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島青年國際人才培訓 授證12國學員】
本會今天辦理「2021年南島民族論壇─青年國際事務人才培訓」結訓典禮,帛琉、諾魯、吐瓦魯、貝里斯、巴布亞紐幾內亞、美國及夏威夷州等7個國家地區駐臺使節代表都盛情參與。夷將Icyang主委特別準備《南島起源》一書送給學員,勉勵所有學員航向全新的旅程,並持續串聯彼此,共同為原住民族發展盡心盡力。
今年的臺灣培訓班於9月8日至10日,前往苗栗縣南庄鄉賽夏族及泰雅族部落,與部落族人對話、學習,並共同討論國際間原住民族的重要議題,共30名來自全國各地原住民族青年及美國、菲律賓、馬紹爾群島等12國青年參訓。未來也將規劃辦理「區域培訓班」,帶領優秀的學員前往其他國家,認識在地文化及議題,培養原住民族參與國際事務的動能。
同時也有4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8萬的網紅天下雜誌video,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從京都議定書以後,甚至到更近期的巴黎協定,你可以看到這裡面爭議不斷在發生。美國政府(退出京都議定書)主要有兩個原因。第一個,它認為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會影響到美國經濟發展;第二個,它認為有公平性的問題,它說發展中國家也應該承擔減排、限排溫室氣體的義務⋯⋯」 2005年2月16日,由聯合國84國共同簽...
國家認識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持之以恆」這句話說得簡單,但要實際做卻非常的難。
對於國手來說,不管是檯面上的,還是正在努力的,每一位選手都是用他們的人生奉獻在他們所愛的運動上。
也許有些人會認為:「那是因為他們很愛阿!」,但真的是這樣嗎?的確對於選手來說,他們一定是熱愛他們的運動項目,但也因為他們是選手,所以他們必須承受非常嚴格的訓練,每天都必須花四分之一甚至三分之一的時間在訓練上,這6-8小時的訓練事非常乏味的,你就想像你平常打球的時候,對打前的熱身,頂多10-20分鐘你就受不了,就開始想要比賽對打了,但是對於選手來說,這6-8小時可能有八成的時間都在熱身跟訓練,實際對打的時間少之又少,而且你每天都要做這樣的事情,那是非常辛苦的。
不只這些,選手的訓練已經嚴格到必須去控管你的生活型態跟習慣,這個比訓練更痛苦,你不可以像平常一樣想睡就睡,想醒就醒,你不可以熬夜,就算明天不用訓練,你還是要作息正常,光是這點我們一般人就很難做到了。在來就是我最沒辦法接受的飲食控制,你沒有辦法想吃什麼就吃什麼,其實是可以的,但是你還要控制你的每日攝取量,我有時候不想吃東西可以一整天都不吃,想為犒賞自己的時候,我可以一次吃兩個麥當勞套餐,我可以每天喝手搖飲,把可樂當水喝,這種飲食不正常、不均衡對選手來說是不行的。
所以雖然對選手來說,運動就是他的工作,而他這份工作是他喜愛的,但是這背後需要付出非常非常多的努力,這種努力已經不是我喜愛就可以承受的,還需要很強大的自制力來約束自己。
我不是選手,我沒有辦法述說國家到底對於選手實際的幫助有多少,這只有選手自己才能感受得出來,但有一個很明顯的就是,我們的國家是一個"運動強國",但在這些所謂的運動強國中,我們對於運動的投入卻遠遠落後其他國家,我們對於選手的支助絕大部分都來自於民間企業。其實想一想,「運動」是一個可以讓世界認識我們非常強大的方式耶,有很多活動我們台灣連參加都不能參加,就更不用說去跟人家競爭讓人家認識我們了,可是運動賽事是我們可以參加的,而且在運動上我們有很強,雖然我們不能用「台灣」、「中華民國」去參賽,但是我們如果能在運動賽事中獎牌數排名前十甚至前五,我不相信不會有人想要去研究「Chinese Taipei」到底是哪個國家?我們是可以靠運動讓其他國家認識我們!
