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7年的舊台北市府與北市升格】#舊台北市府 #時空咖啡廳 #張萬康
【書摘透露│年記1967 第8頁 圖:舊台北市府】
「多年後,台北市政府換成巨大方塊組合的建築體,天際上的電線亦改成地下化,所在的信義區則躍為最時尚的區域。1967年台北市升格成直轄市,它在壯大能量,蔓生活力。當年的老建築似乎才更有市民感?當年的公務車,嘿,長得很像公務車。當年黑頭車停在市府前,現在換到地下室。以前的黑頭車挺神祕的,後來的黑頭車,呃,也很神祕。」
──〈舊台北市府〉
節錄自《年記1967:時空咖啡廳 | 張萬康》
#報時光UDNtime
圖說:台北市政府的辦公大樓,已經粉刷一新,並在正門搭建起美侖美奐的彩牌。市政府這一次為迎接七月一日升格的來臨,粉刷各辦公室,一共花了卅萬元。
日期:1967/06/29
攝影:王萬武
來源:聯合報
#報時光UDNtime #年記 #1967年
歷史新聞
【1967-07-02/經濟日報/06版/綜合】
從人口、面積、組織、財富
看台北市新面貌
【本報專訊】台北市昨(一)日已由省轄市改制為院轄市了,這一改,在人口、面積、政府組織、財富四方面整個給大台北帶來了新的面貌。
面積擴大四倍有餘
主要的是面積的擴大,改制前台北市面積為六六.九八七二平方公里,改制後擴大為二七五.九○平方公里。面積的擴大是由於將合併台北縣和陽明山管理局所屬的六個鄉鎮:士林、北投、南港、內湖、景美及木柵。不過,這六個鄉鎮要到明年才正式併入台北市。
將增設五個地政所
為配合台北市區擴大後,地政業務辦事效率的提高,市府將設立東、西、南、北、中五個地政事務所。東區事務所包括松山區、南港鎮和內湖鄉;西區為雙園區、龍山區、城中區及大安區和古亭區的一部份;南區範圍含景美鎮、木柵鄉、大安區和古亭區各一部份:士林鎮地政事務所保持不動,劃為北區事務所;中區地政事務所將轄延平、大同、建成和中山四個區。
市府地政科解釋說,增設地政事務所是基於土地登記案件的逐年增加,同時顧及改制後的實際需要。按一般情形,有五萬筆以上的土地,就應該設一個地政事務所,台北市改制後,因為市區自然擴大,分割土地將由現在的十六萬筆增加到二十五萬筆,所以必須設立五個地政事務所,才能應付今後業務膨脹的需要。
總人口逾一百六十萬
由於台北市改制後將合併市郊六鄉鎮,人口自然也將增加;但增加的比率不大。據市府民政局統計︰截至六月卅日為止,台北市人口為一、一九七、○六九人,其中男性六三五、六一三人,女性為五六一、四五六人;改制後將併入的六鄉鎮人口目前初步統計為三○一、二四三人,加上人口的自然增加,預計明年這六鄉鎮併入台北市後,台北市人口總數將在一百六十萬人以上。
編制員工一千八百
台北市面積擴大、人口增加,作為這些市民「公僕」的人數當然亦應成正比的增加。據行政院修正通過的台北市政府組織規程,其中規定改制後的北市政府設置八局四處,法定員額增加為一千八百人。
市府一級單位現在的全部員工,包括以工代職人員,已經有一千七百人,這裏面有七百人沒有編制,實際上祇有一千人;改制後這七百人可能採取甄選辦法,合格者即予任用。高玉樹市長曾強調:改制後市府將「為事擇人」,增加技術人員,並將採考試辦法錄用。
總預算超過十五億
升格改制後的台北市,舉辦任何事均需經費,那麼台北直轄市的財政情形如何呢?市政府說,改制後的地方財源增加將為一倍,這些增加部份,乃原解省庫的稅收,留下供台北市自己使用,並非另外向市民征收。
高玉樹市長說,改制後的地方總預算,可高達十五億六千多萬元,對台北市的各項建設,將更有裨益。
台北市改制後的第一年地方總預算,財源將包括:(一)稅收:七億三千零一萬餘元,(二)規費:一億一千餘萬元,(三)改制後依照新財政稅收分劃辦法增得稅收:二億五千萬元,(四)公賣收入:三億五千萬元,(五)愛國獎券收入:五千一百萬元,(六)汽車燃料使用費收入:五千八百萬元,(七)附加捐收入:二千四百廿萬元,合計為十五億六千八百餘萬元。
█關於年記系列
由報時光與尖端出版聯合企畫,每個年份挑選30組具有「時代感」的老照片,邀請當年出生的作者撰文而成的老照片新文集,並收錄具有代表性的老報廣
告以及新生事物,讓那些令人留戀令人懷念的美好時光,躍然紙上。
大安地政事務所 統 編 在 天下文化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黑松百年之道】
近期大陸微博官方發佈的一項數據中指出,微博用戶最常提及的「台灣飲料」,就是「黑松沙士」!
