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過度想被認可時,反而換來距離感。
#好文分享 #人際關係
同時也有2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4萬的網紅啟點文化,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對談重點: 一、嘉玲老師多年實務經驗發現,很多人想要親密感,卻很難跟人親近?為什麼? 二、怡璇、嘉玲無法展現脆弱的原因是什麼? 三、該如何展現脆弱? 四、如果身邊沒有人能讓我展現脆弱,可以怎麼做? 【線上課程】《提升你的心理免疫力》~駕馭壓力的五大策略 課程連結:https://pse.is/wj...
「如果你不懂得表達自己的需求」的推薦目錄:
- 關於如果你不懂得表達自己的需求 在 VOGUE Taiwan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如果你不懂得表達自己的需求 在 VOGUE Taiwan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如果你不懂得表達自己的需求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如果你不懂得表達自己的需求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如果你不懂得表達自己的需求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如果你不懂得表達自己的需求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如果你不懂得表達自己的需求 在 #如果你不懂得表達自己的需求 - Explore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如果你不懂得表達自己的需求 在 如果你有很多感覺,但不會表達怎麼辦? |【心理敲敲門# 112】 的評價
如果你不懂得表達自己的需求 在 VOGUE Taiwan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練習與自己和解 !#好文分享
如果你不懂得表達自己的需求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如果你不懂得表達自己的需求
#只用自我認知去推論對方感受
#那每段關係就會卡在同樣的情節裡
在我工作的對象中,如果他們在人際社交中容易出現問題,例如有容易被排擠的情形,大多數都是在中學時期就開始有此現象。而人際問題往往會一路跟隨至成年時期,讓他們在與人相處上有很多憂慮,進入新環境總是害怕自己會不會再重演。其實,人際關係的不穩定,往往也與個人的自我不穩定有關。可能來自過大的我,或過小的我,也就是在人際互動中有自以為是的狀態,不自覺貶低他人,或是自我貶低的情形,不自覺討好他人。
而這種自我不穩定狀態,會引發三種人際互動情形,分別是:第一、錯誤的人際知覺;第二、缺乏人際核對能力;第三、過度尋求認可。
#人際互動困境一 #錯誤的人際知覺
首先,我帶你了解,錯誤的人際知覺。所謂「人際知覺」是一個人在社交情境中,如何去判斷他人的行為,進而認定這個人的狀態或關係的狀態,常見的有:
1.先入為主
他們對人的知覺並非出於理性客觀,而是將主觀想法投射到對方身上,而認為對方就是這樣類型的人。例如:看見對方板著臉,就認為對方一定很難相處;或者看見對方找零錢的方式,就認為對方一定很吝嗇等。
2.投射作用
在人際交往中,人們會把自己的特徵,歸屬到其他人身上,假設他人與自己是相同的,並用自己的角度去判斷他人。例如:對自己很自戀的人,見到他人對自己微笑,就以為他人對自己有好感;對自己很自卑的人,見到他人別過目光,就認為對方也不喜歡自己,而對方可能只是較內向或不知所措罷了。
3.情緒效應
當下的情緒狀態或特定心境,讓他們戴上有色眼鏡看人,以致看出去的人和事都染上了自己當下的情緒色彩。例如:你現在覺得不開心,就覺得所有人都在針對你;你最近都被人拒絕,就容易過度解讀他人的已讀不回、拒絕或冷淡對待,但有可能只是對方當下過於忙碌。
說實在的,我們的確會在某些情境下不由自主地錯誤判斷某些事情,畢竟每個人的生活脈絡非常不同。就拿約會遲到這件事,在不同國家對時間的感受截然不同,有些人覺得晚到十五分鐘還好,但有些人覺得是極其不尊重。每個人的個體差異性有這麼大的不同,在人際互動裡若沒有去了解與澄清事實,或表達自己的需求,你可能會陷入自己的小劇場中推論對方的狀態,認為自己在對方心中就是不重要的小螺絲釘,而讓關係漸行漸遠。很有可能你在很多段關係最後都容易走向這樣的局面。你發現了嗎?
