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樂錢商”這本書的作者是本田健先生。
這本書討論一個其他理財書籍比較沒有碰觸到的面向,那就是,錢帶給你怎樣的心情?
錢?心情?
這的確是有關係的。
譬如花錢,交錢的時候。
你是否覺得自己得到很好的服務與產品,或是買禮物要送人,所以開心地把錢遞出去?或是覺得壓力沉重,譬如買高價房子不得不交的高額貸款、以及要交給政府的稅金。不甘情願的交錢出去。
譬如賺錢的時候。
你確定客戶認同你的產品跟服務,所以他們很滿意的把錢交給你。你會賺得很開心。假如你每一個工作天中的每一個小時都在做自己不想做事情,很辛苦的過了一個月,終於拿到薪水。那是完全不同的感覺。
還有對自己目前資產價值的感覺。
你覺得滿足,夠了,錢為你帶來心安的感覺。或者你仍覺得有所欠缺,想要更多的錢呢?
由於金錢涉及人生許多面向,跟金錢相關的心情大多是負面的話,會讓你活的不是那麼快樂。
應對方法就是,以自己認同的方式,發揮自己的才華為他人提供有價值的服務與產品。以符合自己價值觀的方式花錢。方向對了,心情就會對。
書中第二章描述了人的五種金錢EQ模式。其中試圖控制金錢的三個亞型,描述很貼切。
會覺得錢不夠,有兩個基本成因。
第一個是擔心未來人生出現負面變化。譬如重大開銷,被裁員,投資嚴重失利等。
這些的確是要儲蓄防備的事情。但沒必要過度擔憂,甚至到焦慮的程度。一直覺得要蒐集金錢,累積金錢。那將成為被恐懼控制的人生。
第二個是想要高人一等。
如何判斷比他人傑出呢?很簡單,出社會後就是比誰錢多。所以很多人在財富階梯努力向上爬。
書中有段傳神的說法。財富階梯爬到後來,你就會遇到有人跟你說:” 明天我要坐私人飛機去某某島自己的別墅度假。”
比,是比不完的。
當你出於以上兩個心態,一心想要更多的金錢時,你就會一直想著未來的規劃,下一步的行動,怎樣做才有更多錢。你會無法活在當下,無法滿足於當下已經擁有的財富,也無法感到幸福。
感覺匱乏,覺得不夠,很難帶來幸福感。
作者提到他小時候的故事。
作者的父親是稅務士。有些客戶會到家中作客。作者是小孩子的時候,他就可以感覺出這些有錢的老闆分兩種。
一種是氣定神閒,看起來有餘裕,活的優雅的人。
一種是坐立難安,好像一直有事情要忙,有點焦慮的人。
他們其實都是有錢人。但誰是幸福的人?
事實是,有錢不會自動讓你幸福。當你無法滿足時,你不會感覺到幸福。
而其實,有些資產似乎沒那麼多的人,也可以達到有餘裕,幸福的境界。
重點不在你的錢,而在你的心。
一心以為追求財富就可以得到幸福,其實是往幸福的反方向駛去。
書中也提到,最有名的財富遊戲是大富翁。誰是遊戲的勝出者呢?
讓對手破產,滿路都是自己的房地產,賺到最多財富的玩家嗎?
這是一般的定義。
但其實你會發現,擁有那麼多的資產,又有什麼用呢?
贏家其實是在遊戲中得到最多快樂的人。沉浸於遊戲中的爾虞我詐,知道這只是一個遊戲,放開心胸去玩的人。那是真正的贏家。因為他為自己賺到一段快樂的時光。
人生,何嘗不是這樣的一場遊戲呢?
幾十年的時間,是活得快樂的人是贏家,還是累積最多資產的人是贏家呢?
不要為了贏取外界的成功標準,卻輸掉自己真實的人生。
盡可能累積最大的財富未必會帶來快樂。讓金錢的流入與流出,都帶來愉快的心情。用自己滿意的方式賺錢,以自己認同的方式用錢,才是幸福人生之道。
完整討論,可見今天文章:
https://greenhornfinancefootnote.blogspot.com/2021/05/blog-post.html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壓力 大 不想做事 在 張賢Johnny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戰勝拖延症 #拖延症患者必存
當事情一煩雜,拖延症就會悄悄的出現,壓力與焦慮倍增,開始不想做事更不知該從何做起,我分析一下自己最近拖延症出現的情況大概是以下這幾種
1.「遇到很無聊又必須做的事」
2.「超過自己能力的任務或工作」
3.「害怕成果不如預期或失敗」
4.「事情多到不知從何下手」
當我開始拖延的時候我就會開始省思自己,從而歸納出以上的原因,接下來我就會開始進行以下的心態調整,讓自己重回軌道🙌🙌
1.「在行事曆寫下今日所有待辦事項」📒
好好的整理自己腦袋的思緒,看清楚其實也沒那麼難
2.「從最容易的事開始做來增加自己的動力」🤸🏻
例如我什麼都不想做就會先去掃地洗衣服讓自己動起來,才開始慢慢進入工作,有種工作熱身的感覺
3.「將困難的工作分成更多小段落來執行」🔪
每完成一個段落就休息,例如我剪片會先粗略剪輯、調色、上字幕、上特效每完成一件事就休息,最後就會發現自己居然完成了。
4.「在無聊的工作上找出樂趣」🎮
例如我拖地時都會盯著地板的髒污,當看到他一點點的消失,就有種任務條慢慢集滿的快樂,最後mission completed!!!
