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自費訓練-
很久之前就寫下一篇,每當心中有感而發時,又想著我有發言權嗎?說了有用嗎?
2013年我有了第一次去中國移地訓練的機會,假日回家後我興沖沖的跟父親說:「爸!我可以去中國訓練欸!但是要五萬」
我永遠還記得那時我正坐在父親的摩托車上,停在剛出家門口的第一個紅綠燈,父親回應我:「麥去啦」
我不發一語,當時恨不得立刻回家提著背包北上回學校!
我很生氣,當下我根本無法思考家裡經濟狀況、父親的為難,我只知道我高中在外已經沒有家裡索取費用了,現在需要移地訓練為什麼不行?我自己想辦法!
正好當時路跑正開始盛行,幾乎每週都有路跑賽可以賺獎金,我早已報名了幾場「菜市場盃」經過了幾週下來,我訓練時都跟教練說腳痛,但假日偷偷去比路跑賺獎金,幾週下來已經累積一部分的訓練經費加上我有電腦、手機維修的第二專長賺了一點外快,但還是湊不夠每次收錢只能說:下禮拜繳!
後來助教問:「秉豐!阿你到差多少?這邊幫你弄了一萬五不要跟別人說」
因為假日都去參加路跑賺獎金,我久久沒回家,父親突然打電話給我:「阿弟阿!你說去訓練要多少錢?我去跟阿伯借」
當時還鬧脾氣的我:「不用阿!反正我靠自己,我們家就注定窮」
現在想起還是很後悔,因為這件事情才過了四個月祂就食道癌末期,我也沒機會向祂道歉。
那時,我抱怨著為什麼我的父親不是王永慶、郭台銘?這樣我要去世界各地訓練都可以,何況去中國僅需要五萬!他兒子要五百萬都不是問題
終於去到中國訓練基地,感受到原來訓練還有更好的環境,擁有更好的食宿與場地,提升海拔、降低溫濕度對於耐力運動都有相當大的幫助。
於是,我決定每年都要出去訓練,甚至長期在外訓練,所以每年的大運會後,我就會拼命的參加路跑賽,平均每場有5到7千的淨收入,但也換來長期足底筋膜炎跟ITBS的慘痛代價,回學校被教練罵,網路上也被酸民罵,這些「獎金獵人」不好好練習,要跑出好成績是沒希望了,也難怪許績勝老師的紀錄破不了。
其實,我們也很想擁有「制度化」的訓練環境可以選擇,可以不用擔心訓練資源與生活費的好好訓練,調整好最佳狀態跑一個好成績,讓國人為我驕傲,當個「台灣之光」擁有許多企業爭相贊助。但事實上多數的選手,處於某些成績階段、年齡與環境,不單只是大家想像的三餐能花多少錢?反正在學校訓練場地、教練又不用付錢!
甚至常聽到「歐美也不是靠政府,都是靠自己拚」來相並論,這比較的前提就處在一個不對等的運動文化與發展架構。
也許大家認為只要沒補助、沒有安排好運動員的一切就是萬惡協會與體育署的錯,也有人認為很多國家運動員不用靠公部門也可以發展很好,為什麼一定要靠協會?
首先,我個人認為運動員是否有足夠的經費,不應該每一次都把矛頭指向協會、體育署A錢或是不照顧選手,至少以田徑項目來看,近幾年青年潛優計畫,每年公費帶到中國培訓,精英運動員在備戰階段也擁有更好的訓練條件,比如醫療、聘雇外籍教練。
那這樣怎麼還有人抱怨?還是有人覺得台灣體制不完整呢?
因為協會只能照顧那百分之一,甚至連百分之一都不到的運動員。要瞭解單項協會並不是公益單位缺錢就來申請,就算要給也要有豐厚的預算才有辦法滿足所有運動員。而這個問題應該是由中央來解決,地方配合(沒錯!不要一直罵協會,幫我Tag熱愛運動的立法委員們)
補充:台灣運動員如果不在達標培訓階段,基本上只有兩個身分
一、學生 ,而且大家會發現為什麼很多國手多數都處於研究生狀態,他們長年征戰還有時間讀研究所?
