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如何從歷史學到教訓?
#獨裁必須推翻民主定要守護
繼11月11日港警進攻香港多間大學後,今日上午,港警繼續圍攻城市大學,警察與學生雙方路障對峙,警察不斷朝校園內和學生宿舍發射催淚彈,甚至港警現場的指揮官指示「#橡膠子彈要直接打頭」。包括城大在內,中大、理大、港大等學校相繼遭到警察的攻擊,甚至入內拘捕、毆打學生。
代表獨裁政府的警方進攻校園,鎮壓學生的場景,網路上已有許多人注意到,和30多年前韓國軍政府攻擊大學生的場景,幾乎如出一轍。恰好,兩年多前,好過日協會就曾派出特派員,特地來到南韓民主運動的轉淚點:延世大學實地訪查,這邊再次帶大家回顧:
■ 民怨引爆
光州事件後,一波接著一波的抗爭活動,維繫對軍政府的壓力,民間也一直有自發紀念光州事件的地下活動。1987年,全斗煥政府無視民間要求修憲爭取總統直選的呼聲,強硬表示漢城奧運前「停止討論修憲」,並於6月初實質指定陸軍士官學校同學盧泰愚為下任總統。
6月9日,延世大學爆發大規模抗議,學生李韓烈在校園內被催淚彈擊中頭部,當場失去意識倒地。身後掩住口鼻的夥伴攙扶著他立刻送醫急救。
這張照片傳遍全國,輿論大譁,隔天四十萬人民上街示威,2400人被捕,運動很快擴展到全國卅多個城市,不只學生,中產階級也響應上街頭,據稱半個多月內有830多萬人上街抗議,1萬7千多人被捕,對政府的不滿傳遍全國,史稱六月民主運動。
■ 民主勝利
在壓力之下,執政黨候選人盧泰愚不得不在6月29日幾乎全盤接受反對黨要求,開放總統直選,特赦所有政治犯。
7月5日,李韓烈在頭部重創近一個月後,仍不治逝世,四天後,160萬漢城市民走上街頭,為李韓烈舉行「民主國葬」。
雖然第一次的民主直選,因在野黨措手不及分裂(沒料到軍政府會同意直選),而使盧泰愚漁翁得利當選,使得轉型正義推遲了數年。但六月民主運動仍然是南韓民主歷史的里程碑,從此之後,總統直選再也沒有斷過。
■ 永不遺忘
歷史的巧合是,南韓為民主歡呼、為李韓烈哀悼之時,正好是臺灣解嚴的前一週。
李韓烈中彈的雕像現在仍聳立在延世大學入口處,在小丘上俯瞰著校園,一旁的紀念碑上,刻着198769757922這串好像密碼的數字,紀念事件發生的幾個重要日期(6/9、7/5、7/9、22歲)。
民主與人權,從來不是從天上掉下來或統治者施捨的禮物,而是一條由人民的血淚與汗水鋪成的道路。香港的現況,正在提醒我們獨裁政權的本質,從古至今從未改變,面對手無寸鐵的學生,他們開槍殺人的決心從來不會動搖,只有爭取到真正的民主,終結如此邪惡的政權,遭受壓迫的人權與基本自由才能受到保護。
當和我們境遇相似的南韓,將民主的痕際寫進歷史、保存地景、立館紀念(首爾有李韓烈紀念館)、甚至普遍為影視作品時,更提醒我們必須守護台灣人民的民主資產,永不忘記!