即將邁入百年企業的黑松,台灣人曾經的記憶,在 張哲生 的照片中躍然紙上。現代化的微風廣場,原來是台灣人早期記憶裡的「黑松汽水」!
現在微風B區二樓設有介紹黑松企業發展史的「黑松世界」展覽館,館內除了展出許多珍貴的舊時黑松產品、老照片與文獻外,還重現了1950年代的老街景物。
歡迎粉絲們有空到微風廣場,回味台灣的古早味!
延伸閱讀:黑松開啟的「黑汽水」時代 https://goo.gl/s9Xh62
《黑松百年之道》博客來購買:https://goo.gl/yXozuF
天下文化Bookzone購書/讀書俱樂部會員選書:https://goo.gl/FeS2yh
1963 進馨汽水中崙廠 vs 2015 微風廣場
上圖拍攝於1963年,為「進馨汽水中崙廠」(黑松汽水台北廠前身)的西側大門,門前的復興南路在1971年初才開闢為40米大道。下圖由張哲生於2015年10月4日在同地拍攝,該處現為「微風廣場」所在地。
坐落在台北市復興南路與市民大道交會處的「微風廣場」(Breeze Center)開幕於2001年10月26日,其所在地原為1937年落成、專門生產汽水的進馨汽水中崙廠,後於1970年更名為黑松汽水台北廠,該廠區土地在1994年對外標售,改建為大型商場「微風廣場」,於2001年10月26日開幕。
日治時期1925年4月14日,進馨商會成立,工廠設於今台北市長安西路,該商會負責人為張文杞和張有勝,為當時台灣百大企業之一。進馨商會創立時,產品為「富士牌」、「富貴牌」及「三手牌」的彈珠汽水。
1931年,黑松汽水上市,進馨商會開始使用「黑松」商標。1936年,進馨商會更名為進馨飲料合名會社,「黑松」商標在日本註冊。1937年,位於台北市中崙的進馨商會台北廠完工。1938年,進馨飲料被迫併入「台灣清涼飲料水統制組合」,被編為「第八工廠」,喪失經營自主權。
戰後,中華民國政府接收台灣,台灣清涼飲料水統制組合因而解散。1946年7月26日,進馨飲料恢復營業。1946年12月,進馨飲料改組為進馨汽水有限公司。
1950年,黑松沙士上市。1958年,進馨汽水開始使用懸掛於各商店門口的黑松琺瑯招牌。1961年,黑松可樂上市。
1970年1月1日,因黑松汽水、黑松沙士等品牌頗受歡迎,進馨汽水改組為黑松飲料股份有限公司。1981年,黑松飲料股份有限公司更名為黑松股份有限公司至今。
1987年5月,黑松公司的總部從中崙的台北廠遷移至台北市大安區信義路四段的「黑松通商大樓」,同時黑松公司在桃園的中壢工業區及雲林斗六市設廠。
1994年,黑松公司將已廢廠的台北廠所在土地對外公開標售。
1995年6月,黑松公司與土地得標者三僑國際共同合資成立「三僑實業」(後更名為「微風廣場實業」),配合政府推動之工商綜合區之土地政策,自1998年9月開始,在原本的工廠用地上動工興建商場。
微風廣場之造型由三門建築師事務所與澳洲 The Buchan Group 負責設計,樓地板總面積為2萬3000坪,其中包含1萬2700坪的營業空間。由於微風廣場與太平洋 SOGO 百貨忠孝館之間的步行距離僅有500多公尺,因此在微風廣場的招商期間,曾傳出微風廣場與太平洋 SOGO 展開設櫃廠商與經營人才的爭奪戰。
2001年,受到9月襲台造成嚴重災害的納莉颱風之影響,微風廣場的開幕時程順延,改從2001年10月22日開始試賣,同年10月26日正式開幕,成為台北市首家開張營運的大型購物中心,比同年11月28日開幕的京華城 Living Mall 早了1個月的時間。
微風廣場分為A、B兩區,A區為地上10層、地下3層的高樓建築,B區則是地上2層、地下3層的「L」型建築,B區二樓設有介紹黑松企業發展史的「黑松世界」展覽館,館內除了展出許多珍貴的舊時黑松產品、老照片與文獻外,還重現了1950年代的老街景物。微風廣場西南側戶外的噴泉廣場,平日提供民眾休憩,有時會用來舉辦大型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