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緊箍咒》
上週末,小夥伴傳了即將要on檔的社群layout來,想問問我,A版B版哪個配置更好看。
社群的事,我已逐漸授權給年輕的孩子自己做決定。這麼久的時間下來,也慢慢讓她摸出一點心得和成就感。偶有拿不定主意的文字或設計,她就會來敲敲我的門。
兩孩子在身邊鬼哭神嚎,我快速瞄了一眼排版,想用最快的時間解決,只要不太離譜偏頗,社群梗原本就該奔放。我這個老人家最好別太中二。
然而,下一秒,我感覺到自己的頭腦,規律地發出高速運轉的聲音,像印刷廠趕印明日早報頭條那樣,「A版選色飽合度這麼低,看起來暮氣沉沉,完全沒有節慶感。」,「B版又太活潑一點了吧,主要訊息都被淹沒,眼花撩亂。」
手指開始打字回覆,沒打幾個字覺得速度太慢,切換成語音模式,這下快多了,說出來的話也急火火的,「親愛的,妳要不要試試簡潔的設計,配色用品牌主tone,訊息濃縮成一句話。或發展成社群金句之類。」
要按下enter鍵前,我想起了一件事。整個人停頓在半空中。
在複訓一階時,John曾形容,頭腦與邏輯中心,是強勢的,並不像我們以為的這麼柔弱。聽到這,我在銀幕前,不禁撇了撇嘴,哪有啊?身為這些區域被高度定義的我,從來不覺得自己強勢。也感嘆,白白被啟動了這麼多區域,要做決策的時候,一點忙都幫不上。強勢有屁用。
有了實際發生的例子,我咀嚼John的觀點,這些能量場域之所以強勢,是因為串接頭腦、邏輯的通路屬性,全是個體人與社會人迴路,我們於是依照「自己認為正確」、或「這樣做對於大家都好」的信念,而思考、歸納、與表達。沒在管家族人的感受,我們外顯的觀點,來自於靈光頓悟、事實推敲、歷練驗證,絕少根植於傳遞支持,目的也不在尋求盟友。
所以,有一種好,叫做,我跟你說,這樣做最好,也會讓所有事情步上正軌、一切邁向成熟與進步。
強勢,更可能是一種霸凌。因為,小夥伴的頭腦和邏輯中心,都是開放的。一開始共事時,我驚訝於她的天馬行空,而這些天上奔騰的馬,永遠落不了地,或是落地之後,就變成泥池打滾的驢,久久圈繞不出去。
我曾以為,這個世代的年輕孩子,多半如此。缺乏思考辨證和邏輯分析的能力。她們面對我,也戰戰兢兢,反駁不了幾句又去抄筆記、爬google、忙著回答我一籮筐的問題。
現在,我願意從另外的角度來看待這些差異。我也發現,共事一段時間的團隊與夥伴,最後形成的論述、做出來的作品,就是我的復刻樣板。對此,我曾十分自豪,直到最近重修了一階、又跟著瑪麗安老師練習了四週的覺察,使我願意正視頭腦與邏輯中心的盲點,並展開一個有趣的邏輯中心練習,「把自己非常在意的點,記錄下來。」
所謂在意的點,借用John的解釋,就是你特別容易嗤之以鼻、不以為然、急著辯駁的地方。不記錄還好,一認真觀察,馬上就有以下GY的各點出現,像是:
(1) 天外飛來一筆,沒有事實根據、也缺乏細節執行的想法。
(2) 固鎖或武斷的結論,被告知這件事情只能這麼做,沒有其他彈性空間。
(3) 來龍去脈不夠清楚、正反資訊的陳述失衡。
(4) 跳躍式、非線性推導、太過感性的溝通過程。
這也證明了,我果然是理解迴路相對發達的設計,很愛唱反調,常詰問對方,為什麼?從哪裡推斷得到這個假設?會不會不夠全觀?能不能換一種思考或執行的角度?
