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妹楊羽霓「選擇順服,成為祝福」
「這是講台,不是舞台」站上藝之星教會禮拜天,主日崇拜的講堂,「南京妹」楊羽霓褪去通告藝人的身分站在台上,以大衛牧區區長的身分跟大家傳道,她謙虛地說比起資深的傳道,做一樣的事工,覺得仍不配,不過神教導,即使只有1000兩,也別僅掘開地土藏起來,因為「沒有種的地方要收割,沒有散的地方要聚斂」要透過傳講,發揮「五餅二魚」的效用。
7年前,楊羽霓因為同是大嫂團的洪百榕一個邀請,參與了福音茶會,加入藝人團契。「 2012 年 4 月,百榕師母看到我,匆忙回頭一個邀約、把地址告訴我,邀我參與福音茶會」楊一口答應,當天決志,並上了新生命課程後受洗,短短2個月,成為新造的人。
但「選擇」是她的一大課題。她問會眾,「您要當一個蒙福或者不蒙福的人?」這個問題不像是日常生活中,我們常做的選擇「你等下想吃什麼?」這個選擇倒不會浪費別人的時間,但有些選擇,可能會影響自己或別人的生命。
楊羽霓是獨生女,一位來自中國江蘇的南京姑娘,她說小時候是父母順服她,嫁為人妻後,是先生順服她,她曾經拒絕當小組長,並且對傳道達民哥的諸多「規定」頗有抱怨,甚至有次怒掛達民哥電話,逐一打電話跟弟兄姊妹發牢騷,「真的不想幹了!」,尋求同溫層的安慰。
楊羽霓回憶當時有一通「關鍵電話」,一名也是教會的弟兄姊妹,主動打來聽她抱怨 10 分鐘後,又噼哩啪啦,再嘮叨了 40 分鐘,內容全是對方的負能量和情緒垃圾,聽到後來,楊感覺彷彿「吃了十塊滷肉」般噁心與不舒服,忽然有個聲音對她說:「妳還要繼續打電話跟人抱怨嗎?」
後來,她「選擇」順服,她決定不當那個「不斷抱怨」的人,全然地順服於神。楊羽霓回憶最近一次禱告會,唱了一首詩歌《成為祝福》,同樣是教會區長的史黛西,手搭在楊的肩膀上說「妳以前是個不順服的人⋯」,接著兩人一起流淚。
楊羽霓分享聖經「惟喜愛耶和華的律法, 晝夜思想, 這人便為有福! 他要像一棵樹栽在溪水旁, 按時候結果子, 葉子也不枯乾。 凡他所做的盡都順利。」(詩篇 1:2-3) 文眼在「栽」,將自己種植於活水泉源旁,要有根基,就要穩定聚會、靈修、並委身服事。
我們不僅要選擇當一個蒙福的人,更要接受呼召,當一個令人蒙福的人。委身教會不僅是自己蒙福,更叫愛神的人得益處。「我們曉得萬事都互相效力,叫愛神的人得益處,就是按他旨意被召的人。」(羅馬書 8:28)
以下分享「三不一要」原則:(詩篇1章)
1.「不」從惡人的計謀:心中所思所想是否屬神?例如動怒殺人(創世紀4:5-8),或動淫念。(馬太福音5:28)
2.「不」站罪人的道路:走屬神的道路,抵擋身上的誘惑。屬世的主流告訴我們要同居、婚前性行為,但這些都不屬神。一位女演員,曾經有機會獲得一個媽祖的角色,她在經濟有缺乏的狀況,拒絕了這個演出。
3.「不」坐褻慢人的座位:注意交友狀況。當有一群人圍坐聊天,在談誰誰誰得罪我,你需要坐進他們當中傾吐垃圾嗎?(羅馬書16:17-18)
4.「要」喜愛耶和華的律法(詩篇1:3)
如同一棵樹栽在溪水旁,按時結果,樹葉也不枯乾。凡他所做的盡都順利。
栽:要有根基。聚會、靈修、委身服事。
#順服 #楊羽霓
南京妹楊羽霓
阿建老師&楊羽霓和Peter的家
團契聚會內容 在 搶救急診室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轉貼反映現實,不是傳教、無關信仰。 >>
直到某一天,我跟父親去吃喜宴,他的朋友問我念什麼系。我答完,他說:「護理系啊?喔,很好很好,妳這麼可愛,很適合當小護士。」貌似稱讚,聽起來卻十分令人尷尬。
然而,這也反映出不少人的心思,他們所認知的「護士」,非但並不專業,還是整個醫院體系內地位最低的,彷彿只要會給藥打針,人人都可以執業。實習中我也遇過,身體並無困難的病人按鈴,叫護理師協助倒水、撿東西。我突然想通,我在日常生活中所疑惑的,便是這些日積月累的眼光,以及隨之而來、往後職涯必會遭受的輕蔑、無理。
大學畢業後,有一次高中團契辦了一個聚會,邀請各科系的學長姊回去分享。分享完護理系所讀的內容,我問眼前這群高中生,為什麼推甄進入護理系呢?「因為可以照顧病人!」「因為幫助人很有意義」、「因為救治病人,是效法耶穌!」我聽到各種答案,彷彿看見過去的自己。
