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威士忌:開始收藏威士忌的三種路線
如果想要很有樂趣地收藏威士忌,而不是從投資角度出發,我覺得有三個可以嘗試的收藏原則:
1. 只對自己有感的酒:它為什麼代表你?
我喜歡去尋找一些跟我個人有關的品項,無論是故事性或情感連結都很好,個人的「年份酒」就是個不錯的例子。假設,我是 1980 年出生,那我就會去找 1980 年蒸餾的威士忌,在收藏的過程中去尋找跟自己生命有關的酒款,你就會完全跳脫投資跟拍賣的範疇;這好處是每一瓶你都會很珍惜,只要看到數字,就會覺得每一瓶都代表你自己,收藏起來也有系列性的感覺,這跟投資無關,只跟自己有關
Bunnahabhain 1980 年的威士忌,就是我有興趣的酒,而有些酒雖然沒寫是 1980 年,可是從酒標上的蒸餾年跟裝瓶年去看,也可能會有線索。比如 Brora 30 年的 2010 版,他就是一隻 1980 到 2010 的威士忌,我就會去找它。收藏自己的年份酒,真的是件非常好玩的事情
2. 每支酒都有些故事,這故事為什麼與你有關?
我是個電影迷,又喜歡威士忌,因此金牌特務最近的限量酒款,就是我很有興趣的酒款。在金牌特務的電影裡提到非常多酒,包含大摩、格蘭多納、美國波本威士忌,它最近出了一支 1989 年的 29 年威士忌,是非常有故事性的一支酒
這支酒的故事要拉回到第一次世界大戰,有三個好友買了 29 年的格蘭多納,但因為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他們互相約好如果戰爭活著回來,就一起把酒打開;結果戰爭後三人中只有一人回來,他猶豫著要不要把酒打開,但最後他決定不開、維持跟兩個好友的承諾,把酒捐回去給酒廠。這個故事我感覺很有意思,加上很喜歡金牌特務這部電影,所以他的整個系列我都有收集,收集起來就會有一種愛惜的心情,也有種得到金牌特務全套裝備的感覺
3. 跟著風味走,哪個喜歡的酒廠特別有趣?
我自己很喜歡泥煤威士忌,所以會去研究泥煤威士忌的酒廠哪個特別好玩,像是 Ardbeg 阿貝酒廠,他的風味有趣、我很喜歡,再來他有一些好玩的酒款、很特殊的包裝,比如他把酒款做成小狗啃的骨頭的模樣,也有把酒廠、酒窖做成鐵盒,用來裝酒
這些特殊包裝的酒,除了自己收藏起來很喜歡以外,也能在空間裡有些裝飾性,會是很有趣的收藏!
#威士忌收藏
#Bunnahabhain
#金牌特務
#Kingsman
#Brora
#Glendronach
#Ardbeg
#酒心智庫
#SpiritsAndWisdom
同時也有5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61萬的網紅Dinter,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訂閱DinTer的頻道👉 https://goo.gl/CU6gp1 加入我的頻道會員👉https://www.youtube.com/Dinterlolz/join 精華實況時間 ►2021/07/08 實況VOD連結►https://youtu.be/Whaz8U47N6w ►Prev上一部...
大摩1980 在 Eddie Tam 譚新強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譚新強:香港不再是borrowed place 但仍有borrowed time感覺
小時候看過澳籍作家Richard Hughes在1968年出版了《Hong Kong: Borrowed Place, Borrowed Time》。這本書是成功的標題黨,最吸睛的就是書名。書本身寫得不算出色,內容簡單記載香港極畸形、極罕有的開埠歷史,十九世紀中葉全球最強大的大英帝國,竟願意為一班非法鴉片毒梟,而向企圖禁煙的中國宣戰!然後此書描述香港殖民地年代的社會狀况和生活點滴,最多人記得的是形容當時香港權力次序的一句半戲言:第一是馬會,第二是怡和,第三匯豐,第四才輪到港督。
英治年代是否香港的黃金年代,我不評論,但客觀事實是大部分香港人(或祖上)都是在不同時間點,為了逃避內地戰亂、革命、饑荒和其他災難,而從內地走難到香港的。他們知道自己是中國人,但仍覺得在充滿歧視和傲慢的英國人統治下,生活還是比內地好和穩定。
香港經濟在上世紀70年代開始騰飛,出口輕工業如玩具、塑膠花、成衣和假髮等發展蓬勃。紅磡海底隧道在1972通車,首位坐着老爺車駛過的嘉賓是「肥姐」沈殿霞;康樂大廈(今怡和大廈)在1973年落成,為當時全亞洲最高的摩天大廈。我的美好童年回憶包括跟着家人,從九龍開車經紅隧到康樂大廈地庫的翠園飲茶,最懷念的是超好味的叉燒,比現在同址,同屬美心集團的怡翠軒,不知勝出多少倍(童年的一切永遠是最好的)!
