 #RTHK #獅子山下 #獅子山下2018 #定風波
【長文慎入:《獅子山下 2018》— 《定風波》試映會實況、觀後感及簡短訪問導演陳上城(下)】
(不喜勿入及嚴正啟示: 不得有任何粗言或人身攻擊,否則該留言必會刪除及留言者必block無誤,面斥不雅,敬請自重。)
上集: http://bit.ly/2OAYXZn
[試映會實況]
寫這篇《定風波》前,自己在10月13日特意去了灣仔的試映會,看了三個單元劇的《獅子山下 2018》以作出了解,而其中試影的單元之一就是第一集 — 《定風波》。
陳上城導演在社交網站話閱讀到林榮基當時寫的自述後,一直留在心底,於是相約林榮基見面並得其同意,決定把林榮基那兩天的經歷改篇成一個電視單元。
在試映會中,主持問林榮基的觀後感,林榮基謂當時的情況無時間想到挾持的心境,反而自己失蹤期間香港發生甚麼事情,用挾持後回港後那兩日期間分析,他睇了這個劇把那兩日發生的事情重新演繹,覺得很震撼。
主持問阮志雄(雄仔叔叔、人仔叔叔:每月開『古』 )如何演繹林榮基這個角色,他說除了捕捉真實的林榮基的言行舉止,還會想像林榮基被禁錮的心境。
然後陳上城導演講到,本來的結局是劇中林榮基把電腦硬碟(hard disk)拋入海中,林榮基跟著說他其實喜歡那個結局。但後來刪除了並修改結局,陳上城導演說因為想劇中的林榮基保留在城市裡面的感覺,海邊雖然可以表達自由的狀態,但陳導演更希望這個劇可以聯繫每個香港人。
主持又問到陳上城導演對這個劇的不足之處,他說自己不太懂改篇實際的文本,困著自己,想法不夠細緻。
[觀後感(視評)]
與其說是視評,不如說是觀後感。
來試映會前一直想著一個問題: 歐美劇集間中都會以政治新聞或事件作為題材拍攝電視劇集,但亞洲地區就少之又少。近二十多年來,印象中香港私營電視台係沒有、甚至不敢拍一個單一政治新聞或單一政治事件的電視劇,但帶有政治成份的劇集是有的,如無綫《燃燒歲月》,《生死頌》和《天與地》、香港電視HKTV《選戰》和霍士《東方華爾街》。這套《定風波》或者成為近二十年來香港第一套政治新聞或事件的電視(單元)劇,香港的電視劇題材非來來去去都是紀律部隊或者係權力鬥爭,個人覺得有點兒安慰。
10月21日影視博客游大東寫套劇播出頭五分鐘,公安以普通話對劇中的林榮基說:「(走!...停!)幾個月後,書店店長會判刑!你只要保持沉默,事情就會告一段落;(走!...停!)取電腦,取回讀者資料!現在去賓館,明天回深圳,記着,我們在香港是不認識的!走!」之後便影着劇中的林榮基回港入境後遭入境處審問,繼而戴上口罩一臉憔悴拖着行李篋乘港鐵,已經震撼不已(http://bit.ly/2AmqR2C)。但我想告訴他更震撼的還有好幾幕 — 跨境執法,見到劇中林榮基通知公安拿錯電腦時穿插著被公安蒙眼帶走扣押兼簽認罪書和鐵窗的影像、疑似公安到林榮基經營的書店拿走電腦和李波放工時被兩位疑似公安帶走失蹤,自己看了好幾幕感覺心寒和情緒久久未能平復。
在試映會和晚上在電視觀看,調子雖然平緩,對白不多但整個劇的色調較暗,自己觀看的心情相當震撼、心灰、沉重和不安,寫這篇文時情緒相當不穩。雄仔叔叔演得像林榮基形神俱似,令觀眾容易代入。我覺得最震撼的是他把真實的當事人那幾天禁錮後留港的感受,在對白少的情況下靠肢體語言和表情呈現出來。更重要的在劇中,留意到陳上城導演選擇會意多於言明 — 運用鏡頭除了捕捉劇中林榮基的言行舉止,把一些物件、地方作出特寫,帶出一些有標誌的(symbolic)象徵、喻意,透過鏡頭影像哀悼已經回不了去的香港。
1)新聞
劇中林榮基除了後段買報紙看新聞去消化失蹤期間發生的事外,他帶著口罩乘搭港鐵,期間低著頭觀察期間,車廂的新聞卻巧合地播出來「銅鑼灣書店」五人陸續失蹤事件廣泛報導和有政治團體因而示威,並得知李波在沒有帶回鄉證(卡)情況下被「失蹤」,但身為事件主角的林榮基沒有出聲和作出反應,而車廂的人有些和朋友談天,有些則周圍張望。他反而低著頭默默地聽著外間對件事的反應和只能服從公安的指示,生怕別人認得自己,有說不出的難受。