「大港口事件 紀念碑」的推薦目錄:
大港口事件 紀念碑 在 施明德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關於二二八,我見證的是他們的壯舉。
關於二二八,我追隨的是他們的勇敢。
只要統治者邪惡血腥,我們就有反抗的義務。
我因此學會的是:「寧受不義,而不為惡。」一如蘇格拉底。
當年在牢裡絕食時,我寫下我見證的二二八。
-------------------------------
「三角公園」儘管曾替我的童年、少年期,抹上了不少美好、有趣的色澤,但是,在更早年的「二二八事件」,發生在「三角公園」的悲劇,使我對鐵樹有更具體的厭惡。「二二八事件」發生的時候,我才六歲,還沒上學;但是,發生在火車站附近的事,我看得很清楚,也記得很清楚。我很奇怪,和我同年紀的朋友都記不住那些事。前年,大哥、王麗華和妹妹來探監,我擔心記憶有誤,曾和大我六歲的大哥一起回憶。結果非常吻合,而且我比他看的和記得的還多。因為那時他已半大不小,媽媽一直把他藏起來。我,則常常趁爸媽不注意,便溜出去窺視或旁觀。好幾次,我都非常接近「現場」。我早年對鐵樹的嫌惡,是和這些記憶混在一起。
我不曉得高雄有騷動、有反抗行動,是三月幾日開始的。我只記得那幾天,高雄的天氣一直很陰晦。那天,接近中午時分,我聽到人聲吵雜,我立刻衝到門外張望。我看到有人正往火車站奔跑,但大部分的人則往建國路和中山路的十字路口上快速集中。十字路口已聚集一團人了,那裏好像才是「焦點」。我就衝向「焦點」,並從人縫和大人袴下又鑽進到「核心」。幾個大人正從一部小汽車上把一袋袋的東西卸下來;同時,有人接著把布袋打開,倒出來的全是紙鈔。「燒掉!燒掉!這攏是咱的錢!」果然有人便點了火柴,那堆鈔票便像冥紙般燒了起來。「這攏是伊們把咱們吃去的錢!」隨著火光,大人們叫得更興奮。然後,車站方向傳來槍聲!「伊們開槍了!伊們開槍了!」人群開始四散奔跑,我也跟著跑。「焦點」距我家不到三十公尺。我跑進門,爬過櫃台,我想躲在櫃台後面,繼續偷看。但是,跳下來時,被放在櫃台下的鋸子劃破了後腳跟,流血了。我只好跛著腳進去後房找爸爸包紮,等我包紮完再到前房時,門已鎖起來了,我只能站上椅子從玻璃窗往外看。街上又空蕩蕩了。火車站有一些端槍的兵,車站二樓的洋台上也有兵,還有機槍。我不曉得高雄的戰事,是不是從這一天火燒鈔票點燃的。在我的記憶中,那天以前沒有甚麼特殊異樣。
爸媽都很緊張,不准我們兄弟出去。然後,偶而會有槍聲響起。到了下午,仍然可以聽到火車進站,但我不知道那些旅客那裏去了。天黑了,電也停了。槍聲沒有真正停過,有時稀稀疏疏,有時很密。等戰事平靜後才知道,那天高雄的旅客大多被困在車站。天黑後,想跑的旅客都遭到兵的射殺。兵還朝躲在地下通道的男女旅客掃射;死的被移走,傷的沒人照料。事件後,陪著爸爸去治療那些被抬到出口處的傷者時,我都呆了。每個傷者傷口都發臭了、長蛆了。長大後,每次坐火車,我都會用手去撫摸地下道那些凹進去的彈痕,遙想當年。
那幾天,我們幾兄弟都躲在家裏,全家都睡在後房的樓下地上。爸媽怕我在樓上被流彈所傷。樓下有一堵石塊圍牆保護。但是,我會常常偷跑上樓,從窗戶遙望大港埔方向的狀況。這一方向的觀視,沒有甚麼特殊的印象留下來。我印象最深的是學生和中國兵的槍戰。
