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百元名山的朝聖路|大霸尖山
大霸尖山是岳界人士口中的台灣三尖之一,海拔3492公尺,山形雄偉獨特,從不同角度看皆有獨特的樣貌,因此也有人稱之世紀奇峰,是台灣極具代表性的高山之一,更是泰雅族的聖山。也因此這趟來回六十幾公里的登山路線,某種程度上也算是條朝聖之路了。
之前我在玉山北峰拍下千元鈔上經典的玉山主峰像後,就和朋友打趣地說下次該拍五百元上的大霸尖山了。沒想到時隔近六年,中間去了英國工作、甚至都看過聖母峰了,才終於在今年實現當時的那句話。
▌路線的選擇
攀登大霸尖山的典型路線需耗時三天。第一日從大鹿林道東線開始,走過17公里平緩的林道後,再爬升至海拔2699公尺的九九山莊過夜。隔日一早再出發前往大霸尖山、小霸尖山,回程時順道登利澤山、加利山兩座百岳後,再回到九九山莊休息過夜,隔日再下山走出林道。然而多數人會在前一天就先到觀霧居住,以便隔天一早起登。
這個路線對於一般攀登者來說也許沒問題,但對於攝影師如我來說,從九九山莊前往大霸尖山的拍攝點,仍有三個多小時的路程,有極大的可能會錯過日出的最好光線。因此上述的路線對於以攝影為目的的人來說,並不是最好的安排。因此我安排的行程如下:
第一天:一早從台北出發,11點前抵達大鹿林道東線,並在日落前抵達19K林道終點 -馬達拉溪登山口宿營地,並在該處的工寮過夜。
第二天:一路爬升至中霸山屋,途中先登頂加利山,並在日落前前往中霸坪,拍攝大霸夕彩,再返回中霸山屋過夜。
第三天:前往中霸坪拍攝大霸晨景,再前往大霸、小霸尖山,並勘查其他拍攝角度。中午前返回山屋,卸下腳架等較重的裝備後,再前往登頂利澤山。回到山屋用過午餐,小憩一會後。於日落前再回到中霸坪拍攝大霸夕景,再回到中霸山屋過夜。
第四天:再次去拍攝大霸、小霸尖山晨景後,回到山屋收拾裝備,再一路下山,於日落前走出大鹿林道東線,再開車回台北。
▌第一天:大鹿林道東線 至 15.2K 工寮
我大約早上十一點左右抵達大鹿林道東線入口,由於多數走一般行程的人這時才正要離開登山口,我便與他們閒聊,知道他們凌晨四五點就出發後,其實蠻驚訝的,但事後想想,也許有些人需要趕車吧。而大鹿林道東線上其實沒太多景色,如果真的要說,大概就是14.5K的東線瀑布,許多人如果時間充裕的話,回程會在這裡戲水再離開。
我今日的目標是走完大鹿林道,並在終點處19K的工寮過夜。但我在半路遇到雪霸國家公園的工作人員,他們跟我說因為九九山莊正在進行基地台的工程,所以19K馬達拉溪登山口的工寮與宿營地都住滿了工作人員,並堆放許多工程器材。因此我便提前在15.2K的工寮過夜,在這裡我遇到一群搭伙商業團、非常熱情好客的大哥大姊。他們甚至請我吃了晚餐和隔天的早餐,讓我省去煮飯的麻煩。
▌第二天
清早與大哥大姐們告別後,我便繼續踏上林道,把昨天未完成的部分走完,然後一路走到中霸山屋。清晨時的林道空氣清爽,走起來十分宜人。不一會就走到了17K的捷徑下切處,這裡已經有大批下山的山友在休息了。我小憩一下後,便開始下切。其實捷徑已經被整理、採初階梯狀了,雖然坡度仍陡,但是相對好走。很快我就到了19K工寮,我先去看了廢棄的舊管制站,才踏上紅色的新便橋,進入大霸尖山的登山口。
