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生命科學看社會]
生物技術的確非常有用,但並不是事件的全貌,在技術的背後,伴隨而來的是科學。
人們卻將兩者歸納如一。電視報導的科學消息,往往指的是新的技術,技術指的是可隨時間而改進的事情,像是機器的發明、藥品的開發或環境的改善,使得我們生活得更舒適、更富裕。而科學則是對宇宙運行和所有生命現象的了解。兩者所追求的完全不同,也沒有絕對的關聯性。
技術的歷史與人類的歷史一樣悠久,像石器的使用就是一種技術。人們可以製造精巧的工具、武器、大教堂,而不需要了解像機械學、氣體動力學和流體動力學等基本的科學。相對而言,科學被定義成純粹的自然哲學,不牽扯技術的層面。但兩者總會共同合作,如果沒有科學,技術將永遠只是技術,「高科技」是由科學中發展出來的技術,就像生物科技是與生物學結合的高科技。科學的發展是很多元的,但一定要跟技術相輔相成,一旦與技術脫節,科學也就走入死胡同了。
大多數的科學家並非是高傲自閉的,他們只是有卓越的想法,並且能夠將這些想法付諸實現。
桃莉羊就是一個例子,崔西也是。崔西不是複製羊,但卻是遺傳工程的產物,也是最早具有商業價值的基因轉殖動物之一。崔西被轉殖了一個人類的基因,這個基因的產物是AAT,轉殖進去的基因會不斷表現,基因產物也就會不斷地分泌到乳汁中,因此崔西的奶水就會含有大量的AAT。AAT已經被用來治療一些肺部疾病,例如肺氣腫與纖維化囊腫。AAT取得不易,通常來源是人類血漿,因此數量稀少昂貴,還有遭受感染的疑慮。因此能從奶水中獲得大量AAT,一些具有療效的蛋白質都可以利用藥物繁殖pharming來獲得。而崔西的後代仍然可以不斷將這種酵素分泌到乳汁中。
#崔西是怎麼產生的呢?
培養中的動物細胞,加入DNA,再加入特別的脂肪包覆,使DNA易於通過同樣也是脂質的細胞膜進入細胞內。這些轉型成功的細胞可以在送回動物體內,以協助修補因遺傳缺陷而受損的組織,或是治療因遺傳缺陷引起的疾病。但這種轉殖的結果通常只會表現在特定組織,無法進入精子或卵子,因此就無法傳給下一代。我們要得到較令人滿意的成果,就是轉殖進去基因必須要有高度的單一效果,而且不會影響到被轉殖的動物正常生理作用。
其他藥物繁殖的例子,像是主要產自於真菌的抗生素等等,目前已知至少高過一百二十種以上的蛋白質可以被應用在人類的疾病治療上。通常這些複雜的化學物質都無法在實驗室中合成,只有少數幾種可以,但如果利用生物來製造這些複雜物質,就簡單而便宜多了。通常由於細菌和真菌的培養比較容易處理,而且比較不會有實驗安全的顧慮,生物技術專家因而比較喜歡利用這些微生物生產這些神奇的物質。像是胰島素就是一種較小且簡單的蛋白質,當微生物被轉殖入正確的人類胰島素基因後,就可以產生人類的胰島素這些胰島素將可以治療糖尿病。但有些蛋白質太大這些微生物無法生產,比較麻煩的是,由於蛋白質在合成後還需要經過適當的堆疊與修飾,才能進行正常的作用,但在微生物本身細胞內就缺乏這些修飾的能力( #因為微生物是原核生物),在這種情況下,這些供人類醫療用的蛋白質就必須在動物組織中製造。長久以來這些蛋白質來源有些是來自 #志願者的捐贈,例如血液中的凝血因子以及其他物質,必須由捐血人捐出之後來純化之。(胰島素傳統的來源是從豬的胰臟純化,因為豬的胰島素與人的胰島素比較相像。)
一般來說傷口見血凝血因子會發揮作用,而平時因血液需要保持流動,這些凝血因子就不會發揮作用,這種凝血與流血的平衡是很複雜的。當一個人缺乏因子八會導致A型血友病,缺乏因子九則會導致B型血友病或是克氏症。AAT在肺部正常的功能是與另一個酵素彈性蛋白酶互相拮抗counteract。