安穩日子背後 是借來的時間
但安穩的日子,只有在童話裏有happily ever after,現實中是沒有的。雖然大部分香港人的生活日漸改善,有些勤勞的廠商、零售商,地產商如長江、合和和新鴻基地產等也開始冒起來,但在所有香港人的腦後,仍然知道香港是一個on borrowed time的borrowed place。到了上世紀80年代初,香港人開始擔心九七問題,出現了移民潮,雖然捨不得香港和家人,但不少香港人就被迫變成了港加、港澳、港美的「太空人」。
因此,英國政府開始跟中國談判,討論香港的前途問題。初時英方嘗試以所謂主權交換管治權,可能以為當時仍很窮的中國會答應,但鄧小平不為所動,一直堅持在1997年7月1日,全面收回香港的主權和管治權,有段時間,兩邊曾爭持不下。
1982年9月英國首相率團到北京談判,在人民大會堂樓梯摔了一跤,好似象徵着英方談判失利。之後一年,香港人心惶惶,移民和走資潮加速。匯率變得波動,本來港幣兌美元約5.6算,到了1983年9月,出現恐慌性拋售,曾跌至9.6的最低水平。幸而當時政府當機立斷,馬上成立1美元兌7.8港元的聯繫匯率機制,有效地穩定民心,平復嚴重金融和社會風波(曾出現搶購糧食)。
但香港九七問題仍是僵局,人心仍未完全穩定。要等到鄧小平拋出務實而有創意的「一國兩制」,問題才得以解決,最後在1984年底雙方簽署《中英聯合聲明》。從此「50年不變,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等詞彙,就開始走進我們的日常生活中。
但任何政策都是雙刃刀,有利必有弊。聯繫匯率只是當年權宜之計,誰不知一用就用了35年多。香港經歷了風風雨雨,整體上聯繫匯率發揮了重要穩定社會和金融作用,是一國兩制的一個至關重要的支柱。但聯繫匯率也帶來極嚴重副作用,因為此制度等如放棄自主貨幣政策,只牢牢地跟着美國聯儲局政策。但在過去35年,中國經濟突飛猛進,香港也當然受惠,大部分時間的增長和通脹都遠高於美國,但無奈又必須跟隨着適合美國的低息政策,逐漸吹起愈來愈大的地產泡沫,亦即無形中種下今天香港反政府運動的禍根!
