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兒 #媽媽們放過自己吧
在我父母那一代的年代,可能在教養上沒有那麼多的餘裕,能夠去思考怎麼樣能帶給小孩更好的教養,我的父母都是公務人員,媽媽是標準職業婦女,下班趕快回家做菜,趁孩子睡了把家務做完,直到半夜再去睡覺,這就是一整天的句點,周而復始。
希臘醬的父母都是開店人,忙的程度是全年無休從早到晚,婆婆最常說的是希臘醬小時候他們為了工作,只好把小小醬拴在床角讓他有一個半圓形的活動範圍,然後他們在樓下工作,定期上去餵奶。有了醬弟弟以後也沒有比較輕鬆,某夜半夜醬弟爬到他爸媽門口想要一起睡,但他們隔天要六點起來工作於是沒有開門,只好讓他在門口哭,隔天打開門看到醬弟睡在門口😂 隔天他弟弟就不爬了。
每次聽這兩個他們小時候的故事,都覺得很經典(驚嚇)
我想說的是才隔了一代,我們的經濟環境和教養理念其實已經天差地遠。(我教養小孩的方式,在公婆眼裡也是奇觀,從不讓小醬吃甜食,小時候就給硬麵包和羊排啃,一個月大就分房睡,一歲後不給夜奶和戒奶嘴,自己入睡等等,這些舉動恐怕他們的震驚程度也像是我被他們講的故事一樣給嚇壞了。)
現在已經不再是花時間在擔憂經濟,而是在擔憂小孩要送哪裡去受教比較好,是蒙特索利比較好?還是Reggio比較好? 甚至還沒上學的也免不了要擔憂。舉例來說,最近被詢問度超高的一類問題就是: 小孩聽得懂中文嗎? 妳有沒有教中文? 他用英文回妳還是中文回妳? 或是小孩該不該去托兒所? 去了會不會對小孩不好,不去會不會失去什麼?
說真的,我沒有見過一個不擔憂的媽媽。媽媽團體間也充斥了不同的聲音,這些完全不同於上一代的擔憂,但是擔憂完全不輸給上一代。
一路走來說實話,這些身邊人的話語真的無形之中會造成媽媽很大的壓力,好像小孩不會說中文就怎麼樣了? 如果在家父母都是講中文當然比較容易,但如果另一半是說英文,小孩聽到英文的機率不是正常來說本來就比較高嗎?
不然難道媽媽不用跟爸爸交流?
語言這種東西,本來就是用進廢退。
請媽媽們,真的真的真的不要再給自己太多無形的壓力了!
我發現大家都用力過猛。很容易內傷。
來一個真實故事結尾。
我以前工作的咖啡店老闆現在小孩都三十多歲有了,他是第一代澳洲移民,孩子小時候曾經讓他們去中文學校,但是小孩當然不喜歡去,後來就停止了。現在孩子大了有自己的工作以後,發現會中文好像蠻加分的,又重新自己回去學校上課。過程中當然免不了抱怨一下說,當初停止了好可惜,這時候聽者就會接著說: 對呀你看你看~是不是不能停,或是早知道就不要停。
你真的覺得當初的停止白費了嗎?我反而覺得當初停止了才是爸媽明智的決定。
#因為當年的學習是為爸媽 #現在的學習才是為自己
我們學英文不也是如此嗎?英文在台灣從小學到大,都沒有來澳洲親身闖蕩一年來的功力倍增。
和小孩持續保持中文的練習當然很好,但如果為了學習反而讓小孩失去學習的熱忱那就本末倒置了。
還有,如果妳不是走這個路線的也不需要自我懷疑好嗎?