彈性蛋白酶可使肺部肌肉持續收縮,但若彈性蛋白酶該停止時沒停止,就會使肺部組織受到侵襲,在纖維性囊腫以及肺氣腫的患者身上此彈性蛋白酶都無法正常作用。這種病潛在病因是因為患者AAT基因的缺損。
因此探討疾病不只是看表現,要深入看內因以及源頭。
人也是,探討為何隨機殺人,他的過去任何階段,那些時候是可以從中適當的介入幫忙,或是那些時候旁人要如何接住這樣一個墜落的人。從教育的源頭開始探討,才有意義。
🌻生命教育《來不及說再見》:
https://youtu.be/Q6V3U62QpNY
#無知生恐慌
#科學的發展與進步需要許多人以及生物的努力
#走進生命科學了解人體奧妙
#走出生命科學運用在社會現象上
#最近很流行拿科學講解國家結構
#下次來講講對於阿北說apoptosis與政治的關聯我的感想
同時也有8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2萬的網紅朱學恒的阿宅萬事通事務所,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Twitch傳送門: https://www.twitch.tv/otakuarmy2 不久之前在本頻道掀起了一場肛拭子之戰,我是一定要特別花時間討論的啊,根據紐約時報的報導,【上海復旦大學傳染病專家盧洪洲告訴官方小報《環球時報》,鼻拭子或咽拭子可能會造成「不適反應」,致使樣本不合格。他承認,糞便...
「因為微生物是原核生物」的推薦目錄:
因為微生物是原核生物 在 皮筋兒 Journey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生物技術的確非常有用,但並不是事件的全貌,在技術的背後,伴隨而來的是科學。人們卻將兩者歸納如一(電視報導的科學消息,往往指的是新的技術)。技術指的是可隨時間而改進的事情,像是機器的發明、藥品的開發或環境的改善,使得我們生活得更舒適、更富裕。而科學則是對宇宙運行和所有生命現象的了解。兩者所追求的完全不同,也沒有絕對的關聯性。技術的歷史與人類的歷史一樣悠久,像石器的使用就是一種技術。人們可以製造精巧的工具、武器、大教堂,而不需要了解像機械學、氣體動力學和流體動力學等基本的科學。相對而言,科學被定義成純粹的自然哲學,不牽扯技術的層面。但兩者總會共同合作,如果沒有科學,技術將永遠只是技術,「高科技」是由科學中發展出來的技術,就像生物科技是與生物學結合的高科技。科學的發展是很多元的,但一定要跟技術相輔相成,一旦與技術脫節,科學也就走入死胡同了。
大多數的科學家並非是高傲自閉的,他們只是有卓越的想法,並且能夠將這些想法付諸實現。
桃莉羊就是一個例子,崔西也是。
崔西不是複製羊,但卻是遺傳工程的產物,也是最早具有商業價值的基因轉殖動物之一。
崔西被轉殖了一個人類的基因,這個基因的產物是AAT,轉殖進去的基因會不斷表現,基因產物也就會不斷地分泌到乳汁中,因此崔西的奶水就會含有大量的AAT。AAT已經被用來治療一些肺部疾病,例如肺氣腫與纖維化囊腫。然後AAT取得不易,通常來源是人類血漿,因此數量稀少昂貴,還有遭受感染的疑慮。因此能從奶水中獲得大量AAT,一些具有療效的蛋白質都可以利用藥物繁殖pharming來獲得。而崔西的後代仍然可以不斷將這種酵素分泌到乳汁中。
崔西是怎麼產生的呢?
