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不說,我覺得連公子的人品比檳榔好。
~~~~
https://www.facebook.com/100044186061542/posts/297909595025240/
勝文跟當年寫的那篇文章的標題一樣,要大家做自己。
<做自己/連勝文>
距離選舉26天,在傅崑萁媒體餐敘上,連勝文來了。赴宴者,有國民黨老黨員、有他父親連戰的老同事、有民間醫院院長,他逐一握手,問候,彬彬有禮。一坐下來,他便將手機擺在桌上滑動,一百九十五公分的高個兒臉部一放鬆,嘴巴不自覺嘟起來。以為在玩手機,他啞著嗓子解釋:「我在查看上一次像現在這樣,能坐下來吃頓飯是什麼時候,讓我向您報告,從選舉至今,我已經沒能好好坐下來吃一頓飯了……」席間眾人不厭其煩地乾杯,鬧些不純潔的笑話,他以水代酒:「我五年前開刀就不能喝酒,媽的,周玉蔻在電視上都亂講。」
「膝蓋還好嗎?電視上看你走路一拐一拐的?」不經意提問,他竟像是被人深刻理解那樣激動起來。「我現在每天十二點睡覺,六點起床,六點喔,上周末,本來七場活動,臨時又加兩場,他們(柯文哲陣營)前腳走,我們後腳跟上,……」他揮舞著手勢,說著說著突
然掀開西裝,指著腰際說:「我這裡開過刀受過傷,但現在拜票鞠躬九十度喔……」短短幾分鐘之內,我們知道了他選舉沒吃飽,沒睡好。媒體總愛在他的體態做文章,他就這樣把肚子袒露在我們面前,無所謂也無心眼,過於單純而熱情。
自嘲解圍
約採訪時間,他說不行啦,他要準備週六辯論,口氣如一個要乖乖回家背書的孩子。旁人為辯論獻策,「勝文,你要激怒柯文哲,他一生氣就亂講話了。」「勝文,做你自己,想說什麼就說什麼,跟馬英九做切割,大明王朝那樣就對了」「勝文,你要訴諸感性。」他咧嘴笑了:「有啊,蔡委員(蔡正元)要我在演講上想像和市民談戀愛,呵呵。」在場的人喊這個四十五歲的男人「勝文」或「勝文小老弟」,親熱口氣如喜宴上喊一個親戚的孩子,誰都鼓勵他做自己,可誰也都要他乖乖聽話。
距離選舉24天,他與柯文哲隔空交火幾個月,兩人終於在電視辯論會交鋒。他身穿剪裁無懈可擊的亞曼尼西裝,帶著美麗妻子蔡依珊現身,華麗修辭談論城市美麗的遠景,如同描述一塊海綿蛋糕,甜美而空洞。辯論會後旋即召開記者會,他笑言自己常上談判桌,並不緊張,目光不經意瞥見牆上電視公布民調,八成網友認柯表現較佳,他低下頭,笑容不見了。幾分鐘後,記者問柯文哲辯論會上說文明國家胖子多,是否意有所指?「我不知道他是否在說我,如果是我的話,那可能是我減肥還不夠吧。」他抬起頭,笑了。
連勝文談話有一種古怪的幽默感,他演說總帶著鮮明的譬喻,「大明王朝」、「忠孝東路走了九千遍」、「地上噴石油」 ……有一種壞掉張愛玲式的強迫比喻症。他也善於自嘲,選戰陷泥沼,他笑說:「我是參選之後才知道,原來我是這麼壞的一個人,我有時候看
看電視裡面的壞人,想說,奇怪,我好像跟他(壞人)一樣,我真的是參選後才了解,我原來跟壞蛋同類型。」
家族遊戲
這個官宦子弟沒有想到的事情可多著了。他今年二月宣布參選,四月黨內初選擊敗丁守中,聲勢最高,但從此之後,他的競選廣告全被網友吐槽kuso;大打國際關和經濟牌,但家族橫跨兩岸三地盤根錯節的政商關係都被刨開:他與溫家寶兒子溫雲松另類國共合作,為他所投資的中國大陸金衛醫療公司在台發行TDR,他以永豐金董座名義承攬頂新康師傅回台招募基金,傳聞真真假,無論他如何自清,皆無法釐清其背後中國與財團代理台灣利益的疑慮。
中學同學陳永璋很心疼他敦厚質地沒被看見。他說與連勝文念再興中學,高三住校,吃飯洗澡都在一塊,是二十幾年的好朋友。「他是性情中人,人緣好,再興伙食差,他會夾帶零食給大家吃,幫同學辦驚喜生日會。我功課不好想放棄聯考,他半夜把我從被窩拉起來K書,」在基隆經營成衣批發的陳永璋說:「我高中常去他家,他就像他媽,個性很活潑,善良。」
長男責任
連勝文要參選,好朋友都不贊成,說他講話太坦率,不懂政治人說話「眉角」,以他的環境身分來選是頭殼壞去,「國民黨做得不是很好 他自己也知道,但他對政治有想法,有熱情,想做一些事。太太反對,媽媽反對,連爸(連戰)中立,不鼓勵也不贊成。」為何
參選?陳永璋說2004年,連戰選總統,連勝文勤練台語到中南部輔選,本以為會贏,但兩顆子彈翻轉選情,選舉揭曉,大家都很失落,只有他強打精神安慰大家,結果去吃宵夜,吃一吃他忍不住就哭了,「他是長子,他對他家有責任啦。」
連戰兩次參選總統連戰連敗,2005年赴中國會晤胡錦濤,兩人一握,彷彿從胡錦濤掌中接收續命真氣,政治生涯絕處逢生,此後,他幾乎年年造訪大陸,他成了政商通往中國的「連」外道路,風呼喚雨,擲地有聲。去年二月,他帶一大堆政商大老,兩度會晤習近平,大隊人馬連勝文亦在其中,家族接班意味不言而喻,隔年,連勝文就參選了。
連勝文需要父親跳出來疾呼兒子沒有父蔭,距離選舉23天,一場軍公教人員後援會,他還沒來,連戰先到了,「勝文表現不好,希望各位多多幫忙。這是最後衝刺時刻,他已把24小時全用在選舉工作上,非常辛勞。」父親拜完票前腳離開,兒子後腳跟上,和一屋子的叔叔伯伯寒暄。當晚,國民黨舉辦情義相挺大會,連戰與王金平,吳敦義,郝龍斌輪番上陣。他來了,群眾如潮水湧上,他一一握手,也許是怕手錶刮傷民眾,也許是怕民眾弄壞手錶,把手錶拔下來,擺放在褲子口袋。舞台上,他在明亮處聲嘶力竭大談城市遠景,舞台下,郝龍斌連戰王金平坐在暗地裡私語。這不是他一個人的選舉,而是一整個家族的選舉。
距離選舉 19天,18天,16 天,日子一天天過去了,民調依舊沒有起色,他慌了,到處鞠躬哈腰,看到假人模特兒也下意識伸出了手,競選團隊慌了,蔡正元、羅淑蕾、費鴻泰、蘇清泉輪番上陣,言論荒腔走板。連戰慌了,選前13日,父親站臺罵救過連勝文的柯文哲
是混蛋,祖父是日本皇民,他激化省藉,為鞏固鐵票,也要給對岸聽。整個團隊言論沒有主軸,立場反反覆覆,勝選變成唯一的道德。
距離選舉第2天,最終王牌終於出手,美麗的妻子在電視競選廣告淚眼婆娑回憶四年前他中槍經過。飯局裡我們問他選舉沒時間陪小孩怎麼辦?「盡量不去想,想了就難過。之前在悠游卡公司,一年出國四十次,有時候在旅館醒過來都不知在哪裡。所以我跟我老婆說
,我如果選上市長,生活會更規律一些,就可以在台灣陪你了,沒想到現在選舉更難見面了。」單純的話說得真心,也許就會成真。他的家族被指指點點,唯獨妻小是最後底線,在這個城堡,他是自己的主人,然而,為了選舉,他不得不把妻子推上火線。
選後最後1夜,國民黨動員八萬人的造勢晚會,他說只要太陽升起,他就覺得這地方充滿機會,台北真是漂亮。演講修辭優美而感性,他終於懂得用演說和群眾談戀愛,「各位朋友,特別是年輕的朋友,台灣所面臨的問題不是階級或世代,而是經濟問題,只有透過經濟發展才能解決問題,而我具備有這種能力,所以請大家給我一個機會。」
他對年輕人喊話,但身邊一字排開,蕭萬長、王金平、連戰、吳伯雄、馬英九,全是老人。這一天,國民黨報紙廣告:「這一票請聽父母的話。」最初,對太陽花學運表達立場:「政府有必要痛定思痛,檢討青年世代的憤怒與不滿」、食安問題要求江宜樺下台,但這一夜,他選擇與馬英九擁抱。他或許真如好友所說有熱情,但身邊的叔叔伯伯們全都阻止他的真心,他從來未能做自己。
落選感言
選舉當日,太陽出來了,城市就像他說的那樣漂亮,但開票結果卻很不堪。下午四點開票結束,支持者陸續湧入競選總部,坐在人行道看轉播,投影螢幕上比數漸漸拉開,至下午五點已落後十萬票,支持者坐在塑膠椅子上如坐在醫院候診室一樣茫然。他來了,臉色很難看,簡直像是吃壞東西那樣,他緊扣著妻子的手走下車,媒體湧上,夫妻被人潮沖散,他連忙回頭問:「怎麼了,有人推倒妳嗎?」他牢牢握緊妻子的手,走入競選總部裡。
半小時後他再度露面,台北市票才開一半,他五度鞠躬,發表落選感言:「我們也許輸了一場戰役,但是我們沒有輸了整個戰爭,未來還有更艱鉅的挑戰在我們前面,我們必須要更努力地爭取所有人來認同我們理念與價值,我們繼續奮鬥,我想,青山常在、綠水長流,我們大家後會有期,謝謝大家,感謝大家。」他若有所思,一度口誤說成「輸了戰爭,沒有輸了戰役」旁邊年輕人相視一笑,一二三齊聲高喊著「連勝文選總統」,他苦笑著揮手然後離開。媒體再度湧上去擋住他的去路,沒有叔叔伯伯開道,一百九十五公分的大個兒陷在人群中無法脫困,那尷尬場面彷彿《神隱少女》裡湯婆婆的兒子,這一回做了自己。之後,才發現自己好細小。
同時也有4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240的網紅山水畫家的藝術Taiwan Artist World,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水墨#梁震眀#水墨畫家 鄰近靳珩公園,位於立霧溪與魯丹溪交會處的印第安酋長石,是花蓮太魯閣國家公園相當著名的地質景觀,因視角的錯覺,組構出有如人臉造型的奇石群,矗立在溪畔上,讓人忍不住想多看一眼,好見識這巧奪天工般的自然奇觀。 如何將所畫題材營造出有如太魯閣峽谷那般的視覺強度?藉由台灣各地搜羅...