哈哈哈,然後對方就會開始焦慮,落入和我一樣,不斷地設立又推翻的迴旋,再多正反佐證都不夠。充分反應了我對於未知、對於徒勞無功、對於被他人挑戰或拒絕的莫須有恐懼。
邏輯中心,是距離能量中心最遠的覺察雷達,如實承接了頭腦中心不斷運轉的壓力,也許能夠發聲(只是未必會被當成救世之音),但終難發起,只能在不受控制的孫悟空頭上,套上美其名是邏輯思辯,實則是高壓控制的緊箍咒。
回到《區分的科學》,有句話,是這麼說的:「邏輯察覺的價值,並不在於控制,而在於能夠分享獨特的觀點,清楚傳遞生而為人的體驗與可能,在正確的時候滋養與鼓舞他人。」人生中,絕大部分的事,不放手去試,永遠不會知道。也不是所有的問題,經過面面俱到的思量,就會出現兩全其美的解答。
那麼,A版B版,孰優孰劣,它對我而言,是一個決策,我可以用頭腦與邏輯的無敵鐵金剛,輕易找到一百個攻訐點。而,它對小夥伴而言,卻是一個嘗試和體驗。我反問她,妳喜歡哪個版本呢?
她說想換換繽紛的版型,一貫沉穩大器的用色主軸,雖然維持了質感,可是TA的反應沒有那麼好…。
換了以前,我聽到這裡就會開始搬出大道理,是嗎?妳有看過哪些數據證明反應沒那麼好?除了版型之外,有考慮其他變因嗎?妳覺得突然改變風格,會不會有更大的反效果?
然後,我會毀了大家的週末。只為了想要控制未知的恐懼。這些問題的答案,我不知道,就算認認真真推演過,我們最後的選擇,也可能是錯的。
那不如,就從這裡開始放手,讓空白中心的靈活,跳脫長久以來我自以為精準的制約,孫悟空有滔天覆海的本領,該放她躍出我的五指山。外面如何山高海深,她從此會有決斷和領悟。我也用不著當包山包海的如來佛了。苦海無邊啊,讓我們各自到內在權威靠岸吧。
我用剛買的貼圖,回覆了一張小學生比出「鶴」的姿勢,意思是,好,交給妳決定。接著把手機調成靜音,我轉頭對兩小女說,YA,媽媽功課做完了,那我們現在來開下午茶趴踢囉!
無論你是空白中心的靈活悟空,還是能量被定義的高深如來,願大家多多覺察,既不需要對所有的問題照單全收地思考,也不需要事事都在思辨過程中九彎十八拐,該放手體驗時,別瞻前顧後,希望大家,各得自在。
*照片取自網路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60萬的網紅飲食男女,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世情彷彿是一彎變幻莫測的河流, 時而湍急,時而緩慢; 人可似粼粼波光上的一瓣浮萍,載浮載沉,順逆無定? 此瓣隨波逐流冀望奔湧一抹湛藍浩瀚, 彼瓣遭逢逆流不進則退以致苦困一隅, 好些人因此需等待內心的創傷癒合, 愁緒得以梳理,才能重新出發,尋覓心之所往。 儘管時間是良藥,還需「希望」作為藥引方...
如實理解愛 在 W.MIYA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昨天粉粉來取貨看他很疲累、很心疼、跟他小聊一下,瞬間小時候的我浮現腦海中
記得從小時候我是個很沒自信的孩子、從小就不停的被比較、比寫字比功課、比貼心⋯等,還有從小鄰居們無心的讚美(當然都不是讚美我)、相對的從小覺得自己好像什麼都不如別人、總是差別人一節、好像不被重視
就算自己真得不錯也會怯生生的懷疑~真的嗎?有嗎?
第一次交男朋友時、也因著對自己的不自信,不斷的配合、討好,搞到自己傷痕累累,
長大出社會看的事變多、經歷的事越多慢慢學會武裝自己、讓自己看起來很強,假裝不在意別人的聲音,為了不被傷害與人始終保持適當的距離
直到開始學習用數字看懂自己、看懂自己的行為模式、看懂自己與別人的不同、看懂別人的行為模式背後也有他的不容易、慢慢的同意自己也理解別人、讓緊張的關係慢慢的也得到了鬆綁
近期跟著老師學習療癒深深的了解~過往的記憶都會深深的烙印在身體、即便你覺得沒事、我覺得那都過去了、沒問題的!
