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健康飲食話題時,「根莖類蔬菜」向來都具有相當重要的地位;有趣的是,在六大類食物領域中,它屬於主食類,也算是蔬果類。其包含了地下根與莖,蘊含了澱粉、植化素、礦物質與纖維素等營養能量,且多數天生能對人體具有提升體溫與元氣之特性
若再將根莖類蔬菜做細分,澱粉含量高者,像是地瓜、山藥、芋頭、蓮藕、馬鈴薯等,可歸納為主食澱粉類;澱粉含量低者,例如牛蒡、洋蔥、老薑、大蒜、蘆筍、甜菜根與紅白蘿蔔等,則會界定為蔬果類
而在上述食材中,多數都是日常餐桌上很常見到的,唯獨「甜菜根」鮮少在傳統東方餐食中出現,但在歐美料理中,倒是能經常見其紅艷蹤跡!「甜菜根」,顧名思義就是甜菜的「根」,據悉最早盛行於歐美料理,將其作為料理配飾,以增添食物風味,亦可說它是西方餐桌上除了馬鈴薯以外,近乎主食的角色
甜菜根切開後呈鮮豔的紫紅色澤,帶著淡淡的甜味與泥土氣息;歐美地區亦將之提煉成健康代糖使用,可加在冰淇淋、甜品裡作為調色與增味使用;近年更被開發製作成植物未來肉的原料。也因其色彩迷人、營養豐富且滋味香甜,便有了「天然紅寶石」與「歐洲靈芝」的美譽!
近年由於甜菜根被各界發現其保健效能優異,讓英國BBC以及美國Live Strong網站都相繼報導,儼然成為近代紅紅火火的養生蔬菜優選 。究竟甜菜根的魅力所在為何?以下「5個吃甜菜根的理由」讓我們一起來嚐鮮吧!
❶腦筋活絡記性佳
當中的甜菜紅素,可預防β澱粉樣蛋白堆積於腦部,用以保護腦神經機能運作穩定,可預防記憶、感知和整體心智功能受損,並具降低患上阿茲海默症的風險
❷氣色紅潤有活力
具有鐵元素與維生素B12,兩者皆是造血機制的重要元素,尤其適合女性或茹素者攝取,用以補充鐵質,使貧血或疲倦等症狀能得到改善,且精神與氣色也都能獲得提升與優化
❸漲升骨力亮幼彈
蘊藏豐富維生素C,是膠原蛋白生成所需的必要養分,並有助提高免疫力,還可抑制黑色素生成,進而改善肌膚暗沉;亦有利鈣質吸收與轉換利用率,用以增進骨骼及牙齒生長與健全
❹膳纖抗氧好順暢
其中含有大量水溶性纖維與果膠之元素,能促進腸胃蠕動,用以預防便秘,保持順暢。且甜菜根纖維還可提高體內抗氧化酵素濃度,如麩胱甘肽過氧化酶,進而使白血球數量維持正常值,幫助人體細胞對抗自由基,用以降低疾病的產生
❺心血養護增元氣
據英國郵報健康專欄報導指出,在為期一週的研究中,讓自行車運動員每天飲用500ml甜菜汁,結果發現可延長16%的騎乘訓練時間;探其原因發現其含「有機硝酸鹽」會在體內轉化為一氧化氮,可舒張血管以及降低血壓,進而在運動過程中降低耗氧量,便讓運動時減緩疲累感
#甜菜根挑選法
甜菜根適宜生長在陰涼氣候,本土產季落在秋冬季節,主要於雲嘉南地區為大宗,現多採用有機栽種方式為主流
▶️體型太大的甜菜根非首選
一般會在直徑5~6公分左右進行採收,若讓其繼續生長,就會導致纖維化而影響口感
▶️外型渾圓且表面平滑為佳
應避開表皮破損或出現軟化皺縮等情況,可能是已保存過久,而導致水分流失出現的不新鮮現象
#甜菜根保存法
新鮮帶葉的甜菜根可冷藏保存3~4天,去除葉子用報紙包裹再存放於蔬果冷藏室,則能夠延長保鮮至2~4週左右。若延長保存期,可切塊燙熟,分裝成小份量後密封冷凍,營養價值、口感及質地都能維持在良好狀態。解凍後的甜菜根勿再放回冰箱冷凍,務必盡快食用,並以燉煮料理為主,較不影響其口感
#甜菜根料理法
▶️醃漬
醃漬甜菜根是歐美地區的經典料理,只要利用蘋果醋醃泡,就是餐桌上不可或缺的佐餐解膩小食!
▶️香煎
甜菜根切丁或切薄片,熱鍋放入適量橄欖油,將甜菜根以小火慢煎至表面產生皺縮即可起鍋,口感軟嫩香甜,十分可口!