「大陸檳榔果乾」的推薦目錄:
- 關於大陸檳榔果乾 在 孟買春秋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大陸檳榔果乾 在 DJ 芳翎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大陸檳榔果乾 在 我是台灣人.台灣是咱的國家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大陸檳榔果乾 在 山水畫家的藝術Taiwan Artist World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大陸檳榔果乾 在 山水畫家的藝術Taiwan Artist World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大陸檳榔果乾 在 山水畫家的藝術Taiwan Artist World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大陸檳榔果乾 在 Re: [問題] 柳丁是什麼東西﹖ - 看板Cross_Life - 批踢踢實業坊 的評價
- 關於大陸檳榔果乾 在 【中天】5/15 湖南人檳榔當蜜餞吃不當紅唇族-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大陸檳榔果乾 在 【揪艾搞】台灣檳榔跟大陸檳榔有什麼差異??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大陸檳榔果乾 在 口味王檳榔台灣總經銷代理專賣店(湘潭/張三瘋等檳榔工廠直 ... 的評價
- 關於大陸檳榔果乾 在 大陸有檳榔嗎2022-精選在Instagram/IG照片/Dcard上的焦點 ... 的評價
- 關於大陸檳榔果乾 在 妳的男人吃檳榔嗎? (第4頁) - Mobile01 的評價
大陸檳榔果乾 在 DJ 芳翎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01/25 星期一 絕對音樂】
「開心的時候就大笑,不開心的時候,就等一下再笑吧!」
有時候你要用別人的角度看,才會發現自己錯在哪裡,
無法改變事實,但我們可以改變心情,
SO~~~跟我一起「上弦月」~~
下午4:00-6:00
「絕對音樂」~~ON AIR))))))
把耳朵借給我,
芳翎和你/妳分享~~
趕快下載南投廣播的APP,一起加入我們的行列!
*************************
《郎祖筠:成為照顧者後才明白,我勢必要忤逆父親,因為最好的孝順就是不孝》
「失智的長者就像孩子,當我們還是孩子時,總是問父母相同問題不下數十遍,他們的眼中沒有透露不耐,那為什麼我們做不到呢?」郎祖筠談起失智、已逝的父親沒有一絲迴避或保留,侃侃而談的她只盼大眾能夠更重視老人議題。
「人最怕孤單寂寞,一旦孤單寂寞,就會了無生趣,人就會開始萎了,萎了之後什麼功能就開始退化,脾氣就開始古怪,所以一定要做一個快活的長者。」郎祖筠面對老後的心態相當明朗。
回憶起父親,郎祖筠第一個想到的便是父女倆的槓子頭故事。
黃昏時節,夕陽將天空染成金黃色,母親懷著弟弟,因為身體不好,總是臥床等待丈夫回家煮飯、做家務,女孩在門口等待著還沒回家的那個人,遠遠看見肩膀寬闊的高大男子走來,夕陽將他的影子拖得長長的,停在一棟違章建築前,女孩一瞧,是爸爸回來了!
手上提著一包槓子頭,父女二人坐在廊下,默默的啃著硬硬的槓子頭,嘴裡漫出的香氣在廊下環繞,沉默無語卻是心靈上的溝通,片刻父親起身說到:「進屋吃飯吧!」
女孩跟隨其後,父女倆一起在廚房完成今日晚餐。再平常不過的日常,卻成了郎祖筠最懷念的時刻。
郎祖筠在大眾面前的形象就是一位爽朗、大姐風範的舞台劇演員。2010年郎祖筠的父親郎承林去世,照顧老父6年的失智歷程,讓郎祖筠對於老人議題更加關切,成為了中華民國老人福利推動聯盟的終身志工。
郎祖筠表示,「越及早規劃,養老基金越豐厚,就不用太擔心老後的生活基金,在未來什麼都漲的社會環境,房租、物價、水電費年年漲,尤其在都會地區的房租更是漲得比電梯還快。」
郎祖筠提起一個建議:由於現今社會有太多房東限制房客的房租報稅,因此法律應該要有更完善的配套措施,用來規範房東與房客之間租賃的規章,否則光是存錢就相當辛苦的這一代,要如何攢錢來面對老後生活呢?
面對自己老後的問題,郎祖筠毫不猶豫地說:「不要因為年齡而向人生說不!」應該打破對「老」一詞的觀念,如果認為因為老了而什麼事都做不成,那就真的什麼都做不好了,「千萬不要放棄,如果你還想活著,不想成為需要成天呼喊別人幫你做事的話。」
不要放棄任何學習的機會,現在有許多老人的社區大學或是活動,多多參加還可以交朋友,讓自己的生活豐富起來;另外她提到,時代一直在變,必須與時俱進,警惕自己不要成為倚老賣老的年長者。
郎祖筠的母親說過:「四十歲以後的身體是自己的。」這句話潛移默化的長存在她心中。身體老化後該注意養身,要開始注重飲食問題。
再者,運動也是不可或缺的一環,俗話說「要活就要動」,不常運動的話,腰跟腿就會沒力,很快就退化,不是沒有道理的,要善用飲食與運動來延緩老化。
郎祖筠舉了父親郎承林的例子,父親輪椅一坐上就不下來,後來就真的不良於行了。
談起父親,郎祖筠的臉上滿是幸福的紅暈,父親的失智儘管讓她感傷,但是她仍然正向積極的面對:「我爸的個性本來就溫和、可愛,失智後仍然常逗得我們哈哈大笑,就像有天我弟指著台北101問他知不知道是哪裡呀?
結果他回答:『誰的墓碑那麼大啊?』真的是笑死我們了!」
開放大陸探親後,咀嚼檳榔多年的郎父特地洗白了牙口要回雲南家鄉與老母親相見。一見到母親,雙膝跪下,淚水在兩頰猖狂的放肆,一瞬屋內充滿著眼淚與親情的溫度,暖的門外都感受得到。
老母親一句:「你買了什麼好東西啊!去了那麼長的時間!」當年只留下「我出門買個東西!」就一別四十年,如今相見更是心中有滿滿的話語想傾訴。
一行人坐下開始敘舊,郎祖筠的母親向從未謀面的婆婆打起了先生的小報告,像是住在隔壁的關係般親密,感覺不出疏離感,她告訴老母親:「您兒子總是嚼檳榔,弄得一口咖啡色漬,要回家才特別洗白了牙齒呢!」
幽默的郎父則回應:如果我牙齒不好看,當有人問我,「你今年幾歲啊?」我就回他,「55~」
「你來自哪裡呀?」
「蒙古~」嘟嘟嘴的說。
「你喜歡吃什麼啊?」
「吃豬~」郎祖筠嘟起嘴模仿。
如果我牙齒乾乾淨淨,人家問我,「你今年幾歲啊?」我就回他,「67~」
「你來自哪裡呀?」
「山西~」笑嘻嘻。
「你喜歡吃什麼啊?」
「吃雞~」
老母親不明白什麼是「檳榔」,但是仍被郎父生動的臉部表情逗得呵呵直笑。
從郎祖筠模仿父親唱作俱佳的這段,可以感受到她與父親之間深深的羈絆,思念父親的心從未消失。
郎祖筠表示:「我爸是個著重外表的人。」
曾經不容許髮絲間有任何一根白髮的父親,某天滿頭白髮地映入眼簾,突然接收到父親年邁的事實,使得她流下眼淚,「原來爸爸老了啊!」
接著父親的失智日益嚴重,「善忘的他們,就算在照顧上辛苦了點,但是也請不要罵他們。」郎祖筠語重心長的說到。他們就像回到孩子的模樣,只是拖著年老軀殼罷了。
失智後的父親,心肺功能漸差,因此飲食變得較為清淡養身,本身口味就重的父親會像孩子般拒絕、生氣,但是郎祖筠善用身為女兒的柔情攻勢。
加上父親失智後對於時間失去現實感,「爸爸,你剛剛答應我要再吃一口的耶~」,每十分鐘重複這個循環,一碗飯就這樣讓哄著吃完了。
對於失智家人的世界,日本作家右馬埜節子〈うまの せつこ〉曾在書中表示:最初的一步是最重要的,必須思考「什麼才是進入當事人世界的那把鑰匙」。
面對失智者,郎祖筠有一套,與失智長者溝通時,善用失智症狀的健忘、轉移注意力、先順從他們再用另一種說法來說服並完成目的。
作家荷妲‧桑德斯〈Gerda Saunders〉形容失智者的世界:「我日復一日的往那個『奇怪國度』踉蹌前進,經歷『全新未知的一切』。這個國度,是由我的過往自我、現在自我與未來自我之間的交錯線所界定出來的。」
剛開始發現父親失智時,是某天父親發現太太不在家,便問郎祖筠:「妳媽去哪了?」
她回:「澎湖。」
父親再問:「去幹嘛了?」
她回:「放生。」
父親便戲謔地說:「她怎麼不把自己給放了?」,這段同樣的對話重複了七、八回,弟弟在旁說:「爸今天已經問我五、六次了。」
但是郎祖筠總是耐心地回答父親,儘管答案一模一樣。
父親就像是在一個「奇怪的國度」般,頻率總是對不上,會將幾十年前的事當成現在進行式,或是扭曲了原本的事實成為「自己認知的事實」。
郎祖筠分享自己失智的老父也曾經有走失經驗,好險父親會寫自己的名字才不致走丟,當他在社區打轉時,被社區管理員「領」回家。
「失智長者找回的機率不高,所以我爸真的很幸運。」
因此她也積極地倡導老盟─愛的手鍊,它可以協助找回走失的失智老人、智能或精神障礙有走失之虞的家人,「帶著這條手鍊的家人找回機率幾乎是百分之百。」郎祖筠強調不要讓自己發生會後悔的事,所以一定要防患於未然。
郎祖筠相當感謝請來照顧父親的外籍看護Amy,「她把我爸照顧得很好,他的皮膚總是潤潤的,身上也都沒有不好的味道,也從不便秘,我們真的很感謝Amy。」
「她兒子需要一台電腦,我就買給她;她需要一支手機,我也買給她;她想要回家看家人,我們也買機票給她飛回家。」
郎祖筠表示人與人之間的相處就是互相,自己最後悔的就是因為工作因素,陪伴父親的時間少,還好Amy把父親照顧得很好,才讓她不致後悔莫及。
岸見一郎說過:「最好的孝順就是不孝。」郎祖筠表示贊同,「父親喜歡吃重油鹽的食物,但是身體警訊告訴我他不能吃,那我要因為孝順他而讓他吃嗎?所以我勢必要忤逆他,那怎麼做才是孝順呢?我想答案一目了然。」
幸好郎父本身個性就溫和,要哄也比較容易,問她對於面對家中有失智長輩的朋友,是否有建議要分享。
郎祖筠表示:「唐從聖家中也是有家人需要照顧,只是每個家庭面臨的狀況不同,我只能寄些可能對他有用的書籍,供他參考罷了。」
她拿出五本書出來,細細地說每本書的好,可見她對於這類的議題是相當充滿熱忱。
最後郎祖筠提到,家人的情緒也相當重要,不只要顧好失智長輩,還要顧及到照顧者的身心狀態,否則照顧者在身心俱疲的情況下,對於被照顧者來說也是沉重的負擔。
訪問結束了,郎祖筠辦公室充滿著關懷,在那氛圍下,任誰都會被她的用心給打動,郎祖筠說:「想到伊甸第一個想到的就是杏林子老師〈創辦人劉俠女士筆名〉,是許多身障朋友的好朋友,伊甸也很善於利用大眾資源。」
如今大眾對老人議題的關注度,不論是在社會的角落,還是檯面上的聚光燈,大家都在努力為它發聲,期望大眾能更加的關注老人議題!
