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星宿派?
過去一個月,#蔡政府及旗下網軍 一片擁川聲浪!前天早上起來發現情勢逆轉,本來還在全面崩潰哀嚎,甚至跑去AIT網站上嗆聲,今天下午突然又集體轉向,#改口擁拜?
--
杜家駒
只能 #佩服綠營網軍 真是指揮起來 #如臂指使,#早上還在一律開炮大選作弊,中共滲透,#吃個飯回來 全部改成 #呼籲冷靜 #恭喜拜登 了
---
吳曉松
只是恭賀不太夠吧,#之前民進黨公職人員公開挺川,#1450嘴拜登兒子戀童癖民主黨作票,#挺拜登 都是 #被中共收買的左媒,#以為民主黨塑膠做的,#欺負拜登失智嗎?
SOP應該是要痛改前非批判川普老怪人類公敵民主之恥,然後才能讚訟拜登威武吧。
猛聽得鑼鼓絲竹響起,星宿派門人大聲歡呼,頌揚星宿老仙之聲,響徹雲霄,種種歌功頌德、肉麻不堪的言辭,直非常人所能想像,總之日月無星宿老仙之明,天地無星宿老仙之大,自盤古氏開天闢地以來,更無第二人能有星宿老仙的威德。周公、孔子、佛祖、老君,以及玉皇大帝,十殿閻王,無不甘拜下風。
---------------老仙被打趴分隔線--------------------------
星宿派門人中登時有數百人爭先恐後的奔出,跪在虛竹面前,懇求收錄,有的說:「靈鷲宮主人英雄無敵,小人忠誠歸附,死心塌地,願為主人效犬馬之勞。」有的說:「這天下武林盟主一席,非主人莫屬。只須主人下令動手,小人赴湯蹈火,萬死不辭。」更有許多顯得赤膽忠心,指著丁春秋痛罵不已,罵他「燈燭之火,居然也敢和日月爭光」,說他「心懷叵測,邪惡不堪」,又有人要求虛竹速速將丁春秋處死,為世間除此醜類。只聽得絲竹鑼鼓響起,眾門人大聲唱了起來:「靈鷲主人,德配天地,威震當世,古今無比。」除了將「星宿老仙」四字改為「靈鷲主人」之外,其餘曲詞詞句,便和「星宿老仙頌」一模一樣。
摘自 金庸 舊版 天龍八部
如臂指使 在 林家興 Alfred Lin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國民黨國際事務部今天最大的新聞,是在推特上採用被認為出自中共網軍的圖暗喻蔡英文總統有如獨裁的毛澤東來談NCC議題,因此而遭受到許多抨擊。
相對來說很少有人知道,國際部今天中午也舉辦了繼首場邀請到馮淬帆後的第二場 #國際民主沙龍,邀請政大廖元豪副教授講述他當年上街頭反抗威權政府、近來關心新住民權益與同性婚姻平權,以及到現在試著站在藍營這邊引入社會議題的努力。現場也與日前因表態參與今年同志大遊行而遭到黨內抨擊的新任青年團長陳柏翰交換將社會議題帶入國民黨的艱辛歷程與心得。
(”廖元豪發現:許多國民黨或立場偏藍人士,只要一提到「社運」立刻不以為然,直覺認定很多社運團體都是「綠營的側翼」,但他要問的是:為什麼國民黨會一直成為社運的敵人?“
https://www.bcc.com.tw/newsView.4721199)
除了因為國族認同及其他原因,根本上不願意將國民黨當成一個正常選項的群體外,很多人這幾年不斷追問或好奇的是:
#國民黨到底還有沒有救?
#國民黨到底該怎麼改革?
