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 還是吊車尾! #氣候變遷績效指標(Climate Change Performance Index,CCPI 2021)最新評比7日晚間出爐,儘管有一半以上的國家碳排放量正在下降,但所有國家的表現仍未符合 #巴黎協定 目標。
細看台灣的各項指標表現:在 #溫室氣體排放、#再生能源、#能源使用,這三項指標上都沒有進步。台大大氣系教授徐光蓉指出,再生能源的發展方面,台灣甚至是「真正的最後一名」。
低碳社會已是國際趨勢,若想儘早擺脫「後段班」,徐光蓉表示政府要有很清楚的目標,氣候績效的排名是其次,關鍵是台灣將來在國際間競爭力的問題。
全球排名表現如何?
‣ https://e-info.org.tw/node/228434
註:CCPI報告以Chinese Taipei(中華台北)稱呼我國,本文於圖表中亦忠實呈現報告用語。
「大氣系排名」的推薦目錄:
- 關於大氣系排名 在 環境資訊中心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大氣系排名 在 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大氣系排名 在 氣象達人彭啟明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大氣系排名 在 [情報] 106大學指考排名<地科/大氣/地質> - 看板SENIORHIGH 的評價
- 關於大氣系排名 在 大氣系排名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小文青生活 的評價
- 關於大氣系排名 在 大氣系排名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小文青生活 的評價
- 關於大氣系排名 在 台大熱門輔系排名~ 輔系通常只要修20~30學分就能拿到證書 的評價
- 關於大氣系排名 在 台大大氣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輕鬆健身去-2021年10月 的評價
- 關於大氣系排名 在 台大大氣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輕鬆健身去-2021年10月 的評價
- 關於大氣系排名 在 台灣的大學QS各系所排名 - 中央大學板 | Dcard 的評價
- 關於大氣系排名 在 Fw: [新聞] 全球最佳大學排名中央大學躍居台灣第三- afterphd 的評價
- 關於大氣系排名 在 [心得] 大氣科學Ph.D.申請分享- 看板studyabroad | PTT職涯區 的評價
- 關於大氣系排名 在 中央大學大氣系的蘋果、安卓和微軟相關APP,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大氣系排名 在 [情報] 106大學指考排名<地科/大氣/地質> - SENIORHIGH 的評價
- 關於大氣系排名 在 2021台大大氣科學系線上撥穗典禮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大氣系排名 在 [閒聊] 清交成政中字輩的最強系能嘴台大偏系嗎 - PTT學習區 的評價
大氣系排名 在 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Climate Change Performance Index (氣候變遷表現指標)
文:台大大氣系退休教授 / 媽盟氣候行動倡議發起人徐光蓉
CCPI 2021略述:
2005年起,每年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締焥國大會時公佈評估結果。
今年COP26因武漢肺炎疫情延至2021年舉辦,因為最早(2005)發表時接近2005, 從此延續每年加一,因此今年評估是「CCPI 2021報告」。
從2018 CCPI 開始,評估計四項指標:a. 溫室效應氣體排放(40%); b. 再生能源發展(20%); c. 能源使用(20%)以及d. 氣候政策 (20%)。
80%評估根據國際機構(IEA, FAO等)報告;前三項指標又各自依據(1)現況; (2)趨勢; (3)現況與增溫<2度相比; 以及(4)國家2030目標與增溫<2度相比。
前項根據是已經發生的數據,只是國際資料收集會晚一至兩年,所以此報告數據是一至兩年前的表現。
20%是各國的能源氣候相關(最近)政策,尚未顯現在數據中,涵蓋(1)國內氣候政策與(2)國際氣候政策: 主要由各國學者專家與民間團體代表提供。
此報告共計列入57國家與歐盟,溫室效應氣體排放占全球>90%。
今年 (2020/12/7 歐洲時間下午2點)所公布的CCPI 2021 報告的內容顯示:
圖片一:全球結果圖。
前三名照往例從缺,最後一名第61,57是倒數第五; 比去年第59名(倒數第三名)略佳,後面跟著加拿大, 伊朗, 沙烏地與美國; 和過去多年相似,一直停在表現最差的那群中。
圖片二:台灣各細項的排名圖。
請注意: 61是最後一名,台灣再生能源雖然曝光率高,實質推動過慢!
