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波蘭→中國→台灣,從一封司法文書的旅程,思索國際關係的現實灰階】
今年2月,林蔚昀收到中國司法部司法協助交流中心寄來的信件,打開一看,是波蘭克拉科夫城中區地方法院請求轉交、關於公司登記更正的司法文書,以及中國要求覆函確認的信。明明台灣設有波蘭辦事處,為什麼波蘭法院不直接寄往台灣、而是請中國轉交呢?
林蔚昀與其波蘭籍丈夫寫信向波蘭司法部、波蘭在台辦事處與將信寄往中國的克拉科夫城中區地方法院抗議,結果卻得到兩種答案,一邊說可寄台灣、一邊說應寄中國。
類似的矛盾也展現在今年9月波蘭政府的外交言行,波蘭在9月4日宣布捐贈台灣40萬劑AZ疫苗,展現雙方友好,然9月6日波蘭外交部長饒兀(Zbigniew Rau)公開表示「承認一中政策,承認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
這一殘酷事實顯示,很多國際上的事,不是「別人送疫苗/譴責中國就是挺台灣」,也不是「別人秉持一中政策就是不挺台灣」這麼簡單,在挺和不挺之間,有許多灰階。
林蔚昀的親身經歷與近年國際多起「一中原則」爭議也提醒我們,在看台灣和外國的關係時,不該只看檯面上的友誼表示,還要關注該國實際上可以給台灣多少空間?我們也應當思考台灣如何能在重重限制下,為自己爭取最大自由、最大保障和最大利益,並更實事求是地以有效國際協定保障台灣人的權利。https://bit.ly/2VVxYN6
★跨足國際,帶回獨立觀點,#贊助報導者:http://bit.ly/2Ef3Xfh
#疫苗 #波蘭 #AZ #外交 #一中原則 #國際關係 #報導者
同時也有1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75萬的網紅志祺七七 X 圖文不符,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成為七七會員(幫助我們繼續日更,並享有會員專屬福利):http://bit.ly/shasha77_member ✔︎ 體驗志祺七七文章版:https://blog.simpleinfo.cc/shasha77 ✔︎ 購買黃臭泥周邊商品: https://reurl.cc/Ezkbma 💛 ✔...
報導者 關於 我們 在 柳廣成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我不知道香港是怎樣的,但我們在國籍欄裏只需填『台灣』。」
與 報導者 The Reporter 的合作,因我抵台生活,得以重新展開。
我發現報導者那邊討論得蠻激烈的。
首先,這是真的親身經歷啦。
以前在香港只填香港,偶爾會造成一些不便,甚至當場被對方臉臭要求修改。我覺得在這種事情僵持不下,實在有點「嘥氣」,所以還是補筆,括上了強國。
然後我想說的就是創作上的難度,我覺得台灣在社會共識/意識形態上的連結狀態似乎與香港人已強烈產生立場上的二元對立的狀態不盡相同,加上基於社會及歷史上Context其實不盡相同,感覺台灣這邊不一定能很快就抓到我真正想表達的事。所以我發現自己期望香港與台灣的讀者能Get到同一個messgae,其實是蠻大困難的。台港關係的所謂「命運共同體」,其實只是源自局部共享的政治處境,很多更細微的事,各方不一定能很快就理解彼此的想法。
而另外關於中國台灣、中華民國和台灣的討論,是台灣內部複雜的意識形態交錯,畫這篇時還未意識到自己擦了台灣內部糾紛議題的邊球,感覺自己有點跳入火海。但未至於覺得自己有說錯什麼。
我自覺沒有對台灣有什麼不切實際的幻想,也拒絕過份沉浸於同溫層,告訴自己要保持創作的虛心,看完所有評論,看清楚實際現狀其實是怎樣的,大家是怎樣想的,日後就能在更有了解、充分消化的狀態下在報導者畫出往後的作品。
最後,你不信台灣一個銀行打工仔也有這麼強烈的意識形態,我也沒辦法。但真的不需要趕著用自己單薄無趣的平庸人生來作唯一的標準,衡量這世界的複雜性,甚至嘗試指我所有自身童年的敍述都是造謠。
你硬要把自己假想的政治任務加強於我創作動機上,我覺得無所謂。
我想透過這個專欄表達的是,一個曾住在香港的人過來台灣居住後,透過日常生活所切實體驗到的「實際現狀」,以發現台港的文化異同之處。而台港文化異同的論述過了這麼多年,我覺得真的不必再停留在滷肉飯及魚蛋燒賣的比較上,而是更切實地在這個當下社會局勢的時間點上,體會彼此更多意識形態及價值觀上的不同,並透過繪畫忠實地反映。
你的歲月靜好,不過是有人替你負重前行。
報導者 關於 我們 在 紀錄觀點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今晚十點紀錄觀點 #電子煙裹著糖衣的真相
#你聽過尼古丁鹽嗎? 有一款電子煙 #Juul席捲了美國校園和青少年族群,然而它針對青少年的行銷,也引發未成年者尼古丁上癮的爭議。
來看看 #Juul電子煙的原理,尼古丁鹽又對人體有何影響呢?根據Juul提出的專利申請所記載,它的尼古丁鹽配方,能比傳統的尼古丁,#快三倍的速度 抵達身心的獎賞系統,這代表著什麼呢?專家認為Juul在煙油中添加苯甲酸,使煙油偏酸性,能釋放出更高劑量的尼古丁,大大提升上癮的機率...