到九九山莊之前的這段路,基本上就是毫無停歇的上坡。然而途中會經過美麗的森林,也不會日光曝曬。我最終花了近三小時才抵達九九山莊,我向莊主詢問了中霸山屋的水況、稍事休息並且吃了點乾糧後,便又繼續上路。離開九九山莊後,依舊是一路上坡。其中一段是出了森林的開闊地,也許因為太陽曝曬,散發出陣陣的土香,讓我想起在尼泊爾走EBC的日子。
過了不知多長的上坡,我終於抵達了加利山岔路口。多數人都是在登完大小霸之後,回程時才順道登頂加利山。但因為我回程單日要走超過30公里的路,所以時間不是很充裕,因此在去程時,就必須先登頂加利山。加利山來回約需時40分鐘,該山本身的山形普普,但是有絕好的展望,在這裡我也首次見到大小霸的樣貌。
離開加利山,走過一段長下坡後,便開始最後一段上坡。上坡雖然然漫長,但是有大霸與群山作伴。最終在離開利澤山叉路口不久後,我在天黑前30分鐘左右抵達當日的夜宿點中霸山屋。
然而這個時間點有些尷尬,我如果直接再推進到中霸坪,抵達時可能剛好錯過最好的光線,也沒有時間尋找適合的前景元素。於是決定以空拍機代腿,替我跑一趟。果然穿過雲層後,我看到被夕陽照射得火紅的大霸尖山,與粉紅天空下的雲海。回到山屋後,也許因為時序已經進入深秋,加上山屋只有我一人投宿,入夜後格外寒冷。我早早用完餐後便鑽入睡袋,為明天的拍攝養足精神。
▌第三天
這日我凌晨四時就起床,快速地整裝與用完早餐後,就啟程出發。中霸山屋到我今日拍攝日出的中霸坪,只需約15-20分鐘的路程,因此我五點多就抵達了。此時天已經微亮,我也在中霸坪尋找適當的構圖。
出乎我意料地,大約在五點半左右,就開始有從九九山莊出發的人抵達。最後大約有7~8人在中霸坪欣賞日出。這天的日出相當精彩,緩緩從雲海中升起的太陽,把天空中輻射狀的高空雲映成粉紅色,美景環繞整個山頭,無論看向哪個方向,都是令人驚豔的景色。而大霸尖山也被初升的太陽照成金黃色,耀眼得令人難忘。可惜當時粉紅色的雲彩不在大霸尖山的上方,讓我有些扼腕。
拍攝完大霸日出後,我便開始向大霸尖山的霸基前進,這段路上有幾處很適合拍攝大霸尖山的地方。一路下坡後,我很快地來到霸基,在這裏,才能真正體會大霸尖山的氣勢與規模,很自然地會感到讚嘆與敬畏,也無怪乎會成為泰雅族的聖山了。
在這裡留影紀念後,我便往小霸尖山前進,然而霸基下僅有肩寬的通道,與一旁的萬丈深淵,加上不時滴下水珠,讓我額外地專注。通過霸基後,需要再爬上一小段石瀑,抵達箭竹林後,才算走上稜線。由於等下還要從小霸折返,因此一出箭竹林後,我便將包包卸下,輕裝前去攻頂小霸尖山。
登頂小霸尖山需要在幾乎垂直的峭壁拉繩而上,因此對此類地形較沒經驗的人來說,暴露感較強,可能會覺得比較可怕。我因為去過五寮尖等地,因此無論上下小霸尖山,都覺得還好。而登頂之後,我對小霸尖山山頂的無死角展望讚嘆不已,除了是欣賞大霸尖山絕佳的角度之一外,也能看到雪山等群峰。
在小霸尖山山頂留影紀念後,我便循原路回到中霸山屋,卸下背包、只帶相機去輕裝攻頂利澤山。回到山屋時遇到許多在中霸山屋用午餐的山友,也許是因為因為登頂後的興奮,很多人都放聲談笑。到了下午兩三點後,才逐漸安靜下來。我也利用這段寧靜小睡了一下,準備傍晚時再回到中霸坪前拍攝夕陽。