如果你不懂得去澄清事實或表達自己在關係中的需求,只用自己的認知去推論對方的狀態,那麼你就會卡在同樣的情節裡,不斷地複製、受傷又挫敗。這也是我接下來要提的第二種人際互動困境—「缺乏人際核對的能力」。
#人際互動困境二 #缺乏人際核對的能力
有時候你可能不知道怎麼說、何時何地去說、說些什麼?又或是,有時候你不確定能不能對別人說,說了會不會被討厭、被拒絕或者被嘲諷?也就是,你缺乏人核對能力,這還是會指向「自我」的穩定性。
親愛的,你要先問問自己,我在關係中有沒有價值?有沒有付出?如果你的答案是肯定的,那你要接著問自己,我是否能認可我的需求,以及澄清我的疑問?如果你的答案是十足的否定,那也難怪你常在人際互動中受委屈、也受挫敗,很可能你都不懂得尊重自己,所以他人也跟著不會尊重你的意願與需求。你可能會想問,要如何培養在互動中人際核對的能力呢?
你需要做的是「協助自己覺察看人的視角」。
在著名的溝通分析理論(Transactional Analysis)中,提到一個重要概念:「我好,你也好」。也就是在看人的觀點上,如果你容易對人有先入為主,甚至帶有敵意的判斷時,你就要注意自己是不是經常以「你不好」的視角,容易覺得別人要找你麻煩;如果你在人際中,經常覺得自責、什麼都做不好、不被喜歡,就要留意自己是不是經常帶著「我不好」的視框。
你可以帶著「我好,你也好」的視角來練習人際核對的能力,這對你會非常有幫助。當你核對後,將更能拓展你的視角,看到人性不同的面向。成功經驗的累積會帶給你更強化「我好,你也好」的視角,也讓你真正不斷吸引更多「對自己和他人都善良的人」與你為伍。
再來,我們談談因自我不穩定狀態,引發的第三種人際互動困境—「過度尋求認可」。
#人際互動困境三 #過度尋求認可
其實每個人在人際互動中,都會某種程度地想要尋求認可。因為被彼此認可時,能強化關係的強韌度,也能感覺到自己在關係中存在的重要性與價值感。但當你過度想被認可時,就會造成以下現象:
1.過度表現
太想要呈現自己的好、自己的優點,有時候讓人反感的是,你可能會將過往的英雄史都帶出來,就希望換得對方肯定與讚賞的神情。曾在我某一堂課的討論中,有學員說到自己在工作中投入太多心思,而感覺自己被耗竭。正當我們一群人認真探討原因時,一位學員插話進來,說到他覺得對工作上手又游刃有餘的人,是不會覺得耗竭的。這時,討論的氛圍瞬間被冰凍。這位學員並沒有發現,他的發言在間接表明自己工作能力很好、他人工作能力很差,在過度表現中,讓人對他產生排拒感。
2.過度討好
過度細心體貼地想要服務對方,雖看似是暖男或暖女的舉動,可是有時卻讓人承擔不起。除了不知如何回應而有壓力之外,也會讓對方覺得你是不是弱化了他的能力,當對方是沒有行為能力的孩子。這會讓人想要保持距離,你也可能因此覺得挫敗,為什麼自己付出這麼多,卻反而換來距離感。
3.過度合群
合群在集體主義下是種美德,但當這個合群造成你失去準則的判斷,那就是有害的。畢竟有許多人打著合群的名義,要求你承擔他人該做的事情,而讓你成為被利用的對象,使得他人並不會珍惜你的付出。若你是過度合群的人,往往是源於你內心強烈渴望團體歸屬感,所以,當團體共同討厭一個人時,你也就自然加入一起討厭對方,或當先鋒去做破壞他人名譽的事。但你知道嗎?這很可能使你最後落得裡外不是人。
#如何撫平人際焦慮?
