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畫家、導演、攝影師查克.克勞斯(Chuck Close)辭世,享壽81歲。由於罹患面部識別能力缺乏症(俗稱臉盲症),他開創了網點作畫的形式,將照片套住格線,將每一格以畫筆或噴槍等工具重新著色、填入圖案,創造出一種近看抽象,遠看寫實的獨特風格(圖二)。然而,作為美國最具代表性的肖像畫家,他卻晚節不保,在 #MeToo 運動初期遭受性騷擾指控。
.
查克.克勞斯出生於華盛頓,從小就罹患神經肌肉疾病,也受閱讀障礙困擾,不過在父母的鼓勵之下,他走下藝術創作之路。其風格深受美國抽象畫家波洛克(Jackson Pollock)影響。1967年,他以個人自畫像《Big Self-Portrait》(圖一)在紐約畫壇走紅,該作亦成為1960年代美國最具代表性的肖像畫之一。由於他的作品幾乎有相片的質地,風格被稱為「照相寫實主義」(Photo Realism)。1973年,他也曾執導實驗短片《Bob》,以捕捉被攝者身體的局部畫面為主軸。
.
1988年,克勞斯因脊椎動脈塌陷致使頸部以下癱瘓(圖四),但他仍然嘗試繼續用口銜著畫筆或者綁在手腕上的畫筆作畫,依然能創作大型肖像畫,風格也越趨迷幻。晚期他也曾為多位好萊塢明星拍攝肖像照,包括西恩.潘(Sean Penn)和史嘉蕾.喬韓森(Scarlett Johansson)(圖三)都成為他鏡頭下的主角。也有多部紀錄片以他為主題,包括曾獲艾美獎提名的紀錄短片《Chuck Close: A Portrait in Progress》(1998)與長片《Chuck Close》(2007)。
.
不過其國寶級藝術家的地位卻在晚年蒙塵,在 #MeToo 運動爆發後,有兩位女性聲稱自己在他的工作室遭到性羞辱。2018年一月,又有四位婦女指控遭受他的性騷擾。
.
針對指控,查克.克勞斯雖未全盤招認,但仍公開對造成女性不適表示歉意。針對是否該考量撤出他的展覽,後來也引發了美國藝術界的的激烈論戰。最終美國國家藝廊宣布取消了原訂2018年五月為他舉辦的回顧展。
.
2021年8月19日,查克.克勞斯辭世。
#ChuckClose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的網紅Nnl,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國家藝廊 在 PhD Backpacker - 旅博士媽咪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36週英國生產假警報:沒有經驗的經產婦
對英國專科醫生的層級劃分我不太了解,但我之前一直是給一位來自阿富汗的註冊醫生,不是團隊中最高級的Consultant(顧問醫生)看診。因為我的乳腺炎已反覆拖了許久沒辦法結案,昨天我被召喚回去,她們等不及右奶的乳房切片,拿著上上週的抽的果凍血培養,說明左右邊一樣的細菌。終於換了一位註冊醫師,他表示應該請示上級的Consultant,結果他們就說我這是慢性惡魔的炎症- 自體免疫系統失衡引起的肉芽性乳腺炎。
寫到這邊,我突然宮縮,讓我深呼吸一下。
本來我就懷疑自己是這個問題,但被確定還是非常難過,這病就完全要被醫生勒令生完立馬退奶,想到這個我就覺得自己好無能鼻酸,奶這麼多居然無法給兒子喝。然後接著是好幾個月甚至一年反覆地去用抗生素/類固醇/手術治療,患者還會因為類固醇胖上好幾公斤,還好我在網絡上找到一些非常令人安慰的中醫治療成功案例。
話說回來,昨天看完另一位註冊醫師,他看到我右邊一塊變紫紅色已經快要爆膿的硬塊,直接說這樣皮膚一直受壓迫會容易壞死要馬上動刀。在英國是,乳房專科醫生會請Radiologist(放射科醫生)用超音波引導抽取膿瘍。放射科醫師上週才幫我做完右邊切片,一看到我就說「妳怎麼又來了?」最後他就說雙邊都是濃濃的膿,要由妳的專科醫生在門診手術。
傻眼之後,我回到門診,註冊醫師請級別最高的Consultant 來幫我動刀,完全沒有要打麻醉的意思!他說麻醉只會影響他判斷流出來的液體是奶還是膿,我差點沒暈倒,之後他們讓我簽了手術同意書,用一種非常冰冷的噴霧噴到我奶凍傷的瞬間,一刀就下來,接著是無止境的擠……
我居然堅強到懷孕36週,#完全沒有吃止痛藥和麻醉劑的狀況下,讓醫生在我乳頭旁邊割一刀!一直努力的呼吸,眼淚飆出來,腎上腺素飆升到久久無法平復。
回到家,我整個噁心想吐,晚上吃不了東西,拿著新開的兩週高濃度抗生素,半夜也睡不著痛到吃下「自認最後一顆嗎啡止痛劑」,吃完後有點放鬆了,下樓吃了一碗杯麵,終於藥效發作睡著。
今早起來,我一陣天旋地轉,走向廁所狂吐,吐完開始瘋狂大拉肚子,全部都是水。身體馬上嚴重缺水,但維持10分鐘拉一次,拉到子宮開始瘋狂宮縮,強度也越來越強,一測心跳飆到120幾,該不會是要生了吧?
