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今年的書單,特別選評10本好書推薦給你!你在2019年讀過最喜歡的書是哪一本呢?迎接2020年想先讀哪一本呢?
🔗圖文好讀:https://readingoutpost.com/2019-favorite-books/
【回顧過去,展望未來】
距離去年分享2018年最喜歡的10本書之後,剛好時隔一年,回顧去年寫下的文字,現在讀來更有感觸「第一次動筆獻給這種主題寫的竟然是書。對於在而立之年以前,渾渾噩噩不太喜歡看書的我,2018年才培養出閱讀的習慣,有種脫胎換骨的感覺。」
2019年接續著這個信念,除了保持閱讀的習慣,也將所學所聞整理成實踐心得和簡單書評,先前分享的這篇心得〈養成這3個習慣,一年讀50本書和40篇書評〉也帶來很多意見回饋和熱烈迴響,算是達成了個人的里程碑。今年,閱讀帶給我的感受,是思想上的「煥然一新」。
以下是今年我閱讀過的59本書裡面,再挑選出10本特別喜歡的書,說明讓我印象深刻的地方,以及我獲得了哪些思考上的改變。大部分書已經整理成閱讀筆記,底下會附上文章連結,推薦給同樣愛書的讀者朋友們(Google Sheet 書單)。
《窮查理的普通常識》
這本書對我最有幫助的概念,是如何建立「心智模型」(或心智框架)。作者的思考模式,並不是從單點突破,而是像網狀的脈絡,整合不同學科和領域的知識,對於一件事情從不同的角度去觀察和思考。為了強調跨學科領域的重要性,這句話在書中大概被提過十次:「在手裡拿著鐵鎚的人眼中,世界就像一根釘子。」
作者還有一個思考模式讓我印象深刻,就是他總喜歡把事情反過來想。例如大部分人好奇的都是:成功的秘訣是什麼?作者想的卻是:失敗的秘訣是什麼?做哪些事情會導致失敗?又該怎麼避免?應用到投資理財上,就是要學習如何避免失敗的投資策略。
《高手思維》裡面的這句話,完美地詮釋這個思考模式:「檢驗一流智力的標準,就是看你能不能在頭腦中同時存在兩種相反的想法,還維持正常行事的能力。」我想毫無疑問地,作者就是那種擁有一流智力的人。
他也極力建議讀者,一定要透過「親自摸索」去搞清楚,而不是透過別人的轉述死記硬背,對那些思想的掌握才會比較牢固。更重要的是,這種樂趣永遠不會枯竭。對我自己而言,消化閱讀的內容後,寫下筆記跟整理成心得,有助於加深理解和強化記憶。
《一個人的獲利模式》
我讀完之後最大的震撼就是,我幾乎挑不出什麼缺點,對於裡面提到的觀念也非常認同。這本書的前身是《獲利時代》,讓我非常讚嘆的地方在於,只要使用很簡單的一張商業模式圖,把九個格子的特性和功能搞懂後,幾乎可以解構任何的商業模式。
這本書則接續這個概念,延伸應用到「個人」,對讀者對自己的內心做更深入的探討。書名乍看之下是在教你,怎麼樣打造自己的賺錢模式。但是更廣義的來說,它真正的功用在於,幫助你找到人生奮鬥的動機,轉換成有機會獲利的模式(無論是金錢或心靈的獲利)。
讀這本書就像在參加一場研習營,透過步驟的引導,我花了週末兩天時間,慢慢地做練習,每一頁都紮實的去做,最後得到滿意的結果。書中帶你從年幼時期開始回顧,一路檢視自己喜歡與擅長的活動,規劃數年後的生活樣貌,甚至定義自己的墓碑要被刻上什麼文字。