二、無業狀態,在台灣只有棒球是職業運動,其它企業聯賽都屬於半職業,剩下都是無業運動員,不是職業運動員。
所以只有少數精英才能分配到資源,似乎沒有照顧到其他也正在努力的運動員,如果預算固定,體育署、奧會、協會把資源均分掉,僧多粥少的情況下火力也無法集中。
想像有一天台灣競技運動發展多一個「註冊制度」的選項,最基層從地方政府的「體育局或體育處」最高層級由中央成立的「體育部」,並且明訂級別制度與獎懲,訂定基本保障、遵守規範、遵守義務,中央委員、地方議員負責監督。運動員在明訂規範與條件下享有不同級別的資源、訓練環境與管轄單位,讓基層運動員或受傷後、低潮的菁英運動員還是可以享有基本保障,而不會因環境與現實生活壓力提前放棄,隨著實力提升自然而然享有更高級別的資源與保障。而且有「註冊制度」的存在,可以解決找無溝通窗口這個長年存在的問題,也避免資源不公、不透明的問題,當沒有註冊制度,選手成績好就沾光,選手有狀況就踢球。(最近大家沾好沾滿)
也就是說註冊制度可以提供想要心無旁騖的追夢、訓練的運動員多了一個「有保障」的選擇,而不想成為體制內的職業運動員依然可以自行規劃。
那體育署、奧會、協會要幹嘛?給中央跟地方管就好了,他們就不用做事了阿!
其實協會真的很辛苦,要承攬大大小小的事務,我認為他們應該負責的是最高級別的訓練規劃、國內賽事舉辦與監察、國際交流、國際賽務溝通與報名。
運動員經費編列與獎勵依然要由地方政府的註冊單位與體育部訂定的規定來配發。保衛國民安全的是軍人,管理軍人、軍事最高層級部門是國防部,但為國家爭取榮譽、國民重視的運動員,最高部門卻是教育部,而不是體育部?(大家去翻大型賽會獎狀都會看到教育部長的名字)如果「自願役」是一個可以保障軍人的選項,那麼運動員註冊制度,也是保障運動員其中一個選項。
每個人所看見的、聽見的還有出發點都不同,希望大家理性留言討論一定有很好的方向,也因為大家的聲音,中央與地方會越來越重視體育,體育署、協會也會越來越好。
想說的太多,文筆又差篇幅無法簡短,寫太長很怕大家看不下去,有機會再繼續分享台灣長跑的訓練環境,為什麼台灣運動員需要到中國與其它國家訓練。
#奧運熱潮 #自費訓練 #中國訓練 #出國訓練
#運動員辛酸 #頂尖運動員 #精英運動員
#基層運動員 #競技體育制度化 #註冊制度
#基本保障 #訓練環境 #飲食條件 #運動醫療
#註冊制度會失去一點自由 #但不會讓運動員孤單
#莊智淵一個人的武林要靠莊媽媽
#但有許多家庭可能是秉豐的陳爸爸
#協會有協會需要做的事情
#制度化保障各級別運動員需要靠中央與地方
#各縣市的全運會代表隊登記那不是註冊
外役監申請辦法 在 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匪夷所思,實在有夠扯!核二2號機滿載運轉突急停,肇因爲員工挪椅子不慎壓到儀表控制器!導致瞬間少掉近1GW 發電量!(07/28/2021 自由時報、中國時報)
“….. 原能會表示,昨天核二廠2號機因主蒸汽隔離閥關閉,導致主汽機跳脫及反應器急停,經電廠現場檢查相關設備並無異常情形,確認是控制室值班人員配合清潔時移動座椅,不慎碰觸一只主蒸汽隔離閥開關的壓克力保護罩,造成壓克力保護罩傾斜位移而誤關閉該閥,導致一次圍阻體隔離系統群組1A動作,致引發主汽機跳脫及反應器急停。
昨最高用電量3884.4萬瓩 再創新高
根據台電統計,昨下午一時五十分最高用電量達到三八八四.四萬瓩,再次改寫歷史新高,距離台電預測今年最高的三千九百萬瓩已不遠;核二廠二號機停機,供電短少近一百萬瓩,但拜大型機組都已歸隊,太陽光電、水力輪流擔任日夜尖峰供電大兵,穩住昨日供電。
原能會說明,核二廠二號機昨上午六時卅二分發生反應爐急停事件,經電廠現場檢查相關設備並無異常情形,台電初步研判應為人為疏失導致主蒸汽隔離閥關閉,致引發汽機跳脫及反應器急停。台電發言人張廷抒表示,二號機重新起動申請已提交,待原能會審查,核能機組恢復滿載約需三天時間。
核二廠二號機停機供電短少九十八.五萬瓩,昨因高溫炎熱,最高用電量衝上三八八四.四萬瓩,台電表示,好在當下太陽光電供應量達三八二.一萬瓩,因此備轉容量有三九五萬瓩、備轉容量率保住十%,供電亮綠燈;台電還補充,昨日太陽光電最高挹注約四三○萬瓩。…..”