那是白天,是上午或下午,我記不清了。槍聲很響、很密。我趁媽媽到廚房匆匆做飯時,溜到前房。我太小了,只得爬上椅子才能從玻璃朝外看。槍戰從兩個地方互射。火車站是中國兵,正廳陽台上有機槍不斷掃射,樓下台柱後也有槍兵,他們的目標都朝向「長春旅社」。「長春旅社」是那年火車站前唯一的水泥鋼筋建築,有三層樓,樓下石柱很寬,確是很好的掩體。「長春旅社」就在我家左方,中間只隔了五間店面,所以我能看得清清楚楚。那裏,正有六、七或八位仍穿著學生制服的大哥哥,這些大哥哥也朝火車站開槍。我站上椅子時,馬路上和車站前的廣場地上已躺著兩、三具學生屍體了。忽然,我看到一位大哥哥從「長春旅社」端著槍衝出來,朝火車站跑!他才跑過馬路(建國三路),就倒下了!他被來自車站的機槍射中了。我一陣震驚還沒有平靜,我又看到一位大哥哥又接著衝出去!方向仍一樣!一樣也沒有跑得遠多少,便也倒下了!接著又是一位大哥哥衝出來!這位跑到他最接近的屍體,也倒下了!緊緊倒貼在屍體旁,動也不動了。雙方槍聲仍然在響。但,我注意到這位最後倒下的大哥哥沒有死!他的腿慢慢在縮,
突然他躍了起來,像閃電般又往前衝!他是從南方位朝東北方向衝的,火車站就在那裏。那時的市公車站是木造的,低低的,像涼棚,是南北走向,和中山路平行,但是坐落在建國路和火車站之間。這位大哥哥居然跑到候車亭了!從「長春旅社」和我家都可以看到他閃在木板牆處。他回頭向「長春旅社」的戰友看看,做了幾個我不瞭解的手勢,然後就全神注視火車站。他本來在我的左方,現在他跑到我的右前方了。機槍和步槍仍然交織著。我正在注視右前方這位正沿著候車亭往前潛進的大哥哥,「長春旅社」又有大哥哥衝出來!但是,他沒有衝到候車亭便倒了。緊接著,候車亭中的這位大哥哥也像兔子般撲躍出去!他才衝出去,便被火車站陽台上的密集火力掃中了!甚麼叫「前仆後繼」或「不屈不撓」,從小我就深刻體會了。
突然,我被往後拉,倒進了一個人的懷抱中。是媽媽。「再看!你會給槍打死!」媽媽的聲音很用力,卻壓得很低。「媽媽,好幾人被打死了。」我說,媽媽也探頭看了一下,「可憐喲,攏是高雄中學的學生。」媽媽一定是從這些大哥哥的學生制服上,辨認出他們的身分。
那幾天,晚上比白天恐怖得多。雖然整天整夜,高雄車站這一帶,槍聲從來沒有停息過,特別是大量中國兵登陸台灣以後。那幾天,媽媽都在白天悄悄在廚房做了飯,天一黑,便全家鎖在後房。那時,我家前面有四間店面,其中有兩間是租給別人出售批發水果,所以堆積了不少西瓜之類的水果。店面後接一長條形的「後廳」,然後,就是我所謂的二樓「後房」。「後房」是我們全家的住屋。天黑後,連蠟燭都不敢點。有幾次,前門(店面)的門被撞開了,我們全家怕得不敢作聲,只聽到一些中國兵講一些我那時還不懂的語言。當他們的腳步聲到後廳時,我都嚇得不敢喘氣。還好,他們吵雜一會之後便走了。事件過去後,我們才知道所有水果全被偷光了、吃光了。果皮丟得滿地都是。
有一夜,終於有人來敲後房的門了。最初,爸媽決定不開門,好讓對方以為沒人住。但,那中國兵顯然並不想走。最後,他用槍托撞門,也大聲叫。這時,媽媽決定開門。門打開後,中國兵先用裝上刺刀的槍對著房內,同時用手電筒照我們。當他看清楚或躺或坐在地下的一家人全是老小,他才說一些我們只聽懂的一個字「ㄧㄡˊ」(「油」的發音,北京話和台語同音)。媽媽用台語說:「要ㄧㄡˊ?」。對方點點頭。媽媽就去廚房端來一碗豬油。中國兵搖搖頭,又嘰嘰咕咕地說和比劃,指媽媽的頭髮。我們仍只懂一個字「ㄧㄡˊ」。最後媽媽拿出她抹頭髮的「茶油」,那個兵看到茶油,就伸手來拿,還笑著一再點頭致謝。