前頭說這本書挑不太出缺點,我認為關鍵在於,這本書由全球300多位專家, 在論壇上檢閱各章節初稿、提供案例及洞見。因此這本書是集眾人的智慧,反覆修正與迭代優化後,淬煉而成的工具書。推薦給任何對職場或人生有所迷茫的讀者。
《FBI談判協商術》
市場上很多關於「談判」或「說服」的書,大多在談怎麼建立關係、培養同理心、雙贏、傾聽,但是在這本書面前,顯得在玩扮家家酒。這本書特別的地方在於,作者本身是FBI人質綁架談判的首席專家,他賴以為生的工具就是跟綁匪談判,順利救出還會呼吸的人質。
這本書的情境跟日常生活買賣用到的談判,例如靠殺價圖個便宜是不一樣的情形。殺價你少殺個100元,想說還好吧,這次就這樣吧。人質談判可不一樣,你談失敗,就是一條人命,甚至好幾十條。所以作者在書裡面提到的觀念跟技巧,可說是集實戰經驗於大成,絕對沒有模糊地帶和妥協空間。
書裡面分成10個章節,每個章節作者都會用一個實際的談判故事,帶讀者去學習用哪一些技巧,採取哪些步驟。在部分章節裡面,作者也會分享他曾經失敗的悲慘案例,以及失敗之後,FBI重新學到些什麼,改善了什麼。
這本書傳達觀念,除了包含常見的同理心、真心傾聽、和建立信任感之外,讓我最有收穫的是:「你得懂的透過提問,來營造出對方擁有主導權的氛圍。畢竟,要讓對方自己說服自己,讓對方覺得你想要的解決方案,其實是對方自己的主意。」
《原子習慣》
這本書對我幫助最大的地方是,透過書中的步驟,一步步戒掉自己社群媒體成癮的壞習慣,建立持續寫作的習慣。作者在書裡面所教的方法,是經過他多年的實踐經驗,以及對習慣這件事情的廣泛研讀,我敢說對於大部分的習慣改變保證有效。
作者從「為什麼要養成好習慣」講起,到如何戒掉壞習慣、擁抱新習慣,全書以故事和方法交叉描述,可以視為一本改變習慣的完全指南,手把手帶你建立任何習慣。作者引用了許多軼聞趣事,搭配對應的步驟和方法,讓人讀來不失趣味又能學到東西。
我最喜歡書中的一段話是:「決定你成功或失敗的,不是你的目標,而是你的系統。」這裡指的系統就是每天最微不足道的習慣,經年累月下來,決定了你離目標的遠近。正所謂,建立習慣的過程,就是成為自己的過程。
但是,成為理想的自己並不如想像中簡單,當我們猶豫著是否能堅持習慣的時候,就是每天內心最激烈的戰鬥。「改變一切的不是重大行動,而是每天生活中最微小的事情。」對於想要在新的一年改頭換面的讀者,這本書是絕佳的良伴。
《子彈思考整理術》
今年讀過的書裡面,對我帶來最大改變的,莫過於這本書了。其實寫「日記」這件事情,說不定很多人在做了,但是對我而言是滿高的門檻,且不曾認真看待過。但是「子彈筆記」這個方法,大幅降低了門檻,同時提高了樂趣,還成了一種在網路上熱絡的分享活動。
怎麼說呢?子彈筆記融合了目標擬定、任務規劃、定期規律省思,集各種必備的工具於一身,完全體現了「追蹤過去,釐清現在,設計未來」的效果。要不是我自己在感情與工作上遇到挫折,恐怕也不會這麼幸運遇去找到這本書,而且認真去實踐它。
回想當初,在網路上隨意讀到某一句話的時候,恨不得找個地洞鑽進去。那句話是這麼說的:「我們太害怕去承諾、不曾花時間去定義自己真正想要的。我們拖延了自己的夢想。」現在藉由子彈筆記,掌握有意識、有目標的生活方式,這句話讓我對自己不再那麼慚愧了。
終於到了年底,我也開始把舊的內容跟目標,轉移到另一本新的筆記,在有形與無形之間,我感受到:「新的人生篇章就要開始了。」還有什麼比隨身攜帶一本筆記本更酷的事?