一國兩制有缺陷 九七金融風暴揭幕
一國兩制本身亦有極大問題。雖說「港人治港,高度自治」,但這些都只是安穩人心的口號,執行上缺乏細節。即使後來中國單方面頒報的《基本法》,很多如何落實普選的細節都是欠缺的,所以才有現在的爭拗。
回頭看,偉大如鄧小平在1984年,也無法預計數十年後香港的實際情况。所以我認為,某一程度上,一國兩制的構思,最主要目的,其實是為穩定1997年之前的香港,未必是純粹為1997年之後設計的。
當時中國改革開放才不到5年,人民生活仍極窮,極需要愛國華僑商人如霍英東、李嘉誠、鄭裕彤和郭鶴年等的投資。答應了50年不變,所有港資商人就安心投資到深圳、蛇口、上海等地方開廠,後來更有助引進台灣和東南亞等地資金。你只要到北京長安大街附近走一次就明白我的意思,最接近天安門的核心地段,除國企總部外,其他主要項目全都是華僑資金的東方廣場、恒基中心,國貿更是北京CBD的地標!碧桂園、萬科?還未出道呢。
不幸在1997年回歸前不久,鄧小平去世了。7月1日,滂沱大雨,慶祝回歸的酒杯,差點都仍未放下,7月2日,泰銖已大幅貶值,亞洲金融風暴已正式揭幕,對香港全新的一國兩制的挑戰亦馬上來臨。從那天起到現在,說真的,安穩的日子根本沒多少,大部分時間都是活在金融海嘯、SARS、政改佔中、修例風波等危機中。
港人身分漸顯劣勢 政治階級特首止步
我認為一國兩制有兩個最根本的問題。第一,英國對香港人缺乏承擔,長期拒絕給予香港人居英權,所以香港人一直都只是二等英國海外屬土公民。在一國兩制下的50年不變框架下,香港人雖然回歸中國,但香港人也並非享有跟大陸人一樣公民權利的中國人。
但在這情况底下,我不會亂說香港人是中國的二等公民,我只會說不同。尤其在定下一國兩制時的上世紀80年代初,哪個香港人想做大陸人?直到現在,香港人身分仍有巨大優勢,包括比內地低很多的稅率,和各方面的個人自由度,資訊自由度都高很多。香港是一個非常獨特的地方,只要你有永久居留權,你就有資格在立法會和區議會選舉投票,非中國籍人士亦可當非司局長級高級公務員,甚至可以當法官。
但當然香港人身分也有愈來愈明顯的劣勢。我主要的意思並不是指香港人缺乏競爭力,我指的是香港人面對一個政治上的玻璃天花。我估計因為中央知道不少香港人害怕共產黨,所以即使回歸了22年,香港仍沒有正式的共產黨支部,亦即是香港人無法正式加入共產黨。大家應該知道,在中國,如要在政府和國企等所謂體制內爬升,幾乎必須是黨員。當然做黨員是需要付出的,政府和國企的工資不可跟港府和民企比較。
事實上,香港人最高的政治階級只可達到特首,等同國內的一位省長或直轄市長。當然有兩位前特首榮升全國政協副主席,算為國家級領導人,但政協始終只是諮詢角色,並沒有什麼實權。所以,假設基本法有任何改動,話語權一定是在中央手上,而香港人是沒什麼機會進入中央的。對比下,幾乎每屆中央政治局常委,其中一位必然是從上海市委書記提拔上來的,甚至兩位總書記──江澤民和習近平都循此路徑登頂。
一國兩制的第二個根本問題就是「2047年」這個時限。當年鄧小平被問及此問題,他輕鬆地作答,如50年不夠,可以再無限期延續,但沒有白紙黑字寫下來的。他當時的想法應該是希望到了2047年,中國大陸的經濟、社會,甚至政治發展,都能夠「追上」香港,可以無縫接軌。如尚未能做到,可以再給多點時間。他想不到的是中國經濟突飛猛進,沿海地區現在已追到甚至超越香港,但對政治制度的期望仍然南轅北轍,差別甚至愈來愈大。
檢討聯繫匯率 要等歌舞昇平
此時此刻,實在有檢討一國兩制的需要,聯繫匯率可能也值得重新研究。但必須警告大家,任何重大政治和經濟政策改變,最好在歌舞昇平,經濟良好的時候去做,應盡量避免在危機中作出太大、太突然的改變。
從去年起,我已開始留意聯繫匯率,港元長期貼近弱方保證。到了近日,人民幣跌穿7算的重要心理關口,我更加擔心。各國爭相減息,開啟鬥貶值的貨幣戰,但要小心使用這招自己也可能受內傷的七傷拳。我估計人民幣短期內不需再大幅貶值,即使如大摩所說,人民幣貶值幅度是大約美國關稅的一半,即使全部中國貨,最後都真的打25%稅,人民幣也只需要貶約12.5%。原來在不知不覺中,人民幣已貶了超過12%!