2)酒店
一入酒店林榮基立即拉上窗簾,然後從同事處拿到一袋用報紙包著的電腦(按: 包著的報紙巧合地寫著幾個字「速逃」、「未必安全」的字樣),拆著包裝期間穿插著監倉、林榮基簽認罪書和林榮基被蒙眼扣押的情節; 人雖然身在仍可呼吸自由空氣的香港的一間酒店內,但卻如監獄般被監視欠缺自由。到第二晚,林榮基才敢拉開窗簾看夜景。
3)電話
林榮基用小米手提電話向內地當局通訊(「拿到了」、「拿錯了」、「現在食飯」) ,不敢使用酒店電話(因為房務人員回答林榮基所撥出的電話紀錄會印在退房的單據內),喻意他的人身自由被監控。亦令他聯絡家人和他的老師、同學時,使用街上的電話亭和借用一間書局的電話聯絡,特別是在書局通電話時刻意把自己藏身在書堆中,一來不想被某些人發現,其實亦象徵一個讀書人的特質。最後他決定留港,索性關掉小米手提電話,喻意擺脫監控。
4)吸煙
林榮基有吸煙習慣,他手拉著一件內有書店的客戶資料行李打算離開香港前,在九龍塘地鐵站外的垃圾桶側躊躇和吸煙,弄熄那燃盡的香煙時,那個垃圾桶插上一支寫有「你覺得政府外判工作時應否訂立“生活工資”呢?」的旗幟並有兩枝寫「贊成」和「反對」的摺成條狀香煙。林榮基把煙頭插在「贊成」的煙枝內的煙灰盒,這個情節也許是虛構,但他在那議題上表態,亦喻意自己仍然在這塊土地上還可以自由地表達意志。到他企在有煙灰盔的垃圾桶側吸上包裝內最後一支香煙時,有人在戶外樓梯監視著林榮基,他藉著吸煙去思考,吸了最後一口香煙後下了留港的決定,離開九龍塘東鐵車站決定不乘搭東鐵北上,「定」了這一場「風波」。
5)油麻地
林榮基刻意在飯店門外的餐桌吃晚飯、在油麻地漫步經過廟街擺賣攤檔、睇相攤檔和公園去觀察這個城市市民晚上的生活,象徵重新感受到外面的自由氣氛。只是,當他漫步到廟街抬頭望向半彎明月時,同時亦看見兩串紅色旗幟,他低頭前行,突顯他的無奈。當他逛到一個報紙攤檔買盒香煙時,卻發現有售賣論述中國領導人的所謂「禁書」,他問攤檔檔主: 「驚唔驚賣呢啲 (禁)書(會有事)?」檔主答:「驚咩呀? 檔檔都有賣㗎啦! 仲好賣過啲鹹書呀!」反觀他經營的書賣些「禁書」,他和同事卻被扣查,形成強烈諷刺和對比。之後林榮基在城隍廟(油麻地書院)門外坐著,身旁卻有一對對聯: 「陽世官刑雖可免,陰司法網總難逃。」不是刻意但有種不能說的巧合。
另外,有幾段林榮基說話對自己有深刻的印象:
1)「呢度好安全,我唔需要警方的幫助。」
劇中頭段的林榮基在警署向警方講述那8個月的下落,警方問林榮基是否幫助或提供人身保護,林榮基講出以上的話,語氣平靜,但事實係他的人身自由被監視、監控,有說不到的隠衷。
2)「就算沒事,我們已經出賣了讀者。」
劇中林榮基去出版社拿正確的電腦並收到同事(即係李波)給他的《海洋文藝(第11期)》,同事向林榮基話:『交番部電腦就無事㗎啦!』林榮基說: 「真係無事? 就算無事,我地已經出賣咗讀者。」意思係把有關讀者的資料送上去,保得住自己和其餘被挾持的同事的安全,但代價係把他們的讀者之信任、忠誠出賣。同事李波太太透露陳局長謂不太配合內地執法部門,林榮基就意識到同事都被挾持其人身安全(按:李波離開香港但回鄉證仍在香港)。劇中的林榮基語帶疑問和無奈,真實的林榮基在試映會謂最難忘就是這句話。
3)「不信耶穌,人也可以向善。」
尾段,林榮基的姐姐建議他信耶穌,話耶穌導人向善,還用手提電話向他展示宗教版「箴言長輩圖」,暗示信宗教可以保他平安,但林榮基就向姐姐講出上述的話,然後姐姐送多一幅:「箴言長輩圖」: 態度對了,幸福就來了。一個人是否向善,其實和信甚麼宗教無任何關連,最重要係勿忘自己的本心,問心無愧。