最後,我想告訴你:真摯的友誼往往來自「發自內心的感受」,人際互動中沒有內在感受的連結,往往只會流於表面的社交互動。因此,小美可以向小花坦誠自己的部分是:「我當時很想跟他們拉近關係,所以很擔心如果我拒絕他們的要求會被討厭。坦白說,我也覺得這樣透露細節很不妥,但我沒有勇氣拒絕他們。」
接著,進到尋求他人原諒的層次,這需要深層地去同理對方的感受。你需要徹底明白你的行為對對方造成的影響,甚至是痛苦,如果對方沒有感受到你的理解,就不會感受到你的歉意。所以,小美可以對小花這麼說:「我真的很抱歉,這麼做一定讓你覺得自己被背叛了,也有被欺騙的感覺。我相信你當初是信任我,才加我好友,跟我分享你的生活。我也知道你後來非常生氣,我真的覺得非常內疚,真的很抱歉,你願意再給我一次機會嗎?」
當你說完這些,你還是要將原不原諒的權力給予對方,畢竟他人因為你的行為感覺受傷,並不是每個人都可以這麼快從受傷的感受中復原,強壯到可以立刻再次信任,因此,你需要給彼此一些時間。
最終,很重要的是,你要練習與自己和解,而不是讓這次人際挫敗經驗,再次成為你與人互動的焦慮來源。你需要理解自己那份對歸屬與連結的匱乏、對自我的不肯定,你才能真正從人際經驗中,學習如何提升自己,以及適切地連結他人與維持關係。如此,你才不會在一生中不斷複製人際挫敗的經驗。
--
📖 本文節錄自《走出關係焦慮:擺脫負面自我的18堂內在和解課》,作者 吳姵瑩Chloe Wu 心理師 為 愛心理:探索心理認識自己的最佳平台 創辦人、諮商心理師,本書由 三采文化Suncolor 發行。
閱讀更多:https://tinyurl.com/y6j46jwz
如果你不懂得表達自己的需求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對談重點:
一、嘉玲老師多年實務經驗發現,很多人想要親密感,卻很難跟人親近?為什麼?
二、怡璇、嘉玲無法展現脆弱的原因是什麼?
三、該如何展現脆弱?
四、如果身邊沒有人能讓我展現脆弱,可以怎麼做?
【線上課程】《提升你的心理免疫力》~駕馭壓力的五大策略
課程連結:https://pse.is/wj5xx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_YT1fDZYmTc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wugyq
[ 12/19 開課!]【寫作小學堂】~寫出專屬風格,找回文字悸動~第六期(僅剩"3"位名額)
打造一盞自己的聚光燈,建立起專屬於你的品牌印象
課程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655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s://pse.is/NE3QN
《幸福工作坊》當愛情卡遇見能力強項卡工作坊~2021/01/23 開課
讓你長出享受「愛」的體質,迎接你想要的親密關係
課程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1903
【2021/3/13開課】《學「問」~高難度對話的望聞問切》~第21期
掌握達成共識的關鍵能力!
課程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232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A07zZ0
【線上課程】《與人連結的三個秘密》
啟動接觸、開啟話題,你需要有一顆願意欣賞的心
課程連結:https://pros.is/SPQZC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e3hUVtIhDZE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ros.is/QWLR2
【線上課程】《過好人生學》~讓你建立迎向未來的思維與能力!
課程連結:https://pse.is/H8JXH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EHOn0UxMys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ros.is/KQZZH
【線上課程】《理財心裡學》~擺脫家庭影響,從心培養富體質
課程連結:https://pse.is/EPBWE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HgrDK7pqR-0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NJ5VE
【線上課程】《自信表達力》~讓你不再害怕開口
從「敢表達、說清楚」到讓人「聽得進、會去做」的完整學習
課程連結:https://pse.is/RG5NC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AjySLoa2f8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NUJK9
【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
學會提升效率,擺脫瞎忙人生,做自己時間的主人
課程連結:https://pse.is/DDDHB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lfm52T6lE8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GXZWM
【線上課程】《人際斷捨離》~
讓你留下怦然心動的關係,活出輕盈自在的人生!
課程連結:https://pse.is/E5MW5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YyLvd1cNcDw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LVRLY
【我們有Podcast囉~】歡迎到Podcast應用裡搜尋「啟點文化一天聽一點」訂閱我們!
Apple Podcast~https://pse.is/N2WCZ
Google Podcast~https://pse.is/PEN2Z
在Spotify收聽~https://pse.is/PQT76
在Himalaya收聽~https://www.himalaya.com/ekoob
在MyMusic收聽:https://reurl.cc/Grb5XZ
在SoundCloud收聽~https://soundcloud.com/ekoob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如果你不懂得表達自己的需求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線上課程】《與人連結的三個秘密》
啟動接觸、開啟話題,你需要有一顆願意欣賞的心
課程連結:https://pros.is/SPQZC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e3hUVtIhDZE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ros.is/QWLR2
【10/13開課!】《學「問」~高難度對話的望聞問切》~第20期
掌握達成共識的關鍵能力!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232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A07zZ0
【線上課程】《自信表達力》~讓你不再害怕開口
從「敢表達、說清楚」到讓人「聽得進、會去做」的完整學習
課程連結:https://pse.is/RG5NC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AjySLoa2f8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NUJK9
【線上課程】《理財心裡學》~擺脫家庭影響,從心培養富體質
課程連結:https://pse.is/EPBWE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HgrDK7pqR-0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NJ5VE
【線上課程】《過好人生學》~讓你建立迎向未來的思維與能力!
