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意象與結構捕捉詩集《小寧》的敘事體感 ◎李修慧
詩人楊智傑的第二本詩集《小寧》於2019年出版,收錄多首與台灣2012年以來一系列社會運動相關的作品,融合年輕人對於時代的惶惑,敘事中又有抒情,也間雜有知性哲理,引起注目。
此外,《小寧》中的每一首敘事詩讀來氣氛統一、整合性強,雖融合敘事、抒情與知性,卻沒有斷裂感,楊智傑接受《幼獅文藝》訪問時,曾引述廖偉棠的話表示,他重視詩作的「體感」:「詩作用的方式並非意象而是氛圍⋯⋯是整首詩的氣味。」
本文將透過「意象」和「結構」兩個面向,探討楊智傑《小寧》中的敘事詩為何能有高度統合性?又如何營造一致的「體感」?
意象:環環相扣、中心意象
首先,在意象方面,楊智傑每一首詩中的意象,都隨著詩的發展「環環相扣」,此外,每首詩都能找出一個「中心意象」貫穿全詩。以下將以〈返鄉夜車〉說明詩的意象如何環環相扣、中心意象又如何作用。
〈返鄉夜車〉
阿銘,誰錯過末班車又回到這裡
靜靜濱海小廟
微亮線香
收攏逝去之物,永在之物的獨眼
縫合,省道盡頭的黃昏——
無路可退了,就不再迷路了
砂石車揚起一個塵世
泥濘中
我們卻閉上了雙眼,卻暢泳流水線
在工地制服內
藏好,一顆22K電鍍的心
像孩子王卸下紙王冠
放棄
最後的權力。阿銘
就在那光潔、整齊的明日受降吧
看水蟻翅膀
晨風中
隨吊扇飛升。迸散、虛無、透光
阿銘,總有一天我將成為你
像正午稻浪間
一支稻草人安穩倒下,從此海風徐徐
晴空無敵
穿過我們的只剩下光——
詩作開頭,楊智傑勾勒出一個錯過末班車的身影,或許孤單的站在車牌旁,或許頹喪的坐在候車椅上,無論何者,都散發出孤落的氛圍。而車站旁立著一間小廟,暗夜中,只有線香熒亮。
接著,作者將文字的鏡頭,聚焦在線香頂端的熒火,隨著鏡頭拉近,原本細如針尖的火越來越大,視野之外的其他物件都被那唯一的光收攏、蓋過。透過鏡頭的拉近,那熒火於是看起來像一顆巨大的、熒紅的瞳孔。
而透過「眼可以開闔」的物理狀態,詩人連結到「縫合」。偌大無車的省道盡頭,與熒火同樣暖色的黃昏,在暗色天空、灰色地面的夾縫間,像是一道暖紅的縫線,正逐漸消退。
當黃昏消退,黑夜完全籠罩,楊智傑以簡潔的一句話「無路可退」,既說明黑夜完全籠罩,也說明主角阿銘的人生狀態。在砂石車遍地的工業區鄉村成長,阿銘的身影又出現,但這次不再是錯過末班車的頹喪狀態,而是仍然年輕、的他,為了避開揚起的沙塵、為了逃避那無可迴避的荒涼,阿銘閉上眼。閉眼的動作,又接連到同樣需要閉眼的「暢泳」,但阿明暢泳的場域,並非流水,而是工廠流水線。
作者在這裡,終於直白道出阿銘迷途、錯過夜車的原因:他是流水線的工人,被工地制服、資本體制緊縛,肉做的心,就算鍍上一層金屬,也必須藏好。
接著,作者再從「心」這個較為性靈的詞,連接下一段的「孩子王」與「紙王冠」兩個充滿童貞感的詞彙。詩中,敘事者以呼告的語氣奉勸阿銘,連最後僅有的事物,也一起放棄吧,資本主義下,人只能在自己的小天地,阿Q的當個孩子王。只要放棄僅有的權力,就能迎向整齊的、光潔的景象。作者從整齊、光潔,再跳接到同樣具有光潔感的白蟻琥珀色的翅膀,白蟻隨吊扇飛昇,透光的瑩翅落下時,同時也迸散、死亡。