《主管這樣帶人就對了》
這本書是兩位美國海軍陸戰隊的軍官寫的,講述領導人最重要的特質是擁有「絕對責任感」,背景故事情節則圍繞在伊拉克戰爭。這本書的架構非常簡明,10個章節各由戰爭故事、領導理論、企業案例組合而成,你會從每個章節學到一個重要觀念。
我自己開始當主管後,深深體會到責任感的重要性。例如,在某一些老闆的身上,你會看到那種有肩膀、有擔當的樣子,這種人總會讓人死心塌地的追隨,奉獻自我且發揮最大的潛力,不會怕自己做了什麼錯誤而被當成代罪羔羊。但有些老闆就沒有這種責任感,當你出了什麼小差錯,絕對第一個把你推出去送死。
另外,我從書中學到一個很重要的心態,當一個主管,一定要把上級的命令「消化吸收成自己的東西」,絕對不要上面說什麼,你就直接當傳聲筒對下面傳話。人只有在懂得為何戰的時候,才會願意發揮自己最大的潛力,以及保持最佳的動機。為了達成目標,會採取各種不同的手段,有時甚至充滿創意。
面對下屬,書中也給我一個重要的啟發,那就是懂得「虛心受教」。遇到比你專業的同事或下屬,虛心跟他請教,不要裝懂,或者擺官架子,明眼人都看得出來你在玩哪一招。當一個軍官跟小兵問:「你怎麼做的?可以說明一下原理嗎?我不太懂,你可以教大家嗎?」他得到的只會是尊敬。
《安靜,就是力量》
這本書帶給我許多心靈上的力量,尤其原本就身為內向者的我,對自己以前不是這麼愛發言,稍微有點害羞,一直是成長與求學過程中的難題。總是會有聲音告訴你,你要外向一點,你要活潑一點,你要跟大家打成一片。最後就變成了,戴上一張社交的面具,擠出歡笑,去參與人群,去假裝樂在其中。
讀這本書以前,總會在夜深人靜時,覺得自己好像有點虛假,或者太過客套的自我質疑。讀了這本書之後,看到作者訪談各式各樣的內向人士,聽他們內心的想法與經驗,我才漸漸地感到有點釋懷。原來,「內向不是什麼需要被治療的東西」。內向者有它適合的舞台,也有可以發光發熱的地方。
若應用到職場,其實外向特質在某些情境仍占有優勢。作者鼓勵內向者嘗試一些舒適圈外的外向活動,例如講課教學、公開演講、主持會議討論。為了達成一些目標,仍值得鼓起勇氣跨出這一步去發揮全力,直到精疲力竭後再縮回安靜的地方,靜下心來享受自己的獨處時間。
最後,我很喜歡書中對於內、外向的這段描述:「人的性格並不是非黑即白,內外向反而更像光譜兩端之間,我們會因為不同時刻外在環境和內心想法的差異,而動態地座落在光譜中的區間。」最棒的時刻,或許就在於培養出能力,去決定當下的自己是光譜上的哪個顏色吧。
《為一般人而戰》
本書的作者是個特別的人物,他是美國史上第一位參選總統的華裔候選人,也是一位成功的連續創業家。但他感受到強烈的不安,知道自己活在玻璃泡泡般的菁英階層中,同溫層之厚讓他難以看到世界正在起火燃燒。他對自己拋出兩個問題「美國究竟發生什麼事?」和「為什麼我會成為這樣的一個工具?」
這本書會告訴你他為什麼要出來選,以及他在美國的大小城市之間奔波,實地見到、親身體驗到的真實情形。作者非但不會告訴你世界正在變好,反而點出了很多問題,用很紮實的數據去證明,美國社會的崩壞正在發生,而且絲毫沒有減緩的跡象。
他從實際社會科技的發展狀況看到,自動化大量地取代人力,幾乎是不可回頭的趨勢。人工智慧將掀起的革命,也會顛覆藍領甚至白領階級的許多工作機會,但這些工作正在大舉消失。還有個有趣觀點,並不是每個工作都很適合人類,有些完全規律化、一成不變的工作,根本不符合人性,更不用說提供人生意義。
他的解決方案,是全民基本所得、機器人税…等,也列舉出執行的方針,期望改善這個社會的基本體質。無論你是否支持他最後的政見,都非常推薦讀這本書,看他爬到山頂看到了什麼景象,也看他文字間流露出的人性關懷,這是機器人和人工智慧不會提供給我們的。
《垃圾場長大的自學人生》
這是個乍看之下,非常令人匪夷所思的真人真事:一個沒有接受過正規教育的美國女孩,透過自學而成為劍橋大學歷史博士。發生在作者身上的事情,讓我感到不可思議,怎麼會出了車禍,嚴重燒燙傷,甚至都頭破血流了,父母還堅持不讓自己的家人到醫院接受治療。
