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今天
#1907年台灣第一條糖業鐵路在位於高雄週岡山郡的橋仔頭製糖所通車
臺灣日治時代初期總督府財源不足,日本國內也經濟蕭條,無法吸引民間企業投資臺灣鐵路。促使私人鐵道發展的是1905年後大舉進入臺灣的日本糖業,當時許多私人鐵道公司都是由糖業會社經營。臺灣糖業鐵路始於1906年臺灣製糖株式會社的橋頭糖廠鋪設的762公釐鐵道,不過當時僅是用水牛牽引或人力推行的臺車軌道,1907年時橋頭糖廠才開始廣設原料線,於該年11月使用蒸汽機車。
而橋頭糖廠為台灣第一座現代化製糖廠。原隸屬於臺灣製糖株式會社。現為高雄市定第三級古蹟。製糖工廠由台灣總督兒玉源太郎倡議,並由三井財團等業者籌備,推舉鈴木藤三郎為社長,1900年底勘察擇址。歷經初建、擴建、完備等三個階段。橋頭糖廠與小港糖廠於1966年合併更名為高雄總廠,又於1975年更名為高雄糖廠。高雄糖廠製糖工場於1999年停止製糖。2006年台糖公司將工廠區及辦公區規劃為糖業博物館。
2018年7月蔡英文政府政務委員張景森實地走訪高雄表示將快速推動「高雄第二科學園區」,積極協助高雄產業轉型。2018年行政院長賴清德於行政院會中指示,將高雄新市鎮開發為科學園區,並要求用「最快速」辦理。橋頭科學園區預計占地436公頃,其中267公頃為產業用地,並於2019年4月17日通過可行性評估報告。2020年行政院環境保護署認定本政策環評案須進行第二階段環境影響評估。(文/wikipedia)
#橋頭 #橋頭糖廠 #鐵路 #科學園區 #糖業博物館
⭐快加入【信傳媒財神到】社團一起財富自由:https://is.gd/pMrY87
⭐掌握更多訊息,快加入信傳媒Telegram:https://is.gd/a5lUNM
⭐好玩有趣的新聞分享,歡迎加入信傳媒IG:https://tinyurl.com/y6oqqqbh
在位最長的台灣總督 在 3Q 陳柏惟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中華民國盟軍轟炸高雄史、岡山大空襲史實】
你聽過歌手伍佰的「空襲警報」嗎?你知道當時轟炸台灣的是中華民國與盟軍嗎?
你能想像日本人穿二戰軍服、拿著日本國旗去南京辦萬人聚會嗎?你能想像中國人會有多生氣嗎?
同樣的畫面、在剛唱完「夜襲」的韓國瑜軍,又即將帶著戰鬥意像的海報前往岡山舉辦造勢活動。你知道他一方面羞辱高雄人、一方面又在做政治宣示嗎?
軍人背景的韓國瑜結合造成年輕人相對剝奪感的反年改團體,帶著刺向敵人的心臟的歌聲,前往被中華民國轟炸過的岡山,這政治意味已經空前濃厚、在還沒有帶來任何經濟效應前,已經帶來政治一百分的恫嚇。
警告高雄人,他們即將再次摧毀這個城市。
1940年開始,岡山的人就開始接受防空知識的教育訓練、當時,在政府的要求下,岡山當時的鬧街,街道整齊店鋪皆有騎樓的的平和路中街,各店鋪騎樓都用水泥作了一個小水池,每隔五六間則有一個較大的蓄水池,用來防止因空襲而引起的火災。岡山14歲以上的男性皆需受訓,輪值擔任警防團,其中最重要的工作,就是輪流到設於當時最高的太原醫院頂樓的警衞哨,負責監視敵機的空襲行動,一見敵機就要敲鐘警告。只要入夜,整個岡山街都燈火管制,除了玻璃要貼上黑紙以外,也儘量不能開燈。為了解決辨識被空襲轟炸死者身分,總督府下令各單位製作小型木牌繫在身上,上面書寫本人姓名,與住所地址戶主姓名,與血型等相關資料。現在位於岡山的空軍官校,原址就是日治時期的「高雄飛行場」,美軍將此機場定義為中型轟炸機機場(Medium Bomber Airfield, MAD),有4條跑道,跑道長度約1370公尺,周邊有滑行道、機堡、停機坪,機場東南方有三座機庫。
1944/10/12、從中國成都機場起飛的美軍派出130架B-29轟炸機,6日間對岡山機場及海軍61航空廠投下859.75噸的炸彈、轟炸時間直到1945終戰為止。
這已經超越台灣人的底線、更是挑戰全世界敏感戰爭神經,如果繼續被他經濟一百分的口號蒙騙他濃厚的政治企圖,我想投他的選票,就是通往地獄的車票。
平常我們百姓安分守己、做生意不談政治就算了、遇到這種利用民主反民主、滿口謊言、沒有任何政見的候選人,正常有思考能力與邏輯的年輕人,拜託你千萬不要去吧,也拜託你們讓大家知道,這種作法到底有多可惡。
不到一百年、高雄又要被摧毀一次嗎?
