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部在今天舉行第六屆 #工藝之家 授證典禮,我因另有行程不克參與,然而欣聞在這次新入選的25位國家工藝大師中,我們鶯歌就佔了三位,分別是許旭倫老師、蘇正立老師、許明香老師。讓我可以再次自豪的稱許,我們鶯歌是台灣的 #工藝之都 !
台灣的工藝實力具有深厚的世界水準,卻總因品牌形塑與行銷力道不足,而失去能見度與競爭力,更出現技術傳承的斷層。雖然工藝中心很早就開始配合政府推動文化產業,辦理「工藝之家」評選,為了就是要協助工藝匠人們建立品牌,但卻因缺乏配套的法源與經費,讓政策缺乏對策。這樣的困境,甚至連一個設置「工藝之家」交通指示路牌,都因為沒有法源依據,而讓這些大師們到處碰壁。
因此,我在2018年便在立法院召開公聽會,邀集各方工藝代表與政府相關單位尋求解方。隨後工藝中心因而依據公聽會的結論,修正「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臺灣工藝之家及資深工藝師照護輔導作業要點」,讓原本只是對於工藝大師們的急難救助與訪視工作,擴大到提供完善的工藝傳承與輔導。更重要的是,工藝中心更開始逐年編列經費,實質幫助工藝之家各項推廣工作。而我們鶯歌的 吉洲窯-許朝宗陶瓷藝術工作坊,也因此順利成為第一個設置指示路牌的工藝之家。
工藝不只是傳統,更是創新,除了要讓台灣的工藝技術品牌化、走向國際舞台之外,更要持續培植更多的工藝人才、讓技藝得以傳承,以厚植台灣的工藝產業。未來我也將持續與文化部、經濟部等相關單位,整合更多的資源,讓台灣的工藝發展更加壯大。
照片來源:行政院
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統編 在 賴品妤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國立臺灣博物館鐵道部園區開幕,讓鐵道文化資產更豐富!
今天是台灣古蹟史上的一個重大日子!因為位在台北市北門旁邊的原日治時期「#台灣總督府鐵道部」舊廳舍,在經過長達十六年的細緻整修完工後,明天(7月7日)就要正式對外開放給全國民眾一覽它美麗的全貌啦!!
我自己以前每次走路經過都會覺得奇怪,這麼漂亮的一大棟日式紅煉瓦老建築,為什麼總是關閉著的?後來才知道原來它是日治時期只有鐵道部核心人員才能夠進出的重要處所。
整個園區總面積大約1.7公頃,裏頭有原鐵道部廳舍、食堂、八角樓、電源室、工務室、戰時指揮中心等6座國定古蹟建築,還有台北工場、清代機器局遺構等2座市定古蹟。走進鐵道部舊廳舍,會讓人有一種穿越時空、回到1920年代的感覺。
這項整修計畫,早從1993年中原建築系師生負責的「#鐵道部調查研究」開始,政府單位歷經多年的跨部會協調,並在民間的努力之下,終於順利修復並保存這些古蹟建築,讓鐵道部園區能順利開幕,如今將以博物館的形式對外營運,完整述說整個「#鐵道部園區」的歷史沿革與轉變,見證百年來台灣的發展和變遷,這是非常重要的文化資產。
目前「鐵道部園區」是由臺灣博物館統籌管轄,只要一張門票,你就可以欣賞到內部極其美麗獨特的建築工藝技術,並見證台灣交通發展現代化的歷程,太划算啦!
裏頭也有專為兒童設計的展區哦!非常適合爸爸媽媽們帶著小朋友一起來認識台灣的鐵道文化,也讓大家多一個出遊走走的好去處!
由於粉絲頁一開始誤植「臺博館鐵道部園區」的正確名稱,經過多位熱心朋友的指正,在此要向大家鄭重致歉,小編安然無恙,請大家不用擔心😹😹😹
蔡英文 Tsai Ing-wen 林佳龍 #李永得 吳思瑤
#國立臺灣博物館 #文化部 #交通部 #小英總統 #臺灣博物館鐵道部園區
#報告幹事長我早上不是故意不陪你的
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統編 在 文化銀行 Bank of Culture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臺灣工藝體驗指南——《#手作的人——20處扎根土地的手作工坊》真摯出刊
#新書發表會就在這週日12月15日
#免費參加
#還可體驗手作藺編
–––––––––––––––––––––––––––––––––––––––––––––
一本為了向這塊土地上
#仍堅持用雙手創造美好事物的人們 致敬而生的書
–––––––––––––––––––––––––––––––––––––––––––––
你還記不記得——上一次好好地坐下來,用你的雙手慢慢地、仔仔細細地做出一個東西,是什麼時候的事?
