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期專欄我提到今年畢業的大學生正努力搵工,但原來多達一萬位去年大學畢業的同學,到目前仍沒有工作。根據最新的統計數據,20至24歲青年失業率高達15.5%,較一年前的8.6%高出接近一倍,情況令人擔憂。
除了搵唔到工,還有貧窮的問題。政府於去年十二月發布《香港貧窮情況報告》,青年貧窮率近年持續攀升,目前18至29歲青年貧窮人口高達12.34萬(貧窮定義為每月住戶收入低於中位數50%,例如一人住戶貧窮線為每月收入4,500元以下,二人10,000元以下),平均每八名青年有一個貧窮,他們沒有全職工作及就業不足比例高達34.6%,逾四成每月工時少於144小時。在貧窮青年的群組中,25至29歲組別有53.9%無業,其中39.2%非從事經濟活動及14.7%失業,六成以上的失業原因是主動離職;至於餘下46.1%雖然有全職工作,但住戶收入在貧窮線之下,當中50.4%具有專上教育程度。
點解咁多大學生失業?點解香港咁多貧窮青年?這是一個非常政治敏感的問題,深藍Uncle及Aunt一聽到這個現象,情緒就會十分激動,立刻會破口大罵,說年輕人活該……當然唔使多講,大家都估到他們罵些甚麼。
不過公道一點來說,雖然反修例事件加劇年輕人求職困難,但也並非問題的全部,還有很多其他的因素。我與一些開辦人力資源公司的朋友談過,他們覺得大學生失業的主要原因,是求職市場需要的專才,與本地學生出現錯配現象;反而政治事件影響僱主不聘用應屆大學生,只是一小部分例子,而疫情出現的經濟低迷,主要影響飲食、旅遊及零售行業,也未必是主要因素。
第一個問題是香港教育制度與職場的脫節。今天香港的教育,仍停留在靠記憶拿高分的模式,學生八成時間都是靠記憶,背書越多分數就越高,但當進入職場之後,需要的是辦事及執生能力,重點是人際關係處理及靈活應變,香港學生相對較為遜色,在職場上很容易被一班老鬼比下去。
另一點是國內人對本土大學生的競爭,特別是中環的金融世界,已經變成中資主導,IPO新股八成都是中資公司,最有錢的客戶也來自國內,所以聘請新鮮人的金融機構,也是以中資為主!這些中資機構聘請Fresh Grad,主要服務中資上市公司及國內客戶,所以國內年輕人獲得聘用的機會,普遍較本地大學生為高。
第三是職場停止上流的問題。三十年前我剛畢業的時候,職場往上流動速度很快,平均三十歲已經可以到達中層,四十歲就坐在公司高層位置,下面就可以讓出一些位置,讓年輕人向上移動;但今天香港的情況,中層管理塞滿五六十歲的人,基層變成三四十歲,仲邊有位置讓二十歲塞入基層?結果年輕人要轉戰一些與學歷無關的工作,例如勞動力及服務行業,但大學生覺得自己讀咗咁多書,做這些工作實在太過委屈,於是冇乜心機搵工,倒不如留在家中睡覺更好。
https://eastweek.my-magazine.me/main/102951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782的網紅Fernando Chiu-hung Cheung,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立法會會議 張超雄就《紓解貧窮》議案修正案發言 張超雄議員:主席,首先多謝陳婉嫻議員提出這項議案,我亦當然支持馮檢基議員提出的修正案。不過,就馮檢基議員剛才的發言,我要在此作出一些澄清,因為馮議員剛才提到我們制訂貧窮線的定位,是個人住戶入息中位數的一半,這是所謂50th percentile,我必...
在職貧窮定義 在 KaChu's DIARY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Mommy's Talk
✍🏻 #當初為什麼不聽勸?#你為什麼還不離婚?#外遇你還原諒? #閉嘴吧_因為人生迷霧必須自己去穿越
我是個挺天蠍性格的人
人生苦短,我偏要勉強 我的人生我負責
不撞南牆不回頭,撞了南牆拆了繼續走
但我也不喜歡去勸別人包括我姐妹什麼除非關乎性命
畢竟,多數人可能追求的從來不是絕對正確
而是甘願犯下屬於自己的錯誤。
-
✉️ #為什麼有些感情在外人看來很糟糕_當事人卻深陷其中?