台灣過去歷年的名次:
54 (2009), 55 (2010), 52 (2011), 49 (2012), 52 (2013), 52 (2014), 54 (2015), 52 (2016), 52 (2017), 54 (2018), 56 (2019), 59 (2020), 57 (2021) 台灣從2009開始參與。
圖片三:近四年台灣與日韓CCPI排名之比較。
Note: 台灣對氣候變遷一直採取觀望態度,過去日韓與台灣相似,在國際壓力與承受不少氣候變遷影響,日韓政府陸續宣布2050年齡碳排放目標,是否真心誠意? 要看提出的2030(或更近)目標為何才確認。
台灣在2015年底巴黎協議即將舉行時,宣布2030與2050年減碳目標,分別是比基準年2005年減少20%與50%,至今沒有修改的更嚴格跡象。
不分藍或綠,台灣政府熱衷於推動正式參與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UNFCCC),但是沒有考慮: 台灣是否能配合巴黎協議腳步? 但台灣即使不是UNFCCC締約國,產品含碳量會不會成為台灣出口的障礙? 應該認真學習先進國家在減碳與提升再生能源比率的努力。氣候問題日益緊急,不能再繼續延宕了!
♡
大氣系排名 在 氣象達人彭啟明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全球氣象產業的發展前景 27 預報有很多的限制~】
去年中受邀到交通部氣象局主辦的氣象研討會,分享【台灣氣象產業的機會與挑戰】。我提到氣象法中有限制預測 Forecast, Prediction
Forecast 有明顯的限制,Prediction 則沒有~
【但對大眾而言是分不出來的】
但實質上,我們專業人員是必須有責任,根據我們所學專業素養及工具來預報 Forecast
預言 Prediction,誰都可以,任何人也都可以拿到專業資料來預言,但閱聽者必須要理解預言者的專業程度。我提到社會上對此辨別度不高,專業人士無法受到重視的問題,拋磚引玉,希望大家可以理解。
台灣是全球少有,是能將氣象預報與否,列入法令的國家。幾年前立法院曾經修改氣象法,在之前曾招開公聽會,由葉宜津立委主持,在邀請的15 位代表發言中,三位贊成修正,三位適度修正,大致上可以區分為非氣象局相關的人都贊同開放(例如民間與政府外圍的法人機構),有趣的是氣象局本身保持中立,但與氣象局關係密切者都反對開放。
https://www.facebook.com/weatherrisk/posts/10153725879741988
https://www.taiwannews.com.tw/ch/news/2669130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00629 罰科技不罰迷信?我們需要什麼樣的《氣象法》
這個議題已經不是新議題,超過十年了,但事後來看,這麼多年下來,不開放的結果有讓許多學者覺得的失序更好嗎? 沒有,因為在網路的社會下,有太多的漏洞與空間,也無法可管,這也變成,氣象人員就會受到氣象法預報限制,非氣象人員沒有申請預報資格者,反而有很大的空間。
換言之,例如某一個人或是團隊願意窮極一輩子的能量,研究極端暴雨可能危害,如果他是對的,他唯一的方式只能提供給氣象局使用,無法做其他的應用,這在全球科技進展來看,是非常狹隘的一個制度思維。
當時氣象局前局長辛在勤也曾出國考察國際氣象產業
https://report.nat.gov.tw/…/reportFileDownload/C10500461/001
不過很可惜,從未聆聽台灣產業的心聲,不知道氣象法在實務上對產業的限制