培養中的動物細胞,加入DNA,再加入特別的脂肪包覆,使DNA易於通過同樣也是脂質的細胞膜進入細胞內。這些轉型成功的細胞可以在送回動物體內,以協助修補因遺傳缺陷而受損的組織,或是治療因遺傳缺陷引起的疾病。但這種轉殖的結果通常只會表現在特定組織,無法進入精子或卵子,因此就無法傳給下一代。
我們要得到較令人滿意的成果,就是轉殖進去基因必須要有高度的單一效果,而且不會影響到被轉殖的動物正常生理作用。
其他藥物繁殖的例子,像是主要產自於真菌的抗生素等等,目前已知至少高過一百二十種以上的蛋白質可以被應用在人類的疾病治療上。
通常這些複雜的化學物質都無法在實驗室中合成,只有少數幾種可以,但如果利用生物來製造這些複雜物質,就簡單而便宜多了。通常由於細菌和真菌的培養比較容易處理,而且比較不會有實驗安全的顧慮,生物技術專家因而比較喜歡利用這些微生物生產這些神奇的物質。像是胰島素就是一種較小且簡單的蛋白質,當微生物被轉殖入正確的人類胰島素基因後,就可以產生人類的胰島素這些胰島素將可以治療糖尿病。但有些蛋白質太大這些微生物無法生產,比較麻煩的是,由於蛋白質在合成後還需要經過適當的堆疊與修飾,才能進行正常的作用,但在微生物本身細胞內就缺乏這些修飾的能力(因為微生物是原核生物),在這種情況下,這些供人類醫療用的蛋白質就必須在動物組織中製造。長久以來這些蛋白質來源有些是來自志願者的捐贈,例如血液中的凝血因子以及其他物質,必須由捐血人捐出之後來純化之。
胰島素傳統的來源是從豬的胰臟純化,因為豬的胰島素與人的胰島素比較相像。
一般來說傷口見血,這些凝血因子會發揮作用,而平時因血液需要保持流動,這些凝血因子就不會發揮作用,這種凝血與流血的平衡是很複雜的。當一個人缺乏因子八會導致A型血友病,缺乏因子九則會導致B型血友病或是克氏症。AAT在肺部正常的功能是與另一個酵素彈性蛋白酶互相拮抗counteract。
彈性蛋白酶可使肺部肌肉持續收縮,但若彈性蛋白酶該停止時沒停止,就會使肺部組織受到侵襲,在纖維性囊腫以及肺氣腫的患者身上此彈性蛋白酶都無法正常作用。這種病潛在病因是因為患者AAT基因的缺損。
因此探討疾病不只是看表現,要深入看內因以及源頭。
人也是,探討為何隨機殺人,他的過去任何階段,那些時候是可以從中適當的介入幫忙,或是那些時候旁人要如何接住這樣一個墜落的人。從教育的源頭開始探討,才有意義。
因為微生物是原核生物 在 朱學恒的阿宅萬事通事務所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Twitch傳送門: https://www.twitch.tv/otakuarmy2
不久之前在本頻道掀起了一場肛拭子之戰,我是一定要特別花時間討論的啊,根據紐約時報的報導,【上海復旦大學傳染病專家盧洪洲告訴官方小報《環球時報》,鼻拭子或咽拭子可能會造成「不適反應」,致使樣本不合格。他承認,糞便取樣可以代替肛拭子,以防止類似的不適。但其他專家——包括一些中國專家——對採集肛門樣本的必要性提出了質疑。《環球時報》援引另一位專家楊占秋的話說,鼻咽拭子仍然是最有效的,因為病毒是通過呼吸道感染的。香港大學公共衛生教授本傑明·考林(Benjamin Cowling)在接受採訪時表示,即使有人的肛門分泌物檢測呈陽性,但呼吸系統分泌物不是陽性,他或她的傳染性可能不會很大。】結果搞了半天我竟然在這個議題上跟胡錫進一樣立場【倒】,原因很簡單,肛拭子檢測絕對不是無可替代的檢測法,有鼻拭子、喉拭子,這些方法都比較快比較有效率,張開嘴巴採檢、戳鼻孔採檢難道會比脫褲子要來得久嗎?就算說是DELTA病毒株可以只在喉部存在比較多,那麼喉拭子也可以處理,甚至你堅持一定要看清楚消化道,那麼糞便樣本檢測也是可以,為何一定堅持肛拭子這種侵入性的檢測?更不要提反對肛拭子就是不科學這種說法了,哪有科學一定是要堅持侵入性檢測的?有人堅持肛溫比較準,那麼大家早上上班不量額溫,通通量肛溫是要怎麼運作?光排隊要排多久?
