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我國中時代每天想著要自殺ㄚ..
國中的我功課不好..
甚至竄改成績單騙過父母
導致國中三年我跟母親的關係非常緊張
國三這年與母親關係降到冰點
甚至...我聯考已經連報名學校的資格都沒有
我...走入重考班,一個整天寫考卷,整天上課
沒有寒暑假的重考班..
這一年我不能上課偷畫圖...
回家只是跟母親大眼瞪小眼,每天吵架~
我...過的很痛苦,我甚至產生自殺的念頭
覺得這個世界沒有甚麼好眷戀,每天這樣活不出自己的人生
我很想就此一走了之....我每天都有這樣的念頭
這一天我因不想讀書,躺在沙發上發呆
母親亦如往常在外頭裁縫衣服,聽著收音機的廣播電台...
那天的收音機的廣播節目,是一位佛教的法師在講道
不知道那天的我吃錯什麼藥
我竟然跟著一起聽起佛法
會吸引我的原因,是因為這位法師把佛法講的太有趣了
超台語的口音及腔調
超幽默的言談及口條
我第一次覺得佛經這樣好玩
跟我過去認知上,佛教法師講道會讓人安穩入睡的印象差太多了,整場絕無冷場,從頭笑到尾~XD
因為這樣~那天起,我開始每天準時打開收音機
聽著這位法師講道~
每天我總是聽的笑嗨嗨~
不知不覺...我竟然因為這位法師 打消了自殺念投
從這位法師身上我學到超多的人生哲理
這..或許是人生的轉捩點~我的人生觀開始從悲觀負能量,慢慢的轉化成樂觀正能量
非常感謝這位在我人生最想死的時候,帶我走出來的貴人
我也要說~父母的言行舉止真的會影響小孩的一生
母親雖然自己無法在生活上渡化我
但因為她自己長年聽法師講經說道
在最關鍵的節骨眼上..
恰巧那天讓我聽到那段法師幽默的佛經講道
讓我忽然的轉念...
我也因為他發了一個願,有一天如果我可以我也要把佛經畫成幽默的漫畫~讓世人不要覺得佛法無趣,佛經無聊
佛法絕對是很有趣的學問~佛經絕對是不無聊的知識
打到這邊..我又想睡覺了...最後
還是奉勸想自殺的朋友
真的不要自殺,有時候心念一轉,整個世界會不一樣
我~~曾經是一位每天想自殺的人
但...我依然可以因為一段有趣的講道轉了心念
我的人生因為這樣,讓我活得更不一樣
活得更精彩
以上 奇可筆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國三 不想讀書 在 Dannis & Amy - 魯蛋妹&大腸弟吃喝玩樂過生活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小孩即將要會考了之媽媽怕怕
這二天剛好是魯蛋妹補習班模擬會考日,
也邀請了家長去聽了座談會,
簡單來說就是明年2~5月會幫國三考生總複習的概念,
讓他們有機會在星期天多練習歷屆考題,
不曉得粉絲當中有多少爸媽們家中也剛好有國三即將要考會考的小朋友呢?
因為魯蛋媽算是比同年紀的人來得早婚,所以也開始面臨小朋友有考試的壓力了~~會考算是他們人生中第一個大的考試,
其實也不曉得怎樣對小朋友最好,
畢竟小朋友想不想讀書都是要看他們個人的意願,
有時候家長硬逼反而會造成反效果,
但至少目前魯蛋妹和大腸弟對補習這件事都不排斥,
是說不補習也不行因為我自己教不來只能考老師XD
不過講到小朋友的升學之路其實我們夫妻倆的看法其實是不太一樣的,
老公覺得讀普通高中好,畢竟還不效得自己的性向適合什麼,
亂選以後可能會後悔~~
魯蛋媽就會覺得讀技職體系也不錯啊!商科或是工科都可以,
總覺得技職體系蠻好的,
雖然出社會之後還是實務經驗更重要,
魯蛋媽唯一後悔的大概就是當初高職保甄填學校時很固執地選了觀光系,要讓我再選一次我可能不會選這門科系,
主要是個性問題不夠外放,安穩的行政工作比較適合自己,
一路從旅行社、飯店櫃台,再到現在的總務、採購、進出口,
會覺得人生真的經歷了好多,不能說很順利但是至少也還算是平順,
有興趣的工作都有接觸到,
因為是過來人所以也希望小朋友在學業這條路可以走得輕鬆一點,
其實是怕他們以後沒工作以後當啃老族我可能無法養他們啊!
