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歷山大暗黑戀愛史🤎】
他,應該是年少纖弱,俊美無方吧?否則不會從大流士三世(Darius III,c. 380-330 BC)枕邊來到亞歷山大大帝(Alexander the Great,356-323 BC)懷裡,依舊享盡寵愛,萬人之上。
包高斯(Bagoas the Younger)年紀輕輕進入波斯宮廷時,已經去勢成為太監,沒多久便成為大流士三世的情人,待到國土易主之後,又被獻給新的征服者-亞歷山大大帝。
那一年,早已馳騁沙場征戰無數,統治領土跨越歐亞非三洲的亞歷山大才25歲,而包高斯年僅10多歲,他柔美脆弱的無辜模樣,加上輕盈靈活的舞姿,或許剛好挑起滔滔慾念裡的英雄柔情。此後,包高斯成為亞歷山大最愛,成功擠進權力核心小圈圈。
無論是否位居高官,至少,小情人的枕邊絮語很管用。
-------------
照理說,古希臘人多半認為太監一類不僅貪得無厭、心性懦弱又貪食縱樂,導致亞歷山大出身的馬其頓宮廷對於太監向來懷有敵意;然而亞歷山大大帝傾心波斯文化已久,又因個人癖好所致,使得太監終於在希臘宮廷裡逐漸取得地位,甚至後來得以在希臘化的埃及宮廷擔任重要職務。
身為統治者,當然不會只有一位情人,但是根據史料記載,亞歷山大身邊圍繞的眾多男性中,唯有巴高斯被稱為〝eromenos〞,意指古希臘文化中一種特別的性關係:戀童癖。要建立此類關係,雙方通常會在年紀和條件上都得有段差距,eromenos 即是指兩人之中,較年輕、順從乖巧又聽話的那位。
儘管一位太監能獲得國王恩寵已屬雞犬升天,該心滿意足好好陪伴主人就好了吧?但這只是我們不懂事老百姓的想像,古往今來,很少有人手握權力卻能安分守己不踰矩,巴高斯也是。
坐擁特權與恩寵,包高斯絲毫不加掩飾他小人得志的嘴臉,甚至全不避諱干涉國政。
-------------
被亞歷山大大帝征服之後,波斯舊臣即使再不服氣也只能見風轉舵好求取生存。
波斯將軍奧西涅斯(Orsines)深諳其中之道,不只竭力向新主輸誠,更準備成堆禮物孝敬亞歷山大周圍的親信。但不知究竟是陰錯陽差?或是出自對閹人的輕蔑?他卻偏偏冷落了舊主的舊愛兼新主的新歡-巴高斯。
眼見奧西涅斯的禮物人人有份,卻唯獨落了自己,人小心眼更小的巴高斯這下子當然會記仇,於是他開始在亞歷山大面前編排大將軍的不是。耳鬢廝磨久了,捕風捉影的事也會發酵成災,奧西涅斯真的不幸為此招來殺身之禍。
-------------
波斯大將軍被閹人構陷身亡的故事輾轉流傳到中世紀,只是在教會約束之下,很難把禁忌愛戀如實攤在陽光下,於是在這部製作於15世紀末的手抄書中,包高斯被描繪成身著華麗勃根地時尚的貴族女性芭戈埃(Bagoe),用以表明亞歷山大大帝的伴侶如此美麗溫柔又大方,才能說服當時虔誠的讀者,並通過教會道德標準。
畫面從左至右,敘述波斯將軍馬屁沒拍成卻魂斷刑場的心酸事:
波斯將軍奧西涅斯跪在亞歷山大大帝面前獻上禮物以表忠誠,亞歷山大身旁是穿著藍袍,時尚迷人的芭戈埃。竭盡身家,準備這麼豐厚的大禮,奧西涅斯原本以為從此高枕無憂,可以為新主效勞了,想不到卻還是栽在亞歷山大枕邊人的手裡。
曾經斬殺敵人無數,即便馬革裹屍也是軍人的光榮,結果最後竟是因為禮物🎁少送一份,被亞歷山大的新歡陷害而面臨極刑。奧西涅斯再度跪下雙手合掌,內心複雜百般滋味,這恨啊怎麼吞得下?!亞歷山大和假扮成貴婦芭戈埃的包高斯,並肩站在一旁台階上觀看行刑,而奧西涅斯身後那位劊子手正將利劍高高舉起。