但身體都會如實到記錄著、直到你願意看見她跟她和解身體才會慢慢地鬆開!
身體鬆開的當下真的充滿感恩與感動!
好希望將這美好跟大家分享、妳也想了解自己嗎?或身邊有需要瞭解的人?歡迎來找我聊聊❤️
#熱愛生活中的大小事
#熱愛服裝👗👠🥼
#超受歡迎t恤
#超質感
#目前無現貨
#需預購
#享受每個當下💞
#幸福論碼師
#歡迎跟我預約❤️
如實理解愛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有價值的回應是「有效稱讚」
一個人的自我價值感,來自於被認同與作出貢獻。
凡事被罵、被唸的孩子,成天遭受到負面言語的攻擊,「你真的很不專心。」「你有夠粗心的。」「你實在是很調皮耶!」內心的價值感就會逐漸地低落,因為,他會認為他的付出沒有做出貢獻,也沒有從最重要的人身上獲得肯定。
在諮商心理師陳志恆的著作《正向聚焦》中有說道:「一個人的行為,不會永遠一成不變。而且,行為是波動的。」例如,我們期望下午四點放學的孩子,能在六點前把功課寫完,他卻總是拖拖拉拉,而且完成的時間不會是固定的,有時九點或八點,如果有一天是在七點,雖然沒有達到我們的期望,卻已是在他過往行為波段中的高點。此時,我們可以在孩子行為的相對高點時,給予正向的回應。
不要總是在孩子的行為當中挑錯,而是要多看到他的好,即使這個好是微小的。
給予孩子價值感的稱讚,有四個要素:
1. 事實的客觀陳述
2. 父母的感受
3. 孩子的內在特質
4. 謝謝他的付出
「你寫功課有時會到九點才寫完,今天居然提早到七點就完成了,爸爸有些驚喜,也很替你開心。你能夠提早也表示你在專注力上有提升,謝謝你願意主動面對煩人的功課了。」雖然孩子寫完的時間,依然低於爸媽的預期,但是,我們肯定的是孩子從九點提早到七點的進步。對孩子的稱讚,要以對他自己的比較為主。
■ 「媽媽在忙的時候,你很貼心的來問我需不需要幫忙,實在感到很窩心。有你的幫忙,真的加速了做家事的速度,你是我最棒的小幫手,孩子,謝謝你的協助喔。」
■ 「你今天寫完功課,很自動的把所有作業都分類好一次拿給我,節省了我許多的時間。我看了內容,你寫得認真又很仔細,真的好棒喔,謝謝你越來越懂得為自己的學習負責喔。」
當然,如果每次的稱讚都講這麼長,孩子也可能會不耐煩.我們可以把上述四個元素,任意取樣來搭配組合,兩個或三個都行,給予適度的肯定就好。但是,重點是,「事實的客觀陳述」一定要包含在句子裡喔,因為,把經過詳細地說出來,表達出「你的好,我都有看在眼裡」的意涵,而其他的元素要怎麼排列,請自由發揮囉。
孩子在建構自我認同的時候,最渴望從爸媽的肯定中獲得認同,也是有效稱讚的重要性,即便沒有達到爸媽的期望,我們也能從中讚賞他,這才是真正無條件的愛。
若是沒有從爸媽身上獲得認同,就會往外尋求認同,像是同儕或社會。所以不要讓孩子感覺到自己永遠達不到爸媽的期望,而是要讓他知道:「我對你的期望是我的事,你不用為我的期望負責。不管你做得如何,我都會看到你的好,給予肯定,並接納最如實的你。因為,你永遠是我最愛的孩子。」
擁有過無條件的被愛,才會有無條件愛人的能力。
.
本文摘自
《#引導孩子說出內心話》
不說教的情商課,讓親子都被好好理解
.
