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對你而言,是什麼模樣?
大學生活,真的如你想得這麼一般嗎?
橫跨成功大學十大學院四十六個科系的營隊
「大學生活體驗營」開始報名了!
還在對自己未來的志向感到迷惘嗎?
大學生活體驗營有上百位成大在學生
陪你們一起剝開迷霧,走出迷途!
這個暑假,跟我們一起「拾起」未來的自己吧👍🏼
感謝成大的侯學長提供「成大科系餐」
————————————————————————
🏫 俐媽英文教室—大學科系篇:
❤️ 文學院 College of Liberal Arts
•中文系(中國文學系)
Department of Chinese Literature
•外文系(外國文學系)
Department of Foreign Languages and Literature
•歷史系(歷史學系)Department of History
•台文系(台灣文學系)
Department of Taiwanese Literature
🧡 理學院 College of Science
•數學系(數學系)
Department of Mathematics
•化學系(化學系)
Department of Chemistry
•物理系(物理學系)
Department of Physics
•地科系(地球科學系)
Department of Earth Sciences
•光電系(光電科學與工程學系系)
Department of Photonics
💛 管理學院 College of Management
•會計系(會計學系)
Department of Accountancy
•統計系(統計學系)
Department of Statistics
•企管系(企業管理學系)
Department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交管系(交通管理學系)
Department of Transportation and Communication Management Science
•工資管系(工業與資訊管理學系)
Department of Industrial and Information Management
💚 工學院College of Engineering
•機械系(機械工程學系)
Department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化工系(化學工程學系)
Department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土木系(土木工程學系)
Department of Civil Engineering
•材料系(材料科學及工程學系)
Department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水利系(水利及海洋工程學系)
Department of Hydraulic and Ocean Engineering
•工科系(工程科學系)
Department of Engineering Science
•系統系(系統及船舶機電工程學系)
Department of System and Naval Mechatronic Engineering
•航太系(航空太空工程學系)
Department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
•資源系(資源工程學系)
Department of Resources Engineering
•環工系(環境工程學系)
Department of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醫工系(生物醫學工程學系)
Department of Biomedical Engineering
•測量系(測量及空間資訊學系)
Department of Geomatics
•能源學程(能源國際學士學位學程)
International Bachelor Degree Program on Energy
💙 電機資訊學院College of Electrical Engineering and Computer Science
•電機系(電機工程學系)
Department of Electrical Engineering
•資訊系(資訊工程學系)
Department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 社會科學院 College of Social Science
•政治系(政治學系)
Department of Political Science
•經濟系(經濟學系)
Department of Economics
•法律系(法律學系)
Department of Law
•心理系(心理學系)
Department of Psychology
🖤 規劃與設計學院 College of Planning and Design
•建築系(建築學系)
Department of Architecture
•都計系(都市計劃學系)
Department of Urban Planning
•工設系(工業設計學系)
Department of Industrial Design
🤍 生物科學與科技學院College of Bioscience and Biotechnology
•生科系(生命科學系)
Department of Life Sciences
•生技系(生物科技與產業科學系)
Department of Biotechnology and Bioindustry Sciences
🤎 醫學院College of Medicine
•藥學系(藥學系)
Department of Pharmacy
•護理系(護理學系)
Department of Nursing
•牙醫系(牙醫學系)
Department of Dentistry
•物治系(物理治療學系)
Department of Physical Therapy
•職治系(職能治療學系)
Department of Occupation Therapy
•醫學系(醫學系)
Department of Medicine
💟 第十學院 CollegeX
•不分系(全校不分系學士學位學程)
Cross College Elite Program
————————————————————————
這是成大所有科系聯合一起辦的營隊,
俐媽的學生可以知道成大有什麼科系,
及早了解、準備充足💪🏻💪🏻💪🏻
.