也許因為前一天走的路程確實比較長一些,這一個多小時午睡品質極佳、很快就蓄滿了精神。我把拍攝的裝備整理好後,就出發前往中霸坪。然而抵達中霸坪後,發現一反早晨的晴朗天氣,這時山谷中雲霧翻騰,大霸尖山也因為太陽被雲層遮住,不時失去光彩。我不放棄任何希望,還是等到太陽落下的時候。無奈大小霸只在雲霧中若隱若現,畫面雖然也很美,但沒有出現我預想的畫面。最後只好回到山屋,早早用完晚餐就寢。準備明早拍攝日出。
▌第四天
其實昨日拍攝時,我發現以當今時節太陽的方位來說,在小霸尖山的山頂拍攝大霸尖山的日出會是比較好的位置。因此這日我便更早起床,在滿天星斗與頭燈光線的照耀下,小心翼翼地在黑暗中再次通過霸基狹窄的路徑,走過大小霸之間的稜線,最後拉繩通過小霸尖山的垂直峭壁,登上小霸尖山的山頂。
這日的天氣相當晴朗且無風。因此雖然是在日出前的黑夜登上小霸尖山,但由於我有穿著適當的服裝,因此並不感寒冷,反而有冷冽清爽的舒適感。在這樣的狀態下等待日出,其實是一種享受。隨著太陽即將升起,天色也漸漸轉亮。這時我才發現剛剛看似晴朗的夜空,其實有薄薄的一層高空雲。這層雲在golden hour前,把整片天空染成粉紅色,美得令我印象深刻。隨後的日出,也再次讓大霸尖山沐浴在金黃的晨光之下,為這日我的拍攝劃下完美的句點。
離開小霸尖山後,我便趕緊回到中霸山屋收拾東西,準備一路下山回到登山口開車回家。雖然下山整體來說比較快,但總長度仍有30公里長。尤其最後回到大鹿林道東線時,17公里多的緩上真的顯得漫長沒有止境。最終花了八小時,才從小霸尖山走回林道登山口,剛好趕在日落時離開,完成這次的大小霸攀登。
更多我的攝影作品請參考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wilhelmchangphotography/
大鹿林道坡度 在 跟著象總跑步上學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台灣高地練練風塵 01
#國手匯 #森林跑站 #真男人文創商行
「早上10:40起跑;台18線91紅檜巨木;400x20 Pxx”•R原地xx”;下午16:30起跑;傷心山日落雲海;10k jog ‧藥球轉體x3」
(註:Pxx”意指配速xx秒;R原地xx”意指原地休xx秒)
#台灣本島移地訓練 群組裏,常會出現以上類似訊息。
而這些訊息是每次訓練的前一天,由嘉哲所po出明日預定課表,用來提供共同參與移訓選手們參考並調整後小心服用的配方。
群組裡的成員主要是一群從北到南串連一氣的選手們,以及少數關心並參與移訓的業餘跑者們,大家的目標不複雜:互相傷害,共同前進。
.
週一:早上慢跑10-12K;下午慢跑10-12km
週二:早上間歇;下午慢跑10k
週三:早上慢跑12-16K;下午慢跑10-14K
週四:早上慢配速跑12-16K;下午慢跑10-14K
週五:早上間歇;下午慢跑10k
週六:早上慢跑12-16k;下午休息
週日:早上配速跑30-40k;下午休息
每週140-180k的訓練量,搭配藥球轉體、彈力球、核心訓練及重量訓練等強化訓練。
就算是個訓練大胃王,每餐之前恐怕也是戰戰兢兢,更不用說我們這些小鳥胃業餘跑者,不但吃不完還兜不走😂
.