作者:澤爸(魏瑋志)
... ... ... ... ... ... ... ... ... ... ... ... ... ... ...
各位朋友好:
這篇延續昨天的贈書直播,能肯定他人價值感的人,自己會很有價值感。
我們不斷表達善意,即便這次溝通不成,還會有下次。但沒有善意,說不定對方連聽都不想聽。
澤爸真的很認真,這本書集結了很多好書的精華,相當超值。摘文裡的原則拿到一般關係使用,也都相當好用。
祝願您,不管孩子有沒有達成我們的期望,都能善意且正面地回應他!
如實理解愛 在 飲食男女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世情彷彿是一彎變幻莫測的河流,
時而湍急,時而緩慢;
人可似粼粼波光上的一瓣浮萍,載浮載沉,順逆無定?
此瓣隨波逐流冀望奔湧一抹湛藍浩瀚,
彼瓣遭逢逆流不進則退以致苦困一隅,
好些人因此需等待內心的創傷癒合,
愁緒得以梳理,才能重新出發,尋覓心之所往。
儘管時間是良藥,還需「希望」作為藥引方能發揮藥效,
不然時光荏苒白白流逝。
生如逆旅,一葦以航。
精神病康復者阿坤坦承曾經患上抑鬱症,坐困愁城的日子難過,多難過,人生卻總要走下去。生命充滿突如其來的邀請,阿坤被問及是否願意轉職至全然陌生的飲食業,經過一番猶豫與掙扎,他毅然踏出「愁城」當上香城茶室的一員「樓面」。想不到,這是其人生轉捩點,頃刻的轉變,便取決於當初有否勇氣昂然踏出的第一步。
穿梭時光隧道
「香城茶室」凝結了90年代的香港光景,懷舊的氛圍糅合藝術的氣息,入內進餐恍如穿梭時光隧道回到昔日;想不到,透過味蕾亦可深深細味歷史情懷,回味屬於香港人共同的集體回憶。世事諸多巧合,無獨有偶,其所在地竟與「歷史」息息相關,茶室恰巧位處尖沙咀『香港歷史博物館』一樓。
別錯過香城茶室門前的一個綠色的復古茶檔,如實地呈現了昔日街頭茶檔的舊貌,橫匾招牌上中間寫着「香城」,左右兩側亮着醒目的紅字「咖啡」、「紅茶」、「冰花」、「燉蛋」,幽幽地散發着沉澱於歷史的美食香氣。茶室以裝潢、家具等重現了昔日香港懷舊冰室及茶居的情境,白格啡線地板、深綠色的窗格子昔日街道的壁畫,還同時用上舊式屏風、黑白電視及留聲機等作裝飾,坐在中式傳統的棕色鏤紋長木椅卡座,抬頭看到懸掛着空蕩蕩的圓雀籠,沒有黃鶯、畫眉在吱吱啾啾詠唱都不愁寂寞,因為這兒彌漫濃濃的人情味,夥計之間猶如「大家庭」一般守望相助,互相理解及包容。
憂心忡忡不願轉變
普遍而言,社會公眾遇到精神病康復者,多退避三舍,主因離不開理解及認知不足,多一番同理心,便可為他們帶來多一點喘息的空間。阿坤不諱言:「其實,我是一名精神病康復者,那時醫生判斷我是抑鬱症,思維上沒有問題,但情緒上會波動,思考變得負面,有時突然會哭,我在家中休養了一年,是否過正常生活?這些因素也會影響病情,出外工作比較有動力。」走出「安全區」來,對於一般人需要勇氣,對於抑鬱症患者更猶如攀登峻嶺,九牛二虎之力才可跨越心理的障礙,阿坤分享:「人生有很多條路,有些人幸運一點,快點得到想要的東西,但我走的路比較長,方能到達到目標,但我最後也可以得到些甚麼。」
阿坤最初並非出身於飲食行業,而是在工場工作,工作環境有着天壤之別,當時社企鼓勵他嘗試到社企餐廳工作,他千頭萬緒都是憂慮,因此百般不願轉換工作環境,「社企說我做得不錯,不如試試出來社企餐廳工作,鼓勵我出去做。當時我不願意的。」最終,阿坤仍是踏入了「香城茶室」,甫進來就做樓面工作,惟有積極投入餐飲的行業,接受做餐飲的形形色色訓練,一切都是從零開始學習。
鬱結如蟒蛇緊纏內心