就像很多女人在婚姻裡很痛苦常與你抱怨
可你勸她離婚,她又會很生氣搞的你也不開心
我覺得是因為,你沒有在她的處境裡面
理解不了她的需求和恐懼 儘管你是為她好
離不開糟糕的人和事,大體上有兩個層面的原因:
一個層面是,他的某一點需求
是被滿足的,哪怕在外人看來再糟糕,再微不足道
另一個層面是,他對改變和未知的恐懼,令他不敢邁出腳步,雖然道理都懂,但是臣妾做不到啊
你以為別人看到的顏色跟你看到的是一樣時
卻忽略了大家的視網膜是有差異的事實
-
✉️ #為什麼有些人_明明有更好的選擇卻往往不聽勸?
很多人大概也或多或少會疑惑吧?
明明我可以給你提供更好的選擇
只要你改變一下思路,就能柳暗花明啊
道理是簡單的,人性是複雜的
沒有摸過火的人,你告訴他,別摸,危險。
他往往不會放在心上的,只有自己被燙傷過
真實體驗過被灼燒的疼痛,才能記住那痛警惕那危險
如看你的朋友正在享受被虐的快感
並且她還沒有被傷到筋骨
沒被傷透,就讓她折騰吧
我為什麼從來不寫那種,教你怎麼防渣男外遇的文章?
因為根本沒有用啊,其實對方到底好不好
你的感受不會騙你,你自己心裡最清楚不過了
只是不願意承認或者
明知道他很渣,心裡依然留戀。
沒關係,聽從自己的內心感受
人生本來就是用來試錯的,不吃夠苦頭
將來也不會珍惜美好的人和事啊。
-
✉️ #人在什麼時候_才會做出改變?
一是痛苦已經突破底線的時候,俗稱「忍不了」
二是看到希望自己成長打破恐懼的時候俗稱「不怕了」
痛苦和痛苦是不一樣的
一點點小傷害可能會讓我們覺得被虐也挺有快感的
可是如果對方給你帶來的痛苦,已經突破了你的底線,你忍不了,才會真的痛定思痛,清醒地去面對現實處境,想辦法結束這樣的狀態
觸底反彈,迎接新的開始
這就是蛻變和成長,其實是件好事
另一種情況是,早就忍不了
但是很害怕做出改變不知道改變之後會不會死掉
-
一個女生如果小時候沒有感受過溫暖和愛
那麼她可能感情的路就會比較坎坷
因為她要不斷地去經歷,去辨別,去確認,去成長
可能當初真的會被一點點甜頭就騙走
因為她真的沒有甜過啊,你個告訴她好男人不是這樣的,可她真的沒有被好好愛過啊,她怎麼能理解你在說什麼呢?
一個人如果原生家庭太貧窮了
那麼他在職業上可能也會走很多的彎路
因為他選擇權有限,遠水解不了近渴,不顧眼前是不可能的,你再告訴他,「年輕人不要只看錢,要看長遠的發展」也是無濟於事的
因為他首先要生存下來,他資源有限,眼界有限,他賺不到錢下個月就餓死了
#不要去苛責別人不夠聰明不夠通透
#也無需責怪自己_為什麼沒有做出更好的選擇
只有經歷過才能懂得,你勸你的,他過他的
有些虧只有自己吃了才能清醒
别人渡不了,唯有自渡
大家各自過好 高處相見!
