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別這檔複雜的事⚦⚥⚢⚣
潘婷跟奧美廣告在推特發起了#IPreferToSay標籤的活動,跳脫傳統只有♂跟♀,在官網上網友們可自行發揮畫下各種性別符號,因為這樣鄉民才發現一連串的火星單字,好多都有看沒有懂…
除了Agénero(無性別)、雙性別(Bigénero)、Cisgénero(性別一致)、Omnigénero、Pangénero(泛性向)、Transgénero(跨性別)、Género fluido(流體性別)、Género neutral(性別中立),是比較常見的。
另外還查到了Nanogénero(納米性別?)、Aestetigénero(蒸氣波美學性別?)、Anongénero(釋迦性別?)、Blurgénero(模糊性別?),總之有看沒有懂,哈哈哈~~~
其他懶得查的單字,歡迎鄉民們認領翻譯XDD:
Afectogénero
Amaregénero
Ambonec
Amicagénero
Anogénero
Apconsugénero
Autogénero
Burstgénero
Cendgénero
Ceterogénero
Collgénero
Comogénero
Cuir
Demigénero
Domgénero
Gemigénero
Género espejo
Horogénero
Paragénero
Quoigénero
Trigénero Trigender
Vocigénero
活動官網:
https://www.iprefertosay.com/
#太多性別類別也是矯枉過正吧
#光看頭就昏了
#大家都不要有性別這樣是不是比較簡單
#圖片是鄉民自己亂畫的跨性別
同時也有4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8萬的網紅范琪斐,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歡迎收看范琪斐的寰宇漫遊,今天的琪斐大放送我們要來談談,2020美國總統大選民調一面倒的說拜登贏川普一大截,川貴人,這次別選了吧?乖~我待會給你買個....樓?大家好,我是范琪斐。中間偏右的《華爾街日報》(Wall Street Journal)聯手中間偏左的《國家廣播公司》(NBC),在「川拜」首...
「大家都不要有性別這樣是不是比較簡單」的推薦目錄:
- 關於大家都不要有性別這樣是不是比較簡單 在 馬德里台灣鄉民團《Taiwaneses en Madrid》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大家都不要有性別這樣是不是比較簡單 在 范琪斐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大家都不要有性別這樣是不是比較簡單 在 范琪斐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大家都不要有性別這樣是不是比較簡單 在 范琪斐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大家都不要有性別這樣是不是比較簡單 在 Re: [閒聊] 又一個變性人贏得女網冠軍引起議論- 看板C_Chat 的評價
- 關於大家都不要有性別這樣是不是比較簡單 在 性別這檔複雜的事⚦⚥⚢⚣... - 馬德里台灣鄉民團《Taiwaneses ... 的評價
大家都不要有性別這樣是不是比較簡單 在 范琪斐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歡迎收看范琪斐的寰宇漫遊,今天的琪斐大放送我們要來談談,2020美國總統大選民調一面倒的說拜登贏川普一大截,川貴人,這次別選了吧?乖~我待會給你買個....樓?大家好,我是范琪斐。中間偏右的《華爾街日報》(Wall Street Journal)聯手中間偏左的《國家廣播公司》(NBC),在「川拜」首場辯論後,到川普確診前這段時間,所做的民調顯示,拜登的支持率高達53%,足足領先川普14個百分點(53%:39%)。真的假的啦~這個幅度也太誇張,我們再參考一下別的。
(10/11公布)美國ABC News和《華盛頓郵報》(The Washington Post),在川普出院後做的最新民調,有54%的選民說會把票投給拜登,大幅領先川普12個百分點(54%:42%)。專門統計各家民調數據的Five Thirty Eight指出,拜登的平均支持率勝過川普10.4個百分點(52.2%:41.9%, 10/10數據)。另一個民調數據集合網站「真清晰政治」(Real Clear Politics)的網站顯示,從10月以來每一家主要民調公司統計出的結果,都是拜登遙遙領先川普,差距在5到16個百分點不等,其中不乏立場較為中間的The Hill和經濟學人。所以平均下來拜登的支持率領先9.8個百分點。(10/9公布)美國權威智庫與民調機構「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做出來的結果是,52%的選民打算把票投給拜登,領先川普10個百分點(52%:42%)。
我們找了很多民調,可是只有很少數的說,川普領先拜登, 說很少數,是怕我們川貴人傷心,其實找來找去只有一個。 (10/5公布)英國《每日快報》聯手英美智庫Democracy Institute做的民調顯示,川普支持率在46%,小勝拜登1個百分點(46%:45%)。不過我還是註明一下,這個《每日快報》是英國的右翼八卦報,民主研究所的民調,也沒有被民調界公信力很高的538列入參考的近500家民調就是了, 所以現在大多數民調都顯示,拜登會獲得壓倒性勝利,但川貴人當然不認為他會選輸啊,最近又在那邊「Fake news」、「Fake polls」喊來喊去,民調統統都是假的!這都是幻覺~嚇不倒我的!