課程連結:https://pse.is/H8JXH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EHOn0UxMys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ros.is/KQZZH
【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
學會提升效率,擺脫瞎忙人生,做自己時間的主人
課程連結:https://pse.is/DDDHB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lfm52T6lE8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GXZWM
【線上課程】《人際斷捨離》~
讓你留下怦然心動的關係,活出輕盈自在的人生!
課程連結:https://pse.is/E5MW5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YyLvd1cNcDw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LVRLY
【我們有Podcast囉~】歡迎到Podcast應用裡搜尋「啟點文化一天聽一點」訂閱我們!
Apple Podcast~https://pse.is/N2WCZ
Google Podcast~https://pse.is/PEN2Z
在Himalaya收聽~https://www.himalaya.com/ekoob
在Spotify收聽~https://pse.is/PQT76
在SoundCloud收聽~https://soundcloud.com/ekoob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歡迎收聽「一天聽一點」,我們每週一到週五晚上7點,準時為您更新,結合心理跟生活的真實運用,每天陪伴你進步一點點;如果你每天都想要有所進步的話,就請你一定要訂閱我們的頻道。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裡,常常會遇到一些事情,你在理性上知道不應該這麼做;比如說亂發脾氣呀,或者是過度的控制在,不然就是過分的不在乎!
然而呢,我們常常面對這種狀況的時候,有一種無能為力的感覺;就好像是遇到緊張壓力,我們的行為彷彿退化成孩子一般,不管是任何的任性啊、妥協啊,或者是無法克制的上癮,好像都是這些狀況!
這樣的情形,我們常常會說自己可能是意志力不夠;然而呢,如果你花時間去學習,怎麼強化意志力,似乎又是一個辛苦。
而且通常沒有效果的過程,你會在自己的反反覆覆當中,覺得自己總在跌同一個坑,而感覺到非常的挫折。
關於這樣的一個狀況,在心理學有很多方面的討論,而我最近讀到一個,分別是克里希.那南達,跟阿曼娜他們的一個說法;他們用一個比喻叫做「情緒小孩」。
就是讓我們遇到壓力、挫折,或者是事情跟自己想的不一樣的時候,我們的反應彷彿是一個小孩,而且是一個情緒化的小孩。
情緒化的小孩通,常會有三大類的表現,分別是「自動化」、「反應過度」跟「習慣性」。
我們首先來看哦,情緒化小孩的反應是「自動化」的;就像是在我們生活當中,我們可能告訴自己無數次,媽媽打電話來的時候不要大小聲。
可是一旦我們看到來話顯示,通常的第一句話的口氣都不會太好!你會發現,它是一個「自動化」的反應。
而且在這樣的自動化底下,當你掛上電話,你就會感覺到非常、非常的挫折…這讓你想到了什麼?
好多人哦,在跟別人相處的時候,也是同樣的道理,他可能在理性上知道,他不需要這麼的緊張,其實沒有那麼多人這麼在乎他的一言一行。
可是呢,把它擺到人群裡的時候,這一切的緊張、焦慮、手足無措,都成為了自動化的反應!
而且「自動化反應」的另外一種呈現,就是一種「上癮」的狀態,而上癮用一個更容易理解的說法,就叫做他需要「立即滿足」!
這樣的情況,最容易發生在親近的人際關係裡;如果你覺得寂寞,你就要立即要你的伴侶來陪伴你。
如果你覺得緊張,你就讓你的伴侶立即幫你解決問題;然後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生活,就算他是你的親密伴侶,他也沒辦法做到立即!
可是你會發現這一切,你在理性上都知道什麼叫做「合理」;可是你的行為上卻完全不是如此,這就是情緒化小孩的自動化反應!
而情緒小孩的第二個特點,就是會「反應過度」。剛剛說的是「自動化反應」,而這裡談的是「過度反應」;也就是你的反應,超過了正常的合理限度。
在一般的情況底下,你要面對一群人,多多少少有點緊張;可是你太緊張,而這個太緊張,導致你可能過分的想要表現,或者是過分的退縮,這些都是「反應過度」!