但全球貨幣和債券市場正在發出極不良訊號。超過16萬億美元已跌進負利率,美國2年和10年息率終呈現倒掛,30年息率更跌至歷史新低!我擔心的是,如人民幣面臨更大貶值壓力,港元聯繫匯率將受到更大衝擊。今天反政府示威者呼籲全城提款,我不認為有很大效果,但肯定對事情沒幫助。
我當然支持政府重啟政改,找方法落實雙普選,但在什麼時間點開始,都是一個需要小心處理的問題。我認為有可能需要作出對一國兩制更全面的檢討,包括打破2047年這個時限。近日社會動盪,某程度上有點似1980年代初,再次人心惶惶,不少人在考慮移民。對只有十來二十歲的年輕人而言,除對現政府的不滿,亦可能代表他們對2047年後的更大不安,到時他們才40至50多歲。
香港雖已不再是一個borrowed place,但就仍給人一種不恒久、仍是活在borrowed time的感覺。
(中環資產持有匯控、新鴻基地產的財務權益)
中環資產投資行政總裁
大摩1980 在 Emmy追劇時間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嗚嗚才喘息苟活兩天,大家就鬼叫鬼叫怎麼拖稿了,做個粉絲頁也不容易啊嗚嗚。這個月 Ingrid 不在家,Emmy 一人看家,就不能體諒一下嗎!
登愣!今天登場的 friend 很好玩喔,是曾經任職永豐金控總經理、開發金控大華證券董事長的蕭子昂(快!灑花*~~**)。
Stan是我多年好友,我們是在2003年Morgan Stanley的media tour認識的,當時他是香港摩根士丹利的交易室主管,管整個大摩在亞洲的交易部位(不要問,量很大,很!恐!怖!)。那時候非常神奇,香港四大外資交易室的主管剛好都是台灣人,人稱「四大天王」。
我都還記得,那天我們一群台灣記者擠在電梯裡,Stan帶我們上去交易室的樓層,大家嘰嘰喳喳東講西講,他突然冒出一句:「我也是台灣人。」大家就咦咦咦的把他包圍了。
後來他回台灣,我一直覺得他一定會受不了,待不了很久,沒想到一直做到明年要退休了。我知道他心裡是有使命感的,每回我們見面,總要提到很多金融政策問題(你就不能像翁明正只負責傻吃傻玩嗎!),是我非常喜愛的朋友。
未來Stan會一個月一次,在我們的粉絲頁說一些好玩的事情,他對美國政治、美食餐廳、文學小說也很有看法的,經常看一些文青小說(神奇)。今天他要談談他所經歷過、不同社會的商業文化,很有趣喔。哇還不熱烈鼓掌!
【台灣有一種商業文化嗎?】
回台13年,我在金融業,感覺到國內的環境規管比較嚴格,所以連政府現在也不會喊亞洲金融中心了。過去一兩年,跟金融同業、高科技網路產業的年輕一輩接觸,很多人學成後滿腔熱血回到台灣,三五年後就又到國外發展了,理由不外乎這裡對創業限制比較多,對專業相對不尊重。
我自己是百分之百的重商主義者,我相信追求財富是人類進步的原動力。但是現在國內的年輕人比較不感興趣,比較注重綠色環保、照顧弱勢、原鄉本土、公義平權。
大眾對商業的感受,跟社會處境、文化傳統可能有很大關係,我曾經在香港工作很長時間,香港開埠以來就是一個自由貿易港口,政府各個單位無不以招商為己任,會積極與業者討論如何在法律制度內興旺商業活動。政府的思維是督導,但是不管理、不介入控制,任憑市場做決定。
例如我以前在香港摩根士丹利交易室時,當市場出現新商品的時候,香港主管機關(HKMA)一定會找我們討論,討論重點不是如何管控,而是這個商品是否能夠提昇香港在金融業的領導地位。
2003年台灣的股票市場受到外資的注意,但是台灣市場並沒有放空的工具(台灣期貨市場當年僅允許外資避險,但是不能放空),新加坡當年率先發出了MSCI 台灣指數的期貨,香港政府立即的反應,就是聯合交易所與業者推出應對商品 – FTSE 台灣50指數。
香港政府在乎的是維持香港亞洲金融中心的領導地位與金融就業人員的專業水平,政府只有在違規違法時出重手,例如譴責某某人或某某公司,禁止他們未來在香港從事任何商業活動。這樣的態度使香港的金融業長盛不衰。