先不要笑,川貴人說的是真的,4年前一直到投票日當天早上,民調都還顯示希拉蕊一定會凍蒜,《紐約時報》做了大半年的民調,到選舉當天早上,還在說希拉蕊有80%以上的勝選機會,結果最後被「逆轉」,搖擺州統統被川貴人拿下!2016年的民調,被很多人認為是「壞掉了」、「走鐘了」,完全無法反映出真實民意,今年隨著大選日逼近,也有越來越多人開始質疑,真的假的啊?這幾年來專家們一直試圖釐清,當年的「希拉蕊慘案」到底是怎麼出現的,總之過去四年民調專家就很努力的要找出,民調為什麼會跟開出來的票差那麼多,但真的非常困難,因為變數實在太多了,我們今天就幫大家整理出幾個專家們認為可能的原因。
(一)手機的普及
還記得去年台灣不是在吵「手機民調要不要納入總統初選民調」嗎?美國其實也有類似的問題。美國現在就跟台灣「人手一機」一樣,有時候還兩三機,越來越少人使用家用電話了,而且年輕人、低收入者以及少數族群,都只用手機而已;反觀年長者和白人族群,就會比較依賴室內電話。大數據分析網站《Datanami》就指出,25歲左右的年輕人看到不認識的電話,幾乎都會pass不接;但70歲的長輩們則是每通必接,因此這樣進行的電話民調就很容易往某一族群傾斜。
那用手機民調不行嗎?根據1991年的《電話消費者保護法》(Telephone Consumer Protection Act of 1991;TCPA),美國是禁止「自動撥號系統」打電話給手機用戶的,所以如果要打手機做民調,就必須派出「真人」撥號,這有多麻煩呢?數據顯示,你想獲得1,000個回答,就至少得隨機撥號2萬次,其中大部分是空號,因為手機號碼是私人的,根本不會刊登在電話簿上,這實在太勞民傷財了,很想幫做民調的人馬殺雞一下耶,你們辛苦了。
(二)沉默的多數
每次選舉我都很期待接到民調電話,但大多數美國人可不是這麼想的,可能是因為擔憂個資和隱私外洩,導致選民接電話不敢說出真實意見,或者是覺得,蛤~民調很久欸,老娘才沒空理你。1970年代左右,美國「民調回應率」(Polls response rate)高達80%,你只要打過去人家多半都會回答你,但是根據「皮尤研究中心」最新報告,2018年美國「民調回應率」已經暴跌到6%,等於你打100通電話就只有6個人不掛你電話、願意花時間跟你聊兩句,但你也不知道他是不是講真話。
像2016年的大選,支持川普的選民中,就有一群選前不願意表態的,或者在接受民調時故意說謊的,有些甚至不告訴鄰居他們其實支持川普。《Datanami》表示,這些選民會讓調查的結果失準2%到6%,6%很多欸,根本就是超出誤差範圍了。
(三)網路民調難
啊現在網路那麼發達,用網路做民調不就統統搞定了嗎?事實上恐怕剛好相反。數據顯示美國18-29歲的年輕人,有98%都使用網路,但偏偏這個年齡層的人最不愛投票,拿美國總統大選風向球:2018年美國期中選舉為例,雖然這群年輕人投票率比前一次大幅提高15.7個百分點,但仍是所有年齡層中最低的(35.6%),也就是說,每個人都是「鍵盤投手」,大家網路上搖旗吶喊超熱情,結果投票日當天大家都覺得不差我這一票。另一方面,你在網路上想填幾歲就幾歲,想變性就變性,別國網軍想來帶風向,也不是那麼困難,因此網路民調也非常容易失準。
(四)早期民調誇大
另一個大變數是「早期民調」的準確度很低,因為選民還沒有足夠時間去瞭解候選人到底在幹嘛,但早期民調卻是媒體報導所仰賴的主要資訊來源,結果就是候選人拿來造勢、媒體見獵心喜誇大報導,進而影響到後續選民對候選人表示支持的聲量。例如看到拜登領先,那支持拜登的人講話就會比較大聲,因為他們是「主流」,反之支持川普的人,可能就會比較不敢表達意見,形成「沉默螺旋」。