就像剛剛說的,如果你孤單、寂寞、覺得冷,你想要你的伴侶陪伴你,什麼叫做「合理」的反應?
「合理的反應」叫做,把你的想法跟需求告訴對方,讓對方有所選擇;可以用什麼樣的方式來陪伴你,你們慢慢的找到彼此舒服的相處之道!
而「過度反應」就是,一旦你空虛、寂寞、覺得冷,你就要他馬上、立即,而且是按照你的方法來配合你。
更可怕的是,就算他完全按照你的方法,你還是永遠可以從裡面雞蛋裡挑骨頭,這個就是「反應過度」!
其實就像小孩在發展的過程當中,有一個階段叫做「自我中心」,小孩在這個階段的時候,覺得自己就是世界。
所以呢,你會發現嬰幼兒在自己的需要,沒辦法得到滿足的時候,他往往會用放聲大哭的方法,來面對這個世界;而不是像成人一樣,知道它是怎麼發生的,然後我可以試著怎麼去解決。
而情緒化小孩的第三個特點,就是「習慣性」。也就是說如果你對於某個狀態,在長的時間軸裡面,重復不斷的發生,它很有可能就是情緒化小孩在影響你。
比如說,你遇到其他人對你有要求的時候,不管那個要求合理、還是不合理;你就有一種習慣性的反應,覺得自己必須配合。
再不然有些人就會習慣性的覺得,別人在佔自己的便宜,可是你有沒有想過他到底要求的是什麼?
他到底何時、何地、如何的要求?我們可能都沒有想過這些細節,我們就直覺的覺得自己一定要幫忙,或者是自己一定是被別人欺負了!
所以呢,當你聽到這裡「情緒化小孩」,好像不管你是不是個小孩,都在我們的生命當中;尤其是面對那些人際啊、壓力啊,我們就很容易不假思索的自然發生!
而且還有一個很特別的地方,它似乎不是靠我們的意識層面,或意志力能夠解決的;因為通常它的反應,都是很快速、立即,而且無法控制。
就像前面說的「自動化的、反應過度的」,跟「習慣性的」!尤其是我們面對到人際關係,跟他人連結的時候更是如此。
比如說,你今天要跟你的大老闆開會,不管你事前演練的如何的完整,當大老闆在你面前,親切的問你,你有什麼意見跟想法的時候,你可能依然是緊張到說不出口啊!
那你說,我們面對到這樣的處境的時候,我們該怎麼幫助自己呢?
其實你如果花了很多的時間跟力氣,試過了很多意識層面的、理性的、工具化的方法,都沒有長期,而且具體化的幫助的話。
那麼你不妨深入自己的內在,在潛意識的層面好好的陪伴自己,好好的照顧好自己的情緒化小孩,讓這個小孩有長大的空間。
在這方面,很多朋友可能知道的是我是個心理學家,然而可能不知道的部分,就是我也受過催眠的訓練。
所以在我的實務工作裡,我發現意識層面沒辦法解決的問題,我們通常深入潛意識,就可以找到幫助一個人更前進的動力。
而「潛意識工作」有一個很特別的地方,就是它不像意識工作,它是明確的告訴你問題、答案、問題、答案,你遇到了什麼困難,然後給你一個解決的方案。
它比較像是一個全方位的、有一點模糊的,但是你感受到它的溫暖,它的溫度,它的細膩的一種陪伴!
就像是我們醃漬食物一樣,醃漬一個食物要能夠入味,它一定是完整的浸泡;它並不是你把白菜放到醬汁裡沾一下,它就變泡菜,沒有這種事情!
所以呢,我也一直在思考,有沒有辦法把這樣子學習陪伴的資源,來提供給所有的朋友?
在這裡呢,我就很開心的跟你分享,我們在7月6號,上線了一門新的線上課程,是由哈克~黃士鈞博士所推出的【與人連結的三個秘密】;在這一門課裡,不同於過往的學習!
在這門課裡,哈克他會用最溫暖、溫柔的聲音,陪伴你深入自己的潛意識,運用催眠冥想、潛意識工作的引導,來陪伴你面對人際之間的緊張焦慮的時候,你可以怎麼樣一步一步的照顧好你自己的心。
以一份被照顧好的心,去好好的對待任何你在乎的人,【與人連結的三個秘密】從推出到現在,已經有很多朋友加入了,你加入了嗎?
我相信這一門線上課程,絕對是你很特別的學習經驗,試著去感受一下好好的被陪伴、被連結是什麼樣的感覺?