讀到這裡,我們幾乎已經可以確定,前一段的「整齊、光潔」所指的正是天堂的景象;而阿銘所放棄的、那僅有的事物,或許正是生命;第一段的身影,也許是無腳的幽魂阿銘;線香,可能隱含生者給予阿銘的祝禱。
最後兩段,作者從「透光」連結到更平曠的光亮景色:正午稻浪、晴空無敵,在這幅晴空豔陽的好景色中,稻草人倒下,回歸稻浪。那倒下的,也許是稻草人、也許是阿銘、也許是在這個資本主義的世界汲汲營營的其他年輕人,但唯有倒下才能卸下重負,才能重溫被光穿透的輕盈與救贖。
解讀整首詩後可以發現,楊智傑善於鍛造鎖鏈般的意象:小廟→線香→線香的熒火→熒紅的獨眼→黃昏的縫線→省道盡頭→路→無路可退→砂石車→沙塵→閉眼→暢泳→流水→流水線→工地制服→像制服一樣包裹他物的電鍍→電鍍內的心。
這些意象或許難以統合出一個主旨,但若沿著詩的順序,它們就像一條鎖鏈,A意象勾著B意象,B意象勾著C意象,A與C或許並無關聯,但透過B的連接,一切就渾然天成。最後,整串意象娓娓帶出敘事的主體、以及主體所遭遇的故事。
此外,〈返鄉夜車〉中,也可以觀察到一個重複出現的「中心意象」:光。從最初小廟中一炷線香的熒紅火光,隨著文字鏡頭的拉近,變成獨占視野、泛著紅光的巨大獨眼,接著,詩作的帶出同樣屬於暖色系的「黃昏的光」。
而詩的中段,隨著阿銘的故事逐漸明朗,光的色澤也開始由夜晚神秘、孤落的紅光轉變為白天的白光。首先是電鍍銀白的反光,接著,當敘事者奉勸阿銘放下最後的事物,走向死亡,出現了「光潔、整齊」的明日,再連接到晨間的光,以及水蟻翅膀半透明的透光模樣,最後,作者建構出正午、晴空,一個更平曠明亮、視野及寬的光,詩的末尾甚至收束在「只剩下光」。
透過「環環相扣」的技巧,意象得以持續延伸,支撐起敘事詩中的故事與細節。但由於有概念相同的「中心意象」凝聚整首詩,詩作的每一小節即使在不同的場景中游移、跳換,也不致太過發散而顯得虛無,讓整首詩仍然保持相似的體感,密度一致、氣氛統一。
結構:以背景敘事、以抽象換場
在結構方面,楊智傑的敘事詩中,可能安插著不同時空的場景,透過這些細筆描繪的背景,讓背景補足沒有明白說出的故事遠因。另外,在不同的時空場景間,楊智傑善於以極富張力的抽象哲思跳接換場,也使換場不過於突兀。
以下將以〈1996——沒有一場雨因而淋濕我〉說明:
〈1996——沒有一場雨因而淋濕我〉
2012在故鄉海產店
遇早婚
初戀女友小媛。西北雨暗暝
伊看看窗外,又低頭
轉開地下電台
說舊情綿綿一直播、一直播也好。一世人平安
怎樣,都好⋯⋯
(窗外只有細雨,輕撫矮泥牆
剝蝕一排
褪色的壯陽藥海報)
最後。我們選擇了雨
歷史卻未選擇
在熄滅我們的雨中化為烏有
烏有是盛放紫丁香
雨中
泥濘的工地
烏有是省道旁
名叫「薄紗誘惑」的檳榔攤裡,穿吊嘎
顧店的老頭
烏有,就是時代。穿過小鎮工業區
霓虹閃爍的KTV
穿過排氣管,轟鳴的海岸路
長長暑假
女孩
熱辣短褲與背心
(與前座,男孩緊繃的褲襠。)
1996在黑暗裡,過彎,失速——彼時我們所擁有的
不正是自由
落體,墜落的自由?