「皮尤研究中心」也加碼解釋,事實上2016年的全國民調還算準確,(預測希贏3.3%最後贏2.1%),但美國總統大選是以選舉人票為單位,希拉蕊全國總票數高於川普也沒屁用,最後川普拿下所有的搖擺州,入主白宮。而選前的州民調也無法反映出搖擺州的真實民意,地方往往沒有全國性民調那種資源,四年前他們就忽略了在最後關頭,投給川普的搖擺選民數量,也沒有準確掌握未受過大學教育的白人選民,他們到底支持誰,種種因素導致了中西部上演「大驚奇」。還有就是民調公司往往有特定的政黨傾向,最後很可能導向「護主」的結果,讓民調不盡然客觀。
那這些問題2020年還會再重演嗎?老實說,有些變數還是很難避免,《紐約時報》就整理了,和四年前相比,哪些因素可能讓美國民調更精準或更失準。
更精準的第一點就是,搖擺選民減少了。
四年前民調失準的一大因素就是搖擺選民,但今年跟民調人員說:嗯~我還沒想好,的搖擺選民數量變少了,四年前的這個時候,大概還有20%的選民說他們還沒決定要投誰,或是打算投給小黨候選人,但今年這群人的數量只剩一半,而且其中支持川普的人也老早就表態,尤其是搖擺州的白人工人階級選民。
更精準的第二點是,選民教育程度的加權。
大家要有個概念,民調準不準確,完全取決於你抽樣有沒有做到「隨機」,也就是每個族群的意見都要被採納進來,但這真的非常難做到,最後很容易讓民調結果出現偏差。例如在美國,如果你跑去郊區教堂裡做民調,那幾乎可以篤定會獲得一個偏共和黨的結果;但如果你對大學生進行抽樣,最後很可能獲得一個偏民主黨的結果。另外的數據又顯示,受過高等教育的選民,比較願意接受民調訪問,每個都是選我選我~而那些較保守、教育程度較低的選民,他們的聲音就很難反映在民調上,所以如果你沒有按照「教育程度」來做加權,民調就會充斥太多年輕大學生的意見,導致結果偏向民主黨。先前民調機構都不怎麼重視教育程度對選情的影響,結果導致2016「爆冷門」。
有鑑於4年前的「教訓」,今年有越來越多民調機構,把選民教育程度的權重提高了,簡單來說就是把教育程度較高的受訪者音量降低一點,把教育程度較低的受訪者音量調高一點,讓他們各自符合在總人口中所佔的比例。今年從3月以來,美國各家民調機構做的幾十個調查中,已經有半數增加教育程度的權重,是先前的兩倍多(約20%)。
可能比2016年更糟糕的是,網路民調的增加。我們剛剛已經提過網路民調的準確度有待商榷,但過去幾個月來,越來越多機構採用網路民調的方式,比例佔地方民調總數的一半。他們採用的方法可能太過簡單,就是直接抓一群網路群組成員,然後再根據受訪者的人口統計資料進行分類加權,這樣的作法成本很低又很方便,但非常容易有樣本代表性不足的結果,而且最後民調可能左傾。 (最好的方式是結合電話民調和網路民調,例如AP/NORC/VoteCast的民調,電訪4萬人外加隨機抽樣11萬網友,結果可能較為客觀。
另一個可能不太客觀的做法是:請選民「回想投票」。
目前有越來越多投票機構採取這個方式,也就是要求受訪者回想2016年他把票投給誰,是希拉蕊還是川普呢?然後再依據他們的回答去做選舉意向的加權。這樣做可以讓民調數字看起來比較漂亮,也可以減少錯誤,但卻很難避免系統偏差,導致結果傾向某一政黨。再加上通常大家都會傾向回答,自己是投給獲勝的那一方,沒有人會想承認自己投給輸家嘛!再說這四年來誕生不少首投族,又有不少人往生,像是疫情導致那麼多人死亡,也有很多人搬到別的地方去,硬把2016年的投票意向套用到今年,恐怕不太合適。
所以這個民調到底是能不能看啊?你要是問我,我覺得就別看了 ,這是我們媒體想要預測選舉的結果, 或研究單位拿來做選民行為分析. 但一般選民還是把政策看清楚點比較要緊,你管別人怎麼投
今天琪斐大放送的關鍵字是:
#美民調失準
#選情霧茫茫
--------------------------------------
《#范琪斐的寰宇漫遊》每周四晚間8點55分在 #寰宇新聞台 播出,沒跟上的也沒關係,歡迎訂閱我們的 YouTube 頻道 🔔#范琪斐的寰宇漫遊 🔔https://reurl.cc/ZvKM3 1000pm準時上傳完整版!