▶️燉煮
將甜菜根、紅番茄、西洋芹、胡蘿蔔及馬鈴薯一起燉煮成燙口的羅宋湯,不僅好看更是可口 ; 若再搭配一塊酸種麵包共食,鮮美滋味真是令人難以抗拒!
▶️調色
富含天然色素的甜菜根,就是大自然派來的美味畫家,將其打成泥或榨汁,加入麵粉就可製作成饅頭、麵條,鬆餅、蛋糕或餅乾,完成後就是粉嫩誘人的銷魂小點啦!
▶️烘烤
烤甜菜根是最簡單的烹調法,切片鋪在烤盤上,撒上橄欖油與義式香料後進行烘烤,透過高溫慢烤,能讓甜菜根的糖份慢慢釋放,直到焦糖化後,就能去除土生氣味 ; 出爐後別忘了擠上檸檬汁,能讓風味更佳鮮美動人!
▶️水煮
用刷子刷掉甜菜根表面的泥土後,再拔掉鬢鬚,不必去皮整顆放到一鍋冷水中,開火煮至沸騰後取出,即可運用於各種料理,例如放入食物調裡機中打成泥,用於濃湯或醬料。想去除外皮,只要把煮好的甜菜根立刻放入冰水中,瀝乾後即可輕鬆去皮
▶️生食
新鮮甜菜根口感甜脆又多汁,清爽又可口,可將其切薄片或刨成絲後,直接做成涼拌沙拉,只要放點蜂蜜、優格、海鹽、堅果、檸檬汁與紅椒粉後,拌勻就能大快朵頤!
甜菜根也適合直接打成果汁飲用,可搭上鳳梨、香蕉、蘋果、芭樂、小黃瓜或西洋芹一起調配;也可與牛奶、豆漿或堅果奶打成冰涼奶昔,樣樣都是營養又美味的料理方案!
#甜菜根停看聽
⚠️甜菜根的Gi值為64,屬中高指數,糖友建議少食為宜
⚠️處理甜菜根時,戴上手套可避免雙手被染成紫色,而若要除色其實只要用一顆檸檬汁搓洗即可效率洗淨。當衣服不小心沾染,則可將食鹽與小蘇打粉調成水糊狀倒在沾染區域,靜置半小時後用軟毛刷清理,能有助提升除漬效率
#凱鈞話重點
#5個吃甜菜根的理由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5萬的網紅超級美食家的王瑞瑤王瑞瑤的超級美食家YOYOSHOW,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煮藕粉 記得阿嬤在的時候,常做兩種甜點給我們五個孫子吃,一是素素的太白粉,另一是比較高級的蓮藕粉。 做法都差不同,取幾湯匙粉放在碗公𥚃,加少許冷水溶化,再快速沖進滾沸的熱水,如果你想吃像濃湯滑滑的口感,就一邊沖水一邊快速畫圓圈攪拌,如果你想吃像麵疙瘩的塊狀,就攪慢一點,最後加點糖就可以吃了。 ...
堅果藕粉泡法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魚漿夫婦 #食記 #和敬清寂
「鄉下的蕎麥麵店,總把一餐吃成了最靜美的樣子。」
在井波下榻的「Bed and Craft」因為疫情緣故,暫停晚餐的供應。意味著我們要在井波街上找一家餐廳,度過這個寧靜又充滿木質香的夜晚。
井波雖是較低調的觀光區,但因為疫情失去了遊客後,像是沒有乘客下車上車的公車站牌般空蕩蕩的,有些寂寥,但依舊靜靜的運行著。
然而在走了一些日本的鄉下城鎮後,才發現再小的鄉鎮,總有那麼一兩家蕎麥麵店,如同台灣的小鎮麵店般,往往本是在地人吃飯聊天的地方,卻不知為何炒成了必吃名店。也如同漁港旁的壽司屋可以吃到特別新鮮的魚,山裡面的蕎麥麵店往往也能吃到炸好還帶著嫩汁山菜。
蕎麥麵需要一點時間,因此往往會先點啤酒,店家先上了毛豆小菜,讓你乾杯後還不至於嘴裡閒著。
然後等上一段時間。
若您來得不是速食的蕎麥麵店,如連鎖店的小諸蕎麥麵或是名代富士,還有這幾年的新起之秀「為什麼蕎麥麵要加辣油」。那麼我建議你靜下心來,因為在蕎麥麵店裡是不趕時間的,甚至可以說,時間在這裡稍稍靜止了一樣。
曾跟法國朋友S在去年到早稻田附近的教室學習茶道,我們都受了「日日是好日」電影的影響,想要看看茶室裡的掛軸上寫些什麼。
