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中市政府財政平衡?】
【不賣地四年將達400億財政缺口】
近來盧秀燕大力宣傳臺中市政府於縣市合併後首次財政平衡,昨天臺中市議會市長施政總報告,志昌與黃守達議員認為,這根本是盧秀燕市長創造的「#財政幻術」,只是將過去藉由舉債增加的固定資產轉換成流動資產,但對於長期的財政問題並沒有結構性的改善。
臺中從縣市合併後,當時的歲入規模約910億,歲出規模約968億,到了109年,歲入約1400億,歲出約1395億,歲入成長約增加490億,成長54%,歲出成長427億,成長44%。如果以胡志強市長四年任內,歲入歲出短絀約226億,林佳龍市長四年任內短絀約446億,而盧市長兩年約43.5億。看這數字,好像財政問題真的有改善。
但實際上來說,這只是盧秀燕市長「#用賣地創造的財政幻術」。從標售市有地、標售區段徵收配餘地與標售重劃區抵費地來看,胡市長任內以此帶來了約102億的收入,林市長則是71億的收入,盧市長則靠此帶來了約309億的收入,最後繳庫金額胡志強市長是88億、林佳龍是39億、盧秀燕是159億。
再回到收支短絀,如果扣除掉賣地繳庫的收入,胡市長四年的收支短絀則會變成314億,林市長四年則是485億,盧市長兩年則是超過200億,其中,109年扣掉賣地繳庫收入,短絀金額應該為120億,為縣市合併十年來第三高,歲出規模去年也是歷史新高。
如果盧市長不賣地,四年下來創造的財政缺口也可能超過400億。況且,這些賣出的地,都是從過去的胡市長林市長做開發重劃以及區段徵收所創造出來的財產,如今盧市長賣的很開心,還拿來吹噓。
這實際上就像公司處分資產,短期讓資產負債表上流動資產增加,整體來說體質卻沒改善。即使地方稅十年來從318億增加到477億、中央統籌分配稅款從186億增加到282億,也扛不住每年市府財務的百億缺口。
志昌提醒盧市長,不要只會用財政幻術炒短線,真的要創造財政永續,就是要增加持續性的收入或是控制支出,不然等之後盧市長賣完地拍拍屁股走人,後面的市長仍要面對嚴峻的財政問題。
#真正的財政平衡不是數字遊戲
#地賣完了財政問題仍無解
#利用配餘地抵費地創造永續收入才是正解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