核二2號機反應爐急停 初判人為疏失
(記者楊綿傑、林菁樺/台北報導) 核二廠僅剩唯一可運轉機組傳出故障!核二廠一號機日前因燃料池爆滿,被迫提前停機到進入除役階段後,昨天二號機也傳出故障停機狀況,原能會表示,無安全疑慮,台電初判人為疏失所致,後續須釐清肇因,檢討並追究責任後,才會同意再起動。
昨最高用電量3884.4萬瓩 再創新高
根據台電統計,昨下午一時五十分最高用電量達到三八八四.四萬瓩,再次改寫歷史新高,距離台電預測今年最高的三千九百萬瓩已不遠;核二廠二號機停機,供電短少近一百萬瓩,但拜大型機組都已歸隊,太陽光電、水力輪流擔任日夜尖峰供電大兵,穩住昨日供電。
原能會說明,核二廠二號機昨上午六時卅二分發生反應爐急停事件,經電廠現場檢查相關設備並無異常情形,台電初步研判應為人為疏失導致主蒸汽隔離閥關閉,致引發汽機跳脫及反應器急停。台電發言人張廷抒表示,二號機重新起動申請已提交,待原能會審查,核能機組恢復滿載約需三天時間。
核二廠二號機停機供電短少九十八.五萬瓩,昨因高溫炎熱,最高用電量衝上三八八四.四萬瓩,台電表示,好在當下太陽光電供應量達三八二.一萬瓩,因此備轉容量有三九五萬瓩、備轉容量率保住十%,供電亮綠燈;台電還補充,昨日太陽光電最高挹注約四三○萬瓩。
此外,大林五號機重新併入系統,且大型機組都歸隊供電,晚上少了太陽光電,幸水情好轉,水力發電即時補位,夜間約供應近一百萬瓩;但台電坦言,用電負載比前天高,夜尖峰備轉率降到七%左右,供電轉為吃緊黃燈。
有夠扯!核二2號機滿載運轉突急停 因員工挪椅子不慎壓到!
(中時新聞網 綜合報導)台電核二廠2號機昨(28日)清晨6時32分發生反應爐急停事件,初步調查為人為疏失。原能會表示,核二廠2號機機組滿載運轉中,因主蒸汽隔離閥關閉,造成主汽機跳脫及反應器急停,控制棒已全入,反應器已安全停機,無輻射外釋疑慮。原能會深夜再表示,經確認為控制室值班人員在移動座椅時,不慎觸碰到壓克力保護罩才導致主蒸汽隔離閥關閉,致引發主汽機跳脫及反應器急停,目前台電已提出檢討報告及再起動申請,原能會審查後予以同意。
至於核二廠2號機緊急停機是否會影響供電?台電表示,本周尖峰用電估計高於3800萬瓩,少掉核二2號機98.5萬瓩後,台電電力供需預測仍有10%,亮充裕綠燈,主要是先前幾個大修機組在7月都已經回來,加上水情比5月好很多,白天又有太陽光電,供電不至於有大問題。
以下為原能會公布訊息
核二廠2號機於7月27日早上因主蒸汽隔離閥關閉,導致主汽機跳脫及反應器急停,經電廠現場檢查相關設備並無異常情形,確認係為控制室值班人員配合清潔時移動座椅,不慎碰觸一只主蒸汽隔離閥開關之壓克力保護罩,造成壓克力保護罩傾斜位移而誤關閉該閥,導致一次圍阻體隔離系統群組1A動作,致引發主汽機跳脫及反應器急停。
台電公司確認釐清肇因及設備正常後,於27日16:30依「核子反應器設施停止運轉後再起動管制辦法」第十八條規定提出綜合檢討報告及再起動申請,再依原能會意見於22:00左右提出補充報告內容。
原能會分別針對事件過程中機組系統設備動作序列正確性之評估、事件發生肇因、改善措施、機組再起動安全性評估等事項詳加審查,並經原能會駐廠視察員現場查證肇因發生情境及設備無異常狀況後,綜整確認台電公司已進行完整之事件檢討、查明肇因並提出改善措施,故於23:40同意再起動申請。原能會仍將持續加強監督機組再起動及後續運轉作業,確認電廠依規定執行,以確保機組運轉安全。
完整內容請見:
https://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210728000700-260405
https://ec.ltn.com.tw/article/paper/1463363
♡
外役監申請辦法 在 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當核電退役時~~ 公共電視我們的島今晚十點 (07/26)首播 (07/26/2021 公共電視我們的島第115集)
採訪/撰稿 張岱屏、攝影/剪輯 顏子惟
繼核一廠除役之後,核二廠一號機的燃料池,也因放不下用過燃料棒須提早除役,然後除役之路並不容易,放置這些核廢料的室外乾貯場疑慮未解,室內乾貯場又還在審查,更令人擔心的是最終處置又在哪裡呢?