作者在原生家庭成長,受到父親不斷地壓抑、貶低、以及喜怒無常的對待,母親想挺身而出但總缺乏最後一絲勇氣,還有會對她施虐的哥哥。她多年來的奮鬥,為的就是要認識世界的道理,去體驗真實的生活,架構出自己的思想和價值觀。
從小到大,作者被原生家庭束縛著,沒辦法活出自己最真實,最有好奇心,想探索這個世界的模樣。我很喜歡作者突破繭縛後,體悟到的事情:「不要用別人描述自己的話語,來定自己的人生,而是自己去決定生活的意義,掌握人生的最高話語權。」
讀這本書的時候,就很像進到了一個嚴重扭曲的世界。在這個邊緣世界,從作者的視角體驗她遭遇的一切,去品嘗她的心路歷程,如何承受這麼艱難的心理壓力之下,還能鼓起勇氣探索自我,達到她所謂的蛻變、虛假、背叛。或許,應該稱之為「教育」。
《以母之名》
這本書的作者是美國當紅脫口秀主持人,他是出生於南非的混血兒,但在種族隔離政策下,不同階級的父母生下他的行為,被判定一出生就有罪。他把種族隔離政策,對自己與親人們造成的傷害,描述地極其深刻,讓讀者身歷其境去感受他度過的荒謬生活。
另外讓我感到很衝突的地方在於,儘管生長背景是這麼樣的困苦、挑戰、充滿歧視與偏見,但是透過他幽默自嘲的口吻中,我們卻能像個局外人一樣,用輕鬆有趣的態度,去認識這個對我們來說非常陌生的世界。
書中有一段話讓我印象非常的深刻:「我們總是要別人去作夢,但你只能夢到你可以想像的事情。你從哪裡出生,夢想大小你會因此受限。」我們很可能在狹隘的視野下,就妄想著定出偉大的目標與崇高的理想。
我可以確定的是,在閱讀的這條路上,會吸取許多經驗和知識的養分,不斷地認識以前不曾見過的光景、不曾想像過的世界、不曾在乎的事情。不要讓自己現在的眼界,成為了思想的無形枷鎖而不自覺。最後,推薦這個笑中帶淚的故事,相信你會從作者的詼諧之中,找到屬於自己的溫暖視界。
-
分享完我最喜歡的書了!你今年讀過的書最喜歡哪本呢?
夢到和同事發生關係 在 自然醫學博士 王永憲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整理了一下在社群參與第三場量子轉化祭的朋友們給我的回饋,同樣的,很好睡的這種基本款都不貼出來了。
.
在這邊感謝有參與的每一位朋友,希望大家都能夠透過一年一度的量子轉化祭讓你的2019收獲滿滿,一切順心如意,我們年底見~
.
■□━━━━━━━━━━━━━━━━━━━━━□■
.
我最期待的量子轉化日終於來到 我這次有手腳麻麻的感受 最奇特的是有感覺彼此有一條線出現連結著 呼吸之間把心比較底層壓住部分有吐出來的感受 放鬆許多 感謝宇宙 感謝博士❤️
.
■□━━━━━━━━━━━━━━━━━━━━━□■
.
11點後有金光整片罩頂+粉紅佈天,有位邱比特一直在天上永遠守候著,12點後身體很熱很熱穿短袖還流汗!出現一家五口(都有報名)排一排都來領願望達成證書,yes👍
.
■□━━━━━━━━━━━━━━━━━━━━━□■
.
跟之前一樣,靜心冥想個5分鍾就昏睡了,不過昨晚感覺特別的熱(被子全被我踢開了😅),夢中有粉紅色大泡泡把親友、不認識的人全都拉了進來,很歡樂、喜悅的夢境啊!今天要回家探視父母,肯定一家和樂融融😍
.
■□━━━━━━━━━━━━━━━━━━━━━□■
.
昨晚一如往常的上班,到了11:45分休息的時候,忽然左耳整個聽不見了,全身發熱,但心中卻有喜悅被愛的感覺,一直到12:20分這種感覺才消失,真的是嚇到又驚喜的體驗😍
.
■□━━━━━━━━━━━━━━━━━━━━━□■
.
23:00時就明顯感受到能量環繞,且很睏的感覺,但是身心都感到愉悅舒暢,閉眼休息時有明顯感受到金色粉紅色的光一閃一閃的,很溫暖開心的氛圍。4:30醒來後精神很好很開心,覺得每個人都變可愛了。
.
■□━━━━━━━━━━━━━━━━━━━━━□■
.
11點開始全身發熱,感覺眉心輪有股能量進來,人有點小晃,胸口暖暖的,討厭的人都變friendly,直覺和靈感突然大提升,好像有聲音告訴我,要更信任和相信自己!謝謝博士~
.
■□━━━━━━━━━━━━━━━━━━━━━□■
.
