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ss30好好活
點亮初夏:奶油色鬱金香
-
三月接近尾聲,氣溫逐漸來到夏天
花藝,時常被視為浪漫的象徵
因此帶有紅色、粉色系的花
是各式花禮中比較常見的顏色
但本週,我們將為大家推薦
溫厚濃順的奶油色鬱金香,來點亮初夏
鬱金香是童話故事主角,拇指姑娘誕生的地方
故事中拇指姑娘不停地流浪
而鬱金香也是從發源地東歐一路流浪到西歐地區
荷蘭也才得以成為今日眾所皆的鬱金香王國
鬱金香英文 tulip 來自波斯語「tulbend」
意思是鬱金香含苞的花形看起來像是一個顛倒的頭巾
奶油色的鬱金香像經過奶油調和
比白色更帶有一絲溫潤
也別其他高飽和度色的鬱金香多了更柔軟的感覺
重瓣的繁複花型,則提高視覺上的層次
因重辦花型在視覺上已經很有份量
配花上以簡單的白色洋桔梗作襯托
利用小倉蘭蜿蜒的花苞線條製造空間感
另外加入一小分枝瑪格麗特畫龍點睛
就完成初夏的奶油色花束
用色系換季,在這個春末與初夏的交接時期
就讓我們一起用奶油色,迎接今年的夏季
-
Photo Credit| @teritwtc @themeanstudio
#Miss30 #三十小姐 #BuyNowOrCryLater
#花藝工作室 #花藝 #花束 #花藝師 #藝術
#life #lifestyle #home #decor #beautiful
#floraldesign #bouquet #flowers #art
Follow Miss 30 三十小姐
📍 Instagram 🔍 Miss 30 三十小姐
📍 YouTube 🔍 Miss 30 三十小姐
夏天的尾聲英文 在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臺灣欒樹 ◎楊牧
這事發生在不久以前,他們神志
未之能及的水邊,當所有經緯
線索到此都不甚分明或一時
失察便如夢的領域般陷入隱晦
那時星辰都已依照座落指派成型
各自尋到它們光度合適的位置
冷氣團天上生滅有或無,黑潮
在海底提示詩的音律和意志
邊緣?從我鎖定的方位東南望去
看得見夕照自對角以剩餘的漏斗
小量過濾到我們青春的峯頂
罕見的飛鼠在露水裏錯愕驚醒
惟恐所向無非宇宙創生後某紀
一些自戕的殘餘,窮寇,暗中以
劫後的廢氣偷襲我新綠的林相
表裏,歸巢的羽類避之惟恐不及
螢光明滅浮沉自盛夏的胸懷
釋出深邃的畏懼,好奇,和創造力
為無邊的黑暗點燈,多層次的天路
歷程一夕盡毀於弔詭的野火
當森嚴的山勢從高處俯瞰,看見
一隊抹香鯨在偏南的水域日夜泅行
不知道是為遷徙,追踪,抑或遊戲
直到先後都在陌生的沙灘上擱淺
當流泉迅速循浮雲摺角飛濺
直落新蘚與舊苔的石,藤影裏
依稀聽得見地球反面,久違的
那一邊,彷彿有女聲輕歌低吟
她畧過一些我們早期的共同經驗
寒武紀接近奧陶的魚貝和珊瑚
遲到的爬蟲類,恐龍生與死
一貫快長不已的菇菌,豐草,巨木
直接進入預言裏終將到臨,人與碳
互相煎熬的世代,山無陵,江水
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
天地合,乃敢與君絕,只剩
這海上渺茫的邊緣,黑潮
洶湧,日光輻輳,深淺的風雨
過境,赤石罅中競生著絕無僅有
一系列宛轉變色的欒樹林
──二○○九、十
---
◎作者簡介
楊牧,本名王靖獻,臺灣花蓮人,臺灣詩人、散文家、評論家、翻譯家、學者。花蓮中學、東海大學外文系畢業,美國愛荷華大學創作碩士、柏克萊加州大學比較文學博士。楊牧自中學便矢志新詩創作,並共同主編詩刊。早年筆名葉珊,,三十二歲而改筆名為楊牧。詩文曾譯為英文、法文、德文、日文、義大利文、瑞典文、荷蘭文、捷克文等。[註1]