快篩方法從鼻、喉採集,進步到吐口水就可以檢測,就是一個科學的進步,在方便性和非侵入性上讓人們比較願意檢測。輝瑞的總裁Albert Bourla在受訪時就講過,如果不是因為研發時間太趕,應該要一劑就能夠達成免疫效果才符合科學和人類的需要。但就是因為研發時間不夠,才必須要暫時妥協。
德國之聲今年為了這個採訪了研究排洩物核酸檢測新冠病毒功效的專家——紐約蒙特菲奧醫學中心(Montefiore Medical Center)的微生物學家溫迪‧塞姆薩克(Wendy Szymczak)。【德國之聲:如果你要檢測一大批人,有什麼理由會讓你選擇肛拭子檢測,而不是我們所熟悉的方式?
塞姆薩克:我不認為可以只作肛拭子檢測。我想問題在於,既作鼻咽拭子,又作肛拭子檢測是否有意義?是為了要檢出那些上呼吸道已測不出病毒的漏網之魚嗎?這一點上,我不知道。這意味著大量的額外工作,需要大量的額外資源,對旅客來說造成很大的不便和不適。我們不知道這是否有必要。我們不清楚,如果(感染者)僅在糞便中排出病毒意味著什麼,他們是否會對其他人構成感染風險。】
科技始終來自於人性,要喜歡上肛拭子的人性太強烈了,我沒那麼強烈。好啦,花了這麼多時間檢討肛拭子的科學意義,我也真認真。
好了,那麼我們要花點時間討論林昶佐了。環南市場一役之後兵敗如山倒的昶佐今天又業力引爆了。如果他真的很兢兢業業地做事,不會落到這個下場,問題就是在於他作秀的比例遠遠高過做事的比例。今天的爆點是在於228國家紀念館首任館長、228受難家屬廖繼斌3日說,根據ETTODAY的報導:【這位自詡為228正義使者的歌手,在第6屆2年任期、15次的董事會中,「竟然只出席了第6次董事會,其他14次全部請假缺席!沒錯,就只出席了1次,翹班了14次!」這樣的出席率,不要說公家機關,就是發生在民間團體,也一定遭到同儕的冷眼與排斥。「林昶佐從今以後別再提228三個字好嗎?」廖繼斌痛批,「你每提一次,我們遺族心中就多淌血一次!」】
林昶佐荒謬的事情本來就不只這一樁,他以前就是特赦組織的台灣成員,但是在2016年內湖女童遭殘殺事件時,根據三立新聞2016年的報導:【台北內湖女童案震驚社會,廢死議題又再度引發討論,先前大力提倡廢死的時代力量立委林昶佐,昨(28)日受訪時絕口不提廢死,挨轟「烏龍繞桌」。時代力量今(29)早召開記者會,他對此再度回應,表示第一時間去辯論死刑存廢,會模糊了焦點,應該先照顧被害家屬的傷痛,而不是一味聚焦在支持或廢除死刑。】看看這甚麼屁話,遇到逆風時,昶佐就會先轉移焦點,說他甚麼立場不是重點,遇到有好處的時候挺身而出列在履歷上也絕無問題,這就是林昶佐啊,我跟他很熟啊!【笑】
根據聯合報七月四號的報導指出:【知情人士指出,政府要求原廠製造、直送,而且提供台積電、永齡的一千萬劑疫苗,標籤不會有「復必泰」,是應客製化要求重做,德國原廠必須啟動生產線另外供貨,由於德國原廠對疫苗的生產、抽樣、冷鏈、品管等程序要求嚴格,有一定的標準流程,何時第一批能完成到貨,只能說盡一切努力在完成合約簽署後能盡快將疫苗送抵國內。】 照這篇報導的說法,我國政府最堅持的就是標籤?這他媽的甚麼屁話,今天台灣死亡人數已經達到六百八十八人,結果是因為台灣才訂了特別生產線來生產,這個話不知道要說服誰?還有人對路透社放話透露消息,一時傳的天翻地覆,政府英明神武,好像都已經民調回升了。
然後還有三方同時放話給路透社的台北記者,其中一段更特別,【Another source said the German government, which has said it was trying to help Taiwan obtain the BioNTech vaccines, had been trying to speed up the talks.