2021年7月1日,核二廠1號機,因為用過燃料池容量不足,燃料無法退出而停機,形同提早除役。核一、核二廠陸續進入除役階段,不過除役的關鍵核燃料,還沒辦法取出。
核二廠提前除役,其實早在預期之中,因為核一、核二廠一開始燃料池的設計,就只夠存放二十年的用過燃料。為了讓核電廠繼續運轉,台電以加密的方式,增加燃料池容量,核一廠燃料池從原本的1410、1620束,增加到3083束,核二廠則從原本的2571束增加到3660束,再增加到4398束,最後兩部機組的裝載池,也改裝存放440束用過燃料,可以說是運用到極致。
台電無奈表示,核一、核二核燃料無法從燃料池取出,主因是乾貯設施在新北市政府卡關。新北市府則表示,核一乾貯當初是台電沒有按圖施工,後續水土保持審查,因為安全考慮所以沒有同意。新北市消防局副局長李清安指出,核一室外乾貯的水保缺失,包括侵蝕範圍低估、岩石強度高估、邊坡穩定微型樁強度高估、地下水壓力低估等,要求台電改善,但台電並沒有達到要求。台電則認為新北市標準前後不一,提起行政訴願,農委會做出「原處分撤銷,另為適法之處分」,但新北市堅持台電重送水保申請。
水保計畫卡關,新北市核安委員和學者也對乾貯的設計和地點,提出疑慮。2017年6月暴雨襲擊北海岸,核一廠西側山坡因為土石沖刷,導致2號機聯外電塔倒塌,2號機自動跳機。
電塔倒塌事件讓民間團體對室外乾式貯存的安全性更加擔憂。民間團體和新北市府建議,核一、二室外乾貯應該改成室內,以降低風險。2016年9月,前行政院長林全為解決核廢問題,就曾到北海岸與居民對談,當場指示乾貯第二期應從室外改成室內。
到目前為止,核一核二室內乾貯還在準備招標的規畫階段,預計分別在2028年、2029年才能啟用。台電還是寄望室外乾貯能先啟用,讓反應爐爐心的燃料棒移出。
另外,核一燃料池內放滿6000多束用過燃料,反應爐內也有700多束燃料無法退出,這種狀況下,目前核一除役只能先從拆除電塔、氣渦輪機和汽機廠房開始。
即將除役的核二也面臨相同難題。核二的室外乾貯因為新北市不核准逕流廢水削減計畫而無法興建。新北市消防局副局長李清安表示,新北市不反對室內乾貯,但核燃料移到乾貯之後,下一步又在哪裡?
由於高階核廢料的選址是四十年以上,甚至跨世代的工程,民間團體呼籲要制訂法令並建立專責機構。2015年,立委與學者專家曾提出「高放射性廢棄物最終處置場址設置條例草案」和「放射性廢棄物管理法草案」,經濟部也提出「放射性廢棄物管理中心設置條例草案」,但多年過去,高階核廢料的立法,始終沒有進展。
台電核後端營運處處長張學植認為,無法可循,是造成高階核廢選址困難的一大因素。但原能會表示,瑞典、芬蘭同樣沒有最終處置場選址法規,但因為有良好的社會溝通,一樣可以進行選址作業。
北海岸反核行動聯盟執行長郭慶霖呼籲,行政部門和立院,應該盡快完成核廢三法,如果連法源都沒有,如何能讓地方居民相信,核廢料會有離開電廠的一天?
由於核廢料最終處置選址的不順利,核電除役以及核廢料處理費用也大增,核後端經費從原本預估的3300億元,到2020年增加為4729億元,後續經費還在重新估算中。
核電除役除了錢的問題,人才、技術,也都是新的考驗。2021年初,核一廠爆出,廠商進行土壤輻射檢測調查時,挖破冷卻水管線的意外,雖然沒釀成災害,卻引發外界對核電除役管理的擔憂。郭慶霖認為,因應除役需要,台電必須進行組織重整、培訓除役專業人才,並成立中央層級的除役委員會,讓地方政府、居民、學者共同參與監督。
一座核電廠運轉期間40年,除役期間長達25年,核廢最終落腳何處,卻仍是未知數。漫長的除役旅程需要專業人力,更需要社會的討論,來面對接下來的旅途。
完整內容請見:
https://ourisland.pts.org.tw/content/807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