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無法取捨時,就選擇平衡]
選擇,真的是一件痛苦的事。尤其是碰到生涯的選擇,更是天人交戰,因為不管放棄哪一個,都會教人遺憾一生。就因為是這麼痛苦,最後多數人都會放棄選擇,回到原點,不做出任何改變。但是痛苦還在,糾結依然。
昨天教課之後,前後有兩個人都來問了相同的問題。第一位是醫師,38歲,喜歡音樂,不能選擇音樂職涯,讓他痛苦萬分。他追過夢,曾經短暫離開醫師跑道,轉做音樂,未久又回到主流價值,繼續當醫生。7年過去,音樂的夢未曾消褪,始終在耳邊呢喃不已。
他搓著手說,他不喜歡當醫師,但是全世界都勸阻別做出傻事。我看了他的測評報告之後跟他說,他讀醫學院7年,又當醫師7年,總共14年,這麼漫長的時間他都挺得過來,表示其實他沒有那麼排斥醫師這份職業,或多或少是符合他的人格特質與職業興趣。他不解地問我:
「那麼我為什麼做得如此不快樂?」
我再看看測評報告後回答他,他不是不喜歡醫師這個職業,而是他有個固定的認知框架,以為選了醫師就做不了音樂,必須二擇一,但是音樂是他的天賦,不做音樂讓他失落與空虛,所以他不快樂的原因不在於做醫師,而是沒做音樂,其實做斜槓就可以輕易解決這個兩難的問題。一聽這個說法,他再問:
「可是我上班忙得天昏地暗,怎麼還有時間做音樂?」
這個問題,帶出一個常見的迷思,上班累得跟狗一樣,下班就要耍廢,哪有力氣去做斜槓?其實我們忽略一個重要的事實,有些工作的確會耗損精力,做完後有如虛脫一般,再也做不了其他事,這種工作一定不是我們的天賦所在;相反的,有些工作則越做越起勁,做完還能嗨歌一晚上,這通常是天賦所在。
也就是工作分兩種,一種是耗損能量的工作,一種是補充能量的工作。以我為例,只要出門跟別人談話,兩場就夠了,回家便像能量掉到最低一格的電池,整個人癱了;但是在家寫作整天,從早到晚不覺得累,還能出去跑步4公里,回家再深蹲50下,接著做瑜珈半小時。對我而言,社交是耗損能量,寫作是補充能量。每個人只要花時間仔細觀察,都可以發現存在著這兩種工作,而人人不同。
所以做斜槓有個天大的原則,不可挑戰,就是做有興趣的事。根據赫曼博士研發的「HBDI全腦優勢」測評工具,它的主旨是當你要發展個人的強項,或培養自己的專長時,要從一個池子裡去找,這個池子就是興趣。興趣是我們腦偏好的事,而腦之所以偏好它們,是因為做起來最具優勢,事半功倍﹑不以為苦。
這也是全球知名的人力資源專家肯.羅賓森(Ken Robinson)提倡的「天賦自由」,活出自己,實現自己的天命。這是我們每個人追求的生命境界,一旦不受制約地去達成,就會感到滿足與幸福。我們都知道人生是不完美的,但是我們都想要在某些時刻,體驗到完美的境界,這跟成功無關,肯.羅賓森說這是--
「呼應內心的呼喚。」
我們為什麼上班忙到沒有一絲空閒,整天行程塞得滿滿的,卻總覺得心裡有個大洞填不滿,那是靈魂深處,空谷裡有回音,卻一直被我們忽視。一旦我們回應了,在上班之餘去做了它,便感到身心平衡;這時候再回過頭來上班,不自覺會產生一種心甘情願的心態,苦澀少了,甜美多了。
這種做了斜槓之後,上班更快樂的例子,在我教的學生當中,不可勝數,因為他們的心被照顧到了。
其次,做有興趣的事會帶我們進入心流狀態,忘記時間的存在﹑忘記世間的煩惱,這樣的忘我是最深層的放鬆,跟打坐靜心具有相同的效果,都在補充能量,它是修復身心的工作。「心流」現象,由匈牙利裔美籍心理學家米哈里·契克森首度提出,指的是一種將個人精神力完全投注在某種活動上的感覺,他說:
「心流產生的同時,會有高度的興奮感及充實感等正向情緒。」
在我解釋完之後,上面提到的這位醫師點點頭說他懂了,原來人生不必一定要卡在二選一的抉擇中困住不動,因為取捨就是兩難,何不兩全?因為面對社會的價值﹑父母的期待,以及現實的經濟,要他放棄醫師職涯是不可能的事,所以他需要的是轉念,不做取捨,而是兼顧興趣,上班後做音樂,他就會滿足。
兩全的智慧在於平衡,而我認為平衡的關鍵不在於時間管理,而是做有興趣的事,讓天賦自由,每天花一段少少的時間進到心流狀態,為自己帶來源源不斷的能量,上班就會更活力十足。
等在醫師後面要諮詢的是一位中年人,53歲,在外商優退之後,足足3年沒再上班,因為前面20年的外商生涯極度高壓,把他操壞了,對工作非常反胃,一點都不想再上班。不過後面還有數十年歲月,自己也還有能力與精力,在聽了醫師跟我的對話,好像找到一個看世界的全新角度,做了這個結論:
「做我有興趣的事,我要撿回過去的20年。」