但是,我們家後面一位婦人就沒有我家這樣幸運了。這位婦人的丈夫在二次大戰被日本人徵去南洋,死在戰場;她只有一位兒子在讀高中。有一夜,我們聽到一陣婦人的淒厲哀號,久久不止。後來,我們才知道她躲在床下的兒子,被進去搜查的兵刺殺在床下。四十年了,我還能記得那陣悲鳴,是那麼哀慟和絕望。我不知道那位婦人後來如何活下去。沒有人關切。
有一天早上,再沒有槍聲了。我不知道怎麼搞的?接下來發生的事,又有兵來敲門了。這次,媽媽很快就開門了。幾個槍兵,就對著爸爸,當場就用繩子把爸爸綑起來,拉走了。我們都哭了,跟著爸爸走出門。我一看,火車站廣場已有數百男人像爸爸那樣被綑綁著,一排排地蹲在那裏了。四周全是槍兵。路上沒有人,全是兵和軍車。我注意了左右鄰居的門全被敲開了。這一天,下著毛毛細雨,天空昏暗的不得了。媽媽要跟爸爸去,但兵把我們全擋在走廊。各家的大男人全被抓走了。軍用大卡車駛到廣場,被捕的人陸續上車。
正當左右鄰居的婦人和小孩都在門口哭泣時,一部吉普停在我家門前,開車的兵跳了下來。那位兵會講台灣話,不久前摔斷了手骨,爸爸替他治好。據說他是當時高雄要塞司令彭孟緝的駕駛兵。媽媽看到他,就像看到貴人一般。媽媽告訴他,爸爸被抓走了。他立刻跑向廣場。我看到爸爸站起來,被解綁了。爸爸又向那位駕駛兵指指被捕的一些人,他們也陸續站了起來,被鬆綁了。那些人都是我們的左右鄰居的大人。爸爸和鄰居跟著駕駛兵回家了。多少年來,我常常會想,爸爸如果被抓走了,會怎麼樣呢?為甚麼一個駕駛兵就有那麼大「權力」放人?抓和放顯得都太荒謬了,正如存在主義大師沙特的小說中所描述的一些情節。我蠻喜歡沙特、卡謬、卡夫卡等存在主義作家的作品,大概和我一生中面對了許多荒謬的事有關吧。他們描述的一些意境,使我很有臨場感。
槍聲休止後的情形,我完全沒有甚麼印象了。然後,記在腦海裏的是,常常會有打鑼打鼓的聲音。每次,我總會應聲跑出去看。媽媽常說,我從會跑會說時就很好奇,會問東問西,尤其會把在外看到的事回家描述給爸媽聽。少年以後,媽媽常常會提起我在四、五歲時,負責養雞、撿蛋,還會哼哼吟吟。媽媽說,我們家有一陣子養了兩隻白母雞。我撿蛋時,會大聲吟:「白雞仔生一粒,黑雞仔生一粒,一粒ㄍㄨㄥ(打)破,一粒ㄍㄜ(沾)ㄍㄚ(得)ㄗㄨㄢ(滿)雞屎。」長大以後,我倒不是一個話多的人。在「美麗島時代」,我負責組織和群眾運動,但我極少在群眾大會上或人多的時候發言。當時,我所以不願公開演講也不發表文章,是因為我認為既然身為「在野政團」的總幹事,我必須嚴守「行政中立原則」。「美麗島事件軍法大審」,我的話最多,可能比其他七位受難者加起來還多,是因為我覺得該說了。
當年,那些鑼鼓聲,不是別的,是當權者要槍斃「二二八事件」的「叛亂犯」時,押他們遊街示眾,以便恫嚇台灣人。每次聽到鑼鼓聲,我一定會跑出去看。卡車上的「叛亂犯」被五花大綁著,背上還插著一支寫著他姓名的牌子,就像現在連續劇中那些要被砍頭者那樣。執行的地點,據說有好幾處;他們都是挑選人多的地方。如果要在火車站執行,地點就是「三角公園」,而且一定是靠建國路這一角落。「叛亂犯」被押下車,兵都會動粗,要他跪下。但是大多數「叛亂犯」都拒絕跪下,多數都是拉拉扯扯之間便被射殺了。
