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技術與資訊〉分散式能源崛起 -
透過「虛擬電廠」整合再生能源、儲能設備、備援電力等分散式能源,已成為能源管理新顯學(09/26/2021 鉅亨網新聞)
逐年攀升的尖峰負載,讓臺灣的能源使用規劃,成為各方焦點。跳脫興建更多電廠的思維,透過「虛擬電廠」,整合再生能源、儲能設備、備援電力等分散式能源,已成為能源管理新顯學。隨著再生能源占比逐步升高,為了解決供電間歇性的問題,能長時間儲存電力的「液流電池」也備受關注。
數 10 年來,臺灣傳統電力供應以大型電廠為主,想要解決尖峰用電問題,除了蓋電廠外,是否還有更省成本、更有效率的解方?
攤開臺灣的用電分布,若以 1 年 8,760 小時來看,臺灣每年用電最多的 200 個小時,對於電力系統產生的額外需求大約為 2GW,相當於年度用電尖峰的 5%,且大多集中在夏季。工研院綠能與環境研究所組長梁佩芳認為,若要持續蓋電廠,得先思考 2 個問題:一是電廠投資大、建廠時間久,還會面臨環保抗爭行動;二是只為了每年 200 小時的尖峰需求興建新電廠,似乎也不太符合投資效益。
其實除了大型電廠之外,民間也暗藏不少中小型的電力資源,像是散落在企業、工廠、住家裡的太陽能、風力、儲能設備、備援發電機、UPS 系統和電動車等。隨著供電挑戰愈來愈大,未來必須要更加靈活善用這些電力資源。「虛擬電廠」概念應運而生,「就是將分散式的中小型資源聚合起來,變成可靠的電力供應來源,就像一個可受控制的電廠。」
用戶代理人扮演關鍵角色
當傳統以大型機組為主的集中式電力系統,走向分散式電力系統後,原先單純做為電力的消費者,同時也轉為電力供給的產銷者。正因為聚集了各種不同類型的用戶參與,虛擬電廠有著更大的調度彈性,能在短時間內提供尖峰負載電力,也能為電力公司提供輔助服務。
相比過去台電控制大電廠,只要一個指令;當眾多小資源集結時,該如何有效管理就成了關鍵。這造就一個角色興起,也就是所謂的「聚合者」或「用戶代理人」(Aggregator),「他必須聚合用戶資源,就像一個統一窗口,去台電或電力市場報價,未來代理人會是新的商機。」
「虛擬電廠有很多不同機制,有些可以做出一桌菜,有些就是很專業的一道菜,不同公司的營運策略都不一樣。」梁佩芳表示,目前虛擬電廠在國際已有不少成功案例,以全球知名的德國公司 Next Kraftwerke 來說,旗下聚合超過 1 萬個用戶,裝置容量達 8GW 以上,並依據用戶特性,設計不同方案,有些投入電力交易市場,有些則投入輔助服務市場;特斯拉(Tesla)也在加州聚集旗下家用儲能設備 Powerwall 的用戶,向電力公司提供電網服務,當加州電力不夠時,便控制電池放電。
滿足五大條件 虛擬電廠商機可期
梁佩芳認為,虛擬電廠必須具備 5 項條件才能發揮其優勢。第一是 ICT 的基礎建設,為了讓代理人清楚掌握每個參與者的狀況,需要導入智慧電表等 ICT 應用,才能即時掌握數據。
第二是預測。代理人需了解電力系統狀況,進行負載預測,事先讓參與者知道未來幾天的用電趨勢,讓用戶有心理準備,提高用戶的參與意願,不至於突然收到斷線通知,措手不及。
第三是打造客製化方案。因應不同參與者的特性,客製化電力的供應狀態,而非所有人一體適用的規則,甚至是調整用戶的生產行為。比如台電大多在下午 1 點到 3 點的尖峰時間,要求降低用電,或許就能和工廠討論改變生產排程。
第四是對市場的了解。代理人需對市場敏銳,針對用戶屬性,細分成不同群體,參與市場上的不同計畫。台電現已要求,未來代理人參與電力市場,必須取得「合格排程者」(Qualified Scheduling Entity;QSE)的資格,代表代理人對市場有基本了解。
第五是決策技術。如何安排出最妥適的方法,讓參與者的成本降低,在電力市場獲得比較高的回報;同時也要有預先準備,當執行期間發生意外的話,如何啟動緊急機制,這些都需要依賴精密的排程決策。
雖然目前臺灣的虛擬電廠概念在仍在起步階段,代理人角色也仍舊偏少,但可以預期,台電的電力交易平台正式上線後,「臺灣的市場就會打開,未來參與電力市場服務會比以前更加自由、開放,只要聚合資源就能去交易,許多業者都在準備,商機可期。」
四大優勢 液流電池成儲能新星