有些人是仍抱期盼的藍營支持者,有些人出於職業需要與社會公益,仍試著把國民黨的改革當成台灣社會必須思考的公共議程/題。
身為曾以各種方式與角色參與國民黨將近十年的不再年輕的人,我曾經試著用一些較為完整的篇幅闡述自己對這些問題的思考,包括
2017年的〈中國國民黨在台灣,還有未來嗎?〉(https://bit.ly/3oBRSWO) 以及
2018年底的〈國民黨竟然真的還有未來:1124的大勝其實帶來更多待解的疑惑〉(https://bit.ly/2JdSXUN) 。
其他類似文章我記得且高度贊同的,還有這篇2016年的〈給國民黨的在野備忘錄〉(https://bit.ly/3juP4XW)。
很可惜,其中的許多問題,至今依然未解、無解,甚至不被當成一個問題。照理來講,今年應該延續前文寫寫相關的思考,但早已知道坐而言不如起而行。去年投筆從戎打了一場被視為叛逆的仗,試圖為國運尋找突圍的契機,可惜並未馬到功成。
解嚴後的年輕世代,曾經用各種方式在這裡努力過,我個人當初看到這些努力的汗水、「#相信改革者」而感動加入,但過去這些年的爭戰、分裂與改革失敗無望的苦果,也同樣導致一整代走在我前頭的、不願意再將青春虛耗在這個醬缸裡的優秀人才,當中的大多數都已離開去過各自的人生。
也有人開始思考與建言,國民黨不是要改革的問題,是要自我革命打掉重練的問題。畢竟朽柱危牆之下,怎容活人生機。
一些留下來又有行動力者,在各地用自己的方式推動改革,除了日漸顯露成效,也默默改變了以往黨中央與各地黨公職的權力關係。
如今由青壯派(40-50歲)接班的國民黨,過往在前朝多有政務官或立委的經驗,但真正要接掌黨機器時,相對缺乏經驗、輩份與更重要的資源枯竭,導致他們往往難以真正將自己的改革意志貫徹到底、讓政令如臂指使。
醬缸的水太深,壓頭的手太多,活著沒溺死就不錯了。
少數幾個優秀的年輕幕僚與前立委就可以撐起黨中央的運作,這在過往難以想像,也令人不得不佩服他們的勇氣與能力,更讓瞭解情況的人多數時候盡量保持緘默。一個在野黨來到這步田地,實在不缺用嘴指點江山、給予紙上建議的各路黨師國師,最需要的是能捲起袖子、掏出口袋給予實戰協助與糧草的幫手。
曾經在回答上述很多人追問的那個問題時,我說,「國民黨並不是沒有進步,只是進步得不夠快,跟不上台灣社會主流與年輕世代」。
相較於兵精將廣糧草豐沛、社群技術成熟的執政黨與其戰團網路,國民黨如今許多部門的日常運作,依靠的是Parttime支薪的大學生、研究生在支撐。他們大多來自這幾年黨與外圍舉辦的營隊活動,雖然許多擁有外省或軍公教商家庭的背景,但也日漸不乏對國民黨的政策路線或理念價值感到真心認同而願意共戰者。
政治工作講究與需要的是信任關係,與工作本身技術所需的sense,而這兩者都需要至少三到五年的時間來培養,無法速成。近年在野、如今缺乏資源與時間培訓這些年輕人的國民黨,除了內部偶爾會發生各種因溝通、協調不良而產生的政治新聞外(令人無言直感這些大人到底在衝三小),這一大批來到藍營的熱血新人要真正成熟,需要時間。
說這些,並不是要大家體諒國民黨,而是期待對國民黨依然有興趣、有期待的人可以得到一些思考問題的角度與資訊。
日前與在外界非黨派團體所舉辦的政治幕僚營隊認識的年輕人聚餐,有的中間偏藍,有的其實自述是深綠,但都對國民黨的改革感到好奇,甚至可以被藍營的論述與來賓說服。
其中一個原因,是因為兩相對照之下,其中一個場次的執政黨青年主管在現場給學員的感覺顯得傲慢、有距離。而深綠的那位學弟,雖然抱怨著沒能有機會報上綠營外圍的營隊活動,卻反而有機會讓他聽聽藍營或各種政黨光譜不同的看法,也讓他對於自己未來是否要投入政治的職涯思考多了一些不一樣的觀點。
社會演進與科技發展太快,也急速改變不同世代的生活經驗與集體記憶。我今年30歲了,已經能夠充分感覺到自己與25歲的研究生/社會新鮮人以及20歲的在校生是三種不同的生物、三個不同的世代。
這一群沒經歷過九二一大地震、沒看過九把刀、沒打過天堂Lineage、不知道宋楚瑜與張雨生是誰的新世代,雖然人口結構上相對是少數,卻是影響與改變台灣社會樣貌與社群地景最生猛的力量。
改革需要時間與毅力,但台灣社會與年輕世代主流不在乎國民黨、也不在乎國民黨在乎的事,歸因於和社會發展缺乏連結、困守老舊同溫層,這是這個黨早已無須贅述的嚴重危機。
當年的經國先生早就看到這些問題,也說過「再不改革就被人革命」這樣的警語,這些年來,豈不是句句成真、歷歷在目?