讓溫暖的心,從自己的內在自然的透出來,溫暖其他人;期盼你的加入,也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夠帶給你一些啓發與幫助,我是凱宇。
如果你喜歡我製作的內容,除了YouTube之外,我們也有Podcast的頻道,你只要在Podcast的應用裡面,搜尋「啟點文化一天聽一點」,你就可以訂閱我們,也記得給我們5顆星的評價,我們需要你用最具體的行為來支持我們。
然而如果你對於啟點文化的商品,或課程有興趣的話,如同今天提到的【與人連結的三個秘密】詳細的課程資訊,在我們的影片說明裡都有,期盼你的加入,那麼今天就跟你聊這邊了,謝謝你的收聽,我們再會。

如果你不懂得表達自己的需求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10/13開課!】《學「問」~高難度對話的望聞問切》~第20期
掌握達成共識的關鍵能力!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232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A07zZ0
【線上課程】《自信表達力》~讓你不再害怕開口
從「敢表達、說清楚」到讓人「聽得進、會去做」的完整學習
課程連結:https://pse.is/RG5NC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AjySLoa2f8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NUJK9
【線上課程】《理財心裡學》~擺脫家庭影響,從心培養富體質
課程連結:https://pse.is/EPBWE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HgrDK7pqR-0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NJ5VE
【線上課程】《過好人生學》~讓你建立迎向未來的思維與能力!
課程連結:https://pse.is/H8JXH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EHOn0UxMys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ros.is/KQZZH
【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
學會提升效率,擺脫瞎忙人生,做自己時間的主人
課程連結:https://pse.is/DDDHB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lfm52T6lE8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GXZWM
【線上課程】《人際斷捨離》~
讓你留下怦然心動的關係,活出輕盈自在的人生!
課程連結:https://pse.is/E5MW5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YyLvd1cNcDw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LVRLY
【我們有Podcast囉~】歡迎到Podcast應用裡搜尋「啟點文化一天聽一點」訂閱我們!
Apple Podcast~https://pse.is/N2WCZ
Google Podcast~https://pse.is/PEN2Z
在Himalaya收聽~https://www.himalaya.com/ekoob
在Spotify收聽~https://pse.is/PQT76
在SoundCloud收聽~https://soundcloud.com/ekoob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歡迎收聽「一天聽一點」,我們每週一到週五晚上7點,準時為你更新,結合心理跟生活的真實運用,每天陪伴你進步一點點;如果你每天都想要有所進步的話,就請你一定要訂閱我們的頻道。
今天跟你分享一位社會心理學家,他在2007年提出來的一個理論,這位社會心理學家叫做~哈里賴斯;他說親密良好的關係,等於「開放」加「響應」。
我想我對於很多朋友來說,親密良好的關係,無論是跟自己親近的人,還是跟自己的朋友,都是我們的共同需求。
然而這裡面的兩個元素,「開放」加「響應」,到底是什麼意思呢?所謂的「開放」哦,就是互相不設防。
這個部分呢,也可以理解成彼此相互的自我揭露,把那些比較隱私的事情,跟彼此之間多去透露一點,像這種不設防的感覺,能夠快速的拉近兩個人的親密程度。
然而如果有這樣的親密的起始點之後,兩個人接下來要怎麼樣長期維持親近的關係呢?它的關鍵就是,下一個元素叫做「響應」。
「響應」是什麼?響應有三個部分,第一個部分是「理解」。你瞭解我,而且你還瞭解我自己是怎麼看待我自己?什麼對我來說很重要?這些就是理解。
而第二個是「接受」。你想要什麼,我是什麼樣的人,你要對這些表示你的尊重;而第三個是「關心」,就是在各種場合裡面,一旦我需要什麼幫助,你會幫我。
可是當你聽到這裡,不知道心裡有沒有一個疑問?就是有時候心理學家蠻無聊的,就是把那些大家都已經知道的事情,還煞有其事的弄一個理論、弄一個公式出來。
其實它就是說一個,平常大家都完全能夠理解的東西嘛!可是如果放到真實的關係裡面,我們真的知道什麼叫做開放加響應嗎?
我們來看一個例子哦,在美國有些地方的公立學校,教學品質是非常差的,而最差的學校會到一個什麼程度呢?