希望這篇文能幫助你過上一個更有效率的生活
如果不行的話也可以看看其實我們大家都很愛拖延啦🥴
#拖延 #拖延症患者 #心理學 #諮商 #拖延症
壓力 大 不想做事 在 柚子甜剝心事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她說自己感覺很糟的時候,會打開冰箱,把所有吃得下的東西拿出來,塞進嘴裡。
最近越來越嚴重,明知道自己飽到胃袋快撐破,手還是一直停不下來,拼命往嘴裡塞水果、生菜沙拉、雞胸肉。
「等一下,為什麼是沙拉和雞胸肉。」她其實是我朋友,那天聊天的時候,我疑惑地打斷她:「心情不好的時候不是都吃洋芋片、巧克力這種重口味的東西嗎?」
「欸,我也不曉得,可能是我本來就沒很喜歡吃吧。」她歪頭想了想:「而且奇怪的是,我也不覺得沙拉和雞胸肉很好吃,就只是拼命想拿東西往嘴裡塞而已。」
***
這件事我沒特別放在心上,直到幾天後收到一封訊息。
「我前陣子看了你的《專注,是一種資產》了。」朋友興致勃勃地說:「我現在也開始像書裡一樣,練習覺察自己的內心,結果挖到一件很驚人的事情──我終於知道為什麼自己會暴飲暴食了。」
她那天覺察到,自己每次走進廚房開冰箱時,都是頹廢了一整天,沒什麼產值,開始覺得自己很「沒用」的傍晚。
「有件事情很多人不知道。」她繼續說:「小時候,我是個很愛吃的小孩,應該說吃東西很香,其他小朋友看到我吃東西的樣子,就會不由自主地多吃點,所以以前有家長還會特地拜託老師,讓自己小孩坐在我旁邊,不愛吃飯的小孩就會把飯吃光光呢。」
「這件事我從小被稱讚很多次,成長過程大人也不斷提起,我才發現原來潛意識裡,『吃』已經被我連結到『被稱讚』和『我還有用』的感覺。」
因此當她那一陣子太累太疲倦,整天都不想做事的時候,到了傍晚又會自我譴責「妳怎麼這麼沒用」,就會不由自主地走到冰箱,開始拼命吃東西。至於我之前疑惑,為什麼壓力大不是吃垃圾食物,在這點也終於真相大白──因為她吃東西不是為了「味蕾刺激」,而是「吃」本身連結的「自我價值感」。
甚至更進一步說,小時候多吃青菜、水果也會被誇讚,因此往嘴裡猛塞生菜沙拉、水果、健身族愛吃的雞胸肉,也會讓她連結回「被稱讚」的感受。
***
我隔著螢幕看到她自我剖析到這種深度,簡直為她高興得不得了。
「專注力練習」就是這樣,會鍛造一把銳利的覺察之刃,而那把利刃是量身訂做的,最終能夠切的深度,甚至可能遠遠超過旁人想像──因為只有自己,才擁有最完整的記憶,也最有潛力找出兩個看似毫不相關事物的連結──竟然是因為小時候大人的稱讚,才讓她在二三十年後的今天,會眼神空洞地挖食物塞滿胃袋,好消除無力感。
但暴飲暴食之後,無力感會消除嗎?並不會,甚至還因為這樣,導致更深刻的罪惡感,以及自我譴責。
後來朋友說,當她捕捉到源頭後,現在會有覺知地把「吃」和「消除無用感」之間的連結斬斷。當自己又覺得自己很廢、很沒用的時候,她會去運動、看書、做其他事來調整自己,而不是選擇把胃袋撐破。
又或者進一步,她也開始練習停止責備自己「沒用」,告訴自己累了當然可以休息,沒有所謂「應該」要怎麼樣,拿想像的責任義務框架在自己身上,只會讓自己和家人陷入惡性循環。
***
最近收到很多讀者在練習專注之後,都開始慢慢產生了覺察力,洞察過去從來沒發現的盲點。
真心覺得太感動,這就是我寫《專注,是一種資產》最初的願力──當心靈變得清晰而專注,內在盲點就會逐漸浮現,我們自己也能逐漸看見,那個一直在人生路上絆倒我們的,到底是多麼深遠的結。
當看見之後,自己其實會深刻地震撼。而那個時候,就是療癒的起點。
來鍛造一把屬於自己的覺察之刃吧!
《專注,是一種資產》>>>http://bit.ly/2s1P4tR
***
‧ 故事已經過朋友同意匿名分享
‧ 朋友還有很多驚人的覺察可以說,我之後慢慢寫,但最近好忙,想看的人請在下面喊一聲,我努力擠時間XD
‧ 若為嚴重的暴食與影響健康的身心疾病,請搭配尋求醫師協助哦♥️
=============
#找到心靈盲點就能改變人生
#柚子甜剝心事
臉書:YS Tian
IG:柚子甜
=============
Photo by Pablo Merchán Montes on Unsp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