韓國瑜這個活動、不是無知、就是混蛋,你還要忍多久?
資料來源:維基、某遊戲專案少年。
在位最長的台灣總督 在 張哲生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17.6.30 拜訪新竹火車站,台灣現存最古老的火車站。
1913年3月31日竣工的第四代新竹車站是台灣現存車站中歷史最悠久者,於1998年被指定為國定古蹟,其站區內設有一座岸式月台與兩座島式月台。
新竹車站本體為曾經留學德國、當年任職台灣總督府鐵道部的日本建築師松崎萬長(松ヶ崎万長)之作品,除了新竹車站外,已被拆除的舊基隆車站也是他的作品。
松崎設計的新竹火車站採德國哥德式建築的造型元素,為台灣地區的德式建築代表作,其德國哥德式的建築風格迥異於同時期日本殖民政府所建造的其他官廳建築,例如台灣總督府(今總統府)即為英國古典式建築風格。
★★★ 松崎萬長的生平:
松崎萬長(1858.10.13-1921.2.3)為日本孝明天皇(明治天皇之父,1846-1867在位)的侍從長哲長卿之次子。孝明天皇臨終前賜姓「松ヶ崎」,並遺詔賜予京都甘露寺家之領地「松ヶ崎村」,自此才有松ヶ崎家的誕生。
松崎萬長在中學至大學時代(1871-1884)留學德國,柏林工科大學畢業後返回日本,在他回國那年,日本制定了爵位制度,於是他在回國前三個月受封男爵,為目前日本唯一擁有爵位之建築師。
1885年5月,松崎萬長進入皇居御造營事務局工作。
1886年,日本政府為了建造道地洋風官廳區,廢止工部省,成立明治維新後的最大建築組織臨時建築局,松崎萬長出任該局技師,之後升任該局之工事部部長,為當時最受禮遇之建築師。松崎萬長在此時期的重要貢獻為導入德國派之建築技術與建築風格,是日本第一代建築師裡的「德國派」代表人物。但因為無法適應政治環境,松崎萬長於1888年辭官而成為民間建築師,曾設計青木周藏那須別邸(現存)、仙台七十七銀行等作品。
後來,松崎萬長旅居台灣12年(1907-1919),最初三年擔任台灣總督府鐵道部「囑託」(建築工務主管),1909年(明治42年)10月解除公職後,因喜愛台灣風土而有意長期定居,但是卻在1920年4月返回東京出席次女婚禮之後染病不起,並於翌年(1921年)2月3日病逝。
松崎萬長在台期間的主要作品包括基隆驛(舊基隆車站,已被拆除)、新竹驛(今新竹火車站)、西門市場(今台北市西門紅樓,為松崎萬長與近藤十郎共同設計)、台中公會堂(今台中中山堂)等,而其中的新竹火車站已成為台灣現存火車站裡歷史最悠久的經典之作。
★★★ 台灣縱貫鐵路的歷史:
基隆與新竹之間的鐵路,在1887年(清光緒13年)台灣巡撫劉銘傳實施新政時即開始鋪設。
1893年(清光緒19年)11月,基隆至新竹間的縱貫鐵路通車,總長106.7公里,台北至新竹之間則為78.1公里。後來,繼任巡撫的邵友濂,採取緊縮政策,以籌款困難、工程艱鉅為由,奏請停止繼續興建,使得劉銘傳的縱貫鐵路計畫中斷。
1895年(清光緒21年),台灣在甲午戰爭中被大清帝國割讓給日本,同年5月29日,日軍自澳底登陸,隨即進行軍事行動,6月22日由東門城樓進入新竹城。在這段期間,日軍往南挺進時,陸續搶修因戰事而受損、停頓的鐵路系統,以供軍事運輸之用。台北至新竹間的鐵路,遂在同年7月2日恢復運轉。
日治初期,台灣總督府認為清光緒年間所築造的基隆至新竹間的鐵路之工程品質有問題,所以計畫進行該路段的改良工程,更計畫往南陸續興建。台灣總督府根據劉銘傳時期的計畫路線進行調查,結果因為新竹至香山間的工程艱鉅,困難重重,不久即被擱置。
