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Capital Weekly的 #專資專知 專欄的分享: #以色列的人才培育
筆者早前與一班中學生到以色列考察,於當地的中學上課交流。筆者則到 #以色列 #教育部 Israel Ministry of Education交流了解。近幾年多次到訪以色列,除了接觸創科機構之外,也走訪了數間頂尖大學,而今次旅程更探討其中學教育在STEM方面的發展。
以色列年輕人無論男女均須服兵役,建立保家衛國的意識。當中軍事訓練並非全部,其中不少課程還包括講解如何創業,訓練學生探索問題,運用有限的資源具創意地解決問題,培育了大量以色列科技人才。此外,軍事裝備就是STEM的合成案例。他們會以簡單有趣的問題去訓練學生的創意思維,例如在密閉空間有人將氣球升到屋頂,佈滿整個屋頂,沒有梯如何能將大量氣球拿下來呢?以色列的學生想出來的辦法很有創意,在氣球上塗上膠水,升上屋頂把其他氣球黏住,然後再拉下來,這樣的答案很有創意吧。
再加上以色列政府鼓勵年輕人到世界各地就業,擴闊眼界。無論是軍訓抑或STEM教育,都是個人精神及態度的訓練。在香港很多家長會被稱為怪獸家長,望子成龍心切之餘,同時亦過度保護孩子。以色列的家長也不例外,子女在服兵役前都是他們的掌上明珠,服兵役讓他們獨立或是STEM教育都是精神及態度的訓練。當然他們的大學和中學的聯繫及協助,在運作模式和資源帶動上是有策略性的設計。雖然他們的學生在 PISA 國際學生能力評估計劃的分數不及香港,但是觀其畢業生日後的發展能力就比很多國家優秀,創意更加高。這個不是個人的主觀感受,而是有數據支持的。他們在諾貝爾得獎者、專利數目以及創業數目的人口比例是全球最高之一,實實在在的說明了,求學不是求分數。
#CapitalWeekly 19-25 March 2020 #專資會 #香港專業及資深行政人員協會 #陳繼宇 #JasonChan #iTact #iMake Jason Kai Yue Chan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7的網紅田雅芳,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教育本質是讓孩子成為內心有溫度的人 #學校社區資源共享 最近看到有關陳清圳校長的採訪介紹,感觸良多… 想起第1次當選議員被冤枉解職後,雅芳去到教會、走入校園帶領一群又一群的學生,接觸社會中需要幫助的族群,並給予幫助。 在沒有議員的身分下,做義工之事反顯清淨,不會有人...
大學和中學的聯繫及協助 在 陳繼宇 Jason Chan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以色列 #Israel 🇮🇱如何成為 #StartupNation,今次到其 #教育部 Israel Ministry of Education交流了解。近幾年多次到訪以色列,除了接觸創科機構之外,也走訪了數間頂尖大學,而今次旅程更探討其中學教育尤其 #STEM 方面。我覺得其 #MilitaryService #服兵役 是重點:
#全世界嘅家長都一樣過度保護自己孩子
#軍事訓練並非只着重於戰鬥
#孩子從被過度保護到學懂保護他人
#學懂探索問題而運用有限資源具創意地解決
#軍事裝備就是STEM的合成案例
#服兵役後周遊列國及創業
總結,不論服兵役或是STEM教育都是 #精神及態度訓練。
當然他們的 #大學和中學的聯繫及協助,在運作模式和資源帶動上是有策略性的設計。
雖然他們的學生在 #PISA #國際學生能力評估計劃 的分數不及香港,但是觀其畢業生其後的能力發展就比好多國家好,創意更加高。這個不是感受,而是有數據支持的,他們在諾貝爾得獎者、專利數目以及創業數目的人口比例是全球最高之一。
實實在在的說明 #求學不是求分數。
#JasonChan #陳繼宇 #Anyman #iTact #iMake #智源 #智造 #任何人
大學和中學的聯繫及協助 在 田雅芳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教育本質是讓孩子成為內心有溫度的人
#學校社區資源共享
最近看到有關陳清圳校長的採訪介紹,感觸良多…
想起第1次當選議員被冤枉解職後,雅芳去到教會、走入校園帶領一群又一群的學生,接觸社會中需要幫助的族群,並給予幫助。
在沒有議員的身分下,做義工之事反顯清淨,不會有人又找藉口來抹黑,企圖模糊焦點,讓許多原本美好的事蒙上陰影。
當時透過桃園民意代表和記者,連接到深山裡的高義國小,高義國小是大車無法直接到達的,只能開到離學校最近的點,讓大家各自扛著行李,用如登山的方式進去學校,當時高義國小的 #王連進校長,也是讓雅芳非常敬佩的校長,在看到很多孩子因家庭因素無法得到完善的照顧,王校長更是開啟了住宿型學校。
藉由住宿生活來讓孩子得到妥善照顧,也讓家庭負擔減少,並教養、啟發孩子的品格教育、基本能力與學科成就表現。
王校長更將資源整合共享,落實學校、家庭、社會及政府資源;校長更將觸角延伸至社區部落,先後創辦了復興鄉社教工作站和原住民族部落大學,讓原住民阿公阿媽、爸爸媽媽能夠跟著孩子一起成長。
跟陳清圳校長一樣讓學校和社區連接,以品德教養為教育核心,用心讓那裡的孩子在課業上的展現不輸都市的孩子,但內心多了主動關心他人的溫度。
雅芳接觸過很多學校,也當過很多學校的志工,知道不是每個學校校長都願意和社區資源共享的,即使教育部給了很多資源及補助,但倘若無應用在相關補足之運用上,恐怕也是如同肉包子打狗,有去無回。
一直在關注雅芳的朋友都知道,有關育賢國中停車場的提案,雅芳當初是因校長主動提及學校停車空間有不足的問題,雅芳才為了學校提案應增建地下停車場,但提案後校長堅稱無停車不足的問題,校長公然引發了家長來抗議等問題,甚至隔天就出現以假帳號在雅芳粉絲專頁抹黑攻擊之違法事宜。
但今年4月卻收到議會函文,竹市府對該育賢國中校舍興建工程第二次變更設計,要追加預算,原因是育賢國中學校停車空間不足,要增加經費增設停車場。
這些事實證明了校長恐怕僅是不想讓社區也有可能可以使用停車場而說謊的吧?雅芳覺得真的是非常遺憾。
大部分都市的學校都是座落於社區之中,且社區就包含了家庭,所以 #學校跟社區的關係本應該要同心協力,而非形同競爭對手,應在協助學生學習、成長與發展的共同任務下,進行「真實的」連結, 因為這樣的連結可以包括彼此關懷、雙向溝通、彼此相互參與、資源互惠互享、彼此合作,進而得以相互服務等功能共享。
教育部早在十幾年前就積極推動「 學校社區化、社區學校化」的理念,但如陳校長所說的教育界過於保守傳統, #只要你做的跟別人不同就會被批評的一無是處。
雅芳認為資源共享是可以透過分享機制讓社區民眾都能體會公共財之益處,及 #強化學校及社區之緊密合作聯繫關係,擴大資源運用之最大效益,才能 #創造資源得以永續。
🎦陳清圳校長完整採訪
https://www.pts.org.tw/DevotedPeople/ep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