(文章來源:https://thebetteraging.businesstoday.com.tw/article/detail/201904190024/157883/%E9%83%8E%E7%A5%96%E7%AD%A0%EF%BC%8F%E6%88%90%E7%82%BA%E7%85%A7%E9%A1%A7%E8%80%85%E5%BE%8C%E6%89%8D%E6%98%8E%E7%99%BD%EF%BC%8C%E6%9C%80%E5%A5%BD%E7%9A%84%E5%AD%9D%E9%A0%86%E5%B0%B1%E6%98%AF%E4%B8%8D%E5%AD%9D?utm_source=FACEBOOK&utm_medium=article&utm_campaign=210115)
***************************
大陸檳榔果乾 在 我是台灣人.台灣是咱的國家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與放高利貸少年交流】
你跟高利貸借10萬,他只給你9萬,而你要在短期間內(不到一個月) 還錢,大概就要還13萬!借9萬還13萬,術語叫「九出十三歸」。
高利貸小哥打來:已經到了?我回答:我要5-6分鐘才到。
他:阿姨在哪裡我可以過去找你。
我告訴小哥位置,過沒多久一部黑色車開來。
上前問候,裡面是一位皮膚黑,表情有惡煞看起來似黑幫小兄弟。
我:「我是黃阿姨」!他驚詫莫名!
我問說:你剛剛有打電話給我嗎?
他:沒有!「不好意思,我認錯人!」
(約過二分鐘)。一部車開過來停下。
上前問候,我:「是斯文嗎?」
駕駛座的他:對。我:「我要上車嗎?」
他:錢直接交給我就好。我:「因為要點一下。」
他:好。
我開後座門入內(只他一人,他斯文樣,一點都不像黑道小兄弟兇惡樣,左手刺青)。
我帶著笑聲:阿!生意好嗎?
他:你是她?
我:我是她阿姨。
他:媽媽那邊的!
我:她媽媽拜把。
我笑說:我問你生意好不好?有業績壓力嗎?老實講!
他:多多少少。
我:你有老闆嗎?
他:有阿。
我:「所以你們要做業績!」「其實我也很能了解,你們做這一行的辛苦,還要擔風險,這個錢是老闆拿出來的嗎?我朋友是去借二分放五分。」
他:這是我們自己的,不是跟人家借來放的。
我:你們利息有點高(想跟他談少付點高利息)。
他:這也沒辦法,我們就是靠這些吃穿。
我:「你們有薪水嗎?」
他:有阿!一個月才四萬元。
我:你們怎麼抽?
他:怎麼抽,我就不方便說。
我:我有朋友也做這一行,做的很辛苦,也被倒,所以我覺得很辛苦。
他:我們職業就是做這個,考量會比較多。你說那個二分的,離太遠,乾脆就不要接。
(眼前這位年輕男孩,手肘雖刺青,感覺他憨厚,跟他沒距離)
我:我在想尾款利息可以少付嗎?(還是想講講看)
他:因為已經拖那麼多天了!
我問說:我世姪女借4萬(實拿3萬),利息一個月付6000!已經付幾次利息?
他:兩三次。
我:這樣問會不會不好?
他:沒事啦,大家有什麼就提出來講,這沒什麼眉角阿,因為當初她有跟我說,一個時間就會還。
我:所以你才會借她。
他:講真的啦,你說,10天4500元誰擋ㄟ條?!
我:你也是有同理心的,如果你去借。
他:我哪裡來10天4500元的錢啊!一個月我就要生13500元出來!
我:你好有同理心。
他:但是很多人會被這個尬死,是他們自己的問題,講真的,我們不可能跟他們說,你今天借多少,甚麼時候還我,假如大姊你有困難,來找我幫忙,你來跟我借錢,我還跟你說10天內一定要還我喔,我相信你也借不下去,像這種話都是借款自己口中講出來的,我們不可能這樣,你都甘苦來借錢,我們又要限制你幾天後全部歸還,這是我們本業,照憑、照走,你說幾天內要還,拿不出來,那是你的問題。
我:「但是都沒壓縮米(預留空間あそび)?最後一次利息少算點!」
他:我們規定就是這樣,如果今天這筆錢,是我自己的,我沒差,不過我們要交給公司上頭,我有我們困難地方
(知道沒談少付利息空間,先捨,換話題)
我:那你打算做這行多久?給自己一個期許,大概做到什麼時候?
他:「因為我也少少的在存錢,當然存了些錢也是做投資,投資方面我這個人比較保守,比較不會投資偏門的….」
(他也知道什麼是偏,感覺他有未來性)
「…可能投資一些餐飲,…」
我:這樣很讚ㄋㄟ,你有這麼正向想法好棒喔。
他:我比較不喜歡,錢來的快,花得也快。
我:對啦。
他:我們做這個其實也看多了,我十幾歲出來外面跟人家混。
我:你現在幾歲?
他: 25歲。
我:你擱少年,未來擱光明。
他:十幾歲就在外面混,一開始接觸到陣頭,人會走偏,幾乎都是陣頭,是一個跳板,陣頭圈子裡亂,各行各業、形形色色的人都有,廟會你看都是黑道,看廟越大間有名,香油錢都很可觀的。你看顏清標為什麼一直坐著,媽祖周邊商品賺的都是他們的,不然哪有法度弄一個法人財團? 哪來億來億去利潤!
我拉回話題,我:「其實現在疫情,很多行業都受到波及,有的企業都倒了,有的留職、停薪,都很辛苦。」
他:像鞋廠寶成,都一個月多7天假。
我:疫情規定你多休假,我看到蠻苦的。
我從袋子裡拿出兩個裝好的口罩。送他。他想笑,我覺得送你口罩很重要,這個有意義,請你記得口罩,記得我(他笑得很可愛)。
我:很多人在這次武漢疫情中,生命被帶走,無論你多有錢,也躲不過這個病毒,他賺再多錢也用不到,我把口罩送給你,照顧好自己。
他笑得很單純、開心,他收下:謝謝。
我:我世姪女的借據是什麼?(他拿出給我看)
他:你看她寫的6萬元。
我:可以看一下她的字嗎?
他:可以,他緊拿在手上不放(很有警覺性,其實我只是要確認)。
他:我可能拿到錢,才能給你。
我:她名子簽在哪裡?我沒看到。
他指世姪女筆跡給我看(我老花,只能看個大概)。
他:你看後面借3萬,因為我們本票都寫雙倍,沒什麼問題。我有跟他說:票寫多少不重要,反正你跟我借多少,就還我多少!(大概是為了借錢拖久,準備加進去的利息空間)。
他:我有聽說,她爸爸是大安幫的。
我:你老大是誰?
他:我們是南部的,聽我口音就知道了。
我:很親切,你是那裡的。
他:下港三民區那裏。
我驚呼:高雄!你講三民我就知道是高雄。不錯喔,高雄人很親切。
他:你是幫世姪女處理。
我:她不敢讓爸媽知道這件事,她爸爸不喜歡高利貸。
他:他爸爸是不喜歡借還是?
我:他爸爸不喜歡去這一行,因為他爸爸很重義氣,幫人家忙去酒家、酒店都不收人家錢,自己花錢,他覺得人家都已經很需要這筆錢,你還賺這樣的錢!你賺這樣的錢,到時候還是會有另外一個方式不見,他爸爸就是很有情義的人,只好找我幫忙。
他:每個人賺錢方法不一樣,我們這一行最簡單、最快。
我:覺得身體還是比較重要,有時打個電話給爸爸、媽媽。
他:我明天要回去。
我高興了一下:你要去罷韓喔!
他:要阿,我要回去罷韓,我是高雄囝仔啊。
我:水啊,水啊,這水水水!