2012,卻已沒有一場雨,願意前來淋濕我⋯⋯
騎樓躲雨的外籍工人,倚牆
靜聽菸絲燃燒
小媛恍惚凝視街道
任細肩帶
自白皙手臂輕輕滑落。「那是菸燙的、這是酒瓶⋯⋯」她指著眼角
這是十七歲
一起摔車的痕跡
我笑了。「我也已經很少哭了」她說
新的傷口覆蓋舊的。這,就是歷史
在一滴冷氣水的凝結裡
化為烏有
放晴了,我拉起小媛
跨上破機車
直直衝向明亮的港口。我們笑著,唱著
這是2012
但再快一些,這就是1996
(我站在雨中/沒有一場雨因此淋濕我/
我該為誰一無所有/又該為誰從此溫柔)
這首詩講述一名受暴的女子,但女子受暴的事實,在詩的中後段(第8段)才被揭曉,且並沒有特意說明這些傷口為何造成、由誰造成。然而,在整首詩穿梭過去與未來的場景中,已經補足故事的情節。
作者描述,小媛生活的地方,來自敘事者的「故鄉」,一個沒落的工業小鎮,省道交織、充滿工地、地下電臺盛行。此處曾經繁盛一時,但如今只剩廉價的外籍勞工,連檳榔攤也請不起薄紗誘惑的小姐,只剩老闆在顧店,牆上的壯陽藥廣告,也早剝蝕一片。
而在這個曾是工業重地的小鎮,以肌肉、血汗掙錢陽剛遺跡隨處可見:早期,這裡曾有氣盛的年輕人,在此飆車,轟鳴整條海岸路,女子熱辣短褲,男子褲襠緊繃。這裡也曾充滿男性需要的情色娛樂:KTV霓虹閃爍、檳榔攤取名為「薄紗誘惑」、牆上壯陽藥海報貼了整排。
當小媛的故事,放置在這個充滿陽剛氛圍的沒落工業區,讀者便能透過這些線索,猜想小媛受暴的來龍去脈:從「早婚」來推斷,小媛的傷口可能來自丈夫對她的家庭暴力,或許是早婚的育兒壓力、也許是蕭條的經濟,讓丈夫將所有不順遂都轉化為肢體暴力,轉嫁到妻子身上。
但若從小媛「任細肩帶/自白皙手臂輕輕滑落」來看,小媛或許是情色產業的一環,也許是台灣偏鄉情色卡拉OK、色情小吃店的性工作者,在工業小鎮裡,消費者不外乎工人,而情慾與暴力皆是權力的展現,被酒瓶砸傷、被煙蒂燙傷,可能是性工作者必須承接酒醉客人的高張情緒,也可能是在不對等的產業中,女性工作者服務男性客人時,不可避免的職業傷害。
作者透過這沒落的小鎮景象、充滿陽剛的暗示,間接告訴讀者小媛為何受暴、如何受暴,完成「敘事」。
而「以抽象換場」方面,這首詩總共建構了五個場景:窗前聽著地下電台的小媛(以及窗外海報)、省道旁的檳榔攤、過去小媛與敘事者飆車、小媛說明自己的傷口、小媛與敘事者跨上機車奔向港口。在這些場景間,作者透過高張力、富有哲思的抽象句式作為橋樑。
例如,作者第一場景過渡到第二場景時,以「最後。我們選擇了雨/歷史卻未選擇我們/在熄滅我們的雨中化為烏有」來連接。這三句將「歷史」如此龐大、厚重的名詞,與「烏有」這樣破敗、消極的詞做連結,拉扯出巨大的張力。
而從第二場景的檳榔攤,要過渡到第三場景的飆車時,作者以「烏有,就是時代」當作橋樑,同樣是將龐大、沈重的「時代」一詞,與虛無的「烏有」劃上等號。
而在第三場景與第四場景間,作者寫道「彼時我們所擁有的/不正是自由/落體,墜落的自由?」將正向的「自由」與負面的「墜落」相連,也令人思考,小媛的早婚、小媛以性工為職業,是否也是擁有不受限的自由時,錯誤的選擇所導向的代價?