真的要挑一點點骨頭的話,也許是有些人覺得此劇調子有點緩慢,但嘗試用當事人林榮基的想法,別人的兩日是很快地過去,但在林榮基的角度,那兩天由回港去酒店拿電腦打算按指示送去深圳直至到九龍塘地鐵站外作出決定,心路其實是漫長。
[簡短訪問陳上城導演]
自己今趟係首次為電視單元劇做個簡短訪問,自己在十多年前替公共機構做內部通訊訪問,但已經久疏了不少訪問技巧,膽小的自己居然大著膽子親自訪問導演陳上城,心情著實很緊張,只記得那兩條需要問的題目。事前自己做了些功課,對這個劇不僅有興趣,更重要係看過上一輯《獅子山下2017》陳上城導演的作品《伯大尼》至少兩次印象深刻,單是故事解說都有不同說法,自己亦在專頁曾經介紹這套《伯大尼》(http://bit.ly/2AhO4Dm)。
自覺問和寫都不夠好,敬請多多包涵,若再有機會,希望和陳上城導演來一個較詳盡的專訪。如要引用懇請註明,謝謝。
問: 記得你在上一輯《獅子山下2017》的單元— 《伯大尼》時,個劇較多使用對白(場景大多在伯大尼內外),但去到這個單元(《定風波》),用影像多於旁白,是否刻意和上輯表達故事方式不同,還是這個故事需要強調影像?
答: 上輯《伯大尼》的題材需要用較多對白來表達故事想表達某些題目(按: 同性戀、神學和死亡),因應不同題材才決定較著重用影像還是對白而作出調整,今次為了表達林榮基先生經歷被禁錮後對香港這個城市的感覺,因此用影像手法多於用對白。
問: 為何你會起《定風波》作為單元劇劇名?
答:我想起林榮基先生講過在寧波被關押期間,找書籍來讀是一件困難的事,最終有本唐宋詩詞集,當中一部詞選有蘇東坡的《定風波》,日夜唸讀,他藉口跟看守說有些認罪台詞未熟而需要紙筆,不止《定風波》,還有把白居易《琵琶行》都背熟抄熟,這兩首詞對林榮基而言都頗有感觸,因為兩詞皆有在絕境中有一絲希望之意。單元故事名稱原本叫《不屈膝的讀書人》,引用「我沒見過屈膝的書枱,雖然我見過屈膝的讀書人。」(按:即係劇中李波送給林榮基的《海洋文藝(第11期)》,其中一章正是《書枱》,作者為舒巷城),後來覺得該劇名不太配合,才改成《定風波》。
(按:後來陳導演接受《明報》訪問有詳細解釋:。)
又,陳上城導演透露拍這個劇有大壓力,在於當事人的文本有著如此大的經歷、如何用鏡頭表達林榮基本身文人氣息和文化涵養。林榮基在香港這個城市土生土長,因此在油麻地、旺角拍攝有較有城市的感覺。
有些人未必聽過蘇軾《定風波》,但最後一句「也無風雨也無晴」應該較多人聽過,全文如下: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狽,餘獨不覺,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定風波》蘇軾
蘇軾寫此詞前三年(即公元1079年)因被誣作詩“謗訕朝廷”遭御史彈劾,被捕入獄,後又被貶爲黃州團練副使,宦海沉浮,經歷坎坷,理想和抱負未展,使蘇軾幾年來一直鬱鬱不得志,思想上陷入出世與入世的矛盾之中,心情煩悶,對現實的官場險惡生活非常厭倦,渴望擺脫這種生活,退隱江湖,過一種淡泊寧靜、無憂無求和輕鬆自由的生活,也即“歸去”。誰知到當時的北宋宋神宗皇帝憐惜蘇軾是個難得的才子,不忍心讓他平白死去,就命令臣子再重新調查這件案子。審辦的結果,蘇軾被貶謫到湖北,結束了一百三十天最悲慘的獄中生活。由於蘇軾經過了這麼大的苦難,到了湖北,他的人生觀變得豁達,這首《定風波》,就是這個時期的作品。
林榮基當時經歷被關押的日子其實和蘇軾被捕入獄和被貶有點相似,精神相當折騰,既要「認罪」,還要「指證」同事和受審; 後來他被指示回港取書店的電腦時,思考和感受這個城市的生活、自由後,決定不去深圳、在香港銷案和公開事件,心境如同蘇軾離開獄中生活後寵辱不驚、沉穩瀟灑地繼續生存下去。