最後我希望我們的政府能夠更重視體育這一塊,不是只有嘴巴上的重視,而是每年編的預算要「真的」用到選手身上,包含教練、防護員、隨行的醫護人員、運動設備、未來的選手栽培等等,不然每年編好幾億沒有真正用到選手身上那就沒意義了,希望未來我們的選手可以得到更好的照顧,在接下來大大小小的賽事都可以越來越強。
#運動是很辛苦的
#所有的選手辛苦了
#東奧快結束囉
國家認識 在 王婉諭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我常在想,除了教科書之外,我們的教育還可以帶給孩子什麼?」
先前,收到保障教育選擇權聯盟總召集人陳怡光( 波蘭媽媽魏多麗和台灣爸爸陳怡光)的邀請,我投稿了一篇關於實驗教育的文章到全球自學新聞平台,希望可以讓其他國家認識到台灣在家長教育選擇權上的民主自由,文章在不久前已經刊登囉,也在這邊同步分享給大家!
📰 Experimental Education in Taiwan(台灣的實驗教育):https://hslda.org/post/experimental-education-in-taiwan
《台灣的實驗教育》立法委員 王婉諭
台灣在 2014 年通過了實驗教育三法,分為學校型態、公立學校委託私人辦理,以及非學校型態。其中,非學校型態又分成個人、團體與機構三種。台灣實驗教育法制化的歷程,在亞洲地區可說是相當珍貴的先驅經驗,顯示台灣在國民教育階段鼓勵民間自主參與,也開始重視學生與家長的教育選擇權。
截至 2019 年,台灣參與實驗教育的學生,約有 1 萬 7 千多人,年增率更高達 14.6 %,有越來越多國人開始認識實驗教育的管道,也凸顯了我們對於教育的需求,越來越需要多元發展的空間。
我的孩子一個讀一般體制內學校,一個讀實驗學校,一個是非學型態實驗教育。我們選擇了實驗教育,跟著孩子走在自學的道路上。我常想著,除了教科書之外,我們的教育可以帶給孩子什麼?
我認為,越低學齡的教育,應該越直接與生活連結。而環境總是能產生最直接的連結,我總希望孩子能對他們生活著的這片土地有所連結、進而有感,更加珍惜。站在家長和立法委員的角度,我很期待教育多樣化的發展,而這樣的多樣性,不該只發生在實驗教育的場域,我期待每個孩子,都能依照個人特質,得到適才適性的教育,進而發展出各自不同、獨特的模樣。
實驗教育在台灣擁有先進的立法,但是這 6 年來實務運作的情況,仍出現了許多困境,包含經費、校地、空間、師資、體制等面向。對此,未來我也將在立法院召開公聽會,邀請教育部、專家學者、實務工作者及家長代表,盼能匯集各方政策建議,讓學生和家長的教育選擇權能獲得充分保障,從政策端建立機制協助實驗教育的推展!