而第四場景與第五場景間,作者以「新的傷口覆蓋舊的。這,就是歷史/在一滴冷氣水的凝結裡/化為烏有」作為橋樑。傷口新舊交雜本已令人比酸,但作者有將「傷口」如此日常、個人的意象,以短促而決絕的語氣與「歷史」連接,下一句又反過來,將歷史凝縮到更微觀的「一滴冷氣水」中,最終甚至走向「烏有」。同樣三句話中,描繪抽象的「歷史」,富有哲思與大小拉鋸的張力。
這些連結不同場景的「橋樑」,或兩句或三句,涵括抽象的「時代」、「歷史」、「自由」、「墜落」等辭彙,將極具張力的詞彙互相連接,像是為時代下的短注,而這樣的短注,適用於每個破落的場景,因此地已連接「橋的兩端」。
此外,每隔幾段就重複出現的「烏有」、「歷史」,也隱約展現出一種相互聯繫的韻律,營造出統一的體感
此外,作者在寫景、進行單一敘事的同時,也透過這些抽象短句為時代下註解,隱然暗示:小媛的故事也將發生在同時代的每個沒落小鎮,暴力與權力的傾軋不是個案。
徵引資料:
洪崇德:〈給相聚時刻與同代人的詩――訪談楊智傑〉,《幼獅文藝》2019年5月,頁182
--
美術設計:Sorrow沙若
圖片來源:Sorrow沙若
--
楊智傑《小寧》書評好讀版 https://pse.is/3bv6vh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楊智傑 #小寧 #意象 #結構 #敘事體感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810的網紅蔓蔓?蔓時尚 Slow Vashion,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還記得當時新冠肺炎爆發之際,第32例確診患者,是一個逃逸移工。 一直存在台灣社會、被當成隱形人的高比例的逃逸外籍移工成了大家擔憂的事情。 只要發生問題,便高呼「徹底查緝逃逸外勞」,彷彿問題就可以被解決💧 誰不愛一份安穩的工作,移工為什麼會要逃跑?政府有檢討政策上對移工的剝削、大眾有承認雇主對移工的剝...
外籍勞工 訪問 在 陳思宇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昨日晚間,一名來自印尼的外籍勞工被確診為新冠肺炎的個案,而其接觸的47名外勞當中,有一名越南籍的移工逃跑、無法追蹤到下落,直到今天凌晨才被尋獲。
對於該外籍移工逃跑的可能原因,今天衛福部長陳時中、台灣國際勞工協會說明了,其實這些外籍勞工都處在很糟糕的環境中
👉宿舍48人一起睡在地上、沒有棉被
👉衛生條件欠佳
👉移工宿舍中,有人在短暫停留的一兩天內根本沒東西吃
👉數十人共用一間又髒又臭的廁所
#從勞委會主委到監察院院長
#移工來台環境跟權益我們改變了多少
實際上台灣的外勞環境從未得到完整的改善,總是要等到出現了問題、諸如高捷弊案或這次的接觸者逃跑,這些事件引出了媒體的關注我們的政治人物才會承諾改變,風頭過後卻又沒有下文,我們想問現任的人權委員會主委陳菊,這麼多年來靠著勞工權益的議題、官位越做越大,卻始終沒有具體的作為,究竟是為什麼?