奶爸看到我整個人因為宮縮痛到縮成一團,加上坐在馬桶一直感覺寶寶下墜。馬上拿起電話打999緊急救護專線,問他們我該怎麼辦,救護車居然在10分鐘內來到我們家,做了一番檢查和測量我宮縮後把我送去醫院。
我一直說「我還沒準備好我還沒準備好」越來越緊張,加上從早上七點上吐下瀉折騰到叫救護車來下午兩點幾乎脫水也空腹。宮縮越來越密集,然後我就被送進病房開始監測。
跟姐妹們講完後,不曉得是因為我已經接受事實還是覺得至少人在醫院安心,我的宮縮變得不那麼痛,大約都30-40之間,但奇怪的是1分鐘1-2次小宮縮。婦產科醫生說是因為缺水造成身體產生某種類似催產素的激素,於是趕緊幫我吊點滴打藥,內診發現幸好子宮頸還沒開,於是我就莫名其妙的被送進來也莫名其妙的被退貨了。
—
到頭來還是虛驚一場!但整天最高潮的應該是大家都問我「第一胎嗎?」我說是第二胎,但我不知道宮縮是什麼感覺,我不知道要去急診還是產房,因為我估計是拉肚子的痛。
救護車人員問我,你不是生過孩子嗎?怎麼會不知道什麼是宮縮?
我回答:「我在台灣生的第一胎,我的經驗就是吃飽睡飽洗好澡,歡喜地拿著行李箱去診所櫃檯說我來生小孩囉!之後他們就打催生點滴,同時立馬打帶有自動控制按鈕的無痛分娩。所以我從頭到尾除了最後生出來的那段都沒有痛過…..換言之,我不知道什麼才是自然的分娩過程。」(羞)
救護車上面三個工作人員全部傻眼,他們說「#台灣的醫療怎麼好到這種地步,#媽媽們有所有的控制權!」我於是再宣傳一波台灣的月子中心六星級服務,也算是意外的國民外交吧?
圖為兩個世界:媽媽爸爸在醫院、娜娜跟保姆在國家藝廊外畫畫之 當小孩真好!
#孕36周
#第一胎在禾馨第二胎挑戰在英國全無後援生產
#這胎懷孕夠辛苦了連產婆看到我的奶都嚇傻
🎖台英兩國註冊公司開立發票代購:樂購倫敦-嚴選英國代購
🏵旅媽咪一家英倫冒險生活IG追起來:phd_backpacker
國家藝廊 在 看得見的記憶 How Memory Sticks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畫出來的美味】
為美食留下倩影是很多現代人的愛好,沒有相機大概就只能夠利用畫筆了。以食物為繪畫對象向來不是易事,要用視覺表達出口感,甚至香味,難度極高,以上此作《牛油丘》堪稱靜物畫中的經典。
此畫出於法國畫家Antoine Vollon之手,圖中可見一磚色調鮮黃,看來美味可口的牛油,以極為誘人的姿態放在桌上。畫家呈現出牛油飽和且柔軟的質感,筆觸粗豪而準確,令觀賞者可以感受到牛油不同面向的色調,極有立體感。牛油上插着一把木質的刮刀,色彩對比突顯了牛油的質感與光澤,同時令人覺得這塊牛油磚是在某個平常家庭的餐桌上,令作品增添了一分不經意的生活感。而牛油下方圍着白色的棉布,就是當時人們收藏牛油的方法。畫家構圖時,又刻意安排兩顆蛋在畫面前方,進一步加強色彩對比,令畫面更活潑,亦令觀賞者能夠估量牛油之巨大。
Antoine Vollon是著名的靜物畫畫家,在世時已極為受歡迎。《牛油丘》是他的經典代表作,平平無奇的牛油,卻令看畫人留下良久而深刻的印象。
作品資料:
約1875-85年 法國 Antoine Vollon
《牛油丘》(Mound of Butter )
縱50.2cm,橫61cm
布面 油畫
美國國家藝廊藏
圖片:Wikimedia Commons
#着墨彩 #記共鳴 #畫 #藝術品 #美食 #食物 #繪畫 #靜物 #法國 #牛油 #history #apaintingaday #foodie #artlover #painter #hkinsta #instagood #stilllife #hkig #artist #foods #butter #museum #paintings #france
國家藝廊 在 Nnl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國家藝廊 在 Nnl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國家藝廊 在 hulan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現代主義建築最後大師」華裔美籍建築師貝聿銘辭世,享嵩壽102歲。他曾獲有建築界諾貝爾獎美譽的普利茲克獎,「羅浮宮金字塔是他最為人津津樂道的作品之一。
1984年,在時任法國總統密特朗(Francois Mitterrand)委託下,貝聿銘替羅浮宮主庭院設計由玻璃和金屬建造的巨大金字塔,作為主要入口,周圍環繞3個相同造型的小型金字塔,於1989年完工。
羅浮宮金字塔建造初期,因風格與充滿古典氣息的羅浮宮主建築格格不入,受到大批巴黎市民反對。當時法國民眾大多認為出自貝聿銘之手的玻璃金字塔設計過於前衛,要求取消擴建。這項工程最終在爭議聲中保留,羅浮宮金字塔至今矗立30年,已成為巴黎地標之一。
貝聿銘出身蘇州望族,1917年4月26日生於廣州,父親貝祖貽曾任中華民國央行總裁,也是中國銀行創辦人之一;生母莊氏為清廷國子監祭酒後代。
貝聿銘18歲時留學美國,在賓夕法尼亞大學(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攻讀建築,之後轉往麻省理工學院(MIT),1940年取得MIT建築學士學位,1946年取得哈佛大學建築碩士學位,1954年成為美國公民。
貝聿銘踏入建築界後展現設計高樓大廈的長才,1955年與在地產商齊氏威奈(Webb & Knapp)共事的建築師一同成立貝聿銘建築師事務所(I.M. Pei &Associates),事業逐漸起飛。
貝聿銘作品以公共與文教建築為主,被歸類為現代主義建築。他善用鋼材、混凝土、玻璃與石材,強調光與空間的結合,留下「讓光線來作設計」的名言。
他的代表作包括美國華府國家藝廊東廂、法國巴黎羅浮宮擴建工程、香港中國銀行大廈。
貝聿銘生前獲得眾多榮耀,最受矚目的是1983年獲頒普利茲克建築獎(Pritzker Architecture Prize)。
现代主义建筑最后大师」华裔美籍建筑师贝聿铭辞世,享嵩寿102岁。他曾获有建筑界诺贝尔奖美誉的普利兹克奖,「罗浮宫金字塔是他最为人津津乐道的作品之一。
1984年,在时任法国总统密特朗(Francois Mitterrand)委托下,贝聿铭替罗浮宫主庭院设计由玻璃和金属建造的巨大金字塔,作为主要入口,周围环绕3个相同造型的小型金字塔,于1989年完工。
罗浮宫金字塔建造初期,因风格与充满古典气息的罗浮宫主建筑格格不入,受到大批巴黎市民反对。当时法国民众大多认为出自贝聿铭之手的玻璃金字塔设计过于前卫,要求取消扩建。这项工程最终在争议声中保留,罗浮宫金字塔至今矗立30年,已成为巴黎地标之一。