國家認識 在 天下雜誌video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從京都議定書以後,甚至到更近期的巴黎協定,你可以看到這裡面爭議不斷在發生。美國政府(退出京都議定書)主要有兩個原因。第一個,它認為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會影響到美國經濟發展;第二個,它認為有公平性的問題,它說發展中國家也應該承擔減排、限排溫室氣體的義務⋯⋯」
2005年2月16日,由聯合國84國共同簽署的《京都議定書》正式生效。回顧2005年前後,全球暖化、氣候變遷的危機意識高漲,很多人應該都還記得,2004年的電影《明天過後》,強烈的視覺效果,讓我們看見了全球暖化的連鎖效應,幾乎摧毀了整個曼哈頓,還有2006年《不願面對的真相》,當時也成為探討全球暖化議題的紀錄片經典。
氣候的改變,已經威脅到許多人的生活,許多國家認識到這不只是環境或經濟的問題,而是攸關國家安全和生存的問題。為了對抗全球暖化,簽訂《京都議定書》的各國,不僅必須守住減碳目標的承諾,對企業而言,要如何永續發展,善盡社會責任,如何在生產流程中減少碳排放?如何提高可再生能源的使用效率?都是很重要的挑戰。
從企業社會責任(CSR)到環境、社會、企業治理的永續投資(ESG),台達電是台灣長期關注氣候變遷議題,積極參與各項國際倡議的企業,累積了許多節能減碳、綠建築的實務經驗,今年更加入RE100,承諾在2030年將要達成100%使用再生能源的目標。
永續投資為什麼重要?台達電如何獲得「危機中的商機」,如何因為堅持製造無鉛銲錫而意外打進SONY供應鏈?為什麼大型國際客戶要求百分之百完全使用再生能源?企業應該積極做好什麼準備?
這集節目,我們邀請台達電永續長周志宏,來與大家分享企業如何看待氣候變遷的議題,以及可以採取什麼樣的具體行動。
主持人:涂豐恩
與談者:台達電永續長 周志宏
#台達電 #氣候變遷 #CSR #京都議定書 #巴黎協定 #永續
►按小鈴鐺通知 搶先看,精采獨家全面掌握!
►需要字幕的朋友,請記得開啟CC字幕 !
=================================
更多精采內容請見:
◎天下雜誌:http://www.cw.com.tw
◎天下雜誌video:http://www.cw.com.tw/video
◎天下雜誌video FB粉絲專頁:https://ppt.cc/flhPQx
◎天下雜誌IG http://bit.ly/2R6jfL6
◎天下雜誌網路書店:https://www.cwbook.com.tw/
國家認識 在 秋天剩旅行【cts.travel】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雄獅探險家徵選】
這一年重新認識台灣
從「山」的角度開始學習
時間很長,但生命太短
唯有探索世界可讓人生變得更精彩
用「不同」的角度看待人事物
體驗不同的文化
嘗試不同的語言
清醒在不同的國家
認識不同的新朋友
我善於影像紀錄
我希望透過我的視角
分享世界各地人事物
重新抓著你我的注意力
---------------------------------------------------------------------
👉更多有關於【秋天剩旅行cts.travel】此旅行的照片
🔥https://www.instagram.com/cts.travel/🔥
👉歡迎商業合作與邀約
🔥bokas3kas3@gmail.com🔥
---------------------------------------------------------------------
#雄獅
#登山探險家
#富士山
國家認識 在 早安健康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許多人把吃米飯與肥胖畫上等號,不少糖尿病患更認為吃飯是禁忌,但新陳代謝科洪建德醫師則說:恰恰相反。他解釋,我們就是因為飲食西化,少吃米飯,卻吃了太多其他升糖指數更高的食物,導致糖尿病流行病學發生率上升。
推薦吃白米飯的原因?