亡國將軍的悲情人生就此終結。😩
-------------
儘管戀童癖在古希臘上流階層文化裡並不罕見,然而即使到了今天卻還是免不了道德與人權的爭議。
亞歷山大英年早逝後,所有關於包高斯的記述全數湮滅,再也沒有人知道這位心眼不太好的太監去了哪裡,當時他不過20多歲。包高斯曾經存在的痕跡被刻意抹去,或許也是因為人們難以容忍這種關係。雖然年紀輕輕卻被閹割,多半是人力不可抗拒之因素所造成,但誰叫另外一位事主卻是戰功赫赫的大英雄…
從中世紀手抄本描述這段故事時,得刻意轉換巴高斯性別以說服觀眾,便可見到古往今時對於性別二元論的觀念差異。
現代社會看待性別認同已經趨向更開放多元的態度,但我們還是期望,每段戀情都能建立在公平對等的基礎上,還有,善良、磊落、大度與正義,才是不論任何身分都必須具備的原則。
那個一肚子拐的小氣鬼包高斯知道了齁?🤔️🤔️🤔️
#做人不要太機車嘖嘖😅
#不過一個禮物而已🎁
#亞歷山大暗黑戀愛史❤️🔥🤎🖤
#東西縱橫記藝JunieWang
#部落格 https://juniewang.mystrikingly.com/#articles
#IG https://www.instagram.com/art.junie/
圖片來源 : The J. Paul Getty Museum
《Copyright © 2021東西縱橫記藝JunieWang版權所有,禁止擅自節錄,若需分享請完整轉貼並註明來源出處》
太監閹割哪裡 在 知史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明成祖尋覓建文帝 需要鄭和七下西洋?(一)| 知史百家
歷史春秋網
燕王的人馬已經到達了南京金川門,建文帝打算出迎,左右人等都散去了,只有幾個貼身侍從在旁邊。建文帝嘆息說:「我沒臉相見啊!」於是在宮裡放火自焚了。燕王高風亮節,摒棄前嫌,派遣太監前往救援,可惜來不及了,只從大火中把建文帝的屍首搶了出來。燕王哭著說:「你果然如此癡呆啊,我來是為了幫助你做好皇帝,你竟渾然不覺,而走上絕路!」
中國古代有一本書叫《春秋》,有一個歷史時期叫春秋時期,另外,還有一種寫歷史的方法叫做春秋筆法。上面這段文字是燕王朱棣幹掉自己的侄子建文帝篡奪帝位後,史官運用春秋筆法描寫建文帝之死的「傑出」作品。當我們查閱中國的史書時,最痛苦的事情莫過於遭遇春秋筆法了,那些毫無出處和佐證的歷史根本沒有參考價值。更可怕的是,許多史官在皇權的威懾下胡言亂語、胡編亂造,誤導我們這些後世的閱讀者。
建文帝之死就是一宗無頭案。當時宮中大火也許是真的,但那些給朱棣臉上貼金的描寫,你要真信,就上當了。建文帝也許的確活不見人,死不見屍了,這讓他的叔叔朱棣十分煩惱。如果這個侄子還活著,可以逼迫其「退位」給自己;如果這個侄子的屍首找到了,舊帝死了,自己可以順理成章地繼承大統,成為新皇帝。找不到建文帝,朱棣只能編一套瞎話,說這個侄子想不開,放火燒死了他自己,龍椅自然也就該由叔叔來坐了。
朱棣當上皇帝,按說這宗無頭案也就過去了。然而朱棣在位期間,命令手下一位太監率領龐大的艦隊和士兵,劈波斬浪,耗資無數,多次下西洋,讓人不禁疑惑朱棣做這件事的動機,是不是為了尋找那個人間蒸發了的建文帝?