由於當權者蓄意要恫嚇台灣人,所以並不禁止旁觀。靠近去旁觀的人並不多,差不多都是小孩子。每次我都會跑到兵允許的範圍內,大約只有三、四公尺遠。那時槍斃「叛亂犯」都是從後面直接打頭部,幾乎每次腦袋都會碎裂,血肉模糊,白色腦漿和鮮血混在一起,沾滿草坪,樣子非常恐怖悽慘。每次,鑼鼓聲響,大卡車停在「三角公園」,我們那一帶的人都知道,又要槍斃人了。頓時,家家戶戶都會停下工作,無奈地、寂靜無聲地屏息以待。第一次,我不曉得要幹甚麼,和媽媽站在門口遠望。當槍聲響起,人倒下,媽媽叫我劃十字聖號,唸三遍「天主經」;那是媽媽的致哀方式。我注意到鄰居也有人低頭,雙手合掌放在胸前,雙唇微動。後來,每次跑近去看,我也都會劃十字聖號致哀。那時,每次去看,回家就吃不下飯。有一次,媽媽強迫我吃,結果吃下去就吐了。從那次起,媽媽就不准我去看。但是,除非被媽媽抓住了,我一定會跑去看。
每次槍斃後,左右鄰居就會傳頌那位「叛亂犯」的資訊。我是爸媽的包打聽,我聽到甚麼,都會回家轉述。每次,媽媽都會重複那句二次大戰一結束,許多人在歡迎「祖國」時,她常說的:「新的還沒來,不知舊的好寶惜」。其實爸媽在「光復」初期也一樣對「祖國」充滿夢幻。但是,我印象最深刻的,還是自己目睹的。有一次,一位「叛亂犯」腦袋被打碎的剎那,腦漿、血漿齊飛,一塊「肉」也迸出來,然後從地上反彈起來,斜飛過去,正好插掛在一株鐵樹的針葉上。我注意一看,是眼珠!以後,每次到「三角公園」,看到那株鐵樹,我就會想起這一慘景。然後對它「呸」一聲,如果穿鞋子,就踢它一腳!我也只能這樣阿Q地把怒火發洩掉。當然,我也想過把它偷偷砍掉,但又怕警察抓;因為那時人少,派出所又在附近。(寫到這裏,「基督教長老教會嘉義中會」寄來的一份「邀請函」,希望我能參加八月十九日座落在嘉義市的「二二八紀念碑」落成活動。我當然不可能參加。我會寫封信給該「中會」,感激大家努力促成此事,並祈禱類似的悲劇永遠不要再發生!)
『囚室之春』 第64頁 - 82頁
大港口事件 紀念碑 在 大港口事件137週年族人立碑追思紀念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影片讀取中](/images/youtube.png)
大港口事件 137週年族人立碑追思 紀念. 2.5K views · 8 years ago ...more. 有線洄瀾. 8.41K. Subscribe. 8.41K subscribers. 25. Share. Save. ... <看更多>
大港口事件 紀念碑 在 原轉會歷史小組啟動了台灣各地「原住民族重大歷史事件碑文 ... 的推薦與評價
位於花蓮縣豐濱鄉靜浦國小的「大港口事件遺址紀念 碑」。 這個地方,是1877年當地阿美族人反抗清廷勞役、最後 卻遭到清軍誘騙屠殺的遇難之處。 ... <看更多>
大港口事件 紀念碑 在 [遊記] 島根美保關隕石傳奇! 七類港朝聖之旅- 看板Japan_Travel 的推薦與評價
造訪日期:2023年6月11日
本文節選自:[島根] 美保關隕石傳奇:七類、惣津隕石朝聖之旅
https://geotravelnotes.com/shimane-01/
你也曾幻想過撿到隕石嗎?在七類港周邊散步,看看傳奇的美保關隕石,如何使純樸的小
漁村一夕成名。
流星畫過天際後,曾想過他們最終去了哪裡嗎?你也曾幻想過流星墜落在自家,然後一夕
成名的劇情嗎?撿到隕石不是夢,這一切都發生在1992年,美保關寧靜的一個小漁村裡…
[前往七類港]