2020的台灣高地訓練共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期在觀霧,目的在基礎期跑量累積;
第二期在梨山,目的在專項訓練前過度期;
第三期則在阿里山,目的在進行馬拉松專項訓練期。
#觀霧
最早七月時剛上高山,選手們是選擇在觀霧進行基礎期堆量,基礎期著重在選手的有氧耐力與肌耐力,當時主要以 #大鹿林道西東線 為快慢跑訓練場域。
西線滿是碎石子路,坡度雖不大,但每踩下一步,這條大鹿西線彷彿左對應演譯「太極」,沿路不停卸掉你踩下的力道,讓你雙腳難以正常發力,你愈用力跑腳卻愈痠,跑慣以後,使出 #太極腳 口訣「似松非松,將展未展,勁斷意不斷」,嘿,這一路奔馳反而更順𣈱;
而大鹿東線也是很了不得,地勢高低斷差、路石大小不一、軟硬兼具,東線沿路所使的 #九陽神功 可是會讓稍不注意的跑者苦不盡甘不來 (許多前來訓練者都因此有不同程度的扭傷),就算是滅絕師太前來對腳,硬碰硬之下恐怕也是拿東線莫可奈何,反倒身體與眼睛熟悉後,心中熟記九陽真經心法「他強由他強,清風拂山崗;他橫任他橫,明月照大江」,稍微可以順利與東線輕鬆對話;
而爬升至2300公尺左右的 #樂山林道6k觀景台 則為間歇訓練場域,藏身林道之內共有五尊檜山神木靜靜地坐鎮2000年,這兒雖是附近相對和緩路段,但仍是有些坡度。
而我們的間歇單數趟先從高處往低處跑,雙數趟則由低處往高處回跑;沒說你不知道,這段路的絕學就是 #七傷拳,對於路段不熟,內功不夠雄厚者,絕對吃盡苦頭,「一練七傷,先傷腳,後傷心」。
.
#梨山
至於七月底八月中旬前,則在梨山進行專項前期過渡期,而主要訓練路線為台8線(中橫) 83.5至88.5k;很可惜,我由於工作關係未能參與。
聽選手們說,當地雖然補給方便,地勢也緩但相對車很多,而且由於蔬菜種植普遍,頻繁的蒼蠅與異味較為煩人,所以我猜想這兒的絕學,極有可能是來自於東方不敗所使出 #葵花寶典 中繡花針攻勢,綿密而令人難以招架。
#阿里山
而八月下旬開始,來到阿里山專項訓練 (也是過去台灣的高山訓練基地所在地),主要的訓練場域為台18線公路(新中橫)以及位於自忠的 #特富野古道。
特富野古道是由鐵軌、枕木、碎石與山徑所構成的越野步道,由於近期下午多雨,而選手們前往訓練時間又多在下午16:00之後,古道雖仍是美不勝收,但徘徊幽暗空谷之中,眼前不時霧氣環繞、腳下隨處泥濘相伴,古道彷佛收起了上半日的熱腸,側著臉低聲告訴跑者們,接下來要使的可是 #黯然銷魂掌,你們個個可得當心腳下的每一處發力啊!
.
台18線較平坦的路段為89至98k左右,而這也是最平坦的一段公路,非常適合做為下山前的最後閉關階段。
從89.5k處的 #傷心山日落雲海 的慢跑路線,到91.1k處的 #紅檜巨木 的間歇訓練場域,路線雖然是三個階段中最為平緩而適合銜接比賽的場域,但這兒的天候變化卻最為奇幻而詭譎,出手極為高深莫測,像極了 #聖火令 上的怪異武功,但都到了這個階段,我想選手們也顧不得太多,「應左則前,須右乃後,三虛七實,無中生有」,管你對手是波斯三使或玄冥二老,#跑就對了。
今年因為疫情,選手們在炎夏時無法出國移地訓練,山不轉路轉,這群選手們便在國內尋找環境條件相似訓練場域。
天候欠佳,不怕;人車共道,小事;環境簡樸,合理;所費不眥,正常!
