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學過的知識就是新知識
提出浮力原理的阿基米德,在其著作「論浮體」中曾提到:「液體在靜止時的表面為一個球體,就如同地球一樣」可以看出早在西元前200年以前,就已經有地球是球體的觀念了。
究竟是誰第一個提出地球是球體的呢?又是誰第一個量出地球周長的呢?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https://scitechvista.nat.gov.tw/UrlMap?t=dw6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6萬的網紅Super Taste(Travel Show),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這是條通往北方的路、全國境內的海岸線拉直是地球周長的一半,這裡是全世界最適宜居住的國度、是10大必遊、是全球第二名幸福的國家…如果地球上有100個美景,是人一生中要去的地方…這裡絕對是其中之一,這裡就是 Kingdom of Norway---挪威!播出日期:2014/07/29 店家資訊:htt...
地球周長 在 KAI 的微笑世界100國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六年前的今天在西非長征終點站喀麥隆 林貝城
今天KAI從DOUALA商業城特地前往濱海小鎮LIMBE城,這是個依靠漁業維生且緊鄰中非第一高峰喀麥隆山(海拔4000米)的山腳下環繞南大西洋的幾內亞灣小村落,可說是非常純樸善良的地方。
去年12月我從摩洛哥北岸Tangier,也就是居高臨下直視地中海西部的直布羅陀海峽出發,花費五個月、歷經大西非14個國家、從寒冬零下5度到炙熱高溫50度、橫跨3個時區、穿越沙拉沙大沙漠、錯綜複雜的不同的人種結構、超過上百次軍警哨佔盤查、1萬6千公里的路程(地球周長的一半)、約400小時的車程、徒步超越1千公里、8小時的渡輪快艇、閃避了伊波拉四小國災區、閃避了博格叛亂區、無電無水無網更是家常便飯、從西非沙漠到中非雨林、等等一些劇烈環境變化每天發生在你四周讓你錯手不急!!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左知政局、右知歷史、時時刻刻都考驗的你。以身為亞洲人之姿完成了這趟不可能的任務,大西非陸路長征!
中非喀麥隆LIMBE這對我而言有特別的意義,它是我的大西非終點站,也呼應了當初在地中海之直布羅陀峽上的約定!!今晚是我在咖麥隆的最後一晚也是我在非洲1年半、約500天的旅程最後一晚!將回到殖民母國法國巴黎短暫休息,也算是從第三世界到第一次世界,我需要調適習慣、改變陋習(例如:隨地大小便XD)。
當然我還是最小念的是小黑人的微笑!!
註:大西非旅程:摩洛哥、西沙哈拉、毛利塔尼亞、塞內加爾、岡比亞、馬利、布吉納法索、尼日、象牙海岸、加納、多哥、貝寧、奈及利亞、喀麥隆
地球周長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新文章】為什麼一天有24小時?
我們都知道時鐘走一圈有12個數字,當時針走完兩圈就代表是24小時過去了,是新一天的開始。然而,你又有否想過為什麼是24而不是23或25,又或者不乾脆用10呢?