我越來越能接納越來越能理解那些千人千面的人生
幸不幸福完不完滿,從來都無法用世俗標準定義
有些事只能交給時間
也許走著走著,彎路會變直,方的能成圓
有些事可能只能焠鍊智慧該認的認,該消遣的消遣,該搬磚的搬磚 #女人想透了_也就活開了
感覺從28開始心態想法就變了
出門也極簡,工作除外,衣帽間都是運動套裝了那些特別貴的包包怎麼不背.我覺得輕便簡單最舒服.到了一定年紀果然心態就變了……
#我真的滿期待我的包包誕生。
Life gives you lots of chances to screw up which means you have just as many chances to get it right." - Carrie
Blog : https://www.kachusdiary.co/blog/posts
在職貧窮定義 在 韓雨恩/周書靜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工作貧窮階級」,我們都是領著老百姓的薪水,剛好支付房租、伙食費、電話費,連多餘的存款都沒有,打卡上班都只是為了能溫飽的族群。
假日看了一本書,讓我珍惜手上的工作,因為我們比另外一群人,多了一點點幸運,我們也許還有翻身的可能,我們也許還能發揮一點點影響力,雖然我們也是窮忙。
這本書是探討「底層生活」,作者是芭芭拉‧艾倫瑞克,加入低工作中收集的「臥底」報導。
她是洛克菲勒大學細胞生物學博士、專欄作家,是很傑出的女性代表,出生礦工家庭,前夫是卡車司機,因此特別關注社會底層(M型另一邊)的生活。
她為廣大的勞工們發聲,認為底層人民才是真正維繫這個社會的實質力量,但是得到的回報卻不成比例。
雖然是美國的社會,卻也是台灣的縮影,窮人的生活和世界很接軌。
為了讓更多人知道底層工作者的辛苦,隱藏自己的身分去應徵工作,當了女服務生、旅館房務員、鐘點清潔工、看護之家助手、收銀員、售貨員。
秉持著科學精神,梳理出低薪工作生存下去的方式,任何工作都需要技巧,不論它有多基本。
成為真正上班族後,我才知道為了生存不容易,每天八個小時的時間不是自己的,家裡的事情再多,忙到多累,住得再遠,都得七點起床,和通勤族擠上公車、捷運,站著也打瞌睡,因為昨天三點才睡。但你也必須上緊發條,隔天有交辦的事情、有你要出產的作業,這應該也是你的景況。
一年到頭工作,只賺得低廉的薪水。連買房能力都沒有,甚至只能住在一個月5000簡陋的租屋處,毫無生活品質,但多少人是這樣的再過生活,也許我們很難想像。
不過有一群勞工更加辛苦,他們沒有白領的優勢,必須勞苦的賣命。上班族有加薪、升遷的機會,還有跳槽的選擇權,有擺脫命運的可能性,但他們的工作看不見未來。
本身並不貧窮的人往往想像貧窮是一種「過得下去」的生活。我以前也是這麼看待的。
不貧窮的人很難理解那其實是一種極度痛苦的狀況,午餐可能只有一塊吐司,即使生病或受傷,還是得咬緊牙關「用工作撐過去」。
因為根本沒有津貼或健康保險,他們沒有生病的資格,只要一天沒有薪水,就意味著隔天連幾塊錢的伙食費都付不出來。
這些經驗根本不能被歸類為「過得下去」,而是一種經年遭到剝削、受到無情懲罰的生活方式。
雖然沒能和作者一樣偉大淺入底層工作來體驗,但讀了她的文字,可以明白我們不該再用,「努力就會成功」,這樣的自私、無知來鼓勵他們。
有一段內容也讓我記憶很深,作者在這臥底過程當中,並沒有被同事發現自己不同之處,同事只是覺得她口條特別好而已。
作者認為可能因為她是新來的,很多東西沒上手,而那些清潔員、服務生,對工作駕輕就熟,雖然他們是勞工,但都在這領域有自己的特質,聰穎和天賦,所以反而她變得不突兀了。
也發現一種現象,是她任務完成準備下一段旅程,和同事揭開真實身分的時候,你猜他們什麼反應?是驚訝她原來那麼優秀?居然是臥底?
