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稀記得曾經閱讀過黃碧雲一個關於移民家庭的倫常兇殺慘劇 —《溫柔與暴烈》的《失城》,我以為自己有這本書,但在執拾整理大堆藏書時卻遍尋不獲,發現我有很多本黃碧雲的著作,就是欠缺我很喜歡的《溫柔與暴烈》。已經買不回來,唯有趕快到圖書館借來閱讀多遍。
故事的時代背景是 8964 後,97 前那沸沸揚揚、人心惶恐不安的大時代。跟今天一樣,當年也有大規模的移民潮。故事由三個角色去敍述,主角陳路遠的獨白,以及從外籍總督察伊雲思、救護員詹克明的角度加以補充整合。
陳路遠與妻子趙眉因著對時局的擔憂移民加拿大,多麼似曾相識 ⋯『但趙眉真的怕。中英談判觸礁,港元急劇下瀉,市民到超級市場搶購糧食。趙眉從醫院跑來找我,還穿着護士制服,只在我懷中哭道:「住不下去了。讓我們結婚,離開香港。」』這種恐懼,今天大家也親身經歷了。我也終於明白「香港住不下去」的窒息感是怎樣的一回事。
他們一家在新地方開展新生活,但同時面對移民家庭的困難:天氣、失業、找不到理想工作、生活重複乏味、孤獨無助、生活壓力、歧視欺凌。
『我從來不知道加國有這樣漫長嚴酷的冬天,才11月,已經下了雪。趙眉越來越沉默,川流不息的在廚房裏弄吃的,cereal、生水果、乳酪、煙三文魚、意粉、巧克力勿斯、蘋果批、果仁曲奇餅乾、龍蝦湯、鵝肝、燒鴨⋯⋯二人對着一桌子的食物發呆,電視亦川流不息的開著,簡直就像香港的屋邨。越眉又養了一隻牧羊狗,先餵狗、餵明明,然後才該我。食物吃不完丟進垃圾桶 —— 我的存在不過在牧羊狗、小孩與垃圾桶之間。漫天風雪,我披一件外衣便往外走。園子裏只有荒涼的幾株楓樹,索索的搖動。雪亮如白夜,月色明麗。我只是盲目的向外走。雙腿麻得枱不起來 —— 離開這食物豐盛的監獄。我們以為追求自由,來到了加國,但畢竟這是一座冰天雪地的大監獄 —— 基本法不知頒佈了沒有。他們在哪裏草擬監獄條例呢。逃離它,來到另一座監獄。』
妻子獨自在陌生的國家打理家庭照顧孩子,疲累得讓丈夫「已經多時沒見過她的笑容」,然後開始有情緒病,精神萎靡,行動緩慢,照顧不了孩子,甚至不自覺傷害孩子。他們決定回流香港 ⋯ 只是 ⋯ 誰又知道香港已經陌生得難以適應:
『然而我已無法再認得香港。我走路緩慢,鞋跟老給人踩着。銀行職員問:「先生,身分證號碼?」我略一遲疑思索,職員已在叫:「下一位。」我想去檀香咖啡室喝一杯舊香港的濃咖啡,發覺咖啡室已經消失。電話號碼都改了七個數字。港式英文我亦不理解,譬如「天地綫」。我去看許冠文的電影還會發笑,但整個影院的年輕人都十分不耐,粗話連篇的叫他「亞伯,收山喇。」民選的立法會議員才20多歲。我在香港迅速衰老。』
作者多次把移民和回流形容為「從油鑊跳進火堆,又由火堆跳回油鑊。」趙眉臨死的一刻,看著丈夫,彷彿在說:「陳路遠,我知道你恨我,你恨我逼你離開香港。但誰知道呢?我們從油鑊跳進火堆,最後不過又由火堆跳回油鑊,誰知道呢?」
離開又回來,陳路遠領悟到『移民不過是一個虛假的希望。而希望從來無所謂有,無所謂無的。』
後來,陳路遠在西貢的房子殺死了妻子和四名子女,以及寵物大白老鼠。
一切的痛苦、疲憊、不安、疑慮、悔恨 ⋯ 都可以終結了。
陳進監牢。外籍總督察於回歸前,擔心英國人的勢力沒落,回去愛爾蘭。而救護員詹克明的孩子快要出生,面對政局不穩、前路迷惘,他仍然選擇迎來新生命 —