大家都不要有性別這樣是不是比較簡單 在 范琪斐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我們之前聊到美國兩大黨派的對中政策到底有什麼不同,那麼對這兩個候選人來說,台灣又是怎樣的存在呢?我們今天就來聊一聊川普與拜登,到底是哪一個候選人真的才是對台灣有利的總統。
從川普政府對台灣的政策來看,就可以看出他很多的善意,比如說他很積極的推動五大惠台法案,有台灣旅行法、國防授權法、亞洲再保證倡議法、台灣保證法、台北法案。基本上就是用法律來規定,美國應該要更積極的與台灣交流、穩定的對台軍售,還有積極的協助台灣進入國際舞台。有人形容川普是自從台美斷交之後,甚至是二戰以來對台灣最友好的美國總統。
而對台灣人來說,拜登的問題就是他的立場很模糊,不像川普反中反的這麼徹底。民主黨從歐巴馬時期就是走這個路線,大家一起全球化,一起來跟中國賺錢吧。咦中國不想要我們提台灣啊?那就不要一直提囉。這感覺就是對中國完全硬不起來啊。雖然有人說最近拜登也很常提到台灣,他的策略不一定會跟歐巴馬一樣吧?在蔡英文連任成功的時候他還有在推特上祝賀,這算是有對台灣政府的合法性表態吧?但是他這個說不定就只是看反中有票,所以放放話來試試水溫。只是放話誰都會啊,還是要看他的行為啦。妳看拜登的家人跟很多中資企業關係都很好,這樣是要怎麼相信他不會被中國影響施政啊?
不過我覺得這不能只看他一個人的動向耶,應該還是要回頭來看整個民主黨,還有美國人民現在對中國跟對台灣的策略。美國現在的反中情緒跟之前比高多了,剛剛你講的很多法案都是兩黨一起通過的,又不是通通都是川普跟共和黨的功勞,而且你看他們民主黨都直接把”一中政策”從黨綱刪掉了,這個算是非常重要的指標吧? 這樣講好了,拜登現在又沒有多少友台抗中的實績,相較之下川普就已經有很多成績了,他關注台灣的程度這麼高,又真的很討厭中國。當然會覺得選川普比較有安全感啊。
所以最簡單的總結就是,對台灣來說,川普連任是幾乎可以肯定對台灣比較好。那如果是拜登當選,就不一定了對不對。這樣對嗎?不對,事實上我覺得選川普也不一定絕對比較好啦。因為我覺得如果要真的對中國做出有意義的抗衡,只有美國一個國家也沒有用。最有效的是要國際上夠多的國家聯合起來一起制裁。但是川普的政策很不適合達到這個目的啊。
川普現在的政策,比如說一直從各個國際組織抽身,又對移民不友善。基本上就是在推動美國回到以前的孤立主義。不跟人家交流,也不管人家的事情。你不讓外國影響你,那你就也很難去影響外國啊。這樣對台灣結交友邦哪有什麼幫助?而且這些國際組織、國際外交的主導權,現在哪有別的民主國家有那個屁股可以接下這些位置?美國一旦退出所產生的權力真空,不就是中國最想要接手的嗎?這樣一來台灣的國際空間不就會變更小嗎?
還有我覺得,有一個最關鍵的問題讓我真的沒有辦法支持川普。一言以蔽之就是川普幾乎是站在所有所謂進步價值的對立面。不管是少數民族、移民、性別弱勢,女權、墮胎權等等的,他完全就是反進步派的代表啊。這樣是要我怎麼支持他?
或許會有人反駁,所以妳願意為了這些議題而無視我們的國家安全嗎?這種時候我就很想反問,所以為了國家安全犧牲這些弱勢族群就是可以的嗎?為什麼講到中國,這些問題突然就變得都不重要?我們跟中國的差別不就是對人權不能妥協嗎?
拜登的對中政策現在看起來也不會突然一上任就急轉彎。一邊是”絕對”對台灣友善,但是其他毫無可取之處,一邊是只有”可能”會對台灣友善,但是致力於推動跟中國完全不一樣的社會價值觀。這樣我是要怎麼選前面那個?而且我是覺得啦,像川普現在這樣一直把台灣拿出來講,當然是因為拿這個打中國真的會痛。但是對我們來說就也是被迫推上最前線,必須要跟著一起叫陣啊。像台灣這樣在強權夾縫中生存的國家,高調不一定是好事啦。
雖然台灣是一定會被拿來當棋子的啦。如果「因為中國會痛,所以我拿台灣來打中國」叫做當棋子,那「因為中國想要,所以我拿台灣來換外交利益」也是當棋子啊?重點是我們到底是一顆被吃掉也不可惜的爛棋,還是要人家拿十顆來換才划算的好棋。
而且我覺得齁,台灣人很容易不小心就用"喔你親中那就代表你會賣台"的二分法來判斷人或是用"共和黨就是抗中、民主黨就是親中"來分類,用這樣的脈絡來討論外交政策或是外國候選人都太直線了,重要的是要能夠維持理性態度來討論議題,而不是一看到親中抗中就容不下任何不同的聲音了。
--------------------------------------
《#范琪斐的寰宇漫遊》每周四晚間8點55分在 #寰宇新聞台 播出,沒跟上的也沒關係,歡迎訂閱我們的 YouTube 頻道 🔔#范琪斐的寰宇漫遊 🔔https://reurl.cc/ZvKM3 1000pm準時上傳完整版!
