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讓我先校正我自己-#認真解讀數字意義】下午我轉了則迷因段子,簡短地寫上了「喔別」。非關立場,我覺得這件事上我做錯了。在這邊我希望能道歉彌補,也透過這則貼文,回歸粉專該有的樣貌。
我做不對的地方是,當資訊複雜難消化,第一時間我該爬梳國際案例,比較目前幾種選項的執行優劣,同時也該嘗試徵集專家學者智慧,創造討論讓大家更安心,而不是創造對立。但上面那些我沒有做到,反而第一時間迷因式、鬆散地轉貼一則嘲諷式譬喻:這不僅不夠尊重辛苦的指揮中心和一線防疫人員,也不符合大家對粉專的期待:這不是現在社會所需要的。對不起我讓大家失望,希望透過這貼文,我自己先校正我自己,彙整資訊如下供討論。(感謝下午和我通過電話讓我詢問的醫師)✨
國際上,因為通報流程或採檢量能(或遇到國定假日),而造成官方數據與實際情況有時間差,這現象在英國、日本、美國華盛頓州、加州、亞利桑那州都發生過:台灣不是第一個面臨這種情況的國家。這在英文中被統稱為“#Backlog”,不只是管理數據或採集流程的問題,還有實驗室量能的問題。
【針對篩檢量能】,英國目前做法,是政府緊急在全國範圍內廣設測試站點,分散壓力,同時也增設移動型的測試點來輔助;而【針對數據統計和大眾溝通】,美國菁英型分析雜誌 The Atlantic〈大西洋〉,有兩位先鋒記者,去年找來一群基礎架構工程師和大數據科學家,結合Github與實體志工,發起一項稱為“The Covid Tracking Project”的聯合數據計畫。(連結放在留言處)
他們從一開始邀集志工手動輸入確診數據,到後來優化流程,把運行一年來的經驗公開分享。他們說到:「防疫工作、尤其在數據採集上,是複雜且消耗大量資源的。建立強大社區回報機制,第一時間公開透明是最終解方。」面臨時間差問題,他們採取幾個替代做法整理如下:
✨👉 (一)以 #移動平均值 為考量,而非看單一一天資訊👈✨
實際案例告訴他們,相較於在意「時間差」,更應該在意的是「時間差出現的延遲是否一致」。只要延遲 #合理一致 ,那數據就具有可信度。一年來的經驗之後他們寫下:「當疫情拉長,任何一個給定日期的數據,都會隨著時間推移而增加。」意思是,時間差造成的數據落差(或說校正回歸)就是會發生。只有當大批數據延遲的時間 #出現異常 才是需要注意的警訊。因此,要更多加注意的數據是「#移動平均值」,例如,從每7天或每14天平均值 #觀察趨勢,這會幫助大家解讀只從「一天」這個時間段看到的高低起伏。
✨👉 (二)#增添數據欄位 標示「數據未完整」或校正回歸。👈✨
當發生通報效率、採驗或流程問題時,如果當天採而來不及驗,他們建議增添數據欄位,直接在當天公開資訊庫標記 #數據統計未完整 data incomplete (probable cases)。最後檢驗完成時,也會再次在圖表上添加清楚筆記。綜合第一點,目前他們建議政府公開公布的圖表上面該有:*1) confirmed cases *2)incomplete (probable cases) *3)incomplete confirmed cases *4)total cases:7 days avg
*5)incomplete total cases:7 days avg 這幾個指標。
✨👉 (三) #更該加重關注陽性率解讀👈✨
林氏璧孔醫師每天衛教時間,一直在倡導的概念,和美國一年來的經驗是一致的。網站上也寫下認為我們更該關心PCR陽性率有沒有逐日下降。至於陽性率的採檢母體和認定標準,大家可以追蹤孔醫師粉專或是podcast,他有更專業的脈絡提供。先說結論,對照台灣數據,目前台灣陽性率的最高點落在5/15,當日是6.3%,陽性率之後有逐漸下降。
�
最後,為什麼會忽然出現這個說法呢?從大眾溝通的角度,今天指揮官陳時中說:「把這些案例歸在今天 #會造成很大的誤解,#對於疫情的判斷很不利,我們需要透過看每日採檢的陽性率,去研判需要採用措施的強度」
只是我感覺閱聽大眾在第一時間,忽然聽到新字眼「#校正回歸」似乎比較沒有心理準備。會冒出幾個的問題,例如今天的案例,會不會明天有校正回歸讓今天的案例攀升?我自己在第一時間聽到的心情是有些疑惑的。我很感謝大家對我的監督,督促我回歸有意義的討論溝通,我承諾下午那篇讓人誤會的迷因貼文減少發布,也請大家持續督促我🙏🙏。
那同樣的,我們是不是也可以溝通凝聚更多專業意見,讓政府和民眾流程更順暢,讓大家安心?如果大家有好的作法,或是看到國外案例分析參照,歡迎私訊或是留言給我。
最後的最後,再次感謝第一線辛苦的指揮中心和防疫人員,感謝你們辛勞和專業的付出。I don't say it enough.