Pm10:30開始特別睏什麼都不想做,只想躺著,不小心就睡著了,早上醒來全身痠痛,就像是做過ㄧ場大伸展運動,接著肚子痛清理了不少的體內廢物,感覺自己不再是自己,有更新感。
.
■□━━━━━━━━━━━━━━━━━━━━━□■
.
11點ㄧ到,覺得頭頂開始有點麻麻的,然後閉著眼睛開始冥想,頭忍不住跟著晃動,到了快要12點,覺得有點冷和想睡,接著就上床就寢,晚上做了ㄧ個夢,夢到我想念的父母,也夢到和我關係不好的人,以及我害怕的人,還有讓我很困擾的工作上的同事,關係不好的人已經很久沒聯絡了,夢到他們我覺得好奇怪,後來才想到會不會是因為昨天晚上做量轉的關係,真的好神奇。
.
■□━━━━━━━━━━━━━━━━━━━━━□■
.
23點初的時候,很意外的接到喜歡對象的電話(平常不會在上班時間打電話),然後本來隔天只約中餐,電話中問我要不要八點見面,多一點相處時間。喜歡這種幸運的感覺^^ 謝謝宇宙 謝謝Richard師父
.
■□━━━━━━━━━━━━━━━━━━━━━□■
.
2月初跟健身公司有合約糾紛(健身公司惡意違約,但卻說是我的問題),經過了幾次的會談,終於決定也順利在昨天解約(雖然退款要等,但可以現金退款,不用搞再刷一筆然後刷退),解約過程一直被對方用為你好的方式挽留,但都順利pass過,沒有上的課都可以退款,只是一直有種難言的委屈感。晚上11點的時候,突然就哭出來了,然後全身放鬆地睡著了,早上起來再想起這件事時,感覺就是生活的一件事,沒再有壓力跟緊繃的感覺。
.
■□━━━━━━━━━━━━━━━━━━━━━□■
.
昨天發生一些狀況,整個人完全被情緒控制,11點開始時感覺小我很抗拒自己靜心冥想,還故意去找其他事情分心,但奇怪的是一直有一股能量很霸道的從眉心輪不斷灌入,力道之強甚至讓我感覺有點頭痛......之後終於靜下心冥想,負面情緒也開始消散,轉化祭結束後整個人不支跑去睡,昨晚台北蠻涼的,開著窗睡我竟睡到熱到出汗,感覺量轉的能量真的很威!!
.
■□━━━━━━━━━━━━━━━━━━━━━□■
.
昨夜很認真的在做秘密課程的練習,也不知道做到幾點,只覺得內在空間變得很大,似乎跟外在空間融合在一起,沒有分別,真是奇妙的體驗,謝謝老師!
.
■□━━━━━━━━━━━━━━━━━━━━━□■
.
感受到能量傳來,坐著冥想,心情很放鬆就睡著了(平常這時間都很清醒)。凌晨就醒來了,突然有動力去處理拖好幾天的事情,也順利完成了。睡很少,但精神很好,心中充滿感謝!
.
■□━━━━━━━━━━━━━━━━━━━━━□■
.
在那個時間點剛做完冥想,原本是有些不耐煩的,但家人第二天要去美國,忘記辦網路美簽,所以原本有點小緊張,但後來順利解決,今天確認不會原機送回來。而原本因為工作做不完,今天必須要加班,最後因為沒帶員工證就放棄,陰錯陽差碰上一些好事,謝謝博士
.
■□━━━━━━━━━━━━━━━━━━━━━□■
.
這次是量子轉化最微妙的一次,因為我竟然沒多久就完全的失去知覺...睡著了!!!我本來一心期待不知道這次身體感覺是什麼,沒想到一開始有種像是漂浮起來的奇妙感受,正在驚奇的感覺之中,然後就...睡著了!但這卻是最近一個月睡得最舒服的一次,醒來之後,竟然覺得全身鬆鬆軟軟好舒服,不像一般可能會因為睡姿等等哪邊好像酸痛,而且睡醒感覺十分滿足!也許是因為我的願望跟療癒有關,所以睡醒之後除了全身感覺很鬆(依照身體反應心靈狀態,應該就是所有的關係都很鬆開了吧!),還有就是跟家人的互動明顯有改變了!首先是家人相處的氛圍變得更加自然,爸爸媽媽的互動也變得溫和,我的心情也比較輕鬆,感覺好好噢噢噢噢✨✨✨這種鬆鬆鬆的感覺實在太美妙了!!!♥♥♥然後今天各種小事件觀察自己的感受與心情,更放開、更無罣礙,也似乎可以看見以前的自己擔心的事情原來是什麼,或者自己在意的事情是什麼,但也可以很鬆的接受包容理解那樣的自己,好喜歡這樣的感覺♥♥♥♥♥感恩博士感恩宇宙♥♥♥♥♥
.
