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海粉們~
永徽導演的新作《聽見臺灣》是一部故事生動精彩而且內涵深刻的紀錄片。
如果您喜愛《只有大海知道》,期待您也一起來關注支持《聽見臺灣》,讓我們有更多力量繼續為遊塊土地上的文化努力!💪💪💪 💪💪💪
https://www.facebook.com/106216084571743/posts/187221469804537/?d=n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如果 大海知道 在 無影無蹤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一年算下來,台灣設有獎項競賽的影展不少,大至金馬影展、高雄電影節、台北電影節、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小至南方影展、女性影展、城市遊牧影展、勞工影展。這些獎勵機制對產業環境固然有好處,但如果規則年年變動,甚至經常性更換單位執行、變動鼓勵方向,不僅會讓品牌精神難以延續,也有損獎項含金量。
.
不難理解為什麼許多政府標案會要求競賽單元,畢竟存在競爭,就可望增加新聞點、吸引曝光。過去以電影展映為主的桃園電影節,便在2017年改頭換面,設立「台灣獎」。早期的桃園電影節時常遭受揶揄,被批評為「二輪影展」,充斥太多已經被國內片商引進的作品。2017年「台灣獎」的設立,等同是桃園電影節走向新生的第一步。
.
當年的競賽單元以紀錄片為主題,不僅請來專業評審評選作品,還邀集五個桃園市公民團體組成的市民評審團,選出桃園市民獎,概念在國內來說算是頗為新穎。只不過當年卻因為一件醜事而讓美事失焦,曾執導《大路朝天》(2015)的中國獨立導演張贊波公開抱怨策展人積欠評審費,使得影展形象墜入谷底。
.
待2018年由鄭文堂導演擔任策展人時,便將競賽改為榮耀劇情片作品,並且不分長短片進行評比,同時也設立演員獎。2018年與2019年的最佳影片得主分別是《閃焰假面》(2018)與《只有大海知道》(2018),恰是一部短片與一部長片。不過問起國內的電影工作者,可能依然未必對桃園電影節的台灣獎太熟悉,它仍然是一個相當年輕,甚至有些定位不明的獎項。
.
今年的策展人由台灣知名詩人、導演鴻鴻(本名閻鴻亞)出任,表彰劇情片的台灣獎繼續延續,可以感受到為了與其他影展獎項做出區隔,評審做了一些看似刻意的選擇⋯⋯
.
這篇主要是來談談這次台灣獎的部分入圍作品,不否認後來私心寫了太多對《逃出立法院》(2020)的看法,也寫到了我對這次提名金馬獎的《大桔大利 闔家平安》的觀察。詳全文請點連結。
桃園電影節 #桃園電影節 鳴人堂 #大桔大利闔家平安 #一狗 #伏魔殿 #家族無共識 #台灣獎
如果 大海知道 在 只有大海知道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昨晚,
《只有大海知道》男主角-鍾家駿的兒少節目敲響了金鐘 ;
在此同時《大海》的導演永徽也發佈了明年即將上映的作品—紀錄片《 聽見臺灣 》。
《 聽見臺灣 》是一部精采動人、既有溫度又有力道的作品;不但故事內容充盈著滿滿的愛,觀影過程更是讓人激情澎湃~
永徽導演期待這部音樂紀錄片再次帶給觀眾們對人生的全新感受,帶給大家滿滿的心靈能量。
如果你支持《只有大海知道》、支持永徽導演,請用熱情的手指頭點進《 聽見臺灣 》的粉絲專業幫我們按讚,我們即將釋出更多精彩內容,敬請期待!!
您的支持,將會是我們繼續努力深耕文化、拍攝有內涵的優質好作品最重要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