比如說,在華盛頓有一個公立小學,他們開家長會的時候,家長的出席率只有12%。
這就等於每一次來開家長會的時候,一個班只來了兩三個家長;在這種情況底下,老師跟家長就會陷入一種惡性循環。
從老師的觀點,就會覺得我開家長會你不來,說明你這個家長根本不重視教育;可是從家長的角度來看,問題是在於老師不重視我們的孩子,對我們的孩子根本就不關心,所以我為什麼要來參加你的家長會?
你聽出來了吧?老師跟家長之間,沒有最起碼的信任,而學校為了改變這個狀況,痛定思痛覺得必須要做一些改變。
他們把大部分的老師辭退了,去找新的老師,結果還是一樣哦!後來他們終於意識到,必須跟家長建立一個比較好的關係,於是想了一個方法!
他們要求老師在暑假的期間,挨家挨戶到學生家裡去做家庭訪問,而且還設計了四個家庭訪問的問題,這四個問題分別是什麼呢?
第一個問題,你的孩子在學校的體驗是怎樣?你對於這樣的感受,你覺得如何?
而第二個問題,你的孩子有什麼期望,你對於他有什麼樣的期待跟夢想?
第三個問題,你希望自己的孩子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
第四個問題,我作為孩子的老師,你希望我做些什麼?
聽下來好像這四個問題,沒有什麼厲害的地方;可是呢,這四個問題你仔細體會一下,它正好呼應了前面所說的,親密良好的關係,等於開放加響應。
我們回顧一下,第一個問題是去理解,你的孩子在學校體驗如何?你對於他的體驗你覺得如何?這就是「理解」。
而第二個跟第三個問題,是去接受孩子跟家長,他們的主觀世界的狀態;分別是孩子有什麼期望?你對於他有什麼樣的期待?
而第三個問題是,你希望孩子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而最後一個問題,就是關心我作為孩子的老師,你希望我做些什麼?
我邀請你特別感受一下這個問題,是「你希望我做些什麼」?而不是說「我希望你做些什麼」?
只光這樣的一個調整跟改變,經過了一個暑假的家庭訪問,在接下來開學時候的家長會的出席率,就從12%提高到了73%。
你可以思考一下,是不是只有家長願意跟老師溝通,才能夠有進一步合作跟進步的可能啊?
當我們談到這裡的時候,如果你想要跟一個人創造親密良好的關係,你不妨想想,你是不是有足夠的開放,接下來你是不是要去響應對方呢?
尤其是響應的部分,理解、接受、關心,如果你不是理解而是去批判;如果你不是接受,而是去下指導棋;如果你不是關心,而是一種控制;那麼你想要的親密良好的關係,怎麼可能存在呢?
所以希望我今天的分享,能夠帶給你一些思考跟啓發,我是凱宇。
如果你喜歡我製作的內容,除了YouTube之外,我們也有Podcast的頻道,你只要在Podcast的運用裡,搜尋「啟點文化一天聽一點」,你就可以訂閱我們,也記得給我們5顆星的評價,我們需要你用最具體的行為來支持我們。
然而如果你對啟點文化的商品,或課程有興趣的話,我們在每一段內容的說明裡,都有相關的連結。
在這邊要特別跟你預告一下,我們在7月6號,即將上線一門全新的線上課程,叫做【與人連接的三個秘密】。
這一門課程是由~哈克,黃士鈞博士所講。
你會透過這門課裡,學會怎麼創造出親密良好的關係,用最溫暖、溫柔的方式,一步一步的去靠近別人。
哈克是我這麼多年以來所認識的,最懂得怎樣溫柔的靠近一個人,相信這一門課會帶給你很大的幫助。
那麼今天就跟你聊到這邊,謝謝你的收聽,我們再會。

如果你不懂得表達自己的需求 在 如果你有很多感覺,但不會表達怎麼辦? |【心理敲敲門# 112】 的推薦與評價

掌握 自己 的快樂#找回對生活的感覺#練習 表達 情緒#看電影找到 自己 #體會生命中的細節00:00:00 怎麼開始對生活沒感覺?00:06:46 如何慢慢找回感覺00:12:36 ... ... <看更多>
如果你不懂得表達自己的需求 在 #如果你不懂得表達自己的需求 - Explore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如果你不懂得表達自己的需求 · #只用自我認知去推論對方感受 · #那每段關係就會卡在同樣的情節裡. 在我工作的對象中,如果他們在人際社交中容易出現問題,例如有容易被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