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年底,政府政策下擴大進口農產品入國品項跟數量,引起許多農友的恐慌,其中最有名的應該就是開放美國火雞進口爆發的雞農抗議,蕭萬長奉命出門安撫民怨被雞蛋砸頭還是不改微笑所以固有「微笑老蕭」的外號,少數幾場抗議一路延續到1988年年中,終於爆發1988年5月20號的大規模農民抗爭,林國華前立委擔任總指揮,以雲林農權會率領鄉親於下午集結台北自此爆發為時長達20小時的衝突抗爭史稱520農民運動
此活動提出許多訴求例如,農民保險,肥料自由買賣,稻米報價收購,廢除農會總幹事遴選以及水利會會長遴選,成立農業部,這些政策在當時時空背景下有一定理由與原因我們就不一ㄧ解說,重點就是要提高農業所得,在那以農養工商的年代,農業所得一直跟不上社會大眾的薪資水準,提高農業所得這是一項當時上街最主要的訴求
台大農業業經濟學系三年級生「陳吉仲」回憶:「我有去現場,各式警民衝突就在街頭湧現,非常可怕,我們還有去農村訪問農民,發現農民都說不想爭權益,只求下一代不要再種田,因為農業已經沒指望了」
講到這很多人可能不懂佳新為何一大早五點起床寫這些,時空背景不一樣了,如今學生陳吉仲,變成陳吉仲教授主導小英的農業白皮書從副主委真除為農委會主委,這一路真是造化弄人,當初在街頭挺農民的台大學生陳吉仲因為「時空背景不同」如今儼然成為農民對立面的陳吉仲主委
「時空背景之不同」
7個字打發一切,一切尚無法無源控管就貿然開放萊豬進口,「被餵食」者之眾多豈是陳主委一句「我負責」能承擔得起
時空背景不同,當年的抗爭者被許多國民黨中央高層,李國鼎,高育仁等人冠上「假農民造亂」的稱號要求嚴辦,而現在的農委會在陳主委帶領下更是比「紅衛兵」更像「紅衛兵」似的極盡抹黑與鬥爭反抗的農業界人士,不只揚言提告更在網路上進行人格抹殺
https://udn.com/news/story/9750/4913000
農委會日前於「科學人」雜誌臉書刊登瘦肉精美豬廣告引發爭議。針對中央政府政策行銷預算的編列與執行,審計長陳瑞敏昨天表示,很多相關計畫並未點出是政策行銷,這是一個問題。民進黨立委高嘉瑜追問,哪個部會情形最嚴重?陳瑞敏說,「大概也是農委會」,審計部已要求農委會以後要編專項經費。
諸如此類的報導又豈是一個兩個,農委會的行銷預算早就超越當時踢爆的1450萬元,也才有紓困方案藏著7百多萬的炒飯活動(要知道官方這種活動經費只會越來越少逐年遞減,很少這樣逐年增加而且還嫌不夠)
陳教授成了陳主委,對農民所得提高到年均180萬沒下基本功夫,但對農民身上扣上帽子的能力倒是讓我讚嘆,例如最近的香蕉崩盤已是不爭事實,但你怎麼看都是「風調雨順,哪有產銷失衡?」這種發言
只要提到崩盤或是希望照例擴大去化區域的農友就被1450粉專扣上「不良盤商,壓價格欺壓農民的帽子」這樣的環境誰敢發聲?!要試想這些人都只是莊稼人,光想到去法院就怕了更何況被抓出來公開撻伐,那種早晚的惶恐豈是局外人能理解
這樣的口誅筆伐不像「紅衛兵」嗎?
當年站在街口下訪農民的台大農經系學生「陳吉仲」看到的反抗者多數下場不正是這樣嗎?
「我們也問自己,農民有過得更好嗎?」這是陳主委面對520農民運動三十週年活動在眾多前輩面前說的話,國人生活的確提升了,這三十多年來生活水平不一樣了,吃的飽但活得有尊嚴嗎?
「我們也問自己,農民有過得更有尊嚴嗎?」
國民黨 香蕉 李國鼎 在 陳奕齊 - 新一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話說前頭 >
前天有一則新聞報導,《天下雜誌》調查的2019年縣市首長施政滿意度第一名的屏東縣長潘孟安,為了促銷屏東香蕉,24小時內閃電來回東京。然後,再回頭看看滿意度吊車尾的高雄落跑市長韓國瑜,整個慘不忍睹,令人想哭。選誰、如何投票,真的影響很大啊! 潘孟安東京當日來回促銷香蕉的拚勁,讓我想起台日百年羈絆中的「蕉往」情誼。趁此機會,把過往寫過的「台日百年的香蕉情誼」翻出,分享之!!除了抗中之外,其實新一關心研究的領域,真的非常寬廣啊!