https://tw.news.yahoo.com/%E8%BE%9B%E5%9C%A8%E5%8B%A4-%E6%B…
曾有媒體記者問我,為什麼要開放氣象法,這樣會很亂ㄟ。我反問他,那台灣為什麼有那麼多報紙,而且都是民營化,照你的邏輯,不是靠中央社、政府新聞稿就好了.....我們乾脆仿效北韓,一家國營電視台、一家航空公司所有都是國營就好了。他馬上接受我的觀點。把媒體亂象、氣象預報能力...等混為一談,這實在是不同問題。
年輕的朋友們,可能不知道氣象法有趣的歷史,早在十多年前台大大氣系柳中明教授曾提出過幾次看法,各位可以看看當時的思維如何。
-\-\-\-\-\-\-\-\-\-\-\-\-\-\-\-\-\-\-\-\-\-\-\-\-\-\-\-\-\-\-\-\-\-\-\-\-\-\-\-\-\-\-\-\-\-\-\-\-\-\-\-\-\-\-\-\-\-\-\-\-\-\-\-\-\-\-\-\-\-\-\-\-\-\-\-\-\-\-\-\-\-\-\-\-\-\-\-\-\-\-\-\-\-\-\-\-\-\-\-\-\-\-\-\-\-\-\-\-\-\-\-\-\-\-\-\-
聯合報 民意論壇
氣象預報 何不民營化
【柳中明】
台大大氣科學系教授兼全球變遷研究中心主任(台北市)
卡玫基颱風對氣象預報的挑戰,與造成多處破紀錄降雨的事實,和令人悲痛的人員死亡與財物損失,令人不得不提出三點呼籲。
首先是廢止氣象法,並重整中央氣象局 ,讓專職氣象、海象、地震與天文監測的部門獨立於預報部門之外,並民營化氣象預報作業,讓企業自由競爭精神活化台灣氣象預報工作。如此,預報失敗者必須承擔責任,不再以過去成效來掩飾當下失誤所造成的民眾損失,同時讓其他更有預報創意者出頭,提供民眾與各級政府在因應氣象災情時,更多的參考資訊。這將是多贏的局面。
未來,設若有五家氣象預報公司出現,各自獨立預報,各自訂定收費標準。各級政府、企業與媒體事業主,必須選擇其中至少一家,與之簽訂合作契約,在平日與氣象災害發生期間,取得氣象預報資訊,並提供各級民眾、員工與媒體使用者。如此,一、提高氣象預報者之收益,以刺激其預報創意與承擔更高責任;二、付費者取得最佳服務,並能直接了解專業資訊詳情,作出直接與有效的應用與判斷;三、不影響一般民眾取得氣象預報的機會,反因預報公司、各級政府、企業與媒體事業主間之競爭,獲得最全面與及時的氣象訊息。
其次是建立多層次防救災應變體系,並讓第一線的民眾直接與最上位的預報體系連結。關鍵在於:氣象可以發生意外、驚奇,人命不可以發生意外、驚慌。作法則需由下而上,各鄰里與社區委員會必須在每次可能發生氣象災難時,動員起來,在第一線掌握民眾與環境變動狀況;然後,往上與區級、鎮級、鄉級、縣市級與中央級的防救災中心取得聯繫,隨時掌握最新訊息,並直接通報第一線需緊急應變的民眾,更要以鄰里合作勝過外援的精神,來對抗災難。
目前,防救災指揮體系是由上而下運作,較有效率。但在氣候變遷趨勢下,破紀錄的意外將隨時發生,單線作業非常容易失靈,而集中救災資源的作法,更不如分散準備來得快捷。換言之,甲地出現災情,再由乙地派出援助,不如訓練甲地民眾,就地取得救援設備,立刻進行當地救援。所以,由上而下的作業仍要維持,但若不能由下而上動員,將會出現救援趕不上災情的慘劇不斷重演。
最後,所有一定規模的公共工程必須將氣候變遷的趨勢影響納入考量,以免徒然浪費公帑,卻無法發揮長治久安的功效。
【2008-07-21/聯合報/A11版/民意論壇】
-\-\-\-\-\-\-\-\-\-\-\-\-\-\-\-\-\-\-\-\-\-\-\-\-\-\-\-\-\-\-\-\-\-\-\-\-\-\-\-\-\-\-\-\-\-\-\-\-\-\-\-\-\-\-\-\-\-\-\-\-\-\-\-\-\-\-\-\-\-\-\-\-\-\-\-\-\-\-\-\-\-\-\-\-\-\-\-\-\-\-\-\-\-\-\-\-\-\-\-\-\-\-\-\-\-\-\-\-\-\-\-\-\-\-\-\-