抑鬱症患者常覺得自己不被理解,感受及想法沒人明瞭,說不出的鬱結如蟒蛇緊纏着內心,莫名的負面情緒四方八面襲來,患者不免感到四面楚歌的無助感。身為「過來人」的阿坤非常明白這些痛苦,他分享:「那時,覺得很多人不理解我,我會覺得十分孤單。我當時的思想確是這樣,覺得他們不明白我。」在茶室工作了四個年頭的阿坤,經歷了數載春去冬來夏末秋至,自然與茶室培養了濃厚的感情,然而這種情感不單單是工作領域的歸屬感,更是觸動心弦的感受,他形容自己猶如與茶室一同成長,「最開心的事情,大家都是康復者,大家亦明白大家,猶如一個大家庭。在這裏工作比在工場工作確是有很大改變,說話多了,自信強了。」
得以發揮所長的工作環境
茶室經理Cindy指出:「香城茶室成立了四年,是一家社企形式的餐廳,智障的同事,殘疾的同事,也有精神病康復者。以我認識的人而言,他們對精神病康復者都較敏感會害怕及避開,然而,茶室是一個理想的工作場所讓他們重拾自信與外界接軌。」以自負盈虧方式營運的茶室為殘疾人士提供就業及在職培訓機會,對於他們而言,更是一個理想的平台,既可學習職業技能,亦可多接觸社群與人溝通;對於社會而言,殘疾人士能夠自力更生,減輕了社會的負擔,達成「雙贏」的局面。
茶室用自助購票形式,點餐付費的程序由客人自理,大大減輕員工的工作壓力及「出錯」機會。未曾與殘疾人士共事的Cindy,來到茶室抱持開放態度接受精神病康復者。工作了好些時日,她認為殘疾人士的工作能力如一般人無異,只是比較緩慢,以及需要多加提醒。剛來到這裏的新員工,由淺入深從簡單的工序開始逐步學習,首先學懂如何收拾餐桌及送餐,如何去處理碗碟等。如有機會,便會將其安排於水吧工作,做飲品及三文治等食物,例如港式奶茶、沙嗲牛肉通粉、配奶油脆豬及餐肉蛋。
Cindy對於員工的工作表現讚不絕口,「他們達到某水平能獨立處理食物,製作過程十分認真,做事很有心機,工作表現不錯。工作或生活總有不如意的時候,經常叫他們放開一點,說易行難,不是在旁邊說兩句就解決到,花多點心思及時間,真正去關心。犯錯了,要跟他們解釋不要緊,下次不再犯就好了,多了解他們,最主要是聆聽。」
相處之道以誠相待
除了新手員工從頭學起,Cindy亦要一邊工作一邊學習,因為她以前沒有與精神病康復者等殘疾人士相處的經驗,惟有在工作中慢慢摸索與他們共事合作的模式,人與人相處之道終究都是以誠相待,她說:「他們很單純及直接,要求並不多,你只要用心對待他們,關心他們,他們絕對接收得到。」
工作與生活難以分割,透過工作賺取金錢以維持生計,薪金愈高是否與理想工作畫上等號?Cindy現時在茶室的薪金,相比過往的工作為低,她沒有着眼於金錢的多寡來衡量工作的理想程度,她絲毫沒有後悔當初的選擇,更堅決認為是絕對值得。金錢以外還有其他值得珍視的東西,愈重要的東西愈要用心才看得見,Cindy與員工用心相處,發現了總能夠從他們身上學習到一些東西,深切體會到「三人行必有我師」的哲理,更懂得放下執着,以另一個視角待人接物,「看見他們在如此逆境下,那麼努力去投入社會,自己也沒有那麼執着,所有事情放開一點,我覺得自己十分幸福。」幸福,從來不在遙遠邊際,而是一直植根於心田深處。
香城茶室
地址:香港九龍尖沙咀漆咸道南100號「香港歷史博物館」1/F
電話:2412 3155
營業時間:星期一至五10am-6pm,星期六日及公眾假期10am-7pm,逢星期二休息
詳情: http://bit.ly/2NEEGPa
採訪:文朗琛
攝影:謝本華
========================================
新店食評,名家食譜,一App睇晒!