【台日情誼中的香蕉味】
日本人酷愛香蕉,遠近馳名。地處亞熱帶的台灣,香蕉也算是南台灣的主要特產之一。於是,可以想見,台日情誼交往中,必定混雜著香蕉的味道。
據說,早在1902年伊始,便有人將台灣香蕉試銷日本。根據台灣香蕉大事年表紀載,基隆商人賴成發隨即與日本郵船株式會社都島金次郎合作,於1903正式將香蕉裝船輸日,讓香蕉正式在日本神戶上市。其實,若曾踏足日本九州門司港的台灣旅人,勢必會循著手中旅遊書指引,造訪港邊「香蕉人」的人形公仔。「香蕉人」公仔的故事,述說的即是早年千里迢迢搭船來日本的台蕉抵埠後,若蕉身早已熟透且不宜繼續踏上關門海峽,並往瀨戶內海長驅直入,直抵關西的神戶與大阪時,即會就地沿街叫賣販售,而成為門司港邊特殊的異國台蕉風情畫哩。
隨著日俄戰爭之後,日本對台灣各種物產,包括「台灣三白」(白米、蔗糖跟樟腦丸)需求殷切,且由於白米跟蔗糖此些物資以南台灣為主要生產基地,高雄港的築港工程也就於1908年後逐步展開。至1924年,高雄與橫濱間的定期航線開通後,想見高雄港的主要輸出品香蕉,勢必也曾透由此航線,串起高雄港與橫濱港的「蕉往」情誼。
隨著越來越多的日本人拜倒台蕉風味下,日治時期的台蕉輸日量,屢攀新高。根據早年台灣省議會的黨外議員郭大砲—郭國基在1960年代初質詢時,曾提及日治時期台蕉輸日每年可高達360萬籠之譜,是1960年代初台蕉輸日數量的兩倍之多。
幸運的是,因戰事跌盪停擺的台蕉輸日,終在1963年時任首相的池田勇人把香蕉列入自由貿易的品項中時,久違的「台蕉輸日潮」,再次重現,並為當時的台灣貢獻年度總額的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的鉅額外匯。隨之,橫濱港中那座別名「香蕉碼頭的」的「出田町碼頭」(Detamachi Pier)的闢建,正好也於1963年完全竣工。可以想見,恰巧趕上池田內閣開放台蕉進口的出田町碼頭,也應曾湧進許多來自南國台灣的香蕉,而再度拉起橫濱港與高雄港的「蕉往」情誼。
後來,隨著有「蕉神」稱號的吳振瑞接掌青果合作社理事主席,台蕉在日本市場佔有率高達九成以上,台灣蕉農個個口袋「麥克,麥克」。當年的台蕉輸日傳奇,在高雄旗山寫下「茶店仔」(茶室)密度最高的奇蹟之外,也在高雄港留下一座為防輸日台蕉在日曬雨淋下品相難看,而索性在196-64年,由美援挹注八百萬元,在三號碼頭邊建造一棟二層樓的「香蕉棚」,以讓珍貴台蕉,有遮風避雨之所。
然好景不常,台蕉輸日在國民黨的政治惡搞下,在1969年3月上演了一齣以金盤金碗為名,行羅織政治罪名的把戲,把「蕉神」吳振瑞在一夜之間打成剝削蕉農的「蕉蟲」。此後,台蕉在日本市場的份額,亦就兵敗如山倒,拱手將日本市場讓給來自菲律賓的對手。
解嚴之後,隨著台灣農民運動風起雲湧,當時的農民運動領袖林豐喜所領導的「台灣農民聯盟權益促進會」,便根據避居日本的吳振瑞口述,整理出三個吳振瑞被國民黨政權惡搞的可能主因。首先,可能是蔣經想藉由惡搞掙取外匯第一名的香蕉,以奪回由蔣夫人派的徐柏園所掌控的外匯主導權外;另一個原因即是,蔣經國跟前紅人官僚李國鼎,為了力推將台蕉從竹籠改紙盒包裝,以讓可能由李國鼎胞弟所擔任經理的律頓公司承作紙盒生產之利益。
而第三個可能,即是時任青果合作社理事主席的吳振瑞,為了增加蕉農收入,到處奔走「產銷合一」,讓農民可以免除中間商人的剝削,直接輸日。儘管,「產銷合一」的理想未能達致,但吳振瑞依舊替蕉農爭取到「五五制」—即青果合作社與青果輸出公會各佔百分之五十的輸日比例。此舉,勢必讓吳振瑞得罪許多原本壟斷台蕉輸日的既得官商利益。
前一陣子,日本台裔蓮舫女士,在角逐日本民進黨黨魁之位時,其雙重國籍風波,再度引起台媒關注,不僅提及台蕉可謂是蓮舫家族的起家本業,而其祖母陳杏村,更曾擔任青果輸出同業公會的理事長一職。換言之,吳振瑞所得罪的即是蓮舫祖母曾經擔任理事長的「青果輸出同業公會」。當然,台灣人比較清楚的是,此一青果輸出公會,後來隨即為連戰親家陳查某所掌控。