1898年(日明治31年),台灣總督府為求全盤開發台灣,以吸引日本官商資本進入,除基隆至新竹段鐵路的整建工程外,再度計畫並籌款興建新竹至打狗(高雄)的縱貫鐵路工程,次年(1899年)更成立「臨時台灣鐵道鋪設部」,陸續整建並往南新建縱貫鐵路。
1901年(日明治34年),縱貫鐵路完成台北經艋舺、樹林、鶯歌到桃園的新線,取代由大稻埕過淡水河,經龜崙嶺到桃園的舊線。
1902年(日明治35年),縱貫鐵路之新竹中港段完成,次年(1903年)5月25日,中港苗栗段完工。再採南北兩端同時施工的方式進行。
自1989年開始,經過十年建設,終於在1908年(日明治41年)年4月20日,基隆至打狗間的縱貫鐵路全線通車,堪稱是臺灣近代交通史上一項劃時代的工程。
★★★ 新竹火車站的歷史:
1893年竣工的第一代新竹火車站,設於枕頭山下(今東大路憲兵隊一帶),當時稱做「新竹票房」,為土埆造建築。
1895年,日本統治台灣之後,縱貫鐵路經日本軍方搶通,台北至新竹段在同年7月2日恢復運轉,但僅作為軍事運輸之用。之後,新竹火車站遭抗日軍焚毀,直至1896年7月5日方恢復客貨運輸,並另建新車站(第二代新竹火車站)於今新竹火車站所在地,當時名為「新竹驛」,新建的站房建坪僅44坪。
1902年,縱貫鐵路新竹至竹南段通車,新竹車站遂改建為第三代新竹火車站,樣式為當時常見的「樣板式」木造站房,位置和第二代車站相同。
而現存的第四代新竹火車站建築本體,包括以鐘塔為主的候車大廳及連接售票大廳之側體,完成於1913年3月31日,屬於加強磚造建築,由日人松崎萬長設計建造,總工程費為22,500日圓。
1928年3月25日,車站右側增建事務室(辦公室)。1945年5月15日,新竹火車站遭到盟軍轟炸,事務室部份毀損。1947年(民國36年),台灣省政府撥款整修新竹火車站,並於1948年初整建完成,除了修復右側延伸之辦公室與會議室,另增建左側的列車車班站房等處。
1966年,因應鐵路本線、支線(內灣線,1951年9月通車)激增的貨運量與繁忙的調車業務,以及配合台灣肥料公司新竹廠擴建後之運輸需要,遂擴建貨運站,即今最右側之行李房。貨運站於1969年6月完成啟用,客貨業務自此正式分開。
新竹火車站屬於後期文藝復興建築,兼有巴洛克風格與德式哥德風,是台灣縱貫鐵路上的長老級火車站,長久以來一直是新竹市地標,深具歷史與藝術價值,因而在1998年6月23日經台灣省政府核定為省定古蹟。
1998年6月23日,文化部公告新竹火車站為國定古蹟,理由如下:
一、新竹火車站為清末台灣鐵路的終點站,日治時期西部縱貫鐵路要站,在台灣鐵路交通史上極具歷史意義。
二、新竹火車站建於大正二年(西元1913年),為台灣現存歷史最久的車站建築。
三、其結構與格局堪稱完整,造型優美,具有建築藝術價值,並為新竹地區的重要地標。
在位最長的台灣總督 在 總督府醫學。醫校時期,蔣渭水已 的推薦與評價
蔣渭水,台灣宜蘭人,生於1891年2月8日,4年後(1895年)發生「乙未割台」。蔣父鴻章在宜蘭市街的城隍廟以命相維生,使他幼年一度周旋於廟會活動 ... ... <看更多>
在位最長的台灣總督 在 [轉錄]日治時期台灣總督通論- 看板TW-history - 批踢踢實業坊 的推薦與評價
以下是關於日治時期台灣總督的通論
有興趣可自行上網查閱
(不過除b陸仔以外可能本版很多朋友都識這些有如加減乘除般的通識吧)
b陸仔要是不屑看就不要看
那以後就少在這裡沒常識地撒野
https://tw.myblog.yahoo.com/enrico-enrico/article?