我在國中畢業後移居美國,這又是另外一種商業文化。美國是傳統西方霸權,重視自由貿易,政府雖然規管各個產業,但是與企業之間的關係比較像是合作夥伴。只要看各屆美國政府內閣成員就知道了,無論民主黨或是共和黨,一定包含許多企業家與銀行家。
美國是重視共識的社會,即使是小城鎮,在做任何決策前,例如在街口開一家加油站,也一定會召開一個 Town Hall Meeting,聽取各方不同意見。同樣的概念,任何聯邦政府大小經貿政策、產業決策,也一定會給業者溝通的機會。
政府部門本來就有各方專業人士,與業者溝通也相對順暢。另外美國國會還有專業的說客,也是企業對政府溝通的另外一個管道。總而言之,維持美國企業的國際競爭力,是主導產業政策的最高原則;美國政府繼承了早期西方國家崇武重商的思維,維持商業競爭優勢才能富國強軍。
在美國文化裡,崇尚武力至今依然是主流思想。大部分家長從小鼓勵小孩自發性參加體育活動,美國小朋友在課堂上很自由,老師很少體罰;但是進了運動場就不一樣了,服從教練的指揮是從小訓練出來的,運動不達標被教練懲罰是家常便飯,跑操場、青蛙跳、伏地挺身,可是鮮少聽到家長學生抱怨。
最能夠代表美國這種尚武精神的運動是美式足球 (東岸人也許會說是棒球)。美式足球是與軍事布陣高度關聯的運動,球員如同戰場上的士兵,一舉一動往往是場外教練指揮。小學生就開始訓練,到了高中更是競爭激烈,在小城鎮、鄉下地方,秋季週五傍晚的球賽,往往是全鎮的人都跑去球場支持,打得好的球隊隊長是全鎮的英雄,有全國排名的球員,更有知名大學以全額獎學金搶他們去就學。
由於美式足球是允許全面身體接觸的運動,訓練衝撞激烈,斷手斷腳是常事,每年總有幾個初中、高中學生在操練中死亡。但是社會沒有太多批判譴責。也就是說,既然你自由選擇這些活動,風險也就要自己承擔。
所以美國雖然自由,思想可以天馬行空,但是遵守規則,服從公權力是從小就被訓練。自己做出選擇,自己承擔風險。
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這種相對講究公平的美式思想成為全球經濟主流,雖然所謂的「自由貿易」遊戲規則是為美國量身訂做,但是其他國家被允許參加,商業冒險家穿上西裝,成為跨國企業家出現在我們面前。
1980年代之前,主要參加國際貿易的,依然是殖民時代舊強權;亞洲四小龍是靠自己的努力,最早突圍而出的國家,台灣可說是第一批取得國際貿易會員資格的局外人,至今依然受用於當時累積的財富。
然而努力累積的財富能否持續,台灣能不能建立起一套商業文明會是關鍵。台灣至今仍然無法擺脫「輕武鄙商」的傳統中華文化偏見,對最需要公平規則的武術、武家視為莽夫,嘴砲猛烈的人竟然更受尊重;把政府當作父母官,大事小事都要政府管;對商人視為貪財、不高尚,對商業活動保持懷疑態度,常常會見到批判對立的狀況。而既得利益者,也的確沒有與社會共享財富,使大眾灰心。
近年來因為民主台灣時常政黨輪替,政府的決策往往政治考量過多,導致經濟產業決策搖擺不一致。為了選舉,又太在乎特定利益族群的意見,往往怕得罪一小撮聲音大的團體,而不敢做出對社會大眾有利的決定。最終今日的台灣相對是商業環境惡劣,有商人,沒有商業文化,越來越不適合專業工作與創業。
我在許多國家都有工作經驗,看過很多地方,深覺台灣的「人力資源」絕對是我們的優勢,然而依賴政府、依賴父母官的心態太重,性格相對不aggressive。我永遠鼓勵台灣年輕人勇敢走出去跟他人競爭,因為台灣人的素質真的很好,台灣人在國際上成功的也很多。
我是樂意見到類似「太陽花學運」在台灣繼續發生。台灣需要在內部文化與政治制度上做許多的改革,而改革是需要年輕一代去推動。我們這一群所謂的「既得利益者」包袱太多,知道問題所在卻也無法改革。
然而「太陽花學運」發生至今,僅成為一個反服貿運動,它應該要繼續成為推動文化體制的改革動力。就像所有的公司治理一樣,個案容易解決,建立制度稍難,但最難改變的永遠是文化。如果我們希望台灣有好的商業,那麼建立一個真正夠格的商業文化,才是重要的事。
#好了現在可以開始大力轉發了XD