隨著蔣政權惡整吳振瑞之後,昂貴的台蕉遂在一夕間被廉價的菲律賓蕉給瓜代。根據,日本神戶海事博物館的介紹,早年台蕉的價格,可是會讓日本上班族「痛心疾首」;然而,隨著廉價的菲律賓蕉挺進日本市場之後,逐漸讓香蕉成為國民水果。但由於不同水果之間,具有經濟學上的「替代效應」,當香蕉價格降低時,便會擠壓掉原本意欲消費購買之水果。
於是,當日本市場中的台蕉逐步讓位給菲律賓蕉時,香蕉的國民可親性大為提升,但竟也意外地排擠掉原本消費者對蘋果的消費。因此,1960年代末,日本國內蘋果農也就經歷了一場嚴重的「敗市」風暴。換言之,台蕉退出日本市場的那年,日本蘋果價格慘不忍睹,只能任憑產地腐爛,而跟台蕉同感悲戚呢。
自從國民黨惡搞蕉神吳振瑞之後,台日「蕉往」的熱度,也就日趨淡薄。儘管,2016年夏天,台蕉在農委會企劃處長胡忠一的努力下,進駐成為日本靜岡縣中小學營養午餐的配搭水果,但是否可據此重拾過往台日間的熱絡「蕉往」,尚難得知。但不論如何,台日的百年情誼交往中,勢必少不了「香蕉」這一味啊!
《薰風 vol.02 2017.04 出刊》
圖片來源1:關門海峽博物館https://www.kanmon-kaikyo-museum.jp/
圖片來源2:個人手配でお得で楽しい自由旅のナビゲート
http://happytravelerdiary.com/moji-retoro-793
國民黨 香蕉 李國鼎 在 陳奕齊 - 新一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話說前頭 >
前天有一則新聞報導,《天下雜誌》調查的2019年縣市首長施政滿意度第一名的屏東縣長潘孟安,為了促銷屏東香蕉,24小時內閃電來回東京。然後,再回頭看看滿意度吊車尾的高雄落跑市長韓國瑜,整個慘不忍睹,令人想哭。選誰、如何投票,真的影響很大啊! 潘孟安東京當日來回促銷香蕉的拚勁,讓我想起台日百年羈絆中的「蕉往」情誼。趁此機會,把過往寫過的「台日百年的香蕉情誼」翻出,分享之!!除了抗中之外,其實新一關心研究的領域,真的非常寬廣啊!
【台日情誼中的香蕉味】
日本人酷愛香蕉,遠近馳名。地處亞熱帶的台灣,香蕉也算是南台灣的主要特產之一。於是,可以想見,台日情誼交往中,必定混雜著香蕉的味道。
據說,早在1902年伊始,便有人將台灣香蕉試銷日本。根據台灣香蕉大事年表紀載,基隆商人賴成發隨即與日本郵船株式會社都島金次郎合作,於1903正式將香蕉裝船輸日,讓香蕉正式在日本神戶上市。其實,若曾踏足日本九州門司港的台灣旅人,勢必會循著手中旅遊書指引,造訪港邊「香蕉人」的人形公仔。「香蕉人」公仔的故事,述說的即是早年千里迢迢搭船來日本的台蕉抵埠後,若蕉身早已熟透且不宜繼續踏上關門海峽,並往瀨戶內海長驅直入,直抵關西的神戶與大阪時,即會就地沿街叫賣販售,而成為門司港邊特殊的異國台蕉風情畫哩。
隨著日俄戰爭之後,日本對台灣各種物產,包括「台灣三白」(白米、蔗糖跟樟腦丸)需求殷切,且由於白米跟蔗糖此些物資以南台灣為主要生產基地,高雄港的築港工程也就於1908年後逐步展開。至1924年,高雄與橫濱間的定期航線開通後,想見高雄港的主要輸出品香蕉,勢必也曾透由此航線,串起高雄港與橫濱港的「蕉往」情誼。
隨著越來越多的日本人拜倒台蕉風味下,日治時期的台蕉輸日量,屢攀新高。根據早年台灣省議會的黨外議員郭大砲—郭國基在1960年代初質詢時,曾提及日治時期台蕉輸日每年可高達360萬籠之譜,是1960年代初台蕉輸日數量的兩倍之多。