---
◎小編皮皮賞析
在賞析此詩之前,先來認識台灣欒樹。台灣欒樹,又稱金苦楝、苦楝公,是台灣特有的原生種。台灣欒樹的姿態優美、顏色多變,是台灣街景中常見的行道樹之一。
首先,在第一段,楊牧以「這事發生在不久以前」開頭,像是準備娓娓道來一個遠古的神話傳說。「未之能及的水邊,當所有經緯/線索到此都不甚分明或一時/失察便如夢的領域般陷入隱晦」在一開始,一切皆混沌未明,無法區分事物,一不小心就會掉入如夢境般曖昧的境地。但來到第二段,開始有了轉變:「那時星辰都已依照座落指派成型/各自尋到它們光度合適的位置」星辰皆乖乖地待在屬於自己、並且適合自己的位置,對比首段的不甚分明,事情似乎漸漸有了眉目。同樣在天上的冷氣團則是生滅不定,不若海中的黑潮。黑潮是太平洋洋流的一環,而洋流是具有穩定流速和流向的大規模海水運動,而音律和意志也是相對長遠的存在,黑潮提示著詩的重要元素[註2]。
第三段,作者首次將「我」放入敘述中,作者遙望,發現時間已至黃昏了,青春到達頂峰,而飛鼠不知是否訝異於時光的流逝,於安靜的露水中驚醒了。「惟恐所向無非宇宙創生後某紀」繼首段「這事發生在不久以前」,可以看出作者更進一步地點出事發的時間點,原來是在宇宙出現後的某紀,而事情不總是這麼順利──「一些自戕的殘餘,窮寇,暗中以/劫後的廢氣偷襲我新綠的林相/表裏,歸巢的羽類避之惟恐不及」一些波折,偷襲台灣欒樹綠油油的枝枒,讓擇木而棲地鳥禽紛紛躲避。「螢光明滅浮沉自盛夏的胸懷」則是繼冷氣團之後第二次提到關於氣候的描述,不只時間的推移,氣候也從冬天來到夏天。夏天擁有恐懼,卻也擁有好奇和創造力,能為黑暗點燈。但好不容易鋪陳完畢的道路,竟這樣毀於突如其來的、詭異的野火,一瞬間什麼都沒有了,比劫後的殘餘更徹底的消亡。
接著,作者將視角從海底移動到山上,從高處往下俯瞰。作者看見了鯨魚泅泳,他不知道鯨魚為何移動,但作者云:「直到先後都在陌生的沙灘上擱淺」,如同上段,在看似充滿希望的夏日,一團殘酷的火焰便毀掉了道路;看似安穩的悠遊,竟也是先後擱淺在不熟悉的海邊。一切都以希望生成,再以失落作結。
接著,新蘚與舊苔的對比,地球的反面有女聲輕輕唱著歌,如此神秘,像極了傳說的續章。時間點漸漸明朗了──「寒武紀接近奧陶的魚貝和珊瑚」爬蟲類、恐龍等,象徵著世紀的生物快速生長,直到事件的尾聲──人類出現了。而現在還生存著的人們,什麼時候又會如同寒武紀的魚貝與珊瑚,彷彿時光永遠凍結在此刻一般的成為化石?那便是「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與君絕」的時候了。當世界失序,季節混亂,人類絕種,地球上還會剩下什麼呢?作者云:只剩黑潮、日光、風雨、石縫中競相存活之物……以及,一系列依舊如常、宛轉變色的欒樹林,種種之類了罷。
[註1]作者資訊擷取整理自維基百科
[註2]洋流資訊擷取整理自維基百科
--------------------------------------
美編:花椰菜菜子
https://www.instagram.com/brocccoliiiii/
https://cendalirit.blogspot.com/2020/10/blog-post_19.html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自然詩 #楊牧 #台灣欒樹 #長短歌行
夏天的尾聲英文 在 香功堂主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刻在你心底的名字》:我們的世界,並不像你說的真有那麼壞。
.
