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有種米」說起的故事最近落村搵農友時,很多農友都驚訝原來Green Objects竟然是土地正義聯盟 的工作。其實我們過去也有做過不同的農業計劃,有些用另一個形態延續下來,有些無疾而終,有些則由更多有心力的朋友接手,這似乎也是工作種類繁多的壓力團體工作常態。其中一個以另一種形式延續的就是 新界有種米 計劃了。2015年 土地正義聯盟 八鄉朱凱廸 Chu Hoi Dick 發起在新界四個地方——八鄉(清潭)、新田(牛潭尾)、塱原、蕉徑種稻米。經過幾年的發展和開拓之後,各個計劃陸續自行發展,各有不同的特鮙和堅持,土盟漸漸也淡出各區的組織工作。當中新田牛潭尾小隊在 新田梁日信 的支持下,由 新興農場。牛潭尾信心米 團隊延續,一年復耕一塊田,今年早造種米面積超過兩斗半。而八鄉小隊也發展成 新界有種米-八鄉小隊 ,繼續種以台梗為主。 至於 塱原濕地開心有機農場 「耕田佬」添哥繼續自己種米,將「航拍機趕雀」技術發揚光大(誤)。而幾個計劃的團隊也保持緊密的合作和溝通,例如 八鄉小隊多次邀請台灣池上鄉種米高手「天之驕子」魏生訪港交流種植心得,也邀請其他農友參與;而添哥在牛潭尾「信心米」品牌第一次收成時借出磨米機,以及協助我們進行真空包裝。所以香港農業要繼續發展,農友之間的交流和合作是十分重要。雖然土盟已經淡出各個小隊的運作,但除了個別成員也繼續協助農務工作,我們也通過 Green Objects本地農產及農業活動分享區 平台,連結更多農業產銷鏈上下游持份者,啟動不同的工作:學農前培訓:Green Objects的稻米種植小組,十多位新手藉着半年的參與實踐,為日後進入農業界、學習更專業耕種技巧做準備業內組織:組織幹事每週定期落村交換資訊和意見,配對生產者與銷售單位,我們也建立銷售單位之間的交流平台。而在此之前,我們也與多個農業團體一同參與農業政策倡議工作共購配對(即將公佈):我們正研究通過進步陣營的社區網絡,推動各區建立定期共購小組,以「一區/一屋苑/一團體配對一農場」,鼓勵共同購買及分擔物流成本,嘗試解決訂菜物流成本的困局緊急支援及土地政策倡議:繼續支援面對即時迫遷、土地破壞威脅的鄉村及農友;推動「農地農用」的土地政策,反對不必要的鄉村開發有些工作不一定直接在產銷鏈上發揮角色,但在維持現在的耕種空間及在長遠復耕政策的推動,也是對產銷系統發展重要的工作。我們也鼓勵有志投身香港農業的朋友嘗試參與不同的崗位,比方說一間醫院也不只醫生、護士,也有賴清潔工友、病房助理、專職醫療人員、行政工作等崗位付出。農業也不只農夫和菜販,產銷鏈的上下游之間,仍很多工作和位置值得大定發掘和投身。我們歡迎各位有想法的朋友也在群組分享、提出、brainstorm,一起為振興香港農業努力。我們也將會邀請各區的代議士或社區領袖,自行組織共購組,重新將產銷鏈連繫起來。(圖:清潭大水管和米田)支持土盟工作:https://www.collaction.hk/s/landjusticehk/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