「你們從小到現在,有被輕視過的經驗嗎?」我問。他們全都疑惑地看著我,搖搖頭。「你們都是前幾志願的學生,可能從小就很會讀書,大概不容易被看輕。」雖然是脫稿演出,但想起自己的經驗,還是忍不住岔了題。
「我想跟你們說,如果你們選擇念護理系,當一個護理師,你可能會踏上一條容易受傷的道路。特別在剛開始工作的那段日子,有些人因為不了解你的專業、職責,也許會對你呼來喚去,不把你的意見當回事。」
「從眾所矚目的好高中進到護理系,中間的落差是你們現在不容易想像的。」我不想澆熄他們的熱誠,卻亟欲呈現出現實和理想的斷裂。他們全都專注地看著我,並無絲毫退意。
團契聚會內容 在 謝智謀-小謀老師 Chihmou Hsieh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這世界很多誘惑與吸引,使得青年出走教會;而教會卻也無力牧養有思辨、行動與甚至對社會議題敏銳的青年。在一次被論壇報訪問時,我仍相信,這樣的牧養,會是對青年靈性領導的重要方法。
*****************************************************************
對教會牧養青年的期待:節錄自論壇報~謝智謀專訪內容修改
一、「教會要對青年人有『深度的投資』,而不只是一些「活動的投資」,並且經常必須與他們多面向『對話』。」
二、這世代的年輕人在生活、學業、家庭以及職場,都正面臨不同的需要和衝突,教會不僅要在神學及信仰方面,裝備他們有「屬靈的身量」,更要在視野、態度、能力、品格與服務和實踐觀等能力,給與整全的牧養,幫助他們在走出教會的四牆之外時,同樣具有影響力。
三、按需要牧養成全青年,幫助這些已經進到教會的青年人,將「夢想」化為行動?教會要覺察年輕人內心深處的渴望、失落與缺乏,按著他們的需要,去牧養及「成全」他們。
四、青年基督徒,要不斷操練生命力量的宏觀及深度,進到教會以外的環境時,依然可以提出敏銳且犀利的洞察觀點及引領大家一起完成任務與方案的能力,並展現出的生命視野、態度以及社會關懷的「實踐力」,可以成為同儕羨慕及學習的榜樣。
五、不僅要把教會的年輕人顧好,更要裝備與培訓他們在信仰上可以穩固紮根,要常與年輕人經常「對話」,幫助他們也可以不斷地跟自己的生命「對話」,並看見世界的需要。
六、「教會的聚會及敬拜的型態,要跳脫成人主體化的思維,為青年人塑造可以多元發展的空間」。現在大部分的教會都有「青年崇拜」的聚會,牧者和傳道人可以提供像籃球團契、滑板團契、戶外團契、音樂團契、舞蹈團契以及網路團契多元性的牧養平台,更多在青年人的深度上投資,鼓勵他們可以按著神量給各人不同的恩賜,不僅可以在教會裏面服事,更可以在教會外有寬廣的空間,呈現他多元的樣貌。
七、可用論壇方式激盪社會議題思辨,「教會牧者可以透過對話、反思以及論壇式的建構平台,和年輕人一同討論社會議題」,像社會大眾關心的核四以、食安、生態、貧窮......等議題,可以讓教會成為平台,邀請大學教授和神學院老師及牧者,一起舉行論壇,讓牧者、青年人和專業人士一起公開對話,培養他們對於社會議題的敏察、關懷及思辨能力。
八、「幫助教會的年輕人對於生活周遭的事情『有感』,並且化作行動,是很重要的。」,若青年人看到教會來了「新朋友」是新住民,就能夠思考教會可以怎麼幫助他們,這就是操練敏銳觀察到社會的脈絡和需要,出了教會的門,仍然可以具備行動力。
八、「離開自己的舒適圈,這就是行動的開始」鼓勵教會的年輕人,要勇於「投資」自己,把視野擴大,對身邊的人多一些憐憫和關心,對於所在的環境,多一點敏銳的觀察及分析力,而教會可以在預算的編列及空間的設計上,給他們更多的support(支持),成全每一個願意「為主來夢想」的年輕人。
團契聚會內容 在 亞洲大學健康團契- Home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大家平安,有時候會覺得傳福音是件難事,不知道該如何做起嗎?還是如何去關心身邊的人嗎?所以這週四的聚會的內容會有點不同,是信仰裝備相關的內容,也會簡單介紹但以理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