民國76年台灣解嚴。教會學校的二年級生阿漢和 Birdy (柏德)互有好感,但在保守年代,同志戀情不被大眾接受,兩人只能維持好友關係,直到 Birdy 與一年級學妹班班談了感情,引發阿漢的強大醋意......
.
#解嚴
.
柳廣輝導演的《刻在你心底的名字》將故事時空擺在解嚴初期,那是時代轉變的交接點,保守勢力面對新時代崛起,感到焦慮心慌,變得更用力維持自身的「權力」(例如舍監、教官、神父等角色)。然而時代的潮流不斷向前推進,改變勢在必得。走在浪前方的對抗者(例如被霸凌的瘦瘦或是在天橋上抗議的祁家威,即便受到語言與肢體羞辱,依然勇於面對自己的性向),承受著舊勢力加諸在自身的暴力,緩步向心目中更好(廣闊)的世界邁進一步。
.
#底下有雷請斟酌閱讀
.
.
.
.
.
#壓抑
.
《刻在你心底的名字》的阿漢與 Birdy,令我想起《臥虎藏龍》的李慕白和俞秀蓮。他們皆受制於群體的異樣眼光而無法大膽說愛,只能壓抑情感。李慕白和俞秀蓮就連身在郊區竹林涼亭,也只能用:「我的師父常說,把手握緊,裡面什麼也沒有;把手放開,你得到的是一切。」這樣的話語來安慰彼此的無法相守。
.
到了《刻在你心底的名字》,阿漢和 Birdy 年輕時無法承受社會對同志的歧視眼光,最終失去了聯繫。多年後,兩人在加拿大街頭巧遇,終於能夠用較為釋懷的態度回看數十年前埋藏在彼此心底的愛。然而,即便時代已經不同於以往,到了別離時刻,他們仍只是反覆地向對方道「晚安」(我愛你的密語)。把愛說出口(出櫃),終究是有點難。
.
但我想阿漢和 Birdy 的故事會有後續發展吧,「#我能陪你再多走一段嗎?」一個鼓足勇氣的請求,一個微笑地答應,給了觀眾一分希望。
.
相較於阿漢和 Birdy 也許在多年後有機會重拾他們多年前的愛情遺憾,#教會學校的歐神父或許是個更悲傷的角色。歐神父的伴侶對阿漢說,歐神父常說他無法上天堂(同志身份),歐神父打心底認定「真實的自己」是罪人,不完美,不值得被愛。這樣的觀念糾纏歐神父一輩子直到他的死亡。
.
透過信仰與教育去要求人們憎恨、厭惡、否定真實的自己,或許才是最具殺傷力的一種暴力。
.
#丹尼男孩與這個世界
.
《刻在你心底的名字》有兩首歌曲在片中不斷播放,一是愛爾蘭民謠【Danny Boy】,電影開場未久,歐神父詢問阿漢為何與 Birdy 發生爭執?阿漢緩緩道出他埋藏內心的秘密。此時背景放了「Danny Boy」一曲。一開始覺得這首歌意在點出阿漢愛著的是「Boy」而非「Girl」。直到電影尾聲,才發現這首歌其實是歐神父心境的展演。
.
歐神父曾向阿漢提及他早年的戀情,他說:「我看他的時候,他也正在看我。」電影此時透過剪接,讓觀眾看到阿漢與 Birdy 對望彼此的雙眼,那是愛的眼神(喜歡一個人時,眼睛總是會跟著對方遊走),也暗示了歐神父與阿漢有過相同的經歷(一段無疾而終的苦戀)。另外,【Danny Boy】歌詞後段也偷偷預言(預告)了阿漢多年後將會拜訪歐神父墓地一事。
.