關於電子煙,我們了解的夠多嗎? 今晚《電子煙裹著糖衣的真相》導演耗時兩年調查,採訪擁煙者、煙商、醫師、學者...試圖了解 #電子煙對健康的影響與疑慮。並回顧過去50年來,菸商透過隱瞞和操縱的行銷手法,探討電子菸與尼古丁的爭議,揭露菸商針對青少年族群,備受爭議的行銷策略,與遊說行動。
【電子煙:裹著糖衣的真相 】𝙉𝙞𝙘𝙤𝙩𝙞𝙣𝙚, 𝙖𝙣 𝙖𝙙𝙙𝙞𝙘𝙩𝙞𝙫𝙚 𝙙𝙧𝙪𝙜
📺公視13 台┃9/9 (四) 22:00┃紀錄觀點
🈶公視+免費線上看 👉👉https://lihi1.cc/iK3ng
(9/9-9/16)
🎬導演:Bärbel Merseburger-Sill
⠀
⠀
═══延伸報導═══
【報導者】煙霧下的戰爭:新型菸品襲來,台灣招架得住?
https://reurl.cc/aN0e5Z
【報導者】真能「減害」?4大關鍵爭點,看電子煙的健康疑慮
https://reurl.cc/pxDp7d
電子煙界的iPhone︰在美國年輕人之間迅速流行的Juul
https://reurl.cc/Gbk8nD
⠀
#尼古丁 #戒菸替代品 #EVALI #肺部損傷
#菸癮 #香菸 #健康吸菸的假象 #癌症
#我們夠了解電子菸嗎? #未成年者 #電子菸癮
#年營收八千億美元的菸草業
#新創菸品崛起瞄準青少年
#尼古丁上癮的消費新世代
.
.
┃節目資訊┃http://viewpoint.pts.org.tw/
┃#紀錄觀點┃ 首播 周四晚間十點 ┃重播 周五凌晨01:02
╔═══════════════╗
►設 紀錄觀點 為最愛!不再錯過好電影!
╚═══════════════╝
報導者 關於 我們 在 志祺七七 X 圖文不符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成為七七會員(幫助我們繼續日更,並享有會員專屬福利):http://bit.ly/shasha77_member
✔︎ 體驗志祺七七文章版:https://blog.simpleinfo.cc/shasha77
✔︎ 購買黃臭泥周邊商品: https://reurl.cc/Ezkbma 💛
✔︎ 訂閱志祺七七頻道: http://bit.ly/shasha77_subscribe
✔︎ 追蹤志祺IG :https://www.instagram.com/shasha77.daily
✔︎ 來看志祺七七粉專 :http://bit.ly/shasha77_fb
✔︎ 如果不便加入會員,也可從這裡贊助我們:https://bit.ly/support-shasha77
(請記得在贊助頁面留下您的email,以便我們寄送發票。若遇到金流問題,麻煩請聯繫:service@simpleinfo.cc)
#王齊麟 #李洋 #奪金 #代言
--
各節重點:
00:00 開頭
01:19【七七會員福利】廣告段落
02:25 事件的起因
03:14 公務員兼職的相關法規:《公務員服務法》
04:15 公務員不能做的事
05:08 判定標準是?