妳不孤單。
在台灣可能很多職業媽媽必須上班,所以小孩很小就不得不把小孩送托兒所或保姆家沒有太多選擇,但在澳洲因為送托非常貴,一天的費用和媽媽一天的工資可能幾乎打平,於是一般媽媽會選擇全職在家帶,直到寶寶一歲後媽媽彼此間會開始瘋狂詢問: 妳有沒有送? 到底要不要送? 要送幾天好? 除了經濟考量外,也會擔心托兒所素質好不好。我說實話,如果一個沒有後援的全職媽媽,全職了那麼久,又如果一路從出生到一歲都沒睡好,媽媽內心一定會開始進入自我懷疑崩潰吶喊的小憂鬱劇場。
我記得我大概就是小醬一歲三個月時,有一天我和好友在咖啡店聊著聊著就噴淚了。她馬上說: 該送了😂 我才知道原來送托是為了媽媽的身心健康呀! 所以如果妳帶的真的很累,就不需要再詢問身邊媽媽們的意見了,自己請直接打開google搜尋: childcare,一間間親身去看看,妳需要的是一天的喘息,而不是一間101分的完美托所,它的確不會像妳照顧小孩那樣無微不至,但有時候放風一下也不會世界末日。
#最後我們常落入的一個謬誤就是 #為什麼別人辦得到我辦不到。覺得別人可以一路生了兩個三個又加上一條狗,為什麼我辦不到,一定是我的問題或是我老公的問題。除了自責覺得自己辦不到也可能天真的覺得別人可以,我也可以。別人生了兩個又四個,那我應該也可以。
仔細想想這根本是拿蘋果跟香蕉比,因為妳養的小孩不是她的小孩,因為妳的老公不是她的老公,因為妳的家庭支持系統不是她的家庭系統,簡單地說,因為妳不是她,根本不能這樣類比。
但為什麼我們常常那樣說呢? 因為我們的參考樣本數很有限。我和希臘醬生小孩前,觀察的就是醬弟一家,我還記得希臘醬說沒關係呀我覺得生完自己帶應該沒有很難,不然怎麼大家都生,於是生完兩天出院後回到家兩個人直接打落無眠無靜音地獄,希臘醬常說: 養小孩很難但是大家都不誠實😂
我想要說的實話來了,而且只會說一遍。
妳不需要因為妳只決定生一個而覺得跟隔壁王媽比自己比較弱,這不是生孩子比賽。妳也不需要因為妳決定送托而覺得自己比較不愛小孩,沒有這回事。妳更不需要因為小孩不會說中文聽中文而覺得自己不夠盡責,妳不是他的中文老師更不需要為他的未來掛保證。最後,你更不需要因為自己沒生孩子而遺憾,因為沒有收到禮物前你真的不知道你求的是什麼。
不要再拿任何一樣單一標準來評價自己是不是一個好媽媽。不一樣的選擇,不代表比較好或是不好,請尊重並勇敢擁抱那個不一樣。
媽媽們,放過自己吧💗
#只是想為在迷途中的媽媽打打氣
#記得拍拍自己用力鼓勵自己一下
#成為媽媽妳已經很盡力了
#人生不需要比較孩子也是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0萬的網紅MPWeekly明周,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星期五樂城】平常相處中,總覺得一切理所當然,直到嘗過分開的滋味,才慢慢明白對方在自己心中的份量。你有過這樣念茲在茲的朋友嗎? 熱愛音樂的Janice,與結他手Michael及琴手Grey,組了隊名為「Noiseguys and the Whitegirl」的樂隊,專唱廣東及台灣抒情歌。「起名蠻...
失去 熱忱 英文 在 謙預 Qianyu.sg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見客的生涯中,最常聽到的是:「我不知道要做什麼。」
他們當中許多都曾經看過命,或自己會看一點,不是完全不知道自己可以做什麼。
其實,他們真正的內心話是:「我不敢去做,想得到您的專業看法,但我還是可能不會去做。」
理由可以很多,經濟能力、家庭反對、沒有信心、不想改變、時間不夠、不夠確定、選擇障礙等等。
看到他們,猶如看到以前自己的縮影。
有好幾年的時間,我不想出來當風水命理師。
我雖尊敬這份行業,也當然敬仰我的師父,但我人生的計劃裡,從未想過要從事這職業。
我不知要怎麼向一直對我寄予厚望的父母交代,覺得有點丟臉。
直到有一天,師父說我再不出來,他就一腳把我踢出師門,因為他不需要這種沒用的弟子躲在他身後,而沒履行當初的發願。