其實,林榮基在試映會時笑謂看劇名以為是拍武俠片,後來陳上城導演亦有向林榮基解釋。星期六(10月20日)林榮基寫了篇稿關於此劇,除了提及《定風波》和《琵琶行》,還有唸讀蘇軾《臨江仙•夜歸臨皋》,三首詩詞的共通點是講述詩人被貶後的心境。
這個單元劇一出預告片,迴響和反應相當大。不少人對於港台、劇中演員和製作團隊敢於拍攝政治題材的電視單元劇予以讚譽,只是在不明朗的政治和社會陰霾下,導演陳上城說相信拍攝政治題材影片的空間仍然有,是人們有時太恐懼,只是今日可以做的事但明日可以有變數,以為理所當然的事卻偏偏不是必然。香港人其實希望「也無風雨也無晴」。
最後,借劇中林榮基的老師在電話中寄語林榮基的一番話,勉勵香港人:「我們不是生來要被打敗的。」
重溫: http://youtu.be/FPXji0LP3ys
延伸閱讀 -
陳上城導演 - 向林榮基先生致敬的《定風波》:
https://hk.thenewslens.com/amparticle/106531
《明報》訪問陳上城導演:
http://bit.ly/2q497TN
林榮基 — 寫在《定風波》公映前:
http://bit.ly/2S3Audh
《蘋果日報》雄仔叔叔阮志雄專訪 — 【演銅鑼灣書店林榮基 雄仔叔叔阮志雄︰我諗吓都驚】:
http://bit.ly/2EzZlD9
《眾新聞》訪問陳上城導演:
http://bit.ly/2JpMCBP
《獅子山下2018》2018年10月21日起逢星期日晚上9:00 於港台電視31播放。
RTHK 香港電台
獅子山下 阿果
方以文 睇電視喇喂
講劇大時代 講劇時辰到
我睇咗啲乜嘢
The Culturist 文化者
月巴氏 / Work Super Guy
Cemetery News 墳場新聞
邵仲衡 David Siu
gregory wong 王宗堯
#我的影視隨筆 #獅子山下2018 #定風波
#林榮基 #阮志雄 #雄仔叔叔
#陳上城 #銅鑼灣書店
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人生態度 在 張曼娟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這樣的無求與自足,必須是要經歷過人生許多風雨之後,才能擁有的態度吧。年輕人所追求的是那些可以看得見的,能夠向人炫耀的東西,於是不斷拚搏,以換取更多的擁有,更高的位置,卻忽略了人生所需求的愈多,生命的負擔便愈沉重。總要等到真正失去一些東西,不得不放棄一些東西,才會發現,生命裡的需求並不那麼複雜,而人生道途的坎坷乃是一種必然,唯有一顆平靜的心,才能定人生一切風波,達到得而不喜,失而不驚的境界。
——張曼娟《時光詞場》https://goo.gl/MyjBbs
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人生態度 在 苏轼《定风波》《南洋风。诗词曲》《名家名诗》《陪中学生 ... 的推薦與評價
诗词曲》《名家名诗》《陪中学生上课~中五名篇》Ancient Poetry( 回首向来萧瑟处 , 归去 , 也无风雨也无晴 。). ... <看更多>
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人生態度 在 張曼娟- 「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回首向來蕭瑟處 ,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這樣的無求與自足,必須是要經歷過人生許多風雨之後,才能擁有的態度吧。年輕人所追求的是那些可以看得見的,能夠向人炫耀的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