現代科學裡,時間的國際單位(SI unit)是秒。1秒的長度有精確定義:銫-133(cesium-133)原子基態的超精細結構(hyperfine structure),當進行量子躍遷時釋放的電磁輻射頻率的9,192,631,770個週期的時間長度[1]。秒是七個物理基礎單位之一。
一天24小時可能源自古埃及文明。古埃及的人在一年之間變化的夜空中發現了24顆明亮的星,剛好能夠把整晚分成24等份。由於埃及接近赤道,黑晚長度大約是12個小時,但不要以為一晚只能看見12顆星!由於星星會東升西落因此在埃及的一年中任何時刻,都能看見18顆星(剩下的6顆位置接近太陽因而看不見)。而且,頭尾各3顆星都出現在日出或日落時候,因太陽光的關係而很難看見,因此真正容易看見的只有黑夜中的12顆星。所以,他們把夜間劃分成12等份(注意不是11,只要12顆星放於每份的中央即可),亦按照此習慣把日間分為12等份。
不過在日間看不見星星,古埃及人如何得知時間?原來,他們會在日間使用一種稱為日晷(sundial)的儀器。這是一種把一個「人」字型垂直放在一個圓盤上的儀器,太陽光照射下來,便會在圓盤上投射出陰影,陰影指着的數字就是日間的時間。在晚間,除了使用12顆星之外,也有一種比較可靠的計時方法,就是利用放在特製水桶中的水位高度來顯示出夜間的12等份。
早晚各分為12等份亦有可能來自另一個原因。古埃及人採用的是12進制而非現在我們所使用的10進制。有些歷史研究指出,他們可能習慣用拇指數數目,而其他4隻手指各有3節,因此就等於12了。因此,一天24等份剛好等於兩隻手除了拇指之外的指節數目,所以這亦可能是他們採用24這個數字的原因。
不過在未來,一天可能會有25小時,甚至更久呢!因為月球所引起的潮汐,海水會與地球摩擦,使地球的自轉速度減慢。大約每5萬年地球自轉就會減慢1秒。因此,在大約1億8千萬年以後,我們一天就能有25小時用了!同樣道理,在大約14億年前,地球的自轉比現在快多了,當時一天可是只有18小時呢!原來,一天並不一定就是24小時的啊。
之不過,如果一天被分為24等份,為什麼1小時和1分鐘都卻被分成60等份?這就與古巴比倫人使用60進制有關。對古巴比倫人來說,60是個非常方便的數字,因為它能夠被非常多日常需要用到的數目字除盡:1、2、3、4、5、6、10、12、15、20、30。這對於表達一個數字的分數很有用。
這個習慣被流傳到古希臘。事實上,小時和分鐘被分為60等份的做法,與西方科學和數學之中把角度分為360等份有關。測量地球周長的古希臘科學家埃拉托色尼(Eratosthenes)首先把一個圓形分成60等分。之後喜帕恰斯(Hipparchus)把這定義推廣為360等份。最後,為了量度比1度更小的角度,古希臘人把1度再分為60角分、1角分再分為60角秒。
角分的拉丁文是partes minutae primae,意即「第一分割」,英文譯作first minute,漸漸簡稱成minute,即我們說的角分或分鐘。角秒的拉丁文partes minutae secundae,意思就是「第二分割」,即是second minute,之後就簡稱second,即我們說的角秒或秒。不過直到16世紀末發明機械時鐘之前,普羅大眾基本上都不使用分鐘和秒。
總結來說,「從上而下」把1天分為24小時,是古代天文學和度量衡傳統而來。「從下而上」由定義1秒到60秒為1分鐘、60分鐘為1小時,再反過來把1天的長度定義為24 x 60 x 60 = 86,400 秒,則是現代科學的做法。
[1] 可參考國際度量衡局(BIPM)對秒的定義:
https://www.bipm.org/metrology/time-frequency/units.html
地球周長 在 Super Taste(Travel Show)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這是條通往北方的路、全國境內的海岸線拉直是地球周長的一半,這裡是全世界最適宜居住的國度、是10大必遊、是全球第二名幸福的國家…如果地球上有100個美景,是人一生中要去的地方…這裡絕對是其中之一,這裡就是 Kingdom of Norway---挪威!播出日期:2014/07/29
店家資訊:http://bit.ly/2qr1OqP
★訂閱《食尚玩家》➔http://bit.ly/2aH381Q
每週一至週四晚間10點 TVBS歡樂台(42)首播
隔日中午 YouTube官方頻道/TVBS官網回播
●完整內容立馬看▶http://bit.ly/2gaWX4r
●按讚FB粉絲頁▶http://bit.ly/2fX2IUg
地球周長 在 [問題] 請問可用什麼方法測得地球周長?? - geography 的推薦與評價
請問各位大大,要測量地球周長,可以用什麼方法呢? 目前較容易聯想到的方法是:測量太陽入射的角度、影子的長度, 用相似形的概念去解得那...還有別的方法嗎? ... <看更多>
地球周長 在 [分享] 利用一根棍子& Google Earth 測地球周長- teacher 的推薦與評價
2200 多年前(西元前3 世紀),希臘學者埃拉托塞尼斯祇利用一個日晷儀、幾項假說、一個測量值,就測量出地球的周長。他的這個實驗需求不高,我們手上雖然沒有日晷儀,但 ... ... <看更多>
地球周長 在 地球周長- Explore 的推薦與評價
explore #地球周長at Facebook. ... 在儀器精良的現今社會,其實只要擁有一台測距儀,評估距離是一件容易的事,就算是要測量地球的周長,有現今科技也並非難事。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