都不是,同事們的第一個反應都是: 「蛤,妳明天不來上班了?」
他們並不驚訝她的身分,也顯示他們根本沒時間再意多餘的事,他們只有擔心工作的分配。
他們也無法從工作中找工作熱情,更別說談什麼理想抱負。
很多人說不難想像貧窮的生活,只是,每個人對忙碌的定義不一樣,對貧窮也是。
如果少了這些作品,或許我們永遠不知道自己關在象牙塔裡的想像,距離現實多遠。
窮忙族成為普遍現象,作者正是為了讓更多人知道,原來有這樣一個「在職貧窮」的事業和階級存在。
心得感想完畢。
#歡迎分享
#讀書心得
在職貧窮定義 在 Fernando Chiu-hung Cheung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立法會會議
張超雄就《紓解貧窮》議案修正案發言
張超雄議員:主席,首先多謝陳婉嫻議員提出這項議案,我亦當然支持馮檢基議員提出的修正案。不過,就馮檢基議員剛才的發言,我要在此作出一些澄清,因為馮議員剛才提到我們制訂貧窮線的定位,是個人住戶入息中位數的一半,這是所謂50th percentile,我必須用英文,因為我不清楚percentile中文應怎樣翻譯。
馮議員提到個人住戶入息中位數的一半,即有四分之一人是貧窮的,其實這是一個很常見的謬誤,我們分不清甚麼是 percent及percentile。在學理上,就這個定義,個人入息中位數的一半(50th percentile)數值並非純粹是相對的,其實有一個絕對的意義。如果我們用這個定義來設立一條貧窮線,正如許多國家的做法一樣,是不等於永遠有四分之一人是貧窮的。其實,我們是可以滅貧的。這條線是一條絕對的線,我們可以有一些社會保障制度,將入息在這條線之下
的所有人,提升到這條線以上。即使這條線不變,我們仍然可以滅貧,即是一個人也不跌落這條貧窮線以下,但這條線仍然符合我們現在所說的國際貧窮線的定義,就是個人入息中位數的一半。
因此,我在這裏要解釋清楚,但事實上政府亦不太明白,他們也經常弄錯。政府星期一在福利事務委員會會議上提到綜援住戶的水平,說他們的入息等於25%收入以下的平均數。他們又是分不清甚麼是percentile,甚麼是percent。如果有機會,我要在這裏開一堂課講解一下,大家才會明白。其實,這條國際貧窮線是很有道理,並非純粹是相對性,而是有其絕對性,是可以作為一個指標,令我們的政策有成效,把所有人扶在貧窮線之上。
不待多言,香港貧窮問題已極度嚴重。作為亞洲國際金融中心,多年來我們又說甚麼"紐倫港",但過去10年,我們的貧窮率是環繞在16%至18%之間,涉及人口超過100萬人,這是很過分的。
樂施會剛剛完成一項研究,以瞭解在職貧窮的情況,結果顯示十分之一的在職住戶是屬於貧窮,該研究正是採用了我剛才提到的國際貧窮線。社聯最近進行了一項"香港匱乏及社會排斥研究",隨機抽樣訪問了千多名市民,發現18.3%的市民是處於匱乏狀態。甚麼是匱乏
呢?你看看18.3%的住戶是怎樣的?其中有兩成的居所活動空間是要整天屈在床上;有超過三分之一在他們親友結婚時,是沒有能力負擔賀禮的;有六成家庭無法負擔他們小朋友的課外活動或課外補充練習;還有三分之二的匱乏家庭,在急病時要輪候街症,無法向私家醫生求診。我們想像不到當患上急病時因負擔不起百多、二百元的診金,不能到樓下的私家醫生診所求診而要輪候急症,境況會是如何。主席,我不知道你有否試過輪候急症,是動輒要輪候五、六小時,或七、八小時的,如果你有甚麼頭暈發熱,很不舒服而去輪候急症,我保證你會等待至病情更嚴重。還有八成多家庭,他們無法負擔定期檢查牙齒及接受牙科服務。
所謂"紐倫港",我們有接近兩成家庭是生活在這些情況之下,我們會否感到羞耻呢?我們辦了這麼多年,又說扶貧,又辦了一個扶貧委員會,曾蔭權上場後便急急解散了,現在梁振英上場又再召開,我們對扶貧委員會當然有所盼望。當我們討論長者生活津貼的時候,我們提出退休保障其實不是一項福利,退休保障應該是一項權利。當我們提出這些制度應該走向不設資產審查,走向社會保險的形式來提供這些保障的時候,我們發現政府一是顧左右而言他,一是左閃右避。
日 期: 2012年11月14日(三)
時 間: 上午11時正
地 點: 立法會綜合大樓會議廳
發言內容:
http://cheungchiuhung.org.hk/chi/?p=1851
議程:
http://www.legco.gov.hk/yr12-13/chinese/counmtg/agenda/cm20121114.htm
在職貧窮定義 在 李良汪Nick Lei - 良汪認為,設定“貧窮線”並非將部份人標籤化 的推薦與評價
雖然本澳經濟有逐漸復甦跡象,但過去亦有不少“打工仔”指出“在職貧窮”問題,認為釐清相關定義能為政策制定提供更科學的理據,以便精準推出扶助措施。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