mid=12940&prev=-2&next=-2&page=1&sc=1
台灣日治時代歷任總督 (十九任)
.分類:台灣血淚史2007/08/06 11:10
.
台灣日治時代歷任總督 (十九任)
前期武官總督時代
樺山 資紀 (1837年12月9日—1922年2月8日)
台灣日治時期第1任總督。
1895年5月10日到任,1896年6月卸任。到任時58歲。
日本帝國時代海軍大將,薩摩藩出身(今鹿兒島縣),歷任海軍大臣、海軍軍令部總長等
職,日本領台前曾多次前往宜蘭地區偵查當地情況。
其生父為薩摩藩藩士橋口,養父樺山四郎左衛門的先祖樺山久高是1609年薩摩藩征服琉球
國的日軍主帥。
桂 太郎(1848年1月4日—1913年10月10日)
台灣日治時期第2任總督。
1896年6月2日到任,1896年10月卸任。到任時49歲。
長州藩出身 (今山口縣),後來三度出任日本內閣總理(1901年-1906年;1908年-1911年
;1912年-1913年),是日本有史以來任職時間最長的首相,元老之一。任內締結英日同
盟,進行日俄戰爭,並策劃吞併朝鮮。
台灣協會學校(今拓殖大學)的創立者及初代校長。
乃木 希典(1849年12月25日-1912年9月13日)
台灣日治時期第3任總督。
1896年10月14日到任,1898年2月卸任。到任時47歲。
日本陸軍上將。出生於日本長州藩 (今山口縣)藩士(下層武士)家庭,從師玉木文之進
。參與多次日本發動的侵略戰爭,在二戰前與東鄉平八郎一起被多數日本人奉為「軍神」
(又稱「聖將」、「武聖」)。
在戰後,由於受到司馬遼太郎作品《坂上之雲》的影響,有論者開始評價乃木希典是無能
的「愚將」。不過對於乃木希典能力的爭論至今仍然持續。
1896年,台灣日治時期曾擔任台南守備隊司令、第2師團長。10月14日任第3任總督,確立
了「三段警備法」。
任內發生高野孟矩事件,導致「日本帝國憲法是否適用於台灣」的爭議。其母親的墳墓原
位於臺北林森北路與南京東路交叉的日本人墓園。1981年遷回日本。
1898年對總督一職感到厭倦而辭職。他在對友人的信中抱怨日本占領台灣一事:「就像一
位叫化子討到一匹馬,既不會騎,又會被馬踢」,認為台灣是塊燙手山芋。1902年退役。
兒玉 源太郎(1852年3月16日—1906年7月23日)
台灣日治時期第4任總督。
1898年2月26日到任,1906年4月1日卸任。到任時47歲。
長州藩的支藩德山藩出身(今山口縣)。兒玉在總督任內,也在中央身兼數職,因此在
台灣的時間很短。實際在台灣負責政務的人是民政長官後藤新平,此時期奠定台灣的現代
化,被稱為「兒玉、後藤時代」。
於明治36年兒玉(別號第三孔明)中將後繼田村怡與造為陸軍參謀次長(參謀總長為大山巖)
,日俄戰爭中兒玉源太郎升為大將調為滿州軍總參謀長,在203高地爭奪戰中支援乃木希
典大將為戰場總指揮。
甲午戰爭(日本方面稱為:日清戰爭)時期擔任陸軍次官,之後獲升為陸軍大將,後續也
擔任過內務大臣、文部大臣,並收封伯爵。
1898年乃木希典卸任,由兒玉源太郎接任台灣總督。他帶來一位得力助手後藤新平。
1898年3月2日 後藤新平就任台灣總督府民政局長,之後此職改稱民政長官。 1899年6月
兒玉源太郎提出「有關台灣統治的既往及將來」備忘錄,揭露經營台灣對岸的廈門港之
動機,提出在廈門設置台灣銀行支店(分行)的想法,以此為日本南進的策略鋪路。
佐久間 左馬太(1844年11月19日—1915年8月5日)
台灣日治時期第5任總督。
1906年4月11日到任,1915年4月1日卸任。到任時62歲。
長州藩出身(今山口縣)日本領台以後,台灣全島的漢人抗日活動在一段時間後逐漸趨於
平息,日本政府遂將目光轉向理番事業,並且決定採用武裝鎮壓的手段來對付原住民。因
為佐久間曾經參與對原住民作戰的牡丹社事件,日本遂決定啟用他擔任總督。
佐久間在任內不斷地對原住民用兵,其有名的「五年理蕃計畫」,以北討泰雅族,南撫布