他:我一定要回去投。
我:我剛剛去撐香港保護傘。
他搖頭嘆息:大陸真是(不知如何說起)。
我:現在香港處境,我都常常流淚。我接說:「水阿,回去罷韓,真讚。」
他:真正騙高雄人,騙太慘!6/6號過他可以睡到中午,我們全部專程回去投。
我:水阿,台灣有你們這些年輕人,會變不一樣的天,韓國瑜那句恁爸等你,中了人家心,多謝你講這句話,看到你真面目,給你睡飽一點。
他:他還在騙,今天如果是韓國瑜,台灣疫情不不知會怎樣慘,他還想讓武漢人來,高雄人就反(覂pieŋ`) 了,還要開放健保,瘋了!
我:如果這次罷韓沒過,他又風神起來,中國又拱他,台灣又亂的。
他:這次一定要把他拔起來。
我:但是高雄有黑道在挺。他:大家都覂了。
我:是嗎?
他:你說的是外省掛那邊,左營外省那邊,那邊叫親藍,那邊是眷村,都是眷村的混混,都那些而己。我們往南這邊,靠鄉下往台南那邊,左營靠海之前是海軍、陸軍休息,左營海軍都是一些老竽阿,那邊有個果貿社區,也有果菜市場,裡面眷村國宅住老農民,都那區在挺而已。
我:但是他會蓋牌,有人擔心被做記號,不敢去領票。
他:沒票沒差,雙證件、印章帶去就好,之前總統選舉都說過,沒通知單沒關係,我有一個客戶,她是韓鐵粉,她先生支持蔡英文,她先生把她戶口遷到台南,叫她回去台南投,她開自助餐,我都去那邊吃飯,她都看「中視」,我想靠邀在聽這個,我轉民視。她問我是不是支持蔡英文的,我說對。一開始我還不知道她支持韓國瑜。我說對阿,「中視」都在播韓國瑜,不高興耶。後來我同事去,她跟同事說,那個斯文的,搶我偶像韓國瑜!
我:真有趣。
利息付完。我問:你們需要和老大去酒家、舞廳應酬?
他:我們公司自己有招待所。
我:所以你們不用很辛苦喝酒。他:就算喝也沒關係,在招待所。
我:你這樣身體會不會?
他:都是放假時候才喝,上班不能這樣玩,我們早上10點就要起床。我們老闆會在群組出聲,我們沒出聲就落屎阿,我們靠這個起來。
我:有虧損到嗎?
他:沒虧到,虧到應該都收了。真的要做,這不可能虧。我們不是放款這麼簡單,也要看客人是自己住,後面沒人,我們也不會借錢給他,要看他後面有東西嗎?不是你來就借你,公司有公司的規矩,你沒身分證,或身分證剛辦的,我們不會給的,就算你家多有錢,我們也不會給的,身分證是基本,連身分證都沒,不會借給你,像手機繳不起,也不會給,基本手機費都繳不起,怎麼會借你,這一行有很多眉角,我學二-三年才出來接客人。第一-二年都收錢而已,跟客人溝通,第二年開始才漸漸跟客人接觸,老闆丟客戶地址,OK我就過去訪,狀況家人什麼的,大概需要多少錢?要做什麼用?這都要了解。
我:你們住在老闆的地方?
他:老闆找地方給我們住,不用付房租,連車保養都是公司的。
我:我的意思是,我姊他們生活方式,過的日子不正常,有的年紀很輕,大腸癌生病!
(他剛好電話進來,送貨的。他:新竹貨運,警衛可代收)
他:我寄東西給爸爸媽媽。母親節帶我母阿去吃老乾杯花1萬多元,沒辦法!我18歲就出來。
我:你也很多心歷路程。
他:有嗎?小漢愛𨑨迌,十幾歲不愛回家,後來來台北,漸漸回去家裡,看家人真的老了,爸爸一年比一年瘦,之前還有鮪魚肚,現在都消縮不見了,老爸本身肝不好。他在做球(簽賭),常常人家半夜打來要下注,美國那邊在打,我們這邊是半夜。長期肝不好。
我:這樣他把身體弄得很辛苦,我的意思是說,身體如果沒好好照顧,很年輕就帶著尿袋。
他:可能長期生活不正常,我們是沒有啦,最晚2點就睡,我們1-2點睡,10點才起床,我們最少有6-7小時。
我:生活作息算正常。他:週末我們就多睡。
我:好啦,跟你談很開心,我也了解這一行的辛苦。
他:有好有壞,我們這一行也有不好的,他們做法更偏,我們那天說拖幾天算了,還有罰更兇一天罰一千,我們還好,罰一成。世姪女前面有正常繳,超過時間我能要收幾百塊,最主要是我們要趕快把本金收回來,有人聽到罰金就趕快還,我們也是話術而已。
我:其實你們也會將心比心。
他:我知道你也想趕快還,但是我也有壓力。用另外一種方式跟他說,有的客人很皮,時間到了,覺得隨便啦,你又不會怎樣,會覺得你人太好了,他們會軟土深掘,得寸進尺。
我:聊起,才了解這一行辛苦。他:我們這行,不是全部都不好的。
我:我覺得斯文,你以後會有很好前途,離開這一行,我們人到某一個層次會想走另一行,是很自然的。他:我大概35到40歲,盡量可以在30-32結婚。那時做兩三年再跳脫,或存到錢、位子更高不用出面,錢就可以進來。
我:你自己會把錢安排好?有的賺柳柳花柳柳。
他:我自己也很省,沒什麼花費,我愛騎車、愛改車,我有在玩偉士牌。
我:不錯啊,那不是不好的事。他:我酒也很少喝,不吃檳榔,菸一天抽一兩根。我:讚阿,足標準ㄟ,嫁給你,一定很幸福。他:去酒店,我也沒興趣,去也沒意義。
我:我真的好希望,以後我們可以聯絡。記得黃阿姨送你兩個口罩 (下車說掰掰)。
大陸檳榔果乾 在 山水畫家的藝術Taiwan Artist World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水墨#梁震眀#水墨畫家
鄰近靳珩公園,位於立霧溪與魯丹溪交會處的印第安酋長石,是花蓮太魯閣國家公園相當著名的地質景觀,因視角的錯覺,組構出有如人臉造型的奇石群,矗立在溪畔上,讓人忍不住想多看一眼,好見識這巧奪天工般的自然奇觀。
如何將所畫題材營造出有如太魯閣峽谷那般的視覺強度?藉由台灣各地搜羅的奇石圖像,以小觀大,用貼近藝術的手法,假像虛構的方式,將其搬到近雲山巔處,當想像的連結空間變大,方寸之間的畫面也就有更為大器的可能。
【實景‧虛境‧真山水 梁震明的墨色台灣】 國立成功大學歷史系所美術史教授 蕭瓊瑞
梁震明的細筆山水,是戰後台灣水墨現代化運動中,從材料學與物象學一路切入而獲得具體成果的代表性藝術家。
1971年次的梁震明,並未經歷台灣1960年代的抽象水墨風潮,也未能得見1970年代的鄉土運動,在他稍稍懂事的年代,台灣已經進入1980年代的美術館時代,而在裝置、數位,乃至行動多元蹦發的90年代,他卻獨獨選擇了以看似最為傳統的毛筆水墨,作為創作的工具和媒材;這似乎和他作為「外省第二代」、且出生成長於被視為具有濃厚「眷村」特質的高雄岡山,有著一定的關聯,而在學校擔任工友、獨身撫養三個小孩的父親,更是引導、支撐他孤獨奮鬥、精勵上進的重要支柱與力量。
國小畢業,在韓永、李春祈等老師的啟蒙下學習水墨畫,一路從國中美術班、高中美術班,在1991年考入校區仍在蘆州的國立藝術學院(今國立台北藝術大學)美術系,師事李義弘(1941-)與林章湖(1955-),也正式展開了他水墨繪畫的探研之旅。
1993年,他以碎筆萬點的手法,表現台北草山、九份地方的芒草,呈顯一種荒蕪與孤獨的美感,開始了他「水墨台灣」的系列創作,也引起了眾人的注目。1994年,他除了獲得該系系展水墨組第一名的成績,同時也獲得了馬壽華獎學金,及張穀年獎學金第一名;隔年(1995),再獲張穀年獎學金第一名,及劉延濤獎學金第一名,這些傳統水墨畫家的獎學金頒給,在在肯定了梁震明在傳統水墨方面的用心與成果。不過,如果更深入地考察梁震明在這段學習過程的面向,便可以發現他自我要求的廣度與深度,包括在中國美術史、佛教史、器物史,及日本膠彩畫的多方學習;1996年,更獲得慈濟藝術類美術理論組的獎學金。
這一切的努力與成績,反映了這位年輕的水墨研習者,顯然不願拘限於傳統水墨的窠臼,意圖尋找出另一條更為寬廣而深入的路徑。他曾說:「倘若我們將水墨視為單純的一種材質,那麼其屬性是否該被深入的探討。因為我們對這些材質的認知,經常來自傳統的規範,而較少本我的分析、推理與判斷。當我們對眼前的任何事都視為理所當然的時候,缺乏進一步的思辨,就會矇蔽自我的智慧,如果僅是相信前人的體略,卻沒有去思索其背後所隱藏的道理,蕭規曹隨般的跟隨其步伐,必然無法超越他們的成就,提出更有開創性的見解。」
在大學時期全方位的學習,以及短暫的中學教職後,1999年,梁震明重回母校,進入美術創作研究所進修,並在李義弘老師的指導下,展開「墨與黑」的材料研究,完成〈墨與黑的創作思辨〉碩士論文。
這個階段的研究,從材料學的角度出發,梁震明徹底地分析了中國水墨的墨色與西方繪畫顏料中的黑色,兩者間的不同。除了材料屬性上,墨所含的碳粒較細,色調固定,黑則較粗,亦會因成分不同而有不同的色調變化;更指出:在前人的使用觀念上,墨是重寫,黑則是畫,因此,在東方的藝術發展中,才發展出「書畫同源」的概念。(註1)
這種看似純粹材料學的研究角度,其實正是梁震明徹底掌握創作材料,同時也為自我畫類定位的一種深沈反省;因此,他說:「墨屬於廣義的黑色顏料,無論作品中是否用墨,現今的情況下依然會被視為水墨畫,如果創作者未曾提示的話,況且『近墨者黑』,所以也無所謂畫類定位的問題;而畫類的定位,只是方便溝通的一種狹隘界定,而這種界定不盡然等於創作者認知的界定,唯有模糊或是衝撞這種材料界定,才能獲得無限的可能。」(註2)