大摩1980 在 Dinter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訂閱DinTer的頻道👉 https://goo.gl/CU6gp1
加入我的頻道會員👉https://www.youtube.com/Dinterlolz/join
精華實況時間 ►2021/07/08
實況VOD連結►https://youtu.be/Whaz8U47N6w
►Prev上一部影片 【DinTer】 巴龍戰精彩大逆轉!靈魂收割魔甘娜Morgana JG面具+金人+疊書!台服表演樂極生悲!黑水泡進自己腦袋?Liandry's Anguish+ Soulstealer! https://youtu.be/rShlQqWGw0A
►More Highlight 更多精華 【DinTer】玩股票勸世文!特哥IG竟湧進各種借錢私訊?!別再幻想一夕暴富!靠股票賺錢的基本條件? https://youtu.be/ZcgYltLK5CQ
更多丁特 More DinTer
►Facebook:http://www.facebook.com/DinTerlol
►Twitch:http://www.twitch.tv/dinterlolz
►YouTube:https://www.youtube.com/user/Dinterlolz
#Dinter
大摩1980 在 XXY_Animal of Vision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00:00:00 開場引言
00:08:07 基本評分(無雷)
00:18:26 劇情討論(有雷)
00:46:50 推薦的族群
【梗你評電影】《夢想之地》韓國移民追尋美國夢的療癒旅程
.
▶ 收看YouTube影片:https://youtu.be/XNokV7Aa93k
▶ 收聽PODCAST聲音:https://open.firstory.me/story/cknx4xe9cus98088434yhcp6o/platforms
.
歡迎收看/收聽【梗你評電影】單元,我們每個禮拜透過討論的方式來解析、評論電影的優缺點,讓你看電影更有梗!
這次【梗你評電影】要來評的電影是《夢想之地》;這部電影在本屆奧斯卡金像獎上入圍了包括最佳影片、最佳男主角(史帝芬元)、最佳女配角(尹汝貞)、最佳導演(鄭李爍)、最佳原創配樂、最佳原創劇本等六項大獎;故事描述1980年代的韓國移民,從美國加州移居到阿肯色州鄉下準備開啟新的生活。父親雅各打算在新家旁的空地種植韓國農作物,期待開拓自己的農產品事業,卻沒想到接二連三遇到了不少麻煩事。從韓國遠道而來的外婆加入了這個家庭之後,家中成員彼此的摩擦越來越多;他們該如何找尋家庭美好的樣貌?找到那當初美好的模樣呢?
《夢想之地》在2020年2月26日於日舞影展上首映後,便被不少影評人推崇,更成為今年A24(發行)以及Plan B(製片)主推的作品之一;進入獎季之後橫掃了多項電影獎、影評人協會獎項;片中飾演外婆的尹汝貞,更是在橫掃各大獎季中的女配角獎,演技表現令觀眾印象深刻。
有趣的是,《夢想之地》是導演鄭李爍在仁川猶他大學亞洲校區擔任教師不久時的創作,他以自己童年在阿肯色州農場的經歷撰寫劇本;最初鄭李爍以英文撰寫劇本,片中的韓文對白是他以英文直譯,並透過討論後由專業人士翻譯成口語化的韓語。《夢想之地》是否能夠延續上一屆奧斯卡大熱門作品《寄生上流》的韓流風潮,順利在本屆奧斯卡獎上再度奪下榮光?值得大家關注!
不管你對這部電影的評價是好是壞,都歡迎你一同來與我們討論唷!
你也有看過《夢想之地》了嗎?
你對這部電影有什麼想法呢?
都歡迎留言分享與我們討論唷!
#電影 #影評 #夢想之地 #movie #review #filmcritics #minari #史帝芬元 #尹汝貞 #奧斯卡 #最佳影片
**************
歡迎加入【有梗電影俱樂部】,不錯過任何電影資訊或線上線下活動喔!