七類港是通往隱岐諸島的門戶。隱岐汽船往隱岐的航線,主要由七類港出發,部分班次則
由鳥取縣的境港出發。
配合船隻班次,七類港也有聯絡巴士往來松江與米子(經境港、米子空港)。運行上就是
一般的公車,不是隱岐汽船的乘客也能自由搭乘。
剛結束境港水木茂之路淺遊,回到境港駅前等候米子線的七類港聯絡巴士,往七類港前進
。
疫情前境港有往來韓國與俄羅斯的船班,附近的米子空港則能直飛香港,因此公車站牌有
日、英、韓、繁中、簡中、俄語共6國語言!境港堪稱日本海沿岸的國際都市。
巴士開上陡峭的境水道大橋。這座橋的人行道非常狹窄,大概也不太適合騎自行車,行程
安排上須留意。
終點站:七類港到了。乘客們魚貫走入港務大樓購票乘船。
往來的人們是否還記得,30年前的那個夜晚,一顆隕石砸中了美保關七類港附近的民宅,
從此掀起日本一陣「太空熱」的那段歷史呢?
[30年前的那晚落下的美保關隕石]
以下內容翻譯自《美保關隕石物語 》,為家裡被隕石擊中的松本優先生所寫。為精簡版
,詳細全文可在部落格內閱讀:
「一切發生在1992年12月10日,晚上9點。那一天,從傍晚開始,便是多雲帶有雨夾雪的
雷雨天氣。
突然傳來一聲巨響。
我拿著手電筒,到外面走一圈檢查,所幸房屋的外部看起來並無損害。過了一會兒,妻子
臉色蒼白地告訴我:『閃電擊中了家。』『真的假的!?』我然後趕緊換了衣服,前往三
樓。走廊上充滿灰塵,房間內一片黑暗。當我用手電筒照亮一看,房間內的情況非常糟糕
。燈線已經斷裂,垂掛著,屋頂也已破損,大片冰雹從一個巨大的洞口掉入房間。
(松本家被隕石砸中的示意模型)
隔天一早,我脫口而出的第一句話是:『該不會是隕石吧...」這是根據妻子的說法,但
我已經忘記了。無論如何,我們必須立即修補屋頂上的洞,並向保險公司報告了閃電擊中
的情況。保險公司還要求我拍照記錄。後來這些照片非常有價值,被刊登在國內外的雜誌
等媒體上。那一天整天都有鄰居來探望,對閃電擊中的事情感到驚訝。
傍晚大約五點,鄰居阿伯來了,問道:『是被雷打到嗎?』我和妻子用手電筒照亮地板下
的地方。『閃電擊中了這邊...』妻子向鄰居解釋道。
『...這裡有一塊石頭!』這是昨夜墜落的隕石,經過了20小時,我們才發現了他。這是
一塊非常重的、閃閃發光的石頭,看上去非常髒。」
隨後,隕石墜落的消息開始傳遍日本全國,各家媒體紛紛湧入、許多天文愛好者、博物館
館長,相繼塞爆了松本家。
在隕石落下後三年,松本家門口樹立了隕石落下紀念碑。隕石目前被妥善地展示在位於七
類港的展示館中。
松本先生總是熱情地接待想要親眼看看隕石的人前來參觀美保關町,這30年間,他已經帶
領了5000多人參觀了留下隕石著陸痕跡的房間。他回顧這30年表示:「隕石的落下讓我能
夠與許多人建立交流,對我的生活帶來了正面的影響。」
[朝聖!看一眼500円的那顆隕石]
如今,隕石被妥善地保存在七類港的港口大樓中的一座展示館內。
七類港港口大樓看起來帶了種宇宙的奇幻之感。與境港港口大樓、高雄捷運美麗島站出口
相同,由日本知名建築師高松伸設計,屋頂上的橢圓形大球就是仿照美保關隕石的外型打
造。
從Meteor Plaza的專屬電梯上樓。Meteor Plaza除了隕石展示廳,還有附設三溫暖、大浴
場等,是複合型的休閒設施。
參觀隕石展示廳的大人全票為500円。
首先會進入一個影音大廳。偌大的空間稀稀落落地擺了幾張折疊椅,當中只坐了我一個遊