希望大家平安。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5萬的網紅楊世光在金錢爆,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均值回歸英文 在 王耀裕市議員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109.11.19 第三屆第四次市政總質詢
📣王耀裕議員總質詢摘要
林園人癌症死亡率居高雄之冠,耀裕在(19)日總質詢要求林園工業區所開出的污染罰款應全數留在地方專款專用,還給林園居住的公平正義。
中油林園廠跳電、冒黑煙事件頻繁,造成地方污染,引發民怨沸騰,高雄市是路 高空污、高排碳、高肺腺癌」三高城市,他痛批政府犧牲高雄人健康來支撐台灣重工業經濟。
耀裕說,今年10月環保署首度進行跨縣市空品稽查,中油林園廠臭氧前趨物的揮發性有機物排放量竟超標32倍,令人咋舌,環保局當場開出2張罰單計100萬元罰鍰。
耀裕指出,林園癌症死亡率連續7年高出高雄平均值,但林園新三輕擴產計畫環評輕易過關,令人不解。林園有一項特別補助,新三輕回饋案提供林園石化工業區健康關懷救助金,針對罹癌及癌故者進行補助,108年林園人申請初罹癌補助比107年增加41人,增加比例為16%,申請癌故補助增加45人,增加比例高達32%,林園人的罹癌及癌故居高雄之冠。
耀裕認為,#市府應給林園一個公平正義林園工業區所開罰的罰款留在本地專款專用;陳其邁市長表示,林園工安污染事件在一年開罰5次,林園承受較高的健康風險,在罰款部分,須依財劃法回歸公庫,市府將試算一個公式,爭取中央增加林園人的照顧,市府也將加強地方空污監測、定期健康檢查及追蹤。
陳市長曾允諾加速推動捷運紅線延伸林園,陳市長的允諾也獲得蔡英文總統掛保證,#耀裕希望陳市長兌現允諾,讓捷運林園線「美夢成真」,#林園捷運線要採紅線車廂一車到底堅持不換車。
陳市長表示,一車到底是他的承諾,林園距市區較遠,市府應提供居民安全的路,以不用換車最為方便,但一車到底的重運量工程設計將影響預算規劃,市府希望透過捷運帶動地方繁榮與靈活發展,同時提供當地居民上班及就醫的便利交通。
同時關切林園海岸全段8公里復育及景觀改善工程案、汕尾漁港淤積改善案、林園王公國小北側通學步道拓寬案、林園中厝路225巷往東至鳳林路3段883巷道開闢案、大寮後庄里公(兒)1-1開闢工程及大寮公兒4-6開闢工程案,期盼市府儘速推動,保障地方居民權益。
連結影片:https://youtu.be/kp11mHLNMZo
#王耀裕議員關心林園大寮大小事
均值回歸英文 在 JC 財經觀點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又到了最近讀的幾本書系列時間~
這禮拜收到了柴鼠兄弟的新書《跟著柴鼠學FQ,打造自己的提款機》
我剛好看到他們拍攝簽書的影片,柴鼠竟然還用了一個套版,讓他們的簽名可以更一致。這絕對是有強迫症的人才會做的事啊🤣
看他們其他影片也可以看得出來,在做這些影片跟資料時花費的用心,也讓他們可以擁有高人氣。
書的內容我認為較適合沒有投資概念的讀者,如果你現在還在為了「存錢與投資」這件事情苦惱,其實可以參考他們「打造財務智商FQ」的經驗
第二本則是《全球800CEO必備的應變智商》,英文書名《Growth IQ》
這本我認為不管你是企業主或投資人都應該看!作者提出了「企業成長的十大途徑」。在每一個成長方式中,找到相對應的實際案例,讓你更能理解成長是如何運作的。
書中很多都是美股的上市公司,包括我們常提的雲端股。講到成長如果不講到雲端股的成長策略是不可能的,之後我再來好好介紹這本書吧😁
最後一本是磚頭書《第三支柱》,作者是前印度央行總裁與IMF首席經濟學家拉古拉姆·拉詹。
在這個時間點看這本書特別有感,所謂的的第三支柱是拉詹將穩定這個世界運作的三大關鍵-國家、市場與社區發展進行回顧與討論。
在不同的經濟環境下,我們知道不同的經濟理論會應運而生~完全競爭與自由主義、中央集權與共產主義、國家與市場的強弱變化會因為各種情境而消漲
如果想要這個世界平穩向前,就必須兼顧三大支柱的平衡發展。不過現實世界中看起來不太可能,因為掌握權力的人心總是抵禦不了道德規範,使得支柱總有偏頗。
但是這並不代表世界竟無法進步了,我想就如同均值回歸的道理,凡是進入極端的情境,又會衍生出一波新趨勢。我們雖然是世界中的渺小組成,卻也可以思考如何在潮流中生存與進步。
拉詹認為在現在的狀況下,如何提升「社區」的力量是現在最該思考的問題。科技進步讓我們在「虛擬社區」內毫不受限,串連整個世界。但是最重要、就在我們身邊的「實體社區」力量卻仍顯不足。
了解過去,觀察現況,提升地方治理與運作,團結社區能量,結合另外兩大支柱,或許是讓我們未來更美好的最佳解方。
建議大家買書來看摟~
放假在家讀磚頭書最適合了😴
均值回歸英文 在 楊世光在金錢爆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均值回歸英文 在 【技術分析】均值回歸|低買高賣就靠它!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三卓投資# 均值回歸 #低買高賣投資者最希望的應該就是可以買在最低點、賣在最高點,也是大家努力追求的!我想 均值回歸 策略真的可以幫到很大的忙! ... <看更多>
均值回歸英文 在 元瓅書坊, profile picture 的推薦與評價
本章中會提到的關鍵字有:貼現現金流,機率論,變異量數,趨均值回歸,風險的不確定性,財務第一公式。 上一集在生物學和社會學都提到演化的概念,而投資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