白飯最美味且能多元搭配
洪建德醫師表示,因為全球的衛生部、糖尿病專家、保健專家及營養專家等,所組織的國家與醫學會推薦的都是主張均衡營養,也就是說每天熱量的50%至60%要來自澱粉,而這之中白飯最好吃。
「我到過很多國家、認識很多文化,不會看輕任何一個文化,但假如要說好吃,我覺得白飯才是最好吃的。」洪建德醫師也說,白飯很適合與肉類、海鮮及蔬菜等各式各樣食材搭配。
白飯食物里程數低
洪建德醫師說明,米飯在台灣的可近性較高,以食物里程數而言,我們本來就應該吃當地的食物。
食物里程數(Food Miles):食物從生產出來,直到運送至消費者手中(或口中)的運送距離。
升糖指數低
三餐均衡進食,是最不會引起血糖及三酸甘油脂上升的方式,洪建德醫師指出,白飯與肉、蔬菜搭配的一餐,人體需要花6小時消化,血糖穩定度很高。
價格低
洪建德醫師說,若想吃米飯,在南部可以便宜到用40元就買得到一個均衡營養的便當。「當然最好的是自己在家裡做。」
無麩質
米飯不像燕麥、小麥及大麥製品有麩質過敏的問題。「麩質就是麵筋,用來塑形、做出形狀。」洪建德醫師說明,因此所有烘焙類的食品都含有小麥,吃米飯就完全沒有這個問題。
無添加物
洪建德醫師分享,在自己的研究中,光德國麵粉中的添加物就很多,但台灣烘焙有更多的自由,規定相較德國而言來得更少,所以基本上我們麵粉製品可能含有更多的添加物,吃米飯同樣可避開。
過敏問題少
洪建德醫師指出,由於現代人已脫離細菌及寄生蟲的時代,環境非常乾淨,所以我們從小時候開始大概二分之一的人都有過敏,「但吃米飯是不會過敏的,吃米飯再去配其他料理也不會過敏。」
洪建德醫師說,他沒有其他理由排除米飯,可是有千千萬萬個理由接受米飯,既能兼顧營養、升糖指數又低,再加上價格便宜,也不會得糖尿病,「為什麼不買來吃呢?」
推薦用餐順序:先吃肉再吃菜,最後吃飯
除了要注意飲食均衡外,進食順序也是一個關鍵。洪建德醫師建議,按照「蛋白質→蔬菜→米飯」的順序進食。他引研究指出,糖尿病不單純只是血糖或胰臟的問題,而是整個腹部內分泌的問題,腸胃道荷爾蒙是關鍵因素。
洪建德醫師進一步解釋,我們若是先吃富含蛋白質的食物,例如魚、肉類,此時胺基酸在15分鐘就會進入到血液,讓身體有時間準備分泌胰島素,「肉類剛開始的時候不太會上升血糖,」他說明,這樣等到後面在吃米飯時,血糖會比較穩定。
洪建德醫師說,在美國及日本都有研究證實,所以日本一般醫師在幾年前就開始遵循這套用餐順序。「這是一個很好的方法,所以我在今年就大量、全面要求我們的病人這樣做。」
更多精采內容請見早安健康12月號《名醫的餐桌》,全台各大超商書店熱賣中,早安健康嚴選商城免運特惠中!
https://shop.everydayhealth.com.tw/product_detail.php?product_sn=1496
【更多"名醫的餐桌"影片】
不吃米飯反而引發糖尿病?醫師5點分析【洪建德醫師】
https://youtu.be/JaMqzAapQjA
腎臟科醫師早餐必吃6好食 同場加映:小心6大早餐地雷【江守山醫師】
https://youtu.be/tZMSeSMQNHY
遠離骨質疏鬆、肌少症,骨科醫師教你怎麼吃【蔡凱宙醫師】
https://youtu.be/BS6OhJgiieo
【相關文章】
新陳代謝科醫:跟著我吃米飯,已有數千糖尿病患緩解!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article/20629
血糖失控竟會掉髮!新陳代謝科醫:防胰島素阻抗這樣做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article/14091
名醫的餐桌!遠離高血糖、腎病、癌症、骨鬆、脂肪肝、失智,名醫身體力行的飲食法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article/20634
#洪建德 #糖尿病 #血糖
----------------------------------------------------------------------------------
早安健康網站: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
早安健康FB:
https://www.facebook.com/Everydayhealth.Taiwan
早安健康Youtube:
https://www.youtube.com/c/EverydayhealthTw
國家認識 在 中央銀行- 【認識本國銀行國家風險統計】... 的推薦與評價
【認識本國銀行國家風險統計】 本行自2000年6月開始,按季發布本國銀行國家風險統計, ... 各本國銀行國家風險的暴險情形,並參與國際清算銀行(BIS)的合併性金融統計。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