立即免費下載飲食男女App: http://onelink.to/etwapp
即like《飲食男女》Facebook:http://www.facebook.com/eatandtravel
飲食男女網站:http://etw.hk
即刻Follow我哋Instagram,睇更多靚片靚相!
http://goo.gl/KwjNOE (@eat_travel_weekly)
如實理解愛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關心「親密關係」看這裡~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tWhUGYRH7MogudldI0jtC9Qaq3mh1VD3
【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
學會提升效率,擺脫瞎忙人生,做自己時間的主人
課程連結:https://pse.is/DDDHB
《哈克翻過來看世界》系列工作坊(三)~為生命整地,結出新果實~03/09(六) & 03/10(日)
課程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685
【人際維基】桌遊體驗會~讓你一玩就懂別人的在乎~ 02/24(日)或 03/16(六)14:00
活動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072
[ 2019.04.13 開課!]【寫作小學堂】~寫出專屬風格,找回文字悸動~第二期
打造一盞自己的聚光燈,建立起專屬於你的品牌印象
課程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655
【2019/05/03開課】《人際回應力-看懂情緒,輕鬆對談》~第19期
一個人的命運,是回應力的總和!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157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Guc6V6
線上課程【不用開口,就讓你擁有人際好感】
啟動人際溝通的關鍵影響力 https://goo.gl/v3ojdo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以下為本段內容文稿:
在愛情關係裡,你認為存在「Mr.Right」或者是「真命天子」、「真命天女」這樣的概念嗎?你相信老天爺會幫你安排一個「對的人」,只是自己還沒有遇上?
還是其實並沒有所謂的「對不對」,一切只是相處跟磨合的結果。伴侶它真正的意義,其實只是一個陪伴你,走過人生階段的存在。你相信哪一種說法?好像比較命定,還是只是一個相處的過程?
這兩類喔,一類是叫做「靈魂伴侶組」。這些人呢會相信愛情是找到對的人,存在於這種「完美的另一半」。在這樣的概念底下,他們相信的是亞里斯多德的說法,叫做「愛是由居住在兩個身體裡的單一靈魂所構成的」。
而另外一種人呢,他們相信的是叫做「旅程的伴侶」。他們認為呢,愛情的重要性是兩個人一起走了多遠、經驗了多少事情。
用一個更簡單的比方哦,「靈魂伴侶」比較像是去找出,跟自己契合的另外一片拼圖,而拼出一個完整的畫面;而「旅程的伴侶」呢,比較像是兩個人,一起在地圖上面移動。
曾經有心理學家喔,為了回答這個問題。他們找了73個在一段感情當中,至少有半年以上的人,他們進行了一些相關的研究。
從這裡你可以知道心理學家,有時候真的是一群很無聊的人,特別針對這件事情,還找一缸子的人來做研究。
好,我們言歸正傳喔,心理學呢,把這73個人隨機分成四個組別。分別是~「靈魂伴侶:回憶衝突事件組」、「靈魂伴侶:回憶慶祝事件組」。
再來另外兩組,就是「旅程伴侶:回憶衝突事件組」,而接下來最後一組「旅程伴侶:回憶慶祝事件組」。
他們請這四組人,完成針對不同組別的問卷。這些問卷的目的,是提供一些暗示跟提示,創造出這些人在腦子裡面的關係認知。
像是引導他們傾向於相信「靈魂伴侶」,還是相信「旅程伴侶」;並且呢,引發相關的事件創造衝突,還是慶祝事件的一些相關聯的想像。
接著呢,請他們去評估自己,在這段親密關係裡面的「關係滿意度」。結果發現喔,把對方看成是「旅程伴侶」的人,不管是在回憶衝突事件,還是慶祝的事件,他們對於浪漫關係的滿意度,都會變得比較高。
但是把親密關係視為「靈魂伴侶組」的那一群人,他們在回憶衝突事件之後,他們對「關係的滿意度」就會明顯低於,他們回憶慶祝事件的這樣的情況。
也就是說喔,把親密關係看成「一段過程」這樣的夥伴,會比較能夠容忍衝突,甚至於會因為一起穿越了衝突,而產生更親密的感覺。
相反的,如果是「靈魂伴侶」這樣的信念;他們會把愛看成是「完美結合的戀人」,會認為對方必須是最適合自己的另外一半。
但是這樣的關係產生衝突跟困難的時候,就會發生很多認知上面的矛盾。這意味著什麼?這意味的這一段關係,或者是這個人並不完美啊!