臉書社團(需回答問題審核):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viewp...
Telegram群組:https://t.me/viewpointmovieclub2
別忘了追蹤XXY的電影相關文字、影像、聲音創作唷!
📣 https://linktr.ee/XXY_filmcrtics
本頻道為提供觀眾們更好的觀看環境,並無開啟廣告營利
想要贊助我們持續創作,可透過以下管道直接贊助:
📣 XXY @方格子:https://vocus.cc/user/@XXY2018
📣 XXY @Firstory:https://open.firstory.me/user/xxymovie
大摩1980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本集主題:「大井頭放電影:臺南全美戲院」介紹
訪問作者: 王振愷
內容簡介:
臺南全美戲院是李安導演電影的啟蒙地,
顏振發師傅手繪看板的保存地,
「兩片同映,一票價」在地影迷流連的二輪戲院,
全球媒體爭相報導的老戲院。
說到全美戲院,許多人都會想到手繪看板師顏振發師傅,以古早的手工方式繪製電影海報;還有國際導演李安,在青少年時期背著父親,偷偷到全美戲院觀摩西方電影製作拍攝的技巧。
故事從1950年臺南富商與政要歐雲明先生在永福路投資興建的「全成第一戲院」說起,這間戲院與其他兩間「大全成、小全成戲院」結合為三家全成戲院系統,見證了「電影時代」的興起。之後由吳家接手經營,在1969年4月12日改名為「全美戲院」,從此進入全美的時代。
為求生存,當時全美戲院採取「插片」的運作方式,後來因無法取得首輪電影的配額,而改為「二輪電影院」,甚至採「兩片同映、不加票價」的策略,開始邁向全然迥異於同業倒閉的命運,1970年代中後期是全美收入最豐厚的時期。到了1983年,吳家接手原小全成戲院,改名為「今日戲院」。於是「今日.全美戲院」成為臺南二輪戲院的代表。
歷經1980年代彩色電視的普及,1990年代第四台、錄影帶、VCD、DVD、盜版光碟的猖獗及網際網路的崛起,2000年前後「影城」進駐百貨公司,2010年初電影放映機全面從膠捲汰換成數位,2020年全美戲院邁入古稀之年,七十年來全美戲院孕育了李安導演和顏振發師傅,也在每個階段絕處逢生。全美戲院距離大井頭不到十公尺,如果說大井頭帶給臺南庶民的水源與商業的興盛繁榮,那麼全美戲院就是帶給臺南人電影劇場的文化養分。
這間擁有獨棟戲院配置、保存相當多電影文物的大戲院,在臺灣已所剩無幾。本書以近兩年的時間製作,以過去今日.全美戲院所累積的資料、及經營者對於戲院歷史的詮釋作為基礎,然後透過大量口述訪談及作者在文創、藝術與電影評論的專業訓練,以嶄新的觀點爬梳今日.全美戲院的歷史。
當全美戲院老闆和員工述說七十年來如波浪般起伏的辛酸歷史時,我們從書中看到的不只是全美戲院史或臺南市的戲院史,也是整個戰後臺灣的戲院史。
作者簡介:王振愷
臺南永康人,1993年生,畢業於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文化創意產業經營學系、藝術理論與評論研究所,現任臺灣影評人協會理事。他長期從事電影與當代藝術的獨立研究與評論書寫,並關注書寫與影像間的跨媒介,實踐一種獨特的策展方法。策展作品有:「菲林轉生術」電影文物特展、「觀光記」當代影像展覽(獲得2020年第三季台新藝術獎提名)。
出版社粉絲頁: 遠足文化第一編輯部
#李基銘 #fb新鮮事 #生活有意思 #快樂玩童軍
#漢聲廣播電台
YouTube頻道,可以收看
https://goo.gl/IQXvzd
podcast平台,可以收聽
SoundOn https://bit.ly/3oXSlmF
Spotify https://spoti.fi/2TXxH7V
Apple https://apple.co/2I7NYVc
Google https://bit.ly/2GykvmH
KKBOX https://bit.ly/2JlI3wC
Firstory https://bit.ly/3lCHDPi
請支持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Fb新鮮事新聞報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fbnews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