在分散式能源系統中,再生能源和儲能設備不僅是其中的重要一環,兩者也有高度相關。隨著再生能源的占比逐漸增加,面對「看天吃飯」的間歇特性,更需要長時間的儲能設備,才能 24 小時供應綠電,而安全性更高、儲能時間又長的「液流電池」開始受到關注。
工研院綠能所組長張文昇指出,液流電池顧名思義「就是電池裡有液體流動」。液流電池包含 2 個大型的電解液桶槽,內含可儲存電力的活性物質,將電解液以管線輸送到中央元件,稱其為「電堆」。當需要充放電時,便透過泵浦將液體輸送至電堆,產生電子轉移,以此進行放電或儲電。根據電池種類不同,液流電池可使用多種不同金屬元素組成,目前最成熟的便是採用釩離子的液流電池系統。
比起傳統鋰電池,液流電池具備更多優勢。第一是安全,挑選電池首重安全考量,用水溶液安全性高,無爆炸跟自燃風險。第二是設計更有彈性,由於能量是儲存在液體裡,桶槽愈大,能提供的能量就愈多,根據不同應用情境,只要增加桶槽與電解液,儲存的能量與時間就能更多、更久。
第三是使用壽命長,深度充放電循環可超過 2 萬次,至少用 20 年沒問題,平均儲能成本攤提下來,在長時間儲存上比鋰電池更划算。第四活性物質在液體裡容易回收,即使電池長期使用後,裡頭的有價金屬也不耗損。
「液流電池屬於長跑型的選手,潛力上就是適合做連續長時間的放電和儲存,」張文昇說。這也是為什麼液流電池特別適合作為長時間儲能用途,面對間歇性的再生能源,可將綠電安全、穩定的儲存起來,扮演重要的調節角色。
由於能量是儲存在液體裡,桶槽愈大,能提供的能量就愈多,根據不同應用情境,只要增加桶槽與電解液,儲存的能量與時間就能更多、更久。
打造電堆 2 倍功率 創國際領先水準
早在 2008 年,工研院便意識到儲能會是未來電力系統的要角,率先進行小型的前瞻計畫,評估各種不同的儲能方法。直到 2017 年正式投入,在沙崙綠能科技示範場域打造液流電池系統。
張文昇指出,液流電池有幾個研發關鍵。第一也是最重要的,便是位於中央位置的電堆,「電池所有的功率跟充放電效率,都在那裡決定。」第二是電解液性質,由於活性物質儲存在液體裡,就像泡咖啡,水加太少,底部就會有很多顆粒沉澱,若能在相同體積中,溶解更多活性物質,就能儲存更多能量。第三是系統整合介面,如何讓液體流動的最好、耗電最低,牽涉到系統設計問題。
工研院在電堆上花最多心思,除了在結構設計面讓能源效率最大化,材料也經過最適化調整,比起市面上相同體積的電堆,工研院可輸出 2 倍以上的功率,居於國際領先水準。
應用範圍廣 積極導入產業
目前工研院已在沙崙打造一套 200 度電的儲能系統,近似於 2 萬顆手機電池的容量。未來沙崙場域希望可以達到電力自給自足達 50% 的程度,儲能系統能調節尖峰負載,也能支援夜間用電,甚至在停電時做為緊急備援電力。
工研院也將此套系統投入產業使用。工研院綠能所總監楊昌中指出,2019 年,工研院和中油攜手打造首座多元電力供應及儲能系統的智慧加油站「臺南前鋒路示範站」。因應未來的電車趨勢,中油率先啟動轉型,著手布建百分百使用再生能源的全綠能站體,提供加油站本身與電動機車充換電需求,其中的儲能系統便是採用安全性更高的釩液流電池。
今年 1 月,政府也通過「一定契約容量以上之電力用戶應設置再生能源發電設備管理辦法」,俗稱「用電大戶」條款,規範契約容量 5,000kW 以上的用戶,必須在 5 年內設置契約容量 10% 的再生能源,而液流電池也很適合推展至工業區和住商大樓。
除了國內的產業化進度外,目前也有國際電池材料公司,委託工研院進行測試工作,顯示技術已被國際認可。工研院也積極將技術技轉給臺灣電池和儲能業者,「透過扶植臺灣有潛力的廠商,讓此技術做到電堆百分之百 MIT,」楊昌中說。在分散式能源和再生能源的發展下,工研院持續以扎實技術力,協助臺灣迎接能源新時代。
完整內容請見:
https://news.cnyes.com/news/id/4729870
♡
同時也有7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萬的網紅MoneyDJ理財網,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人工關節領域當中,脊椎領域因為高齡化社會的骨質疏鬆漸趨普遍,市場規模一直穩健成長,而台灣也未在此一領域缺席,成立於2009年的台微醫就是瞄準脊椎高階植入醫材,並且是台灣首間以發展自有品牌的脊椎微創醫材的廠商,回顧台微醫成立的故事,董事長梁晃千等團隊成員,過去都具有工研院背景,成功將工研院研究開發技術...
