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個年輕人,自二戰期間惡名招彰、毫無人性的「奧斯威辛 - 比克瑙集中營」逃出,拯救了免於即將從匈牙利移送至此的 12 萬名匈牙利籍的猶太人性命。 10/1 全台上映
在二次世界大戰中,希特勒為了消滅猶大人,成立許多「集中營」,除了用來關戰犯之外,最重要的任務,就是用殘無人道的方式來消滅猶太人,而在眾多集中營中 ,就屬位於波蘭 - 奧斯威辛的集中營最為人知,而奧斯威辛有三個集中營,一為做為博物館的「一號營 – 奧斯威辛 Auschwitz」外,另一個就是「二號營 – 比克瑙 Birkenau」以及「三號營 – 莫諾維茨」。
光是在這三個集中營,在短短的 1940 - 1945 年間,將近 110 萬人死在這裡,絕大多數都是各國國籍的猶大人,又特別是「二號營比克瑙」更是殘狠,為了提高更有效率的猶大人滅絕效率,還特別搭建鐵路,一路將各處的猶大人一上火車直達比克瑙集中營大門門口,將人趕下火車,掠奪財物後,並強迫人寫下「一切平安」的信件寄出去後,隨時將人押往毒氣室加以殺害。
「逃出奧斯威辛」這部電影,敘述 2 位囚禁在比克瑙集中營的二位斯洛伐克籍的猶大人,如何透過同樣困在此處的囚犯幫助,一路撐過無數的困難,成功的將集中營慘無人道的種族滅絕的種種事實「公諸於世」,雖然當時已是二戰末期,德軍已在強弩之末,但仍拯救了 12 萬匈牙利籍猶大人,免於即將被送往此處加以殺害命運。
由於匈牙利在二戰當時與德國同屬「軸心國」成員,對於希特勒滅絕猶大人的要求,仍是有所消極、抵抗,但仍檔不住德國的壓力,仍有不少匈牙利籍猶大人被送往集中營而死去,也或許同是軸心國一員,能讓這兩位年青人努力,讓這 12 萬猶大人最後逃過一劫。
這部片重新整理了眾多史料,重新訴說這段故事,電影裡也能稍稍感受到在集中營裡頭,是過著如何卑賤的生活,以及無助的恐懼,如果對這有興趣的話,有部記錄片「奧斯威辛:納粹的最後對策」,清楚記載了更多有關集中營的更多故事。
https://youtu.be/1EP_Ht9DYP4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波蘭深度之旅:華沙、克拉科夫、格但斯克、托倫、波茲南」新書介紹 訪問作者:小仙仔 內容簡介: 波蘭,這個曾經在地圖上消失過兩次的國家,世人對她的既定印象,總有些許悲傷的色彩。然而,親身踏上這塊土地後,你會發現她早已浴火重生,蛻變成中歐最耀眼的一顆星。 無...
奧斯維辛集中營電影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看完請你告訴我,此人是猶太人的救主,還是縱容納粹屠殺的共犯?
.
1957年3月4日,一度被猶太人視為的英雄雷若.卡斯特納(Rezső Kasztner,附圖)在以色列特拉維夫的家門口被三名極右翼猶太人槍殺,在同月15日因傷勢過重辭世。然而,在死前四年,他還被公認為拯救上千猶太人的聖人。
.
以色列建國後,卡斯特納在以色列獲得貿易與工業部的發言人職位。當時的他,被視為匈牙利猶太同胞的守護者,聲望崇高。不過在1953年,一名業餘記者葛魯恩瓦特(Malchiel Gruenwald)卻公開聲稱卡斯特納與納粹勾結,以色列政府隨後以國家名義控告他誹謗卡斯特納。不過隨著越來越多他細節釋出,卡斯特納儼然從原告被打成了被告。
.
原來在1944年時,卡斯特納是匈牙利猶太人救援會的領導人,當時他為了拯救更多匈牙利猶太人,親自與當時負責的納粹官員阿道夫.艾希曼(Adolf Eichmann)談判。在同年五月至七月間,納粹每天運送一萬兩千名猶太人至毒氣室處死。卡斯特納希望能救一個算一個,在艾希曼的提議之下,他決定以行賄方式救人。
.