■□━━━━━━━━━━━━━━━━━━━━━□■
.
今天跟人對話的時候,似乎比較能表達當下的真實心情,對話起來感覺沒有以前的抗拒感跟排斥感,比較能表達當下的感受了,以前會硬壓在心底不讓人知道,今天就覺得跟別人互動變得比較自然了。
夢到和同事發生關係 在 郭葉珍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最後留下來的是刻畫在心裡的痕跡」
為什麼我一天需要睡十個小時似乎在最近的生活經驗慢慢給出了答案。在睡夢中生活不連貫的片段被組合成重要的頓悟。
昨天聽了一場正念生死学讲堂所主辦的zoom 公益讲座,由蔡长颖博士主講。蔡博士說他陪伴五百多個生命走到生命的終點,最常被被問的是人為什麼要來這世上走這一遭。
睡前我看了Youtube頻道「看電影了沒」,K貓講了「没有青春的青春」(Youth Without Youth, 2007)。一位七十幾歲研究東方語言的教授原本想要服毒自殺,卻在半路給閃電給打中了。奇妙的是他不但沒死沒癱,還回春到三四十歲。他的了解能力變得更好了,以前串不起來的概念都串起來了,幾乎接近破解語言學的終極境界。在經歷了一些事情之後,從我身為觀眾這一端看起來他圓滿了這一生被雷打中之前的不圓滿之處,他瞬間變成一百多歲的老人死去。
看完我就去睡了。睡夢中我夢到我是一個常常搞砸事情,急著想修改彌補的人,半夢半醒間,我感不舒服。
快要醒過來的時候,我的腦子出現了「啊,原來最後留下來的是刻畫在心裡的痕跡,從來就不是真實發生過什麼事。」
電影裡描述的教授或許是在他被雷打中時產生了腦部變化,在他臨終前瞬間編排了一場腦部活動。在這個活動中他圓滿了自己在語言學中的缺憾與愛人的關係。
看起來是假的,但對他來說,那個圓滿真的。
在夢裡我是一個常常搞砸事情的人,急著想要修改彌補,那是青少年之前留下來的印記。
看起來是假的,但對我來說,那個感覺是真的。
前一陣子新聞提到一位中東公主因為無法自由想要逃走而被軟禁十三年。別人看起來無法理解只要你乖乖的不就好嗎?穿金戴銀哪個缺了?
看起來是公主沒事給自己捅馬蜂窩,但對她來說她的窒息感是真的。
什麼是真的?
當我們自己覺得是真的,那就是真的。和外面別人所看到的「真實」不見得是一致的。換言之,唯有刻畫在心裡的痕跡,那才是真的。
你住在帝寶,但嫌棄旁邊的鄰居和狗,那你心裡的厭誤是真的。
你住在小公寓,但很愛這個讓自己舒適安全的窩和鄰居,那你心裡的滿足是真的。
什麼是真的?刻畫在心裡的痕跡才是真的。
即便你成了萬人之上的王,只要你心裡還認為自己是愚笨的小孩,那你就不是王,愚笨的小孩才是真的。
既然唯有刻畫在心裡的痕跡是真的,要刻畫什麼東西在你心裡就完全看你自己了。
你可以嘴巴咬著阜杭豆漿的燒餅油條心裡想著明天要去面對討厭的同事,也可以把注意力放在燒餅油條在口腔咀嚼碎成小分子的甜味,如同在天堂。你完全可以決定你要在心裡刻畫什麼。
回到蔡博士演講中所說的,人在臨終之前經常會有個疑問:我來這裡走一遭要做什麼?
對我而言,人生的功名利祿,就連家人寵物最後都是一場空,唯有刻畫在心裡的痕跡是真的。既然如此,我決定要每一刻都有意識的刻畫著我的人生,不讓別人來決定我該在我的人生中刻畫什麼。
我要每一刻都很爽和自我感覺良好,生活得像一個月有三十萬那樣的滿足,但不需要一個月真的要賺三十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