在做選擇時,心理學家發現一般人都有「規避損失」的現象,因為損失帶來的痛苦是得到帶來的快樂的兩倍。有個硬幣實驗,翻到正面要賠100元美金,那麼反面要得到多少,施測者才要下場玩。照理說,正反面的機率各是1/2,反面只要得到101元就能夠玩。實驗結果居然是必須得到200元,大家才想玩。
之所以做取捨,通常是要放棄既有的,損失既得利益,帶來的痛苦太大,對於人性來說,這個考驗太具挑戰性。所以要做抉擇時,不妨想辦法創造一個不需要損失的局面,也就是不要取捨,儘量兩全,並在其中找到平衡,這樣才容易做出改變,跨出行動的第一步。
*** ***
免費斜槓講座【斜槓2.0必修課】課程報名:https://enstar.cc/slash
有任何課程問題可以加入我的Line@ ID:@ca151719
或點此直接加入:https://enstar.cc/1104LIVE
更多洪雪珍老師影片:https://reurl.cc/jD2nn
--------------------------------
洪雪珍最新著作《失業教我們的事:想吃雞腿,就別勉強啃雞肋》,各大書店有售,歡迎馬上網路訂購:
博客來:https://pse.is/38r6sl
城邦讀書花園https://pse.is/38a3h5
金石堂網路書店:https://pse.is/39u6gp
誠品網路書店:https://eslite.me/395zmf
Pchome:https://pse.is/38h6nl
外商中年失業 在 商業周刊(商周.com)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功成名就的背後,是看不到的付出與慘痛的代價...記得自己擁有的,幸福才會來敲門】
因為有過中年失業的經驗,知道沒有一個企業是靠得住的,所以在上海外商延攬丈夫過去掌舵後,曾在台大當行政人員的Vicky回歸職場,到先生原來的保險公司上班,當作後路。很快的,Vicky靠著昔日的人脈,做出一番成績,大家還幫她開慶功宴。
不過,一切正如她先生所擔心的,不到2年,年薪逾8百萬的先生因為工作壓力過大,以及應酬頻繁,不堪負荷,罹患癌症,不得不辭職回到台灣,靠Vicky養家。談起先生20年馳騁商場,Vicky忍住悲傷,感慨地說:「大家只看到他表面上功成名就,卻看不到他在背後付出的代價有多麼慘痛!」...⬇️⬇️⬇️
📌工作忙,文章讀不完,商周IG幫你畫重點: https://pse.is/bwnet
外商中年失業 在 洪雪珍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中年人工作,年輕主管對你哪裡有意見?]
昨天下課後,有幾位學員留下來跟我深談他們的未來職涯發展,其中一位來到55歲,他的生涯發展從順風順水到到處碰壁,最足以讓大家警惕在心。
他具有一技之長,過去都在外商或大企業任職,轉戰各地都受到莫大觀迎,而且都是別人主動來挖角,炙手可熱,行情看好。這使得他從來不認為找工作是難事,所以不斷換工作。中間還中斷職涯,出國讀書,最可怕的是賺多少花多少,沒有任何存款。
這種人在我的新書《失業教我們的事:想吃雞腿,就別勉強啃雞肋》,案例不少,這個現象挺普遍的。但是過了50歲之後。他猛然發現時不我予,找工作出現以下三種狀況:
1. 沒有工作會來找他,必須他反過來出去找工作。
2. 待業期間逐年拉長,找到的工作因為各種原因也都做不久。
3. 工作往下流動,公司越找越小,工作越找越差,薪水越找越低。
他很感慨地說沒能夠早認識我,比如看我的書﹑或是聽我的演講,及早知道上班族過了中年,完全是另一番人生風景。這樣的話,在我每次上課之後,總有中年人趨前來跟我說一遍。對此,我也是很有心得,因為在網路上,我的文章一直出現兩種聲音隔空交戰:
第一種聲音來自年輕人,他們批評我老是恐嚇上班族;
第二種聲音來自中年人,他們都鼓勵我繼續寫,讓年輕人趁早明白職場的現實一面,趁早做預防與準備。
所以就算早點聽說我的剖新與論述,只要還年輕,都不太會聽進去;唯有過了中年,親身見證了,才會震撼到,體悟到我所言不假,句句是肺腑之言。這是每個人都要經歷的成長過程,不經一事,不長一智。不要說讀者,即使是我自己,也常覺得若是可以早點認識洪老師該有多好,少走好多冤枉路。但是千金難買早知道,不是嗎?為了成長,我們都要付出代價。
可惜的是,有些代價比較沈重一些,要花更多的時間才能夠扳回一城,或是頂多避免不斷往下墜落的頹勢。但是無論如何,我們都必須要改變!不過我也得說,中年人要做出改變並不如想像中的容易,因為台灣就業市場對中年人極度不友善,不只是企業本身,還包括子女輩的年輕人也排斥中年同事。