兩人最終達成協議,以一千瑞士法郎一個人的價位,救出1684名猶太人,由於不是每個人都能支付得起,卡斯特納更讓150個名額給其他富有的猶太人協助籌措。後來納粹軍官寇特.貝歇(Kurt Becher)還從中要到50個名額,將之轉讓給曾經對自己有恩的猶太人,但他向這些人收取更高價位,一人得酌收2.5萬瑞士法郎。所有獲救的猶太人後來被送往瑞士,將卡斯特納視為恩人。
.
在戰後的紐倫堡大審時,卡斯特納甚至曾親自為貝歇辯護,稱他與納粹不是一丘之貉,這讓貝歇逃過死刑,以富豪身分獲得善終,活到了1995年。
.
葛魯恩瓦特緊咬卡斯特納表面上是在拯救猶太人,但實際上獲得營救的1684名猶太人包括了他的所有親友,而且成員大多非富即貴,雖然救了一千多人,卻有數十萬沒有得到預警的匈牙利猶太人身亡。這些細節曝光之後,以色列法官柯恩(Haim Cohen)免除了葛魯恩瓦特的誹謗罪責,轉而公開斥責卡斯特納「將靈魂出賣給了魔鬼」。卡斯特納頓時跌落神壇,成為以色列的過街老鼠,罹患了憂鬱症,隨後遭到同胞刺殺至死。
.
在他死後隔年,以色列最高法院裁定卡斯特納無罪,為他平反。最高法院認定無論他使用的方法是否道德,他已經盡了一切努力拯救最多數量的猶太人,但也強調歷史才能做出最後的裁決。而社會上對他的看法依然分歧。
.
隨著艾希曼在1960年被以色列從阿根廷綁來受審之後,案情也越來越明瞭。艾希曼指稱卡斯特納已經確切知道納粹正在執行最終解決方案(Final Solution),即大規模處死猶太人(世人多數是在戰後才知集中營的真正目的)。而當時卡斯特納確實極力要求他停止在奧斯威辛集中營之中進行屠殺,但艾希曼卻推說自己無法作主。這證明了卡斯特納確實保有善意,希望阻止屠殺。
.
但其實艾希曼一直將卡斯特納玩弄於股掌之間,卡斯特納曾主張自己幫助1.5萬名猶太人從奧斯威辛集中營轉到一處不會執行死刑的勞改營,但艾希曼承認自己騙了他,並沒有真的照做。
.
卡斯特納可能意識到如果對同胞宣稱走進集中營會被屠殺,要不是沒人信,就是會造成恐慌,於是在戰時他沒有向其他猶太同胞透露納粹的行動(另一說是他有放出消息,但無人理會)。所選擇的做法是與艾希曼進行交易,希望至少能救到一些人。
.
但全程參與艾希曼審判的漢娜.鄂蘭(Hannah Arendt)卻不買帳,她在著作中指控卡斯特納「救了1684人,但卻害死了大約47.6萬人」。指出艾希曼在匈牙利的滅猶行動成果顯著的原因,正是因為像是卡斯特納這類猶太人的姑息與協助。
.
現在談論到這場艾希曼世紀大審時,許多人總是聚焦在艾希曼本人的罪行。漢娜.鄂蘭詳實地記錄了審判時的一切風波,而這些內容後來都被以色列官方掩蓋。在審判過程中,一名匈牙利裔的猶太人旁聽者向上台作證的匈牙利猶太人救援會成員佛羅丁格(Pinchas Freudiger)叫囂,他說:「是你們叫我不要逃」。佛羅丁格卻回說,逃亡者有一半機率被殺,所以他當然鼓勵大家不要逃。但事實上佛羅丁格自己卻逃去了羅馬尼亞,因為他有錢能逃。由此可證逃的人還可能活下來,但沒逃的人幾乎必死無疑。
.
目前市面上幾乎所有關於大屠殺罪行的小說與電影,清一色在描述納粹作為加害者的罪行,這很大原因是因為背後出資者多是猶太人。不過幾乎少有人探討的是,那些與納粹有所勾結的猶太人在戰時所扮演的角色。
.
後世歷史學者發現納粹之所以能夠如此有效率地屠殺超過六百萬猶太人,的確少不了某些猶太人的「協助」。但這些協助的用意卻也不能完全簡化地描述成為虎作倀。好比在艾希曼審判時,卡斯特納的同事布蘭德(Hansi Brand)被問到為何不考慮暗殺艾希曼,她無奈答道:「艾希曼死了自然會有人替代他,事情會繼續進行,也許(屠殺)還會進行得更快。」
.