客。售票阿姨提醒我,先看完影片後,再前進參觀隕石及展示場。播放的是NHK製作的宇
宙起源短片,內容對於喜歡宇宙、太空的人來說再熟悉不過。
大廳後方擺了一個JAXA的人造衛星「HAYABUSA(隼)」實際大小模型。雖然是紙糊的,但
應該還算用心吧(?)。HAYABUSA是世界上第一架從小行星上帶回物質的太空探測器。
再來就是重頭戲「美保關隕石」!500円門票都是為了他欸。
隕石的背面被挖了一個小洞,作為標本來研究隕石的成分及起源。
隕石在墜落到地球時,通常會在空中燃燒殆盡,成為流星。就算能落到地面,也多因墜落
地點不明而難以找到,能夠在墜落後立即確保隕石落點的情況非常罕見。
美保關隕石重達6.38公斤,最長徑有25.2公分長。展示廳內有隕石實際大小及重量的模型
,可以試著抓握,體驗拾起隕石的感覺。
隕石可以依成分分為鐵隕石、石鐵隕石及石隕石。石隕石又可依組成結構分為球粒隕石與
非球粒隕石。美保關隕石為主要由含有矽酸鹽礦物,如橄欖石構成的石隕石,並且包含大
量由矽酸鹽礦物組成的小球狀結構,因此屬於球粒隕石。
隕石就像宇宙中捎來的一封信。隕石在形成之後就孤獨地漂泊於宇宙中,有別於地球上的
岩石經過風吹日曬及反覆的地質作用,隕石的結構與成分在億萬年間幾乎沒有改變,因此
隕石的研究有助我們解開太陽系的身世之謎。
經科學家計算,美保關隕石的軌道,應該是橫跨地球與小行星帶之間的橢圓形,週期約
3.36年。偶然在1992年時不小心與地球相遇,墜入大氣層,在美保關惣津聚落結束他的太
空漂流。
展示廳中還解說了有關隕石的許多知識。比較令人感興趣的是「美保關隕石雙子說」。美
保關隕石經成分鑑定後,發現與西元861年在福岡落下的「直方隕石」成分極為相近。直
方隕石為目前世界上,最早被文字紀錄的隕石落下事件,隕石本體目前保存於福岡的須賀
神社。兩顆隕石最初很可能來自同一來源,各自在宇宙中遊蕩千萬年,卻碰巧在同一個國
家結束他們的宇宙之旅,相當稀奇。
[惣津聚落:一切就是發生在這裡]
七類港2公里外的惣津聚落,就是美保關隕石結束它漂流生涯的地方。
沿著縣道信步前行。就如同其他山陰小村,沿路杳無人煙,連當地居民都不多見。
惣津聚落如今是不可思議的寧靜。隕石落下30年了,餘溫早己散去,如今會為了隕石大老
遠跑來這個小聚落的閒人應該已經非常稀有。
隕石落下紀念碑就在民宅旁。紀念碑左側應該就是松本家。
島根半島北側的岬灣海岸十分優美,屬於「島根半島、宍道湖中海地質公園」,有許多精
彩的地質景觀,但此區大眾運輸不發達,可能得等到下次有機會自駕時再來尋幽訪勝。
(途中遇到的一坨貓貓,非常可愛)
也許你我都曾有對宇宙的浪漫幻想,但這種被隕石砸到的機會可不是人人有的。造訪境港
、美保關時,如果有多餘時間,也來一睹這顆傳奇隕石的風采吧!
–
旅行研究筆記:探索地景背後的動人故事
https://geotravelnotes.com/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23.138.32.146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Japan_Travel/M.1693751285.A.52D.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