Ieoh Ming Pei, FAIA, RIBA[1] (26 April 1917 – 16 May 2019) was a Chinese-American architect. Born in Guangzhou and raised in Hong Kong and Shanghai, Pei drew inspiration at an early age from the gardens at Suzhou. In 1935, he moved to the United States and enrolled in the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s architecture school, but quickly transferred to the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He was unhappy with the focus at both schools on Beaux-Arts architecture, and spent his free time researching emerging architects, especially Le Corbusier. After graduating, he joined the Harvard Graduate School of Design (GSD) and became a friend of the Bauhaus architects Walter Gropius and Marcel Breuer. In 1948, Pei was recruited by New York City real estate magnate William Zeckendorf, for whom he worked for seven years before establishing his own independent design firm I. M. Pei & Associates in 1955, which became I. M. Pei & Partners in 1966 and later in 1989 became Pei Cobb Freed & Partners. Pei retired from full-time practice in 1990. Since then, he has taken on work as an architectural consultant primarily from his sons' architectural firm Pei Partnership Architects.
Pei's first major recognition came with the Mesa Laboratory at the National Center for Atmospheric Research in Colorado (designed in 1961, and completed in 1967). His new stature led to his selection as chief architect for the John F. Kennedy Library in Massachusetts. He went on to design Dallas City Hall and the East Building of the National Gallery of Art. He returned to China for the first time in 1975 to design a hotel at Fragrant Hills, and designed Bank of China Tower, Hong Kong, a skyscraper in Hong Kong for the Bank of China fifteen years later. In the early 1980s, Pei was the focus of controversy when he designed a glass-and-steel pyramid for the Musée du Louvre in Paris. He later returned to the world of the arts by designing the Morton H. Meyerson Symphony Center in Dallas, the Miho Museum in Japan, the Suzhou Museum in Suzhou,[2] Museum of Islamic Art in Qatar, and the Grand Duke Jean Museum of Modern Art, abbreviated to Mudam, in Luxembourg.
Pei won a wide variety of prizes and awards in the field of architecture, including the AIA Gold Medal in 1979, the first Praemium Imperiale for Architecture in 1989, and the Lifetime Achievement Award from the Cooper-Hewitt, National Design Museum in 2003. In 1983, he won the Pritzker Prize, sometimes called the Nobel Prize of architecture.
國家藝廊 在 Washington D.C.國家藝廊(National Gallery of...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Washington D.C.國家藝廊(National Gallery of Art)館藏之厲害,絕對是藝術迷必得朝聖的美術館。話說,人家的年度參觀人次有時候甚至會超越紐約大都會藝術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