又說:「水墨的傳統是一種時空背景下逐漸發展而成的,但如何讓充滿西式視覺經驗的當下觀眾,重新認識水墨的當代價值,這樣的採用,正是覺醒下的選擇。」(註3)
2002年,他就以「墨與黑的創作思辨」為題,推出研究所畢業展於台北羲之堂。那些綿密素樸的墨
點,烘染出層次豐富、形式多變的台灣山脈、岩石,擺脫中國古老的山水意象,直接從台灣的自然切入,那是親眼所見、心中有感,沈澱為生命情緒的一部份。而畫面豐富的層次,正是他研究所時期媒材研究的具體成果,為了對各種知名古墨的掌握,他曾走訪中國蘇州姜思序堂、周庄、上海、 _杭州、安徽歙縣胡開文墨廠及黃山等地,更自製各種不同材料的墨條,包括:石榴、檳榔心、杜仲皮、燈草、桐油……等,逐一試用,甚至製成色票,相互比對。
研究所的畢業展,也引發了藝評界的注目,以「層層染點.古墨新研的樸實路線」(註4)來形容他。
梁震明,畫如其人,人如其畫,那種樸實、綿密的風格,也展現在他為學求藝的生活態度上。研究所畢業後,在原有論文的基礎上,全力深入、持續探研。2003年,他又完成並發表〈日製液態墨的材質特性及使用方法之研究〉一文(註5),這是將當時台灣市售的33種日製液態墨進行試用及比較,得出多點特性,並發現指出:日本廠商所製的液態墨,主要是適合日本書畫界的創作觀點而生產的;因此,使用者的認知與選擇,才是主導這些墨品材質特性的關鍵因素。
歷經五年的研究、整理與擴展,終於完成《墨色的真相》一書,由國立編譯館補助出版。其中涵蓋的主題,包括:歷代畫家使用墨與黑及相關材料之種類說明、墨與黑之相關著作介紹、固態墨、液態墨及黑色顏料的製作工序及流程比較、中國歷代製作固態墨的流程分析與介紹、歷代文獻關於墨與黑之製作流程及概念的探討、歷代畫家使用墨與黑之方式及邏輯的比較、材質特性與使用方法及概念之關係研究等。《墨色的真相》可說是當代畫壇在材料研究上最具典範性的成果。
梁震明是以學術研究的態度面對創作,一如民初畫家黃賓虹的耗費巨大精力整理歷代畫論,彙編成《歷代畫論叢書》,也增美自我的創作。
梁震明的研究精神也展現在他獲得國藝會補助、與廣興紙寮合作撰成的〈中性紙材開發與成效研究〉(2005),及走訪全台三百多座廟宇,拍攝近萬張照片的「台灣寺廟龍柱造型之研究」(2006-2010);後者於2010年,由國立編譯館補助出版。
回到創作本身,2002年北藝研究所畢業後的這段時間,顯然是一個重整、深入整備的階段。2004年任教台中僑光技術學院,往返途中,經常前往苗栗後龍外埔拍攝海邊石滬;而在一個偶然機緣下,更接下了全台茶山之旅的拍攝工作,走遍了梅山龍眼林、鹿谷大崙山、大禹嶺、梨山,和嘉義石桌等地,對台灣的山林有了更深入的觀察、感受與瞭解。
事實上,2001年春天,梁震明就有機會首登大陸黃山,這是多少水墨畫家歌詠描繪的聖山,古松、奇峰、雲霧……,自然也給予梁震明極大的震撼,但他說:「雖有千景可選、奇石可畫,但無法長居,總有著霧裡看花難以動筆的感覺。」
2007年,梁震明轉任國立台南藝術大學藝術史系教職,也將生活重心轉回創作本身。2009年的「黑色的覺醒」個展,正是這個階段創作的一次總結。〈綠草黑世界〉(1995-2009)、〈黑葉下的台南孔廟〉(2008)、〈黃昏下的黑山〉(2009)、〈聳立在一片山巒的黑岩〉(2009),都是這次展出的幾件重要作品;在較為逼近的構圖取景中,呈顯樹葉、草叢、山岩、雲氣的豐美質感。這是梁震明在大量的照片分析下,捕捉現場的感受,以格物致情的方式所逼視出來的一種幽情,純粹畫景,空無一人,帶著一份深沈的孤寂與寧靜。
2010年,長期以來的精神支柱,父親病逝於高雄榮總,讓梁震明對生命有了新的體悟。經歷一段「無名虛相」的抽象水墨山水創作,撫平了失怙的心靈創傷;2012年的「海景」系列,重新回到細筆寫實水墨的路向,但畫面大為開朗,甚至加入了較多的色彩運用。
原來自2008年以來,梁震明便被澎湖特殊的自然景緻所吸引,節理分明的玄武岩,加上海天一色的開闊氣象、孤立海隅的小島、白色的沙灘…….;此後,他多次前往澎湖探訪,走遍七美、望安、桶盤,及目斗嶼、姑婆嶼……這些南北列島,也重訪宜蘭頭城、龜山島、屏東墾丁、旭海,及貢寮龍洞、南澳粉鳥林,和台中梧棲高美溼地,更不必提及自學生時代就經常和師長前往的北海岸淡水、石門麟山鼻、老梅等地。此外,也前往日本沖繩座間味島、古宇利島、瀨底島及石垣等地,比較不同文化下的自然景觀。
梁震明的創作取景,完全是以一種幾近物象學研究的科學手法,現場寫生不是他的創作形態,部份的速寫只在記錄某些必要的重點。遍遊這些景點,甚至重複多次的前往,主要是在收集相關的圖像和豐富自我的體驗,景色的記錄則以攝影取代,每次的前往,都經事先周詳的規劃,即使是相同的地點,也會有不同的路線和時段,因此景緻總是不同,或是晴、陰、冬、夏,或是晨起、夕歸,或是徒步、搭船,甚至動用空拍機等。梁震明的創作,帶著高度學術研究的心情,雖寫實景,但回到畫室,則是進行周密的草稿模擬及意象推演,反覆推敲,不斷思辨,務求達於虛凌、超越的意境。
2011年及12年的「海景意象」展,梁震明在以往以墨色為主體的畫面中,加入大片的色彩,這些色彩帶著稍顯誇張、鮮艷的高彩度,反而呈現了某種夢幻的意境;某些作品甚至直接以金色表出,或是紙張的金,或是顏料的金,但當轉化成物象的金,反而虛幻成視覺情感的金,那是一種純粹心象的金,實景、虛境,才是梁震明心中追求的真山水。
2014年展開的「千岩萬語」系列,回到山岩海石的細部描繪,積細成多,氣象浩瀚,以千岩寄寓萬語,是藝術家應物抒懷的本心,部份畫面加入細線的方格分割,益增非實境的畫面效果。
2015、16年的近作,在尺幅上更為開闊,他辭 _教職,專職創作,畫面的細筆寫石(寫實),幾如僧人的抄經,一筆一念、一劃一覺,梁震明的作品,也因此呈顯接近宗教般的凝定與寧靜。
中國近千年的水墨繪事,在近代而有「學」「藝」分途的隱憂,但在梁震明的身上,我們喜見高度學術研究的精神,如何貫穿、滲透在他的創作之中。戰後1960年代啟動「現代水墨」運動,曾以「革中鋒的命」的自動性技法,翻轉民初或日治以來,以寫實「改革」寫意的路徑,開展出一片暢意淋漓的抽象風潮,中經幾近照相寫實的鄉土水墨,落入寫景不寫情的機械操作。1970年代出生的梁震明,從台灣制式的學院體制中,一路走來,在深沈、穩健的學術操作中,重建了古典水墨的結構與質地,卻同時展現了現代宏觀與微觀兼具、客觀寫實與主觀虛境並呈的絕妙視野,堅實、蒼茫中,透露著一股孤獨、傲然的真氣。那是梁震明特有的墨色台灣、現代山水,隱隱承續著自余承堯(1898-1993 )、夏一夫(1925-2016)一路以降的密實水墨傳統,也是李義弘開創的材料學與物象學研究最耀眼的傳人。
註釋:
1 梁震明〈黑色的覺醒――梁震明創作自述〉,《藝術收藏+設計》25期,頁132,台北:藝術家出版社,2009。10。
2 同上註,頁133。
3 同上註。
4 參見黃寶萍〈梁震明:層層染點.古墨新研的樸實路線〉,《藝術家》326期,頁236-239,台北:藝術家出版社,2002.7。
5 收入《中國水墨藝術之回顧與前瞻:2003研究生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172-183。
【梁震明簡歷】
國立台北藝術大學美術創作研究所畢業。
曾任國立台南藝術大學藝術史系及東海大學美術學系講師。
個展12次,國內外聯展30餘次。
作品曾在香港蘇富比、羅芙奧及沐春堂拍賣成交。
著作「墨色的真相」與「台灣寺廟龍柱造型之研究」獲國立編譯館出版刊行。
現為羲之堂代理之專職水墨畫家。
梁震明臉書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inkliang/
梁震明痞客邦:http://tom20030208.pixnet.net/blog
梁震明IG:https://www.instagram.com/liang_chenming_art/
大陸檳榔果乾 在 山水畫家的藝術Taiwan Artist World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art #inkart #painting
►►►歡迎訂閱梁震明頻道:https://bit.ly/33R0bmf
【實景‧虛境‧真山水 梁震明的墨色台灣】
國立成功大學歷史系所美術史教授 蕭瓊瑞
梁震明的細筆山水,是戰後台灣水墨現代化運動中,從材料學與物象學一路切入而獲得具體成果的代表性藝術家。
1971年次的梁震明,並未經歷台灣1960年代的抽象水墨風潮,也未能得見1970年代的鄉土運動,在他稍稍懂事的年代,台灣已經進入1980年代的美術館時代,而在裝置、數位,乃至行動多元蹦發的90年代,他卻獨獨選擇了以看似最為傳統的毛筆水墨,作為創作的工具和媒材;這似乎和他作為「外省第二代」、且出生成長於被視為具有濃厚「眷村」特質的高雄岡山,有著一定的關聯,而在學校擔任工友、獨身撫養三個小孩的父親,更是引導、支撐他孤獨奮鬥、精勵上進的重要支柱與力量。