法規鬆綁氣象預報良性競爭
【聯合報╱柳中明/台大大氣科學系教授(台北市)】
個人非常同情氣象局專業人士於颱風期間,廿四小時堅守崗位,提供最正確的氣象資訊與研判,以期降低全國災難損失的努力。
但是,個人長期堅持氣象局應該主動修正氣象法,刪除掉其為全國唯一能發布颱風預報資訊的保護傘,如此才可能降低氣象局每次颱風預報都受到放大鏡檢視的壓力,也才可能產生颱風預報的良性競爭狀態,讓全民取得最佳的防災資訊。
最重要的是:預報能力佳的專業人士,將能取得合乎其才的收入與地位,而非是在齊頭式平等,或是劣幣驅除良幣的狀態下,反至令人擔憂氣象預報是否將每下愈況。
氣象法是依動員勘亂時期國防概念所訂定的產品,雖然於二○○三年修正時,已略為鬆綁,但仍堅持氣象局才能發佈災害性天氣預報,更詳定各類罰則。但是,氣象局可以制止國內精英提出颱風預報,卻無法制止CNN與各國氣象單位同時預報颱風動態,更無法處罰國內媒體時時刻刻比較各預報資訊的優劣,以及大眾、名嘴、政府官員等據以評論氣象局的表現。這恐怕是所有氣象大老們,所從未想過的。
設若全國各媒體及大學教授們,都在颱風期間自行發佈預報,難道全國防災行動將會大亂而至更為失敗嗎?個人非常懷疑。最重要的,這是資訊暢通的時代,任何失敗的預報,都會被嚴厲的責難,反之任何成功的預報,都會被予以英雄式的歡呼。但若僅有氣象局的預報舞台下,反成預報成功是應該,預報失敗卻被譏諷的狀況。這就是愛之適足以害之的道理。
氣象法不改,氣象局員工無論如何賣命,都將無法取得大眾們的尊敬。若能讓颱風預報自由開花,反將凸顯氣象局預報的專業與權威。
【2009/10/09 聯合報】
-\-\-\-\-\-\-\-\-\-\-\-\-\-\-\-\-\-\-\-\-\-\-\-\-\-\-\-\-\-\-\-\-\-\-\-\-\-\-\-\-\-\-\-\-\-\-\-\-\-\-\-\-\-\-\-\-\-\-\-\-\-\-\-\-\-\-\-\-\-\-\-\-\-\-\-\-\-\-\-\-\-\-\-\-\-\-\-\-\-\-\-\-\-\-\-\-\-\-\-\-\-\-\-\-\-\-\-\-\-\-\-\-\-\-\-\-
https://www.scimonth.com.tw/tw/article/show.aspx…
2009-09-09莫拉克颱風的震撼與省思
柳中明/任教臺灣大學大氣科學系
1996年7月31日賀伯強烈颱風侵台,在阿里山下了1094.5毫米的雨量,當時氣象界多認為這樣的紀錄不會在近期內再現。13年後,莫拉克中度颱風在8月7日晚間登陸花蓮,8日下午出海,卻在8日與9日間於阿里山分別下了1161.5毫米與1165.5毫米的雨量。原來大自然更新紀錄,是不需要30年、50年或100年的時間,更不會遵守什麼規定如:強烈颱風才會下大雨,中度颱風不會下太多雨。
降雨量破紀錄與氣象預報能力
雖然,高雄與屏東的山區也累積了大量的雨,但是這些測站都是自動雨量站,且僅設置約20年,所以無法進行至少50年的長期資料比較。至於在那些已有50年氣候資料的測站中,2009年8月8日的降雨量,在台南站為當地歷史排名第一,在東吉島為當地歷史排名第二,在高雄站為當地歷史排名第三,在恆春站為當地歷史排名第四,嘉義站為當地歷史排名第五。大範圍地區的破紀錄降雨,顯現整個南台灣所承受的雨量是如何地驚人。
中央氣象局在預報颱風降雨方面,8月6日上午8時30分發布陸上颱風警報,10時提出高屏山區將降下800毫米;8月7日發現颱風移動速度忽然減慢,上午7時將雨量預測提高到1100毫米,下午4時提高為1400毫米,然後不斷提高到8月8日上午8時預測的2000毫米,9日清晨4時提高為2700毫米。有人認為:預測值不斷上修,顯示預測能力不足,事實大概是過去根本沒有類似經驗,所以缺乏預測能力。