06:11 模糊又微妙的解釋
07:09 如果違法會怎樣?
08:06 我們的觀點1:為什麼爭議這麼大?
09:57 我們的觀點2:公務員真的完全不能兼職嗎?
10:37 問題
11:02 結尾
【 製作團隊 】
|企劃:宇軒
|腳本:宇軒
|編輯:土龍
|剪輯後製:Pookie
|剪輯助理:珊珊
|演出:志祺
——
【 本集參考資料 】
→【投書】「麟洋配」能否代言廣告?應修正《公務員服務法》避免雙重標準 - 報導者:https://bit.ly/2WFklCl
→麟洋配代言違法?談公服法禁止兼職的合理性 - 鳴人堂:https://bit.ly/3jDXxLL
→台灣運動選手缺的是成熟的經紀公司 - 思想坦克:https://bit.ly/2WKVZGE
→《公務員服務法》:https://bit.ly/3BEkbdd
→《公務員懲戒法》:https://bit.ly/3DHVyy
事件本身
→土銀高層看報才知私接代言 經紀人恐害「麟洋配」違法被迫離隊 - 鏡週刊:https://bit.ly/3t8eWPK
→麟洋遭爆違法代言恐導致2人離隊? 經紀人:不可能傷害土銀 | ETtoday運動雲:https://bit.ly/2YbIe4y
→私接代言風波土銀說話了 麟洋配:沒離隊想法 - 鏡週刊:https://bit.ly/2V9H34F
→為悠遊卡代言風波道歉了 經紀人強調麟洋配不會離開土銀 - 鏡週刊:https://bit.ly/2WO5chN
→麟洋配代言悠遊卡是非多 經紀人:僅肖像授權非代言 - 上報:https://bit.ly/3DJ5jMc
→麟洋代言 擬採企業聯盟解套 - 聯合新聞網 (8/10):https://bit.ly/38A05Em
→麟洋考慮轉任預備球員 土銀:尊重兩人選擇https://bit.ly/3BEktRl
關於法規
→廖恒藝|法律規定當了公務員就不能「規度謀作」,到底不能幹嘛?:https://bit.ly/3BEkNQ3
→公務員服務法適用範圍:https://bit.ly/3BySySD
→公務員兼職的判定標準:https://bit.ly/3zFNpI3
→銓敘部說明 - 公務員是否可兼職外送員:https://reurl.cc/DgN4d5
→銓敘部函釋 - 公務員不得兼任各類車種職業駕駛:https://bit.ly/3t9U2zL
→銓敘部函釋 - 公務員得兼任臺北市街頭藝人接受民眾打賞:https://bit.ly/3mWynKy
其他案例
→33警兼職遭懲戒 管中閔、林氏璧也因公職兼差引議 - 蘋果日報:https://bit.ly/2WPxjNy
→從台大醫生兼職部落客「林氏璧」遭記過,談為何公務員不可經營商業?:https://bit.ly/2WFBiMX
→違法兼職遭移送公懲會 交警石明謹親上火線回應 - 自由新聞網:https://bit.ly/3zHcr9z
→【獨家/靠嘴賺外快1】世足球評石明謹延誤交警公務 涉兼職賺200萬遭送公懲會 - 蘋果新聞網:https://bit.ly/2WRHEsm
→法院認定「違法兼職」 石明謹6點聲明:請律師團依法上訴 - 自由新聞網:https://bit.ly/3zDT1SV
→警察兼職球評「損害政府信譽」 石明謹反擊:是提升形象!曝283萬用途 - 蘋果新聞網:https://bit.ly/2WL1vJK
\每週7天,每天7點,每次7分鐘,和我們一起了解更多有趣的生活議題吧!/
🥁七七仔們如果想寄東西關懷七七團隊與志祺,傳送門如下:
106台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二段111號8樓
🟢如有引用本頻道影片與相關品牌識別素材,請遵循此規範:http://bit.ly/shasha77_authorization
🟡如有業務需求,請洽:hi77@simpleinfo.cc
🔴如果影片內容有誤,歡迎來信勘誤:hey77@simpleinfo.cc
報導者 關於 我們 在 報導者 The Reporter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我們儀式&我們走過:
台灣不同的族群,自然各有其對生活的態度;年復一年自然重複的季節更替、24節氣,是老祖宗的智慧,不同宗教文化也隨著時間舉行不同的儀式。
人們藉由儀式來肯定生命存在的意義。不論是伐木造船,還是婚喪喜慶,迎神廟會和建醮,時代的巨輪一直往前邁進。城鄉差距雖然帶來生活樣貌的改變,我們在不同族群,且又重複發生的儀式裡面,看到文化傳承的過程;既有不變的理念堅持,也有順變時代的妥協。
百年來,我們走過日據時代、太平洋戰爭,也經歷白色恐怖的威權時代、解嚴後街頭狂飆的民主歷程,並因追求經濟發展而傷害了自然環境,遭受時常來襲的颱風、水患和地震,還有瘟疫或病毒的傷害。
我們遭遇,我們應變,我們曾經失敗,我們也學著反省。
展覽介紹:
「臺灣文化」目前還是一個尚待被清楚定義的模糊概念
可以使用「臺灣的鏡像」來協助定義什麼是「臺灣文化」嗎?