國小畢業,在韓永、李春祈等老師的啟蒙下學習水墨畫,一路從國中美術班、高中美術班,在1991年考入校區仍在蘆州的國立藝術學院(今國立台北藝術大學)美術系,師事李義弘(1941-)與林章湖(1955-),也正式展開了他水墨繪畫的探研之旅。
1993年,他以碎筆萬點的手法,表現台北草山、九份地方的芒草,呈顯一種荒蕪與孤獨的美感,開始了他「水墨台灣」的系列創作,也引起了眾人的注目。1994年,他除了獲得該系系展水墨組第一名的成績,同時也獲得了馬壽華獎學金,及張穀年獎學金第一名;隔年(1995),再獲張穀年獎學金第一名,及劉延濤獎學金第一名,這些傳統水墨畫家的獎學金頒給,在在肯定了梁震明在傳統水墨方面的用心與成果。不過,如果更深入地考察梁震明在這段學習過程的面向,便可以發現他自我要求的廣度與深度,包括在中國美術史、佛教史、器物史,及日本膠彩畫的多方學習;1996年,更獲得慈濟藝術類美術理論組的獎學金。
這一切的努力與成績,反映了這位年輕的水墨研習者,顯然不願拘限於傳統水墨的窠臼,意圖尋找出另一條更為寬廣而深入的路徑。他曾說:「倘若我們將水墨視為單純的一種材質,那麼其屬性是否該被深入的探討。因為我們對這些材質的認知,經常來自傳統的規範,而較少本我的分析、推理與判斷。當我們對眼前的任何事都視為理所當然的時候,缺乏進一步的思辨,就會矇蔽自我的智慧,如果僅是相信前人的體略,卻沒有去思索其背後所隱藏的道理,蕭規曹隨般的跟隨其步伐,必然無法超越他們的成就,提出更有開創性的見解。」
在大學時期全方位的學習,以及短暫的中學教職後,1999年,梁震明重回母校,進入美術創作研究所進修,並在李義弘老師的指導下,展開「墨與黑」的材料研究,完成〈墨與黑的創作思辨〉碩士論文。
這個階段的研究,從材料學的角度出發,梁震明徹底地分析了中國水墨的墨色與西方繪畫顏料中的黑色,兩者間的不同。除了材料屬性上,墨所含的碳粒較細,色調固定,黑則較粗,亦會因成分不同而有不同的色調變化;更指出:在前人的使用觀念上,墨是重寫,黑則是畫,因此,在東方的藝術發展中,才發展出「書畫同源」的概念。(註1)
這種看似純粹材料學的研究角度,其實正是梁震明徹底掌握創作材料,同時也為自我畫類定位的一種深沈反省;因此,他說:「墨屬於廣義的黑色顏料,無論作品中是否用墨,現今的情況下依然會被視為水墨畫,如果創作者未曾提示的話,況且『近墨者黑』,所以也無所謂畫類定位的問題;而畫類的定位,只是方便溝通的一種狹隘界定,而這種界定不盡然等於創作者認知的界定,唯有模糊或是衝撞這種材料界定,才能獲得無限的可能。」(註2)
又說:「水墨的傳統是一種時空背景下逐漸發展而成的,但如何讓充滿西式視覺經驗的當下觀眾,重新認識水墨的當代價值,這樣的採用,正是覺醒下的選擇。」(註3)
2002年,他就以「墨與黑的創作思辨」為題,推出研究所畢業展於台北羲之堂。那些綿密素樸的墨
點,烘染出層次豐富、形式多變的台灣山脈、岩石,擺脫中國古老的山水意象,直接從台灣的自然切入,那是親眼所見、心中有感,沈澱為生命情緒的一部份。而畫面豐富的層次,正是他研究所時期媒材研究的具體成果,為了對各種知名古墨的掌握,他曾走訪中國蘇州姜思序堂、周庄、上海、 _杭州、安徽歙縣胡開文墨廠及黃山等地,更自製各種不同材料的墨條,包括:石榴、檳榔心、杜仲皮、燈草、桐油……等,逐一試用,甚至製成色票,相互比對。
研究所的畢業展,也引發了藝評界的注目,以「層層染點.古墨新研的樸實路線」(註4)來形容他。
梁震明,畫如其人,人如其畫,那種樸實、綿密的風格,也展現在他為學求藝的生活態度上。研究所畢業後,在原有論文的基礎上,全力深入、持續探研。2003年,他又完成並發表〈日製液態墨的材質特性及使用方法之研究〉一文(註5),這是將當時台灣市售的33種日製液態墨進行試用及比較,得出多點特性,並發現指出:日本廠商所製的液態墨,主要是適合日本書畫界的創作觀點而生產的;因此,使用者的認知與選擇,才是主導這些墨品材質特性的關鍵因素。
歷經五年的研究、整理與擴展,終於完成《墨色的真相》一書,由國立編譯館補助出版。其中涵蓋的主題,包括:歷代畫家使用墨與黑及相關材料之種類說明、墨與黑之相關著作介紹、固態墨、液態墨及黑色顏料的製作工序及流程比較、中國歷代製作固態墨的流程分析與介紹、歷代文獻關於墨與黑之製作流程及概念的探討、歷代畫家使用墨與黑之方式及邏輯的比較、材質特性與使用方法及概念之關係研究等。《墨色的真相》可說是當代畫壇在材料研究上最具典範性的成果。
梁震明是以學術研究的態度面對創作,一如民初畫家黃賓虹的耗費巨大精力整理歷代畫論,彙編成《歷代畫論叢書》,也增美自我的創作。
梁震明的研究精神也展現在他獲得國藝會補助、與廣興紙寮合作撰成的〈中性紙材開發與成效研究〉(2005),及走訪全台三百多座廟宇,拍攝近萬張照片的「台灣寺廟龍柱造型之研究」(2006-2010);後者於2010年,由國立編譯館補助出版。
回到創作本身,2002年北藝研究所畢業後的這段時間,顯然是一個重整、深入整備的階段。2004年任教台中僑光技術學院,往返途中,經常前往苗栗後龍外埔拍攝海邊石滬;而在一個偶然機緣下,更接下了全台茶山之旅的拍攝工作,走遍了梅山龍眼林、鹿谷大崙山、大禹嶺、梨山,和嘉義石桌等地,對台灣的山林有了更深入的觀察、感受與瞭解。
事實上,2001年春天,梁震明就有機會首登大陸黃山,這是多少水墨畫家歌詠描繪的聖山,古松、奇峰、雲霧……,自然也給予梁震明極大的震撼,但他說:「雖有千景可選、奇石可畫,但無法長居,總有著霧裡看花難以動筆的感覺。」
2007年,梁震明轉任國立台南藝術大學藝術史系教職,也將生活重心轉回創作本身。2009年的「黑色的覺醒」個展,正是這個階段創作的一次總結。〈綠草黑世界〉(1995-2009)、〈黑葉下的台南孔廟〉(2008)、〈黃昏下的黑山〉(2009)、〈聳立在一片山巒的黑岩〉(2009),都是這次展出的幾件重要作品;在較為逼近的構圖取景中,呈顯樹葉、草叢、山岩、雲氣的豐美質感。這是梁震明在大量的照片分析下,捕捉現場的感受,以格物致情的方式所逼視出來的一種幽情,純粹畫景,空無一人,帶著一份深沈的孤寂與寧靜。
2010年,長期以來的精神支柱,父親病逝於高雄榮總,讓梁震明對生命有了新的體悟。經歷一段「無名虛相」的抽象水墨山水創作,撫平了失怙的心靈創傷;2012年的「海景」系列,重新回到細筆寫實水墨的路向,但畫面大為開朗,甚至加入了較多的色彩運用。
原來自2008年以來,梁震明便被澎湖特殊的自然景緻所吸引,節理分明的玄武岩,加上海天一色的開闊氣象、孤立海隅的小島、白色的沙灘…….;此後,他多次前往澎湖探訪,走遍七美、望安、桶盤,及目斗嶼、姑婆嶼……這些南北列島,也重訪宜蘭頭城、龜山島、屏東墾丁、旭海,及貢寮龍洞、南澳粉鳥林,和台中梧棲高美溼地,更不必提及自學生時代就經常和師長前往的北海岸淡水、石門麟山鼻、老梅等地。此外,也前往日本沖繩座間味島、古宇利島、瀨底島及石垣等地,比較不同文化下的自然景觀。
梁震明的創作取景,完全是以一種幾近物象學研究的科學手法,現場寫生不是他的創作形態,部份的速寫只在記錄某些必要的重點。遍遊這些景點,甚至重複多次的前往,主要是在收集相關的圖像和豐富自我的體驗,景色的記錄則以攝影取代,每次的前往,都經事先周詳的規劃,即使是相同的地點,也會有不同的路線和時段,因此景緻總是不同,或是晴、陰、冬、夏,或是晨起、夕歸,或是徒步、搭船,甚至動用空拍機等。梁震明的創作,帶著高度學術研究的心情,雖寫實景,但回到畫室,則是進行周密的草稿模擬及意象推演,反覆推敲,不斷思辨,務求達於虛凌、超越的意境。
2011年及12年的「海景意象」展,梁震明在以往以墨色為主體的畫面中,加入大片的色彩,這些色彩帶著稍顯誇張、鮮艷的高彩度,反而呈現了某種夢幻的意境;某些作品甚至直接以金色表出,或是紙張的金,或是顏料的金,但當轉化成物象的金,反而虛幻成視覺情感的金,那是一種純粹心象的金,實景、虛境,才是梁震明心中追求的真山水。
2014年展開的「千岩萬語」系列,回到山岩海石的細部描繪,積細成多,氣象浩瀚,以千岩寄寓萬語,是藝術家應物抒懷的本心,部份畫面加入細線的方格分割,益增非實境的畫面效果。
2015、16年的近作,在尺幅上更為開闊,他辭 _教職,專職創作,畫面的細筆寫石(寫實),幾如僧人的抄經,一筆一念、一劃一覺,梁震明的作品,也因此呈顯接近宗教般的凝定與寧靜。
中國近千年的水墨繪事,在近代而有「學」「藝」分途的隱憂,但在梁震明的身上,我們喜見高度學術研究的精神,如何貫穿、滲透在他的創作之中。戰後1960年代啟動「現代水墨」運動,曾以「革中鋒的命」的自動性技法,翻轉民初或日治以來,以寫實「改革」寫意的路徑,開展出一片暢意淋漓的抽象風潮,中經幾近照相寫實的鄉土水墨,落入寫景不寫情的機械操作。1970年代出生的梁震明,從台灣制式的學院體制中,一路走來,在深沈、穩健的學術操作中,重建了古典水墨的結構與質地,卻同時展現了現代宏觀與微觀兼具、客觀寫實與主觀虛境並呈的絕妙視野,堅實、蒼茫中,透露著一股孤獨、傲然的真氣。那是梁震明特有的墨色台灣、現代山水,隱隱承續著自余承堯(1898-1993 )、夏一夫(1925-2016)一路以降的密實水墨傳統,也是李義弘開創的材料學與物象學研究最耀眼的傳人。