國民黨並不是沒有機會,只是需要更大規模與更快的新陳代謝,讓台灣社會有感且願意給予機會,而不是為了滿足同溫層內的特定族群與特定需求。看到還有外圍學者在寫什麼「主流民意是模糊的被創造出來的,不需理會」這種神奇的思想,我倒想問問您又曾做過什麼讓這個黨可以靠近主流民意、甚至勇敢領導民意?
世代對立當然需要智慧、耐心與對話去化解,但當黨內青年代表努力連結與將社會議題帶入國民黨的時候,還有黨代表要嗆聲年輕人「嫌國民票太多」,那就不要怪社會把票都灌到另一邊去。
其實黨內對這件事有很多支持的聲音,應該更公開站出來挺這群年輕人才是,而不是被質疑就縮回去或保持沈默。你與年輕人的價值站在一起,年輕人才會支持你。
(當然一個合理的選擇與思考是你權衡過後選擇現在不要年輕人的選票而是保守派的票,respect,這就是一個策略或價值選擇,沒有善惡、可受公評。)
我其實擔心的不是沒有年輕人加入國民黨,而是加入以後要經歷如同過去我們那樣的「洗禮」。一代新人換舊人,我只希望這些新加入的熱血青年,不要因為小事失誤而氣餒、放棄,也祝福他們的努力,能讓自己遇見比前輩們更好的機運。
--
(圖片攝於1091024【長風講座】從蔣經國日記看他的家事與國事,講者史丹佛大學胡佛研究所郭岱君老師。)
如臂指使 在 財報狗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宏碁的問題其實並不是只是單一一家公司的問題, 而是台灣很多大型企業共同的問題. 過去台灣很多企業靠老闆一個人的智慧和打拚, 再加上大勢所趨造就了不少英雄, 也建立起了台灣的公司制度. 什麼叫台灣制度, 就是董事長兼總經理, 這種模式最大的優點就是效率, 可以讓決策如臂指使一氣貫通, 少去的監督帶來的制衡, 讓企業更靈活地因應各種突發情況.
但問題是當企業愈來愈大, 這個世界變化愈大愈來愈快時, 再加上台灣很多企業主事者年紀也跟著愈來愈大時, 這樣的模式產生了不少問題, 宏碁就是其中之一, 很多人說宏碁的問題是因為PC產業的沒落以及沒有抓到智慧型手機或是像iPad這種手置裝制的契機. 其實你想想就知道, 這些產業面的問題只是讓宏碁原本有的問題提早浮上檯面而已...."
如臂指使 在 財報狗- "...宏碁的問題其實並不是只是單一一家公司 ...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可以讓決策如臂指使一氣貫通, 少去的監督帶來的制衡, 讓企業更靈活地因應各種突發情況. 但問題是當企業愈來愈大, 這個世界變化愈大愈來愈快時, ... <看更多>