這位中年人說,他最近換的新工作,才領三萬多元,屈居於一名年輕主管手下,對方才28歲!他是老闆面試錄用的人,但是他長這位主管近20歲,真要說起來,也夠當自己的孩子。反過來說,這位年輕主管看他有如父母輩,想當然爾,沒有人喜歡跟父母共事,不是嗎?他有如主管背上的芒刺,直覺上就是拔掉他,他再怎麼努力都是格格不入,無法取得對方的歡心,於是辭了工作。
政府近日不斷提倡「銀青共事」,可見得這件事有多困難,還要勞動政府再三呼籲與推廣。不過我不會單方面袒護中年人,就問他電腦使用的情形如何。他坦承會使用,但是手腳不如年輕人快,更不用談靈活運用的能力。他說:
「年輕人做事真的快很多……」
反過來說,他就是比較慢囉。你說,這能怪罪年輕人不愛跟中年人共事嗎?當然不能!中年人做事就是要快,不要慢。在職場,動作慢顯得笨手笨腳,年輕人不愛這一味,而這一味叫作「老人味」。當我們不再年輕,時間不站在我們這一邊,卻要繼續工作,就想辦法跟年輕人看齊,至少做到四點:
1. 嫻熟新技能
2. 轉進新風口
3. 手腳要快點
4. 身段須低點
在年輕人的眼裡,中年人給人的印象無非是「傲嬌」二字。時代早已離他們遠去。卻還在堅持既有的工作技能﹑既有的做事方法﹑既有的職場思維,並要年輕人來適應他們,這不是倚老賣老,又是什麼?也有人以為自己的資歷深﹑經驗老到,年輕人該聽他們的。其實時代巨輪不斷往前推進,產業更迭劇烈,這些經驗老早已成為包袱與負擔。
用一個舉例來比喻就簡而易明,政治經濟學家熊彼得提出「非連續性創新」這個理論,他曾說,把送郵件的驛馬排成一列,也不會變成鐵路。是啊,馬走的是馬路,跟鐵路是完全斷裂的兩條路。當時代進步到鐵路,還堅持要做一匹日行千裡的馬,有用嗎?沒用啊!一旦被淘汰,要責怪鐵路嗎?那就成了天大的笑話。
所以中年人若是要繼續在職場存活,絕對不能夠成為時代的笑話,唯一解決之道是與時俱進。不過在同一個領域做了一二十年或二三十年,要轉進新風口容易嗎?答案是不容易!這是「路徑依賴」(path dependence)所致。
「路徑依賴」是美國著名學者布來恩亞瑟(W. Brian Arthur)和保羅大衛(Paul A. David)提出,他們是受到生物學和社會學研究「路徑依賴」所啟發,作為技術經濟學的分析工具。到了1993年,美國經濟學家道格拉斯諾思因為運用「路徑依賴」成功闡釋了經濟制度的演進規律,還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
這個理論類似物理學中的「慣性定律」,指的是只要一旦進入某一個路徑,無論好的壞的,就有可能對這個路徑產生依賴,自我強化之後,進入鎖定狀態,想要脫身就會變得十分困難。
而這就是我們平常在說的「舒適區」,它不是真的舒適,而是在這個區域習慣了,不想移動,也就是變懶了。歸納起來,中年人若是求職不順,主要原因是這三個;
1. 不想改變舊習慣
2. 懶於學習新事物
3. 拒絕進到新風口
當我們願意謙虛地面對這三件事,求職哪裡是難事!這世界上唯一阻礙我們前進的,只有自己。一旦我們願意被改變,這世界就會張開雙手歡迎我們。
*** ***
免費斜槓講座【斜槓2.0必修課】課程報名:https://enstar.cc/Z6vcF
有任何課程問題可以加入我的Line@ ID:@ca141719
或點此直接加入:https://line.me/R/ti/p/%40bfj9781d
更多洪雪珍老師影片:https://reurl.cc/jD2nn
--------------------------------
洪雪珍最新著作《失業教我們的事:想吃雞腿,就別勉強啃雞肋》,各大書店有售,歡迎馬上網路訂購:
博客來:https://pse.is/38r6sl
城邦讀書花園https://pse.is/38a3h5
金石堂網路書店:https://pse.is/39u6gp
誠品網路書店:https://eslite.me/395zmf
Pchome:https://pse.is/38h6nl
--------------------------------
「失業危機下,上班族如何超前部署?」(收費講座)
高雄場
時間:2020年12月26日(六) 14:00-16:00
地點:威易聯合辦公室博愛店(高雄市三民區博愛一路366號14樓)
報名請上:https://pse.is/39t4xe
攝影:洪子傑
台中場新書講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