⛔️15年前,陳菊作為勞委會主委的任期間爆發了高捷的外勞暴動事件,當時的外勞環境就飽受詬病,但陳菊沒有做出任何的改善,為了選高雄市長而草草離職了事。
⛔️15年後,陳菊作為人權委員會的主委,我們也看不見陳菊針對移工宿舍的問題有任何行動,甚至在兩天前還在舉辦「國際人權日主題特展」,這些官僚在放映人權紀錄片、接受媒體訪問的同時,台灣的外籍移工卻在忍受著髒亂、沒有東西吃的環境。
還記得陳菊2001年的碩士論文是這麼說的「….我們首先該做的,便是致力提升外勞的人權…..,現今外勞人權的問題,是建立在社會的歧視及不完善的制度之上,我們便必須回到制度上去改善。」
👉20年前滿懷理想的碩士生陳菊,是台灣的人權鬥士、民主的英雄,當時的他沒有資源去實現這些提出的理想。
👉20年後的人權委員會主委陳菊,是台灣呼風喚雨的政治人物,這麼多年來當過勞委會主委、高雄市長、總統府秘書長、監察院院長,職位換了這麼多次、也享受到了足夠的權力和資源、移工的環境卻沒有變過。
人權鬥士陳菊,真的希望在就任人權委員會主委的同時,能夠真正的為台灣人權領域做出改變跟進步。
任何一位離鄉背井來台外國人,在這個被國際稱為最美麗風景是人的台灣,我們能有更多的重視跟尊重,在這片土地上每個人都是平等的EVERYONE IS EQUAL ,同理心尊重更是不該被忘記的價值。
傳送門👉
👉確診印尼移工一名接觸者成逃逸外勞 專案小組急尋人
https://reurl.cc/q8WRVg
👉宿舍宛如集中營 移工:想起那個地方就掉眼淚
https://reurl.cc/R13Vqe
外籍勞工 訪問 在 肯腦濕的人生相談室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跨國灰姑娘沒有水晶玻璃鞋、南瓜馬車,她們有的是席地而坐的同鄉情誼與一口一口的家鄉味。
「跨國灰姑娘」這本書的初版是2008年,資料的收集也早在1998年。但在這個紛紛擾擾、詭譎多變的2020首次翻開此書,卻一點也不過時、反而充滿了既視感。
芝加哥、台北、馬尼拉、印尼,這本書橫跨四個地域,作者的身份時而是來自「第三世界」的研究生、時而是融入外籍勞工的田野調查員,同時更深入仲介公司考察移工在訓練時的細,同時訪問了雇用移工的雇主,秉持著中立多元不偏坦的角度去剖析外籍移工在台灣的種種現象,再提出改善的方針。
如果你認為「大家工作都一樣辛苦,憑什麼空姐你去罷工」、「政府為何不大量取締非法移工,讓他們趴趴走成為疫情破口」、「台北車站是台灣門面,這麼多『外勞』席地而坐能看嗎?」看完這本書,我不敢說你會改觀,但或許可藉由書中的歸納敘述,去理解背後的因果。
*** 「外勞」的面孔既模糊卻又刻板
這本書開頭就逼著我思索,哪些人是我們心中的外勞?
我承認在過去,提及外勞,閉上眼絕不會浮現金髮碧眼的商務人士,而是那些膚色較深、來自東南亞的移工。他們的臉恐往往模糊,我甚至也粗魯地認為「菲傭和印傭的差別就是前者會說英文、小聰明但難管理,印傭較純樸、學習力較差,但相對較好用聽話。」殊不知,這些無知的刻板印象和說法很多都是仲介公司為求最大利益所塑造出來,哪個國籍仲介費高就把哪國移工講得好用一些。(什麼商業利益?)刻意塑造的說法。 他們遠渡重洋跨國來台前,早已被層層剝削、教化成我們想像中的樣子。
我也終於明白,為什麼到車站聚會的印尼移工特別多。因受宗教因素影響,印尼女性不被允許進入清真寺,因此她們不像菲律賓人可在教堂禮拜集會在無處可去又無餘裕到咖啡廳、餐廳消費的狀況下,當然只能群聚在各城市的車站。
看完這個章節,我不假思索地逼問自己家裡的「外勞兼外配」:「誒,為什麼你在台灣當外科醫師五年就能取得永久居留,同樣來自東南亞的移工,只能待三年就得強制離境,遇到爛雇主還不能更換?」
他默默地說,「這就規定啊!而且我算是技術人員吧~」
我雖懶得再爭辯,但其實很想追問:規定也是人制定,而且也不是鐵板一塊,誰說人家就沒技術,我就認為好的「外勞」有時候比好的外科醫師還難找啊!