農族為原則。當理番事業告一段落之後,隨即卸下總督職務。是台灣總督中在任最久的一
位。
佐久間到台灣當總督之前,就曾參加過1874年著名的石門之役,然其最有名莫過於「太魯
閣之役」(大正3年,1914年),率軍親征約2萬人,總部就設於石門山山下。
安東 貞美(1853年10月20日—1932年8月29日)
台灣日治時期第6任總督。
1915年5月1日到任,1918年6月1日卸任。到任時62歲。
飯田藩(今長野縣)出身。1915年4月1日以陸軍大將身分,前往台灣擔任台灣總督。
任內發生西來庵事件,以及開始開發太平山、八仙山,及宜蘭線、屏東線鐵路的開工。
明石 元二郎(1864年9月1日—1919年10月24日)
台灣日治時期第7任總督。
1918年6月6日到任,1919年10月1日卸任。到任時55歲。
任內創立台灣電力株式會社,將日本時代台灣最大規模的電力建設日月潭水力發電計
畫定案。同時,特別重視警察事務,改善警察的待遇並巡視地方6次,10個月內巡視全島
各地,是歷任總督中罕見的紀錄。
就任的翌年,病逝於故鄉福岡,是唯一一位在任期中死亡的總督。死後遵照其遺言「願余
死後能成為護國之魂,亦或鎮護吾台民」,葬於台北三板橋墓地(今林森公園),是唯一
一位埋骨於台灣的總督。
1999年改遷葬於臺北縣三芝鄉福音山基督教墓地。
台北市林森公園日治時期第7任總督明石元二郎墓舊址
文官總督時代
田 健治郎(1855年—1930年)
台灣日治時期第8任總督。
1919年10月29日到任,1923年9月1日卸任。到任時65歲。
田健治郎畢業於東京帝國大學,歷任眾議員、貴族院議員、遞相等,1919年10月29日成為
台灣第一任文官總督。
1895年日本成立台灣事務局,田健治郎為遞信省通信局長。田健治郎的治台方針為同化政
策,要使台灣人民完全同化日本,同日本人效忠天皇。1923年辭總督職,轉任日本農商務
大臣兼司法大臣。任內以「內地延長主義」為施政方針,標榜「內台融合」、「一視同仁
」,完成許多重大改革,如改革地方制度為五州二廳、以「法三號」取代「三一法」、廢
止笞刑、日台共學制度、台日通婚制、修建嘉南大圳等。
內田 嘉吉(1866年—1933年)
台灣日治時期第9任總督。
1923年9月9日到任,1924年9月1日卸任。到任時58歲。
曾於佐久間左馬太及安東貞美總督時代擔任民政長官,也擔任過遞信次官,時任貴族院議
員。任內發生檢舉台灣議會期成同盟會會員的「治警事件」。
伊澤 多喜男(1869年—1949年)
台灣日治時期第10任總督。
1924年9月1日到任,1926年7月1日卸任。到任時56歲。
歷任和歌山、愛媛、新潟縣知事(縣長)、警視總監、貴族院議員。日本領台初期的學務
部長伊澤修二為其兄。伊澤多喜男後來在回東京養病時,被推舉為東京市長,從此沒有再
回台灣。伊澤為「蓬萊米」的命名者。
上山 滿之進(1869年—1938年)
台灣日治時期第11任總督。
1926年7月16日到任,1928年6月1日卸任。到任時38歲。
歷任熊本縣知事、農商務次官、貴族院議員。任內發生台灣銀行事件、創設台北帝國大學
、臺中不敬事件,後來因為臺中不敬事件而引咎辭職。
川村 竹治(1871年—1955年)
台灣日治時期第12任總督。
1928年6月15日到任,1929年7月1日卸任。到任時58歲。
歷任台灣總督府內務局長(佐久間左馬太總督時代)、和歌山、香川、青森縣知事、內務次
官、滿鐵社長等,被任命總督時為貴族院議員。卸任後,曾任司法大臣。
石塚 英藏(1866年—1942年)
台灣日治時期第13任總督。
1929年7月30日到任,1931年1月1日卸任。到任時64歲。
石塚畢業於東京帝國大學,歷任台灣總督府參事官長、警務局長、總務局長(皆為兒玉源
太郎總督時代)、關東都督府民政長官、貴族院議員等職。
總督石塚英藏於1931年1月因霧社事件處裡不當,引咎辭職。
太田 政弘(1871年—?)