掛軸只有一幅,寫著「和敬清寂」。
那是我們的第一堂課,茶道老師要我們在裡面靜坐半個小時,不帶手機,試著讓心靜下來。我看著掛軸看了半個小時,讓這四個字慢慢滲到我的心中,然而長得像賈柏斯的S總讓我分心,他靜坐的樣子總讓我覺得他在想下一代的iPhone。
後來這四個字陪我走了很多地方,日光的瀑布、道後溫泉的小房間、一個人泡著混浴溫泉的夜晚,還有蕎麥麵店。
天婦羅蕎麥麵:1500円。
蕎麥麵悄然上桌,老闆娘點頭致意後,又回到廚房深處,無聲無息。天色漸暗,窗外的木擊聲由近而遠逐漸飄去。夜晚的井波沒什麼車,靜得像是你咬下紫蘇天婦羅時的喀脆聲都能嚇到熟睡的貓。
天婦羅以山菜為主,除一尾蝦之外、其他皆是山菜時蔬,如舞茸、南瓜、茄子及紫蘇。蕎麥麵盛在叫做「笊」的淺篩上,吃的方式則可說是最樸實的和食之一,蘸上醬汁,搭著蔥絲與山葵,最多山葵現磨,佐上一粉鹽。
來到日本吃的第一家蕎麥麵是東長崎的「手打ち蕎麦 じゆうさん」,或許看起來是外國臉孔,老闆娘手把手的教我吃蕎麥麵。
「我們的蕎麥麵很香噢,先搭著鹽吃吃看。」
「最後的醬汁加著蕎麥麵湯一起喝。」
我記得那時候的蕎麥麵微微透光,有著少見的堅果香氣,還有濃黑不透光的鹹香蘸汁「つゆ」,本以為這樣就很懂蕎麥麵了,沒想到修行才剛開始。
我很喜歡蕎麥麵昏暗的顏色,像是濃一點的蓮藕色,還有淡一點的煤灰色。
回到眼前的松屋蕎麥麵,天婦羅的部分掛糊稍多,但炸得透徹。炸過的蓮藕軟糯帶鬆,像是水分充足的馬鈴薯。炸紫蘇就是吃掛糊的炸功,酥脆不帶濕,放到蘸汁還是脆脆的,令人過癮。
夾起麵條放入蘸汁,挑起一點芥末點上後馬上吸到口中。芥末清新的氣息降低了鹹度,手打麵條有種不一樣的咬勁。蕎麥麵的口感對我來說,介於如紙質般硬韌與麵條般彈牙之間,是自成一格的口感,還帶著店家手作的溫度,一種在形狀上微妙的不同。
那不是會讓你一口接著一口如美味拉麵般停不下來的食物,而是帶著一種穩定且緩慢的節奏般,經過你的口,到你的心,最後留在你的胃。
吃多了也不嫌太飽,但倒是真的不餓了。
店內一片寧靜和諧,無人打擾。我毫無雜念的享受蕎麥麵,不時的看著窗外一片漆黑發呆,彷彿融入了枯淡閒寂的井波,時間失去了意義。
麵條吃完時,老闆娘送上了蕎麥麵湯。我才驚覺原來老闆娘有在注意客人,那是從那個窗口呢?還是那個門口呢?亦或是有攝影機,我也搞不清楚了。
紮紮實實的倒入湯汁中一滴不剩的喝完,這時候我才敢說。
「多謝款待。」
堅果藕粉泡法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用藕粉取代葛粉,誤打誤撞,做出百分百純 #藕粉丸子,日前公布了做法和心得,就有聽眾告訴我魏瓔珞吃了七碗。
猛然記起「延禧攻略」中,瓔珞在高貴妃面前裝傻而吃了七碗藕粉丸子的情節。
我的藕粉丸子比較簡單,裡面沒包餡,外皮也沒加糯米粉,就是純藕粉搓圓,你要稱呼它波霸藕圓也可以。
第一篇藕粉丸子的文章:
https://www.facebook.com/100044204825414/posts/340473287436163/?d=n
生津清熱的藕粉很適合夏天,顏色又很美,藕粉丸子很像一個個粉紅泡泡。
幾年前到中國南方採訪,吃到一種藕粉丸子,做法像元宵,拌有各種堅果的甜餡藉由沾水裹粉,一次次重覆把藕粉變外皮,由於藕粉是細片狀而非粉末,口感非常好,保師傅說他的師叔,川揚點心名廚王玉璋,也曾做過類似但更精緻的點心。
上網搜尋,才知道受延禧攻略影響,出現了不同復刻板的藕粉丸子,由於劇中魏瓔珞吃的藕粉丸子是白色的,所以有人依湯圓的做法,在糯米粉中加了一點點藕粉,就說是藕粉丸子,這種手法實在有點瞎,藕粉的色香味全被掩蓋了,還藕個什麼東東?