大家都不要有性別這樣是不是比較簡單 在 范琪斐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本週漏網東西軍角逐的選項是:「裸男追野豬」vs.「精子新發現」。經過24小時的刺激票選之後呢,「精子新發現」獲得64%的票數。一直以來大家都以為精子移動是用蝌蚪的游泳方式,但是根據英國的最新研究,精子其實不是靠尾巴的擺動來前進,它其實是以一種螺旋的方式行進的。
大約在350年前,荷蘭一名科學家發明出一款在當時非常先進的顯微鏡,成為最早紀錄觀察細菌、血液的科學家。某天他和老婆完事之後呢,就突發奇想,把自己的精液放在顯微鏡下觀察,就看到裡面有成千上萬的精子,發現精子是像蛇或是鰻魚一樣,尾巴左右擺動游泳前進,但這樣的想法最近被推翻了。英國一名科學家花了2年多時間研究,以先進3D顯微鏡和數學技術,外加每秒5.5萬格的高速攝影機,拍下精子的運動影像,發現過去科學家們看到的精子樣貌實際上是一種「光學錯覺」。精子的游泳方式其實更複雜,不像蛇,而比較像「玩得過嗨的水獺」,它的鞭毛(尾部)運動,實際上是以游泳軸為中心,朝同一方向旋轉滾動以取得前進的動能,簡單來說就有點像地球繞太陽公轉時的情況,所以整個運動軌跡看起來就類似DNA的外觀,對研究團隊而言,這就像人類當初發現「地球不是平的」那樣的驚奇。
研究團隊指出,其實有超過一半的不孕症,問題是出在男方,因此精子運動的細微變化可能會影響人的生育能力,掌握人類精子的運動方式,就有助了解它們對自然受孕的影響,也可以識別不健康的精子,因此新發現很可能成為生育治療方法的重要基礎。不想生小孩的話,這項研究或許也可以為男性避孕提供線索。其實去年也有一份研究發現,在小白鼠身上加快或是減慢精子游動速度,確實可以影響鼠寶寶的性別,所以精子怎麼游、游多快,或許真的扮演生育的關鍵角色。
還有研究發現,即使精子再猛也沒用,能不能受孕還得看卵子的臉色,以前教科書上面都說(被跳過的健康教育14、15章),成千上萬的精子,拚死拚活游向卵子,第一個達陣的幸運兒,才能獲得刺穿卵子的機會,成為唯一的贏家,卵子總是扮演被動角色,等待著精子的「解救」,但是這樣的腦補劇情,先前已經被科學家打臉推翻。
精卵的結合並不是靠精子主動奔向、穿透卵子,而是靠卵子表面的「黏著分子」,把想要逃跑的精子緊緊抓牢,一步步讓精子的頭平貼卵子表面,來協助精子以正確的方向進入卵子。而且英國《皇家學會學報》最近更進一步指出,要跟哪個精子結合,決定權其實是在卵子身上,男女性行為之後,女性體內的化學物質會自己篩選精子,挑選的準則是「以大局為重」,會基於「基因多樣化」,並且對方必須要健康,這是為了以後面對疾病或感染時,免疫系統可以發揮較好的作用。簡單來說就像滑Tinder一樣,如果這條精子長太醜,看起來又弱不禁風的話,就算它第一個抵達,卵子還是會把它滑到左邊,按XX,又帥又壯又健康的就會直接super like抓過來結合這樣。所以不孕很有可能是男生精子品質太差好嗎?公公婆婆們不要再以為都是妳媳婦的錯,妳兒子絕對沒問題了!
上述提到的精子運動研究,7月31日已經在《科學進展》(Science Advance)雜誌中發表了,有興趣的朋友們可以去找來看看喔。
--------------------------------------
《#范琪斐的寰宇漫遊》每周四晚間8點55分在 #寰宇新聞台 播出,沒跟上的也沒關係,歡迎訂閱我們的 YouTube 頻道 🔔#范琪斐的寰宇漫遊 🔔https://reurl.cc/ZvKM3 1000pm準時上傳完整版!