「臺灣的模樣」嘗試整理國家攝影文化中心及國立臺灣美術館的攝影典藏中,不同世代的本土攝影家們眼中所看到的「臺灣」。希望藉由這些不同時空樣貌下的影像切面,堆疊出臺灣的文化紋理,協助思考一直都在但卻是抽象混沌的「臺灣文化」。其實也就是在反思:什麼是「臺灣的吾土」?誰是「臺灣的吾民」?等土地與人民的真實內涵。
初探「影像臺灣」為「臺灣攝影史」奠基
為了要整理呈現這一個「公共的臺灣」(孕育我們的母地),策展人要向展覽中每一位攝影家致歉。在此展中,個人創作意圖的脈絡先暫時被放在第二順位,優先凸顯臺灣這塊土地上共通的元素,作為整體性的思考。藉由影像編輯的組合,橫向交織出一個更龐大綿密的,所謂臺灣攝影創作的共同脈絡。長年來因為臺灣攝影史研究的缺席,我們有必要透過這樣統整的過程,先將臺灣攝影做一個整體性的梳理思考,來為尚待完成的臺灣攝影史鋪路。
關於臺灣文化脈絡的思考
策劃此展還有一個目的,梳理出臺灣文化脈動的基調:臺灣的文化脈動,是由在地的原住民族,面對外來的過客與移民,歷經抗拒、衝突、互動、交流、妥協的歷程。原本在地的本土族群與外來的殖民霸權必須學會「共生」,而不同時期的共生造就了不同世代的「在地本土文化」。
南島文化原住民族的根源,荷蘭西班牙文化的刺激,深層中華文化的延續,日本文化擁抱現代化的刻痕,還有歐美當代文化的移植,新住民文化的加成,這些多元觀點的交融並列,形成今日臺灣文化繼續往前推動的重要動能。
嘗試以影像揉捏出「臺灣氣口」、「臺灣味」
呼應國家攝影文化中心開幕首檔「舉起鏡子迎上他的凝視──臺灣攝影首篇(1869-1949)」以臺灣攝影史的理論研究為架構,本展以視覺影像為梳理的脈絡,嘗試由截然不同的方式切入這臺灣主體論的核心課題。因展出空間有限,整個展覽以靜態的「攝影原作」與動態的「數位呈現」平行展示相互呼應,也是一種在攝影展覽形式上的嘗試與挑戰。
攝影/鄭宇辰、余志偉
剪接/余志偉
文字提供/國家攝影文化中心台北館
■完整報導:https://www.twreporter.org/a/photo-the-national-center-of-photography-and-images-exhibition-2
──────
《報導者》是台灣第一個由公益基金會成立的網路媒體,秉持深度、開放、非營利的精神,致力於公共領域調查報導,共同打造多元進步的社會與媒體環境。
官方網站:https://bit.ly/3rTeR1V
粉絲專頁:https://bit.ly/37jjGYD
Instagram:https://bit.ly/3rWFQJV
★用行動支持報導者:https://bit.ly/3ylK401
#報導者 #看看攝影
報導者 關於 我們 在 報導者 The Reporter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我們日常:
「臺灣人」是由原住民族與先後多批的移民所組成,這些不同時期的新舊移民豐富了臺灣人們的群體。也因為臺灣從暫時歇腳與避難求生的地點,進化到不同國族相中為前進或反攻的基地,幾百年來歷史的曲折把相異背景的人們,帶到同一個小島上,各自努力尋找安身立命的過程就不可能很順遂。
雖然是來自不同成長背景的族群,但「公共的我們」在這塊同樣的土地上,服膺於時間的長流與突發的事件所架構成的歷史脈絡,慢慢地開始擁有類似的成長過程,形成了我們雖相異又相似的成長背景。從兒童、少年、到家庭,從農牧的日常,到各行各業工作的人,從鄉間到都會,我們一起面對考試、遊戲、運動、大眾娛樂,不論是布袋戲或是棒球,大家一起歡笑,一起成長。
展覽介紹:
「臺灣文化」目前還是一個尚待被清楚定義的模糊概念
可以使用「臺灣的鏡像」來協助定義什麼是「臺灣文化」嗎?