另外,也有聽眾照我的食譜做藕粉丸子,但無論怎麼煮都硬邦邦,丸子一點也沒長大變美,最後他承認沒用100度C的熱水燙藕粉,也有人問我藕粉和熱水的比例是多少?所以我今天重做一次,秤出藕粉1沸水2的比例,讓大家更容易操作。
今天應該要好心情,美國贈送中華民國的疫苗加三倍安抵台灣,雖然我還是打不到,但仍開心社會壓力頓減,但又看到蔡英文竟然第一時間發文哀悼拜登老死的狗狗,突然之間感到很悲傷,五百多條人命,總統有一一發文或是致電哀悼嗎?還是她跟拜登的狗很熟,我們不知道?
送上藕粉丸子,雖然它沒有料,卻是百分之百台灣藕粉製作,不需要用白色粉飾,真實無偽,因為真心最美。
#吃美食也要長知識
#王瑞瑤的超級美食家fb
#youtube超級美食家的王瑞瑤
#中廣流行網超級美食家
#每天中午11點和晚上6點王瑞瑤的超級美食家
#一周9集內容全新不重播
堅果藕粉泡法 在 超級美食家的王瑞瑤王瑞瑤的超級美食家YOYOSHOW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煮藕粉
記得阿嬤在的時候,常做兩種甜點給我們五個孫子吃,一是素素的太白粉,另一是比較高級的蓮藕粉。
做法都差不同,取幾湯匙粉放在碗公𥚃,加少許冷水溶化,再快速沖進滾沸的熱水,如果你想吃像濃湯滑滑的口感,就一邊沖水一邊快速畫圓圈攪拌,如果你想吃像麵疙瘩的塊狀,就攪慢一點,最後加點糖就可以吃了。
阿嬤說吃這個退火,但蓮藕粉比太白粉美又香,但顆粒加水不容易化開,所以加水要泡一下,用湯匙像散藥一般仔細勻開,否則小小的顆粒用沸水會沖不熟。
長大了才知道,阿嬤泡給我們喝的藕粉是假的,假的是一粒粒,真的是一片片,這與手工製作的方法有關,藕粉是矖乾後刮下來的,所以是不規則片狀。
藕粉的顏色很浪漫,常用來形容嬰兒或女人的膚色,十幾二十年前我採訪了一位種蓮花的農夫,他告訴我藕粉不是用泡的,而是用煮的,要一片片撒在沸水之中。
哇咧,我還天女散花哩!乾乾的粉撒進沸水裡就可以變成勾勾的藕粉?我抱著他送我的台南白河藕粉回家,用湯匙取粉照著煮,從此以後想吃真的變天女。
不先溶化而直接放入沸水中的藕粉,保留了顆粒感,某年夏天我煮了厚厚的一鍋,放冷後一坨坨挖進保鮮盒中冷藏,質地好像麻糬ㄉㄨㄞㄉㄨㄞ的,但淋一點蜂蜜或加一點糖,甚至是事先煮好的蜜紅豆和蜜綠豆,藕粉就會出水,原本一坨又化為粒粒感,非常夢幻又美味。
我葛格曾秀保保師傅曾口述一個用藕粉做的甜點給我聽,這是他小時候看他師叔王玉璋所做,過程很類似元宵,弄一個有堅果和麥芽的甜餡,然後沾一層水,裹一層藕粉,不斷重複,藕粉的晶瑩剔透與粒粒口感,想到都要流口水。
這樣的點心我在台灣沒吃過,有一年在中國江蘇揚州的鄉下吃蓮宴,最後一道端出的正是這種藕粉團子,我感動莫名,原來如此。
今天這段影片教大家煮藕粉,最簡單的藕粉吃法,你可以看到粉紅顆粒沈澱的樣子,見到它的真貌,是修飾澱粉所做的無法比擬。
它有生老病死,而且過程很快,當下煮好立刻吃,與放在冰箱冷藏,顆粒感的彈性一直在變化中。
要訣是撒粉要輕要薄,同時用一支筷子攪動熱水,幫助浮在水面的藕粉下沈,就算真的有少數白顆粒也不必擔心,它會逐漸熟化,而且下一次,你會煮得更好。
最後我還發現藕粉的功效不只有退火,知道是好東西,季節來了就多吃,想念阿嬤也吃。
#吃美食也要長知識
#中廣線上聽app王瑞瑤的超級美食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