在我與師父學習的這十五年裡,他曾拒見我一年,也因我學習態度不佳,而沒收我所有的筆記和羅盤,一共兩次,每次長達半年。
師父說到做到,我沒辦法,便硬著頭皮出道。
早期出道,當有人問我職業時,我只說自己是個老師,我也真的曾教書有十年之久。
就是不願說自己是個「風水算命婆」。
道是出了,但茫茫大海中,如何讓陌生人認識我,相信我,那又是另一難事。
2016年6月,我在個人臉書開了第一次的直播,推銷自己的風水講座。那時,我的臉書帳號只有120+朋友。
直播是那時臉書的新功能,我沒有經驗,但逼自己開,因為覺得那是最直接說服大家買我票的方法
接著四年來,我一共在個人臉書開了約70場直播,臉書朋友逐漸增到430+位。
每次開直播講的課題,無法預知觀眾的反應,但就是一邊怕,一邊摸索。
以前和家翁家婆一起住,家裡六個大人、兩個幼兒和一隻容易亢奮的小狗,光線也不好,所以都是在外開直播。
眾目睽睽之下,要滔滔不絕、自信滿滿,需要很大的毅力。直播中的我,必定是能言善辯的,但事實上,早期會非常緊張,怕怯場,怕忘詞,開直播前會晃來晃去一個小時才敢開。
當時,先生雖在我身邊,但他不習慣眾人的眼光。我開直播時,他會跑得遠遠的,遠到我的頭像貓頭鷹一樣轉360度都看不到他。真愛啊,姐妹們,真愛啊~~
大家看到我以英文或參雜中英文拍的影片,其實都是2016年-2018年在我個人臉書的直播。那時的朋友,除了華人也有非華人。
2019年六月,把直播剪輯,加上字幕,上傳到Youtube。一年內,增了三萬多訂閱。
我2019年慢慢開始以全中文拍片,原因有二。
一、我開始有了台灣觀眾。
二、我舅舅在2018年底被驗出有肺癌。
某日在舅舅家時,我告訴他我在台灣為他辦了皈依,皈依和外婆一樣的上師,也即是我的根本上師,聖尊蓮生活佛。舅舅便與我分享他有臉書帳號。我很驚訝,因為舅舅沒讀什麼書,也已近六十歲。舅舅的臉書帳號沒有大頭照,以他的小名命名。
他說,他聽到佛曲或海濤法師的開示,他覺得好聽有意思時,他就會分享在自己的臉書,方便自己隨時想聽都容易找到。
我頓時心裡揪了一下。
如果自己只以英文拍片,自己家中的長輩永遠都不會看得懂,我的觀眾越多,彷彿越是個諷刺。
我的長輩看不懂,他人的長輩也會看不懂。
和自己的家人說佛法,永遠比對陌生人說來得艱難。既然如此,那我拍中文片說給他人的家人聽,說不定也能換得功德,有日我家人終於願聽懂佛法吧!
我舅舅於2019年八月過世。
2020年底,我看著臉書APP裡的FB Watch,告訴我先生,我要我的影片登上FB Watch。我開始將Youtube的影片放到臉書粉絲專頁,也這樣,今年多了五萬個你們的陪伴。
你們說從我這裡學了很多,我從你們身上學到更多。
最令我開心的是,有觀眾說本來對佛法已失去興趣,或因太多不明白而想放棄佛法,看了我的影片後,卻從新燃起了希望和熱忱。
觀眾越多,謾罵的留言也增加 - 什麼「廢話連篇」、「妖言惑眾」、「胡說八道」、「誤導眾生」、「因果自負」、「🐖 你去死!」、「神棍」、「妖女」、「騙子」等等。
太多太多了。
這時,開始感恩自己的家人。「走火入魔」、「發神經」、「廢人」、「不孝女」等等,家人誤解自己時,背後的閒言閒語、當面的辱罵永遠比陌生人來得更痛徹心扉。
他們的加持,激發了我內在的叛逆,這另類的力量,也助我走到今天。
原地踏步比踏出第一步還痛,於是我選擇一步一步的邁向前。
師父曾預言我四十歲後,會有名氣。
算歸算,做還是得我去做。想想以前的自己,膽小到好笑。很多莫名的恐懼和擔憂,原來都是多餘的。看回五年前的影片,自己已慢慢的老去,過去五年如過山車一樣,好玩到值了,沒白活。
人生,從娘胎出生到雙腳伸直就是一場大冒險的遊戲,有因過關而升級,有因掉入陷阱而落敗。
我們會有無數次的失敗,但別忘了,我們也能製造無數次的勝利。別人的指指點點再多,也不該是我們無法忠於自己內心的理由。
每個人一定是先打了人生大大小小的敗戰,從中增長智慧,增強技能,進而增添了打勝戰的資源。
我們沒得選擇人生如何開始,但可以選擇如何繼續,如何結束。別花太多時間去想,邊玩邊變通吧!