p.s 自2016年修法後,外籍移工可在台十二年不需離境。(可展延至十四年)。
**** 為難女人的到底是女人還是躲在其後的父權體制
這本書也呼應了台灣至今仍常被提及的現象:每到母親節就會有很多人疾呼,全職媽媽的薪水被低估,即使是雙薪家庭,太太也負責了較多的家務。
過去我很單純的認為兩個人真的忙不過來,經濟許可不妨請個外勞,大家樂得輕鬆。
看完這本書我才發現,的確許多職業婦女以「外包」家庭勞務給外勞的方式,換取事業上的進展和免去「第二輪班」的蠟燭兩頭燒,但相對的,女性移工「替代」本地母職的酬勞,換取養育遠方家人的資本,卻仍擔負著「失職媽媽」的內疚,放棄照看自己孩子的機會。同樣都是犧牲自己的母職換取事業,這條女性專屬的產物鏈卻也像鎖鏈般牢牢把家務綁在女人身上。
那男人的角色又在哪❓
「我看我太太很辛苦又要上班又要顧小孩,所以我幫她請了一個外勞」
「我家外勞都是我太太在管,去問他」。
書中田野故事裡,先生事不關己的回話說明了一切。
說到底,女就算在外也要「主內」的觀念仍是根深蒂固,甚至是當家務外包後,因性別因素,男主人為避嫌、減少和外傭接觸,加上台灣薪資結構通常男多於女,這筆費用男生出得較多,導致爭辯的時候,男性往往一句「有錢出錢、有力出力」就句點。但我認為這句話,其實也是建立在不公平基礎的假齊頭式平等。
弔詭的是,女主人和女傭除了互利共生、某種程度也是在競爭。比較容易被外包出去的常是打掃、洗衣、幫小孩換尿布、整理環境。為避免「母親」角色被弱化,幫家人煮一頓晚餐、念讀本給小孩聽這些原本「應該」媽媽做的事則通常會被保留。看到那段分析時,也讓我重新理解自己往年回娘家聚餐時的行為。我也會很「社會化」地夾起一口菜說「姑,這個是小菲煮的吧!我還是覺得妳做的比較好吃誒!」
因為我知道,廚房這個領域是已經退休二十年的她可以一展長才的地方,讓小菲分掉她的辛苦可以,但可不能剝奪掉她的成就感。但小菲在我家工作到底有沒有成就感呢?我好像完全忽略了這件事,現在故人已歸鄉,無從追問了。
**** 從外籍移工和雇主的互動學「管理」
除了從公共政策和兩性分工的角度去探討移工議題外,作者也深度訪問了雇主和僱傭對彼此的態度,做出交叉比較。
有些雇主覺得我是移工在台的監護人,食衣住行皆得由我掌控,也有人強調,阿姨是來我們家幫忙的,要予以尊重,不能把他們當下人看。從雇傭的角度來看,有些移工覺得我事情做好就躲遠遠的互不相欠,當然也有被惡意對待的外勞仍用盡心力想討好雇主。這樣上對下關係的排列組合,既融合了遙遠的種族差異,又混雜著如家人般的貼近,在我看來根本就是超高難度的公司管理學啊!