自文化銀行 Bank of Culture創立以來,便致力於推廣臺灣工藝與保存文化資產;本次與 #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 合作,歷經365天實地採訪 #臺灣20家手作工坊,將工藝師們的技藝、職人故事,及採訪時之工藝體驗編撰成《手作的人》一書。
為的
便是希望透過工藝師的手與口
喚回小學美勞課時
那親手將自己的想像形塑成型的感動與激動
並進而找回對工藝的情感
甚至投入你的心血
#投身創造美好事物的行列
-
【手作的人】 #編輯理念
隨著社會變遷,臺灣人已逐漸意識到文化保存、發展在地化的重要。但是近幾年,仍不時有臺灣文化、手工藝、傳統習俗消失的案例,即使部分的民眾有知覺,但多數人的生活仍然離工藝相當遙遠。
因此,這本書希望的便是,#把人們帶到工藝的現場,#透過體驗、#透過感官的認知,了解這些傳統工藝的前世今生,並透過閱讀職人的生命故事,體會對藝術、文化的高度要求與堅持。
編輯團隊採訪了臺灣20家扎根土地的手作工坊,挖掘出工藝、土地與人交織發展出的獨有故事,將其內容梳理成導覽素材,讓手作體驗成為遊客 #深度認識當地 的一種方式;並成為 #在地人引以為傲、#形塑地方認同的媒介。
在體驗工坊裡,師傅的引導有時是很詳盡的步驟解說,有時,則只給你一塊土、一碗水,要你自己與土培養感情;在不同的工坊中,或拍拍打打、或縫縫補補、或編織、或磨石的期間,「你」與「工藝」之間,再也不只是物件的創造而已,更是互相對話、碰撞、形塑、啟發的一種過程。
在尚未親自體驗前,「工藝」二字聽起來感覺遙不可及,然而當你弄濕了衣服、抹灰了臉後,你會感覺到,其實 #工藝本身就是生活的一部分。而我們,都可以有這樣的生活。
因為
只要願意
我們都可以是
手作人
這個禮拜天12月15日,歡迎你來
#新書發表會,聽臺灣工藝充滿韌性的生命力
以及你(不該再)錯過太多的手作魅力
>> 報名|https://pse.is/L5PBZ
-
【手作的人】 #設計理念
這次的封面設計概念從書籍內容出發,視覺元素取材自書名《手作的人》,藉由將「書名」轉換為「視覺元素」的動作,對應「#原料」到達匠人手中時,會因匠人們不同的風格、技術、經驗、喜好,而衍生製作出不同樣貌的「工藝品」的手作過程。
視覺表現上,以圖像化的 #書名標準字 為主體,結合早期由排版師手動排版、製作文字的概念,將整體資訊整合出手作的排印感,取代冰冷的電腦排版。
標準字的細節處理,則是想呈現「原料」被轉化為「工藝品」的成型階段,是塊狀的、不規則的、碎落的邊角等形象,因此以「#拼貼」的概念發展,將書名文字筆畫逐一解構,拼貼,以此手法表現本書之核心——「手作」。
——————————————————————
出版發行|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
編製單位|文化銀行 Bank of Culture
主編|劉玟苓(Wen-Ling Liu)
企劃|邵璦婷
編輯助理|周鈺珊、鄧欣容(鄧海綿)、陳姿樺、陳德娜(Nana Chen)、尤靖雯 (YU Ching Wen)
攝影|蔡耀徵、張家瑋(Ga-Wii Chang)、 黃俊融
採文|周鈺珊、鄧欣容、陳姿樺、陳德娜、林苡秀、楊孟珣、黃思齊(Szu-Chi Huang)、李宛諭、楊喻婷
美術設計| 劉克韋 (Cowei Liu)、謝湘菱
插畫| 謝涓娟
——————————————————————
⛏臺灣工藝體驗指南《手作的人》 新書發表會⛏
- 時間|12/15 (日) 19:00-20:40
- 地點|和平青鳥(台北市大安區臥龍街289號)
- 報名|https://pse.is/L5PBZ
💮凡參加,即能以 #85折現場購書,並能體驗由藺子創辦人廖怡雅親自教授的藺編課程,編織屬於你的藺編小鹿。
——————————————————————
此書現已出版,欲購書可於以下通路購買:
誠品網路書店、博客來、政府出版品資訊網、國家書店、五南網路書店、晃晃書店、白象文化生活館。
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統編 在 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偉恩藝術中心徵求「第27屆國際當代精品工藝評選展」的作品,作品的創作媒材可為:籃編、陶瓷、裝飾纖維、家具、玻璃、首飾、金工、混合媒材、紙、穿戴藝術及木藝。…… 顯示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