#俐媽英文教室
#俐媽英文教室大學科系篇
#台大明明的孩子超前佈局
地科系學校 在 我的紫袍夢-3年9月的檢察官日誌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小編點評:{如果我們容忍「有罪推定」的青春,那麼未來就會繼續造就「有罪推定」的鍵盤鄉民社會。}
------
【高中記事】也記那一段被中學教師「有罪推定」的青春
Hsin-Yin Wu https://bit.ly/3gHED3w
今天是母校北一女中校慶,我的高中同學、學姊與學妹們紛紛換了大頭貼「12/12 Let’s go home,走!回北一!」在海外發展、不在國內的同學們雖然無法返校參加校慶,但也紛紛換了大頭貼。
我當然也跟風,跟著大家換,而我換的大頭貼和本篇貼文這張照片,是高二升高三我轉組(要跟好姊妹分班)一起去攝影工作室拍的照片。
很多同學開始進入「想當年」模式,談起高中歲月,很多塵封的記憶,逐漸浮現。
但恰好看到一位學長與一位朋友日前各發表一篇貼文,事件發生在不同學校、不同孩子身上,可怕的是,兩個故事都非常類似,恐怕這個問題在台灣社會的各級學校裡具有一定的比例,對於青春期的孩子恐怕具有很大的心理陰影,實在不容我們忽視:
1.一位學長談到他的孩子被老師「認定是違規嫌疑人」的粗糙調查過程——僅憑一位同學的懷疑、無視另一位同學提出「我看到他沒有動手」的有利證詞——孩子因此被認定是違規行為人,流下了成長的眼淚。
2.另一位朋友則在另一篇貼文回憶自己的孩子曾經因為擔任幹部,只因為器材短缺就被老師懷疑是小偷,放學後留在學校質問,嫌疑的理由是他是體育股長。接下來要朋友的孩子 #自證清白,朋友感到憤怒:「孩子要怎麼證明自己沒有偷?」
(類似的「自證清白」事件好像也蠻常發生的,我之前的學生也跟我講過)
這兩篇文章同樣的感觸都是「台灣人的法治教育必須加強,包含學校教師」。
這讓我們想起高二到高三的那段歲月中的記憶。
我換的大頭照和這張照片是我16歲跨越到17歲,高二升上高三那年的年紀,回想起來,那一年也算是我生涯道路上的轉捩點——升高三時我決定從理組班轉到文組班,一心一意要唸文學,但隔年卻在大考過後突然決定棄文從法。隨著過去一些記憶越來越清晰,這些決定都是有脈絡的。
【我的國文考卷失蹤奇案】
高二那年的某次段考,我突然生病,後來診斷是腸胃型流感。考試前我不知道自己生病,只覺得好像全身不舒服想吐、有點發燒,硬撐著把國文考卷寫完,鐘響後收了考卷衝去廁所上吐下瀉。突然兩位好姊妹跑到廁所找我:「教官說妳的答案紙不見了!」
那年高二國文分為選擇題(答案卡)、「中國文化教材」背書題(就是背孔孟的默書題,寫在答案紙上),那堂考試的監考人是學校教官,他說我的答案卡在,但「答案紙不見了」,我說不可能,我分明兩張都有交出去,如果沒有交的話,我有可能離開教室去廁所嗎?
後來有同學在教室後方(我不記得是哪裡)找到我的答案紙。當時有同學推論可能是該節考完以後是打掃時間,加上電風扇在吹,應該是教官沒收好考卷導致飛走,打掃時跑到後面。
但是教官跑去找國文科老師(也是我們班導師)討論,不知道他們是被雷劈還是怎麼回事,竟然推論出:「學生不會寫考卷所以自己把考卷藏起來的結論。」
這樣的推論非常匪夷所思,因為國文是我的最強科目,就算有幾格空格不會填,也好過整張考卷沒交沒分數吧?
然而導師在當天放學前突然找上我,要我去「輔導室」重新默書一次,拜託,「中國文化教材」這種八股內容根本和國文程度沒關係,誰不是考前一小時猛背,考後全部忘光?更何況那天接下來還有數理科(我是三類組班,當時的三類組高二包含物理化學生物,而且也要考史地科),寫完這些數理科考卷,誰還會記得孟子說什麼?
不過我還是去考了,而且在突襲默書之下正確率達到八成。但是老師說:「因為妳的國文成績向來都是全班最好的,而妳這次默書只有對八成,可見妳就是不會寫才藏考卷。」
當時陪我留下來的同學聽了以後跟我一樣是滿臉黑人問號,
問題是同學找到的我的那張考卷是滿分,我為什麼要把滿分的考卷藏起來?