但愈讀,我也愈覺得雇主、僱傭好像傳統的婚配,唯有掀起蓋頭才知道對方長怎樣、合不合適、速不速配。而僱傭永遠是故事裡的小媳婦,沒有權力抗爭、只能祈禱對方善待自己,不要被任意「休妻」。當苗頭不對,也沒人幫忙,只能變成「落跑新娘」一途。
雖然大家都說婚姻就像經營公司,夫妻就像隊友同事。我倒是天真的認為,現代勞資雙方的關係應該也要越來越貼近自由戀愛下的婚姻,老闆和雇主在權力對等下,共同為事業打拼。當發現雙方理念不合要「離婚」時,能有合理的法條保障雙方利益,而不是像傳統嫁娶,弱勢那方總是有苦說不出,眼淚往肚裡吞。
在「跨國灰姑娘」這本書裡處處可見作者對母職的關切,同樣是平權的議題,比起內閣女性成員的比例,我揣測她和我一樣,對於現代母親承受的壓力焦慮,以及如何盡可能達到家務事兩性平權分工等更有興趣。也難怪她在十多年後延續這個議題,寫出「拼教養」這本大作。
這兩本書在很多面向給我更多的力量與勇氣。首先作者和我一樣不曾當過母親,過去我也會自我懷疑,這樣的我到底夠不夠格在「母職」這個議題為媽媽發聲、盡心力。 看了這兩本書,我更相信,也許正因為我不曾深陷這個角色,反而更可以用中立客觀的分析目前看到的困境與問題,不帶偏見地去反思自己的觀點,提出解決的策略。
再來她也提醒了我社會運動不能和醫療相比,那個成效和回饋往往是很慢且不立即的,不是一兩天,也不是懷胎九月就可瓜熟蒂落。作者在書中提及,1998年時報紙社論竟有人以「不做家事的女人,人人嫌」的標題投書評論請移工協助家庭勞務的現象。我看到的瞬間覺得跨張又震驚,如果現在報社登出這樣的言論,應該早就被抗議翻了!
仔細想想,又覺得很感動,原來這二十年來,社會改變得如此多,這中間多少人悶著頭努力付出才有今天。雖然至今網路仍會出現,為了鼓勵爸爸多做一點而提出男性在某些育兒能力優於女性等性別刻板的言論,兩性平權至今仍難逃討價還價的魔咒。但回頭看過去,又覺得性別平權的觀念一路都在前進、未來可努力的空間仍很大、阻礙也永遠不會小。所以,如果現在我什麼都不做,未來二十年的人會不會怨我笑我呢❓
#跨國灰姑娘
#藍教授是我的偶像
喜歡這本書或是對類似議題也很有感的的大家,期待你留言和我討論喔!
*留言有我最近剛看完的兩本,也歡迎大家分享心得
外籍勞工 訪問 在 蔓蔓?蔓時尚 Slow Vashion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還記得當時新冠肺炎爆發之際,第32例確診患者,是一個逃逸移工。
一直存在台灣社會、被當成隱形人的高比例的逃逸外籍移工成了大家擔憂的事情。
只要發生問題,便高呼「徹底查緝逃逸外勞」,彷彿問題就可以被解決💧
誰不愛一份安穩的工作,移工為什麼會要逃跑?政府有檢討政策上對移工的剝削、大眾有承認雇主對移工的剝削嗎?今天讓我們一起欣賞無主之子,層層剖析台灣外籍移工聘雇的生態系👁
https://youtu.be/Hmwc0oZu1pc
#海上喋血案
▬▬▬▬▬▬▬▬▬▬▬▬▬▬▬▬▬防雷線▬▬▬▬▬▬▬▬▬▬▬▬▬▬▬
任意門🚪
00:00 無主之子
00:14 什麼是剝削?
00:41 一起認識藍領外籍移工吧!
02:37 漁工夜宿船上的悲歌
03:47 阿海在橋墩被警察擊中身亡
04:45 文誠的跳海事件
07:09 阿好因工作意外殘疾,被雇主遣送回國
08:17 為什麼文誠 阿海 子涵不報警?
10:01 文誠劈腿、小蘭破壞家庭,沒有責任嗎?
12:00 剝削問題的根源-歧視
13:41 如何幫助他們改變現況?