活著,就是一種運氣的輪迴,無論好壞,好好的玩,享受那個「斬妖除魔」的內心過程,因為精彩的一定還在後面。
失去 熱忱 英文 在 Kyo先生與Biao小姐的生活日常揭載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彪媽唯一推薦🏆的英文教材 Lingumi 幼兒英語 】
#年訂閱64折限時團購送兩個月#真心推薦
親愛的大家:今天跟大家分享的 Lingumi,
是彪媽自己去找Lingumi 的合作開團喔!
之所以我會找他們,
主要是我朋友介紹我試用後
我女兒從「超」討厭英文,到「願意開口」講英文!
我認真覺得太神奇了~因為親眼見證我女兒的改變
這不僅是一套增加語感的APP👍
更是誘發學習熱忱,
增加語言好感度的軟體啊!
.
也怪我啦,當初沒有評估好我女兒的特質,
就給毛寶上外師半美的學校,
沒有發現這樣長期「鴨子聽雷」的狀況,
反而不適合個性坐不住的她
.
畢竟幼幼和小班,中文也還在學習成長,
可能同時讓她半美的形式,她吃不消
反而導致她對英文有點反感!
甚至失去學習熱忱(My God!這點最難救)
連轉學之後都還是很不喜歡英文啊💔
.
好險我閨蜜好友介紹我這個Lingumi,
他們還有專屬線上社團,
好多媽咪都在裡面學習交流!
無論是媽媽的口碑,或孩子實際使用的心得,
真的佳評如潮!你們下載就知道我說什麼!
『所以!#快點免費試上五堂看看!』
我很推薦三歲剛學英文的孩子,
一開始就接觸,真的會很有互動性!
好玩有趣、又願意開口說啊!
.
試上課程 https://lihi1.com/Zze74
彪媽網誌介紹 https://lihi1.com/OFtXp (必看)
時間:即日起~4/11 的 23:59
團購網址: https://lihi1.com/Ahk1r
🎁優惠方式:
請選擇「年訂閱」方案,
於訂閱畫面輸入折扣碼「biao」
(記得一定要按#Apply)原本的83折就會『再』8折!
《🎁再加贈!》
贈送兩個月!
⚠️請注意,一定要用官網網頁訂閱。
在app內訂閱以及沒有按apply都會無法獲得折扣,
也無法計算在彪媽團購人數中唷👀
⚠️ 贈送的會員權限統一於4/16前完成發放
⚠️此團期限到4/11週日晚上12點截止。
如有付款問題需請團員在App內右下角或私訊粉專請
「客服」協助,客服是歐洲上班時間內48小時內會回覆
⚠️有問題也可以問彪媽
#留言區有資訊喔
#記得看網誌喔
#我真心撰寫
失去 熱忱 英文 在 MPWeekly明周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星期五樂城】平常相處中,總覺得一切理所當然,直到嘗過分開的滋味,才慢慢明白對方在自己心中的份量。你有過這樣念茲在茲的朋友嗎?
熱愛音樂的Janice,與結他手Michael及琴手Grey,組了隊名為「Noiseguys and the Whitegirl」的樂隊,專唱廣東及台灣抒情歌。「起名蠻可愛的。我們每人抽出自己最喜歡的英文單詞,然後拼湊而成。」Janice回想,剛開始他們滿腔熱忱,想參加各大小比賽,吸引更多聽眾,傳揚音樂的美好。可惜磕磕絆絆的,走得毫不安穩。他們錄好了〈陪着我走〉,還未發佈,琴手Grey便失去影蹤。
「我在這首歌裏,感受到大家對音樂的熱情和衝勁。」彈唱的背後本無意義,但現在,Janice想把它送回Grey身邊,寄望再有夾band的機會,能陪伴彼此、繼續追尋音樂夢。
• — — • • — —•
《星期五樂城》獨立音樂唱遊集♬
Channel:https://bit.ly/34h4w65
欣賞更多「Noiseguys and the Whitegirl」的作品♪
IG:@hei.tunggg
YouTube:janice珍尼斯
-----------------------------------------------------------------------------------------
明周娛樂 https://www.mpweekly.com/entertainment/
https://www.instagram.com/entertainment.mpw
明周文化 https://www.mpweekly.com/culture/
想食明周 https://www.facebook.com/foodiempw/
INNER https://www.facebook.com/innermpw/
https://www.instagram.com/in__n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