如果是你面對這種進退兩難的困局,該怎麼做?
.
直至今日,卡斯特納的功過依然兩極。2008年,美國導演蓋倫.羅斯(Gaylen Ross)推出紀錄片《Killing Kasztner》,重新談論卡斯特納的生平,甚至找來當時參與行刺的槍手艾克斯坦(Ze'ev Eckstein)與卡斯特納的家人見面。後來在2015年,以色列主流報紙《國土報》刊出解密文件,內容顯示卡斯特納之死應是由以色列國家安全局主導。艾克斯坦在近日辭世,終年88歲。他在生前暗示自己後悔參與了刺殺行動,他說若是今日的自己,絕不會做同樣的事。
.
卡斯特納的一生,無疑是絕佳的劇情片題材,或許再也沒有一個猶太人比他在戰爭期間的處境更有爭議、更值得深入辯證,遑論他晚年被全民公審、刺殺的遭遇,都有戲劇性。但相信我,短時間內不會有人敢輕易去碰這個題材。
.
但如果對大屠殺相關題材有興趣,本週台灣有部斯洛伐克電影《逃出奧斯威辛 The Auschwitz Report》(2021)倒是相當值得觀賞。該片的切入角度也與其它電影不同,著重在世人在已經查知納粹暴行之後的選擇性姑息,也能與卡斯特納的處境產生一些應對,不過該片主要是就逃亡的猶太人觀點出發。該片也能與前年上映的《普立茲記者 Mr Jones》(2019)能進行對照,誠摯推薦。
捷傑電影 #逃出奧斯威辛 #TheAuschwitzReport #ZeevEckstein #RezsőKasztner
奧斯維辛集中營電影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葉郎電影徵信社 #靈感疑案
#復刻一下舊單元
德國哲學家/社會學家 Theodor W. Adorno 說「奧斯威辛之後,寫詩是野蠻的」。
Roberto Benigni 的《La vita è bella 美麗人生》上映之後大獲成功,唯獨他家鄉義大利的部分評論者嚴厲批評說替集中營構築一個充滿愛與希望的故事,等於用這些瑣碎的細節來抹除猶太大屠殺的本質,並坐實了那些否認大屠殺存在的人的不實說詞。 基本上就是延續了 Theodor W. Adorno 的思考邏輯。
《美麗人生》的靈感來源是一名義大利猶太人 Rubino Romeo Salmonì 的真實經歷。他躲過1943年羅馬警察針對羅馬貧民區的猶太人的大搜捕,但仍在1944年被捕並送往奧斯威辛集中營。
見證無數不堪苦刑的猶太人絕望地投向高壓電網自殺以及其他遭到納粹虐殺的數不清案例之後,Rubino Romeo Salmonì 幸運地成為戰後少數被盟軍從奧斯威辛中救出來的義大利人。然而 Roberto Benigni 據此改編的劇本中有一處重大異動,而且還是經過該劇的顧問、猶太歷史學家 Marcello Pezzetti 堅持之下做的緊急改動——
本來只是被找來確保歷史細節可信度的 Pezzetti 要求 Roberto Benigni 必須修改劇本裡頭原本寫好的喜劇收場結尾。他要要脅 Benigni 需得讓至少一個主角死在集中營裡頭,否則他絕對無法替這部電影背書。他說:「研究這個主題幾十年之後我非常確定自己無法接受一個關於大屠殺的故事是以喜劇收場的」。
雖然結局改動了,但剩下的大部分電影都維持了故事靈感來源 Rubino Romeo Salmonì 本人的特殊幽默。 Salmonì 在戰後到處演講跟不同年紀的學生講述他自己的經驗,並寫了一本書名非常跳 tone 的回憶錄,名為「最後我打敗了希特勒(In the End, I Beat Hitler)」。
作為大屠殺的倖存者,他選擇用有點詭異的黑色幽默視角詮釋自己的喜劇收場經歷:
「此時此刻我還活蹦亂跳地活著。我不僅活著走出從奧斯威辛集中營,更組成了自己的美滿家庭。我們剛剛慶祝50週年金婚,還迎來12個孫子的出世。我想我有資格說自己已經徹底毀了希特勒對我個人的計畫。」
奧斯維辛集中營電影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本集主題:「波蘭深度之旅:華沙、克拉科夫、格但斯克、托倫、波茲南」新書介紹
訪問作者:小仙仔
內容簡介:
波蘭,這個曾經在地圖上消失過兩次的國家,世人對她的既定印象,總有些許悲傷的色彩。然而,親身踏上這塊土地後,你會發現她早已浴火重生,蛻變成中歐最耀眼的一顆星。
無論是高樓櫛比鱗次、市容整齊的「華沙」現代市中心;或是完整保留文藝復興建築物,讓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整個舊城列入世界遺產名單的「克拉科夫」;擁有華美的哥德式、巴洛克式建築的浪漫海洋城市「格但斯克」;彷彿800年來不曾改變,仍維持中世紀樣貌的「托倫」;以及身為貿易、工業、教育重鎮,是最適合漫步的城市「波茲南」。完整的旅遊導覽,帶你暢遊5大城市!