大家都不要有性別這樣是不是比較簡單 在 性別這檔複雜的事⚦⚥⚢⚣... - 馬德里台灣鄉民團《Taiwaneses ... 的推薦與評價
馬德里台灣鄉民團《Taiwaneses en Madrid》 · 太多性別類別也是矯枉過正吧 · 看頭就昏了 · 大家都不要有性別這樣是不是比較簡單 · 圖片是鄉民自己亂畫的跨性別. ... <看更多>
大家都不要有性別這樣是不是比較簡單 在 Re: [閒聊] 又一個變性人贏得女網冠軍引起議論- 看板C_Chat 的推薦與評價
※ 引述《KyrieIrving1 (King of Dallas)》之銘言:
: https://www.epochtimes.com/b5/23/8/7/n14049213.htm
: 新聞大意是又有一個變性人贏得女網冠軍
: 讓女網傳奇去批評美國網球協會的跨性別政策
: 最嗆的回覆是這一條
: 納芙拉蒂洛娃在X上回應:「得了吧,@USTA女子網球不是給失敗的男性運動員準備的
: 無論年齡多大。這是不對的,也是不公平的。本月的美國公開賽允許這樣做嗎?能僅
: 憑著自己身分認同選擇組別? 我不這麼認為 」
: 她補充說:「男子正在贏得全國冠軍,取代女子在網球團體中的位置,參加全國各地的女
: 子比賽。」
: 「我們需要讓打網球的婦女和女孩們知道,無論她們何時開始這項運動,她們的成就都應
: 該得到公平的對待和認可。」她繼續說。
: 她繼續說:「現在已有一個類別讓男性運動員享受這樣的權利。讓女性運動員也享受網球
: 運動的樂趣吧。」
: 只能說
:
: South Park : Told u~
: :D
這篇來介紹一下現代女權主義的演進與差別,
常常很多人在講女權/女拳,但是到底什麼是女權??什麼又是女拳??
為什麼講到跨性別生理男在運動場上屠殺生理女運動員,
卻跟女權有關係??
這篇我想稍微介紹一下,很粗淺也很簡單地談一下,
也歡迎更多人加入討論與補充。
講到女權常常會讓很多人感到混亂,
因為你講的女權,似乎和我講的女權,她講的女權幾乎完全不一樣,
標準不一樣,概念不一樣,定義不一樣,
導致往往討論會不歡而散,無法順利進行有意義的溝通與交流。
所以我們必須先認知到,女權其實有好幾個階段,每個階段代表的意義跟主張都不一樣
甚至可以說天差地別,難怪會造成很多衝突跟平行世界無法溝通的現象。
首先,我們有古典女權主義,
也就是第一波女權,這個上古女權(1850年~1940年),
主要的訴求簡化來說就是"我們要跟男性擁有一樣的權利",
關鍵核心字是:平權 (Equal)
這階段女權主義是西方世界幾乎所有女性與男性都贊成的主張,
你問台灣人,台灣人大概也有99%的男人也是認同的。
這波主張要的是平權,例如投票權,受教育權,工作權等等,
注意這邊只談權利不談義務,女權份子不會跟你談義務,
所以戰爭時的兵役義務跟徵兵制下的義務役,或是過去的勞役與徭役,
這些東西男性要在國家生死存亡或重大災難時刻負擔的義務,
並不在女權份子的"平權"訴求中。
然後我們有第二波女權,1960年代~1990年代初,
這時候主張的女權,從個人權利擴大到家庭與女性群體本身,
簡單來說叫做"我們不需要男人"。
關鍵字是獨立 (Independence)
所以這階段的女權主張女性應該有脫離家庭與丈夫主導經濟,
導致女性經濟上嚴重依賴男性的現象,
表揚獨立自主且擁有足夠讓自己一個人也能活下去的工作與職涯,
主張女性也可以脫離家庭、離婚或是維持單身,
也希望家庭內的性別角色可以逆轉(家庭主夫與經濟來源的老婆)。
同時也主張要杜絕因為這種經濟與傳統性別角色,
導致女性對男性無法脫離依賴時導致的傷害與受害事件,
例如家庭暴力。
此版本女權的代表人物即是英國首富婆,JK蘿琳。
這階段的女權主義還沒有徹底把"女性"跟"母性"切割開來。
所以並沒有鼓吹墮胎/不生小孩/妖魔化懷孕這種現象,
而是如果出現婚姻離異,母親必須撫養小孩的情況時,
主張在法律程序上,以男方的經濟能力來確保女性撫養小孩的獨立性與能力,
也就是贍養費制度。
我個人幾乎完全贊同第一波與第二波女權的主張與進程,
也完全同意她們的訴求合理且應該成真,
我是真心認為她們的訴求可以讓世界變得更好一點。
然後出現了是惡名昭彰的第三波女權,從1980年代末期直到今日。
幹
第三波女權就是所有雜亂無章的女權定義與論述讓討論討論不下去的原因,