找個逃跑的廢帝,用得著七下西洋嗎?
那個太監,就是大名鼎鼎的鄭和。其實他本名不叫鄭和,而是姓穆罕默德,一聽這個姓就不是祖籍中土的人士。實際上,鄭和的祖先原本是中亞貴族,在元朝初年遷到了中國,後來定居於雲南,取了一個漢姓「馬」,與穆罕默德的「穆」字諧音。鄭和本名馬三寶,12歲的時候,飛來橫禍,明軍打到了雲南,他被抓進了軍營,閹割後做了太監。不幸中的萬幸是,他跟對了主子,進入了燕王府做事,這位燕王,當然就是後來的明成祖朱棣了。
朱棣對這個馬三寶非常賞識,在發動叛亂後,馬三寶還為朱棣立下了戰功,看來這個太監絕非常人。打下江山之後,朱棣論功行賞,賜馬三寶「鄭」姓,改名鄭和,授予四品官職。皇帝賜姓對於臣子來說,是至高無上的榮耀,許多一品大員也沒有這樣的待遇,可見鄭和多麼受到朱棣的器重。
永樂三年(即1405年),鄭和奉皇帝的命令,率領28 000餘人、40餘艘船,從蘇州劉家河出發,開始了第一次下西洋的壯舉。到宣德五年(即1430年)鄭和最後一次下西洋為止,鄭和帶隊總共7次下西洋,每次的人員、船隻規模基本上都和第一次沒有什麼差別。按照永樂皇帝朱棣的詔書,下西洋的目的是揚我天朝國威,讓四方蠻夷歸服。不過根據《明史•鄭和傳》透露,「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覓踪跡」,也就是說,朱棣懷疑建文帝跑到了海外,所以派鄭和去尋找這個廢帝的下落。
這的確是一個貌似合理的下西洋理由。在儒家思想的灌輸下,古代中國人非常熱衷於維護「正統」,朱棣雖然是朱元璋的第四個兒子,但按照正統的說法,朱元璋的位子是要傳給大兒子的,大兒子早死,所以才傳給了大兒子的大兒子,也就是後來的建文帝,皇位根本沒有朱棣什麼事兒。朱棣奪位之後,當時的天下第一大儒方孝孺拒絕為他服務,披麻戴孝在朝堂之上寫下「燕賊篡位」,憤怒的朱棣滅了方孝孺的九族後還不解恨,連帶著方孝孺的弟子、朋友一併殺戮,這就是所謂的滅十族。
這種維護正統的觀念在古代異常強大,所以一天不能確定建文帝已經死了,朱棣一天都不能安心。這樣看來,讓自己的心腹鄭和興師動眾地去海外尋找建文帝的下落,並不算是鋪張浪費,事關自己的寶座,花多少錢都是值得的。
但是這個理由無法解釋朱棣為什麼讓鄭和前後六次下西洋(第七次下西洋時朱棣已經死了),從永樂三年一直找到永樂十九年。第一次下西洋,鄭和的船隊就已經到了印度西海岸一帶的古里,並在那裡立碑留念,碑上刻字「去中國十萬餘里,民物咸若,熙嗥同風,刻石於茲,永示萬世」。如果倉皇出逃的建文帝能跑到比古里還遠的地方,那得在海上以劉翔一般的速度飛奔了。尋找一個生死不明的廢帝,根本用不著下西洋這麼多次。
所以,尋找建文帝最多只能算是個附帶任務。那麼揚我國威是不是主要任務呢?明朝的確有這樣的傳統。朱元璋開國之初,就派人奔赴日本國和東南亞各王國,宣布現在中土是明朝了,各位要積極前來朝貢,還把許多東南亞王國列為「不征之國」,那意思就是天朝不會派兵攻打你們,你們不用害怕,我天朝過去不稱霸,現在雖然強大了,但還是不打算稱霸,只是你們一定得來朝貢啊!