"The German government doesn't want to leave the impression that they didn't sell vaccines to Taiwan due to the Chinese pressure, so it has been pushing the company to speed up its talks with Taiwan," the source said, referring to BioNTech.
The German Foreign Ministry declined to immediately comment.】啊這不就外交部自吹自擂的口吻,說德國政府有讓BNT加速跟台灣的談判。如果這是外交運作,可以為了搶功拿出來講嗎?如果不是為了搶功,以後德國政府是不是會被指責說只幫台灣不幫世界其他國家嗎?更別提這個放話獲得的德國外交部回應是,不予回應。更重要的是,德國駐台代表德國在台協會處長王子陶(Thomas Prinz)博士六月三號就說過了【我們注意到近來關於疫苗取得的爭議。請相信,德國政府,特別是聯邦經濟部部長Altmaier本人,對於台灣與BioNTech間持續的溝通協調,盡了好一番努力。然而,契約簽訂與否與條件,並非在政府的掌控下,而是取決於契約雙方。倘若契約雙方能夠達成共識,聯邦政府自然樂見其成。】這跟台灣放話德國政府介入談判差別是不是很大?
結果咧,郭台銘今天早上自己發布聲明特別強調,【路透引述知情人士報導指出,鴻海創辦人郭台銘、台積電與BNT代理商上海復星簽署購買疫苗的初步協議。郭台銘4日回應,轉載國際媒體無法證實的消息來源,可能妨害台灣取得疫苗的時程,呼籲勿臆測BNT疫苗採購進度,要大家別上當了!】到底是誰案子不確定的時候就想要收割,看看林昶佐,不會覺得這種動作很像是綠營農耕隊的作風嗎?
阿宅萬事通語錄貼圖上架囉 https://reurl.cc/dV7bmD
【加入YT會員按鈕】 https://reurl.cc/raleRb
【訂閱YT頻道按鈕】 https://reurl.cc/Q3k0g9
購買朱大衣服傳送門: https://shop.lucifer.tw/
因為微生物是原核生物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本集主題:「益生菌2.0大未來:人體微生物逆轉疾病的全球新趨勢」介紹
訪問作者: 蔡英傑
內容簡介:
全球醫學大熱門•暗黑世紀光明解方
台灣第一本全面解析益生菌的重量級專書
亞洲益生菌權威30年研究總集成
超越腸道研究範疇,「人體百兆共生菌」神助攻、強化身體韌性
★讓你三觀大改、掌握最新微生物體醫療技術的動態趨勢
★用科學數據教你養好「體內百兆微生物」的不生病計畫
★以專業評比剖析「市售益生菌產品」最可信賴的保健指南
人體微生物失調,是現代瘟疫蔓延最大加速器。如何自求多福,成為可生存的「適者」?必須具備相信科學數據的益生菌2.0新思維!本書作者費心整理數十年研究試驗之成果,集結全球各國先端益生菌研究發展現況,並與世界頂級專家交流,高規格評比市售益生菌產品之品質,詳細解說不同菌株對於各項疾病的預防與改善效果,希望能讓讀者見識到最先進的益生菌株及罕見功能,找到最適合個人的保健產品,並用正確的方法補充益生菌,學習觀察與優化自己體內的百兆共生菌。人體共生菌決定我們的健康和壽命,當共生菌失衡﹅失守時,人體的生理健康乃至心靈也會隨時崩潰。益生菌扮演後援軍的角色,介入時機﹅菌株種類與數量,什麼體況與病情該如何調整劑量﹖益生菌2.0的思維,是一門人人都得學會的自我保護課程。
本書深入解析大自然界看不見的巨大力量,人體內天天上演的「共生菌」與「病原菌」激烈戰爭。全球醫療緊繃紅色警戒,現代人「體質」與「精神力」皆快速黑化,我們能做的是:相信科學數據、不隨便跟著感覺走;認識優質益生菌,增加免疫力後援,保護與壯大體內共生菌。
▲重新發現你的百兆共生菌
.人體有百兆以上的共生菌。一口唾液裡每毫升約有上億隻微生物。我們平均一天向外界散發出大約四千萬隻細菌和七百萬隻真菌。
.人類基因數量與小小的果蠅相仿,只有兩萬多個基因,而人體共生菌的基因體總和,卻是人類基因體的千倍以上!