「如何進工研院」的推薦目錄:
- 關於如何進工研院 在 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如何進工研院 在 經濟部中小企業處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如何進工研院 在 黃欽勇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如何進工研院 在 MoneyDJ理財網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如何進工研院 在 珊蒂微AI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如何進工研院 在 數位時代Official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如何進工研院 在 [心得] 10年工研院工作心得分享- 看板Tech_Job - 批踢踢實業坊 的評價
- 關於如何進工研院 在 工研院面試很看重學歷部分嗎? - 科技業板 的評價
- 關於如何進工研院 在 工業技術研究院| Zhudong 的評價
- 關於如何進工研院 在 明志科大x工研院綠能所實習開箱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如何進工研院 在 Tech_Job - [心得] 工研院轉職心境分享 - MYPTT 的評價
如何進工研院 在 經濟部中小企業處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創業大冒險】🌸9/30 ST MAKE+台日國際新創醫療研習營🌸
雖然全球疫情仍然嚴峻,但各國的「新創企業🚀」仍是生氣勃勃努力突破僵局,希望藉由新型態的「線上」連結方式,打破國境藩籬,與全球合作。
此次 ST MAKE+ 與日本專業協助新創發展的「for Startups」公司合作,「for Startups」將介紹如何協助新創進入日本市場及募資;
並邀請到日本兩家非常優秀的醫療相關“新創企業”「Qantum Operation」及「Triple W」,介紹其創新創業的歷程及未來希望尋找的國際合作夥伴,同時也邀請近期積極與新創及加速器合作之「秀傳醫療體系」,希望創造日本「新創」與台灣「醫院」互動合作火花。
📅 時間:2021年9月30日(四)13:30-15:30
📍 地點:線上進行(會議前一天mail寄送線上會議連結)
🌎 語言:全場英文演說(問答時間會有中日文翻譯陪同,亦可用中文提問)
🏢 指導單位:經濟部中小企業處
🏢 主辦單位:ST MAKE+、工業技術研究院
🏢 協辦單位:for startups、台灣區電機電子工業同業公會、林口新創園
💻 報名網址:https://pse.is/3nz96k
📫 聯絡資訊:service@stmakeplus.com 📞TEL: 03-5914901
💰 費用:免費
ST MAKE+「台日國際新創醫療研習營」9/30與你在線上相聚!🎌
#經濟部中小企業處 #STMAKE+ #林口新創園 #TEEMA #工研院服科中心 #新創 #醫療 #ForStartups #QantumOperation #TripleW #日本 #秀傳 #醫院 #加速器
【Startup Adventure】ST MAKE+ Taiwan-Japan International Startups Medical Workshop
Although the global epidemic is still severe, the " startups " of various countries are still vigorously striving to break through the deadlock, hoping to break the barriers of national borders and cooperate with the world through a new type of "online" connection method.