幸運的是,因戰事跌盪停擺的台蕉輸日,終在1963年時任首相的池田勇人把香蕉列入自由貿易的品項中時,久違的「台蕉輸日潮」,再次重現,並為當時的台灣貢獻年度總額的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的鉅額外匯。隨之,橫濱港中那座別名「香蕉碼頭的」的「出田町碼頭」(Detamachi Pier)的闢建,正好也於1963年完全竣工。可以想見,恰巧趕上池田內閣開放台蕉進口的出田町碼頭,也應曾湧進許多來自南國台灣的香蕉,而再度拉起橫濱港與高雄港的「蕉往」情誼。
後來,隨著有「蕉神」稱號的吳振瑞接掌青果合作社理事主席,台蕉在日本市場佔有率高達九成以上,台灣蕉農個個口袋「麥克,麥克」。當年的台蕉輸日傳奇,在高雄旗山寫下「茶店仔」(茶室)密度最高的奇蹟之外,也在高雄港留下一座為防輸日台蕉在日曬雨淋下品相難看,而索性在196-64年,由美援挹注八百萬元,在三號碼頭邊建造一棟二層樓的「香蕉棚」,以讓珍貴台蕉,有遮風避雨之所。
然好景不常,台蕉輸日在國民黨的政治惡搞下,在1969年3月上演了一齣以金盤金碗為名,行羅織政治罪名的把戲,把「蕉神」吳振瑞在一夜之間打成剝削蕉農的「蕉蟲」。此後,台蕉在日本市場的份額,亦就兵敗如山倒,拱手將日本市場讓給來自菲律賓的對手。
解嚴之後,隨著台灣農民運動風起雲湧,當時的農民運動領袖林豐喜所領導的「台灣農民聯盟權益促進會」,便根據避居日本的吳振瑞口述,整理出三個吳振瑞被國民黨政權惡搞的可能主因。首先,可能是蔣經想藉由惡搞掙取外匯第一名的香蕉,以奪回由蔣夫人派的徐柏園所掌控的外匯主導權外;另一個原因即是,蔣經國跟前紅人官僚李國鼎,為了力推將台蕉從竹籠改紙盒包裝,以讓可能由李國鼎胞弟所擔任經理的律頓公司承作紙盒生產之利益。
而第三個可能,即是時任青果合作社理事主席的吳振瑞,為了增加蕉農收入,到處奔走「產銷合一」,讓農民可以免除中間商人的剝削,直接輸日。儘管,「產銷合一」的理想未能達致,但吳振瑞依舊替蕉農爭取到「五五制」—即青果合作社與青果輸出公會各佔百分之五十的輸日比例。此舉,勢必讓吳振瑞得罪許多原本壟斷台蕉輸日的既得官商利益。
前一陣子,日本台裔蓮舫女士,在角逐日本民進黨黨魁之位時,其雙重國籍風波,再度引起台媒關注,不僅提及台蕉可謂是蓮舫家族的起家本業,而其祖母陳杏村,更曾擔任青果輸出同業公會的理事長一職。換言之,吳振瑞所得罪的即是蓮舫祖母曾經擔任理事長的「青果輸出同業公會」。當然,台灣人比較清楚的是,此一青果輸出公會,後來隨即為連戰親家陳查某所掌控。
隨著蔣政權惡整吳振瑞之後,昂貴的台蕉遂在一夕間被廉價的菲律賓蕉給瓜代。根據,日本神戶海事博物館的介紹,早年台蕉的價格,可是會讓日本上班族「痛心疾首」;然而,隨著廉價的菲律賓蕉挺進日本市場之後,逐漸讓香蕉成為國民水果。但由於不同水果之間,具有經濟學上的「替代效應」,當香蕉價格降低時,便會擠壓掉原本意欲消費購買之水果。
於是,當日本市場中的台蕉逐步讓位給菲律賓蕉時,香蕉的國民可親性大為提升,但竟也意外地排擠掉原本消費者對蘋果的消費。因此,1960年代末,日本國內蘋果農也就經歷了一場嚴重的「敗市」風暴。換言之,台蕉退出日本市場的那年,日本蘋果價格慘不忍睹,只能任憑產地腐爛,而跟台蕉同感悲戚呢。
自從國民黨惡搞蕉神吳振瑞之後,台日「蕉往」的熱度,也就日趨淡薄。儘管,2016年夏天,台蕉在農委會企劃處長胡忠一的努力下,進駐成為日本靜岡縣中小學營養午餐的配搭水果,但是否可據此重拾過往台日間的熱絡「蕉往」,尚難得知。但不論如何,台日的百年情誼交往中,勢必少不了「香蕉」這一味啊!
《薰風 vol.02 2017.04 出刊》
圖片來源1:關門海峽博物館https://www.kanmon-kaikyo-museum.jp/
圖片來源2:個人手配でお得で楽しい自由旅のナビゲート
http://happytravelerdiary.com/moji-retoro-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