個人自8月5日上午就持續追蹤氣象局預報,發現氣象局在當日就正確地判斷莫拉克將直撲台灣,優於美國、日本、南韓、中國、香港等地所提出的颱風將撲向東海的預測。在7 日上午,個人曾向台大大氣科學系的同仁們發函,指出氣象局預報所以能夠有優秀表現,是因為其預報與數值預報一致,顯示該局對其所長期發展的數值預報系統越來越有信心。該局公布的細網格(15km×15km) 模式預測資料,更將當時位於香港西側的柯尼颱風(爾後下降為熱帶低壓),所引致的雙颱牽引效應,明顯地顯現出來。
但是,莫拉克接近台灣後,各項觀測顯示其結構與過去具明確颱風眼的中度或強烈颱風不同,數值預報模式在錯誤假設下,預測颱風在24小時內就會快速移動進入台灣海峽。顯然,在缺乏飛航觀測資料的協助下,沒有任何電腦預測模式,能夠正確地將莫拉克的變化有效掌握。所以,7日後氣象局必須倚賴傳統的人為判斷能力,來預測緩慢移動的颱風對台灣的影響,也自然會受實際降雨數據的變化,而出現預測值不斷上修的現象。
未來,政府可能面對更多移動怪異的颱風,以及再度出現的破紀錄降雨的威脅;我們也可能面臨氣象局提心弔膽地事先預測降雨量破2000毫米,實際降雨量卻出現大幅落差的尷尬場面。若天真地以為,光憑現有的設備,不需要增進颱風的飛航觀測能力跟改進電腦預測能力,就能掌握下一個莫拉克颱風的風雨預測,那就真是癡人說夢。希望科學界、企業界與政府高官們,能夠注意到改善氣象預報能力的重要性,並全力投入經費與人力進行之。
不過,能力的改善是需要時間的,而且是要經過競爭才會出現突破的,並非單靠慘痛教訓或投入大量資金,就能出現改變。氣象局長期倚賴氣象法保護其權威,特別是在颱風預報期間。而現今各項資訊公開,專業氣象預報人員出錯的機率已顯著下降,人腦預測仍具決勝關鍵。
若希望氣象預報出現明確改進成效,氣象局必須放棄傳統保護心態,立刻修正氣象法,大量開放民間自組氣象諮詢公司,並且絕對不能因為其颱風預報與氣象局不同,就要處分民間公司。氣象預報必須納入自由經濟市場的競爭精神,才可能出現巨幅改進。
面對不確定性高的未來—加強「人」的素質
我國長期推動國家防災研究計畫,並設置國家災害防救中心與近期的颱洪中心,更主導國家防救災體系的建置與運作。但是,災難在破紀錄事件不斷發生的同時,從未間斷過,損失也未因為學界長期投入心力而下降。顯然,傳統的制度運作與工程設置,在人為管理失調下,會在面對突發巨變時,受到最嚴苛的考驗。
科技治國與救國的理念確實非常崇高,但是「人」才是一切問題的根源。人的管理失衡,會導致山區大量開發與水土保持失調,也導致海岸區地層下陷顯著而海堤卻越蓋越高,更別說防救災體系的不堪一擊。或許,我們可說是降雨已打破所有工程設計的規範,因此損失大是理所當然。但是,面對未來仍可能隨時出現破紀錄事件發生的可能下,我們必須真正提出改革的方向,好好研究如何管理「人」。
法律規範與組織改造是必定要走的方向,如緊急撤離法,如國土規畫與保育法,如工程設計規畫,如防救災總署,如氣候變遷因應委員會等,許多體制內的設計都需進行改變。人的素質若不進行改造,許多工作都將枉然。
在此所指的「人」,包括所有階層的人。如上位者如何引導全國邁向永續,如執法者如何平衡法與情,如民意代表如何不謀私利,如企業經營者如何不要過度耗損台灣資源,如民眾如何懂得保護自家的生命財產。這類崇高素質的培養,才是高度脆弱的台灣能夠永續發展的基礎,也是面對充滿不確定性高的未來,台灣可以承受任何挑戰的保證。
民眾是可以教養的,但是需要時間、需要耐心。更何況,人口持續老化,受過良好教育者的比率也將持續提高,普羅大眾的教育投入必將出現有效回饋。問題僅在於:應該如何教,才可能由認知轉變為行動?才可能由少數人的改變,轉變為多數人的認同?