【華沙】
全國政治與經濟中心的要角,雖然在二次世界大戰時被砲火摧殘成平地,如今她卻已經脫胎換骨,成為波蘭最現代繁華的都市。在華沙能同時欣賞到中世紀的古城風采、19世紀的經典建築,以及蘇聯式建築文化科學宮,因此造訪波蘭的第一站,當以華沙為首選,最為精采。
【克拉科夫】
曾在中世紀為波蘭首都的克拉科夫,擁有許多中世紀與文藝復興的珍貴建築,以及最具代表的瓦維爾皇家城堡。近郊的維利奇卡鹽礦,超過700年歷史的壯闊地下景觀,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西南方的卡茲米爾猶太區,與二戰期間惡名昭彰的奧斯威辛集中營,雖有著沉重的歷史記憶,卻也是來到波蘭最值得探訪之處。
【格但斯克】
波羅的海沿岸著名的港灣城市,也是波蘭最浪漫的觀光重鎮之一。在這裡,可以看到哥德式、文藝復興式、巴洛克式建築,走在其中就像是漫步在古典電影裡;這裡也是全球最重要的琥珀產地之一,擁有「世界琥珀之都」的美名。來此一遊,也不妨搭一段火車,到與格但斯克並稱三聯市的格丁尼亞與索波特,來一場波羅的海獨特的海洋文化之旅。
【托倫】
在1997年整座城鎮被列為世界遺產的托倫,紅磚牆瓦的建築、充滿中世紀風格的古城,甚至還有現存最古老的聖約翰大教堂,漫步城中彷彿回到過去的時代:這裡也是天文學家哥白尼的故鄉,來此一定要探訪被改為博物館的故居。此外,托倫亦是薑餅的發源地,參觀薑餅博物館的同時,也能體驗道地的手作樂趣。
【波茲南】
過去是波蘭王國的第一個首都,每到正午12點,市政廳鐘樓塔上會有兩隻象徵波茲南的山羊,隨著鐘聲擺動,饒富樂趣;也因是第一個反共示威的城市,而成為東歐民主化原點的象徵。喜歡逛街購物的人,絕對不能錯過獲選為歐洲最佳購物中心的老啤酒廠購物中心。另外,這裡是波蘭可頌麵包的發源地,風味與法國的可頌截然不同,值得一試。
作者簡介:小仙仔
把旅遊當成人生必需品的金融界女子,只要一季沒出國一次就會渾身不對勁,曾擔任超過10年的報社記者,遊歷超過30個國家,去過香港、中國大陸、澳門、韓國、新加坡、馬來西亞、越南、泰國、澳洲,近幾年再將足跡拓展至歐美的波蘭、英國、義大利、法國、美國,開啟旅遊新體驗。即使後來轉換跑道至相對嚴肅的金融產業,並未抹去自己當記者時的好奇心,甚至一直鍾情執筆寫作、揹著單眼拍照的美好。
和波蘭的緣起,從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埃利・維瑟爾的《夜》這本書牽起;踏上波蘭之旅後,驚豔於波蘭從動盪歷史中蛻變後的風采,也因著國人瘋中東歐旅行,卻獨漏波蘭的遺憾,決心把對於波蘭的迷戀化為一本實體書,希望透過自己的觀察與體驗,讓更多人認識這個無限大的美好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