一般人覺得他們吃苦當吃補,過著苦行僧式的修練生活,但他們其實沈醉在自己的夢想之中 ^_*
「相較於不敢追夢的普羅大眾們,他們是真正的特富野:#特別富有的好野人」我打從心裡這麼認為。🤗
#國手匯
🎵#想飛就飛夢想就怕你不追_燦爛之前心灰_拍一拍揚起一片天🎵
🎵#郭靜_拍檔🎵
Photo Credit:真男人文創商行, 象總
大鹿林道坡度 在 曹純玉 Chun-Yu Tsao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早些年前,在一個名為「叫你們小姐來」的部落格中,看見由許教頭所率領的「亞運馬拉松培訓隊」,在阿里山上的公路進行長距離訓練時,就非常嚮往自己有天也能夠在上面訓練。
跑在台18線新中部橫貫公路往塔塔加的道路上,涼爽氣溫、低氧刺激,被雄偉群山、巨大的神木群包圍著,令我想起當年那隻暈車上來的小白狗狗🐶。
這次來到今年夏季高地訓練的第三階段,也是最後一站-阿里山高地訓練。將這個地區規劃為高地訓練銜接到平地競賽專項訓練的時程,我個人覺得是相當合適的。
今年因疫情因素而無法出國訓練,因此特地在國內尋找環境條件相近、類似,盡量符合長距離選手訓練需求的場地。
上個月的高地訓練第一階段-觀霧山莊,因地理位置關係,適合訓練的只有兩條道路-大鹿林道東線與大鹿林道西線,都是屬於上下坡度較大的石頭土路。其它公路部份的坡度太大,加上路窄車多,較不適合當作主要訓練路線。因此,將此場域放在第一階段的訓練基礎期,來增加有氧耐力、肌耐力,搭配少許的速度訓練。
而高地訓練的第二階段-梨山,則是完全都在柏油路面上進行訓練。
主要的訓練路線為台8線中部橫貫公路83.5公里~88.5公里之間。偶爾會往上到福壽山農場前的一圈2公里的杉林路進行放鬆跑,因為這段的上下坡度較大,所以我們大約95%的訓練都在台8線的83.5公里~88.5公里上進行。
在這個階段的訓練場所,因為都是柏油路面,在跑步過程中的推蹬提夾落腿都會比較有效率,對於速度上相較於觀霧山莊的石頭路面而言要快上許多。但由於坡度還是有大約0.5%~1.5%左右,因此放在第二階段中間這種過渡期來說,剛好可以當作一種調整適應作用。
高地訓練第三階段-阿里山。
有兩條訓練路線:台18線公路與特富野古道。
特富野古道大多是廢棄的鐵軌、枕木、若干階梯與石頭土路交織而成的越野道路。若山區起霧下雨,抑或是天色昏暗時,難度就會大大增加,是個較適合輕鬆慢跑的訓練場所。
而台18線公路,是新中部橫貫公路,
又稱:阿里山公路。
比較平坦的路段為89.6公里~97.6公里處,這中間還會橫跨嘉義與南投,是我們主要的訓練路線。如果說我們在梨山的訓練路線的坡度是0.5%~1.5%的話,那阿里山這裡的這段主要訓練道路,大概就只有0.1%~0.5%,非常適合放在訓練強化期銜接比賽專項期的這時候。
山上的氣溫大約落在11°C~20°C,濕度較高,平均約在80%~95%左右。
早上時常出太陽,中午過後通常會起霧或是午後雷陣雨,傍晚雨勢較容易減緩,偶爾會看見黃昏晚霞。再加上,這裡的生活機能還不錯!大都是在阿里山園區內解決。有許多家餐廳、兩家7-11、一家早餐店、一小棟美食街、一間郵局,是個滿適合在台灣炎熱的夏天訓練的環境。
依稀記得,當年率領著「亞運馬拉松培訓隊」在阿里山上進行40公里長距離訓練的許教頭,曾在補給車上說過的一段話:
「我們大家常常聽到,為什麼中國、日本、韓國,這些鄰近的國家都可以訓練出優秀的長跑人才,而我們台灣卻不行呢?我個人則是認為,台灣,一定行的!」
是的,台灣長跑選手一定行‼️
車燈的閃爍聲與車內的民謠樂聲,
不絕於耳。
#台灣夏季高地訓練
#森林跑站 #國手匯 #真男人文創商行
#Bodydoor #Aminovital #Niketw
#白蘭氏雞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