莫拉克颱風的震撼,使得一般大眾產生求知的欲望,想要多了解颱風的一切跟因應對策。但光是吸收知識,並不會轉化成正確的行為。科學界要面對的可能不再是好好寫自己的學術論文,以期有朝一日能成為中研院院士。而是要研究如何與民眾互動,如何建立起一套有效並可以廣為運用的教育方式,以增加民眾的知識,改變民眾的情操,更強化民眾採取正確行為的意志力。關在象牙塔內的教授專家們,何不走出來,好好研究如何提升台灣人的素質?
【全球氣象產業的發展前景 總整理】
https://www.facebook.com/170435726987/posts/10158593491761988/?d=n
#globalweatherenterprise
#台灣真的可以發展氣象產業
#交通部氣象局局長說台灣沒有氣象產業
#會以連載方式讓大家了解全球氣象產業
彭啟明
大氣系排名 在 大氣系排名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小文青生活 的推薦與評價
提供大氣系排名相關PTT/Dcard文章,想要了解更多文化大氣、中央大氣課程、大氣科學系課程有關歷史/文化文章或書籍,歡迎來小文青生活提供您完整相關訊息. ... <看更多>
大氣系排名 在 大氣系排名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小文青生活 的推薦與評價
提供大氣系排名相關PTT/Dcard文章,想要了解更多文化大氣、中央大氣課程、大氣科學系課程有關歷史/文化文章或書籍,歡迎來小文青生活提供您完整相關訊息. ... <看更多>
大氣系排名 在 [情報] 106大學指考排名<地科/大氣/地質> - 看板SENIORHIGH 的推薦與評價
106大學指考排名 <地科/大氣/地質>
◎情報來源:
https://www.com.tw/exam/group_list106.html
校系代碼 科系名稱 錄取分數 單科平均 名額
國英數甲物化
(0021) 國立臺灣大學 大氣科學系 378.20 75.64
(0015) 國立臺灣大學 地質科學系 372.70 74.54
(1061) 國立中央大學 大氣科學學系太空組 471.40 67.34
(1060) 國立中央大學 大氣科學學系大氣組 470.30 67.19
(0220) 國立成功大學 地球科學系 334.50 66.90
(1062) 國立中央大學 地球科學學系 486.45 64.86
(2017) 臺北市立大學 地球環境暨生物資源學系 352.85 54.28
(1116) 中國文化大學 大氣科學系 136.05 19.44
(1117) 中國文化大學 地質學系 113.40 15.64
英數甲物化
(0123)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地球科學系 420.05 64.62
(2177) 國立中正大學 地球與環境科學系 338.90 61.62
英數甲物化生
(0202) 國立中興大學 土壤環境科學系 473.00 59.13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11.76.37.111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SENIORHIGH/M.1504484031.A.229.html
... <看更多>
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