▬▬▬▬▬▬▬▬▬▬▬▬▬▬▬▬▬▬▬▬▬▬▬▬▬▬▬▬▬▬▬▬▬▬▬▬▬
📷Instagram: @slow_vashion
🔗https://www.instagram.com/slow_vashion/
👩🏻Facebook: 蔓時尚 Slow Vashion
🔗https://www.facebook.com/slow.vashion/
▬▬▬▬▬▬▬▬▬▬▬▬▬▬▬▬▬▬▬▬▬▬▬▬▬▬▬▬▬▬▬▬▬▬▬▬▬
[1] Dominion (2018) - full documentary [Official]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LQRAfJyEsko&t=286s
[2] 資產階級與無產階級的關係圖 Bourgeoisie VS Proletariat
http://sabbott4.blogspot.com/2016/09/bourgeoisie-vs-proletariat-1.html
[3] 資產階級
https://en.gegenstandpunkt.com/books/chapter-1-freedom-and-equality-—-private-property-—-abstract-free-will
[4] 國家發展委員會https://www.ndc.gov.tw/Content_List.aspx?n=44CB0EDF55E07A07
勞動統計查詢網https://statdb.mol.gov.tw/evta/jspProxy.aspx?sys=100&kind=10&type=1&funid=wqrymenu2&cparm1=wq14&rdm=I4y9dcIi
[5] 簡介外籍勞工類型與適用法律
https://opinion.cw.com.tw/blog/profile/477/article/8543
[6] 立法院外籍移工困境問題列點
https://www.ly.gov.tw/Pages/Detail.aspx?nodeid=6590&pid=171808
[7] 關於歐盟黃牌
https://www.wealth.com.tw/home/articles/21286
[8]【南方澳斷橋】第6名移工遺體發現
https://www.taiwannews.com.tw/ch/news/3788074
[9] 斷橋畫面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XZ2RuLNb3k
[10] 中國商務部【关于全面暂停对台渔工劳务合作业务的通知】
http://www.mofcom.gov.cn/aarticle/b/e/200212/20021200059456.html
[11] 宜蘭縣長施政總報吿-南方澳岸置中心 未來轉型成多功能會館
https://ws.e-land.gov.tw/001/2015yilan/177/ckfile/01ca60f6-f643-4213-ba9e-fbeff776209a.pdf
[12] 南方澳斷橋事件監察院調查報告
https://cybsbox.cy.gov.tw/CYBSBoxSSL/edoc/download/30448
[13] 越勞手無寸鐵倒臥 遭9槍擊斃
https://www.coolloud.org.tw/node/89099
[14] 高雄籍遠洋漁船「福賜群」移工墜海案監察院調查報告
[15] 印尼BBC針對「福賜群」移工被虐致死案新聞內容
https://www.tahr.org.tw/news/2392
[16] 報導者【向世界買賣漁工──台灣為何成為人口販運的幫凶?】
https://www.twreporter.org/i/slave-fishermen-human-trafficking-gcs
[17] 報導者【法律縱放下的權宜船與幽靈船主】
https://www.twreporter.org/i/slave-fishermen-agency-shipowner-money-gcs
[18] 報導者【當漁工成為商品──解析仲介與船東的神祕金流】
https://www.twreporter.org/i/slave-fishermen-naham3-focs-gcs
[19]《奴工島:一名蘇州女生在台的東南亞移工觀察筆記》,姜雯
[20] EJF訪問印尼籍漁工影片
https://www.youtube.com/watch?time_continue=9&v=DMfKrYz24xc&feature=emb_logo
[21] 燦爛時光
https://www.facebook.com/btbookstw/
[22] 望見書間
https://www.facebook.com/SoutheastAsianMigrantInspired/
[23] The Slave Ship by J.M.W. Turner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I5qYAuLejGQ
[24] Jonah by Ryder
https://americanart.si.edu/artwork/jonah-21449
[25] TIWA https://www.tiwa.org.tw
[26] One Forty https://one-forty.org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kOs6d0hM5dc/hqdefault.jpg)
外籍勞工 訪問 在 都市放山雞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身邊有許多外籍移工,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故事,也許因為賺錢、因為種種因素鼓起勇氣來到人生地不熟台灣,可能我們常用社會價值觀異樣的眼光看待他們,確從來沒有真正用心了解、認識他們,藉由這個影片來改變對他們的認知,認真的看下去!
希望這支影片帶給你更多不一樣的價值,謝謝你的收看,我們是健身茶葉蛋。
更多生活來追蹤:
阿郭: https://www.instagram.com/yingchen1209/
阿劉: https://www.instagram.com/l.t.n_1117/
👍🏻歡迎加入蛋蛋家族。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DJgPn4A0raE/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