「臺灣的模樣」嘗試整理國家攝影文化中心及國立臺灣美術館的攝影典藏中,不同世代的本土攝影家們眼中所看到的「臺灣」。希望藉由這些不同時空樣貌下的影像切面,堆疊出臺灣的文化紋理,協助思考一直都在但卻是抽象混沌的「臺灣文化」。其實也就是在反思:什麼是「臺灣的吾土」?誰是「臺灣的吾民」?等土地與人民的真實內涵。
初探「影像臺灣」為「臺灣攝影史」奠基
為了要整理呈現這一個「公共的臺灣」(孕育我們的母地),策展人要向展覽中每一位攝影家致歉。在此展中,個人創作意圖的脈絡先暫時被放在第二順位,優先凸顯臺灣這塊土地上共通的元素,作為整體性的思考。藉由影像編輯的組合,橫向交織出一個更龐大綿密的,所謂臺灣攝影創作的共同脈絡。長年來因為臺灣攝影史研究的缺席,我們有必要透過這樣統整的過程,先將臺灣攝影做一個整體性的梳理思考,來為尚待完成的臺灣攝影史鋪路。
關於臺灣文化脈絡的思考
策劃此展還有一個目的,梳理出臺灣文化脈動的基調:臺灣的文化脈動,是由在地的原住民族,面對外來的過客與移民,歷經抗拒、衝突、互動、交流、妥協的歷程。原本在地的本土族群與外來的殖民霸權必須學會「共生」,而不同時期的共生造就了不同世代的「在地本土文化」。
南島文化原住民族的根源,荷蘭西班牙文化的刺激,深層中華文化的延續,日本文化擁抱現代化的刻痕,還有歐美當代文化的移植,新住民文化的加成,這些多元觀點的交融並列,形成今日臺灣文化繼續往前推動的重要動能。
嘗試以影像揉捏出「臺灣氣口」、「臺灣味」
呼應國家攝影文化中心開幕首檔「舉起鏡子迎上他的凝視──臺灣攝影首篇(1869-1949)」以臺灣攝影史的理論研究為架構,本展以視覺影像為梳理的脈絡,嘗試由截然不同的方式切入這臺灣主體論的核心課題。因展出空間有限,整個展覽以靜態的「攝影原作」與動態的「數位呈現」平行展示相互呼應,也是一種在攝影展覽形式上的嘗試與挑戰。
攝影/鄭宇辰、余志偉
剪接/余志偉
文字提供/國家攝影文化中心台北館
■完整報導:https://www.twreporter.org/a/photo-the-national-center-of-photography-and-images-exhibition-2
──────
《報導者》是台灣第一個由公益基金會成立的網路媒體,秉持深度、開放、非營利的精神,致力於公共領域調查報導,共同打造多元進步的社會與媒體環境。
官方網站:https://bit.ly/3rTeR1V
粉絲專頁:https://bit.ly/37jjGYD
Instagram:https://bit.ly/3rWFQJV
★用行動支持報導者:https://bit.ly/3ylK401
#報導者 #看看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