.腸道中的嗜脂陰性菌,其實是幫我們回收消化不完全的脂肪,避免浪費資源,結果因為我們實在吃太多脂肪,嗜脂菌大量繁殖,引起全身慢性發炎,它們無端被歸類為壞菌,真是太冤枉了。
.自然產與剖腹產的寶寶會承接不同共生菌。自然產的嬰兒,腸道、皮膚、口腔,都有來自母親陰道的乳酸桿菌、普氏菌、斯尼斯菌等。剖腹產的嬰兒,則多的是金黃色葡萄球菌、棒狀桿菌、丙酸桿菌等來自母親皮膚的菌。
.母乳不但有菌,種類還多達近千種。母乳中還有大量的母乳寡糖,是最適合嬰兒腸道菌的絕佳益生元,也就是滋養腸道菌所需的營養來源。
.90%的疾病都和人體共生菌有關。腸道菌的影響不只侷限於腸道,而是遍及全身。青光眼、視網膜病變、黃斑部病變等眼睛病變,都和腸道菌有關。
.飲食習慣和環境對於腸道菌的影響,大過於遺傳基因。以高纖飲食為主的哈扎族,腸道菌中分解纖維的普氏菌多達60%。家裡養狗的孩子腸道菌相較豐富,較少感染呼吸道疾病。
▲超前布署!用益生菌養好人體百兆共生菌
.歐美有80%以上的醫生會推薦使用益生菌,對益生菌越了解的醫生,推薦意願越高。
.優質益生菌都有改善排便、幫助消化、增強腸道蠕動等核心功效,至於免疫過敏、代謝調節、神經心理等,則是特殊菌株才有的高階功效。
.益生菌對健康的好處說不完:有助預防流感、減輕症狀、提升流感疫苗效力。還能降低口腔病菌,改善發炎,預防牙齦炎或牙周炎效果優於預防蛀牙。口服益生菌會提升整體黏膜免疫力,有助於在泌尿生殖道中對抗病菌感染。抗生素配合特定益生菌,治癒率極高。
.益生菌為精神疾病防治帶來新契機!憂鬱症、巴金森氏症、阿茲海默症、自閉症、過動症、妥瑞症、蕾特氏症等,這些症狀共通的關鍵詞是:免疫、發炎、腸道菌,因此都有益生菌介入的機會。
.掌握益生菌產品選購使用的關鍵知識,買對產品,吃出健康。例如:坊間流行自己製作優酪乳,若使用「市售優酪乳」作為菌母時,發酵菌(嗜熱鏈球菌與保加利亞乳桿菌)會優先生長,但「功效菌株」難以生長。一般市售的「DIY專用菌粉」,也多半不含功能型益生菌。所以DIY優酪乳,喝不到最重要的「功效益生菌」。如果使用低品質或由親友分讓來路不明的菌母,也可能發酵力太弱,萬一「雜菌」長出來就麻煩了,所以不推薦DIY優酪乳。
作者簡介:蔡英傑
日本東京大學農學博士。
現任:陽明大學產學講座教授、亞洲乳酸菌學會聯盟院士、台灣乳酸菌協會名譽理事,以及益福生醫公司、揚生生技公司、惠生研生技公司等多家企業科技顧問。
曾任:陽明大學生化所所長、醫學系生化科主任、生化暨分子生物研究所特聘教授,東京大學生物科技系客座教授。
創設:台灣乳酸菌協會(擔任第一、二屆理事長)及亞洲乳酸菌學會聯盟(擔任第二、三屆會長)。
著有:《你不能沒腸識》、《腸命百歲》系列。
作者粉絲頁: 蔡英傑教授腸命百歲會談室
出版社粉絲頁: 方舟文化
四個podcast平台,也可以收聽:
#SoundOn https://bit.ly/3oXSlmF
#Spotify https://spoti.fi/2TXxH7V
#Apple https://apple.co/2I7NYVc
#Google https://bit.ly/2GykvmH
請大家支持,我全部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新聞報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twnews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因為微生物是原核生物 在 常常好食Good Food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甘酒甘糀」不含酒精也不添加砂糖,來自米、米麴自然發酵的營養素高達350種以上!
