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鮭魚之亂-
我們成為了自己最討厭的那種大人嗎?》
.
這整件事情其實是很有趣的一次社會觀察+個人反思。
第一時間看到改名的身分證,
我跟很多網友一樣覺得這一定是P圖,
怎麼可能有人做這麼白癡的事?
但接著越來越多雨後春"鮭"冒出來,
天啊! 居然有人為了吃免費鮭魚就去改名字??
太誇張了吧????
坦白說,這時候我跟很多我臉書上的朋友一樣,
"平價壽司多少錢? 居然為了這個去改名!"
"爸媽給的名字多珍貴啊,真是莫名其妙!"
而且有人改之前還沒搞清楚改名有三次的上限,
結果一輩子踏上不鮭路,一日為鮭終生為鮭。
.
但昨天播到第二天的新聞後,
我開始有ㄧ些不同的想法。
像是有一個"林鮭魚"先生,
他說:「 光是自己免費吃跟朋友吃實在太浪費了」
所以他上網揪團,兩天活動吃9餐,他就這樣賺了上萬塊,
甚至如果有人誇張一點,
活動這兩天,11個小時全時段都卡位,
每人每小時收600,兩天就可以收到6萬6,
扣掉成本,淨賺6萬5千9。
我忍不住佩服,
這樣的商業頭腦,全台灣有幾個人想得到?
尤其活動公布後到活動結束,才短短幾天,
要在獲得訊息後馬上把握時間去改名跟揪團,
又有幾個人像這樣既有想法、又有行動力跟執行力?
.
很多人說,這樣太不尊重父母親給的名字,
事實上,爸媽給的東西,全都是好的嗎?
我們如果會去違抗爸媽很多的想法或要求,
那名字又為什麼不行呢?
難道為了宗教命理的理由去改名,就算是比較珍惜爸媽的取名嗎?
認真比一比,
宗教命理改名帶來的"實質"收益,還未必比吃免費壽司高是吧?
.
也有人批評這是佔店家便宜,
但...店家推優惠活動就是要承擔消費者的行為,
事實上店家不論怎麼樣都不會虧的。
而且,我們為什麼一邊仇富、
又一邊鄙視想要省錢或貪小便宜的人呢?
.
站在個人價值觀,我也並不認同改名吃壽司這件事,
但一件事情可以有很多不同的想法跟觀點,
比方說,
這個事件正面來說,也讓不少人認識了《姓名條例》啊,
原來改名有三次上限、
原來跟通緝犯同名、同縣市、公司有同名同姓的人也可以改名。
.
我們總說,
不想成為自己最討厭的那種大人,
那種不分青紅皂白就要用各種傳統價值觀打壓年輕人的人,
那也許,
以後面對各種《鮭魚世代》出乎我們意料的行為,
是不是可以有更寬容或幽默的心態,去觀察、去理解呢?
畢竟我們年輕的時候,
瘋狂的事、無俚頭的舉動,有比較少嗎?
.
#壽司郎好吃
#最愛麻辣赤蝦跟蒸蛋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