This time ST MAKE+ is cooperating with Japan "for Startups" company, which specializes in assisting the development of startups. "for Startups" will introduce how to assist startups in entering the Japanese market and raising funds;
In addition, two excellent medical-related“startups”,“Qantum Operation”and“Triple W”in Japan were invited to introduce their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history and the international partners they hope to find in the future. At the same time, they also invited to actively cooperate with startups in the near future. "Xiu Chuan Medical System" of accelerator cooperation,
Hope to create a spark of interaction and cooperation between Japanese "new creations" and Taiwan "hospitals".
💻Register link:https://pse.is/3nz96k
📅 Time:2021/09/30(Thu) 13:30-15:30
📍 Location:On-line(the meeting link will be sent the day before the meeting)
🏢 Adviser:SMEA,MOEA
🏢 Organizer:ST MAKE+、ITRI
🏢 Co-organizer:for startups、TEEMA、Startup Terrace
📫 Contact:service@stmakeplus.com 📞TEL: 03-5914901
#SMEAMOEA #STMAKE #StartupTerrace #TEEMA
#starup #Japan #hostipal #Accelerator
如何進工研院 在 黃欽勇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為什麼不賺錢的生意都想找我做?
我說「愛樂」可能很辛苦,工研院的好朋友就建議我經營MusicTimes,也有一家上市企業老闆好意的說:「如果你有點子,我參一咖」。聽起來都很好,但做起來很難;找錢或許容易,但誰願意拿青春賭明天呢?
出錢容易,經營軟性事業很難。新竹的IC之音坐擁金礦,但隔行如隔山,基督徒很熱情的奉獻,也找來一些電子業的老闆投資,但經營媒體與電子業的距離有多遠?
賺了錢之後,如何一本初衷;不賺錢時,原始股東會不會有「異心」?要填平虧損時誰負責?員工的福利待遇能否與時俱進?
我也遇過公司虧錢時要我把股票買回去的股東,這時拿出青春與專業經營的團隊,一定會困惑於我們到底是「股東」,還是「員工」?
在台灣,鼓勵你去做「公共服務業」的朋友,你就把它當成朋友鼓勵你去從政一樣,聽聽就好,沒有決心,千萬不要動心!沒有獨門功夫,您只是社會上一個很熱心的好百姓而已!