【Danny Boy】歌詞
.
「Oh Danny boy,
噢!丹尼少年,
.
the pipes, the pipes are calling
笛聲正在召喚
.
From glen to glen,
and down the mountain side
從山谷間到山的另一邊
.
The summer's gone, and all the flowers are dying
夏天已走遠,花兒都已枯萎
.
'Tis you, 'tis you must go and I must bide
你得離去,而我得等待
.
But come you back
但你回來了,
.
when summer's in the meadow
當夏天回到草原上的時候
.
Or when the valley's hushed
and white with snow
或是當山谷沉靜下來,因雪而白了頭的時候
.
'Tis I'll be there
我一定會去那兒,
.
in sunshine or in shadow
不論是陽光普照或陰影覆蓋
.
Oh Danny boy, oh Danny boy,
噢!丹尼少年,噢!丹尼少年,
.
I love you so
我是多麼的愛你
.
And if you come,
when all the flowers are dying
如果你在百花凋謝的時候前來
.
And I am dead,
而我已經死去,
.
as dead I well may be
死的很安詳
.
You'll come and find the place where I am lying
你會前來,找到我長眠之地
.
And kneel and say an "Ave" there for me
跪下來和我說"再見"
.
And I shall hear,
tho' soft you tread above me
我會傾聽,雖然你輕柔的踩在我上面
.
And all my dreams
will warm and sweeter be
我的夢將會更溫暖而甜蜜
.
If you'll not fail to tell me that you love me
如果你真的對我說你愛我
.
I simply sleep in peace until you come to me
我會在平靜中安息,直到你來我身邊」
(中文翻譯取自Overcome evil with good文章:https://yei725.pixnet.net/blog/post/48946584)
.
另一首不斷出現在《刻在你心底的名字》片中的歌曲是蔡藍欽的【這個世界】,歌詞這樣寫著:
.
「在這個世界 有一點希望
有一點失望 我時常這麼想
在這個世界 有一點歡樂
有一點悲傷 誰也無法逃開
我們的世界 並不像你說的真有那麼壞
你又何必感慨 用你的關懷和所有的愛
為這個世界 添一些美麗色彩」
.
【這個世界】除了是 Birdy 和阿漢的定情曲,也是 Birdy 對於生活的世界的想望,一如他把軍歌替換成【這個世界】,就是想要破除社會對同志的迫害,盼能獲得多一點溫柔與關愛,少一些打壓與扭曲。
.
#鳥人,#甜蜜蜜,#三毛,#軍歌,#以你的名字呼喚我......
.
「如果你給我的,和你給別人的是一樣,那我就不要了。」三毛。
.
喜歡《刻在你心底的名字》很大的一部份原因,在於它勾起了我好多的回憶。三毛的書、蔡藍欽的歌、軍歌比賽、BB Call等。它們既形塑了時代感,同時也能跟電影劇情產生連結,一如 Birdy 提出三毛的文字,其實是愛的告白(你是我心中最「特別」的存在),或是在軍歌比賽演唱蔡藍欽的歌曲,點出對社會歧視的不滿。
.
此外,《刻在你心底的名字》也跟不少電影作品致敬:《刻在你心底的名字》的角色配置很難不讓人想起《以你的名字呼喚我》,阿漢之於艾里歐、Birdy 之於奧立佛、歐神父之於艾里歐的父親(不同世代的人面對同志戀情的不同結局)。
.
Birdy 這個英文名字源於 Alan Parker 導演的《鳥人》(電影甚至重新搬演一次《鳥人》的結局)。《鳥人》敘述一名有著戰後創傷的男子,不被社會所理解與接受,渴望能像鳥兒一樣地自由飛翔...。《刻在你心底的名字》藉《鳥人》來點出 Birdy 透過誇張行徑來掩飾內心的徬徨與無助(覺得真實的自己被囚禁在不自由的籠子中)。
.
