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課的價值》
中華隊在奧運創下佳績,不但讓世界看到臺灣,同時也讓國人在疫情當中得以振奮。在為國手的表現熱血沸騰之際,我們一方面敬佩這一位位中華健兒在世界最高運動競技殿堂的全力以赴,一方面也會產生諸多反思。獎金夠不夠?待遇好不好?訓練設備、配套是否合宜?但,今天想跟大家談的,不是這個。而是大家接觸運動的基本~體育課。
如果問:為什麼要運動?市民朋友們的標準答案絕大多數都是為了「健康」吧,當然也會有人就是just for fun。但,若是問大家,為什麼要上體育課呢?答案應該都是「學校就規定要上啊」!是啊,體育課是我們成長過程中,在學校都必須上的一門課;可是,我們真的有因為體育課而愛上運動嗎?透過體育課學習到了正確的運動知識、養成運動習慣嗎?如果這樣問,答案恐怕就不樂觀了。
在學校上體育課,對學生來說,當然有非常愛上的,但也有不少同學是能免則免。而喜歡上體育課的,或許多是針對特定的項目,例如籃球這類的球類運動。而體制內學校體育課的設計,往往偏向體適能測試與專項運動的入門教導。這並不是不好,但卻不是體育課真正該有的最高價值。我們身邊有些朋友,從讀書,抑或男生到當兵,最討厭的就是跑步。可是,這樣的人,卻很有可能在出了社會好一段時間後,愛上長跑,甚至成為馬拉松的追逐者。愛跑,不是在那段長達12年、甚至14年的學校生活中培養出來的習慣,是不是有點奇怪?更不必說,不少人愛上某項運動,仔細探究起來,恐怕都跟體育課沒有關係。
那麼,問題在哪裡?學校的體育課何以無法成為運動生活化的推手?何以無法成為大家喜愛運動的起點?這或許是我們應該好好深思的問題。
而我們也看到,透過系統,每年有許多選手被培養出來。他們在被培育的過程中,參加了各種等級的比賽,經歷過無數的成功與失敗。但是,這樣的一群年輕人,只要不是奧運等級的獎牌得主,非常奇怪的,反而就成為了社會中缺乏競爭力的群體。這,又是什麼道理?
我們的人生只有一次,其中很多事情很難重來。面對失敗固然痛苦,但難到大家都很會面對成功嗎?事實上,我們只有很少的機會,去面對這些起伏跌宕的結局,所以自然不太會處理。可是,運動員不同!他們的生命當中,很長一段的時間,就是把自己準備到最好,然後全力以赴去應付挑戰,最後無論成功或失敗都必須放下去迎接下一次的挑戰。這,不正是人生的縮影嗎?差別只是他們可以常常重來,藉此修正自己。
因此,運動員應該是最有能力面對人生的一群!他們能站上競技的殿堂,沒有理由不能在其他的領域創造自己的另一片天地。這,才是運動給人最寶貴的禮物;這,才是體育課應該交給大家最高的價值。在全民瘋奧運的時候,讓我們把榮耀歸給選手,同時靜下來想想,我們的體育課該怎麼替傳遞運動最該傳遞的這份價值。人生,因運動而美好,體育課應當是這份美好的起點才是!
奇怪的球類運動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我的老師跟我說,如果我想生氣,就去輔導室打沙發】
【但是啊~~我幹嘛要做這麼奇怪的事情】
這是一段在學校自己很辛苦的,也讓老師們很辛苦的孩子跟我說的話....
在 #注意力 跟 #衝動控制 上需要幫助的孩子,很多時候都會收到一些很奇怪的建議。如果孩子覺得建議不好,當然不會使用!
而我的經驗裡面,我發現在這些孩子比較容易接受的自我調整策略中,#躺在地板休息是很常被接受的方式。可能是因為地板涼涼的,動作很放鬆,也可以逃避一下外界的刺激看著電燈放空。
【因為我生氣的時候,身體裡面都是不好的氣】
【躺在地上時可以把不好的氣趕出身體,換成新的】
這是孩子跟我說的感覺!
我覺得孩子可以發展出一個自己的換氣策略是不錯的過程👍。所以,在我的治療室裡,孩子自覺生氣、不耐煩時,可以去躺一下地板~~
㊙不太需要催促! 大概30秒他們就會換氣成功!!
㊙也取代掉一些亂七八糟的行為....