如何進工研院 在 MoneyDJ理財網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人工關節領域當中,脊椎領域因為高齡化社會的骨質疏鬆漸趨普遍,市場規模一直穩健成長,而台灣也未在此一領域缺席,成立於2009年的台微醫就是瞄準脊椎高階植入醫材,並且是台灣首間以發展自有品牌的脊椎微創醫材的廠商,回顧台微醫成立的故事,董事長梁晃千等團隊成員,過去都具有工研院背景,成功將工研院研究開發技術技轉後成立了台微醫,目前台微醫也即將於今年1月底上櫃。作為醫材新兵,台微醫在脊椎醫材研發製造領域上,與同業相比競爭優勢何在?台微醫明星產品脊椎撐開器各地取證進度如何?新產品開發進度狀況?未來上櫃以後的下一步又是什麼?MoneyDJ採訪團隊請來台微醫董事長梁晃千為我們說明。
#人工關節 #脊椎醫材 #台微醫 #梁晃千 #脊椎塌陷 #脊椎撐開器 #骨水泥 #脊椎融合手術 #高
訂閱我們的Telegram頻道 最新節目不漏接
https://t.me/moneydjnews
如何進工研院 在 珊蒂微AI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我不時會看到「手機電池因使用不當而燃燒或爆炸」這類令人膽戰心驚的新聞 😨😨😨
雖然每則新聞都有其背後原因,但是也不禁讓人思考「該如何讓這些我們每天都會使用到的電池更加安全?」
🔋要探討電池的安全性就要從電池的結構與材料來著眼。如常用於手機、筆電、平板的電池多採用「鋰電池」的安全性關鍵就是中間的「有機電解質溶劑」。這個「有機電解質溶劑」當中以易燃的「酯類」最多。當電池因為任何原因短路時,電池內的高能量會在短時間以「熱」的形式釋放出來,而「高溫」便會點燃這些做為溶劑的酯類,進而引發爆炸的可能性!!
🔋工研院在經濟部技術處「科技專案」的支持之下研發出「高能量及高安全樹脂固態電池」,它主要以高離子導電樹脂(NAEPE)材料取代易燃的電解液,更神奇的是「NAEPE在常溫下就可固化」!這個神奇特性還能帶來什麼好處?讓珊蒂帶你去工研院一探究竟!GO!~~
#手機鋰電池能否更安全?
#高能量高安全NAEPE樹脂固態電池
#2020全球科技研發獎
如何進工研院 在 數位時代Official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科技防疫 #防疫國家隊
台灣以驚人的科技力與創新力,整合各界的力量迅速組成國家防疫團隊。防疫更不分國界,台美兩國積極進行跨國技術研發合作,而台灣如何與美國建立合作網絡共創雙贏?
特別邀請到此次疫情中扮演重要角色的工研院生醫所以及全台最大口罩濾材廠敏成公司,分享疫後的新合作模式與商機,以及對台灣產業發展趨勢的改變。
● 核酸分子檢測系統–快篩技術
林啟萬博士 工研院生醫與醫材研究所所長
● Personal Protective Equipment(PPE)在地化與全球策略佈局
古思明博士 敏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Part 3【U.S.-Taiwan Forum on Pandemic Prevention and Supply Chain Restructuring】
Taiwan was already very experienced in fighting against pandemic long before the outbreak of COVID-19. When the coronavirus struck the whole world in early 2020, Taiwan was able to fortify itself by integrating the forces of the entire nation. With its industrial strength, technology and innovation, Taiwan is resolved to embark on cooperation in R&D and testing with the United States.
● ITRI’s Molecular Diagnostic System for SARS-Covid-2:
Chii-Wann Lin, PhD, Vice President and General Director, Biomedical Technology and Device Research Laboratories, ITRI
With the national requisition of face mask related materials and facilities in time of the pandemic, Mytrex has been working with companies of different walks to hammer out a complete mask supply chain. After successfully safeguard people in Taiwan, Mytrex now turns to protect lives around the world.
● Localization of PPE production and globalization of strategic deployment:
Sy-Ming Guu, PhD, President, Mytrex Health Technologies, Inc.