台灣日治時期第14任總督。
1931年1月16日到任,1932年3月1日卸任。到任時61歲。
歷任日本福島、石川、熊本、新潟縣知事、警視總監、貴族院議員、關東廳長官。
1931年1月接替因處裡霧社事件不當引咎辭職的前臺灣總督石塚英藏。
南 弘(1869年1946年)
台灣日治時期第15任總督。
1932年3月2日到任,1932年5月1日卸任。到任時64歲。
歷任福岡縣知事、貴族院議員、文部次官等。是任期最短的總督,來台就任不到三個月,
就因內閣改組,辭職回東京擔任遞信大臣。
中川 健藏(1875年-?)
台灣日治時期第16任總督。
1932年5月27日到任,1936年9月1日卸任。到任時58歲。
歷任熊本縣知事、北海道長官、東京府知事、文部次官、貴族院議員等。在任內遭遇新竹
-臺中州大地震,為台灣有史以來傷亡最慘重的地震,也實施了地方(市、街、庄)議員選
舉,此為台灣史上第一次的選舉。
後期武官總督時代
小林 躋造(1877年10月1日—1962年7月4日)
台灣日治時期第17任總督。
1936年9月2日到任,1940年11月1日卸任。到任時60歲。
廣島縣廣島市出身。歷任海軍次官、連合艦隊司令官,後被編入海軍預備役大將。總督卸
任後,曾任國務大臣。
長谷川 清(1883年5月7日—1970年7月2日)
台灣日治時期第18任總督。
1940年11月27日到任,1944年12月1日卸任。到任時57歲。
福井縣福井市出身。曾以日本全權代表的身份出席日內瓦裁軍會議,歷任海軍次官、中國
方面艦隊司令官兼第三艦隊司令官等職。
安藤 利吉(1884年4月3日—1946年4月19日)
台灣日治時期第19任(最後一任)總督。
1944年12月30日到任,1945年10月1日卸任。到任時60歲。
安藤為宮城縣人,陸軍士校、陸軍大學畢業。曾任南中國方面軍司令官、台灣軍司令官、
第十方面軍司令官。就任總督時並兼任第十方面軍司令官。日本戰敗,安藤總督代表台灣
總督府和駐軍向盟軍投降。1946年4月19日於上海獄中自盡身亡。
據傳安藤在當時頗為同情台灣人的處境,試圖封鎖日本投降書令以製造機會讓台灣人宣佈
獨立。無奈最終失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唉
最後不知道國民黨會不會有良心一點
像安藤利吉一樣
支持台灣獨立
--
《易經》第四十四卦姤 天風姤 乾上巽下 姤:女壯,勿用取女。
彖曰:姤,遇也,柔遇剛也。勿用取女,不可與長也。天地相遇,品物咸章也。
剛遇中正,天下大行也。姤之時義大矣哉!象曰:天下有風,姤﹔後以施命誥四方。
初六:系于金柅,貞吉,有攸往,見凶,羸豕踟躅。 象曰:系于金柅,柔道牽也。
九二:包有魚,無咎,不利賓。 象曰:包有魚,義不及賓也。
九三:臀無膚,其行次且,厲,無大咎。 象曰:其行次且,行未牽也。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03.70.253.106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