很好奇你們現在的工作都是自己以前最想做的工作嗎?
#總之爸媽們的煩惱和小朋友相比可也是不算少
#本來想買新竹車站的梅花雞蛋糕但是人爆炸多只好買爭鮮
#新竹車站真的很美
國三 不想讀書 在 Zen大的時事點評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升上國三時,母親對我說,「去考個高職,畢業以後有個一技之長。」雖然當年我的成績不過中上,卻並不想念高職,還是跑去考了普通高中,後來上了私立大學。
大四時,母親說,「現在你爸沒有在上班了,你畢業後趕快去當兵,回來就好好找份工作上班。」
這次我還是沒聽她的話,考了研究所,還跑去讀了。
退伍後,工作了幾年,我決定離開職場、不當上班族,改當接案維生的Soho,母親很是憂心忡忡了好幾年,每次我回家就要我去找份正當工作,直到幾年前Soho工作日漸穩定,或者母親已經放棄再把我導回正軌,才沒再多說什麼。
相信跟我有相同困擾的人不少,甚至我還算幸運,母親只是碎念幾句,並沒有威脅我非得按照她的想法去做,否則就要XXOO。頗有一些家庭的父母,從孩子小的時候就替他們安排好了所有的路,上甚麼才藝班、念什麼學校、考什麼科系,從事什麼工作,甚至結婚生子,都由父母一手包辦。
父母把孩子當成「自己人生的第二回合挑戰」,把自己過去人生中的失敗當成教訓,希望透過強力干預的方式,阻止孩子跌倒犯錯,幫助孩子可以更上一層樓、比自己更成功的求好心切,不是不能理解。畢竟天下父母心,做父母的都希望孩子能過得好。
只不過,父母生長的年代和子女生長的年代,是完全不一樣的社會環境,有不同的側重面,對於人生該怎麼過也會長出不同的想法來。
舉例來說,日本的家庭社會學者研究發現,日本的繭居族與草食男之所以增加,和這些孩子的上一代父執輩太過位公司賣命,化身企業戰士替日本與公司賺取收益,過勞、加班,雖然收入不錯卻過上毫無生活品質的日子,而且成天不在家,把照顧子女的責任全丟給妻子,看著如此打拼賣命的背影長大的孩子,在心中暗暗立下志願,長大以後,一定不要像自己的父親這樣活著,不要為了工作賠上自己的人生。如果賺錢養家買房生養孩子得賠上人生、讓自已過勞,累得像狗才可以,那就不買房不成婚不生小孩。
也就是說,草食男是因為厭倦了企業戰士型的生活方式的反動。
有句話說,「孩子都是看著父母的背影長大的。」這句話過去人們以為,孩子是模仿父母的言行舉止長大的。看來似乎只說對了一半,看著父母背影的孩子,也可能做出這個榜樣身教不值得模仿,要跟他們走不一樣人生道路的決定。
戰後嬰兒潮世代,面對百廢待興的生活環境,每個人都窮得響叮噹,能夠有碗白米飯吃就已經很幸福,脫貧致富成了那一代人的集體夢想,所以每個人無不逮到機會就全力以赴的工作、存錢,累積財富,捨不得花錢,為的就是不要在回到過去那種赤貧的惡夢中。
然而,戰後嬰兒潮世代的子女,生長過程卻早已告別赤貧,是在父母努力打拼創造出來的逐漸優渥的社會環境中成長,雖然還不至於富裕到想買什麼都可以,不過大抵衣食無缺,逢年過節可以打打牙祭買買新衣服。
戰後嬰兒潮世代也期許自己的孩子能夠繼續向上流動,所以在物質上盡力供給外,對子女的教育也非常捨得砸大錢,無論孩子想不想讀書,都希望孩子好好認真讀書,將來考個好學校、出社會找份好工作,特別是家裡操持藍領工作的父母,無不希望孩子能夠翻身成為中產白領階級。
雖然社會趨勢的走向未必如父母所設想的,父母以自己的生命經驗所規畫出來的下一代理想人生模式,別說下一代未必會接受,往往也不一定符合現況和未來需求。
就說這十幾年來台灣的景氣停滯,許多父母為了讓孩子少吃苦頭、趨避風險,鼓勵孩子報考公職,或進入穩定的大企業工作,不要投身高風險的工作。於是許多孩子把父母的意志當成自己的夢想,一堆人投入錄取率超低的公職考試,卻還是年年落榜,人生整個被卡住。