因為第三波女權有好幾個主張好幾個學派,
自己又常常戰到自己亂成一團,我這邊只能簡化再簡化,把主要的訴求介紹一下:
"我們要當男人",關鍵字是逆權,我稱之為"女拳"。
這階段女權肇始的原因是,
1980年代末期,部分"先進"的女權份子認為第二波女權主義是失敗的,
第二波女權無法讓女性獨立於男性之外,無法讓女性大量脫離傳統家庭與婚姻,
也無法讓女性脫離"生育機器"的物化角色之中。
所以她們想採取更激進更不同以往的作法,
也因此各種不同於第二波女權的"見解"與"主張",
導致不同的解法,最終成為第三波女權的各個流派。
第三波女權有一個共通點,就是終於混入了對男性的仇恨心態。
這種仇男心態是最能分辨第一二波女權跟第三四波女權的分水嶺。
根據不同流派主張,仇恨的實體也不一樣,
例如追求女性性自主,她們仇恨的是男性的性自主,
所以她們會主張成為這種對性很開放很自主的男人,睡越多的男人越自主,
把花花公子的角色逆權為花花公主,
把自己塑造成自己最討厭的那種人,以達到地位、身分、象徵上的逆權。
這種主張有點像馬克思主義的階級鬥爭理論配上列寧的共產主義理論,
無產階級要推翻資產階級,然後全民共產,
這樣大家都是共產的支配者,大家都是平等的資產階級。
要知道這種階級鬥爭理論的能源與動力是仇恨,
所以仇男是第三波女權不可避免的一環。
除了性自主跟性解放,第三波女權還有打倒父權的模型,
也一樣是塑造出一個父權秩序的標誌作為仇視的對象,
然後在打倒父權的主張下,實際行為是把她們視為父權符號的人事物給消除掉,
然後把自己女權符號的人事物拿來取而代之,
所以打倒父權只是第一步,第二步是成為婦權,
所以我才說第三波的共通語言是"我就是男人"。
比方說,掌握世間財富的都是男人,大公司的執行高層跟政府的領袖也是高層,
所以我們要打倒這樣的態勢,不能讓男人當總經理跟董事會成員,
政府與議會也不能由男人說了算,
那問題就來了,要打倒造成女性苦難的父權,必須拔掉這些風光體面高薪職位的男人,
那空缺下來的職位要交給誰??
當然是交給女人,所以我就是鋼彈(X) 我就是男人(O)
所以公司與政府提拔與提名高階職位與空缺的選拔標準,
產生了女性保障名額跟提拔女性越加分的現象。
而父權到底存不存在,到底打不打倒,只要能讓女性入主企業與政府,
她們不在乎自己成為新的"婦權"。
同樣地,主張打倒有毒男性氣概(toxic masculinity)的第三波女權流派,
會主張仇視與蔑視男性的一些特色與行為,
指派標籤與名詞來妖魔化/貶低這些特色與行為,
例如坐著的時候跨下開開會被稱之為男性開胯(manspreading)來批評與羞辱,
男性在滔滔不絕討論議題會被稱之為男性說教(manspaining)來批評與羞辱,
男性看到吸引人的異性時的眼神會被稱之為男性凝視(male gazing)來批評與羞辱,
但是因為她們的終極目標(嘴上不說但是實際上一直不斷明顯在做)是"我就是男人",
所以她們可以容許自己做同樣的行為舉動,認為完全是可接受,
也不歡迎任何人拿她們的同等行為來批評或羞辱。
所以她們可以在捷運坐開開露出胯下,
所以她們可以對著你滔滔不絕數落你的缺點說教她的優點,
所以她們可以看到奶油帥哥肌肉猛男,一邊意淫一邊花癡笑,
但是男人做同樣的事情就罪該萬死。
不知道你有沒有發現,很多人反女拳,
反的不是她們的主張,而是她們露骨且刺眼的雙重標準,
以及"你們要遵守規矩,我們不用"的優越感與居高臨下的態度。
這就是為什麼。
這也是為什麼,會出現這麼多把男性為主角的人氣IP篡奪成女性為主的影視作品,
近年會在好萊塢大行其事的原因。
因為第三波女權(也就是女拳)並不想成為好的女性角色,
發揚優秀的女性角色發光發熱的IP,
莎拉康納、雷普利、蘿拉克洛芙、吸血鬼獵人帕妃、戰士公主席娜,
這些70~90年代英姿煥發,女性魅力爆棚的巾幗英雌不是她們要的,
她們要的是篡奪父權IP下的受歡迎男性角色,
例如拍獵魔士影集,把貫穿全部作品,
主角中的主角,第一人稱中的第一人稱的白狼傑洛特,獵魔士本人,
變成影集裡的二線小配角,把整個故事變成希里傳,變成葉妮法傳,
真正的主角變成希里跟葉妮法了,連索登英雄的事蹟跟功勞,
在真人版也要硬生生篡奪成是葉妮法的偉大功績,
這就是女拳的標準印記: 我就是男人。
我們明明在講跨性別生理男在球場上屌虐普通女性的議題,
為什麼前面講這麼多女權呢??