而躺在地上的球類運動,除了讓孩子靜下心來面對越來越難的動作要求,進而練習不同的專注挑戰,也是一個在室內比較容易進行的活動。
🆗不太需要擔心孩子丟太高~~因為會打到自己
🆗也不需要擔心孩子亂丟~~因為起身很累
可以嘗試一下將這樣的活動在課間使用喔~~
影片裡有三種動作~由簡單到難,可以參考一下~~
奇怪的球類運動 在 安加奶油的貓頭鷹養成記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因為任課老師算錯堂數,本來負責代課,六年級孩子一個月游泳課,這週臨時變成體育課,上午兩個班體育,下午班級才上游泳,卻在早上收到要我上羽球正反拍,只好趕快惡補,找出家裡的羽球拍,外加google與youtube幫我複習,以前讀書運動還算不錯,但球類很奇怪總是我的罩門。今天除了教正反手,告訴孩子羽球的由來,小朋友也很愛找我對打,兩節課下來有運動到🤣
下午的游泳課...這班老師很有心兩次都來看孩子上課,討論著比較不會游泳的孩子,班老師說很想過去幫忙,不然孩子容易被晾在一旁,不過老師前陣子,運動腳受傷行動不便,所以我跑過去好幾次,看那幾個孩子的狀況,教練也比較不會忽略不會的孩子。
課程結束,孩子洗完澡又上演吹風機不夠用的戲碼,只好幫他們吹加快速度。有些孩子很願意共用(但有些也只給好朋友用),有些孩子則只想自己頭髮乾就好,但女生頭髮又長,需要吹很久,在等待的孩子,也沒想到再擦乾一些頭髮,節省時間。
回家和安加談到吹風機這件事,雖然大孩子也沒錯,但總覺得缺少了同理和想到他人這件事,每次藉由事件與孩子討論,就是希望她們遇到同樣的事情,能懂得找出最好的方法。
#安加奶油的貓頭鷹養成
奇怪的球類運動 在 CCTV 中文- “世界十大最奇怪的運動”——水下曲棍球... 的推薦與評價
水下曲棍球是一種類似曲棍球和冰球結合的球類運動。 隊員們戴上球帽、面鏡、呼吸管和手套等裝備,穿上脚蹼,手持一根L型的特製球 ... ... <看更多>
奇怪的球類運動 在 奇怪,有人M01會自動跳轉廣告的嗎?還是只有我有這種情形? 的推薦與評價
運動. 返回. 運動. 分區首頁 · 最新文章 · 熱門文章 · 消費經驗 · 綜合討論. 球類運動. 籃球 · 棒壘球 · 足球 · 網球 · 羽球 · 高爾夫球 · 桌球 · 慢跑. ... <看更多>
奇怪的球類運動 在 Re: [請益] 台灣格鬥環境的問題請益- 看板MMA - 批踢踢實業坊 的推薦與評價
※ 引述《chind (秋夜微雨)》之銘言:
: 想換個方式問這個問題 以運動競技來說
: 除了四大熱門運動 籃球 足球 棒球 網球
: 中國乒乓球 美國美式足球
: 哪些運動是比較帶得起來的? 即是當運動員有相當收入
: 另外一個問題是同匹人比賽時間
: 網球 我雖然幾乎不看
: 但是打下來也是滿久的
: 接著 哪種比賽適合較多現場人口觀看?
球類運動的推廣容易度跟職業化的商業促銷容易度有很大差別。
職業化部分足球毫無疑問是世界第一普及的球類運動。
這跟其規則簡單明快很好懂有關。
其次是籃球。
至於棒球是以美國為中心在加勒比海跟太平洋普及,以全世界來說普及區域有限。
甚至大英國協之間普及的棒球前身,板球,因在印度超紅,單論競技人口數跟觀眾數
高達十億以上,甚至還超過棒球。
美式足球也是在美國紅而已。
但美國經濟規模大,在將運動商業化上頭很有頭腦,故美國的職業運動金錢物流很大。
其實像賽車,歐洲人看F1,美國只看他們自己的NASCAR賽車。但NASCAR賽車的商業
規模也是很大的。因為美國有足夠的人口跟金錢可以撐起自己的職業運動市場。
但在推廣容易度上,要分析得看向業餘運動的參賽國數量。
若以2020年東京奧運參賽國的數量來看球類運動的普及度。
第一名是排球,222國。
第二名是桌球,220國。
第三名是籃球,214國。
再來才是大家都知道的足球,211國。
接下來三位分別是手球,網球,羽球。
為什麼會這樣個人認為跟運動的入門難易度很有關。
排球跟籃球需求場地不大但可以多人參與,是很合適的團隊球類運動。
而且場地可以設置在室內,不受天候影響。
桌球在中國跟其他很多國家都迅速普及的原因之一,就是場地需求極小,
且器材同樣可以在室內設置,不受天候影響。很適合現代城市人。
缺點就是最多雙打,同時參加人數較少。
足球的利多則是規則簡單,除場地外不需要太複雜的器材。
但缺點是需要很大的場地,在地廣人稀的國家這不是問題,
但在台灣這種地方就不容易設置足球場。