對於脫貧是人生首要目的的上一代,生活穩定有飯吃是最重要的頭等大事,攢錢買棟自己的房子更是人生首要夢想。
這樣的人生心願,不少家庭的子女也被迫繼承,卻沒發現如今的房價之高和薪水的停滯不前,子女已經不是努力工作打拼就能買得起房子的時代,卻還是非要孩子扛起巨額貸款買下房子,結果不是讓孩子死撐著繳交鉅額貸款而無力結婚生子,就是壓垮親子關係,總是為了買房或其他完成父母心願的事情鬧得兩代之間不開心。
雖然今天的社會環境普遍不景氣、薪水偏低,不過,比起戰後赤貧時代,總體社會環境還是進步成熟很多。餓死這樣的事情在戰後嬰兒潮世代或許是可聽聞的悲劇,但是在今天已經是很罕見的事情,雖然說不能發達致富但也能免於飢餓,只要不追求某些物質滿足,要過上基本溫飽的生活並不困難。
況且,一如日本出現不想走上企業戰士賣命路的新世代一樣,台灣也有很多青年世代對自己的人生規劃,首重之事不再是發達致富或買房買屋,不是為了一份薪水而屈就於公司老闆的無理要求,生活在經濟高速成長且溫飽不難的時代,更多年輕人對於幸福的定義是「自我實踐」而非「脫貧致富」。變有錢不是年輕世代認為最重要的事情,能夠過上自己想過的人生,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就算窮一點也很開心,才是今天的世代的幸福定義。
當年我之所以選擇離開職場,成為接案Soho,有一部分原因也是如此。Soho可以自主安排工作與生活,只要把案件順利完成,不會有人過問你的時間如何規劃,更不用應付複雜的辦公室政治和職場人際關係,可以相當程度的奪回人生自主權,不用為公司賣命。
只不過,Soho工作與生活模式對我的母親來說是完全無法想像的事情,是以當她以她的價值觀來審視這樣一個抉擇時,首先產生的是擔憂,接著則是導入自己的價值觀所提出的建議,希望孩子能夠避免承受風險,生活過得踏實一點。
我自己還年輕的時候,覺得母親很囉唆,逕自以自己的理想人生的想像,給了我很多工作方面的意見(偏偏他自已根本沒出社會工作過,一輩子都是家管),年紀漸長之後,慢慢可以理解天下父母心,他們也不是刻意要干預孩子的人生,出發點是好的,希望孩子過得平安、幸福。只不過是,兩代人之間對於幸福的定義不同罷了?!
想要自我實踐很好,想要安穩生活也不是很丟臉的事情,不同世代的人因著社會環境的緣故產生了不同的理想人生與幸福定義,原本是極為正常的反應,只是這樣不同價值信念的兩代人正好有親子關係又同住一個屋簷下時,難免會因為溝通不良,而產生摩擦。
這樣的幸福代溝,該如何去彌平?
我想關鍵還是在孩子身上。父母受限於上一代的生活經驗和見識,未必能夠看見未來社會發展趨勢,更別說瞭解你的想法和想做的事情。做子女的除了耐心解釋之外,更重要的是,「拿出實績」來說服父母。針對父母所擔心的事情逐一給出具體可見的解決辦法,逐一化解父母的焦慮和擔心,日子一久,你也真能在自己追逐夢想的道路上日進有功,父母的反對聲音即便有也應該會越來越小。怕只怕有一些年輕人雖然嘴巴上說著要追求自我實踐,實際上卻是擺廢擺爛,甚麼都不做成天做白日夢,父母看了心知肚明,才會多嘴出口干預,是因為不希望孩子沉淪下去,靠著父母庇蔭而活在自己的虛假夢想中。
子女要做的就是努力向父母證明自己的信念沒有錯,畢竟如果連自己的父母都無法說服並令其支持,又怎麼說服社會支持你的夢想?與其把父母當成幸福人生的阻礙不如當成試金石,他們所提出的質疑挑戰並非無的放矢,而是人生經驗的總結和提醒,只要能夠見招拆招一一破解,或許你也能從中看出許多過去從沒想過的盲點,反而有助於自我實踐之路的構築。
https://zen1976.com/post-1366771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