因為現在我們所目睹的這個荒唐現象,
其實就是所謂的第四波女權運動: 我也是女人。
如果"逆權"是第三波女權的關鍵字,
那第四波女權的關鍵字就是"自我認同"。
所以女權走到近幾年,
開始跟其他平權運動一起抱團行動了,
為什麼呢??因為第三波女權越來越推不下去了。
因為正常人完全贊成平等與獨立,
但是正常人不會贊成為了達成平等與獨立,去剝奪其他人的平等與獨立。
正常人不希望讓自己從受壓迫者變成壓迫者,
獨裁統治的受害者變成獨裁者,
讓自己從善良的受害者變成邪惡的加害者,
這種主張很有毒,而且充滿毀滅性。
而且女拳反的父權,其實只是男人中最爽的那一群,
有95%的男人其實過得並沒有那5%爽,甚至可以說相比之下很不爽,
如果以階級金字塔這種馬克思模型來說,
反而大部分的男人在最底層,而女人反而在中階,
僅僅因為頂層都是男人就仇男反男人,
等於是在欺負無產階級男人(以馬克思模型理解第三波女權主義來舉例)
例如火災時突進火場救老弱婦孺的男人,
在油田鑽孔的男人,在大太陽底下砌磚建瓦的男人,
戰爭爆發時提槍上陣的男人,進礦坑挖礦的男人,
這些男人就沒有女拳份子想要逆權了,
因為自助餐而言這幾個套餐很難吃,很噁,充滿汗臭味跟油煙味,
非常時期還有硝煙味,
我們要當的是辦公室吹冷氣,動動嘴錢斗進的那種男人,
責任跟義務,那是其他男人的問題,
不是我們想當的那種男人的問題。
所以第三波女權是連不少女性都嗤之以鼻,
覺得妳們在衝三小??
當最應該支持女權運動的群體(女性)都不支持女權運動的時候,
該怎麼辦??
鄭重介紹:Intersectional Feminism (交叉性女權主義)
交叉性女權主義一言以蔽之:
人間無處不女權,女權主義要入腦,入心,入魂
舉凡種族、身材、性傾向、性別認同、職業、權力、生活、甚至氣候與環保議題,
只要你想得到的社會議題跟活動運動,
只要內部有(自認為)女性,有不公平與壓迫(或自以為不公平與壓迫),
你都是女權主義的盟友,
所以你能理解為什麼女權份子的活動領域在交叉性女權主義暢行的當下,
忽然間跟LGBT平權、環保份子、動保、BLM、AntiFa、Body+、跨性別運動合流了,
因為如果支持力度不足,那抱團取暖,你支援我戰場我支援你戰場,
大家統一戰線對付主要敵人(父權、白人、順性別、異性戀、傳統能源)的力量就大起來了
然後一個群體就看到了可趁之機:生理男的跨性別女人
這個群體,另外後面還有更大坨的另一個群體(假裝成跨性別者的生理心理皆男)
知道這個時代最爽的不再是男人,而是女人,
而且是越會吵越有糖吃的女拳主義者,
既然我自我認同都是女人了(另外一種是我騙大家我自我認同是女人),
那我豈不是從可憐被壓迫的跨性別者(或是最底層的屌絲男),
直接變成最蝦趴最多buff最不敢有人動我的女拳嗎??
而交叉性女權主義也沒辦法拒絕,
因為她們所有主張與立論,之所以可以劫持其他運動(例如覺醒運動woke movement)
來替女拳續命的根基理論,就是要接受這批人,
包含這些不知道是真的還是假的"自我認同女人"。
所以這是目前最新的第四波女權運動,
就是只要自我認同是女人,男人也可以說自己是女人,
然後坐享女權主義過去一百多年來努力爭取到的成果跟好處。
而跨性別女運動員屌虐殘殺正常生理女運動員的現象,
僅僅是這個新女權運動的開始而已,因為如果此門一開,
無數的男人可以以女人之名去侵略女性領域那些跟男性競爭無法有優勢的職業,
最終侵略古典女權主義這麼多年來所有的成果。
這是很諷刺的事情,最新最"進步"的新女權主義,
反而是本世紀目前為止侵害女性最深的運動,
一條路走著走著,越走越偏離正道,
越走越瘋狂越走越偏激,
結果走了一個圓,又回到了原點,女性又成為了受害者。
然後伴隨西方當代特有的網路與社群媒體現象,
那個足以稱之為當代歐美版文化大革命的取消文化,
這種癲狂與極端更加無法勸導與改正。
可以預見到JK羅琳與瑪蒂娜納芙拉蒂洛娃這種女權主義者被冠上TERF的標籤,
因為版本過舊被釘上了女權主義的恥辱柱,
給新版本的女權份子+跨運份子戴上高帽子掛上扁牌子批判,
最終任由這些"女權"份子侵害女性的權益的未來,似乎離我們也不遠了。
作為最底層的男性,
我就坐在沙發上,看著這場鬧劇繼續鬧下去就好,
嘻嘻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5.43.29.141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C_Chat/M.1691405192.A.F47.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