國際足協也發覺這點問題,所以近年開始發展室內五人制足球。
至於美國流行的棒球跟美式足球其實都需要很大的場地跟很多專用器材,
規則也很複雜,推廣並不容易。所以在美國影響較強的地區以外,普及速度很慢。
附帶一提,最多參賽國的榜單上非球類項目還有田徑,這是最簡單的個人競賽。
故也參加國多,212國。
回到主題的格鬥運動上,2020東京奧運的參賽國最多格鬥項目:
第一名是柔道,204國。
第二名是拳擊,196國。
第三名是空手道,187國。*
第四名是角力,174國。
至於台灣能奪牌的跆拳道參加國其實只有93國,以全世界來說是很小眾的格鬥競技項目。
台灣棒球能跟強國的美國日本等相比有競爭能力,多少也是因參賽國少。
上面四大格鬥運動中有職業賽的只有拳擊。
1990年代後,很多空手道、柔道、角力選手,加練幾種技能後投身MMA運動,
也是因沒有職業賽可吸收這些以格鬥為志業的選手。
*:
空手道因國際組織太多,規則一直談不攏,一直到2020年東京奧運才成為正式項目。
但泛空手道的團體在國際上是非常普及的。
還是回到前面說,如果各位看上面的四大項目參賽國之多,就知道在
格鬥運動界全世界臥虎藏龍,能打的猛者很多。
而這四大格鬥運動在台灣也早就有發展,學過的人其實也不算少。
但若台灣的這些格鬥運動的業餘選手層底子不夠深厚,國際上打不出好成績,
就算直接投身MMA業界,也一定很難跟一流選手競爭。
否則就算一時有幾個天才能打,但其他格鬥強國則年輕選手一個接一個出現,
人老了遲早要被打下場,那後繼無人則風潮過去,也就無人看拳賽。
最後依然強調,拓展業餘選手層才是格鬥運動發展的基本功。
先練幾個柔道、空手道或拳擊、角力的奧運冠軍出來,才有機會在MMA界打天下。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03.217.124.40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MMA/M.1544941051.A.00D.html
※ 編輯: NKN (203.217.124.40), 12/16/2018 14:32:31
這部分涉及以歐洲為中心的足協對職業足球的態度,跟美國職業運動很大不同。
美國職業運動聯盟如NBA跟MLB以商業為目標,為了強化賽事可看性,
很強調控管球隊水準,不是隨便什麼人都能經營球隊。
球員跟管理團隊都要有相當水準,有一定實力,才被許可入盟。
歐洲的足協對職業足球隊的態度很開放,但是採取一國一聯盟跟分級制度,什麼地方
小團體都能成立足球俱樂部,加入足協,但要戰績很好看才能往上爬。
於是就造成歐洲到處是足球俱樂部,但能長期待在甲級的球隊只有少數幾支。
因此地方小足球俱樂部的球員薪水不高跟上班族差不了多少甚至是兼差的,是正常現象。
像是如果有興趣查查日本足球,跟日本職棒比較,足球球隊數量非常多,但強弱差別
很大。中小球隊比賽沒什麼可看性,且球賽太多分散客源,大多數中小級球隊的比賽
觀眾很少。球隊收入少,球員薪水當然也不高。
因為這系列討論是要談職業化而不是業餘運動。
推廣業餘運動是很好的,但要成立固定化的職業賽事組織,需要龐大的金錢支持。
也應該要能維持參賽選手的生計,這都是$$$$$$,很銅臭味的問題。
不可避免的一定要談更多商業經營,而不能光靠對運動的熱情。
看看現代格鬥技發展史,燒錢燒到倒的職業賽事或窮困潦倒的選手所在多有。
(之前還看到1993年初代K-1冠軍Branko Cikatic老了生重病,在募捐治療費)
別看上面說日本柔道現在是奧運格鬥項目參賽國最多,
以前日本戰後初期為了讓柔道選手有飯吃搞職業柔道賽,
結果商業失敗,也是金主賠錢,選手潦倒。
後來一些選手被新興職業摔角秀吸收才能有飯吃。
至於柔道則長期維持業餘武道性質跟推廣普及,才有今日聲勢。
總之雖拳迷喜歡看職業賽,但業餘格鬥也沒什麼不好的,市場底子不夠,
不一定非得職業化不可。拳迷頂多沒職業賽可看去看業餘賽,錢燒完的金主
跟打到有傷又找不到工作選手的人生,我們不負責的,不能太強求。
國外已有很多市場已經形成規模的職業賽可打,想從業餘轉職業,
先挑戰這些既有賽事,更有保障。
那麼多優秀選手離鄉背井跑去美國打職業運動,也是因為在當地參賽才有錢賺。
※ 編輯: NKN (203.217.124.40), 12/16/2018 15:37:50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