再者,《刻在你心底的名字》尾聲,Birdy 和阿漢相繼拜訪尼加拉瓜大瀑布,畫面呈現非常地有《春光乍洩》的味道(但《春光乍洩》拜訪的是伊瓜蘇大瀑布)、兩人同處異鄉卻又不斷錯過彼此,讓我想起陳可辛導演的《甜蜜蜜》、阿漢在加拿大巧遇 Birdy 的橋段設計,則跟林書宇導演的《星空》結局有著異曲同工之妙,一段沒有結果的青春戀曲,多年後在異地找到了重新開始的機會。
.
話說,《星空》的小男主角林暉閔也有演出《刻在你心底的名字》,就是片中被霸凌的同志男孩。
.
#與生俱來
.
《刻在你心底的名字》片中有幾個配角,戲份非常的少,但導演都有給出一幕令人難忘的好戲,例如阿漢在家人面前準備「出櫃」時,他的母親(王彩樺這一幕有打動我!)瞬間滾落的淚水,訴說母親老早知道了些什麼,只是一直沒有(不敢)承認;或是班班多年後跟 Birdy 結婚又離婚,她幽幽地說:「現在我才懂,喜歡一個男生是與生俱來的,#早知道我就不努力了,害了我一生,也害了他...」(飾演班班的是魏如萱耶!)
.
班班這個角色跟阿漢的母親是個漂亮的對照組。阿漢曾問過母親為何要跟不愛的人(父親)在一起,母親說:「久了就愛了。」但我們卻在與 Birdy 離婚的班班話語中,聽見了她的懊悔。班班以為愛情可以改變 Birdy (相信只要努力,就算不愛也會變成愛),卻沒想過自己最多只能做到讓對方順從世俗的規矩,卻無法改變對方「與生俱來」的性向。
.
#全裸
.
與生俱來,是無法被改變的。《刻在你心底的名字》在片中有一場阿漢和 Birdy 全裸游泳的戲,他們褪去了所有的衣物(褪去受制於大環境的壓迫而變得武裝的心),以最真實的自己和對方坦誠相見(沒有任何的偽裝)。我很喜歡那一場戲,在那一刻,阿漢和 Birdy 短暫地「當自己」,直到他們重新穿上衣服回到校園與家庭,又成了被社會牽制的人。
.
#兩個世代
.
我其實很怕看「兩種年紀交由不同演員詮釋」的作品,表演很容易出現落差,情感難以銜接(請看陳凱歌的《梅蘭芳》)。《刻在你心底的名字》沒有這樣的問題。兩位年輕演員非常棒,陳昊森和曾敬驊很令人驚艷,前者因為愛而逐漸變得勇敢,後者用種種瘋狂行徑來掩飾內心的膽小(也是害怕傷到對方),他們的對手戲有爆點有火花有讓人感受到慾望和愛情的流動。
.
中年時期改由戴立忍和王識賢接手演出,乍聽之下會覺得這組合怪怪的,沒想到戴立忍戲份不算多,但是場場有記憶點,尤其王識賢跟他打招呼時,他摀著嘴巴表現驚喜一幕,表情超自然又超可愛,瞬間收買我的心。至於王識賢,一開始覺得他跟曾敬驊外表根本不像啊,看了電影後才發現兩人的眼神超像!!
.
#可不可以不要再怒吼了?
.
要說《刻在你心底的名字》有什麼讓我比較受不了的點,大概就是阿漢和 Birdy 有些情緒會突然高升,有點太習慣用怒吼來表現憤怒(情緒瞬間爆衝的次數有點多)。另外,為什麼青春電影一定要有主角們「對某一個地方怒吼或大叫」(宣洩情緒)的橋段設計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