「關係的滿意度」,在這種想法底下自然就會降低。可是說到底喔,怎麼可能會有那種不發生衝突,跟困難的親密關係呢?
透過這樣子也可以理解哦,當你越是想要找到那個「對」的人,往往就是越找不到;不然就是一直走進關係,也一直在嫌棄關係。最後呢,就一直心碎的離開眼前的關係。
似乎「關係」給你,或給這樣的人,是一段段的失落感啊,而不是一次次的體驗跟學習。
談到這裡喔,如同今天開頭的問題,你看待關係的信念是什麼?你追求的是「對」的人?還是一個可以跟你一起「經驗各種可能性」的人呢?
我想起一句話「會出問題的不是追求,而是我們對追求的執著。」我並不是要企圖說服你,你要選擇哪一種信念。到底是「靈魂伴侶」好,還是「旅程伴侶」好?
但是如果你願意,你不妨想想看,自己執著的是什麼?除了「執著」之外,還有另一個層面,就是你有沒有處理衝突的「能力」?
也就是說喔,你相信的是「旅程的伴侶」。你願意去接受世上沒有完美的人,更沒有完美的戀人。那只是你不知道怎樣面對跟處理衝突,讓衝突成為彼此關係裡面的養分。
如果你認同我剛剛說的,那麼「學習」就是很必要的。因為,如果不存在所謂的完美戀人,那麼也就不會有完美的自己、完美的我啊!
其實,學習就是一段自己跟自己的旅程,關鍵在於一起經驗了什麼?又穿越了什麼?這才是重點!圓滿關係跟圓滿自己的生命,其實是一樣的。
並沒有存在那種所謂的「完美的終極版本」,所有的一切,都是不斷的發現跟持續學習的旅程。
所以,希望今天透過這一段分享,你可以先圓滿自己的生命、自己的靈魂,那麼那一位能夠陪伴你人生旅程,一起牽手走下去的存在,他自然而然就會出現。
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夠帶給你一些啓發與幫助,我是凱宇。
如果你喜歡我製作的內容,請在影片裡按個喜歡,並且訂閱我們的頻道,別忘了訂閱旁邊有一個小鈴鐺,按下去,這樣子你就不會錯過,我們所製作的內容。
然而,如果你對於啟點文化的商品,或課程有興趣的話,如同今天所談的「完美伴侶」到底存在嗎?
我想不管它的答案是yes or no,我們永遠有一個最重要的任務,叫做「圓滿自己」。圓滿自己的層面有很多,可能是心理上的、可能是靈魂上的。
但是圓滿自己,更有可能在另外一個層面,叫做讓你生命當中,所有你真心想做的、真心向前進的,都能夠如實、如期的去完成。
那麼如果你聽到這裡,你希望在自己的生命裡,透過「實踐」來圓滿自己人生的話,那你可以好好期待,我們即將要推出的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
它會幫助你,有效的提升自己生命的效率,並且透過實作,讓自己成為那個更圓滿的自己。更期待你加入學習的行列,我們一起前進,謝謝你的收看,我們再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