註釋:
1 梁震明〈黑色的覺醒――梁震明創作自述〉,《藝術收藏+設計》25期,頁132,台北:藝術家出版社,2009。10。
2 同上註,頁133。
3 同上註。
4 參見黃寶萍〈梁震明:層層染點.古墨新研的樸實路線〉,《藝術家》326期,頁236-239,台北:藝術家出版社,2002.7。
5 收入《中國水墨藝術之回顧與前瞻:2003研究生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172-183。
【梁震明簡歷】
國立台北藝術大學美術創作研究所畢業。
曾任國立台南藝術大學藝術史系及東海大學美術學系講師。
個展12次,國內外聯展30餘次。
作品曾在香港蘇富比、羅芙奧及沐春堂拍賣成交。
著作「墨色的真相」與「台灣寺廟龍柱造型之研究」獲國立編譯館出版刊行。
現為羲之堂代理之專職水墨畫家。
梁震明臉書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inkliang/
梁震明痞客邦:http://tom20030208.pixnet.net/blog
梁震明IG:https://www.instagram.com/liang_chenming_art/
大陸檳榔果乾 在 山水畫家的藝術Taiwan Artist World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art #inkart #painting
此作是「千岩萬語」系列之一,而此系列其實是偏重在內化精神的探討,且源於如此的創作理念下所產生的,用最真誠的態度面對自我的畫作,一筆一筆慢慢的描寫,方法雖笨,毫無智慧可言,但也是最貼近紙上作畫最初的動機。
►►►歡迎訂閱梁震明頻道:https://bit.ly/33R0bmf
【實景‧虛境‧真山水 梁震明的墨色台灣】
國立成功大學歷史系所美術史教授 蕭瓊瑞
梁震明的細筆山水,是戰後台灣水墨現代化運動中,從材料學與物象學一路切入而獲得具體成果的代表性藝術家。
1971年次的梁震明,並未經歷台灣1960年代的抽象水墨風潮,也未能得見1970年代的鄉土運動,在他稍稍懂事的年代,台灣已經進入1980年代的美術館時代,而在裝置、數位,乃至行動多元蹦發的90年代,他卻獨獨選擇了以看似最為傳統的毛筆水墨,作為創作的工具和媒材;這似乎和他作為「外省第二代」、且出生成長於被視為具有濃厚「眷村」特質的高雄岡山,有著一定的關聯,而在學校擔任工友、獨身撫養三個小孩的父親,更是引導、支撐他孤獨奮鬥、精勵上進的重要支柱與力量。
國小畢業,在韓永、李春祈等老師的啟蒙下學習水墨畫,一路從國中美術班、高中美術班,在1991年考入校區仍在蘆州的國立藝術學院(今國立台北藝術大學)美術系,師事李義弘(1941-)與林章湖(1955-),也正式展開了他水墨繪畫的探研之旅。
1993年,他以碎筆萬點的手法,表現台北草山、九份地方的芒草,呈顯一種荒蕪與孤獨的美感,開始了他「水墨台灣」的系列創作,也引起了眾人的注目。1994年,他除了獲得該系系展水墨組第一名的成績,同時也獲得了馬壽華獎學金,及張穀年獎學金第一名;隔年(1995),再獲張穀年獎學金第一名,及劉延濤獎學金第一名,這些傳統水墨畫家的獎學金頒給,在在肯定了梁震明在傳統水墨方面的用心與成果。不過,如果更深入地考察梁震明在這段學習過程的面向,便可以發現他自我要求的廣度與深度,包括在中國美術史、佛教史、器物史,及日本膠彩畫的多方學習;1996年,更獲得慈濟藝術類美術理論組的獎學金。
這一切的努力與成績,反映了這位年輕的水墨研習者,顯然不願拘限於傳統水墨的窠臼,意圖尋找出另一條更為寬廣而深入的路徑。他曾說:「倘若我們將水墨視為單純的一種材質,那麼其屬性是否該被深入的探討。因為我們對這些材質的認知,經常來自傳統的規範,而較少本我的分析、推理與判斷。當我們對眼前的任何事都視為理所當然的時候,缺乏進一步的思辨,就會矇蔽自我的智慧,如果僅是相信前人的體略,卻沒有去思索其背後所隱藏的道理,蕭規曹隨般的跟隨其步伐,必然無法超越他們的成就,提出更有開創性的見解。」
在大學時期全方位的學習,以及短暫的中學教職後,1999年,梁震明重回母校,進入美術創作研究所進修,並在李義弘老師的指導下,展開「墨與黑」的材料研究,完成〈墨與黑的創作思辨〉碩士論文。
這個階段的研究,從材料學的角度出發,梁震明徹底地分析了中國水墨的墨色與西方繪畫顏料中的黑色,兩者間的不同。除了材料屬性上,墨所含的碳粒較細,色調固定,黑則較粗,亦會因成分不同而有不同的色調變化;更指出:在前人的使用觀念上,墨是重寫,黑則是畫,因此,在東方的藝術發展中,才發展出「書畫同源」的概念。(註1)
這種看似純粹材料學的研究角度,其實正是梁震明徹底掌握創作材料,同時也為自我畫類定位的一種深沈反省;因此,他說:「墨屬於廣義的黑色顏料,無論作品中是否用墨,現今的情況下依然會被視為水墨畫,如果創作者未曾提示的話,況且『近墨者黑』,所以也無所謂畫類定位的問題;而畫類的定位,只是方便溝通的一種狹隘界定,而這種界定不盡然等於創作者認知的界定,唯有模糊或是衝撞這種材料界定,才能獲得無限的可能。」(註2)
又說:「水墨的傳統是一種時空背景下逐漸發展而成的,但如何讓充滿西式視覺經驗的當下觀眾,重新認識水墨的當代價值,這樣的採用,正是覺醒下的選擇。」(註3)
2002年,他就以「墨與黑的創作思辨」為題,推出研究所畢業展於台北羲之堂。那些綿密素樸的墨
點,烘染出層次豐富、形式多變的台灣山脈、岩石,擺脫中國古老的山水意象,直接從台灣的自然切入,那是親眼所見、心中有感,沈澱為生命情緒的一部份。而畫面豐富的層次,正是他研究所時期媒材研究的具體成果,為了對各種知名古墨的掌握,他曾走訪中國蘇州姜思序堂、周庄、上海、 _杭州、安徽歙縣胡開文墨廠及黃山等地,更自製各種不同材料的墨條,包括:石榴、檳榔心、杜仲皮、燈草、桐油……等,逐一試用,甚至製成色票,相互比對。
研究所的畢業展,也引發了藝評界的注目,以「層層染點.古墨新研的樸實路線」(註4)來形容他。
梁震明,畫如其人,人如其畫,那種樸實、綿密的風格,也展現在他為學求藝的生活態度上。研究所畢業後,在原有論文的基礎上,全力深入、持續探研。2003年,他又完成並發表〈日製液態墨的材質特性及使用方法之研究〉一文(註5),這是將當時台灣市售的33種日製液態墨進行試用及比較,得出多點特性,並發現指出:日本廠商所製的液態墨,主要是適合日本書畫界的創作觀點而生產的;因此,使用者的認知與選擇,才是主導這些墨品材質特性的關鍵因素。
歷經五年的研究、整理與擴展,終於完成《墨色的真相》一書,由國立編譯館補助出版。其中涵蓋的主題,包括:歷代畫家使用墨與黑及相關材料之種類說明、墨與黑之相關著作介紹、固態墨、液態墨及黑色顏料的製作工序及流程比較、中國歷代製作固態墨的流程分析與介紹、歷代文獻關於墨與黑之製作流程及概念的探討、歷代畫家使用墨與黑之方式及邏輯的比較、材質特性與使用方法及概念之關係研究等。《墨色的真相》可說是當代畫壇在材料研究上最具典範性的成果。
梁震明是以學術研究的態度面對創作,一如民初畫家黃賓虹的耗費巨大精力整理歷代畫論,彙編成《歷代畫論叢書》,也增美自我的創作。
梁震明的研究精神也展現在他獲得國藝會補助、與廣興紙寮合作撰成的〈中性紙材開發與成效研究〉(2005),及走訪全台三百多座廟宇,拍攝近萬張照片的「台灣寺廟龍柱造型之研究」(2006-2010);後者於2010年,由國立編譯館補助出版。
回到創作本身,2002年北藝研究所畢業後的這段時間,顯然是一個重整、深入整備的階段。2004年任教台中僑光技術學院,往返途中,經常前往苗栗後龍外埔拍攝海邊石滬;而在一個偶然機緣下,更接下了全台茶山之旅的拍攝工作,走遍了梅山龍眼林、鹿谷大崙山、大禹嶺、梨山,和嘉義石桌等地,對台灣的山林有了更深入的觀察、感受與瞭解。
事實上,2001年春天,梁震明就有機會首登大陸黃山,這是多少水墨畫家歌詠描繪的聖山,古松、奇峰、雲霧……,自然也給予梁震明極大的震撼,但他說:「雖有千景可選、奇石可畫,但無法長居,總有著霧裡看花難以動筆的感覺。」
2007年,梁震明轉任國立台南藝術大學藝術史系教職,也將生活重心轉回創作本身。2009年的「黑色的覺醒」個展,正是這個階段創作的一次總結。〈綠草黑世界〉(1995-2009)、〈黑葉下的台南孔廟〉(2008)、〈黃昏下的黑山〉(2009)、〈聳立在一片山巒的黑岩〉(2009),都是這次展出的幾件重要作品;在較為逼近的構圖取景中,呈顯樹葉、草叢、山岩、雲氣的豐美質感。這是梁震明在大量的照片分析下,捕捉現場的感受,以格物致情的方式所逼視出來的一種幽情,純粹畫景,空無一人,帶著一份深沈的孤寂與寧靜。