『城市有火災有甚麼政制爭論,有人移民又有人惶惑。然而我和愛玉還會好好的生活的。』『我們總不得不生活下去,而且充滿希望,關懷,溫柔,愛。因為希望原來無所謂有,無所謂無的。猶如上帝之於空氣與光,說有,便有了。』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60萬的網紅飲食男女,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以下要說的,是一個傻子,死不斷氣的故事。當然,你文雅少許,這就是一個年輕人,屢敗屢戰的老土故事。這個年輕傻子叫蔡國龍,今年31歲,屯門屋邨出身,家裏環境一般,喜歡吃,不那麼喜歡煮,但讀書不好,不煮便沒得吃,所以便一腳踏進了社會的廚房——飲食業。「別人說飲食業不會餓着,起碼有得吃嘛!」 踏入過大大小...
大元邨 老鼠 在 喜劇演員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暴徒郭偉強開live嘲慢必性取向🤬🤬🤬】
今日 陳志全議員(慢必)專頁 向來自暴力元老工聯會 #郭偉強 提出私人檢控,源於幾個月前暴徒郭先生喺立法會會議廳公然施襲。
郭偉強不忿受到過街老鼠式指罵,今晚喺網上面做live大放厥詞,更稱慢必做「菊花先生」、指聲援嘅市民係「菊花團」。
🏳️🌈 所以點解性傾向歧視條例要立法?就係要針對呢一班反同、恐同、以取笑不同性傾向人士嘅人,當大家覺得而家冇乜人歧視性小眾嘅時候,郭偉強等建制派之流,就會自動衝出嚟話比大家知佢哋就係恐同嘅佼佼者。
2020年了,今時今日仍然用性傾向嚟取笑政敵嘅大有人在,每次見到呢啲人渣,都係我堅持係抗爭路、平權路上繼續前行嘅動力。
#暴徒先生郭偉強
#立即道歉
#VoteThemOut
————————
👧🏻 Follow我IG| instagram.hk/kawaitiffany
🐦Twitter| http://twitter.com/tiffanyykw
🏠辦事處地址| 田灣邨田麗樓地下8號
🏃🏻♂️加入成為義工|https://bit.ly/Tiff_Volunteer
————————
長夜守望 昂首對抗
Night gathers, People rise
大元邨 老鼠 在 黃之鋒 Joshua Wong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暴徒郭偉強開live嘲慢必性取向🤬🤬🤬】
今日 陳志全議員(慢必)專頁 向來自暴力元老工聯會 #郭偉強 提出私人檢控,源於幾個月前暴徒郭先生喺立法會會議廳公然施襲。
郭偉強不忿受到過街老鼠式指罵,今晚喺網上面做live大放厥詞,更稱慢必做「菊花先生」、指聲援嘅市民係「菊花團」。
🏳️🌈 所以點解性傾向歧視條例要立法?就係要針對呢一班反同、恐同、以取笑不同性傾向人士嘅人,當大家覺得而家冇乜人歧視性小眾嘅時候,郭偉強等建制派之流,就會自動衝出嚟話比大家知佢哋就係恐同嘅佼佼者。
2020年了,今時今日仍然用性傾向嚟取笑政敵嘅大有人在,每次見到呢啲人渣,都係我堅持係抗爭路、平權路上繼續前行嘅動力。
#暴徒先生郭偉強
#立即道歉
#VoteThemOut
————————
👧🏻 Follow我IG| instagram.hk/kawaitiffany
🐦Twitter| http://twitter.com/tiffanyykw
🏠辦事處地址| 田灣邨田麗樓地下8號
🏃🏻♂️加入成為義工|https://bit.ly/Tiff_Volunteer