【Part 1】從臺灣防疫成功到全球產業關鍵地位 / 王美花 經濟部部長
線上觀看 : https://youtu.be/phvbwgr1IA8?t=572
【Part 2】◆嘉賓引言 / 酈英傑 美國在台協會處長
◆臺美夥伴關係及供應鏈重組
1.楊志清/經濟部工業局副局長
2.邵藹帝/美國在台協會經濟組副組長
3.仝漢霖博士/3M台灣董事總經理
4.蘇孟宗/工研院產業科技國際策略發展所所長
線上觀看 : https://youtu.be/o4DDv2APE0M?t=511
如何進工研院 在 工研院面試很看重學歷部分嗎? - 科技業板 的推薦與評價
請問一下,私立碩士進得去工研院工作嗎?多益目前550,不過我看到工研院104的職缺都要多益650以上。如果我拼出多益650以上,加上私立電子電機的碩士, ... ... <看更多>
如何進工研院 在 工業技術研究院| Zhudong 的推薦與評價
【#綠能科技大步走】工研院粉塵終結器助半導體淨零 晶圓的良率影響著晶圓廠的獲利 隨著晶圓製造進入到3奈 ... ... <看更多>
如何進工研院 在 [心得] 10年工研院工作心得分享- 看板Tech_Job - 批踢踢實業坊 的推薦與評價
幾年前分享了幾篇工研院的文章(有興趣可以搜尋我的ID),
之前還猶豫拿到MTK、RTK的Offer要不要離職之類的問題,
但現在回想起來,
工研院的環境真的是生活與工作之間非常Balance,
雖然年薪比不上一線科技公司(約200W~300W),
不過年薪至少也還有150W左右(含月薪、年終、績效獎金),
至少是比上不足比下有餘,
但可提早回家陪陪家中兩個調皮男寶跟太太,
以下來分享一下在工研院工作的心得給各位版友參考!
先說明一下自身狀況,
之前是博士學歷藉由研發替代役的機會進入工研院,
目前已經待了大約10年多的時間( 整年特休28天),
到現在已經從一開始的"工程師"升等到"資深工程師"(下一職級是"正工程師"就別妄想了)
另外也兼職了部門技術副理(完全只是名稱好聽、不帶人、月薪也沒加給)
本身上下班時間為8:30~17:30,
整年內9成以上的日子都是準時離開,
下班後不是回家去不然就是去院區內的運動中心報到,
很少有機會留下來加班,但計劃交貨前還是需要。
另外也分享一下會離開跟留下來的人的種類~
通常會待在工研院的員工幾乎都是認同這個環境才留下來,
而且本身也都有車、有房、結婚有家庭,
但如果認同這環境但沒有積蓄還是留不了人,
所以通常碩士學歷來的研發替代役同事通常役期期滿就會走了,
而且也可以找到不錯的公司,
至於女性的碩士學歷同事也通常都會留下來,
特別是結婚有小孩的女同事,
能正常上下班是很讓人吸引的條件!
最後提一下跟工作無關的事情,
下班後多出來的時間近幾年都在看理財書、看Youtube、或聽Podcast來增進財商(FQ),
目前也會買固定收益型基金、金融股(存股)、ETF等商品來增加被動收入,
當然還有一些投機類的股票就不提了(配置比例很低),
我覺得財商這塊比起工作重要太多了,
工作沒辦法一輩子,
但是投資理財這塊學起來真的就是跟著你一輩子,
目前的成績每年可以幫自己加薪約50萬左右(含股票/ETF買賣之資本利得、股息、基金月
配息),
所以整體而言主動跟被動收入約可以達到200萬,
我想這也夠養一個家庭了,
後續會持續投入買資產來達到財富自由的目標!
以上跟各位分享,
希望對於有緣人可以受益!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42.73.0.169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Tech_Job/M.1611821045.A.D91.html
中前半端,這樣才有機會!
而已!我目前是主業主動收入工作搭配上投資部分的被動收入,目前很滿意這樣的組合,
財富自由只是時間問題,希望你可以找到適合自己的答案!
前很享受這種家庭跟工作很Balance的狀態!
利效應,道理很簡單,但很難長期做到!
配息基金商品,才有這樣的成績。另外ETF只是配置的一部分,其他還有一些金融股還有
月配息商品。
到一些東西,工作環境是偏中性的。
沒什麼問題!
過大家不同角度甚至不同視野的看法,才能夠釐清自己的盲點或弱點在哪裡,之後才能夠
往不足之處精進,強大自己!
※ 編輯: TechPTT (114.137.163.178 臺灣), 02/01/2021 09:47:49
※ 編輯: TechPTT (118.166.195.95 臺灣), 07/13/2023 01:59:21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