但老師不管,要我 #自己證明沒有把考卷藏起來。
雖然當時的我們都不是法律系學生,但也意識到這種舉證責任分配好像哪裡怪怪的,幾位好姊妹討論良久,完全不知道要如何「自己證明自己沒有做」這等消極事實。
結果後來還真的找到證人,也就是坐在我前方,學號比我小一號的同學,而我是我們這排最後一位,由我負責收考卷,她出面證稱:「我有看到當時忻穎是將我的考卷疊在她的考卷上往前收的,一路上我沒看到任何一張考卷掉在地上。」
導師聽了以後:「啊,妳有看到啊?」
然而,沒有跟我道歉,而且還是採計了那個突襲考試表現不佳(8成正確率)的分數。
當時有同學覺得憤怒,認為我有權要求導師和教官當眾道歉,還我成績。不過我覺得,一次段考成績對我的人生沒啥影響,同學相信我就好了(廢話,誰會相信自己把自己的考卷藏起來啦!),所以我後來想想就算了。
【無令狀搜索書包、好姊妹變成竊盜嫌疑人案】
但在這件事情後,又發生一件更誇張的事件。這件事情在我另外一位同學心中留下陰影。
那年有同學錢包掉了,然後導師下令「搜全班書包」(現在想來還真是匪夷所思)。我的一位好姊妹只不過帶了兩張悠遊卡(一張放在書包預備用),一度被當成竊盜「嫌疑犯」,後來也是想盡辦法「自證清白」。
在這幾件事件後,我意識到了某些中學教師在「舉證責任」的理解上是多麼奇怪,他們也好像不存在「無罪推定」與「正當法律程序」的概念。
這樣離奇的「不當推論與調查」事情,發生在學生大多很有主見和想法的北一女中。因為我們懂得反抗權威(老師)、自我辯護,所以我們最後沒有「吞下去」,而且還想盡辦法「自證清白」。
然而,這種「自證清白」的文化是對的嗎?
更讓人頭皮發麻的是,這類事情層出不窮,有些學校沒有反抗權威的文化,家長也要孩子「吞下去」、不要「得罪老師」,這會教育出什麼樣的公民?
被如此對待的孩子,長大後面對社會中更複雜的現象,會不會也跟著主觀推論,然後要被懷疑的人也「自證清白」?
再仔細想想,網路上的鍵盤法官、鍵盤檢察官,不就是這些「老師」的縮影嗎?
這幾年有幾位北一女中公民科教師邀請回母校演講與教學,
主題大多是無罪推定與司法程序,我會分享這些故事給學妹,還有走在草皮上卻被教官指責違規「踐踏草皮」的故事(https://bit.ly/3oIaP9G),教學妹跟我一起思考「叛逆」。
演講下課後和母校老師們一起吃飯,我都會提起那件「考卷遺失事件」,不是想要「清算舊帳」,只是想跟現在的老師們分享 #法治教育的重點與意義何在,公民教育的重點不是背誦法條,而是讓青少年知道如何獨立思考。
在座的老師們都一致認為:「當年真的是老師和教官錯了。」
也有老師告訴我:「在我們的教育階段,很多老師其實有學過理論,也知道對錯,問題是在處理事情時很直覺的複製上一代的教育模式,將這套不斷複製在下一代身上,造成如今社會中充滿直觀、衝動與偏見的鍵盤法官。」
跟我一起用餐的其中一位資深老師,是我當年在學校時的主任,他也表示:「不知道曾經發生這些事情,不然學校應該跟你們道歉!」
我笑笑地說,學校要慶幸我們長大後「沒有變歪」,沒有變成是非不分的鍵盤鄉民——這要感謝我們身邊的同儕都有獨立思考判斷是非的能力,所以近朱者赤。
雖然成長過程中存有陰影,但北一女中始終是我記憶中那個美好的階段,因為我在高中歲月裡學會在思考中叛逆、反抗權威。
更重要的是,至少我身邊有著一群同學,帶著我或陪著我一起反抗權威。
後記:
我高二唸三類組(理組班),因為當時的三類組高二要上社會科,考試全考,在仍然存有「重理輕文」觀念的時空背景下,三類組被認為「進可攻,退可守」,所以產生許多想要唸文但暫時先選理組的所謂「假三類」學生,我就是其中之一,我其實一直很想唸文學,只是家人反對。
在那件事件後,我父母對於這位導師的作法感到不以為然甚至厭惡,這也是他們同意我轉文組(=轉班換導師)的最重要原因。仔細想想,我似乎也該感謝這位導師?
再隔年升學,我要唸中文系,但家人反對,他們要求我唸法或商,我後來選法,或許也是因為內心中也想探索「公平正義」到底是什麼吧!
地科系學校 在 蔡依橙的小孩教養筆記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中央大學表示,該校校務研究發現,大部分學系的書審成績與學生入學後學業成績、就學穩定性都能呈現正相關。
因此110學年個人申請入學起,全部學系學測採計成績的佔分都調降至30%以下,書審資料佔分則同步調高至最少占30%,部分學系如機械系、地科系等書審資料占分甚至調高至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