————————
長夜守望 昂首對抗
Night gathers, People rise
大元邨 老鼠 在 飲食男女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以下要說的,是一個傻子,死不斷氣的故事。當然,你文雅少許,這就是一個年輕人,屢敗屢戰的老土故事。這個年輕傻子叫蔡國龍,今年31歲,屯門屋邨出身,家裏環境一般,喜歡吃,不那麼喜歡煮,但讀書不好,不煮便沒得吃,所以便一腳踏進了社會的廚房——飲食業。「別人說飲食業不會餓着,起碼有得吃嘛!」
踏入過大大小小的餐廳,「第一份長工是七千三百多元,扣了強積金,便只剩六千九。」他發覺,工字不出頭,創業才有機會買樓,但又沒資本,於是,便從事了他在屋邨裏吃大的,小販檔。「賺到的,但辛苦,好天曬下雨淋,但都算是自己的小小生意。」他笑說。
每天推着木頭車,賣布拉腸粉,比牛更勤力,錢賺到了,他又發覺,錢買不到旁人的目光,「做小販這一行,有人會稱為乞丐,老人家前輩也是這樣說的,在街上問人拿錢,被人趕,像過街老鼠般。我要開餐廳,行得更遠。」望穿秋水,終於迎來一博,朋友找他合資開雞煲餐廳,儲了十多萬的阿龍當然一呼即應,但又怎料這一博,得不償失。「他開初說負責的那部分又沒有負責,全部也是我一個人頂。辛苦,沒錢賺,時間長了,沒心機的。」雞煲生意一年後便拆夥,雖是平手離場,但失了時間,賠了友情。「沒有反面,但大家心裏不舒服。所以不要輕易跟朋友合夥做生意,前輩也常說,合久必分。」
分道揚鑣,下一次,他決定要成也自己,敗也自己,再次搬出那架木頭車,重回小販檔,再儲回一筆錢,從頭來過,這次,他有了龍拉麵,是他自己一個人的龍拉麵。
拉麵店只有他一個師傅,每天早上八時回店預備,直踩至晚上十一時。沒有休假,沒有落場時間,連午飯時間也沒有。拉麵用的麵條是自己的配方,再找麵廠幫忙製作,幼身,彈牙;湯底每天用新鮮豬骨熬足八小時,他強調沒味精,更沒雞粉,「他們說沒師傅(味精)不行,我就是要挑戰沒味精也行,因為我自己不喜歡喝味精湯。」上一次休假已是今年年頭,他說真的很辛苦的,很累,但這次辛苦得來,有價值。
拉麵店開了不足一年,他這次成功了嗎?暫時沒人能說,但看他煮麵時的樣子,把他的拉麵親手端到客人面前的樣子,我想他應該滿足了。最後問他一句,阿龍,你這次若像那次雞煲餐廳般再失敗,你怎麼辦?他想也不想便回答:「那便再來一次,再儲錢,再開餐廳,直至成功為至。」
採訪:張靜雯
攝影:關永浩
龍拉麵
地址:屯門德政圍16-34號海盛大廈地下11號地鋪
電話:從缺
營業時間:星期一至日12nm-11pm
詳情: http://bit.ly/2SjXUdI
===================================
立即Subscribe我哋YouTube頻道:http://bit.ly/2Mc1aZA (飲食男女)
新店食評,名家食譜,一App睇晒!
立即免費下載飲食男女App: http://onelink.to/etwapp
《飲食男女》Facebook:http://www.facebook.com/eatandtravel
飲食男女網站:http://etw.hk
Follow我哋Instagram,睇更多靚片靚相:http://bit.ly/2J4wWlC (@eat_travel_week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