台灣第一家甘糀手調飲料專賣店「 #拾糀商號 」主理人吳惠萍,因為以往工作經常往來於日本而喜歡上甘糀,而後在因緣際會下更深刻地了解甘糀的歷史背景與效用,覺得應當引進到台灣來並且介紹給台灣的朋友,而展開了與甘糀的不解之緣。
_________________
《日日健康 低卡甘糀》
用日本傳統天然發酵米麴完全取代糖,輕鬆享瘦美味新生活
博客來 http://bit.ly/33lIV99
金石堂 http://bit.ly/36C1QP9
誠品 http://bit.ly/34AMx7G
吳惠萍、謝宜芳◎著
常常生活文創出版
★從日本神社初脂或祭祀時喝的傳統 #發酵飲料 ,發現對身體低負擔的超級食物
★在日本被視為「喝的點滴」,甚至預測為下一波的美容發燒趨勢,而在台灣,不只做為飲品的 #天然調味劑 ,書中更有沙拉沾醬、甜點,湯品到主菜的變化應用
甘酒甘糀是一種日本傳統飲料(起源於西元約300~710年),只由米與米麴經過發酵製作而成,沒有添加酵母所以不含酒精,是由米所產生的自然甘味,在日本被做為飲料或是砂糖的替代品而被廣泛的運用。而日本食物以發酵為核心,進而達到基本的保健養生的目的,很多研究發現日本人經常食用發酵食品是讓日本人成為世界長壽人口較多國家之一的關鍵理由。
發酵食物的特色是將食材原形透過「麴」或是「酵母」等微生物作用之後而產生的食品,發酵會讓食材的營養素擴大倍增,或是產生原本所沒有的營養素是發酵食品最大的特色。由於營養素被完全分解之後更容易被人體所吸收,因此日常生活飲食中多接觸發酵食品是很重要的。
在台灣,大部分的人從拉開一天序幕開始的早餐便開始累積過多的人工添加糖,早餐的麵包、午餐的排骨便當、下午茶的手搖飲+蛋糕到晚餐的小火鍋,常常不知不覺中就食用過的糖分。據世界衛生組織 (WHO) 建議糖的攝取量在總熱量的10%以下,若以成人每天攝取2000大卡來計算,來自糖的熱量應低於100大卡,也就是每天糖攝取量不能超過25克,攝取過多的話,就會增加罹患肥胖和心血管疾病的風險。而甘酒甘糀的原料米與米麴在作用轉化過程中,產生了葡萄糖、必須胺基酸以及維他命B,這些都是人體在日常運作時不可欠缺的營養素,純天然也相當容易被吸收。
透過本書的實作食譜,教你餐餐簡單輕鬆吃健康,用健康的天然發酵提味劑完全取代糖,可從最基本的甘酒甘糀+冰塊飲用法,延伸到下午茶的蛋糕、甜點到主菜的變化應用,你會發現吃好吃巧吃健康是這麼的簡單輕鬆。
––––––––––––––––––––––––––––––
▸Music Credit:
YouTube Audio Library:
Waterfall — Aakash Gandhi
Lucid Dreamer — Spazz Cardigan
Blizzards — Riot
Paddles by Vlad Gluschenko https://soundcloud.com/vgl9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3.0 Unported — CC BY 3.0
Free Download / Stream: https://bit.ly/_paddles
Music promoted by Audio Library https://youtu.be/1j9QCG1PJJQ
––––––––––––––––––––––––––––––
因為微生物是原核生物 在 真核生物與原核生物之間的交互關係牽動著小至個體 ... 的推薦與評價
真核生物與原核生物之間的交互關係牽動著小至個體生物生理反應而大至生態系統循環與演化進行等重要過程,這當中到底支配關係或回饋關係是如何進行的, ... ... <看更多>
因為微生物是原核生物 在 B4橫書單欄 的推薦與評價
(A)都含有染色體DNA及質體DNA (B)都是異營的原核生物(C)都含有核酸和核糖體,可自行 ... 底下發現某種單細胞微生物,小英認為它是一種細菌,但小明卻認為它是酵母菌,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