2010年,長期以來的精神支柱,父親病逝於高雄榮總,讓梁震明對生命有了新的體悟。經歷一段「無名虛相」的抽象水墨山水創作,撫平了失怙的心靈創傷;2012年的「海景」系列,重新回到細筆寫實水墨的路向,但畫面大為開朗,甚至加入了較多的色彩運用。
原來自2008年以來,梁震明便被澎湖特殊的自然景緻所吸引,節理分明的玄武岩,加上海天一色的開闊氣象、孤立海隅的小島、白色的沙灘…….;此後,他多次前往澎湖探訪,走遍七美、望安、桶盤,及目斗嶼、姑婆嶼……這些南北列島,也重訪宜蘭頭城、龜山島、屏東墾丁、旭海,及貢寮龍洞、南澳粉鳥林,和台中梧棲高美溼地,更不必提及自學生時代就經常和師長前往的北海岸淡水、石門麟山鼻、老梅等地。此外,也前往日本沖繩座間味島、古宇利島、瀨底島及石垣等地,比較不同文化下的自然景觀。
梁震明的創作取景,完全是以一種幾近物象學研究的科學手法,現場寫生不是他的創作形態,部份的速寫只在記錄某些必要的重點。遍遊這些景點,甚至重複多次的前往,主要是在收集相關的圖像和豐富自我的體驗,景色的記錄則以攝影取代,每次的前往,都經事先周詳的規劃,即使是相同的地點,也會有不同的路線和時段,因此景緻總是不同,或是晴、陰、冬、夏,或是晨起、夕歸,或是徒步、搭船,甚至動用空拍機等。梁震明的創作,帶著高度學術研究的心情,雖寫實景,但回到畫室,則是進行周密的草稿模擬及意象推演,反覆推敲,不斷思辨,務求達於虛凌、超越的意境。
2011年及12年的「海景意象」展,梁震明在以往以墨色為主體的畫面中,加入大片的色彩,這些色彩帶著稍顯誇張、鮮艷的高彩度,反而呈現了某種夢幻的意境;某些作品甚至直接以金色表出,或是紙張的金,或是顏料的金,但當轉化成物象的金,反而虛幻成視覺情感的金,那是一種純粹心象的金,實景、虛境,才是梁震明心中追求的真山水。
2014年展開的「千岩萬語」系列,回到山岩海石的細部描繪,積細成多,氣象浩瀚,以千岩寄寓萬語,是藝術家應物抒懷的本心,部份畫面加入細線的方格分割,益增非實境的畫面效果。
2015、16年的近作,在尺幅上更為開闊,他辭 _教職,專職創作,畫面的細筆寫石(寫實),幾如僧人的抄經,一筆一念、一劃一覺,梁震明的作品,也因此呈顯接近宗教般的凝定與寧靜。
中國近千年的水墨繪事,在近代而有「學」「藝」分途的隱憂,但在梁震明的身上,我們喜見高度學術研究的精神,如何貫穿、滲透在他的創作之中。戰後1960年代啟動「現代水墨」運動,曾以「革中鋒的命」的自動性技法,翻轉民初或日治以來,以寫實「改革」寫意的路徑,開展出一片暢意淋漓的抽象風潮,中經幾近照相寫實的鄉土水墨,落入寫景不寫情的機械操作。1970年代出生的梁震明,從台灣制式的學院體制中,一路走來,在深沈、穩健的學術操作中,重建了古典水墨的結構與質地,卻同時展現了現代宏觀與微觀兼具、客觀寫實與主觀虛境並呈的絕妙視野,堅實、蒼茫中,透露著一股孤獨、傲然的真氣。那是梁震明特有的墨色台灣、現代山水,隱隱承續著自余承堯(1898-1993 )、夏一夫(1925-2016)一路以降的密實水墨傳統,也是李義弘開創的材料學與物象學研究最耀眼的傳人。
註釋:
1 梁震明〈黑色的覺醒――梁震明創作自述〉,《藝術收藏+設計》25期,頁132,台北:藝術家出版社,2009。10。
2 同上註,頁133。
3 同上註。
4 參見黃寶萍〈梁震明:層層染點.古墨新研的樸實路線〉,《藝術家》326期,頁236-239,台北:藝術家出版社,2002.7。
5 收入《中國水墨藝術之回顧與前瞻:2003研究生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172-183。
【梁震明簡歷】
國立台北藝術大學美術創作研究所畢業。
曾任國立台南藝術大學藝術史系及東海大學美術學系講師。
個展12次,國內外聯展30餘次。
作品曾在香港蘇富比、羅芙奧及沐春堂拍賣成交。
著作「墨色的真相」與「台灣寺廟龍柱造型之研究」獲國立編譯館出版刊行。
現為羲之堂代理之專職水墨畫家。
梁震明臉書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inkliang/
梁震明痞客邦:http://tom20030208.pixnet.net/blog
梁震明IG:https://www.instagram.com/liang_chenming_art/
大陸檳榔果乾 在 【中天】5/15 湖南人檳榔當蜜餞吃不當紅唇族-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台灣的檳榔西施已經成為省道上著名風景,而大陸沒有叫賣西施,她們的檳榔風景就在檳榔身上,檳榔在這裡發展出了幾十種口味,巧克力的、芥末的、椰子的 ... ... <看更多>
大陸檳榔果乾 在 【揪艾搞】台灣檳榔跟大陸檳榔有什麼差異??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揪艾搞粉絲團→ https://reurl.cc/jdZXlm記得訂閱我們→ https://is.gd/v8pbAk合作來信→ 私訊粉絲頁. ... <看更多>
大陸檳榔果乾 在 Re: [問題] 柳丁是什麼東西﹖ - 看板Cross_Life - 批踢踢實業坊 的推薦與評價
※ 引述《jansia (Ich liebe dich)》之銘言:
: ※ 引述《SMTH (分特)》之銘言:
: : 還有檳榔
: : 懶的去google了
: : 對岸的介紹一下吧
: 柳丁是一種外表看起來跟橘子很像的水果
: 不過吃起來酸酸甜甜的,肉的纖維比較像是葡萄柚
: 檳榔是台灣特產,別名『台灣口香糖』(你們那邊是管叫口膠對吧?)
^^^^^^^^^^^^^^大陸也有人吃檳榔,下面那一篇是前幾天看到的新聞
: 吃多了會口腔癌
吃湖南檳榔 就是不「吐血」 本報記者賴錦宏
台灣人的「檳榔文化」全球知名,連CNN都派人採訪。在大陸的湖南省,一樣有老少通
吃的「紅唇族」,湖南人吃檳榔與台灣人不一樣,連檳榔汁都吞下去,只把渣吐出來,十
分「環保」。而湖南檳榔有各種不同口味,贏得「風味口香糖」美稱。
湖南是大陸唯一愛吃檳榔的省份。據湖南學者考證,相傳清乾隆四十四年,湘潭大疫,居
民患腹脹病,縣令白璟要患者嚼檳榔,腹脹消失。以後百姓認為嚼檳榔是保健,久而久之
,嚼檳榔成為湖南獨特的飲食文化。所以在湖南,老人們都說,吃檳榔可防瘟疫、保健康
。
現在長沙、湘潭一帶,逢年過節、各種喜慶,家家必備檳榔。湖南還有許多與檳榔有關的
俗諺,例如「檳榔越嚼越有勁,這口出來那口進,交朋結友打欒台(和事),避瘟開胃解
油腥」;「養妻活崽,柴米油鹽,迎賓待客,檳榔為先」;「拜年客人到我家,一口檳榔
一口茶」等,說明檳榔在湖南人生活中的重要地位。
長沙街頭最近出現大幅的廣告招牌,名叫「皇帝檳榔」,著名電視連續劇「雍正王朝」的
皇帝扮演者唐國強當廣告主角,一身龍袍,手上拿著一包檳榔,成為檳榔最佳代言人,很
有賣點。
湖南檳榔和台灣檳榔做法不同。湖南的檳榔青仔來源是海南島,整個海南的檳榔幾乎都被
湖南人包下來,採收後先以橡膠樹枝烘乾,約七八天,呈現很「Q」的狀態,然後放入糖
水中熬煮,再加上一些不同的中藥,完成加工後,就變成像台灣的蜜餞一樣。
長沙一名做了十二年檳榔的陳師傅表示,每年的十二月至次年三月,要採收未完全成熟的
檳榔,洗淨後,放在鐵鍋內先用水煮三至四個小時,撈出後,先濾去水分晾乾,再放入鍋
內用青柴煙燻,千萬不能用明火,每天翻動一次,共翻動三次,使它上下均勻,七八天後
就完成初步加工的「檳榔乾」。
等加上鹵水處理後,加糖精、滴桂枝油,就成為「風味口香糖」了。走在長沙街上,檳榔
攤上擺著各種不同口味的檳榔,像極了台灣的蜜餞舖。
一名在長沙投資的台商表示,湖南檳榔口味很溫和,不像台灣檳榔因為有石灰等添加物,
顯得辛辣。台灣檳榔刺激提神,湖南檳榔則入口先是溫順,但後勁很辣。相同的是,吃久
了都會上癮。他說,一般台灣人剛到湖南吃不慣當地檳榔,久而久之就覺得口味很好。
相較於台灣的「紅唇族」到處「吐血」的行徑,湖南的檳榔族則不會把惡心的檳榔汁吐在
地上,而是全部吞下肚子。湖南人很好奇台灣的「檳榔西施」,為何會與檳榔這個產業結
合?又為何能公然地「生存」下來不被取締,甚至大受歡迎?
【2003/11/30 聯合報】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02.178.173.197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