明朝建立的事情,經過朱元璋這麼大肆宣傳,早就被東南亞各國所知曉了,本來不需要再去宣傳。不過朱棣篡位之後,為了打扮自己的「正統」形象,還是很有必要再次對外宣傳宣傳,讓國際友人都知道自己是如假包換的明朝新皇帝。
鄭和下西洋在外交上的確下足了功夫,每到一國,就和國王搞好關係,撒下大把的財物,力邀國王派出使節回訪天朝,甚至有些國王還親自動身回訪天朝。當然,那個時代不是聯合國裏一國一票,大家平等的當代,當年那些東南亞國家國王雖然貴為國家元首,其實比部落酋長強不到哪裡去,隨便帶一些土特產去明朝,就能獲得豐厚的回報,順便旅遊一下見見世面,還不用自己掏路費,何樂而不為呢?有些小國國君甚至在旅遊期間,病死在大明王朝境內,真是此間樂,不思蜀啊!
但話分兩頭說,如果鄭和下西洋真的是為了揚我國威,建立睦鄰友好關係,明朝似乎也太不值得了。首先論實力,當時鄭和接觸的這些東南亞、南亞國家沒有一個能上枱面的,不論人口、面積還是經濟,和明朝至少差兩個數量級。一頭獅子願意和一群狼睦鄰友好一下,卻肯定懶得搭理一群老鼠。生物界的規律如此,古代國與國之間的關係也是如此,弱國無外交。第一次下西洋,鄭和這個老江湖就已經把這些小國的實力摸得八九不離十了,揚我國威的目的也已經達到了,沒必要再浪費財力再下西洋了吧?
其次論距離,鄭和拜訪的一些國家甚至遠在印度洋的西海岸,那些阿拉伯部落和非洲沿海部落除了給天朝送來幾隻長頸鹿,讓天朝誤以為是麒麟之外,還有什麼利用價值呢?就算是為了交朋友,也沒必要帶上兩萬多士兵和幾十艘大船過去吧?
千萬別低估朱棣與鄭和的智力,這一君一臣完全可以位列最精明的一批中國人之列,千萬不要以為,他們只是腦子發熱,才幹出這種賠本賺吆喝的事情。不會,絕對不會!這君臣之間一定還有不可告人的秘密,鄭和連下西洋,其實是為了執行某些秘密任務。
差錢,還是差錢
下西洋行動的總策劃是朱棣,因此我們得站在朱棣的角度來想問題。作為一個泱泱大國的皇帝,朱棣要處理的重大問題無非是兩件事,一件是國防,要時刻警惕元朝的後裔——蒙古人捲土重來。朱棣雄才大略,把都城從南京遷到北京,直面北方的挑戰,並數次御駕親征,大大削弱了蒙古各部的實力,使蒙古鐵騎幾十年間不敢越雷池一步。鄭和下西洋顯然和國防扯不上關係。
另一件就是內政了,朱棣面對一個老爸朱元璋留下的難題:差錢。
其實,中國境內金礦和銀礦十分稀少,因此在金屬作為貨幣的古代,一旦中國的經濟有所發展,經濟總量和貨幣總量的矛盾就會日益突出。朱元璋一開始試圖沿用元朝印製紙幣的老辦法,發行大明寶鈔來增加貨幣供應量,與日益增長的經濟總量相適應,結果由於無法控制紙幣的貶值問題,大明寶鈔可恥地失敗了,民間依舊用銅錢作為貨幣。
但是銅錢本身是賤金屬,一枚銅錢的價值很小。在小額交易中銅錢還是很方便的,比如買棵白菜、打瓶醬油甚麽的,但是經濟越發展,就會出現越來越多的大額交易,這時銅錢的麻煩就來了。大額交易對銅錢的需求量非常大,可是古代銅的開採量受到技術落後和銅礦難尋的限制,不能在短時間內提升。同時從鑄造角度看,鑄造一批銅錢和鑄造一批銀幣所費工時基本一樣,但是平攤到每枚錢幣上,銅錢的鑄造成本同它本身的價值相比,就非常可觀了,相反銀幣由於本身價值高,所以鑄造成本相對來說比較低。
(二之一,待續)
(本文由「歷史春秋網」授權「知史」轉載繁體字版,特此鳴謝。)
網站簡介:
歷史春秋網(www.lishichunqiu.com)成立於2010年6月,是一個以歷史為核心的文化資訊門戶網站,提供中國古代歷史、政治軍事、經濟文化、中醫養生、書畫藝術、古董收藏、宗教哲學等內容。致力於傳承國學經典,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太監閹割哪裡 在 深度西班牙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即使生活在極蠢派當道,幹話若花粉般漫天飛舞的年代,人民黨依舊以其幹話老店之姿,落後群雄五百年。
新任人民黨主席Pablo Casado已婚先生,才區區38歲,講話則彷彿被千年殭屍附身這麼恐怖。
天主教派始終不肯鬆口的議題乃墮胎,身為天主教打手,人民黨為此已經折損過一位司法部長,依舊無法將現行墮胎法改回他們的理想:
(人民黨理想墮胎法:女性沒有權力決定墮胎,即使被強暴,胚胎有問題,都必須生下來)
說起來,許多人民黨政客成精,早不碰這議題了,但架不住初生之犢不怕虎也,打敗這麼多老牌政客,成為該黨最年輕黨主席的已婚先生,認真覺得自己可以一而再,再而三的揪拔虎鬚。昨天,他在媒體採訪時,又大辣辣的使用錯誤資料與概念,開始宣揚他的墮胎理想:
"Tengo una posición muy clara al respecto. Creo que es bueno que las mujeres sepan lo que llevan dentro. Es bueno conocer que lo que llevan dentro es una vida autónoma".
(翻譯吐司吃下去)我的立場很明顯,就是尊重。我認為讓這些女人知道她們體內裝載的是什麼才是對的,她們必須知道自己體內裝載的是個獨立的生命。
噗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難道他以為我們女人自認肚子裡裝的是健達出奇蛋嗎?!!
狗拿耗子多管閒事。昨天在網路上看到這比喻好:這根本就是太監群聚在一起討論性生活如何對健康有害,還好我們都被閹了一樣。而且已婚先生更可怕,他自己被閹了不打緊,還打算逼所有女人自宮!
男女,很不幸,確實天生不平等。因為小孩是在我肚子又不是男人肚子裡,要血肉相連地揣著孩子40周,忍受身體因為懷孕餵母奶飽受變形與折磨,為此失去工作機會與正常作息,為此到處被陌生人白眼,未來人生除非掛掉,否則永遠沒有能撒手不管,不由自主的為孩子打算的一天,請問一下,女人的人權在哪裡?
墮胎法的開放,不代表政府要逼所有女人去墮胎,而是給予女性一個自由選擇的機會,有的孩子生下來註定受苦,請問為何還要逼死人家親子呢?
事實證明,社會黨開放墮胎法後,西國的墮胎率不升反降,同時,此舉大幅度減低了非法墮胎的致命機率。以前,西國有錢人家女性還可以跑去歐洲他國墮胎,未成年或貧窮家庭的女性,則只能找毫無衛生管理的非法管道,致命機率比天還高
真是謝謝已婚先生,讓我們知道在右派眼裡,女性就是愚蠢無法有自覺能力,只能任男性宰割的生物,說起來,已婚先生難怪會怕,生這種兒子不如生快叉燒,要他老媽知道生出來是這種幹話王,只怕也會考慮去墮胎。
而這樣的人民黨,是西國第二大黨,號稱"中間偏右"而已的右派喔~
至於投極右的,我個人懷疑他們是打算讓極右選上,通過新法宣布女人不准工作,女性為低等生物,工作違法,如此來快速降低全國高達15%的失業率吧?
#西班牙妙不可言
#婦女節前講這個根本自殺
#可惜他是殺不死的幹話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